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珠母贝的生物学
贝类生物学
贝类的经济种类(1)牡蛎: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2)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3)滩涂贝类:蛤仔,文蛤,丽文蛤,斧文蛤,缢蛏,竹蛏(4)泥蚶:魁蚶,毛蚶(5)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美丽日本明贝(6)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副杂色鲍1.双壳贝类生殖腺的构造生殖腺的构造分为以下三部分(1)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产生生殖细胞(2)生殖管:分板状,管壁由县委上皮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送生殖细胞。
(3)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肌2.双壳贝类的外套膜构造,生理机能(1)内部构造:左右两片,由外侧上皮,内侧上皮和中皮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套膜二孔型,膜缘有一个愈着点,将外套膜分成两个孔进水孔和出水孔,鳃末端与愈着点相接,把外套腔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2)生理机能:生壳突起分裂禅城贝壳,感觉突起感觉作用,缘膜突起调节水流3.贝壳的生长与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因此贝壳的形态随外套膜的形态而变化,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边缘所分泌的,所以能随贝壳的生长而不断增加面积,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外表皮分泌的,所以随生长不断增加厚度(1)小型种类的生长规律:第一年贝壳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极其缓慢,如褶牡蛎。
(2)大型种类的生长规律:固着若干年后能不断生长。
4.双壳贝类鳃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1)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对鳃瓣,鳃瓣由上行板和下行板构成,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有食物输送沟,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外套膜内面相连,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与内脏团相连,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愈合形成WW 形。
(2)鳃于鳃丝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褶皱由9-12根鳃丝组成,鳃丝包括主鳃丝,移动鳃丝,普通鳃丝。
(3)鳃纤毛包括: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线毛连接鳃丝的作用,上前纤毛形成通过鳃的水流。
第2章贝类繁殖原理
贝类的性成熟年龄随着种类及其分布的纬度而不 同。
生物学最小型
生物学最小型即是性成熟时的最小规格。种类不 同性成熟规格差别较大。贻贝壳长14.0mm;华贵 栉孔扇贝壳高26.8mm;杂色鲍壳长35.0mm;皱 纹盘鲍壳长43.0mm。 繁殖季节
一般情况下,从开始产卵起到最后结束为止,这 个时期称为该种贝的繁殖季节。
第二章贝类性腺发育
第一节 贝类的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判断性腺发育分期的方法 肉眼观察法 组织学方法 性腺指数和肥满度作为生殖腺成熟的标志
性腺指数=性腺重量/软体部重量×100% 或性腺指数=性腺重量/鲜贝重×100%
第一节 贝类的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性腺的发育分期 (以泥蚶为例、性腺肉眼判断法) 1.增殖期:性腺开始形成,在内脏团表面,主要分布于背部
四、性变 性变也称之为性转变,贝类中有的一部分是雌
雄同体的,另一部分为雌雄异体,但是雌雄异体 的性别在某些种类中不是恒定的,有从一种性别 转换到另一种性别的性变现象(帆螺、船蛆、食用 牡蛎)。 性变现象产生原因: 1.水温;2.代谢物质;3.营养条件;4.雄性先熟;5. 寄生豆蟹 。
第二节 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
海湾扇贝80年代、墨西哥扇贝90年代) 5.鲍鱼人工繁育(1971杂色鲍、1973皱纹盘鲍育苗成功) 6.东风螺人工繁育(2000年方斑东风螺育苗成功) 7.其它种类:泥蚶、缢蛏、文蛤、青蛤、施氏獭蛤、西施
舌、象拔蚌、菲律宾蛤仔、砗磲、硬壳蛤、红螺、竹蛏、 古蚶、长肋日月贝、黄边糙鸟蛤、马蹄螺、乌贼、河蚌等。
第一节 贝类的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精巢发育组织学分期(以泥蚶为例 ) 1.增殖期:滤泡开始出现,滤泡间结缔组织丰富,
随水温上升,滤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开始增 殖。 2.生长期:滤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壁加厚, 染色加深。 3.成熟期:本期精巢达全年最丰满阶段。 4.排放期:成熟精子大量排放阶段。 5.休止期:精子排放完之后
珍珠贝的养殖.ppt
第二节 珍珠
一、珍珠的定义 珍珠是由珍珠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
套膜的一部分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 一个核心累积而成的,为圆形或其他形 状。
二、珍珠的性质
与贝壳珍珠层成分相似。主要由 碳酸钙和壳角蛋白组成。
珍珠层——霞石结晶 棱柱层——方解石结晶
人工珍珠的碳酸钙比天然珠的多, 但缺少碳酸镁。
3. 幼虫和池内幼苗的培育
• 幼虫培育:D型幼虫→开始附着 • 幼苗培育:刚附着幼虫→2mm出池苗
步骤
(1)浸泡清池 新池:海水或淡水浸泡3次,10天/次 旧池:清理杂质、附着生物、足丝等 (2)充水 充入育苗池1/3容量的水
(3)幼虫投放 密度:2个/ml左右 直接投放或先放养单胞藻1~2天后投放
三、珍珠的成因
• 内因说 • 外因说 • 珍珠质分泌组织畸形增殖说
珍珠是由于母贝的外套膜细胞因上述 某一原因陷入结缔组织中,围绕着一个异 物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
四、人工培育珍珠的原理及珍珠形成过程
用人为的方法将外套膜切成小片,移 植到另一个珍珠贝的组织中。使其形成珍 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珍珠。
(6)采苗器及投放 网状和片状采苗器同时使用,网状采
苗器铺底和池周围,中间吊片状采苗器。
(7)分批采苗,分池疏苗
第四节 合浦珠母贝的养成
一. 场地的选择 风浪较小,饵料丰富,水深在2米以上
,比重1.015以上,冬季水温12℃以上,夏 季31℃以下。
二. 养殖设施 1、竹筏 2、延绳筏 3、栅架
延绳筏
四、成贝的养殖
自贝苗养成大贝需在海上吊养1.5~2年 1、养殖方法 以笼养为主,单圈网笼和多圈网笼吊养。
2、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
• 调整养殖水层 • 调整养殖密度 • 清贝 • 防灾、 防淡、防寒、防台风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贝壳是怎么形成的
贝壳是怎么形成的贝壳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而贝壳的形成你知道是怎样的吗?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贝壳的形成原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贝壳是怎么形成的贝壳(beike)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称为贝壳。
贝壳的数量、形状和结构变异极大,有的种类具有1个呈螺旋形的贝壳(如蜗牛、螺、鲍);有的种类具有2片瓣状壳(如蚌、蚶);有的种类具有8片板状贝壳,呈覆瓦状排列(如石鳖);有的种类的1块贝壳被包入体内(如乌贼、枪乌贼);有的种类的贝壳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
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方解石和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aCO3。
贝壳的外层具有多条深浅颜色相间、同心环状的生长线,但它不代表年龄;它的形成是由于外套膜边缘因受某些原因(食物不足、季节不同、生殖期间等)的影响、而不能继续分泌的结果。
贝壳的学术用途贝壳的放射性碳测年贝壳是寄送到加速器质谱(AMS)实验室进行放射性碳测年的常见材料。
很大一部分寄送到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碳14测年的贝壳材料都是软体动物贝壳。
对贝壳进行放射性碳测年不太容易,因为有许多因素导致结果的不确定。
美国物理化学家Willard Libby是放射性碳测年技术的先驱,他认为贝壳是放射性碳测年效果最不好的材料。
贝壳可分为海洋类、河口类或河流类。
AMS实验室分析员需要知道他们正在分析的贝壳类型,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以及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贝类的生态和生理
pH的影响
海水呈弱碱性,一般PH为7.5-8.6之间, 外海7.9-8.2,因此,长期生活在此环境中的 贝类多适应该pH环境,若pH发生变化,将影 响其正常生活,贝类耐受的pH范围不同,但 总的说来,pH变化不能太大,太大将导致贝 类渗透压调节失调,与其它环境因子相似, 贝类对pH的适应范围也与其发育期和长期生 活的环境pH有关。
不同底质的物理性况不同
不同贝类亦要求有不同的生活底质。此 外,同种贝类的不同发育时期对底质亦有不 同要求,如泥蚶的幼虫,在结束浮游期之后, 足丝附在沙粒上,若遇纯软泥质则不易附着, 扇贝、蚶多用绳帘聚乙稀网片。
(六)饵料
饵料直接关系到贝类的生活、生长。同 样环境条件下,饵料丰富贝类的生长速度即 快,饵料缺乏,生长速度缓慢。Fra bibliotek(一)温度
合适的温度是贝类正常生活所不同缺少的,
每一种贝类均有一正常生活的温度适应范 围,一般来说,超过此范围,贝类的生活 就将受到影响,以至死亡,如栉孔扇贝126℃。 在适应范围内,贝类的生长、发育速度, 新陈代谢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 适应范围内,还存在一个最佳温度范围, 称最适温度范围,如皱纹盘鲍为15-20℃ (1-28℃均可生活)。
耐性大大增强,而长期生活于较低水温环境中的贝 类,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则高于生活于较高水温环境 中的同一个物种的群体。如皱纹盘鲍,移植群体。 水温主要影响贝类新陈代谢的速度,影响贝类的摄 食、生长、呼吸和排泄,繁殖。同样的物种,在适 温范围内,生活在较高水温环境其摄食强度加大, 生长加快,繁殖期早于生活在低水温环境中的同一 种贝类,如生长在山东半岛的栉孔扇贝,其生长速 度快于长海县的栉孔扇贝,繁殖期也比后者提前 0.5-1.5个月左右。
泌物附着在岩石或外物上生活,此类动物足退 化较小,但足丝腺非常发达,可分泌足丝,同 时在遇到环境条件不利于生活时,可放弃足丝 而另泌新足丝,从而改变生活的原有环境。足 丝附着力有一定限度,如扇贝,养殖笼中,大 风过后,互相校合,造成损伤。 要维持固着与附着生活,要求海水流动以补充 水中的氧气和饵料,带走排泄物。
贝类学课程教材文本资料
绪论贝类:贝类(Shellfish)就是软体动物(Mollusca)。
因为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壳,所以称为贝类;又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为软体动物。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群聚: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如牡蛎。
干贝:扇贝闭壳肌干品。
贻贝的干制品叫淡菜。
牡蛎的干制品叫蚝豉。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一章贝类的形态与结构贝类的基本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腹足类除外)2、一般分头、足、内脏块三部分,体外被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瓣鳃类除外)3、除瓣鳃类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和肾腔;(掘足类除外)5、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组成;(双神经类除外)6、多数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头足类除外)7、多用鳃呼吸,鳃位于外套腔中.(掘足类与肺螺类除外)一、贝类的外部形态(一)头部位于体前端;具吻、口、眼、触角和其他感官;头叶、触角叶、棘状突起等附属物。
(二)足部运动器官,腹面的一个肌肉质突起足的功能:爬行(玉螺等);附着(鲍等);挖穴(缢蛏,蛤仔等);浮游(蚱蜢螺、拟皮鳃)足丝:附着生活种类的特殊器官;足丝腺分泌的产物;利用足丝附着于外物上生活;可重新分泌。
厣:腹足类独特的保护器官;由足部皮肤分泌而成;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象一个盖子,可将壳口封住;上面有核心部和生长纹。
(三)内脏块也称内脏团(囊)或“背部隆起”;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除某些腹足类外,皆左右对称(四)外套膜包被软体部分;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而成的薄膜;一般由内外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纤维组成。
外套膜的结构:1、外褶2、外沟3、中褶4、内沟5、内褶6、内表皮7、生石灰上皮区8、生珍珠上皮区9、结缔组织区外套膜的功能:外表皮分泌贝壳; 有血管,能辅助呼吸; 控制水流出入体内; 感觉.外套膜的形状分为三类: 覆盖在体背部; 悬挂体两侧; 袋状包裹软体部.第一类:外套膜覆盖在体背部双神经类; 腹足类.第二类外套膜悬挂在体躯两侧双壳类独有;悬挂于内脏囊两侧;半透明状,边缘较厚;分为4种类型: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四孔型(1)简单型:两片外套膜仅在背部愈合;如扇贝、蚶、不等蛤、胡桃蛤等。
专题四 贝类繁殖生物学
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
埋栖型 固着型 附着型 匍匐型
埋栖型
营此种生活方式的动物占双壳类的大多数。 具有发达的足和水管,依靠足的挖掘将身体的全部或前端 埋在泥砂中,依靠身体后端水管的伸缩,纳进及排出海水, 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作用。 对海水浑浊的抵抗力较其它生活型强,其中埋栖于泥质海 区的种类比砂质海区的对浑浊的抵抗力尤其强,如泥蚶比 文蛤抗泥浊能力较强。
(一)扇贝的生态习性 ——生活方式
• 附着:足丝,左壳在上,右壳在下。 海湾和虾夷扇贝仅稚贝期附着,成体无足丝。
• 移动:急剧伸缩闭壳肌,借贝壳快速张闭的排水 力量和海流的力量。
(二)扇贝的繁殖 ——性征
• 栉孔、华贵栉孔及虾夷扇贝为雌雄异体,海湾扇贝 为雌雄同体
• 性腺颜色: 栉孔扇贝:雌体卵巢橘红色,雄体精巢乳白色 海湾扇贝:卵巢褐红色,精巢乳白色
近江牡蛎 Crassostrea rivularis Could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食用牡蛎 Ostrea edulis 欧洲牡蛎
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 Gmelin
附着型
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如贻贝、扇贝和珍珠贝 等均属此类。 其附着位置不是终生不变的,它可以弃断旧足丝,稍 做运动,再重新分泌足丝附着。 该类贝壳发达,没有水管,基本上与固着型贝类相同。
(四)幼虫培育
• 充气:气石微量充气,充气石沉至池底。 • 倒池:拖网法或虹吸法,一般2~3次。 • 换水:每天4次,每次1/3,用滤鼓或网箱。 • 幼虫检查:幼虫的密度与生长情况,并根据幼虫 胃的饱满程度及水中残饵量适当调整投饵量。
(五)采苗 ——采苗时间
第1节珠母贝的生物学(精)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大珠母贝 又名白碟贝。为本
属中最大型者,壳高 可达30厘米以上,壳 坚厚,扁平呈圆形, 后耳突消失成圆钝状, 前耳突较明显,成体没有足丝,壳面较平滑,
黄褐色,壳内面珍珠层为银白色,边缘金黄 色或银白色。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珠母贝 又名黑碟贝。贝壳体 型似大珠母贝,但较小 ,壳面鳞片覆瓦状排列 ,暗绿色或黑褐色,间 有白色斑点或放射带,壳内面珍珠光泽强, 银白色,周缘暗绿色或银灰色。
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一般分布于低潮线附近 至水深20多米处,以水深5~7米为多;
大珠母贝栖息于低潮线至水深100米或更深 处,以水深 20~50米为多;
企鹅珠母贝一般在潮下带浅水区或港湾里大 量栖息。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
对温度的适应:珠母贝科为暖水性贝类。合 浦珠母贝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15℃~27℃, 最适水温为23℃~25℃;大珠母贝的的适温 范围为20℃~35℃,最适水温为25℃~ 30℃,15℃的低温和40℃的高温是其致死温 度;
对海水比重的适应:珠母贝是外海性贝类。 合浦珠母贝生活的适宜海水比重范围为 1.015~1.028,最适1.020~ 1.025;大珠 母贝正常生活的海水比重为1.0227~1.0 232。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食性与食料
珠母贝为滤食性贝类,常见的有较小型 的浮游植物,如圆筛藻属、菱形藻属、 针杆藻属等硅藻和甲藻以及一些小型浮 游动物,如甲壳动物的无节幼体和其他 贝类的担轮幼虫、面盘幼虫,还有一些 有机碎屑和浮泥等。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敌害生物
珠母贝的敌害生物很多。肉食性的鱼类、 蟹类及贝类等能直接捕食之;石蛏、肠 蛤、海笋、开腹蛤及多毛类的才女虫等 能穿透贝壳及软体部分,间接地危害珠 母贝的生命。另外,藤壶、海鞘、牡蛎、 苔藓虫等附着生物大量地附着在贝笼及 珠母贝上,堵塞水流,争夺食料,严重 影响珠母贝的生长发育。
深海迷航贝壳类生物 解说
深海迷航贝壳类生物解说贝类,即软体动物门。
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
但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不发达,仅存在于中心腔及生殖腺腔中。
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4部分。
头位于身体的前端,足位于头后、身体腹面,是由体壁伸出的一个多肌肉质的运动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面,是由柔软的体壁包围着的内脏器官,外套膜是由身体背部的体壁延伸下垂形成的一个或一对膜,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的空腔即为外套腔。
由外套膜向体表分泌碳酸钙,形成一个或两个外壳包围整个身体,少数种类壳被体壁包围或壳完全消失。
这些基本结构在不同的纲领中有很大的变化与区别。
软体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出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也出现了比原肾更进化的后肾(metanephridium)。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现存的有11万种以上,还有35000化石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类。
特别是一些软体动物利用“肺”进行呼吸,身体具有调节水分的能力,使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构成了仅有的适合于地面上生活的陆生无脊椎动物。
由于生活的水域不同,被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生活在咸水中的,比如大海,或者是生活在淡水中,例如河流和小溪。
最著名的海生贝类是灰黑色的贻贝,在淡水流域广泛分布着的则是珠蚌。
贝类的繁殖季节在春天和夏天之间。
雌贝在水中产卵,相对应的,雄贝也把成熟的精子流排放到水里。
两者之间通过一定的化学信号确保同时排放。
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而进行受精。
不久,受精卵孵化出小的幼虫。
这些幼虫渐渐地发育成为幼贝。
大概过了4个星期,它们长出壳,并落在水底。
它们停留在那里,渐渐地像一艘船抛出锚似的吸附在过往的鱼类身上。
这种“锚”是一些细细的鞭毛绦,人们也把这些叫做“胡须”。
贝类的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斧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
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
海水贝类养殖 (2)
贝类形态构造 1—7
(6)腹足纲
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故名“腹足类”。通常有 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故名“腹足类” 螺类” 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单壳类” 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单壳类”或“螺类”。头部发 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有些种类的内脏囊, 达,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有些种类的内脏囊,因发生 时经过旋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神经系统由脑、 时经过旋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 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心脏位于身体 的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雌雄同体或异体,发育 的背侧, 个心室, 个或2个心耳。雌雄同体或异体, 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为软体动物种类最多的一纲, 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为软体动物种类最多的一纲, 世界上已发现有8万多种。海洋、淡水和陆地都有分布, 世界上已发现有8万多种。海洋、淡水和陆地都有分布,遍及 全世界。本纲分三个亚纲: 前鳃亚纲、后鳃亚纲、肺螺亚纲。 全世界。本纲分三个亚纲: 前鳃亚纲、后鳃亚纲、肺螺亚纲。
贝类形态构造 1—10
第二节
贝类的形态构造与生理机能
腹足纲 瓣鳃纲 头足纲
贝类形态构造 1—11
二、腹纲
身体明显地分为头 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头部发达,通常对称,头 内脏团三部分。头部发达,通常对称, 上有触角一对或二对。足发达,左右对称,足底宽广,形成趾面, 上有触角一对或二对。足发达,左右对称,足底宽广,形成趾面,它位于 通常具有贝壳一枚 故又称单壳类(Univalvia) 贝壳一枚, (Univalvia)。 身体腹部, 身体腹部,故名腹足类 。通常具有贝壳一枚,故又称单壳类(Univalvia)。 口腔形成口球,内有腭片和齿舌 齿舌很发达。 腭片和齿舌, 口腔形成口球,内有腭片和齿舌,齿舌很发达。内脏团通常因为发生期间 的扭转,表现左右不对称 身体一侧的器官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 左右不对称, 的扭转,表现左右不对称,身体一侧的器官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心脏位 于身体的背侧,有心室一个,心耳一个或二个。神经系统、主要由脑、 于身体的背侧,有心室一个,心耳一个或二个。神经系统、主要由脑、足 脏和侧神经节构成。雌雄同体或异体,发生期间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脏和侧神经节构成。雌雄同体或异体,发生期间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大多数为水生 少数陆生 陆生种类鳃消失, 肺呼吸( 水生, 陆生, 大多数为水生,少数陆生,陆生种类鳃消失,用肺呼吸(即用外套内的血 管分枝进行呼吸) 管分枝进行呼吸)。
海南珠母贝属Pinctada 6个种的分类鉴定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样 品收 集 珠母 贝 属样 品均 于 2 0 1 2年 6月 采 自海南 省 三亚 海 区 , 共 收集样 品 4 5个 , 保 存样 品 的贝
壳 用 于形态 学分 类鉴 定 , 将样 品 的闭壳 肌组 织保存 于 =9 5 %的酒 精 中 , 用于 D N A提取 。 1 . 2 D N A提 取和 P CR扩增 基 因组 D N A提取 采取 高盐 法 m , 提取 的 D N A保 存 于 一 2 0℃备 用 。选 取 1 6 S和 H 3 2个 标 记 对 收集 的 4 5个 样 品 进 行 P C R扩增 , 1 6 S基 因 正 向 引物 序 列 为 : C G C C T G T T I ' A T — C A A A A A C A T, 反 向引物 序 列为 : c c G G T c T G A A c T c A G A T c A c G T , 目的片 段长 度 为 4 6 0 b p 。/ 4 3基 因 的
响, 不易受分类鉴定人员水平 的限制 , 有利于发现杂交种和隐存种 。
关键词 :珠母 贝属 ; 1 6 S ; / 4 3 ; 形态特征 ; 分类鉴定
中 图分 类 号 :Q 1 7 9 . 4 文 献 标 志 码 :A
珠母 贝属 P i n c t a d a分 为 白珠 母 贝 ( P .a l b i n a ) 、 黑珠 母 贝 ( P .n i g r a ) 、 马 氏珠 母 贝 ( P . f  ̄ c a t a m a r t e n — s i i ) 、 解 氏珠母 贝 ( P .c h e m n i t z i ) 、 斑珠母 贝 ( P .m a c u l a t a ) 、 珠母 贝( P .m a r g a r i t i f e r a ) 、 拟金蛤珠母贝 ( P . a n o mi o i d e s ) 、 大珠 母 贝 ( P .ma x i ma ) 和射肋 珠母 贝 ( P .r a d i a t a ) 等 9个种 J 。其 中 , 马 氏珠母 贝 、 大 珠母 贝
《贝类的形态构造》课件
2
自由孵化
它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一成不变地附着在岩石上,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漂浮着,随 着海水流动向海洋深处游去。
3
附着运动
坐在深海靠近海岸的岩石、船舷或沉在海底的船上等物品上,它们的生长随着定 居体的附着而快速繁殖,并在不断的波浪冲刷中挺过一次又一次的风浪雨水。
贝类的生态和栖息地
贝类的栖息地包括海滩、泥泞海滩、岩石、潮间带和深海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贝类栖息地和 它们的生态特征。
悬滤摄食
许多贝类通过位于口部的多 个鳃来过滤水体中的浮游生 物为食。
过滤摄食
牡蛎和某些扇贝能够通过伸 出须来摄取浮游生物和悬浮 物质。
扇动摄食
像开心贝、栉口贝和剑口贝 一类扇动体内鳃条来将水送 入体内,用于摄取食物。
贝类的消化系统
大多数贝类消化系统包括两个口:进水口和排泄口。口部之间的肠道和胃部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
蛤蜊是一种双壳动物。它们的壳体由两 个齐型或几乎齐型的凸壳组成。各个贝 壳具有一定的丰满度和可变性。
壳的生长和形成
壳的生长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贝类壳体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分泌、成形和巩 固。
1
分泌
贝类的生殖器、消化器和呼吸器官都涉及了壳的生长。它们会分泌具有高度可 塑性和张力的碳酸钙质壳体,不断调整其形状和大小。
贝类的循环系统
贝类的循环系统主要由一个心脏和血管组成。它们没有红细胞,而是将氧气通过其周围的水体摄 取。
1 心脏
贝类的心脏由两个房间和一个动脉血管组成。心脏将血液从周围的器官中汲取,并将其 送往腮类以进行氧气交换。
2 血液
贝类没有红细胞,因此它们的血液是浆液性质。血液中含有铁离子,可以将氧气从周围 水体中吸收。
贝类的形态构造
第一节珍珠贝的疾病概述目前我国生产海水珍珠的珍珠
4. 贝壳穿孔病
1 病原:a. 穿孔贝类(石蛏、楔形开腹蛤等);b. 多毛类; c . 穿孔海绵等 2 危害:a. 损伤贝壳,降低贝壳使用价值; b. 引起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3 流行情况:对大珠母贝等珍珠贝类危害严重。 4 防治:水泥砂浆涂抹法。
养殖贝类疾病:珍珠贝病
性,感染后可引起大量死亡 。
5. 防治:预防:a. 保持清洁的水质;
b. 水源经过过滤、臭氧或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治疗:50-100ppm的复合链霉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养殖贝类疾病:牡蛎疾病
二、离壶菌病
1. 病原:动腐离壶菌。 2. 症状:感染后很快停止生长并发生死亡,少数幸存者可获得免疫力。 3. 诊断:以显微镜检查组织内的菌丝,看到游动孢子囊和排放管可确诊。 4. 防治:将育苗用水严格过滤和消毒以预防。治疗尚无良方。
Chapter 8. 养殖贝类疾病
第二节 鲍的疾病
一、弧菌病
1. 病原:溶藻弧菌等 2. 症状和病理变化:腹足的上皮组织脱落,患病个体不活泼,血液中发
现有细菌,身体褪色,内脏团萎缩,足缩回。
3. 诊断:从濒死个体的腹足或内脏团等部位进行细菌接种。 4. 流行情况:我国南方养殖鲍类的常见疾病,20世纪90年代在广东等地爆
Chapter 8. 养殖贝类疾病
复习题
1. 珍珠贝养殖具有哪些常见疾病?各种疾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2. 鲍和牡蛎养殖中有哪些常见病害?它们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3. 根据贝类的免疫学特点,说明贝类病害免疫防治中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 近年来,“脱板病”对全国的鲍苗培育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请利用您
Chapter 9. 养殖贝类疾病
第一节 珍珠贝的疾病
大珠母贝CCT-α、CCT-β和CCT-η亚基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冷应激表达
大珠母贝CCT-α、CCT-β和CCT-η亚基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冷应激表达大珠母贝是生产大型海水珍珠的重要母贝,对海水温度的要求严格,生活的适温范围是25~30℃,不耐低温,了解大珠母贝对环境低温的反应机制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次克隆到大珠母贝冷应激相关基因CCT-α、CCT-β和CCT-η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和急性冷应激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大珠母贝的低温反应机制,也为大珠母贝的耐寒性状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结果如下:1.大珠母贝CCT-α、CCT-β和CCT-η基因cDNA全长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大珠母贝中克隆获得CCT-α、CCT-β和CCT-η基因cDNA全长。
CCT-α基因cDNA全长1803bp,开放阅读框为1608bp,编码535个氨基酸,在赤道结构域比其他物种少20个氨基酸,具有3个CCT家族蛋白签名序列:36KSSLGPVGLDKML48、57ITNDGATILKLLEVEHP73、85QDQEVGDGT94,包含三个保守的功能结构域:赤道结构域、顶端结构域和中间结构域,含有9个保守的ATP 结合位点分别位于39-41、91、95、137、377、395、434、486和488位氨基酸残基处,6个蛋白质结合位点分别位于第1-3、256、457-461、463、525、527-535氨基酸残基处;大珠母贝CCT-α与海蜗牛(Aplysia californica)、斑马鱼(Danio rerio)、人类(Homo sapiens)CCT-α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7%、77.1%、75.4%。
获得CCT-β基因两个转录本,分别长1829bp和2289bp,含有相同的5’末端非编码区105bp,3’末端非编码区分别长591bp和131bp,两个转录本开放阅读框均为1593bp,编码530个氨基酸,具有3个CCT家族蛋白签名序列:38KSTLGPKGMDKIL50、58VTNDGATILKSIGIVNP74、86QDDEVGDGT95,包含三个保守的功能结构域:赤道结构域、顶端结构域和中间结构域,含有9个保守的ATP 结合位点分别位于42-44、92、96、160、387、405、445、488和490位氨基酸残基处,含有一个DEAD box基序:377ILDEADRSL385,3个蛋白质结合位点分别位于第1-4、467、526-530氨基酸残基处;大珠母贝CCT-β与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斑马鱼(Danio rerio)、人类(Homo sapiens)CCT-β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0.4%、76.8%、75.8%。
贝类生物学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0: 36:0800:36:0800:36T uesday , Octo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020.10.2000: 36:0800:36:08October 20,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0 日上午1 2时36 分20.10. 2020.1 0.20
神经组成 心脏位于身体背侧,1个心室,1或2个心耳 雌雄同体或异体 发育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二、分类
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 中腹足目,田螺 新腹足目,骨螺
后鳃亚纲:头盾目,无盾目,被壳翼足目, 裸体翼足目,囊舌目,无壳目,背盾目,裸 鳃目
肺螺亚纲;基眼目,椎实螺 柄眼目,大蜗牛
我国渔业与贝类养殖概况
我国海洋面积为483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的海洋有 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属封闭程度不同的太平 洋西北部的陆缘海
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 河,岸形曲折,港湾众多。海域内,大小岛屿6500 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总长32000多公里
浅海滩涂面积在水深15m以内的为1200万公顷,潮间 带面积200万公顷。
发展水产是人类食粮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
第一章 总论
贝类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贝类的形态构造 贝类的经济价值
贝类的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足部、 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除瓣鳃纲,口腔内有颚片、齿舌 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环绕食道
的神经环 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间接发育的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渔业水域和生物资源丰富,可供捕捞生产的渔场面 积为81.8万平方海里。我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 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有1694种,经济价值较大 的有150多种。
贝壳的珍珠是怎么形成的_贝壳里的珍珠形成的过程
贝壳的珍珠是怎么形成的_贝壳里的珍珠形成的过程提起贝壳,很多人都会首先想起贝壳里的珍珠。
珍珠作为历史悠久的饰品,珍珠的价值不必多说。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贝壳的珍珠是怎么形成的相关知识。
贝壳的珍珠形成的原因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
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1] 。
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
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外因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
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内因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而后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
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珍珠的文化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珍珠古国,有关珍珠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200年。
据《尚书·禹贡》载:“淮夷宾珠”,说明中国采珠历史早在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就已开始了,淮河就产淡水珍珠,当时还将珍珠定为贡品。
在《周易》、《诗经》等古籍中均有关于珍珠的记载。
珠母贝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
珠母贝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邓正华;李海梅;张博;苏家齐;刘宝锁;范嗣刚;周凤;吴开畅;喻达辉【摘要】The pearl oyster Pinctada margaritifera is noted for producing the largest and most valuable colored pearls in the world.In French Polynesia,P.margaritifera is the most important aquaculture species, far ahead of any other main food species. Indeed, the pearl culture industry plays a major economic role and represents the largest export industry in the region.Traditionally,P.margaritifera culture has been based on spat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which are then on-grown to a suitable size prior to seeding for pearl production. However, in a number of Pacific countries, the abundance of adult pearl oysters is low and there is limited natural spatfall. Hatchery pro-duc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wild spat collection for pearling industries. However, high mortality rates during spatfall and a few days after settlement have been limiting facto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larvae at different stages to observe their swimming behavior, swimming speed, natural sedimen-tation, and the filtering of microalgae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so a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optimizing larval breeding facilities and feeding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vae swim and filter microalgae by beating their cilia. When functional, the double shells on the top of the larvae open with the umbo toward the bot-tom, and the velum projecting from back of the shell is used to propel the body when swimming. Larvae swim around clockwise in circles of a certain radius, and in the verticaldirection the larvae swim in a spiral either rising or falling. The 1~25-day-old post-hatch (dph) larvae have a horizontal swimming speed ranging from 246.88 μm/s to 3641.94 μ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ll length l (μm) and speed v (μm/s) is as follows: v= –0.0841 l2+37.2690 l–2149.1031 (R2=0.9707).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0.05)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wim-ming speed and the surrounding radius. With an increase in body weight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velum, the velum can no longer be used for larval swimming, which causes an increase in the natural sedimentation rate, and at 13 dph the shell length of larvae settled on the bottom substrate was significantly (P<0.05) larger than that when in sus-pension. Excessive ingestion of baits would lead to indigestion, with bait being directly excreted from the body without being fully digested and exploited.%主要通过分析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等生物学信息, 为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幼虫培育设施及饵料投喂策略提供优化思路.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状态、测量幼虫运动速率, 观察幼虫静置下自然沉降及幼虫对单胞藻摄食过程.结果显示, 幼虫依靠面盘外周纤毛摆动维持运动并完成摄食, 运动时幼虫开壳朝上, 壳顶朝下, 面盘伸出壳外牵引幼虫运动.俯视观幼虫绕一定半径的圆顺时针方向运动, 垂直方向螺旋上升或下降.水平运动速率范围246.88~3641.94 μm/s, 运动速率v(μm/s)与壳长l(μ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v=?0.0841l2+37.2690l?2149.1031 (R2=0.9707), 运动速率与环绕半径显著相关(P<0.05).随着幼虫生长, 体重增加, 面盘逐渐退化, 面盘纤毛摆动难以维持幼虫悬浮, 静置时幼虫沉降率增加, 13 dph(days post hatch-ing, 孵化后天数)后沉降至底部的幼虫壳长显著(P<0.05)大于悬浮幼虫.幼虫饵料投喂过多, 导致饵料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就排出体外, 以致摄食的饵料不能完全消化利用.【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8(025)001【总页数】8页(P116-123)【关键词】珠母贝;幼虫;运动;自然沉降;摄食【作者】邓正华;李海梅;张博;苏家齐;刘宝锁;范嗣刚;周凤;吴开畅;喻达辉【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余江县画桥中学,江西鹰潭 3350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又称黑蝶贝,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 从澳大利亚北部穿过赤道一直延伸到日本南部, 主要栖息于有珊瑚礁的浅海[1-3]。
我国珠母贝属(Pinctada)主要种类亲缘关系的初步分析
我国珠母贝属(Pinctada)主要种类亲缘关系的初步分析我国珠母贝属(Pinctada)主要种类亲缘关系的初步分析采用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子1(ITS 1)序列初步分析了珠母贝属8个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TS 1长度范围分布在402-474bp之间,大珠母贝的ITS 1序列最长,黑珠母贝的最短.作为外群的企鹅珍珠贝ITS 1长385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种类聚合成3个类群.类群I包括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和覆瓦珠母贝P.imbricata.类群II包括白珠母贝P.albina、黑珠母贝P.nigr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射肋珠母贝P.radiata,其中前2个种聚合成1枝,后两个种聚合成另一枝,分别形成两个亚群:类群IIA和类群IIB.类群III包括珠母贝P.margaritifera 和大珠母贝P.maxima.类群IIA与类群IIB之间、类群III的'大珠母贝与珠母贝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080- 0.100),类群I与类群II之间遗传距离较远(0.250- 0.270),类群III与类群I和类群II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00- 0.570).类群I中我国的P.fucata和澳大利亚的P.imbricata 之间遗传距离很小(0.000-0.013),而两者的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 0.013和0.005,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相重叠,表明P.fucata和P.imbricata应为同种.类群IIA的P.albina与P.nigra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3,可能为两个亚种.类群IIB中的P.radiata与P.chemnitzi之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005-0.007,而本研究的P.chemnitzi的ITS 1序列与GenBank中的P.chemnitzi的ITS 1序列高度一致,表明P.radiata的鉴别可能有误.作者:喻达辉朱嘉濠贾晓平 YU Da-Hui CHU Ka-Hou JIA Xiao-Ping 作者单位:喻达辉,YU Da-Hui(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沙田,香港)朱嘉濠,CHU Ka-Hou(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沙田,香港)贾晓平,JIA Xiao-Ping(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刊名:海洋与湖沼 ISTIC PKU 英文刊名: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年,卷(期):2006 37(3) 分类号:Q179.4 关键词:珠母贝属内部转录间隔子系统发育分析亲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食性与食料 珠母贝为滤食性贝类,海水中没有特别化学刺激、大小适宜的悬浮
物质都可作为它们的食料。常见的有较小型的浮游植物,如圆筛藻属、 菱形藻属、针杆藻属等硅藻和甲藻以及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如甲壳动物 的无节幼体和其他贝类的担轮幼虫、面盘幼虫,还有一些有机碎屑和浮 泥等。食料的种类往往随海区的自然分布和季节变化而不同。 (四)敌害生物 珠母贝的敌害生物很多。肉食性的鱼类、蟹类及贝类等能直接捕食之; 石蛏、肠蛤、海笋、开腹蛤及多毛类的才女虫等能穿透贝壳及软体部分, 间接地危害珠母贝的生命。另外,藤壶、海鞘、牡蛎、苔藓虫等附着生 物大量地附着在贝笼及珠母贝上,堵塞水流,争夺食料,严重影响珠母 贝的生长发育。
(三)采苗预报
(1)根据亲贝性腺消长情况进行预报。定期、定点、定量检查亲贝 性腺的发育情况,能做到组织切片观察更好,如条件受限制可从 性腺外观或生殖细胞的成熟程度和排放情况加以判断。 (2)根据浮游幼虫的数量进行预报。每隔1~2天定点采集水样,检 查各期幼虫的数量。每立方米水体中有幼虫8000—10000个时,一 般可认为繁殖高峰的到来。若壳顶后期幼虫和匍匐期幼虫的数量 达到总数的25%以上时,投放采苗器是适时的。 (3)根据海况因子的变化进行预报。水温和比重是预报的重要条件, 潮流与风向也应在观测时加以考虑。
四、珠母贝的生长
珠母贝的生长随着年龄、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年 生长最快,第二、三年较快,第四、五年生长迅速下降,第六年 以后生长几乎停止。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珠母贝,由于水温较高, 生长速度较快,其中每年的3~5月和9—11月,除了台风和淡水影 响的时间外,是合浦珠母贝生长的最快时间。
合浦珠母贝最大个体可达12.9厘米×11.5厘米,寿命一般是 11—12年。
合浦珠母贝的繁殖期即为采苗期。在我国南海,合浦珠母贝 的繁殖季节一般在5~10月,5~7月为繁殖盛期,水温在 25℃~ 29℃。水温回升早的年份,4月下旬便进入繁殖盛期,其间有2~4 次繁殖高峰。争取在5月上旬进行采苗,此时海况比较稳定,水温 适宜,饵料丰富。要掌握好采苗季节,必须根据海况因子的变化 和母贝的性状作好采苗预报工作。
三、珠母贝的繁殖
(一)性成熟年龄与性别 珠母贝一龄性成熟。一般为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及性转变现象。
性转变现象多见于幼龄个体,生殖方式为异体体外受精。当年出生的合 浦珠母贝至次年繁殖期时已具繁殖能力,即未满一周龄即达性成熟。其 生物学最小型为雄性壳高 17.5毫米,雌性壳高23.0毫米。 (二)繁殖期
(3)珠母贝[Pinctada margarzt混rd(Linnaeus)]:又名黑碟贝。贝壳体型似大珠 母贝。但较小。壳面鳞片覆瓦状排列,暗绿色或黑褐色,间有白色斑点或放射带。 壳内面珍珠光泽强,银白色,周缘暗绿色或银灰色。 (4)企鹅珍珠贝[Pteria (magnavicula) penguzn (R0ding)]:小贝体呈斜方形, 后耳突出成翼状,左壳自壳顶向后腹缘隆起。壳面黑色,被细绒毛。壳内面珍珠 层银白色,具彩虹光泽。 (5)长耳珠母贝[Pinctada chemnitzi(Philippi)]:体型近似合浦珠母贝,但较扁, 俗称扁贝。后耳突也较显著。壳面棕褐色,壳内面珍珠层多呈黄色。
二、珠母贝的生态习性
(一)分布与生活习性 珠母贝科的种类均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利用足丝附着在岩礁、 珊瑚、砂或砂泥及石砾的混合物上生活。纯泥质底的海区因缺乏附着基 底,而难以生存。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一般分布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20 多米处,以水深5~7米为多;大珠母贝栖息于低潮线至水深100米或更深 处,以水深 20~50米为多;企鹅珠母贝一般在潮下带浅水区或港湾里大 量栖息。 (二)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 (1)对温度的适应:珠母贝科为暖水性贝类。合浦珠母贝正常生活适温范 围为15℃~27℃,最适水温为23℃~25℃;大珠母贝的的适温范围为 20℃一35℃,最适水温为25℃一 30℃,15℃的低温和40℃的高温是其致 死温度。 (2)对海水比重的适应:珠母贝是外海性贝类。合浦珠母贝生活的适宜海 水比重范围为1.015—1.028,最适1.020— 1.025;大珠母贝正常生活的 海水比重为1.0227—1.0 232。
合浦珠母贝的繁殖季节一般在5~l0月,并以5~6月和 9~10月为两 个产卵高峰期,繁殖水温在25℃~30℃之间。海南岛沿海的大珠母贝繁 殖期为4~11月,5~8月为繁殖盛期。 (三)胚胎及幼虫的发生
珠母贝类的精子为鞭毛型,由头部、颈部和尾部构成。头部的前端 有顶体,接着是一个大的细胞核,颈部短,不明显,尾部细长呈鞭状。 合浦珠母贝精子全长约60微米,大珠母贝约?2微米。成熟的卵子一般呈 淡黄色,圆形或卵圆形,核大而明显,位于细胞中央。精卵在海水中受 精。
第一节 珠母贝的生物学
一、主要种类及形态
我国现在进行珍珠养殖的珠母贝有下列几种: (1)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名马氏珠母贝。两壳显著隆 起,左壳略比右壳膨大,后耳突较前耳突大。同心生长线细密,腹缘鳞片伸出呈 钝棘状。壳内面为银白色带彩虹的珍珠层,为当前养殖珍珠的主要母贝 (2)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0n):又名白碟贝。为本属中最大型者,壳 高可达30厘米以上。壳坚厚,扁平呈圆形,后耳突消失成圆钝状,前耳突较明显。 成体没有足丝。壳面较平滑,黄褐色。壳内面珍珠层为银白色,边缘金黄色或银 白色。
第二节 合浦珠母贝的养殖
合浦珠母贝的养殖包括苗种生产和养成两部分。目前,合浦 珠母贝的苗种来源主要有牛选择 选择天然珠母贝或养殖珠母贝较为集中,风浪平静,流速在
0.5米/秒左右,海水比重稳定在1.018~1.022之间,透明度大, 砂砾底或砂质底,饵料丰富,无工业污染,能形成环流的内湾中 部或不太接近外海的湾口处作为采苗海区。采苗水深以低潮线下 到5米左右为宜。 (二)采苗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