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试讲及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及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概念。

2.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3.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概念。

2.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有所提高。

教师招聘面试十分钟片段教学试讲

教师招聘面试十分钟片段教学试讲

教师招聘面试十分钟片段教学试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整式的乘法》中的第1节《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教材主要介绍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过程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分钟):以日常生活中购物找零为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找回的零钱。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分钟):讲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法则。

3. 例题讲解(4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运算法则的理解。

例题1:(2分钟)计算:(3a^2b^3)×(2ab^2)例题2:(2分钟)计算:(2x^2y)×(3xy^2)4. 随堂练习(3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1:(1分钟)计算:(4x^3y^2)×(5y)练习题2:(1分钟)计算:(3a^2b)×(2ab^2)5. 课堂小结(2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运算法则:例题:1. (3a^2b^3)×(2ab^2)2. (2x^2y)×(3xy^2)随堂练习:1. (4x^3y^2)×(5y)2. (3a^2b)×(2ab^2)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5x^2y^3)×(4y^2)2. 计算:(2a^3b^2)×(3a^2b)答案:1. 20x^2y^52. 6a^5b^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一、导入部分1. 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参加初中数学教师的面试。

我是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对数学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希望能展现出我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理念和能力。

2. 创设情境让我们先想象一下,某天你走进教室,准备给学生们上一堂有关“数的性质”的数学课。

你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数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数的性质的概念;- 掌握数的性质的分类和特点;- 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开始今天的课程。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下面的数列,能否找出其中的规律?1, 4, 9, 16, 25, ...2. 探究与讨论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这个数列的观察和猜想,并且解释你们的答案。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数列中每个数都是一个平方数,并理解平方数的性质。

我们来总结一下,平方数具有什么特点呢?3. 讲解与展示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方数是小于它的一个正整数的平方。

现在,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探索和展示数的性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三个数字:9、15、24,你们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 练与拓展现在,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一些小练,来检验你们对所学数的性质是否掌握得很好。

每个小组选出一道题目,并进行展示与讲解。

四、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数的性质的概念和分类,并且学会了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展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教师的评估和选拔,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试讲,能够更好地展现我的教学理念和能力。

谢谢大家!。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逐字稿模板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逐字稿模板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逐字稿模板
1. 介绍自己和教学背景(大约1分钟)
大家好,我是XXX。

我毕业于XXX大学数学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在过去的X年里,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 课程目标和布置(大约1分钟)
今天的课程是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通过实际问题解方程的方法。

首先,我会提供一些简单的示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他们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3. 示范解题(大约3分钟)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假设有一个问题: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程是240公里,我们需要计算行驶所需的时间。

我们可以设x为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建立方程60x=240,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答案x=4小时。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学到了如何通过方程来求解实际问题。

4. 学生练与评价(大约3分钟)
现在,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XX页,完成练题X。

你们可以自己或与同桌合作解答,我将会在课后给予评价和指导。

5. 结束语(大约1分钟)
今天的课程即将结束。

通过今天的研究,希望大家可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谢谢大家的参与和合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试讲的内容,谢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初中数学面试教案【篇1:面试教案(初中数学)】面试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课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关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3.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四、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篇2: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三、重、难点与关键(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四、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篇3:初中数学资格证面试教案】垂线说课搞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

初中数学面试中位数教案

初中数学面试中位数教案

初中数学面试中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3. 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一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二、探究中位数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中位数的性质:a.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b.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唯一确定的;c. 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三、学习计算中位数(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中位数的方法:a. 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b. 确定数据个数的奇偶性;c. 根据奇偶性计算中位数。

2. 分组讨论和练习: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组数据,要求计算出中位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四、应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提供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0cm, 165cm, 170cm, 175cm,180cm, 185cm, 190cm。

请计算该班级学生的身高中位数。

3.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解释答案。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统计量,如众数、平均数等;2. 探讨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决策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了中位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试讲逐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逐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逐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判断和证明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点与直线外一点连线,所得的线段中,夹在两平行线间的线段最短。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判断和证明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以及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双轮轴、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这些实例中的直线永远不会相交?从而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究等活动,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 课堂讲解:教师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讲解,并通过几何图形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和证明,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难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判断和证明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45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45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45套教案一
主题: 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 理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 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分数的兴趣,如分享一些食物的分割、比较等。

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相同分母的分数的比较等。

3. 加法运算:以具体的分数为例,演示和讲解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一些练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4. 减法运算:介绍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一些练题进行巩固。

5.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用了1/3杯牛奶做蛋糕,又用了1/4杯牛奶做布丁,他一共使用了多少杯牛奶?
6. 总结与拓展: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更多的练题供学生拓展巩固。

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对分数的概念理解的准确程度,以及对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的熟练程度。

可以通过课堂练、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

教案二
教案内容...
(继续写下去,共写45个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3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3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3套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3套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应聘初中数学教师岗位的(你的名字)。

首先,我要感谢面试官能给我这个机会来展示我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在接下来的面试中,我将通过介绍33套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展示我的教学策略和创意。

(你的名字)。

首先,我要感谢面试官能给我这个机会来展示我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在接下来的面试中,我将通过介绍33套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展示我的教学策略和创意。

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下理念:-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提供有趣且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差异化教学:我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水平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研究。

试讲教案下面是我为今天准备的33套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的简要介绍:1. 教案一:整数的性质与运算- 主题:整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教学目标: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入生活例子,学生互动参与,巩固练2. 教案二:代数与方程- 主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代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解方程的思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3. 教案三: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主题:平面图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认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够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实例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33. 教案33:概率与统计- 主题: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理解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研究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统计调查实践,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做出推断教学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会灵活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名师视频引入:播放与当堂课内容相关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 团体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互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老师试讲初中数学教案

老师试讲初中数学教案

老师试讲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学会使用平方根计算器求平方根。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讨论、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平方根的性质。

(2)利用平方根计算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平方根计算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平方根的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平方、立方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方与平方根的关系。

(2)提问:什么是平方根?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归纳等方法,发现平方根的性质。

(2)讲解平方根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3)介绍平方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巩固新知:(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性质解决问题。

(2)利用平方根计算器,求解一些实际的平方根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平方根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6. 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

(2)调查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举例、讨论、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平方根的性质,注重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家教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家教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家教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3. 有理数乘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分别有3个苹果,他们互相交换一个苹果,最后他们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则。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律。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乘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有理数乘法知识和运算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些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目录: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次函数》教案.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角边》教案.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乘法公式》教案.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性质》教案.1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函数》教案.1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根式乘法》教案.1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1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位似图形》教案.1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加权平均数》教案.1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16、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17、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子》教案.18、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因式分解》教案.1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2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多项式的概念》教案.2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完全平方公式》教案.2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平方差公式》教案.24、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2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感受可能性》教案.2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提公因式法》教案.2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数轴》教案.2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正方形性质的应用》教案.2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3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判定定理》教案.3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性质》教案.33、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34、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子》教案.35、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绝对值》教案.36、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菱形的判定》教案.37、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角的比较》教案.3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全文内容下载:搜索: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试讲稿部分内容节选: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矩形的性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子,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会初步应用矩形的定义和性子来解决有关问题。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_____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_____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经历探究_____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_____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学会运用_____解决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_____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灵活运用_____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_____,引出本节课的主题_____。

提问学生对这些例子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新课讲解_____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图形、例子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探究_____的性质和定理,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性质和定理。

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3、课堂练习安排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的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与_____相关的数学问题。

五、板书设计1、主板书本节课的标题。

重要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解题的步骤和关键要点。

2、副板书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

课堂练习的答案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招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教招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合并同类项的探究过程,提升归纳总结能力与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

2. 难点:同类项的识别与合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同类项的识别与合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2. 说明本节课学习整式的运算,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1. 板书展示一个由两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要求列式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

2. 创设相关情境,预设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表示:8n、5n、(85)n。

3. 根据面积相等,得到8n+5n=(85)n。

4. 组织学生观察算式及结果,说一说计算过程从左到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由此明确:计算8n+5n时,可先将n前面的系数相加,再乘n。

5. 脱离面积情境,请学生从代数角度解释计算过程及结果,明确上述过程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

6. 组织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计算-7ab+2ab。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1)计算:5a+3a;(2)计算:-2mn+4mn;(3)计算:3x2-2x2+5x2;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如何将同类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初中数学真实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真实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真实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两个形状相同的窗户、两把相同的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典型的相似三角形应用题,如:求解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面积等。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计算物体体积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然后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招聘初中数学教师教案模板

招聘初中数学教师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教案二、课程目标:1. 了解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

2. 培养应聘者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 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对象:初中数学教师应聘者四、教学时间:60分钟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设备。

2. 教学材料:初中数学教材、教案模板、白板、粉笔等。

3. 教学工具:计时器、评分表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我介绍(10分钟)1. 应聘者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学历、教学经验等。

2. 评委对应聘者的自我介绍进行点评。

第二环节:教学设计(20分钟)1. 随机抽取一道初中数学题目,要求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 应聘者完成教学设计后,进行现场讲解。

4. 评委对教学设计进行点评。

第三环节:现场教学(20分钟)1. 应聘者根据教学设计,在评委的监督下进行现场教学。

2. 教学内容为初中数学知识点,要求应聘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3. 评委对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和评分。

第四环节:互动问答(10分钟)1. 评委针对应聘者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提出问题。

2. 应聘者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3. 评委对应聘者的回答进行点评。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10分钟)1. 评委对应聘者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 应聘者就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3. 教学结束,应聘者离开考场。

七、教学评价:1. 教学设计:考察应聘者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2. 现场教学:考察应聘者的教学能力、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

3. 互动问答: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理念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根据教学评价,总结应聘者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应聘者的教学设计、现场教学和互动问答进行综合评价。

3. 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初中数学试讲指导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指导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相似多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两只相似的钟表、两张相似的地图等,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多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活中相似图形的图片。

2. 教学PPT:展示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3. 练习题:巩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招初中数学面试教案模板

教招初中数学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特点。

2. 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根据图像或解析式判断函数性质。

3. 学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特点。

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1. 根据图像或解析式判断一次函数的性质。

2.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类型的函数?这些函数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函数——一次函数。

(二)讲授新知1. 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2. 讲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图像或解析式判断函数性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找出一次函数图像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 出示几道关于一次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特点、解析式及其性质。

2. 强调一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方法,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提升教师应聘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教师应聘者的教育情怀,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教案的基本结构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安排4. 教学方法的运用5. 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教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教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教案的基本结构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二、讲授新课1. 教案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2. 教学目标的设定- 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3. 教学内容的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内容的递进关系4. 教学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教学方法-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5. 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评价的反馈与应用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教案设计。

2. 每组展示教案设计,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

3. 教师针对每组教案设计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个人展示1. 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进行教案设计展示。

2.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的教案进行提问和点评。

3. 教师总结学生展示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教案编写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在教案设计中的不足。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教案设计。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案基本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招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招面试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数学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2.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难点】1. 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式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新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
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 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
(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
【问题思考】
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 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
【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8练习.
【探研时空】
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
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
(八)疑难解析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