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碳纤维片材受弯加固的设计计算
碳纤维布梁加固计算书
碳纤维梁加固计算书一、基本资料1.设计依据:《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以下简称规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 50367-2006)(以下简称加固规范)图纸所提供的相关数据2.问题类型:因荷载增加原有混凝土梁承载力不足,需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式采用碳纤维布。
3.梁底受拉碳纤维片材参数:碳纤维布等级:Ⅰ级弹性模量E cf = 2.30 × 105 MPa (见加固规范表9.1.6-1)抗拉强度设计值f f = 2300.00 MPa (见加固规范表9.1.6-1)单层厚度t cfv = 0.167 mm重量:300g/m2不考虑二次受力二、计算结果1. KL3梁荷载增加后缺筋面积为750mm2,采用等强代换原则换算碳纤维布粘贴尺寸: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60N/mm2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设计值:2300 N/mm2缺筋面积*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碳纤维布厚度*宽度*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设计值750*360≤0.167*宽度*2300宽度≥702.94KL3梁截面尺寸为400*900,结构梁宽度为400不能满足碳纤维布粘贴宽度,考虑粘贴双层碳纤维布,计算碳纤维布多层粘贴折减系数:(见加固规范9.2.4-2)折减系数=1.16-(粘贴层数*弹性模量设计值*单层厚度)/308000≤0.9=1.16-(2*230000*0.167)/308000=0.91折减系数=0.9750*360≤0.167*宽度*2300*0.9宽度≥781.05KL3梁宽度为400mm,碳纤维布粘贴双层面积:2*400=800≥781.05,满足强度要求。
碳纤维布加固计算
碳纤维布加固计算
碳纤维布加固计算可以用来评估在结构加固中使用碳纤维
布的性能和效果。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碳纤维布加固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 结构评估:首先需要对需要加固的结构进行评估,确定其受力情况、强度要求和设计参数等。
这可以通过结构的构造图纸、力学分析和现场考察等方式来获取。
2. 纤维布选择: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碳纤维布材料。
碳纤维布通常有不同的规格和强度等级可供选择,根据结构的需要来确定最适合的型号。
3. 材料性能:了解所选碳纤维布的强度、弹性模量、拉伸和剪切性能等相关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从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中获取。
4. 计算方法:根据所选的碳纤维布的性能参数,结合结构的受力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固计算。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等效截面法、弯矩增量法和能量法等。
5. 校核和设计: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和设计。
校核时需确
保结构在加固后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不会发生过度加固或材料不足的情况。
设计时需考虑到碳纤维布的布设方式、接头处理和预应力等因素。
6. 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碳纤维布加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监控内容包括布设质量、粘结剂的使用以及处理接头等。
总的来说,碳纤维布加固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结构工程师或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老化和环境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碳纤维加固计算
第 3 页,共 4 页
中间变量区(请勿修改)
中间 中间变 变量 量混凝 fyAs混凝 土弹性 fy'As' 土抗 模量 拉强 0 0 455700 Ecf Acf ε cu+ε i fcb
数据输入区
受压翼缘 受压翼缘 宽度 高度
9514 页
结论区 截 加固后弯矩 初始弯矩 截面 面 值(Kn-M) (Kn-M) 宽度 高 度 271.471162 252 250 400
原始数据输入区
截面 受压钢筋 受拉钢 受压钢筋 混凝土标号 有效 边沿距a' 筋面积As 面积 As' C15-C60 高度 335 35 2940 1470 30
说明: 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 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碳纤维材料选择类型见“混凝土与碳纤维材料技术参数。 3、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4、计算依据《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报批稿) 5、加固计算书按照规范要求,以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来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第 1 页,共 4 页
始数据输入区
混凝 碳纤维 碳纤维 碳纤维极 碳纤 碳纤维宽 碳纤维拉 土 考虑二次受 碳纤维类型 厚度 弹模 限应变 维层 度bcf 应变ε cf 抗压 力 1否则取0 1、2或3 数ncf cfu tcf Ecf 强度 15 1 2 0.167 228000 0.0155 1 250 0.003757
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规程》(报批稿) 来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第 2 页,共 4 页
截面受 混凝土受 混凝土受 拉边沿 碳纤维拉 压区高度 压区高度 计算公式 混凝土 应变ε cf2 x x2 初始应 变ε i 0.003757 131.058 0.0606217 1 0.001
碳纤维结构抗弯加固计算实例
碳纤维加固计算,典型框架梁计算书
碳纤维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一、工程信息工程名称: 浙江长征化工有限公司构件编号: 2/B-D,3/B-D梁设计人: 上海杰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校对人:审定人: 负责人:日期: 2011年11月9日加固原因: 梁混凝土严重碳化腐蚀,梁钢筋锈蚀严重,需恢复原结构承载力,消除结构病害。
二、依据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①《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②三、示意图四、计算信息1. 原构件信息截面宽度: b=300mm截面高度: h=900mm混凝土等级: C20受拉钢筋等级: HPB235受压钢筋等级: HPB235受拉钢筋面积: A so=2946mm2受压钢筋面积: A so'=226mm2受拉钢筋合力点到边缘距离a=35mm受压钢筋合力点到边缘距离a'=35mm受拉钢筋排数1排2. 加固信息纤维名称: 织物二级结构等级: 重要构件纤维厚度: t f=0.167mm纤维层数: n f=3层板材类型: 现场粘贴板梁两侧粘贴纤维高度: h c =9003. 荷载信息是否考虑二次受力: 计算初始弯矩: M ok =50kN.m设计弯矩值: M =500kN.m五、计算系数1. 受拉钢筋抗拉强度 f yo =210N/mm 2受压钢筋抗拉强度 f yo '=210N/mm 2受拉钢筋弹性模量 E s =210000N/mm 22. 混凝土抗压强度 f co =9.60N/mm 2混凝土计算系数 α1=1.03. 碳纤维复合材设计计算指标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 f f =1600M pa纤维弹性模量 E f =230000M pa纤维抗拉应变设计值 εf =0.007M pa4. 混凝土净高 h o =865mm六、计算1. 原受弯构件加固前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β11+f yo E s εcu =0.6142. 原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7.2.1-2】①x =A so f yo -A so ' f yo 'α1 f co b =2946×210-226×2101.00×9.6×300=198.33mm3. 判断原结构是否需要加固 【7.2.1-1】①M 1=α1 f co b x (h o -x 2)+f yo ' A so ' (h -a ')=1.0×9.6×300×198.33×(865-198.332)+210×226×(900-35) =478.50kN.m <M =500.00kN.m需要加固4. 混凝土受拉截面面积 【8.1.2-1】①A te =0.5 b h =0.5×300×900=135000mm 25. 综合考虑受弯构件裂缝截面内力臂变化、钢筋拉应变不均匀以及钢筋排列影响等的计算系数ρte =A so A te =2946.00135000.00=0.022 σ0=M ok 0.87×A so ×h o =0.00 αf =1.04查表【9.2.8】②6. 判断是否计算二次应力和计算εfo 取值εfo =αf M ok E s A so h o = 1.04×50000000.00210000.00×2946.00×865=0.00017. 纤维复合材厚度折减系数采用现场粘贴, 根据【9.2.4-2】②K m =1.16-n f E f t f 308000=1.16-3×230000×0.17308000=0.798. 纤维布折算面积A fb =2 h c n f t f =2×900×3×0.167=901.80mm 2A fl =ηf A fb =0.00×901.80=0.00mm 2A f =b n f t f +A fl =300×3×0.167+0.00=150.30mm 2A fe =A f K m =150.30×0.79=118.12mm 29. 加固后受压区高度和纤维实际应变联立下列规范公式求出加固后受压区高度和纤维实际应变M ≦α1 f co b x (h -x 2)+f yo ' A so ' (h -a')-f yo A so (h -h o ) 【9.2.3-1】②α1 f co b x =f yo A so +ψf f f A fe -f yo ' A so ' 【9.2.3-2】②(0.8εcu h x)-εcu -εfo εf ) 【9.2.3-3】②x ≧2a' 【9.2.3-4】② εf '=0.008ψf =0.8 εcu h εcu +εf '+εfo =0.8×0.0033×9000.0033+0.008+0.0001=207.06≧2 a _=2×35.00=70.00满足要求10. 根据受压区高度判断梁的破坏形态 【9.2.3-3】x h =207.06900.00=0.23≦ξbψf =εf 'εf =0.0080.007=1.15>1.0 准适筋梁, 建议重新设计11. 加固后最大承载力 【9.2.3-1】②M u2=αf f co b x (h -x 2)+f yo ' A so ' (h o -a ')+E f εf ' A fe (h -h o )=1.04×9.6×300×207.06×(900-207.062)+210×226×(865-35)+230000×0.007×118×(900-865)=541.52kN.m M u2≧M 弯矩满足12. 纤维复合材粘贴延伸长度b f=b×n f=300×3=900mml c=f f A ff fv b f+200=1600.00×150.300.44×900+200=807.27mm七、结论原结构承载力M ok=50.00kN.m 设计弯矩M=500.00kN.m 加固后弯矩承载力M u2=541.52kN.m 加固后梁破坏类型准适筋梁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 fe=118.12mm2加固是否满足要求满足。
碳纤维加固计算
碳纤维加固板依据:《混凝土加固规范》已知:f c0,f y0,A s0,M ,b ,h ,’0y f ,’0s A 1.根据10.2.3条求出受压区高度x ;2.根据10.2.8条求出滞后应变0f ;3.根据10.2.3条求出强度利用系数f 、fe A ;4.根据10.2.4条计算f m A 、k 。
5.复核:04.1M M 算例:板底粘贴碳纤维加固X 向(长边),计算需要面积365mm 2b=1000mm ,h=100mm ,f c0=14.3MPa ,f y0=360N/mm 2A s0=251mm 2,M=8.6kN ·m,8.00.11 ,h 0=100-15-8-4=73mmmm 04.8)(f 2h h x 1000y 2b f h h A Mc s )(mk 4.60 N M K 25000010010005.05.0mm bh A te 007.00052.050000251te te A A S 取70.0f00122.073251100.2104.67.0530s s 00 h A E M kf f 0033.0cu ,5f 103.2 0.10.104.4007.000122.00033.004.8/1000033.08.0)/8.0(f 0f 取)(ff cu cu x h 2fe fe mm 1616000.125136007.810003.14 A A 单层粘贴:9.00.1308000167.0103.20.116.130800t n 16.1k 5f f f m E 2层粘贴:9.091.0308000167.0103.20.216.130800t n 16.1k 5ff f mE 故可取9.0k m 2f 5.179.0/16/mm k A A m fe 张贴碳纤维1T-100@300,此时面积为22f 5.17mm 66.55167.01003001000mm A 满足。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弯性能及计算方法
摘要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以其优越的性能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与改造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短梁的跨高比较小,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及市政工程等。
本文通过11根不同跨高比的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弯试验,探讨了跨高比、CFRP布层数、混凝土强度和纵筋配筋率对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破坏形态、极限荷载、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纤维布应变、弯矩-曲率曲线、荷载-挠度曲线、荷载-转角曲线以及裂缝等的影响,建立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弯承载力、抗弯刚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跨高比、纵筋配筋率和CFRP布层数对钢筋混凝土梁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主要有CFRP布拉断和混凝土压碎两种模式;随跨高比的减小,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极限荷载显著增加;随纵筋配筋率和CFRP布层数的增加,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极限荷载显著提高。
结合本文和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反映跨高比影响的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浅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
(2)分析了跨高比对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抗弯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矩-抗弯刚度曲线的弯曲程度随跨高比而变化。
结合混凝土梁的刚度理论,提出了考虑跨高比影响的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弯距-抗弯刚度全过程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考虑剪切变形对短梁跨中挠度的影响,提出了计算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跨中挠度的等效抗弯刚度计算模型。
(3)分析了跨高比对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开裂荷载和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跨高比的减小,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开裂荷载显著增加;使用荷载与屈服荷载比值相同时,随跨高比的减小,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的裂缝宽度减小。
碳纤维加固计算
说明:1、重要构件指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一般构件指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2、高强度I级、高强度II级是指符合表4.4.2-1的加固材料。
3、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b按表9.3.3取值。
4、16栏“碳纤维材料宽度b”对于“已知弯矩求碳纤维面积”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及“实际每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度”的求解结果有影响。
5、第1栏“弯矩设计值”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注:当λ为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ψvb值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表9.3.3 抗剪折减系数ψvb值说明:1、计算偏心受压时,第50栏应为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h。
2、计算偏心受压时,仅适用于矩形或方形截面3、柱计算长度见混凝土规范(50010-2002)第7.3.11条:对于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1.0H,其他楼层为1.25H。
底层柱H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其他楼层H为柱净高说明:1、第87栏与第80栏均是为了输入剪跨比而设置的。
当在第87栏输入剪跨比以后, 第80栏的数值不起作用。
第80栏输入数据可以计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Hn/2h0,此时,务必使第87栏的数值务必为0。
2、与碳纤维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c,按表9.5.2取值。
3、柱截面形状与体积配箍率计算有关,默认为方柱。
注:1、λc为柱的剪跨比,对框架柱,λc=H n /2h 0,H n 为柱的净高,h 0为柱的有效高度 2、中间值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混凝土柱受压加固计算表格表9.5.2 ψ值混凝土柱抗剪抗震加固计算表格受拉构件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碳布加固计算公式
碳布加固计算公式
碳布加固计算公式通常使用以下公式:
弯曲刚度(Flexural stiffness) = (力乘以臂长) / (挠度乘以曲率)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 弯矩 / (弯曲应力乘以横截面积)
弯曲应力(Bending stress) = 力乘以臂长 / (惯性矩乘以横截
面距离)
其中,力是施加在结构上的力,臂长是力施加点到结构横截面的距离,挠度是结构受力形变产生的弯曲度,曲率是曲线的弯曲程度,弯矩是力在结构上造成的弯曲力矩,横截面积是结构横截面的面积,惯性矩是结构横截面对某一轴的惯性度量,横截面距离是结构横截面上某点到某一轴的最短距离。
这里提供的公式是一般的碳布加固计算公式,具体计算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板面粘碳纤维抗弯加固计算书
板面碳纤维加固计算书该工程地上第五层至二十五层部分阳台板出现露筋显现,即保护层厚度不够,故对该部分的阳台板进行采用板面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阳台板基本资料:该板为预制叠合板,总厚度为160mm,预制板厚度60mm,现浇混凝土层厚度100mm. 本次计算只考虑现浇混凝土层影响计算参数:截面1000x1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级别:三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设计值)钢筋排数:单排板面钢筋:纵向12@150,横向8@150板底钢筋:双向8@150计算过程:原板截面极限弯矩Mu:先求原板受压区高度x'x'= fy* (As - As') / (fc * b)=30mm当x'≤2a时,x'取2a,当x'>ζbho(ζb界限受压区高度)时,x'取ζbho当x'=2a时,Mu= fy * As * (h - 2 * a)当x'>ζbho时,Mu = fc * b * x' * (h - x' / 2) + fy * As' * (h - a)当2a<x'≤ζbho时,Mu=fc * b * x' * (h - x' / 2) + fy'* As' * (h - a) - fy'* As * a综合以上三个公式选择判断后计算:Mu=10.85KN.M若M>1.4Mu时则无法加固,M<Mu则无需加固。
其余情况按加固处理如下:经过加固后的板根据规范要求重要构件不得大于0.75ζbho(ζb界限受压区高度)故做如下判断:相对受压区高度x当x≤2a时,x取2a当2a<x'≤0.75ζbho时x=(fc * b * h - Sqr((fc * b * h) * (fc * b * h) + 2 * fc * b * (fy * As' * (h - a) - fy * As * a - M ))) / (fc * b)其中M为加固后的弯矩值代入数据计算x=30.00mm.考虑二次受力情况影响,纤维复合材的滞后应变εfoεfo=αf*Mok/(Es*As*ho),其中Mok为加固前的弯矩αf值可依据表9.2.8查得采取线性插值法取准确数据求得:εfo=0.93*4.3/(2000000*335*105)=0.00057经过计算:x=2a,碳纤维布宽度=(M - fy * As * (h - 2 * a)) / (εf * ef * (h - a) * nf * tf)其中εf为拉应变设计值,ef为碳纤维布的弹性模量设计值nf为层数,tf为单层厚度 nf=1层 tf=0.167mmwf为考虑纤维复合材实际强度达不到设计值而引入的强度利用系数ff为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m为纤维复合材厚度折减系数经过判断计算,碳纤维布的宽度=87.9mm粘贴长度计算:lc=ff*Af/ffy*bf+200=956.1mmAf为实际粘贴复合材的面积ffy为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bf为纤维复合材的总宽度计算结果如下:碳纤维布强度级别:高强度I级,面积质量300g/m2且不得采取预浸法生产的材料碳纤维布层数:1层碳纤维布厚度:0.167mm碳纤维布宽度:87.9mm粘贴延伸长度:956.1mm一米板加固碳纤维布量选用:一层×100(宽)×0.167(厚)@400。
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公式
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公式引言。
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加固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碳纤维加固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固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加固和修复中。
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设计时,受力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碳纤维加固原理。
碳纤维加固是通过在结构表面粘贴碳纤维布,并使用特定的粘结材料进行固定,从而增加结构的受力能力。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设计时,需要对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以确定加固布料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公式。
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公式是确定碳纤维布料数量和布置方式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碳纤维加固的受力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受力分析,首先需要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受力点、受力方向、受力大小等。
通过结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碳纤维布料的加固位置和方向。
2. 碳纤维布料数量计算,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碳纤维布料的强度特性,可以计算出碳纤维布料的数量。
一般来说,碳纤维布料的数量与结构的受力大小成正比,受力越大,需要的碳纤维布料数量就越多。
3. 碳纤维布料布置方式,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碳纤维布料的强度特性,确定碳纤维布料的布置方式。
一般来说,碳纤维布料应该沿着结构受力方向进行布置,并且需要保证布料之间的重叠和粘结质量。
4. 碳纤维加固效果评估,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设计后,需要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碳纤维加固的效果,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方法。
在进行碳纤维加固受力计算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结构受力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或者手算方法,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受力点、受力方向和受力大小。
2. 碳纤维布料数量计算,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碳纤维布料的强度特性,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或者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碳纤维布料的数量。
碳纤维加固(梁缺筋面积等效代换)
碳纤维梁加固计算书(梁缺筋面积等效代换)一、基本资料1.设计依据:《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以下简称规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 50367-2006(以下简称加固规范)图纸所提供的相关数据2.问题类型:因荷载增加原有混凝土梁承载力不足,需进行加固处加固方式采用碳纤维布3.梁底受拉碳纤维片材参数:碳纤维布等级:Ⅰ级弹性模量E cf= 2.30×10^5MPa (见加固规范9.1.6-1)抗拉强度设计值f f= 2300.00 MPa (见加固规范表9.1.6-1)单层厚度t cfv= 0.167 mm重量:300g/m2 不考虑二次受力二、计算结果1. KL3梁荷载增加后缺筋面积为750mm²,采用等强代换原则换算碳纤维布粘贴尺寸: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60N/mm²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设计值:2300N/mm²缺筋面积*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碳纤维布厚度*宽度*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设计值750*360≤0.167*宽度*2300宽度≥702.94KL3梁截面尺寸为400*900,结构梁宽度为400不能满足碳纤维布粘贴宽度,考虑粘贴双层碳纤维布,计算碳纤维布多层粘贴折减系数:(见加固规范9.2.4-2)折减系数=1.16-(粘贴层数*弹性模量设计值*单层厚度)/308000≤0.9=1.16-(2*230000*0.167)/308000=0.91折减系数=0.9750*360≤0.167*宽度*2300*0.9 宽度≥781.05KL3梁宽度为400mm,碳纤维布粘贴双层面积:2*400=800≥781.05,满足强度要求。
梁抗弯加固计算(粘贴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 层数计算 (反复调 整实际层 数nf取 值,直到 OK)
延伸长度 计算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第10.2节】 F1-KL1跨中 碳纤维布采用高强度Ⅰ级,构件按重要构件 600 【梁高】 h= mm 300 【梁宽】 b= mm 35 【受拉钢筋距砼面】 as= mm 565 【截面有效高度】 ho= mm 14.3 【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fco= N/mm² 360 【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 fyo= N/mm² 200000 【受拉钢筋弹性模量】 Es= N/mm² 628 【梁宽b的受拉筋面积】 Aso= mm² 1.00 【砼规6.2.6条】 α 1= 100.0 【梁宽b的原弯矩标准值,按原构件计算结果】 Mok= kN·m 170.0 【梁宽b的新弯矩设计值,按新构件计算结果】 M= kN·m 1600 【查表4.3.4-1】 布强度设计值ff= MPa 230000 【查表4.3.5】 布弹性模量Ef= MPa 7.913E+06 fyoAso(h-ho)= α 1fcobx(h-x/2)=M+fyoAso(h-ho)= 1.779E+08 0.440 ξ b,f=0.85ξ b= 计算过程 248.77 xb=ξ b,fho= 73.6 砼受压区高度x= 89827 ψ fffAfe=α 1fcobx-fyoAso= 1.00 ψ f=((0.8ε cuh/x)-ε cu-ε fo)/ε f= 其中: 0.0033 其中: ε cu= 0.00174 ρ te=0.5Aso/b/h= 计算过程 0.70 【查表10.2.8】 α f= ε fo=α fMok/(EsAsho)= 0.00099 0.0070 【碳布拉应变设计值,查表4.3.5】 ε f= Afe= 56.14 mm² 【受力计算确定的梁宽b需要的碳布截面面积】 梁宽b范围碳布条数: 1 【输入,一般为1条,梁宽较宽时可多条】 每条碳布各层总面积Afe1= 56.14 mm² 每条宽度: 200 mm 【设计确定的每条碳纤维布宽度】 每条碳布需要的总厚度= 0.281 mm 单层碳纤维布厚度tf= 0.167 mm 【300g/m²:0.167,200g/m²:0.111】 预估碳布层数= 1.6809 取 2 【输入整数,且应不小于左侧计算值】 0.900 km=1.16-nfEftf/30800= 62.38 【考虑km后,每条碳布各层总面积】 Af1=Afe1/km= 计算需要最少层数nf= 1.87 【未超输入的预估层数,OK】 延伸长度lc=ffAf/(ff,vbf)+200= 1134 mm 【第10.2.5条】 0.572 其中: ff,v=max(0.4,min(0.7,0.4*ft))= 1.43 N/mm² 【砼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碳纤维加固计算
单位宽度厚度(mm)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 纤维单层厚度tf(mm) 纤维层数nf
0.0033 230000 0.167 3 注:未考虑受压钢筋作用。
纤维弹性模量设计值Ef(MPa)
纤维布层数 总厚度mm 1 0.167 2 0.334 3 0.501 纤维复合材的粘贴延伸长度Lc-mm 修正系数ψ 1 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ff(MPa) 实际应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f (mm2) 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设计值ffv(MPa) 受拉粘结的纤维复合材的总宽度bf(mm) 2114 1.45 1600 165.16 0.572 350
2
175.34 mm 1.25 1 0.79 0.7858766
梁宽b(mm) 梁高h(mm) 梁有效高度h0(mm) 受拉钢筋强度fy(MPa) 2 受拉钢筋面积As(mm ) 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ff(MPa) 纤维拉应变设计值ε 纤维滞后应变ε
f0 f
配筋率
00 0.55 0.167
输入参数: 弯矩设计值M(KN.m) 混凝土fc(MPa) 混凝土α
1
600 14.3 1 350 800 762.5 300 2233 1600 0.007 0
cu
中间结果 加固后的受压区高度x(mm) 纤维材料强度利用系数ψ f 计算值 ψ f 实际取值 纤维厚度折减系数km计算值 km实际取值 最终结果 2 计算所需纤维有效截面面积Afe (mm ) 实际应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f (mm ) 梁宽b(mm)
碳纤维片材加固计算
一、梁基本数据梁结构类型: 重要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 11.9 (n/mm2)梁钢筋级别: HRB400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360 (n/mm2)梁受压区钢筋排数: 1 排梁受压区钢筋排数: 1 排二、梁加固设计数据初始弯距: 200 (KN.m)进行二次受力影响计算查GB50367-2006表9.2.8 αf= 0.7εf0=αf×M0k/(Es×As×H0)= 0.00218采用碳纤维片材类型: 高强Ⅰ级碳布碳纤维片材拉应变设计值: 0.007碳纤维片材设计强度: 1600 (n/mm2)试算碳纤维片材层数: 2 层梁正截面抗弯加固计算书混凝土标号: C25梁截面尺寸: 240 × 500 (mm)选用碳纤维片材厚度: 0.167 (mm)三、计算过程ρte=As/Ate= 0.005设计弯矩值: 302 (KN.m)二次受力影响: 考虑碳纤维片材弹模设计值: 230000 (Mpa)根据(9.2.3-1)式解出XX= 173.14 (mm),代入(9.2.3-3)式ψf= 0.31 取ψf= 0.31 代入(9.2.3-3)式按(9.2.4-2)计算 km= 0.93428 (mm)选用2层0.167mm厚3428mm宽的高强Ⅰ级碳布,满足计算要求。
so yofe f f so yo co A f A f A f bx f a ′′−+=ψ1)()(2(1o so yo so yo co h h A f a h A f x h bx f a M −−′−′′+−≤ffocu cu f x h εεεεψ−−=)/8.0(fe fe fe fe n t b A ××==××=mf fe f fe k n t A b e f A=m fe f k A A /=。
碳纤维布加固实例计算及施工
5、施工效果
本工程从设计到竣工投入使用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采用碳纤维加固的方式施工,从准备到竣工只用了10天,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施工效果良好,得到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的好评。
因此,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新技术是加固钢筋砼结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本工程加固施工中,应先凿开保护层直至结构层基面,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基本施工步骤:
⑴基底处理:
①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落、空鼓、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环氧砂浆进行修复。
②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机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20mm)。
本设计采取在梁底粘贴300mm宽碳纤维布3层(Acf=99.9mm2), 按规程公式计算
碳纤维片材厚度折减系数:km=1-ncfEcftcf/420000=1-3x2.3x105x0.111/420000=0.818
[εcf]= kmεcfu=0.017>0.01取[εcf]=0.01
界限相对高度:ξcfb=0.8Xεcu/(εcu+[εcf])=0.8×0.0033/((0.0033+0.01)=0.1985
⑶找平
①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修补剂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修补剂填补,尽量减小高度差。
②转角处也应用修补剂修补成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待修补剂表面指触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⑷粘贴
①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
②调配、搅拌粘贴材料粘结剂(使用方法与底胶相同),然后均匀涂抹于待粘贴的部位,在搭接、混凝土拐角等部位要多涂刷一些。涂刷厚度要比底胶稍厚。严禁出现漏刷现象,特别注意要粘贴碳纤维的边缘部位。
碳纤维片材用于抗弯加固混凝土的计算方法
【 标 文献 识剐 B
略二次受 力的影响。加固粱的判定见表 2 。
裹 2 考虑二次受力的判断条件
:
l 工程概 况
成都某大厦为高层住 宅公寓 , 上 3 层 , 下 3层 。其 地 0 地 中主楼 为框筒结构 , 层裙楼 为商场 , 4 主楼与裙楼相连 的裙楼
70 o
1 2. 7 2 ‘ 5
1 50 2 .6
4 。
p t e
2 3 .9 0 5 6 . l3 Nhomakorabeap
O O l7 . 18 5
E / 0o 1 o o
15 .0
1 5 0 O O l 1 0 0 o . 2 74
1o0 O 0 7 4 00 .l5
E
2 8 5
占
0 2 3 . 55
】
0097 . 0 5
17 .0
占c i
l. 3 333
0 18 . 3
O 0 o l O n 0 8 .0 3 6 .O 35
(N k m a) n ・ m) ( N・ k m) k m)( N-
l. 6 0 19 17 5 . 2
A
6
h
s i
( N- k m)
15 6 5 .
10 6 7 .
( 十字交叉布置) 。原设计活荷载为 35k / 现因商场改 . N m, 为超市, 局郝楼板使用荷载增至 70k/ 需要进行加固处 . Nm,
理。下选两根梁进行 计算 , 结果如表 l 。 表 1 框架攀计l缚幂 l t
0 0 o S 0 0 0 8 . 0 19 .02 4
一
级 I06 2 5 .0 4 .0 8 .0 7 .O 40 0 4 10 4 5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采用碳纤维复合片材加固算例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采用碳纤维复合片材加固计算书一、工程信息工程名称: XX工程梁编号: KL 计算截面: 跨中加固原因: _____采用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加固类型:梁受弯加固加固方式:正截面受弯碳纤维复合片材加固备注: _____二、已知条件构件几何参数:计算简图:梁截面宽度: b=250 mm梁截面高度: h=500 mm梁截面有效高度: h0=465 mm受压钢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 a'=35 mmPKPM验算内力及加固前构件设计参数:PKPM验算结果内力: M= 153 KN-MM0k= 45 KN-M考虑二次受力时内力:设计砼强度等级: C25 f c= 11.9 N/mm2;εcu= 0.0033质检砼强度达到设计百分比: 95% f co=11.305 N/mm2f y0= 300 N/mm2;f y0'= 300 N/mm2设计钢筋强度等级: HRB335级E s= 2.0 ×105N/mm2受拉、受压钢筋面积: A s0= 1048mm2 A s0'= 0mm2三、碳纤维复合片材参数构件安全等级:一般构件碳纤维品种:单向织物(布)f f= 2000 N/mm2 ;E f= 200000 N/mm2碳纤维复合片材强度等级:高强2级εf= 0.01 N/mm2;碳纤维复合片材宽度和厚度: t f= 0.167 mm ; b f= 200 mm四、构件加固计算:1.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8条第9.2.8式:αf=0.63;εf0=αf M0k/E s A s h0=0.0002908772.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3条第9.2.3-1式:x=h-{h2-[2(M+f y0A s0(h-h0)- f y0' A s0' (h-a’))]/a1f c0b}1/2= 134.019 mm3.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3条第9.2.3-3式:ψf=[(0.8εcu h/x)- εcu-εf0]/ εf= 0.6258474.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3条第9.2.3-2式:A fe=(a1f c0bx+ f y0' A s0'-f y0A s0)/ ψf f f= 51.4273 mm25.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4条:k m=0.9;6.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4条、第9.2.9条:hf/h=0.18;ηf=1.378; Af,l= ηf( Afe/km) =78.7409;7.根据所选碳纤维复合片材单层厚度及宽度,应粘贴层数为:n f=A f/t f b f= 2.35751≈2.4 层五、验算加固后弯距承载力提高幅度: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节计算加固前弯距承载力M0:x=( f y0A s0-f y0' A s0')/ a1f c0b= 111.243 mm>2a’M0= a1fc0bx(h0-x/2)+ f y0' As0' (h0-a')=128.709KN-M;2.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3条计算加固后弯距承载力M f:x=( f y0A s0+ψf f f A fe -f y0' A s0')/ a1f c0b= 134.019 mmM f= a1f c0bx(h-x/2)+ f y0' A s0' (h-a’)- f y0A s0(h-h0)=153KN-M;3.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10条验算加固后弯距承载力提高幅度:弯距承载力提高幅度= (M f- M0)/ M0=18.8734%<40%;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2.10条的要求。
《采用碳纤维片材受弯加固的设计计算》
采用碳纤维片材受弯加固的设计计算邵容光一、概述目前国内外采用碳纤维片材(C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设计和施工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加固修复的工程项目也在迅速增加,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经常采用的为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未经树脂浸渍固化的片状碳纤维制品,人们习惯地称其谓“碳纤维布”,但“布”者必须有经有纬,故应称其谓“碳纤维片”更合适一些,即Carbon Fiber Sheet。
当采用碳纤维片加固修复混凝土桥梁时,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并应由具有粘贴碳纤维片材专业资质证书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以确保加固修复的工程质量。
在材料选用方面,应选用产品合格的碳纤维片材和与之相配套的粘结材料,并使碳纤维片材能牢固地粘贴在构件的表面,应使碳纤维片材能承受拉应力,并与砼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粘贴的碳纤维片材必须具有可靠的锚固,必要时也可采取附加锚固措施。
对于由冲剪和支座承载力不足而需加固时,不应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的加固方法。
二、受弯加固计算公式(1)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为:①构件弯曲后,其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加固所粘贴的碳纤维片材的拉应变cfε仍可按平截面假定计算确定,但不应超过碳纤维片材的容许拉应变[cfε]。
②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矩形,其压力强度取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截面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予考虑。
③钢筋应力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
碳纤维片材的拉应力σcf 等于碳纤维片材弹性模量Ecf与其相应拉应变εcf的乘积。
④碳纤维片材的容许拉应变,取[εcf]=K mεcf. u,且不应大于碳纤维片材极限拉应变的2/3和0.01两者中的较小值。
式中 K m --碳纤维片材厚度折减系数,按式(1)确定:4200001cf cf cf m t E n K -=(1)n cf ――碳纤维片材的层数; t cf ――每层碳纤维片的厚度; E cf ――碳纤维片材的弹性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碳纤维片材受弯加固的设计计算邵容光一、概述目前国内外采用碳纤维片材(C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设计和施工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加固修复的工程项目也在迅速增加,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经常采用的为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未经树脂浸渍固化的片状碳纤维制品,人们习惯地称其谓“碳纤维布”,但“布”者必须有经有纬,故应称其谓“碳纤维片”更合适一些,即Carbon Fiber Sheet。
当采用碳纤维片加固修复混凝土桥梁时,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并应由具有粘贴碳纤维片材专业资质证书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以确保加固修复的工程质量。
在材料选用方面,应选用产品合格的碳纤维片材和与之相配套的粘结材料,并使碳纤维片材能牢固地粘贴在构件的表面,应使碳纤维片材能承受拉应力,并与砼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粘贴的碳纤维片材必须具有可靠的锚固,必要时也可采取附加锚固措施。
对于由冲剪和支座承载力不足而需加固时,不应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的加固方法。
二、受弯加固计算公式(1)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为:①构件弯曲后,其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加固所粘贴的碳纤维片材的拉应变cfε仍可按平截面假定计算确定,但不应超过碳纤维片材的容许拉应变[cfε]。
②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矩形,其压力强度取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截面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予考虑。
③钢筋应力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
碳纤维片材的拉应力σcf 等于碳纤维片材弹性模量Ecf与其相应拉应变εcf的乘积。
④碳纤维片材的容许拉应变,取[εcf]=K mεcf. u,且不应大于碳纤维片材极限拉应变的2/3和0.01两者中的较小值。
式中 K m --碳纤维片材厚度折减系数,按式(1)确定:4200001cfcf cf m t E n K -= (1)n cf ――碳纤维片材的层数; t cf ――每层碳纤维片的厚度; E cf ――碳纤维片材的弹性模量。
⑤ 在达到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前,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必须粘结可靠,不发生粘结剥离破坏。
(2) 粘贴碳纤维片材时,在粘贴基面处混凝土的初始应变。
定义为碳纤维片材粘贴处碳纤维片材的基准应变εcf0,其计算方法如下:0000)(c so c cf h hεεεε-+=(2)200/bh E M c c ζε= (3)000h A E M s s s ⋅=ηψε (4) ραραζE f E f r r 6)5.31(2.0)5.31(+'+'+=(5)tc s tkf ρσψ065.01.1-= (6)000hA M s s ησ= (7)式中 M 0――加固前受弯构件计算截面已作用的初始弯矩; εc0――加固前初始弯矩M 0作用下受压边缘的压应变;εs0、σs0――加固前初始弯矩M 0作用下受拉边缘的钢筋拉应变和拉应力;ζ――受压边缘混凝土压应变综合系数; ψ――受拉钢筋拉应变不均匀系数; η――内力偶臂系数,取0.87;αE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ρ――受拉钢筋配筋率,ρ=A s /bh 0; f tk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ρtc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tc =A s /A tc ;A tc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受弯构件取A tc =0.5bh+(b f -b)h f ,式 中b f 和h f 分别为受拉翼缘的宽度和高度;f r '――受压翼缘加强系数,)(bh h b b r ff f '-'='。
当初始弯矩M 0小于未加固截面受弯承载力的20%时,可忽略二次受力的影响。
当考虑二次受力时,应根据加固时的实际情况,按截面应变保持平截面假定的条件计算εcf0值。
(3)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在受拉面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受弯加固时,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①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cfb x ξ>h 时(图1a ))()()()()2(0'0''0''0''00h h A E a h A f a h A f x h bx f M cf cf cf p p p pds s sd cd d -+--+-+-≤εσγ (8)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和受拉面碳纤维片材的应变εcf ,当事先设定A cf 值时,可按下列两式联立求解确定:cf cf cf p p pd p pd s sd s sd cd A E A f A f A f A f bx f εσ+--+-=''0''')( (9)hx cf cf cucu⋅++=8.0εεεε(10)图1 矩形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②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h x cfb ξ≤时(图1b ))5.01(][)5.0()5.0(0cfb cf cf cf cfb p p pd cfb s s sd d h A E h a h A f h a h A f M ξεξξγ-+--+--≤(11)式中 M d ――弯矩组合设计值;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公路桥涵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取用:1.1、1.0、0.9; f cd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sd 、f ˊsd ――纵向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压强度设计值; f pd 、f ˊpd ――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压强度设计值;A s 、A ˊs ――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A p 、A ˊp ――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b ――矩形截面宽度或T 形截面腹板宽度;h 0――截面有效高度,当受拉区配有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时,h 0=h-a ;当受拉区仅配有纵向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时,h 0=h-a s 或h 0=h-a p ,此处h 为截面全高;a 、a ˊ――受拉区、受压区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合力点分别至受拉区边缘、受压区边缘的距离;a ˊs 、a ˊp ――受压区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a s 、a p ――受拉区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受拉区边缘的距离;'0p σ--受压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对先张法构件,'4'''0l l con p σσσσ+-= (12) 对后张法构件,''''0cp Ep l con p σασσσ+-= (13)此处,'con σ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的控制应力;'l σ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的全部预应力损失;'4l σ为先张法构件受压区弹性压缩损失;'pc σ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重心处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EP α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εcu――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0.0033;εcf0――考虑二次受力时,碳纤维片材粘贴处碳纤维片材的基准应变,如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取εcf0=0;ξcfb ――碳纤维片材达到其容许拉应变与混凝土压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系数,取])[/(8.0cf cu cu cfb εεεξ+=。
截面受压区高度x 应符合下列要求:o b h x ξ8.0≤ (14)当受压区配有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且受压[(为正)//po pd f σ-]时,2ax ≥ (15)当受压区配有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且受拉[(为负)//po pd f σ-]时,2s a x ≥ (16)式中 ξb ――构件的正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系数。
普通钢筋(混凝土为C50及以下时):R235(Q235)(I 级)为0.62;HRB335(Ⅱ级)为0.56;HRB400、KL400(Ⅲ、Ⅳ级)为0.53;预应力钢筋为0.40。
注:当截面受拉区内配置有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受弯构件时,其ξb 应选用相应于各种钢筋的较小ξb 值。
(4)当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 形截面或I 形截面受弯构件,在其受拉面采用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时,可按矩形截面相同的计算原则和现行国家规范中T 形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箱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可参照本条计算原则以及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5)在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时,尚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 受压区高度不宜大于0.8ξb h 0;② 加固后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宜超过30%。
③ 加固后在荷载短期组合下,受拉钢筋拉应力不宜超过钢筋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6)当碳纤维片材粘贴于梁侧面受拉区进行受弯加固时,粘贴范围宜在自受拉区边缘起算的1/4梁高区域内。
加固后,在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时,应将式(8)~(11)中的h 值修正为碳纤维片材截面面积形心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h cfo ,并宜将侧贴碳纤维面积乘以折减系数m cf =(1-0.5h cf /h),其中h cf 为侧贴碳纤维片材的粘贴高度。
(7)当梁、板结构进行正弯矩受弯加固时,碳纤维片材宜延伸至支座边缘。
在碳纤维片材延伸的端部,以及梁格交叉的两侧宜设置构造碳纤维片U 形箍或横向压条。
碳纤维片材的切断位置,距其充分利用截面的距离不应小于式(17)中的延伸长度L 1,并应延伸至不需要碳纤维片材截面以外且不小于200mm(图2)。
)/(1cf cfd cf cf cf b A E L τε= (17)式中 L 1――碳纤维片材从其充分利用截面所需的延伸长度; εcf――充分利用截面处碳纤维片材的拉应变;τcfd――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取0.5MPa ;b cf ――受拉面粘贴碳纤维片材的宽度。
如为侧贴碳纤维片时,即为其粘贴高度h cf 。
图2碳纤维片材的延伸长度(8)当碳纤维片材的延伸长度不能满足上条规定的锚固长度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附加锚固措施。
① 对于梁,在碳纤维片材延伸长度范围内可设置碳纤维片U 形箍作为附加锚固措施(图3a )。
U 形箍宜在延伸长度范围内均匀布置,且在延伸长度端部必须设置一道U 形箍。
U 形箍的粘贴面积A u 应满足式(18)的要求:dcf dcf cf cf cf cf uu L b A E A ..12ττεη-⋅≥(18)式中 A u ――U 形箍在梁单侧粘贴的面积; L ――碳纤维片材实际延伸长度;ηu ――U 形箍传递粘结应力的有效面积系数,取0.5。
图3 受弯加固时碳纤维片材端部附加锚固措施② 对于板,可在碳纤维片材的延伸长度范围内通长设置垂直于受力碳纤维方向的压条(图3,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