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整版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整版课件
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愿意做一个 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恒温 叹息
揾英雄泪:不能
表达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 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与慰藉。这里的“英雄”既指恒温也指 自己。
三、本词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 意”的?
1.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 鸿意象的描写来烘托登临意。
上片写景,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 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 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怀。
1.背诵默写此词。 2.体会本词的豪放词风,指出它的具体表现。 3.积累成语“美芹之献”“求田问舍”
美芹之献:谦辞。言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 道置产业,谋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打拍栏 杆来发泄。寄寓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之情。
2.下片用了哪些典故?突出了形象什么特 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张翰 归隐
休说:不会
许汜 求田 应羞见:不愿
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季鹰那样置国事不 顾而辞官归乡,也写出了有家难归的 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 的激愤。
书记”,于万人之中取叛敌首领首级。23岁到42岁 :雄心 勃勃,上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方略,但未被采纳。在 湖南任上,创置“飞虎军”,雄镇一方。43岁到67岁: 遭弹劾被迫归隐18年,六十四岁时,宰相主张北伐, 年迈的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可以说,他一生都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 ppt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 ppt课件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 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 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娇·赤 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 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水龙吟检·登查建自康主赏学心习亭》优秀
• 遥岑远目( cén )
• 献愁供恨( gōng ) • 玉簪螺髻 ( zān ) ( jì) • 鲈鱼堪脍( kuài ) • 倩何人 ( qiàn) • 揾英雄泪 ( wèn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建 康 赏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心 亭 》 优 秀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这是魂笔有戎有
个他牵耕一马一
人 就 是
一 生 的
梦 萦 的
不 辍 ,
个 人 ,
一 生 ,
个 人 ,
.
……
牵那魂他满他
挂片牵是心是

土 地
梦 萦
一 位
想 的
一 员
呀的词都武

还 是
人 ,
是 收
将 ,
收复
复失
失地
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
登水
建龙康吟赏源自辛 弃心疾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家乡沦陷,国家残破,而一人独自 徘徊于赏心亭上,就已够悲伤的了, 何况又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呢! ,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 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 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 悲苦。
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国势衰颓 的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 的孤雁也正好是飘零身世和心境孤寂的 “江南游子”即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 交融,虚实相兼,形象鲜明,含义丰富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 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 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北 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人已渐渐 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表达了自己 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 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字词积累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簪zān:别住头发的簪子。 游子:久居外乡的人。 吴钩:钩,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 故称。 脍kuài:把鱼、肉切细。 揾wèn:拭擦。
朗读体味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共33张PPT)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共33张PPT)

思考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
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 不老呢? 时光流逝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 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江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山景
落日、断鸿、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人的动作
找出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情感
苦闷 急切悲愤
忧愤孤寂
上片
【景色】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 看、拍、会、登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 乡思、仇恨 、激愤 — 为国为民 — 控诉当朝 — 哀叹虚掷年华、 报国壮志难酬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寓情于景 比喻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 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读音qìng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8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8张

课堂小结
作者的核心思想是报国无路、壮志难丽的愤撼不平,所 以全词始终充满着激昂慷慨的词调,放送出雄浑、高亢 的最强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用典
辛词长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 今人、今事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意思。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深刻。用典或仰 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 赅,以一当十。
意境: 雄浑壮阔 苍茫悲凉
情感: 愁苦孤寂 忧心国事 思念故土
品读探究:析动作——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看“吴钩” , 拍“栏杆”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吴钩”本是杀敌利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能看看,“看”吴 钩表现了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壮年无用武之地,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 抑郁之气,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急切与苦闷悲愤的强烈。
品读探究:解典故
请同学们从下片中筛选,辛弃疾登上建康赏心亭后,想到了 哪些人?
季鹰归未 (张翰)、求田问舍(许汜) 刘郎才气(刘备)、树犹如此(桓温)
下片用典抒情
典故
出处
中心 态度
情感
张季鹰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
西晋 莼菜羹、鲈鱼脸,遂命驾便归。— 张翰 —《世说新语》
放下国事 乐于归隐
反对
忧心国事,不愿归隐: 有家难归,对金人的 仇恨,对朝廷的愤慨。
品读探究:赏意象
首先请问,辛弃疾登上赏心亭,都看到了什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品读探究:赏意象——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①这两句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两首PPT(完美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两首PPT(完美版)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
亭龙 】吟

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 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wèn)英雄泪!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辛弃疾,南宋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
擦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唐宋词中的“凭栏”意象探究:
“凭栏”意象在唐宋词作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有其 必然性:受传统心理影响,也有栏杆的时空特性的因 素,还与时代有关。凭栏意象在词中有一些普遍特征: 时间久,形象孤,气氛静。凭栏具有深刻的文学审美 价值,它代表了愁、恨、销魂、神伤,而词本身就是 感伤文学,凭栏是这种感伤的良好载体,它形象雅致, 意境深远,可以说是词这种民族艺术瑰宝上的一颗明 珠。
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

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

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

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

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 心
愁风雨,一半相妨”。

⑥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 】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4张PPT)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4张PPT)

“江南游子”在赏心亭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
游子所见之景
江天 山景 落日 断鸿 游子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 壮阔雄浑
比喻,清秀之美。 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 心情:愁苦悲凉。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 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 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乐 景 衬 哀 情
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 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金兵,洗雪 国耻 他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他所忧惧的是国事飘 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 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自己杀敌报 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下片:
用典
借古 抒怀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激愤 —为国为民、不谋私利 —追慕英雄、雄心壮志
—年华消逝,壮志未酬
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 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
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
与痛苦。
“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么词人登上
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

山故 沦乡 陷的 愁思 恨念
壮 志 难 酬 悲 愤
缺 少 知 音 感
归 隐 的 不 屑


谋 取
光 流
私逝
利 的 羞
的 可 惜
国 家 前 途 的 忧 愁
哀 景 衬 哀 情
意境: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ppt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
“登”:登高抒怀之作。
“建康”,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 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 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 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 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 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 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 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
析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楚:泛指长

江中下游一

带,战国时

这里曾属楚

国。


水:指浩浩

荡荡奔流不

息的长江,

用水比喻自
去 秋 无
己的忧愁连 绵不断,无 穷尽。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
遥岑:远山。
目:n——v;眼睛——看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
江南游子:一般指远离家乡,在外地生活的 人。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壮怀难申的孤独、愤懑
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水龙吟》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作者简介
杨炯
唐代文学家,擅长写作诗歌,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
文学成就
杨炯的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巅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世佳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誉为杨炯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才华。
赏心亭的文化意义
1
审美价值
2
赏心亭所展示的园林艺术和诗意描写,
结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描述赏心亭的美丽与情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 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ppt课件完整版
水龙吟是唐代文学家杨炯的作品之一,其中的《登建康赏心亭》是他最著名 的篇章之一。
赏心亭的背景介绍
建康古城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 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花木繁茂的园林
赏心亭所在地的园林充满了美丽 的花木和景色优美的建筑。
湖光山色பைடு நூலகம்
湖水清澈,山峦起伏,与赏心亭 相得益彰。
赏心亭所在的园林充满了人们精 心设计的美丽景观,让人心生向 往。
赏心亭的历史价值
1
历史沉淀
赏心亭经过千年的岁月,承载了历史的痕迹和变迁,是历史的见证者。
2
文化传承
赏心亭所代表的园林文化和诗歌艺术,不仅在当代依然有影响力,更为后人传承。
3
保护与研究
保护和研究赏心亭,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
3 情感表达
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美的痴迷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唐代壮丽的豪迈,又有细腻而深情的 描写。
赏心亭的艺术特点
独特的建筑风格
赏心亭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 时期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且 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美版)PPT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美版)PPT课件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 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 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 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 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典故,以文为词;词 风以豪放为主;心中常怀不平是他的特点。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
“断鸿”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 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忧愁和愤恨。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 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大学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大学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词中“尽西风,季鹰归未”等 句,暗示了辛弃疾对自由生活 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休说鲈鱼 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等 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与感悟。
04
艺术特色
结构布局
层次分明
全词结构布局清晰,从写景到抒情,层次分明,逐层深入, 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起伏转折
词中情感起伏转折,从悲壮到激昂,再到无奈,情感变化丰 富,引人入胜。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建康赏心亭的景色,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而深刻。
对比手法
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如“玉簪螺髻” 与“斗牛空回”,“拍手叫绝”与 “余音袅袅”,通过对比突出情感表 达。
修辞运用
比喻
如“玉簪螺髻”,以玉簪和螺髻比喻山峰和树木,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拟人
“斗牛空回”,以斗牛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象之高远,同时暗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03
主题探讨
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描绘壮丽的秋景,表达了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的悲愤之 情。
词中“玉簪螺髻”和“倩何人唤取”等句,暗示了辛弃疾对朝廷不重用、不理解自 己的无奈和痛苦。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句,直接抒发了 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结语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描 述,全面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意境、艺术手法以及词人辛弃疾的生 平事迹。
本文还探讨了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于现代人的 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揭 示了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时内心的矛 盾和挣扎,以及他对于国家命运和人 生价值的思考。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词PPT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词PPT
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和他一样的又何止一人。作 者于此是说: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 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 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 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 典故,表明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
这一幕被他的同袍们发现,他们被辛弃疾的壮志所感动,纷纷 发誓要跟随他,共同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这个故事后来传为佳话, 辛弃疾也借此创作了《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作。
完结
——感谢聆听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 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第三部分
诗词 赏析
三 诗词赏析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 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 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 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 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 “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 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只有秋季, 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 观景色。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 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 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 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 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词内容
创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 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
孤独与痛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9
张翰 —休说归隐 下片: 许汜 —不谋私利
刘备 —追慕雄风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抒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0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 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 文为词”的特色。
(思2考)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
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
“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
床呢?”
—— 《三国志·陈登传》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
探究 2、 作者借用这些典故有何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
用 典
刘备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
抒 怀
桓温 —时光流逝 —虚掷年华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8
思考
2、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 意?
• “落日” • “断鸿”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 景,但无一语不是喻 情。
• 本是日日皆见之景, 辛弃疾用“落日”二 字,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
• 是失群的孤雁,比喻 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 寂的心境。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 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 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 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 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 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 流露。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 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 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 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 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 《三国志·陈登传》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 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乡思、仇恨 、激愤
(否定)
许汜 —谋取私利 ——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否定)
刘备 —雄才大略 ——为国为民 桓温 —时光流逝 ——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思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莫美 随芹 鸿悲 雁黍 南冀 飞南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这是郭沫若为辛 弃疾纪念祠题写 的对联。辛弃疾 继承了苏词豪放 的特点,在创作 中取得了较高的 成就。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作品集 《稼轩长短句》南宋时期爱国词人,其词抒写恢 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 苏轼共为豪放派的 代表合称“苏辛”。
•出生于金人统治之地 •21岁,参加抗金义军,是少年英雄。 •义军被告密而溃败,他活捉叛徒送给南宋。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洪迈《稼轩记》) •25岁,开始南宋为官生涯。
•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千金纵买相如赋,)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丑奴儿)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千古兴亡,百年欢笑,一时登览(水龙吟)
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 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 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 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 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 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 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 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抒情词。
上片:
景色: 江天、山景、
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看、拍、会、

主要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 比喻
直译下片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 弃疾是怎样的态度?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来?辛弃疾借用桓温 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 乡。——《晋书·张翰传》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 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 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 故想要说明什么?
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 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 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 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 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可 是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 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 心情。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张翰 —乐于归隐 下片: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 为国为民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 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 •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 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 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 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 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 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 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 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 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 成了游子了。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 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 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 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开篇写景,但这景意 境是宏大壮阔的。
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 之下,千里弥漫清爽 秋气,横无际涯的秋 色,浩浩汤汤的滚滚 长江流向天边,秋色 无边无际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 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 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 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 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 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 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 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 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呢? 看、拍、会、登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 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 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 态。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 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呢? 看、拍、会、登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 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 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题临安邸》 宋-林升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 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 恨”?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 时的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 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 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 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 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 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 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 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直译上片。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 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 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 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苦闷。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此三句写什么?诗人的情感如何? 为何如此呢?
此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 山。忧愁和愤恨。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 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 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 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 形的发髻,景色算是美 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 忧愁和愤恨。
• 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 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 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