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化原理
合金化原理
合金化原理合金化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炼在一起,形成新的金属材料。
合金化的原理是通过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合金化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从而扩大金属的应用范围。
下面将从合金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合金化的相关知识。
合金化的原理。
合金化的原理主要包括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三种方式。
固溶强化是指将一种金属溶解在另一种金属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析出强化是指在合金中形成一种或多种溶解度有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相变强化是指在材料中发生相变时,晶粒的形态和尺寸发生变化,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合金化的方法。
合金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和表面合金化法。
熔炼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炼在一起,然后冷却凝固成合金。
粉末冶金法是将金属粉末混合后通过压制、烧结等工艺形成合金。
表面合金化法是将一种金属的表面覆盖上另一种金属,以改善金属的表面性能。
合金化的应用。
合金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合金化可以提高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从而保证飞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飞行。
在汽车制造领域,合金化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硬度,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电子设备领域,合金化可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能,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
合金化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改性方法,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合金化的原理主要包括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三种方式,合金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和表面合金化法。
合金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通过对合金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合金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金属材料学--钢铁材料的合金化原参考课件
成分分析,元素与含量 相分析,晶体结构(衍射晶面间距)与量(衍
射强度)和尺寸 组织分析,形貌(成分与相相同时有可能形貌
不同,如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
5
钢中基础相
α-铁,室温稳定,体心立方点阵,点阵产生 0.286645±1nm,由此计算出的最小原子间 距为0.248240nm,配位数为12时的原子直 径为0.25715 nm,理论摩尔体积为 0.709165×10-5m3/mol,理论密度为 7.875Mg/m3,通常采用的实际测定密度 7.870Mg/m3,室温线胀系数11.8×10-6/K。
900
800
700
600
19Cr 15Cr
12Cr 5Cr 0Cr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碳含量,%
20
封闭γ相区相图的特点
最为简单的相图,右边往往是一匀晶相图 (开启γ相区相图由于上面开口连接液相, 故一般应有一包晶相变)
α-Fe与δ-Fe相区合并
钴的特殊性,它开启γ相区,但却使Α3温度略微升 高,这使钴产生了一些反常的行为(如降低钢的 淬透性)。
13
扩大γ相区相图
δ
A4
温
度 A3
γ
A1 α
Fe
14
扩大γ相区相图的特点
合金元素在γ-Fe中有限固溶,当合金元素含 量超过溶解度限时,则将出现石墨、ε-铜等 单质相或Fe3C、Fe4N等化合物相。
12
碳含量,%
开启γ相区相图的特点
合金元素在γ-Fe中可以无限固溶,因而使γ相区存 在的温度范围显著变宽,使δ和α相区明显缩小, 当固溶度较大时甚至在室温温度也仍可使钢保持 为单相奥氏体。奥氏体形成元素如镍,本身就具 有面心立方点阵;而锰和钴的多型性固态相变晶 型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着面心立方点阵。
钢的合金化原理
M23C6型 复杂立方,Cr, Mn形成旳K:Cr23C6
M7C3型 复杂六方,Cr, Mn形成旳K:Cr7C3, Mn7C3
M3C型 正交晶系,Fe形成旳K:Fe3C
3)Fe-M-C形成旳三元K
M6C型
复杂立方,W、Mo旳K: Fe3Mo3C, Fe4Mo2C, Fe3W3C, Fe4W2C。
二. 碳化物(K)
1. 构造
1)rc/rM<0.59 简朴密排构造 V, Nb, Ta, Zr, Hf, Mo, W
MC型 面心立方,V, Nb, Ta,Zr, Hf, 如 VC,ZrC 等。 六方点阵,Mo, W, 如 MoC, WC。
M2C型 六方点阵,Mo,W,如:Mo2C, W2C
2)rc/rM>0.59 ,间隙化合物
rc/rMe > 0.59 —复杂点阵构造,如Cr、Mn、Fe , 形成Cr7C3、Cr23C6、Fe3C、Mn3C等形式旳K;
rc/rMe < 0.59 —简朴构造相,如Mo、W、V、Ti 等,形成VC等MC型,W2C等M2C型 。
Me量少时,形成复合K,如(Cr, M)23C6型 。
2)相同者相溶
一. 铁基固溶体
1. 置换(代位)固溶体 Ni, Co, Mn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Cr, V 与α-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其他置换原子与γ- Fe或α- Fe形成有限固溶体。
2. 间隙固溶体 间隙原子:B,C,N,O,H 间隙原子总是部分占据溶剂金属点阵旳八面体或四面体间
隙; 均为有限固溶体。
2、淬火态 Me分布与淬火工艺有关。溶入A体旳元素 淬火后存在于M、B中或AR中;未溶者仍在K中。
合金化原理的应用
合金化原理的应用1. 简介合金化是指通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进行熔炼、混合或固相反应,使其形成一个新的金属系统的技术过程。
它利用不同金属之间的原子间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工艺条件,使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
合金化技术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合金化的种类合金化可以分为两类,包括固溶体合金化和化合物合金化。
2.1 固溶体合金化固溶体合金化是指通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溶解在一起,形成具有均匀分布的晶格结构的合金。
它可以通过固溶体混合、固溶体反应等方式进行。
固溶体合金化常用来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耐蚀性、耐热性等性能。
固溶体合金化的常见应用包括: - 不锈钢的制备:将铁、铬、镍等元素进行固溶体合金化,可生成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 铝合金的制备:将铝与其他金属(如铜、镁、锌等)进行固溶体合金化,可获得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铝合金材料。
2.2 化合物合金化化合物合金化是指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化学化合物的过程。
在化合物合金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合形式是固定的,有着严格的比例。
化合物合金常用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光学性能等。
化合物合金化的常见应用包括: - 磁性材料的制备:将铁、镍、钴等金属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合金,可获得具有特定磁性的材料,如永磁材料; -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将硅、锗等半导体元素与其他金属形成化合物合金,可获得具有特定电学性能的材料,如硅锗合金。
3. 合金化的应用案例3.1 钢材中的合金化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通过在钢中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可以改变钢材的性能。
常见的钢材合金化应用包括: - 不锈钢:通过在钢中添加铬、镍等元素进行固溶体合金化,使钢具有耐腐蚀性能; - 高速钢:通过在钢中添加钨、钼等元素进行固溶体合金化,使钢具有高温硬度和耐热性能; - 合金结构钢:通过在钢中添加硅、锰等元素进行化合物合金化,使钢具有特定的力学性能。
3.2 铝合金中的合金化铝合金是由铝为基体,通过与其他金属形成固溶体合金或化合物合金进行合金化改性的材料。
合金化原理
1、影响加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答:(1)加热方法(加热介质)的不同。
由综合传热公式Q=а(T介-T工)得知,当加热介质与被加热工件表面温度差(T 介-T工)越小,单位表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传给工件表面的热量越小,因而加热速度越慢。
(2)工件在炉内排布方式的影响。
工件在炉内的排布方式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通道,例如辐射传递中的挡热现象及对流传热中影响气流运动情况等,从而影响加热速度。
(3)工件本身的影响。
工件本身的几何形状、工件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以及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C、λ、γ等)直接影响工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及温度,从而影响加热速度。
同种材料制成的工件,当其特征尺寸s与形状系数k的乘积相等时,以同种方式加热时则加热速度相等2、回火炉中装置风扇的目的是什么?气体渗碳炉中装置风扇的目的是什么?答:回火炉中装置风扇的目的是为了温度均匀,避免因为温度不均而造成材料回火后的硬度不均。
气体渗碳炉中装置的风扇的目的是为了气氛的均匀,避免造成贫碳区从而影响组织性能。
3、今有T8钢工件在极强的氧化气氛中分别与950度和830度长时间加热,试述加热后表层缓冷的组织结构,为什么?答:根据题意,由于气氛氧化性强,则炉火碳势低。
在950℃长时间加热时,加热过程中工件表面发生氧化脱碳。
工件最外层发生氧化反应,往里,由于950℃高于Fe-C状态图中的G点,所以无论气氛碳势如何低,脱碳过程中从表面至中心始终处于A状态,缓冷后,由表面至中心碳浓度由于脱碳和扩散作用,碳含量依次升高直至0.8%,所以组织依次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碳含量为0.8%的钢的退火组织(P+C)。
当工件在830℃加热时,温度低于G点,最外层依然会发生氧化反应。
往里,工件将在该温度下发生脱碳。
由于气氛氧化性极强,则碳势将位于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双相区,所以工件发生完全脱碳。
由外及里的组织在缓冷后依次是铁素体,铁素体加珠光体,珠光体加渗碳体。
4、今有一批ZG45铸钢件,外形复杂,而机械性能要求高,铸后应采用何种热处理?为什么?答:实现应该采用均匀化退火,以消除铸件的偏析和应力(如果偏析不严重,也可以采用完全退火。
《金属材料学》各章小结
图1 钢合金化原理、主线、核心和设计思路2、结构钢复习小结表1 典型结构钢的特点、应用及演变横向图2 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间的关系3、合金工具钢复习小结表2 典型工具钢的特点、应用及演变图2 铸铁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图3 铝合金分类和性能特点总复习提要一、主线、核心和“思想”主线:零件服役条件→技术要求→选择材料→强化工艺→组织结构→最终性能→应用、失效。
寻求最佳方案,充分发掘材料潜力。
(1)同一零件可用不同材料及相应工艺。
例:调质钢符合淬透性原则可代用,柴油机连杆螺栓可用40Cr调质,也可用15MnVB;工模具钢,CrWMn、9SiCr、9Mn2V等钢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考虑代用。
(2)同一材料,可采用不同的强化工艺。
例:60Si2Mn,有常规中温回火,也可等温淬火;T10钢,淬火方法有水、水-油、分级等。
根据不同零件的服役条件,考虑改进工艺,以达到提高零件寿命的目的。
强化工艺不同,组织有所不同,但都能满足零件的性能要求。
通过分析、试验,可得到最佳的强化工艺。
考虑问题不可呆板、机械、照搬书本,不要认为中C就是调质,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就是用低温回火工艺。
弹簧钢就是中温回火?其实,60Si2Mn有时也可用作模具。
某些低合金工具钢也可做主轴,GCr15也可制作量具、模具等。
要学活,思路要宽。
提出独特见解,怎样才能做到?核心:核心是合金化基本原理。
这是材料强韧化矛盾的主要因素,要真正理解“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本身的固溶强化,而在于对合金材料相变过程的影响,而良好的作用只有在合适的处理条件下才能得到体现。
”应该主要从强化机理和相变过程两个方面来考虑。
掌握了合金元素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类钢的设计与发展,才能更好地采用热处理等强化工艺。
从钢厂出来,钢成分已定。
如何在这基础上充分优化材料的使用性能,关键就在于热处理等处理工艺。
企业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存在问题。
总结一下常用合金元素的作用、表现是很有必要的。
金属材料学
第一章合金化原理碳钢中的常存杂质1.锰(Mn )和硅(Si )炼钢过程中随脱氧剂或者由生铁残存而进入钢中的。
Mn:可固溶,也可形成高熔点MnS(1600℃)夹杂物。
MnS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不会使钢发生热脆。
Si:可固溶,也可形成SiO2夹杂物。
Mn和Si是有益杂质,但夹杂物MnS、SiO2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2.硫(S)和磷(P)S:S和Fe能形成FeS,并易发生热脆(裂)。
P:可固溶于α-铁,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
磷可以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性能。
S和P是有害杂质,但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氮(N)、氢(H)、氧(O)N:在α-铁中可溶解。
N可以与钒、钛、铌等形成稳定的氮化物,有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
H:在钢中和应力的联合作用将引起金属材料产生氢脆。
O:在钢中形成硅酸盐2MnO•SiO2、MnO•SiO2或复合氧化物MgO•Al2O3、MnO•Al2O3。
N、H、O是有害杂质。
碳钢的分类1.按钢中的碳含量1)按Fe-Fe3C相图分类亚共析钢0.0218%≤w c≤0.77% 共析钢w c=0.77% 过共析钢:0.77%<w c≤2.11%2)按钢中碳含量的多少分类低碳钢:w c ≤0.25% 中碳钢:0.25%<w c≤0.6% 高碳钢:w c>0.6%2.按钢的质量(品质),碳钢可分为(1)普通碳素钢(2)优质碳素钢(3)高级优质碳素钢(4)特级优质碳素钢3.按钢的用途分类,碳钢可分为(1)碳素结构钢(2)优质碳素结构钢(3)碳素工具钢(4)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4.按钢冶炼时的脱氧程度分类,可分为(1)沸腾钢F (2)镇静钢Z (3)半镇静钢b (4)特殊镇静钢TZ碳钢的用途1-普通碳素结构钢(1)主要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零件(2)热轧后空冷是这类钢通常的供货状态。
(3)普通碳素结构钢的牌号表示方法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A、B、C、D)及脱氧方法符号(F、b、Z、TZ)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合金化的一般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各种合金元素应根据它们与氧亲和力大小、熔点高低以及热物理特征,决定其合理 的加入时间、地点。对于不氧化元素,如镍、镧、铜等,他们与氧的亲和力都比较小, 在吹炼过程中不会发生氧化,而熔化时吸热又比较多,可在加料时或吹炼前期做冷却剂 加入。铜虽不会发生氧化,但易蒸发,最好在初期渣形成后再加。 对于弱氧化元素,如钨、铬等总是以铁合金加入。 对于易氧化的合金元素,如铝、钛、硼、硅、钒、锰、稀土金属等,它们既易被钢 中溶解的氧氧化,也易被渣中∑(FeO)氧化,所以大都加入缶内。 (本节完)
合金化的一般原理
加入某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在钢中的含量达到成品规格的操作过程,通称合 金化。冶炼一般合金钢和低合金钢时,合金加入量的计算方法与脱氧剂基本相同,只是 由于加入的合金种类往往较多,因此必须考虑各种合计所带入的合金元素的量或( 2— 65)变为:
合金加入量
[% M ]规格中限 [% M ]残余 [% M ]其它合金带入 ) ( 出钢量( kg ) ㎏/炉 [% M ]合金 M
合金化作用
合金化作用合金化作用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通过特定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材料。
合金化作用不仅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特性。
本文将探讨合金化作用的原理、应用和影响。
合金化作用是基于金属原子之间的固溶原理。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原子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晶格结构。
这个晶格结构能够有效地阻止原子的移动,并提供了额外的电子层,从而增加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此外,合金化作用还能够改变晶格的尺寸和形状,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磁性等特性。
合金化作用在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合金化作用可以用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例如,钢是一种由铁、碳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通过调整合金中碳的含量,可以获得不同强度和硬度的钢材。
此外,合金化作用还可以用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不锈钢是一种由铁、铬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制造厨具和化工设备等领域。
合金化作用还可以用来改变材料的热处理性能。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改变材料的晶格结构和性能。
合金化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合金中的元素含量和加热温度,来控制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相变行为。
例如,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合金材料,通过合金化作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热处理性能,用于制造飞机和汽车等领域。
合金化作用还可以用来改变材料的电学和磁学性能。
通过合金化作用,可以调整材料中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原子的分布,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和电磁性能。
例如,铁镍合金是一种具有良好磁性和磁记忆效应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磁头和磁记录介质等领域。
合金化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合金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互作用。
通过调整合金中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合金材料。
此外,合金化作用还受到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影响。
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率会导致不同的晶格结构和相变行为,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机械合金化的过程机理
机械合金化的过程机理
机械合金化的过程机理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新型的合金化技术,是指通过机械外力的作用,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原子层面上引起变形,使不同材料的原子网被强行融合在一起。
它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合金化工艺,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机械力量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合金材料。
机械合金化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1)金属表面处理:首先对金属进行表面处理,使金属表面的氧
化物层被破坏,从而为后面的机械合金化操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环境。
2)机械合金化:然后采用机械力量将两种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控制机械外力的强度和时间,使得这两种金属材料的原子网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完成融合。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微观变化,使得机械合金化的结果比传统合金化方法得到的结果要稳定得多,也更具有耐久性。
在高温下,机械合金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金属材料的表面氧化及使之产生更快的表面结合力,这些特性使得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应用变得非常普遍。
- 1 -。
材料科学中的合金化原理
材料科学中的合金化原理合金是材料科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混合、固化等工艺加工而制成的一种金属材料。
合金化是指在原材料中加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以改变其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达到改善其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目的。
合金化在材料工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要合金化?材料的性质是由其晶体结构和原子排列方式决定的。
材料在合金化后,新的元素会加入到原材料中,新的化学键将被形成。
新形成的界面区域将产生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机械、热、电、化学等方面的性质。
例如,化合物Ni3Al具有高熔点、耐腐蚀、耐热性等优良性能,因此已成为高强、高温合金的重要材料。
而钢铁中添加一定量的锰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抗磨性。
合金化的原理合金化的原理即为在材料中添加元素以形成固溶体、间隙化合物、化合物和二元、三元等复合材料。
因此,合金化的主要原理是:1. 固溶体形成原理:将一种金属中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与金属元素原子混杂在一起,形成固溶体。
固溶体中的原子分散均匀,成为一种性能不同于纯金属的材料。
2. 间隙化合物原理:某些元素在金属晶格中并不能与金属原子形成固溶体,而只能填充到空隙中,形成间隙化合物。
其性质因而与晶格结构、元素组成、空隙大小有关。
3. 化合物原理: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共晶或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能与其元素原子数、原子大小、化学键性质等密切相关。
4. 复合材料原理:在材料中添加多种元素,让其中的元素进行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各种不同的化合物或相,生成具有新性能的复合材料。
如何选择合金化元素?合金化元素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性能和其它要求。
通常根据所选用的金属元素在晶格中的分布情况,将元素分类为替代元素、插入元素和交换元素。
替代元素是指替换主体元素所占的位置;插入元素则是插在主体元素的空位中;交换元素则是占据晶体相邻原子的位置。
合金化原理
2、相似者相溶
完全互溶:原子尺寸、电化学因素均相似。 如Fe3C,Mn3C →(Fe,Mn)3C;TiC ~ VC。
有限溶解:一般K都能溶解其它元素,形成复合K 如Fe3C中可溶入一定量的Cr、W、V等. 最大值为 < 20%Cr,< 2%W,< 0.5%V; MC型不溶入Fe,但可溶入少量W、Mo。
(如B、Nb、Zr等)。
(a)Fe-Cr相图
(b)Fe-Nb相图
(a) Ni,Mn,Co
(b) C,N,Cu
(c) Cr,V
(d) Nb,B等
图1 合金元素和Fe的作用状态
铁基固溶体
一、置换固溶体
合金元素在铁点阵中的固溶情况
Me
Ti
V Cr Mn Co Ni Cu C N
溶 解
α Fe
~7
(1340℃)
(1)Ni、Mn、Co与γ-Fe的点阵结构、原子 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无限固溶;
(2)Cr、V与α-Fe的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
电子结构相似——无限固溶;
结
论
(3)Cu和γ-Fe点阵结构、原子半径相近,
但电子结构差别大——有限固溶;
(4)原子半径对溶解度影响:ΔR≤±8%, 可以形成无限固溶;≤±15%,形成有限 固溶; >±15%,溶解度极小。
碳化物类型 M3C M23C6 M7C3 M2C M6C MC
钢中常见碳化物的类型及基本特性
常见碳化物
硬度/HV
熔点/摄氏度
在钢中溶解的温 度范围/摄氏度
含有此类碳化物的 钢种
Fe3C (Fe, Me)3C*
合金化原理-2
当钢中碳量在中等以上时,Cr对奥氏体晶粒有细化作用而Mn却较 明显的促使晶粒长大。 但在低碳钢中,Mn对晶粒度有细化作用,因此在研究普低钢时, 往往以锰来合金化。 我们知道,粗大的晶粒具有较低的自由能,因此晶粒粗化过程 是一个自发过程。那么为什么有的钢晶粒容易变粗而有的钢就不容易? 最先出现的说法为机械阻碍法:奥氏体晶粒之所以不容易长大, 是由于在晶界上有众多的高度弥散的化合物质点,这些质点机械的阻 碍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这种高度弥散的化合物,可以使一些稳定的 碳化物、氮化物,甚至是其它非金属夹杂物。 另一种理论认为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粗化的作用,是由于合 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之后,改变了晶界能,因而改变了奥氏体的长大倾 向。还有一种理论则认为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改变了原子间的结合强度,从而引起了激活能和铁 的自扩散系数的变化。
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溶解规律
最稳定的化合物的溶解度最低
Cr、Mo、V的碳化物具有最大的溶解 度,是潜在的最有用的合金碳化物, 这是因为当γ→α时,他们最终可 以形成较大的体积份额 Ti、Nb、V的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如果有足够数量的合金元素存在的话,那么合金碳化物将在随 后的冷却过程发生沉淀。
族 周期 2 3 4 5 6 C③④ Sc② Y② La~Lu① ③ Ti① Zr① Hf② V① Nb① Ta② Sn⑤ P④⑤ ⅡA ⅢB ⅣB ⅤB ⅢA B①③ ⅣA ⅤA N① P⑤ As⑤ Sb⑤ Bi④ ⑤ S④ Se④ Te④ ⅥA
7
Ac~Lr① ③
微量痕迹元素对钢性能的有害影响
与痕迹元素相联系的有害效应包括热塑性的降低、 不同形式的脆性以及在淬透性、可焊性和耐蚀性 上有害效应。目前许多研究涉及高质量的不锈钢 或镍基合金,例如选择钢中的合金元素以得到不 同性能,从而使痕迹元素的有害影响变为关键问 题。 当前对痕迹元素有害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界 的行为和成分上。其动态再结晶能力是至关重要 的。如果有害痕迹元素存在水平高于ppm范围,那 么即使在低变形下,晶界也会断裂。这些效应可 以通过完全去除有害痕迹元素或者添加一定的有 益痕迹元素来抵消。
铝合金化原理
铝合金化原理
铝合金化原理指的是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或合金元素来改善纯铝的性能,从而得到具有更好特性的铝合金材料。
这一过程通常通过熔炼和固溶处理来实现。
铝合金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以及调整其热处理响应和其他特性。
添加其他元素或合金元素可以在晶粒界面或晶格中形成固溶体、间质化合物或亚稳相,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常见的铝合金中加入铜 (Cu) 和锌 (Zn) 可以形成铝铜
(Al-Cu) 和铝锌 (Al-Zn) 固溶体。
这些固溶体能够增加材料的
强度和硬度,并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另外,添加其他元素如镁(Mg) 或硅 (Si) 可以形成过饱和固溶体,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
强度。
铝合金化的过程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合金元素的含量、熔炼温度和时间,以及固溶体的形态和分布等。
因此,在设计合金化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合适的熔炼、固溶和热处理操作,以得到所需的铝合金材料特性。
总结起来,铝合金化原理是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或合金元素来形成固溶体、间质化合物或亚稳相,从而改善纯铝的性能。
这一过程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能和热处理响应。
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选择、含量、熔炼和热处理条件等因素,以获得所需的铝合金材料特性。
金属材料合金化原理
0.2%C
0.45%C
1..2%C
1.2 钢旳合金化原理
Chapter 1 金属材料旳合金化原理
5.合金元素对淬火钢旳回火转变过程旳影响 主要体现在提升钢旳回火稳定性,即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旳抵抗能力,使回火 过程各个阶段旳转变速度大大减慢,将其推向更高旳温度。详细为 (1)AE对马氏体分解旳影响 (2)AE对残余奥氏体转变旳影响 (3)AE对碳化物旳形成、汇集和长大旳影响 (4)AE对铁素体回复再结晶旳影响 (5)AE对回火脆性旳影响
Chapter 1 金属材料旳合金化原理
(4)AE对铁素体回复再结晶旳影响 ➢ 大多数AE延缓α相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其中 Co、Mo、W、Cr、V明显提升α相旳再结晶温
度; Si、Mn旳影响次之; Ni旳影响较小。 ➢ 在碳钢中,α相高于400℃开始回复,500℃开始
再结晶。当往钢中加入Co(wCo=2%)时,可将 α相旳再结晶温度升高到630℃。
对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旳影响; 对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旳影响; 对低温转变(马氏体转变)旳影响。
9
Chapter 1 金属材料旳合金化原理
2. AE对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旳影响
(1)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旳综合作用
强碳化物Ti、Nb、V 推迟碳化物旳形核和长大。 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推迟碳化物形核 和长大,还经过增长固溶体原子间结合力、降低铁原 子旳自扩散而减慢γ→α转变。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推迟珠光体转变时合金渗碳 体旳形核和长大,同步Mn又是扩大γ相区旳元素,起 稳定奥氏体并强烈推迟γ→α转变旳作用。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Co Ni是开启γ相区并稳定 奥氏体旳元素,增长α相旳形核功,降低转变温度。 Co因为增进铁旳扩散,因而增长α相长大速度。
合金化反应
合金化反应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
合金具有比单一元素更优良的性能,如硬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电性等。
而合金化反应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多种元素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使它们混合并形成合金的过程。
合金化反应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材料性能,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
合金化反应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原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将一些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可以改变它们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从而使它们更适合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合金化反应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熔融法、固相反应法和液相反应法。
熔融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原材料混合后,在高温下加热,使其熔化并混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高熔点的金属,如钨、钴等。
固相反应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原材料混合后,加热至一定温度下反应,形成合金。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熔点的金属,如铝、镁等。
液相反应法是将两种或多种原材料混合后,通过液相反应形成合金。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于溶解的金属,如铜、锌等。
在合金化反应中,常常需要添加一些助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这些助剂可以是一些金属元素,也可以是一些非金属元素,如碳、氮等。
这些助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温度、速率和产物的组成,从而实现优化反应条件的目的。
合金化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合金化反应可以改善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汽车领域,合金化反应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降低能耗和排放。
在电子领域,合金化反应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促进电子技术的发展。
在化工领域,合金化反应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和效率,提高化学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总之,合金化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制备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其实际应用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合金化反应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合金化反应
合金化反应合金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其主要作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合金材料。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加热、电化学反应、机械混合、气相反应等。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合金化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合金材料。
合金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合金材料。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一定的能量输入,以便使金属元素达到足够的活性和反应性。
在加热反应中,高温可以提高金属元素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促进合金化反应的进行。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流的作用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使金属元素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合金材料。
在机械混合中,机械能的作用可以使金属元素在机械强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合金材料。
在气相反应中,气体在高温下反应,形成新的合金材料。
合金化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合金化反应被用于制备各种合金材料,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这些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于制造汽车、飞机、船舶等各种机械设备。
在科学研究中,合金化反应被用于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研究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此外,合金化反应还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新型的材料,例如纳米材料、超材料等。
合金化反应的机理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
在加热反应中,金属元素通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扩散反应等。
在电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通常会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电沉积反应等。
在机械混合中,金属元素通常会发生机械变形、冷焊接、扩散等反应。
在气相反应中,金属元素通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蒸发凝结反应等。
在实际应用中,合金化反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合金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等。
此外,合金化反应还存在一些副反应和杂质的产生,影响合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合金化反应的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论
点阵结构、 (3)Cu和γ-Fe点阵结构、原子半径相近, ) 和 点阵结构 原子半径相近, 但电子结构差别大——有限固溶; 有限固溶; 但电子结构差别大 有限固溶 (4)原子半径对溶解度影响:∆R≤±8%, )原子半径对溶解度影响: ± , 可以形成无限固溶; ± 可以形成无限固溶;≤±15%,形成有限 , 固溶; ± 固溶; >±15%,溶解度极小。 ,溶解度极小。
0.68
~1.4 12.8
*
γFe
无 限
无 限
2.06
注:有些元素的固溶度与C量有关
简单地说: 简单地说:这与合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 ————点阵结构、电子结构和原子半径 点阵结构、 点阵结构
常用合金元素点阵结构、 常用合金元素点阵结构、电子结构和原子半径
第四 周期 点阵 结构 电子 结构 原子半 径/nm ΔR,%
(a) Ni,Mn,Co , ,
(b) C,N,Cu , ,
图1 合金元素和Fe的作用状态
2、α稳定化元素 、 稳定化元素
使A3↑,A4↓,γ区缩小 , , 区缩小
a) 完全封闭 区 — Cr、V、 W、Mo、Ti 完全封闭γ区 、 、 、 、 Cr、V与α-Fe完全互溶,量大时→α相; 完全互溶, 、 与 完全互溶 量大时→ 相 W、Mo、Ti 等部分溶解 、 、 b) 缩小 区 —— Nb、Zr、B等。 缩小γ区 、 、 等 稳定γ相 奥氏体形成元素,稳定α相 铁素体形成元素。 稳定 相—— 奥氏体形成元素,稳定 相 —— 铁素体形成元素。
② 溶解度
(1)对α-Fe,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间隙。 ) ,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间隙。
(2)对γ-Fe,间隙原子优先占据的位置是八面体或四 ) , 面体间隙。 面体间隙。 (3)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 )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 即按B、 、 、 、 的顺序而增加 的顺序而增加。 即按 、C、N、O、H的顺序而增加。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
钢中的碳化物及其形成规律; 钢中的碳化物及其形成规律;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了解: 了解:
合金钢的分类、 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第1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合金材料 合金元素的作用, 相变过程的影响, 相变过程的影响,而良好的作用只有在合适 的热处理条件下才能得到体现。 的热处理条件下才能得到体现。”
rc/rMe < 0.59 —简单结构相,间隙相,如Mo、W、 简单结构相, 简单结构相 间隙相, 、 、 V、Ti、Nb等,形成 等MC型,W2C等M2C型 。 、 、 等 形成VC等 型 等 型 Me量少时,溶解于其它碳化物,形成复合碳化物 量少时,溶解于其它碳化物, 量少时 即多元合金碳化物, 即多元合金碳化物,如(Cr, M)23C6型 。 )
铬对钢γ 铬对钢γ区的影响
锰对钢γ 锰对钢γ区的影响
1.3 铁基固溶体
一、置换固溶体
合金元素在铁点阵中的固溶情况
Me
αFe
Ti
V
Cr
Mn
Co
Ni 10 无 限
Cu 0.2 8.5
C
0.02
N 0.1 2.8
溶 解 度
不同元素的固溶情况 无 无 ~7 ~3 是不同的,为什么? 是不同的,为什么 76 限 限 (1340℃)
碳化物稳定性高, 碳化物稳定性高,在温度和应力长期作用下不易聚集 长大,则可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长大,则可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稳定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碳化物和固溶体(基体) 稳定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碳化物和固溶体(基体)之 间不易在高温下因原子扩散作用而发生合金元素的再 分配
二、碳化物形成的一般规律(重点) 碳化物形成的一般规律(重点)
(c) Cr,V ,
(d) Nb,B等 等
图1 合金元素和Fe的作用状态
1.2
Me对FeMe对Fe-C相图的影响
L+G
L+Fe3 C
Me对Fe- 相图的影响——点、线、面 1.2 Me对Fe-C相图的影响 点 一、对S、E点的影响 、 点的影响
A形成元素均使 、E点向左下方移动, 形成元素均使S、 点向左下方移动 点向左下方移动, 形成元素均使 F形成元素使 、E点向左上方移动。 形成元素使S、 点向左上方移动 点向左上方移动。 形成元素使 S点左移 意味着共析 量减小 ; 点左移—意味着共析 点左移 意味着共析C量减小 E点左移 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 量降低 。 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 点左移 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C量降低
Ti bcc 2
0.145
V bcc 3
0.136
Cr bcc 5
0.128
Mn
Fe
Co fcc/ hcp 7
0.126
Ni fcc 8
0.124
Cu fcc 10
0.128
bcc或fcc 5
0.131
6
0.127
14.2
7.1
0.8
3.1
—
0.8
2.4
0.8
电子结构是3 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是配位数12 12的数值 注:1、电子结构是3d层电子数;2、原子半径是配位数12的数值
隐存杂质
偶存杂质
低熔点989℃); 热脆性 —— S —— FeS(低熔点 低熔点 ℃; 冷脆性 —— P —— Fe3P(硬脆); (硬脆); 白点。 氢 脆 —— H —— 白点。 2、合金元素(alloying-element) 、合金元素( ) 为合金化目的加入, 为合金化目的加入,其加入量有一定范围 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 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 5%<低合金钢、 >10%高合金钢 低合金钢、 低合金钢 钢中常用合金元素: 钢中常用合金元素: Si、Mn、Cr、Ni、W、Mo、V、Ti等。 、 、 、 、 、 、 、 等
钢中常见的碳化物类型有: 钢中常见的碳化物类型有:
M3C:渗碳体Fe3C、Mn3C,正交点阵; :渗碳体 、 ,正交点阵; M7C3:例Cr7C3,复杂六方 ; M23C6:例Cr23C6,复杂立方 ; M2C:例Mo2C、W2C。密排六方 ; : 、 。 MC:例VC、TiC,简单面心立方点阵 ; : 、 , M6C:例(W,Mo,Fe)6C。复杂六方点阵 。 : ) 。 碳化物也有空位存在 ;可形成复合碳化物 , 如 (Cr,Fe,Mo,…)7C3 ,
1.4 碳(氮)化物
一、钢中常见的碳化物
碳化物是钢中主要的强化相——硬、脆 硬 碳化物是钢中主要的强化相 碳化物类型、大小、 碳化物类型、大小、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有 很重要的作用。 很重要的作用。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Al、Cu等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 、 、 等 碳化物形成元素: 碳化物形成元素: Ti、Zr、Nb、V;W、Mo、Cr;Mn、Fe 、 、 、 ; 、 、 ; 、 由强到弱排列) (由强到弱排列) 碳化物形成元素均位于Fe的左侧。 碳化物形成元素均位于Fe的左侧。 Fe的左侧
“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合金材料 合金元素的作用, 相变过程的影响, 相变过程的影响,而良好的作用只有在合适 的热处理条件下才能得到体现。 的热处理条件下才能得到体现。”
三、对γ-Fe区的影响 区的影响
A形成元素 、Mn等使 形成元素Ni、 等使γ-Fe区扩大 钢在室 区扩大→钢在室 形成元素 等使 区扩大 温下也为A体 奥氏体钢; 温下也为 体 — 奥氏体钢; F形成元素 、Si等使 形成元素Cr、 等使 等使γ-Fe区缩小 钢在高温 区缩小→钢在高温 形成元素 区缩小 下仍为F体 铁素体钢。 下仍为 体 — 铁素体钢。
1、碳化物类型
碳化物类型与 的原子半径有关 碳化物类型与Me的原子半径有关。 类型与 的原子半径有关。 各元素的rc/rMe的值如下: 各元素的r
Me Fe Mn 0.60 Cr 0.61 V 0.57 Mo 0.56 W 0.55 Ti 0.53 Nb 0.53 rc/rMe 0.61
rc/rMe > 0.59 —复杂点阵结构,如Cr、Mn、Fe , 复杂点阵结构, 复杂点阵结构 、 、 形成Cr 等形式的碳化物; 形成 7C3、Cr23C6、Fe3C、Mn3C等形式的碳化物; 、 等形式的碳化物
合金元素的固溶规律, 合金元素的固溶规律, 即Hume-Rothery规律 规律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 度因素是点阵结构、 度因素是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电 子因素, 子因素,无限固溶必须使这些因素 相同或相似. 相同或相似.
的点阵结构、 (1)Ni、Mn、Co与γ-Fe的点阵结构、原子 ) 、 、 与 的点阵结构 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无限固溶; 无限固溶; 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 无限固溶 (2)Cr、V与α-Fe的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 ) 、 与 的点阵结构、 的点阵结构 电子结构相似——无限固溶; 无限固溶; 电子结构相似 无限固溶
合金元素对共析碳量的影响
二、对临界转变温度的影响
A形成元素 、Mn等使 (A3)线向下移动; 形成元素Ni、 等使A1( )线向下移动; 形成元素 等使 F形成元素 、Si等使 (A3)线向上移动。 形成元素Cr、 等使 等使A1( )线向上移动。 形成元素
合金元素共析温度的影响
临界点温度和碳含量的改变, 临界点温度和碳含量的改变,使合金钢的热处理 制度不同于碳钢。 制度不同于碳钢。
复杂点阵结构: 复杂点阵结构:M23C6 、M7C3 、M3C。 。 特点: 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较差; 特点:硬度、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简单点阵结构:M2C、MC。又称间隙相。 简单点阵结构: 、 。又称间隙相。 特点:硬度高,熔点高,稳定性好 特点:硬度高,熔点高,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