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试题解析2.pptx
合集下载
传热学第一章习题概要ppt课件
其外表面温度 tw2 40 C 。求隔热层外表面和环境间
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
解:根据题意,如右图,穿过隔热层的热量为导热热
量,于是:
1
A t
A tw1
tw2
tf
隔热层外表面与环境间的换热为对流换热:
2 hAt hA(tw2 t f )
稳态时,2
1,即h=hA(t(wt1
w2
[例1-2]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摄氏度)的空气 和水中的感觉不一样。为什么?
解:人体温度一般为37℃,环境温度为25℃,所以 人体向外界散热。
因为对流传热系数,空气﹤水
即人在空气中散失的热量比在水中散失的热量小, 所以在水中感觉更凉爽一些。
[例1-3]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房屋都是双层玻璃,以 利于保温。如何解释其道理?
思考题与典型题精解
[例1-1]人体为恒温体。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 和冬天都保持20摄氏度,那么在冬天与夏天、人在 房间里所穿的衣服能否一样?为什么?
解: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 方向是由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 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因此冬季和 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 管冬季室内温度比夏季高,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 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人体对冷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 高,因此在冬季比在夏季感觉冷。
[例1-8] 利用同一冰箱储存相同食物时,试 问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还是未结霜的冰箱耗 电量大?
❖ 解: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冰箱的结霜相当于 在冰箱蒸发器和冰箱冷冻室之间增加了一个 附加热阻,因此,要达到相同的制冷室温度, 必然要求蒸发器处于更低的温度。所以,结 霜的冰箱耗电量更大。
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
解:根据题意,如右图,穿过隔热层的热量为导热热
量,于是:
1
A t
A tw1
tw2
tf
隔热层外表面与环境间的换热为对流换热:
2 hAt hA(tw2 t f )
稳态时,2
1,即h=hA(t(wt1
w2
[例1-2]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摄氏度)的空气 和水中的感觉不一样。为什么?
解:人体温度一般为37℃,环境温度为25℃,所以 人体向外界散热。
因为对流传热系数,空气﹤水
即人在空气中散失的热量比在水中散失的热量小, 所以在水中感觉更凉爽一些。
[例1-3]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房屋都是双层玻璃,以 利于保温。如何解释其道理?
思考题与典型题精解
[例1-1]人体为恒温体。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 和冬天都保持20摄氏度,那么在冬天与夏天、人在 房间里所穿的衣服能否一样?为什么?
解: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 方向是由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 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因此冬季和 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 管冬季室内温度比夏季高,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 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人体对冷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 高,因此在冬季比在夏季感觉冷。
[例1-8] 利用同一冰箱储存相同食物时,试 问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还是未结霜的冰箱耗 电量大?
❖ 解: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冰箱的结霜相当于 在冰箱蒸发器和冰箱冷冻室之间增加了一个 附加热阻,因此,要达到相同的制冷室温度, 必然要求蒸发器处于更低的温度。所以,结 霜的冰箱耗电量更大。
第一章 习题讲解 PPT课件
2
3
2
1.5
1
0.5
0
-0.5
-1
-1.5
-2
0
5
10
15
20
25
[1sin( t)]sin(8 t)/
3
2
1.5
1
0.5
0
-0.5
-1
-1.5
-2
-15
-10
-5
0
5
10
15
[1sin( t)]sin(8 t)/
3
1.5
1
0.5
0
-0.5
-1
-1.5
-15
-10
-505来自1015[11sin( t)]sin(8 t)/
f (t)
E
sin ( T
t)
(0 t T )
0
(其 他 )
即 f (t) E sin ( t)[u (t) u (t T )] T
113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的波形图
(1)f1(t)sin(t)u(t);(2)f2(t)sin[(tt0)]u(t) (3)f3(t)sin[(t)]u(tt0);(4)f2(t)sin[(tt0)]u(tt0)
(t
-
t0 )u(t
t0 )dt; 2
(4)
(t
-
t0 )u(t
t0 )dt 2
(5) (et t) (t 2)dt; (6) (t sin t) (t )dt
-
-
6
(7)
e jt[ (t) (t
-
t0 )]dt
解 : ( 1 )
f (t t0 ) (t ) d t
f (0 t0 )
第一章几个概念和习题讲解 ppt课件
5
(ax + b)x + c 程序的运行过程
• 取指令 PC MAR M MDR IR ,(PC )+ 1 PC
• 分析指令 OP(IR) CU (加b得ax+b ,存于ACC中)
• 执行指令 Ad(IR) MAR M MDR ACC ALU ACC
X ALU
…
• 取指令 PC MAR M MDR IR ,(PC )+ 1 PC
• 分析指令 OP(IR) CU (将ACC中值存于主存单元)
• 执行指令 Ad(IR) MAR M ACC MDR M
• 打印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 停机第一章几个概念和习题讲解
6
1.9 假设主存容量256M*32位,在指令字 长、存储字长、机器字长相等的条件下, 各寄存器的位数 ?
❖ ∵ 256M = 228 ❖ ∴PC、MAR作为程序计数器和地址寄存器,
2
000011 0000001010
3
000100 0000001000
4
000011 0000001011
5
000010 0000001100
6
000101 0000001100
7
000110
注释
取数x至ACC 乘a得ax ,存于ACC中 加b得ax+b ,存于ACC中 乘x得(ax+b)x,存于ACC中 加c得ax2 + bx + c ,存于ACC 将ax2 + bx +c ,存于主存单元 打印 停机
• 执行指令 Ad(IR) • 取指令 PC MAR
MAR M M MDR
MDR ACC IR ,(PC )+ 1 PC
(完整版)第1章习题答案课件
答:B
题1.3.8利用反演规则,求出 函数的逻辑表达式为。
答:3个信号A、B、C的同或
题1.4.1卡诺图中的逻辑相邻或对称相邻具有码特征,其数值不同只是在位上差位。
(A)余3码,2(B)8421码,3
(C)循环码,2 (D)格雷码,1
答:D
题1.4.2在思考题图1.4.2所示的卡诺图中,化简后的逻辑函数是
(1)
(2)
解:(1)逻辑函数F是三变量的最小项表达式,且不相邻,已经是最简逻辑表达式。
(2)
习题1.1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
(2)
解:写出反函数并用公式法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
(2)
习题1.13证明下列逻辑恒等式(方法不限)。
(1
展开左边
解:函数在进行与、或、异或的运算时,只要将图中编号相同的方块,按运算规则进行运算,就可求得它们的逻辑与、逻辑或、逻辑异或等函数。
答:B
题1.3.2信号A和0异或相当于门,信号A和1异或相当于门。
答:缓冲门、非门
题1.3.3连续异或(1111…)1985个1的结果是什么?单数个1连续异或、双数个1连续异或的结果是。
(A) 0,0,0(B)1,1,0(C)不唯一,0,1 (D)如此运算逻辑概念错误,1,1
答:B
题1.3.4已知逻辑函数F=A(B+DC),选出下列可以肯定使F=1的状态是;
思考题:
题1.2.1余3码是码,减3后是码,然后加上后六种状态是码。
(A)余3,8421,5421BCD(B)8421,有权,无权
(C)循环,2421BCD,有权(D)无权,8421BCD,8421
答:D
题1.3.1对于思考题图1.3.1所示的波形,A、B为输入,F为输出,其反映的逻辑关系是
题1.3.8利用反演规则,求出 函数的逻辑表达式为。
答:3个信号A、B、C的同或
题1.4.1卡诺图中的逻辑相邻或对称相邻具有码特征,其数值不同只是在位上差位。
(A)余3码,2(B)8421码,3
(C)循环码,2 (D)格雷码,1
答:D
题1.4.2在思考题图1.4.2所示的卡诺图中,化简后的逻辑函数是
(1)
(2)
解:(1)逻辑函数F是三变量的最小项表达式,且不相邻,已经是最简逻辑表达式。
(2)
习题1.1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
(2)
解:写出反函数并用公式法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
(2)
习题1.13证明下列逻辑恒等式(方法不限)。
(1
展开左边
解:函数在进行与、或、异或的运算时,只要将图中编号相同的方块,按运算规则进行运算,就可求得它们的逻辑与、逻辑或、逻辑异或等函数。
答:B
题1.3.2信号A和0异或相当于门,信号A和1异或相当于门。
答:缓冲门、非门
题1.3.3连续异或(1111…)1985个1的结果是什么?单数个1连续异或、双数个1连续异或的结果是。
(A) 0,0,0(B)1,1,0(C)不唯一,0,1 (D)如此运算逻辑概念错误,1,1
答:B
题1.3.4已知逻辑函数F=A(B+DC),选出下列可以肯定使F=1的状态是;
思考题:
题1.2.1余3码是码,减3后是码,然后加上后六种状态是码。
(A)余3,8421,5421BCD(B)8421,有权,无权
(C)循环,2421BCD,有权(D)无权,8421BCD,8421
答:D
题1.3.1对于思考题图1.3.1所示的波形,A、B为输入,F为输出,其反映的逻辑关系是
大学物理第1章习题解答(全)ppt课件
2 t
23 23 t t 0 3 3
1-24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m 的圆周上运动, 3 2 4 t 其角位置为 ,式中 的单位为 rad , t的单位为s。求: (1)在 t=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 加速度。 (2)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 小的一半时, 值为多少? (3)t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相等? d 2 3 得: 12 t 2 4 t 解 (1)由 dt
(2)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1)速度的分量式为 dx dy v 10 60 t v 15 40 t x y dt dt
v ( t ) v v 10 60 t 15 40 t
2 2 x y 2 2
v ( t ) v v 10 60 t 15 40 t
解 (1)由参数方程
x 2 . 0 t , y 19 . 0 2 . 0 t
2
消去t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y 19 . 0 0 . 50 x
(2)
2
t1 1 .0 s
t2 2 .0 s
r r r 2 1 v 2 . 0 i 6 . 0 j t t t 2 1
dv d 2 2 2 a (v v ) 3 . 58 m s tt 1 x y dt dt
a a a 1 . 79 m s n
2 2 t
2
(4)
t 1 . 0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2 2 1 v v v 4 . 47 m s x y
2
a a a 72 . 1 m s
设 a与 x 轴正向的夹角为
23 23 t t 0 3 3
1-24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m 的圆周上运动, 3 2 4 t 其角位置为 ,式中 的单位为 rad , t的单位为s。求: (1)在 t=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 加速度。 (2)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 小的一半时, 值为多少? (3)t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相等? d 2 3 得: 12 t 2 4 t 解 (1)由 dt
(2)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1)速度的分量式为 dx dy v 10 60 t v 15 40 t x y dt dt
v ( t ) v v 10 60 t 15 40 t
2 2 x y 2 2
v ( t ) v v 10 60 t 15 40 t
解 (1)由参数方程
x 2 . 0 t , y 19 . 0 2 . 0 t
2
消去t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y 19 . 0 0 . 50 x
(2)
2
t1 1 .0 s
t2 2 .0 s
r r r 2 1 v 2 . 0 i 6 . 0 j t t t 2 1
dv d 2 2 2 a (v v ) 3 . 58 m s tt 1 x y dt dt
a a a 1 . 79 m s n
2 2 t
2
(4)
t 1 . 0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2 2 1 v v v 4 . 47 m s x y
2
a a a 72 . 1 m s
设 a与 x 轴正向的夹角为
经济学PPT及课后习题的答案第一章-PPT精品文档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是经济学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所谓资源利用,就是指人 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通 常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解决失业, 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水平和产量为什么会波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货币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如何对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等。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基本知识
Present By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吴欣颀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理解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3、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1、把握“经济思维”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2、能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情景引入
假设周末你去某大型超市购物,这个超市一横排开有十 几个窗口,又假设你站在队列里只能看到自己附近的两三个 队列。那么当你需要结帐时,你是会先巡逻一番挑最短的队 列站,还是只从你所能看到的两列中挑较短的一列站呢?
3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经济问题,同其他任何一门科学一样,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
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即“是什么”。 而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
(3)选择就有产生机会成本,从A点到B点,增加1万吨黄油的
机会成本是1万门大炮的产量; (4)说明了资源利用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资
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三、经济制度 Nhomakorabea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而一个社会资源配 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就是经济制度。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都面临着 如何把它既定的稀缺资源有效率地分配使用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 原则和方式有很大差别。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 ,即经济制度基本上有三种: (一)市场经济制度 (二)计划经济制度 (三)混合经济制度
3、为谁生产?
(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是经济学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所谓资源利用,就是指人 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通 常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解决失业, 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水平和产量为什么会波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货币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如何对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等。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基本知识
Present By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吴欣颀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理解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3、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1、把握“经济思维”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2、能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情景引入
假设周末你去某大型超市购物,这个超市一横排开有十 几个窗口,又假设你站在队列里只能看到自己附近的两三个 队列。那么当你需要结帐时,你是会先巡逻一番挑最短的队 列站,还是只从你所能看到的两列中挑较短的一列站呢?
3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经济问题,同其他任何一门科学一样,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
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即“是什么”。 而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
(3)选择就有产生机会成本,从A点到B点,增加1万吨黄油的
机会成本是1万门大炮的产量; (4)说明了资源利用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资
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三、经济制度 Nhomakorabea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而一个社会资源配 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就是经济制度。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都面临着 如何把它既定的稀缺资源有效率地分配使用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 原则和方式有很大差别。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 ,即经济制度基本上有三种: (一)市场经济制度 (二)计划经济制度 (三)混合经济制度
2024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1章.pptx
C在经济体制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宏观遍控经济体制 D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卜汇毡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单选SSX∙关于社会主义艇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描述正确的是<>。 A私有制为主体 B市场经济体制 C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D公布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多选时]1∙经济制度体现在(》方面. A所有制 B收入分配制度 C资源配置的方式 D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E社会管理 【多选时〕2.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方面。 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B颦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性地位 C型持检定土地承包关系 D颦持共同富裕 E望排乡村振兴 [多选时]3.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需要加强推进下列工作(). 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 C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D实现共同富裕 E形成以管资木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多选聘]4.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方面. 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 C国有经济在戒要行业和大键领域时羟济发展起主睡作用
的一种新的形式.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般济 [单选SSJ7.在现阶段,仞F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是(), A私营经济 B国有经济 C城镇中的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羟济 D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贷、消也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单选题]&全体社会成员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o A个体经济 B私营羟济 C全民所有制
E探索多种槃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妥槃道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UR选时]1.社会主义市场羟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 A价格由市场决定 B社会经济资源由市场配置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市场羟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 [单选胭]2.以公干j制为主体、多种所干j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刎结构,决定了我国资源鼠汽方式必须实行<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体制 [常选翘]3∙以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咒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是(>. A市场羟济
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加例题优秀PPT
(3).平均速度:每物体年在某选段时考间的部位移分与所:用时1间5的分比值,,是占粗略物描述理运动总快慢分的。13.6%。
2、整体内容分析:
(1〕必考部分:从所占分值来看,主要是以选修3-1 为主,必修1、必修2共在42分左右,而选修3-2通常 只考2个左右选择题。09年、10、12、13年高考都出 现物理学史方面的题,所以在高考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万有引力部分在这五年中,每年都考了1道选择题, 牛顿定律、机械能和电场、磁场总是高考的考查重点。 实验题通常是考1道力学和1道电学题,一大一小,共 15分,通常会以电学实验为大题,但11年就是以测加 速度为大实验,12年全部为电学实验,所以还是不能 一概而论。计算题在这五年中,09、10、11、13都是 1道直线运动和1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或单纯的磁
11年必考电磁学部分: 48分,占物理总分43.6% (3).平均速度:物体在பைடு நூலகம்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例5】某著名品牌的新款跑车拥有极好的驾驶性能,其最高时速可达330km/h,从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只需要3.
12年,电学部分共考查: 57分,占物理总分的51.8%。 509m年/s、2的10平、均12加、速13度年匀高减考速都下出降现. 物理学史方面的题,所以在高考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 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 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vt-a v0=0--520 s=4 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 4 s 就已经停止,最后 1 s 是静止的. 由 x=v0t+21at2 知刹车后 5 s 内通过的距离 x=v0t0+21at02=[20×4+21×(-5)×42] m=40 m. [规范思维] 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 t=5 s 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 x=v0t+12at2=[20×5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a 取负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a 取正值 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 a 取正值 D.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a 都取正值 答案B
解析 据 v=v0+at 可知,当 v0 与 a 同向时,v 增大;当 v0 与 a 反向时,v 减小.x=v0t +12at2也是如此,故当 v 取0 正值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
解析 因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知加速度为 0.6 m/s2,主要涉及对速度公式的
理解:①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②v=v0+at 是矢量式.匀
加速直线运动 a=0.6 m/s2;匀减速直线运动 a=-0.6 m/s2.
3.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已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
学海无 涯
学案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概念规律题组
1.在公式 v=v0+at 和 x=v0t+21at2 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除 t 是标量外,其他四个量 v、 v0、a、x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中,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 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速度 v0 方向为 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二、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分析两类匀减速运动 1. 刹车类问题:即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 a 突然消失,求 解时 要注意先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
2. 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 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 x、v、a 等矢量的正、 负号. 3. 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 加速 度不变的匀加速运动.
有 12vt+(9.69-0.15-t)v=100① 12vt+(19.30-0.15-t)×0.96v=200② 由①②式得
t=1.29 s v=11.24 m/s (2)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 a=vt =8.71 m/s2 [规范思维] (1)对于物体的直线运动,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如下图),分析运动情况, 找出相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1)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①物体 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 Δv=9 m/s-0=9 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 ②物体 5 s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0-9) m/s=-9 m/s,负号表示速度改变量与速度 方
向相反.
(4)①物体的加速度 a1=ΔΔvt =93ms/s =3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②物体的加速度
此时汽车的速度 v1=v0+a1t1=12 m/s<12.5 m/s,汽车没有超速,A 项正确,B 项错误;如果
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
t2=v0=1.6 a1
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
x2=1 2
2at22=6.4
m,C 项正确,D 项错误.
【例 2】 (全国高考)已知 O、A、B、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 l1,BC 间 的距离为 l2,一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 A、B、C 三点, 已知物体通过 AB 段与 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 O 与 A 的距离.
负,故选项B 正确. 2.某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0.6 m/s2,那么在任意 1 s 内( ) A .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0.6 倍
B. 此物体任意 1 s 的初速度一定比前 1 s 末的速度大 0.6 m/s C. 此物体在每 1 s 内的速度变化为 0.6 m/s D. 此物体在任意 1 s 内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0.6 m/s 答案C
图2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 线 D.如果距停车线 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答案 AC
解析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 s 内汽车的位移 x1=v0t1+12a1 1t2=20 m>18 m,
22 加速度 a; v =xt,可用于任何运动.
(3)位移差公式 Δx=aT2,利用纸带法求解加速度即利用了此式.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适用条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无论是基本公式还是推论公式均为矢量式,公式中的 v0、v、a、x 都是矢量,解题时 应注意各量的正负.一般先选 v0 方向为正方向,其他量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值. 【例 1】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 100 m 和 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 他的成绩分别是 9.69 s 和 19.30 s.假定他在 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 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 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 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 速率只有跑 100 m 时最大速率的 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1.29 s 11.24 m/s (2)8.71 m/s2 解析 (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 t(以 s 为单位),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v(以 m/s 为单位),则
求 t 秒末的速度;若题目所给时间 t>t0,则 t 秒末的速度为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推论公式的应用 1.两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两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确定了.原则 上应用两个基本公式中的一个或两个联立列方程组,就可以解决任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 2(1.)速常度用—的位推移论公公式式v及2-特v点02=2ax,此式中不含时间 t; (2)平均速度公式 v =vt =v0+v,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式中不含有时间 t 和
设
O
与
A
的距离为
l,则有
l=
v20 2a
联立以上几式得 l=3l1-l22. 8l2-l1
解法二 利用推论法
由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公式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2-l1=at2①
学海无 涯
又由平均速度公式:vB=l1+2t l2② l+l1=2vBa2③
3l1-l22
由①②③得:l=
.
8l2-l1
[规范思维] (1)合理选用公式可简化解题过程.本题中解法二中利用位移差求加速度,
a2=ΔΔvt′′=
-9 5
m/s s
=-1.8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5)图象的交点 A 表示两物体在 2 s 时的速度相同.
6.汽车以 4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 0.6 m/s2 的加速度加速,则 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 0.6 m/s2 的加速度减速,则 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 3 m/s2 的加速度减速,则 10 s 后速度为多少? 答案 (1)17 m/s (2)5 m/s (3)0 解析 (1)初速度 v0=40 km/h≈11 m/s,
【例 3】 一辆汽车以 72 km/h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 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 5 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40 m
解析 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t0,选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
v0=72 km/h=20 m/s,由 v=v0+at0 得
答案
3l1-l22 8l2-l1
解析 首先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 A 点时的速度为 v0,通过 AB 段和 BC 段所用的时间都为 t, 则有 l1=v0t+12at2
l1+l2=2v0t+12a(2t) 2 联立以上二式得 l2-l1=at2
3l1-l2=2v0t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 v 所需时间为 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vt B. 2
C.2vt
D.不能确定
答 案B
解析 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x= v t=0+2 vt=2vt.B 选项正确.
4.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 A 点的瞬时速度是 v1,通过 B 点的瞬时速度是 v2,那么它通过 AB 中点的瞬时速度是( )
A.v1+2 v2
B.v1-2 v2
C.
v12+v22 2
D.
v22-v12 2
答案C
二、思想方法题组
5.如图 1 所示,请回答:
图1
学海无涯
(1)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①物体 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3)②物体 5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4)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 (5)两图象的交点 A 的意义. 答案 见解析
学海无 涯
(2)本题表示加速阶段的位移,利用了平均速度公式
v
v0+v = 2 ,平均速度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 4 s 就已经停止,最后 1 s 是静止的. 由 x=v0t+21at2 知刹车后 5 s 内通过的距离 x=v0t0+21at02=[20×4+21×(-5)×42] m=40 m. [规范思维] 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 t=5 s 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 x=v0t+12at2=[20×5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a 取负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a 取正值 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 a 取正值 D.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a 都取正值 答案B
解析 据 v=v0+at 可知,当 v0 与 a 同向时,v 增大;当 v0 与 a 反向时,v 减小.x=v0t +12at2也是如此,故当 v 取0 正值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
解析 因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知加速度为 0.6 m/s2,主要涉及对速度公式的
理解:①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②v=v0+at 是矢量式.匀
加速直线运动 a=0.6 m/s2;匀减速直线运动 a=-0.6 m/s2.
3.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已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
学海无 涯
学案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概念规律题组
1.在公式 v=v0+at 和 x=v0t+21at2 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除 t 是标量外,其他四个量 v、 v0、a、x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中,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 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速度 v0 方向为 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二、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分析两类匀减速运动 1. 刹车类问题:即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 a 突然消失,求 解时 要注意先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
2. 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 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 x、v、a 等矢量的正、 负号. 3. 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 加速 度不变的匀加速运动.
有 12vt+(9.69-0.15-t)v=100① 12vt+(19.30-0.15-t)×0.96v=200② 由①②式得
t=1.29 s v=11.24 m/s (2)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 a=vt =8.71 m/s2 [规范思维] (1)对于物体的直线运动,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如下图),分析运动情况, 找出相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1)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①物体 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 Δv=9 m/s-0=9 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 ②物体 5 s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0-9) m/s=-9 m/s,负号表示速度改变量与速度 方
向相反.
(4)①物体的加速度 a1=ΔΔvt =93ms/s =3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②物体的加速度
此时汽车的速度 v1=v0+a1t1=12 m/s<12.5 m/s,汽车没有超速,A 项正确,B 项错误;如果
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
t2=v0=1.6 a1
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
x2=1 2
2at22=6.4
m,C 项正确,D 项错误.
【例 2】 (全国高考)已知 O、A、B、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 l1,BC 间 的距离为 l2,一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 A、B、C 三点, 已知物体通过 AB 段与 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 O 与 A 的距离.
负,故选项B 正确. 2.某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0.6 m/s2,那么在任意 1 s 内( ) A .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0.6 倍
B. 此物体任意 1 s 的初速度一定比前 1 s 末的速度大 0.6 m/s C. 此物体在每 1 s 内的速度变化为 0.6 m/s D. 此物体在任意 1 s 内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0.6 m/s 答案C
图2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 线 D.如果距停车线 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答案 AC
解析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 s 内汽车的位移 x1=v0t1+12a1 1t2=20 m>18 m,
22 加速度 a; v =xt,可用于任何运动.
(3)位移差公式 Δx=aT2,利用纸带法求解加速度即利用了此式.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适用条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无论是基本公式还是推论公式均为矢量式,公式中的 v0、v、a、x 都是矢量,解题时 应注意各量的正负.一般先选 v0 方向为正方向,其他量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值. 【例 1】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 100 m 和 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 他的成绩分别是 9.69 s 和 19.30 s.假定他在 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 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 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 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 速率只有跑 100 m 时最大速率的 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1.29 s 11.24 m/s (2)8.71 m/s2 解析 (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 t(以 s 为单位),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v(以 m/s 为单位),则
求 t 秒末的速度;若题目所给时间 t>t0,则 t 秒末的速度为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推论公式的应用 1.两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2at2 两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确定了.原则 上应用两个基本公式中的一个或两个联立列方程组,就可以解决任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 2(1.)速常度用—的位推移论公公式式v及2-特v点02=2ax,此式中不含时间 t; (2)平均速度公式 v =vt =v0+v,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式中不含有时间 t 和
设
O
与
A
的距离为
l,则有
l=
v20 2a
联立以上几式得 l=3l1-l22. 8l2-l1
解法二 利用推论法
由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公式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2-l1=at2①
学海无 涯
又由平均速度公式:vB=l1+2t l2② l+l1=2vBa2③
3l1-l22
由①②③得:l=
.
8l2-l1
[规范思维] (1)合理选用公式可简化解题过程.本题中解法二中利用位移差求加速度,
a2=ΔΔvt′′=
-9 5
m/s s
=-1.8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5)图象的交点 A 表示两物体在 2 s 时的速度相同.
6.汽车以 4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 0.6 m/s2 的加速度加速,则 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 0.6 m/s2 的加速度减速,则 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 3 m/s2 的加速度减速,则 10 s 后速度为多少? 答案 (1)17 m/s (2)5 m/s (3)0 解析 (1)初速度 v0=40 km/h≈11 m/s,
【例 3】 一辆汽车以 72 km/h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 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 5 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40 m
解析 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t0,选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
v0=72 km/h=20 m/s,由 v=v0+at0 得
答案
3l1-l22 8l2-l1
解析 首先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 A 点时的速度为 v0,通过 AB 段和 BC 段所用的时间都为 t, 则有 l1=v0t+12at2
l1+l2=2v0t+12a(2t) 2 联立以上二式得 l2-l1=at2
3l1-l2=2v0t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 v 所需时间为 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vt B. 2
C.2vt
D.不能确定
答 案B
解析 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x= v t=0+2 vt=2vt.B 选项正确.
4.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 A 点的瞬时速度是 v1,通过 B 点的瞬时速度是 v2,那么它通过 AB 中点的瞬时速度是( )
A.v1+2 v2
B.v1-2 v2
C.
v12+v22 2
D.
v22-v12 2
答案C
二、思想方法题组
5.如图 1 所示,请回答:
图1
学海无涯
(1)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①物体 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3)②物体 5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4)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 (5)两图象的交点 A 的意义. 答案 见解析
学海无 涯
(2)本题表示加速阶段的位移,利用了平均速度公式
v
v0+v = 2 ,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