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_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

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
难 以 得 到 一 致 性 的 结 论 。 那 么 ,造 成 这 种 差 异 的 深 层 的原 因 是什 么 呢 ? 一 些 学 者 从 吸 收 能力 角 度 解 释 F DI
乡 潮 ” 一 方 面 ,我 们 认 为 ,外 部 需 求 下 降 是 导 致 我 。
国出 口明显 回落 的 外在 原 因 , 内在 深 层 次 的原 因是 , 而
甚 至 倒 闭 ,大 量 的 农 民 工 因 为 失 去 工 作 而 加 入 “ 返
从 国外 学 者 的研 究 文 献 看 ,大 多 数 研究 认 为 ,流 人 发 达 国家 的 F 对 东 道 国企 业 普 遍存 在技 术 外 溢 效 DI 应 。 然 而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F 外 溢 效 应 假 设 检 验 却 DI

作 为 国 际 技 术 溢 出 主要 渠 道 之 一 的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 DI ,其技 术 溢 出并 非 自发 产生 ,而 是 取 决 于 F )
F 流 入 地 区 吸 收 能 力 的 高 低 。F 流 人 地 区 的 企 业 DI DI
为提 升 其 吸 收能 力 需 要 进 行 大量 的 外 部 融 资 ,这 就
① 按照 Gog和 Gre a a ( 0 4 r en w y 2 0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这些渠道包括 :内资企业通过 模仿外资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 方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内资企业通过雇佣在外资企业培训或T作过的员: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内资企业通过外资企 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得 到关于国际市场 的信息,从 而减 少内资企业 口面临 的固定成本 ;内资企业被迫与外资企业竞争,从而 改善生产效率。 ② A fr ( 0 4 l o 2 0 )认为,这是因为内资企业在 “ a 模仿 “ 过程 中,需要重新组织企业组织、购置新 的机器设备 、雇佣新的经理和技

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地区TFP——基于省级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地区TFP——基于省级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吸 引着 国际 资本 的不 断 注入 ,而 积极 引进 外 资也 成 为推动 我 国经 济复 兴 的一 大 战略 。 近年 来 , 我 国实 际利用 外 商直 接投 资 ( F D I ) 直 线 上升 , 1 9 7 9 — 2 0 1 1 年 间 实 际利 用 F D 1 总额 已达 到 1 1 5 2 1 . 5 6亿 美 元 。 2 0 1 1年 1月到 1 1月 实 际使 用 外 资为 1 0 3 7 . 6 9亿 美元 , 同 比增 长 1 3 . 1 5 %。 是 1 9 8 5年 的 5 4倍左 右 。巨大 的外 商 资本 的 引人 为我 国经 济建 设带 来 充足 的发 展 资本 ,而且其 技 术溢 出效 应 能在 很 大程 度上 有利 于推 动我 国企 业 技术 进 步和 生产 创新 ,对提 高我 国要 素生 产
2 0 1 3年第 4期 总第 1 1 8期
上 海 金 融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g h a i F i n a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No . 4 . 20 1 3
Ap r No . 1 1 8
和区域 间 的时空 差异 性有 待研 究 。鉴于此 , 我 国金融 深化程度 能否 有利 于 F D I 对 要 素生产率 产生 正效应 成为本 文研究 突破点 , 同时通 过构建 实证 模型来 检验 和探究 金融 深化 、 F D I 和全 要素 生产率 之间 的影响机制 , 具 有积极 实践 价值。 本文 下文 结构 安排 如 下 ,第二 部分 为对 已有 研究 成果 进行 回顾评 述 和本
作者简介 : 吴 超 ( 1 9 9 0 一) , 男, 安徽 六 安人 , 西 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金 融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王定祥( 1 9 7 2 一 ) , 男, 重庆 云 阳人 , 西 南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李 畅 ( 1 9 9 0 一 ) , 女, 湖 南 常德 人 , 西 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金 融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我国高技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 度 因素 政府 支 持
) .国有企业产值在当地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 4 x. 各省G P L D L重
) ,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 6 X.各地 区专利授权数在全 国的比重 X. 滞后一期的F IP D  ̄各地 区前一年F I D 累计实际使用额
【 摘 要 】本文在 综 合框 架下研 究 了我 国高技 术产 业吸 引外 商直接投 资的影 响 因素。通 过对 1个 省市 9
2 0 ~20 年 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 验 ,探讨 中国高技术产业外商直接投 资的影响 因 01 07 素。研 究发现 .技 术支持 和市场环境影响显著 ,而劳动力价格 、政府 经费支持 的影响并不显著 ,这为我 国 发展 高技术产业 ,制定吸 引外商直接投 资政策提供 了方向。
2 1年 l 0 0 O月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 o c ou
Sp 00 e .2 1
Ge . 8 .0 n 4 2 No 1
总第 4 2 8 期 第 1 期 O
我国 技 产 商 高 术 业外
— —
资 影 因 的 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文/ 倩 宋 铮 蒋
回归方 程采 取 固定 效应模 型 。
根 据 上 述 高 技 术 产 业 F I 位 决 策 的 影 响 因 D区
包括 资源所 在地 的要素供 给优 势 ,如劳 动力和 自然 资源 ;东道 国 的市场优 势 ,如产 品销售市 场 的规模
和潜 力 ;社会 文化 和制 度 ;基 础设施 供 给 ,如银 行 金 融 体系 为 中心 的 ‘ 环 境 ” 软 ,以及 交 通 运输 和 电 信 网络等 ‘ 环境 ” 硬 。 为 了使考 察 因素更 加全 面 ,本 文在传 统 比较优 势的 基础上加 入新 经济 地理 因素 。新 经 济地理 因素 主要包括 贸 易成本 、技 术外部 性 和货 币外 部性 。 贸

2(管理世界)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

2(管理世界)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L04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161110028)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项目(NC模效益递增的特征 (Zarsky,1999),FDI 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区 域环境质量,因而“污染天堂”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 而已(Mani and Wheeler,1998)。其次,与当地企业 相比,外资企业往往执行统一的严格环境标准,因此 其 海 外 投 资 减 少 了 当 地 的 污 染 排 放 量(Chudnovsky and Lopez,1999),并且它所推行的国际环保标准能 够促进东道国国家环保技术的发展,产生污染晕轮 效应(Eskeland and Harrison,2003)。最后,FDI 所提 供的新技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FDI 为发展中国 家提供了采用新技术的动机和机遇,促使其实现清 洁或绿色生产(Birdsall and Wheeler,1993;Frankel, 2003),且外资企业间接的生产外溢效应可以改善东 道 国 环 境 质 量(Wayne and Shadbegian,2002;Feng Helen Liang,2005),因而 FDI 可以通过引进环境友 好型的技术和产品改进东道国的环境福利(Letchu⁃ manan and Kodama,2000;Wang and Jin,2002)。
现有文献中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影响盛行的一个观点是“污染天堂”假说(Pollu⁃ tion Haven Hypothesis)。国外不少学者对“污染天堂”假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Smarzynska and Wei,2001;Keller and Levinson,2002;Dean,2000)。其中一些学者的研究为“污染天堂”假说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认为 FDI 恶化了区域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发展中国家为了吸 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往往会放松环境管制标准,加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生产更多的污染密 集型产品,因此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从事“肮脏行业”的生产,出口的也往往是污染密集型和资源 消耗性产品,从而沦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Markusen,1999;List and Co,2000)。而持续下降 的环保标准将会出现“向(环境标准)底线竞赛”现象,因而 FDI 会加剧东道国的环境污染(Dua et al.,1997)。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则认为 FDI 的进驻不但没有恶化东道国的环境质量,反而有利于 改善区域环境污染(Antweiler et al.,2001;Feng Helen Liang,2005;Jie He,2006)。首先,FDI 的生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居民相对消费水平视角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居民相对消费水平视角
D e. 0 1 e 2 1
碍新 型经 济 的发 展 。 门槛 研 究 的 出 现 为 F I 究 D研
内生产总值恒 等式 ,有 :G P=C+I D +G+ ) N 。
在此 将投 资 ()进 一 步 分 为 国 内企业 投 资 ( I I D)
开辟了新 的视角 ,目前 国外 已有少数文献对 F I D 的门槛效应作 以探讨 。在 ClnCi g e 2o ) l h n e(07 i e a L 对 FI D 研究 的基 础之上 ,T o yC Fr 20 ) i t . d(08 mh o 建立了新的 F I D 测量体系 ,试图发现 F I D 的长期 效果 。F I D 明显 比国内投资能够更好 的推动经济
— —
基 于居 民相对 消费水 平视 角
刘 敏 曹衷 阳
( 中央财经 大学 ,北 京
[ 摘
108) 001
要] 本文采用 2O 一 O9 OO 2O 年我 国省际面板数据 ,通过建立基 于外商直接投 资对经济发展影 响
的居 民相对 消费水平双门槛模型 ,证 实了当居 民相对消 费水平位 于第一与第二 门槛之 间时,F I 经济的 D对 推动作用最为显著。 东部 沿海地 区大 多属 于低相对消费水平区域 ,在未来经济发展 中,需将投 资主导型的 经 济增长方式转 变为消费主导型 ,提 高 F I D 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 用;中西部地 区表现为消 费主 导型的
面板单位根检验模型 ,验证 了能源消耗与 G P D 增
长的关系。他指出,能源消耗从短期来看并不能引 起经济增长 , 但从长期来看 , 对经济的增长表现为
明显 的 正 效 应 。与此 同 时 ,U u ot ,R mzn grSy s aaa a

人力资本、国内研发、技术外溢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一阶差分广义矩方法的研究

人力资本、国内研发、技术外溢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一阶差分广义矩方法的研究
正相 关关 系( A te l1 9 ; a dda dH r sn 19 如 i ne a,9 9 H d a n ar o ,9 3等 ) 国 内学者 利用 我 国省 k t i 。
际或行 业数据 对 国际技术 外溢做 了许 多实证 研 究 , 如何 洁和许 罗 丹 (99 、 坤荣 和耿 19 ) 沈 强(0 1 、 明勇等 (0 5 等 的实证检 验都 支 持 贸易 或 F I 我 国存 在技 术 外溢 的假 20 )赖 20 ) D 对 设 。但是 , 有研 究发现 外商直 接投 资对我 国 的技术 溢 出效 应并 不 明 显, 如姚 洋和 章 也 例
本文研 究 了人力资本 、 国内研发和技术外溢 与我 国全 要素生产率( F ) 间的关 TP 之
系, 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一 阶差分广义矩 估计方 法对 18 95至 20 0 5年我 国 2 8个省 (自治 区、 直辖市) 的面板数据进行 了实证检验。实证表明 , 口和 国内研发都 显著地促进 了T P水平 进 F 的提高, 但我们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 T P有 显著 的促进作用 , 同层 次人 力资本 中也只 F 不 有高等教 育人 力资本促进 了T P水平 的提高 ; F 实证还表 明, 吸收能力指标如入力资本、 在 国内 研发 、 收入水平 以及 综合技 术水 平 中, 有综 合技术 水平 促进 了以进 口为渠道 的 国 际技术 只
外溢 。
关键词
技术进 步
人力资本
技术 外溢




全 要素 生产 率 ( F ) T P 的决 定及 其作 用机 制是近 年来 经济增 长研 究 的重要课 题之 一。 内生增长 理论 认 为 , 新是 促进 全 要 素生产 率增 长 的重 要 因素 , 年来 的研 发模 型更 加 创 近 强调 一 国研 发 努力对本 国 生产 率 的促 进 作 用 。许 多理论 模 型 ( C hnadLvnh 如 oe n eitM, 18 ; gi n wt 19 ;H wt,00等) 揭 示 了研 发 的“ 面性 ” 研 发 不 但促 99 A ho adHoi,98 o i 20 n t t 都 两 : 进 了本 国的创新 , 还提 高 了本 国对 外来 技 术 的 吸 收 能力 。G ft t 1( 04) 用 l ii ffhe a. 20 则 2 个 O C 国家 的产 业数据 证 实 了研 发 在 技 术赶 超 和 自主创 新 过 程 中的 重要 性 , ED 同时他 们 还发 现人 力资本 在全 要 素生产 率增长 中具 有 重要 的作 用 。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开题报告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开题报告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众所周知,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FDI不断增长,并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FDI带来的好处是否平衡分布在各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效应是否不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问题本文旨在探究FDI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问题:1. FDI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什么样的?2. FDI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是什么样的?3. FDI影响的各种渠道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相对贡献是什么?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FDI对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有助于了解FDI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和效应程度,为地方政府和FDI投资者分配资源提供参考。

同时,研究FDI影响的渠道、相对贡献等细节也有助于深入了解FDI的作用机制和提高FDI的投资效益。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将构建带时间和省份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对FDI与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边际效应分析探究FDI的各种渠道对增长的贡献情况。

五、预期结果预计本文研究结果将发现FDI对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FDI带来的机遇,进而实现高速增长;有些地区则可能依赖FDI的程度低,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呈现出增长滞缓、增长质量不高等特点。

同时,研究将重点探究FDI的各种渠道对增长的贡献情况,从而为不同地区在FDI引进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和利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应。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增长、就业和FDI等关键变量的VAR模型,并运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模型的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一方面,FDI的流入为我国带来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FDI的流入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本文还发现,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动态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关注其长期效应和时变特征。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继续加大吸引和利用FDI的力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我国应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其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还应关注FDI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加强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效应。

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外资政策和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国直接投资(FDI)逐渐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我国贸易发展、外资引进与国内就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我国贸易发展、外资引进与国内就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和薛敬 孝 ( 0 2 通 过对 我 国 3 20 ) 4个 工 业行 业 19 9 5—
20 0 0年 的面板 数据 进行计 量 分 析 , 出 出 口对 工业 得 就业增 加有 带动 作 用 , 进 口的增 加 对 工 业 就业 变 而
面 临严 峻 的就 业 形 势 』 。从 现 有 的 统计 资 料 来 看 ,
世 界上 的排名 由 19 9 0年 的第 1 5位 上 升 到 2 0 0 7年
关 注 , 对此 进 行 了大量 有 益 的探 索 。就 国际 贸易 并 对 就业 影 响的研 究来 看 , 主要有 : rea a、 n 和 Genw yHie Wr h(9 9 使 用 17 i t19 ) g 9 9—19 9 1年 英 国 17个 制 造 6 业 部 门 的面板数 据从 动态 角度 分析 了贸易对英 国就 业 的 影 响 , 果 发 现 进 口对 劳 动 力 需 求 弹 性 为 结
值 ②。此 外 , 场 源 于 美 国 的金 融 危 机 已 给我 国经 一
研究 中间产品贸易对我 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 响,
这项基 于工业部 门动态 面板数 据 的分析 结果 发现 中 问产 品 出 口增加 了劳 动 力需 求 , 而其 进 口对 劳 动力
需求 变化 的影 响是 负 的 , 发 现 中间产 品 贸易 加 大 还 了中 国制 造业 就业 的风 险与 不稳定 性 』 。
・ 、引 言
法外 , 还需要 从 经 济 开放 上 寻 找 出路 。关 于 经济 开 放 与就 业之 问 的关 系问题 已引起 国 内外不 少学 者 的
改革 开放 尤其 是 2 O世 纪 9 O年 代 以来 , 国经 我 济 飞速发 展 , 与此 同时 , 国的 国际 贸易和外 商 直接 我 投 资也得 到 了蓬 勃 的 发展 。 目前 , 国对 外 贸易 在 我

金融发展、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控 制 பைடு நூலகம்我 国 转 型 时期 其 他 的重 要 因素 后 , 府 主 导 下 的 金 融 发 展 政
是 否 显 著 影 响 了 产业 结 构 变 迁 。其 二 , 种 产 业 结 构 变 迁 是 否 体 这 现 了 我 国 经 济发 展 的 比较 优 势 和 技 术 进 步 , 即是 否 体 现 了经 济 增 长“ ” 质 的一 面 。这 样做 的原 因是 : 一 , 国银 行 信 贷是 社 会 融 资 第 我 的 主 要 形 式 , 使 是 金 融 市 场有 了 长 足 发 展 的今 天 , 行 间 接 融 即 银 资 占社 会 融 资 的 比重 仍 然 高 达 8 %。 第 二 ,关 于 中国 银 行 体 系 0 对 经 济 增 长 影 响 的实 证 研 究 仍 然 是 不 确 定 的 , 府 主 导 下 银 行 体 政 系 的 低 效 率 和 银 行 信 贷 资金 的 国有 企 业 偏 向 降 低 了对 经 济 增 长 的促 进 作 用 ( 广众 ,0 2 张 军 等 ,0 5 沈 坤 荣 等 ,04 。本 文 李 20 ; 20 ; 20 ) 的 实 证 研 究 有 助 于 我 们 进 一 步 理 解 政 府 主 导 的 金 融 体 系在 经 济 发展 中 的作 用 . 如果 产 业 结 构 变 迁 背 离 了产 业 发 展 的 比 较 优势 和
以促 进 经 济 增长 。 iga d L vn ( 9 3 . ) 金 融 发 展界 定 为 金 技 术 进 步 ,而 是 仅 仅 体 现 为 第 一 产 业 的 弱 化 和 第 二 、第 三产 业 K n n e ie 1 9 a b 将 融 中介 及金 融 市 场 的 发 展 , 为 金 融 发 展 对 资 本 积 累 、 术 进 步 “ ” 扩 张 . 么 政 府 在 主导 银 行 信 贷 资 源 方 面 就 应 当 进 一 步退 认 技 量 的 那 和 经济 增 长 均有 显 著 的促 进 作 用 。 们 的研 究 也 一 致 显示 金 融 发 出并 进 一步 深 化 金 融 市 场 改 革 . 银 行 真 正 按 照 市 场 的 要 求 配 置 他 让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技术外溢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吸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并非所有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都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这些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吸收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吸收能力如何影响这一过程,以期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技术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吸收能力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果,揭示吸收能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利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合适的数据和指标,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以及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验证。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技术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的关系,揭示吸收能力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技术外溢的理论基础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技术外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资本流动的一种方式,更是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跨国界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带来直接的技术转移。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时,往往会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从而提升东道国的整体技术水平。

跨国公司的进入还可能促使东道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能够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外溢。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一:1、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6、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1、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35、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二: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2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51、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52、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53、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54、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社会风险探究55、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6、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57、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58、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59、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60、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61、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62、“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63、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64、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65、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366、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67、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68、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69、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70、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71、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72、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三:73、财政激励、政府偏好与地区经济增长74、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75、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财政政策调控7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77、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8、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79、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80、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8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8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3、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84、基于空间计量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85、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8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87、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88、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489、中国经济增长与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的结构调整90、利润率下降与中国经济新常态91、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92、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区间非线性经济调度研究93、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9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95、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96、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97、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98、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99、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动力--兼论“简政放权”如何动态释放改革红利100、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101、基于“互联网+”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02、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1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104、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与其城市经济的偏移增长及重心耦合态势研究10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106、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107、生产商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选择108、经济转型视野的“去库存”与房地产市场稳健性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四:109、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110、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511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12、作为经济伦理的经济共享理念113、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114、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116、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117、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18、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11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性120、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12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2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123、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124、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125、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126、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兼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异同127、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128、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129、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130、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32、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13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134、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6135、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136、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成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137、浅析体验经济环境下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方法138、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实证研究139、循环经济下的闭环模式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140、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141、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142、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143、互联网、信息元与屏幕化市场--现代网络经济理论模型和应用144、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五: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46、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变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综述147、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8、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149、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150、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逻辑151、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关系及发展前景15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153、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5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及其效应分析155、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5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7157、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效应--基于联立方程的检验158、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159、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160、基于通用分布的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动态经济调度161、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162、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16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164、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165、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16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167、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68、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169、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17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171、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联特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172、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江苏省为例173、政治关联与经济增长--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174、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175、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176、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形成机理及公司治理对其影响177、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178、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9、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180、要素重新配置型的中国经济增长181、中国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分权的可持续性89。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与拐点效应——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张春海【摘要】本文基于79个国家199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对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和拐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门槛范围相对较窄,更多表现出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门槛变量值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金融规模的增加将会削弱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边际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作用的改善.拐点效应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发展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中国已于2017年进入后拐点区域,施行稳健有序的金融\"去杠杆\"、优化金融杠杆内部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成为当前和未来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内在动力.【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金融杠杆;经济发展;门槛效应;拐点效应【作者】张春海【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5一、引言与文献综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杠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总体杠杆率由2008的170%快速攀升至2015年的249%。

社会杠杆率的提升,加之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错位,使得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进行自我循环,在增加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伤害。

以上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去杠杆也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多次强调。

本文在引入金融发展和金融杠杆波动等因素的基础上,对金融杠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为我国金融去杠杆和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分省和分区数据的检验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分省和分区数据的检验
FI D 的进 入也导 致 了沿 海地 区与 内陆地 区的发展 的
虽然 西部仍 然 是 F I 挥 作 用 最 弱 的 区 域 ,但 东 D 发
部与 中部 比较 ,F I 经济增 长 的影响作 用看 不 出 D对
不平衡 加 剧 ,造 成 了收 入 分 配差 距 拉 大 。 国 内 J 学者 也 从 总 体 上 和 区 域 角 度 分 别 对 此 进 行 研 究 。也有 学 者对 外 商 直 接 投资 对 经 济增 长 作 用 的机制进行 了研究 ¨ 。 本 文 将 运 用 D eo ( 97) 提 出 的 模 型 e M l 19 l
维普资讯
第1 0卷 第 3 期 20 0 8年 6月
地 球 信 息 科 学
G EO. ORMAT ON S I NC I NF I CE E
V0_ 0. No 3 l1 .
J n ,2 0 u. 08
外 商 直 接 内生 增长模 型 的提 出 ,人 们 开始研 究 F I D
分析外商直接 投资在 我 国经济增 长 中的作用l 。 2 ]
并在模 型 中添 加 了代 表各 省 ( 自治 区 、直 辖 市 )
促进 经济长 期增 长 的途 径 。F I D 被视 为 资 本 存量 、
所在 的 区域 的虚拟 变量进行 修 正 ,以分析外 商
— —
基于分省和分 区数据的检验
杨柳勇 ,陈立慧 ,楼惠新
( 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 ,杭州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 究所 ,北京
30 2 ; 10 7
100 ) 0 1 1
摘要 :论文分别以分省和分 区 ( 东、中、西部 )19 2 0 92— 04年的面板数据 ,利用我们修正过 的 D l eMeo模型和 l 更为稳健 的模型检验方法 ,研究 了我 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分省 数 据的模型证明 r F I D 对我 国经济增长 的正 向积极作 用 ,这一点 与其他研 究结 果相 同 ,但 是利用分 区数据 的研 究表明 ,虽然我 国西部仍 然是 F I D 作用最弱 的区域 ,但是东部 与中部 比较 ,G P增 长率 变动对 F I 长率 变 D D增

江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江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多研究都采 用了金融相关 比率这个 指标来衡量金融的发展 。 此外 , Go l d s mi h( t 1 9 6 9 ) 通过运用跨 国数 据从 金融结构 与经 济 发展的角度 来进行实证研究 . 研究结果显示金融 发展 的规模 与经济增 长息息相关 。 L u i n t e l 和K h a n ( 1 9 9 9 ) 通过运用 时间序 列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金融 发展 与经 济增 长之间的关系 . 结果 表明这二者 之间关 系密切 , 可 以相互影 响。金融发展影响经
发. 建立个体 时点固定效应模 型 . 研 究发现 在长期 内苏南地 区的金 融发展 对经济增 长具有显著 的正 向作用 ;而苏 中地
区、 苏北 地 区的金 融发 展 对 经 济增 长 的 正 向作 用 不显 著 。 关键词 : 金 融发展 ; 经济增长 ; 面板 数 据 ; 金融规模 ; 金 融
提出使用金融相关 比率指标来衡量金融深 化的程度 , 目前很 西 部地 区金 融 发展 与 经济 增长 的关 系 进行 研究 。黎翠 梅
t - 、 0 t t;;



品牌 当地化 ,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 了零售业的差别化壁垒。
5 、 结 论 及 建 议
的“ 超 国民待遇” 行为, 防止 跨 国零售 企业掠夺 性定 价 , 要规 制行业 集 中度 , 鼓励 自主创 新 , 制定保护 中小零售商 的政府
江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 系的实证分析
基 于面板数据模 型 的分 析
刘 强
( 淮 海工 学 院商 学院 , 江 苏 连 云港 2 2 2 0 0 5 )
摘要 : 本文选取 2 0 0 0 — 2 0 1 1 年 江 苏省 统 计 年 鉴 中反 映 金 融 发 展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相 关 数 据 .从 面 板 数 据 模 型 的 角度 出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本次演示通过面板门限回归分析发现,FDI技术外溢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中 确实存在门槛效应。这为我们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利用外资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 力的门限特征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
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文献综述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技术转移和经济增长中 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FDI技术外溢的效果并不总是显著的,它受到东道国吸 收能力的制约。吸收能力,即东道国获取、理解和应用外国技术的能力,已成为 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演示旨在探讨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 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以期为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演示的研究为理解FDI技术外溢和吸收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 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应更加地区差异和吸收能力门限特征,制定有针对 性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
六、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经济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特别是 在高技术产业中,这一效应可能更加显著。然而,有观点提出,FDI的技术外溢 效应可能存在“门槛条件”,即投资必须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能产生积极的技术 溢出效应。本次演示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采用面板门限回归分析方法,旨在 检验FDI技术外溢是否存在这种门槛效应。
二、理论和假设
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一般被认为主要通过示范-模仿、人力资本流动和竞争互 动等机制实现。然而,这些效应的显现可能受到投资规模、技术差距、人力资本 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地,当FDI投资规模不足或与当地技术水平差距过大时,可 能无法引发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因此,我们假设在高技术产业中,FDI的技术 外溢效应存在一个门槛条件。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韩玉军;王丽【摘要】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2页(P94-105)【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门槛效应【作者】韩玉军;王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及地区日趋广泛。

《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企业投资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 078.4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量的7.6%,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居全球第11位。

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的特征,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和技能(know-how)的重要途径。

[1]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我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文玲 , 李
涛: 对外 直接投资 、 逆向技术 溢出与高技术 产业创新
本行 业 R&D、 本 国 其 他 行 业 R&D、 外 国 本 行 业
上 并不 能反 映技术 含 量 的 高低 , 并 且 新 产 品销 售 收
R &D以及外 国其他行业 R &D。结果显示 , 其他行 业R &D对 T F P的影响不确定, 其他三种资本均对 TF P产 生显著 的正 面影 响 。
第2 6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西安 财经 学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c o n o mi c s
V0 1 . 2 6 No . 1
入较大的成本 , 而且正面临着各种风险, 尤其要吸取 他 国 R&D溢 出研究经 验 。 刘伟利用中国 1 9 9 6 -2 0 0 7 年1 6 个高技术行业 的面板数 据 , 分析 了外 资 企业 的进 入对 内资企 业 技
术创 新 的影响 。结果 显示 : 从 短期来 看 , 外 资进入对
J 吼
2 0 1 3
对外直接投资 、 逆 向技术溢 出与高技术产业创新
— —
基 于 中国省级 面板 数据 的实证 研 究
高文玲 , 李 涛
6 1 1 1 3 0 )
(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摘
要: 文章使用 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 研究 了 OF D I 的逆 向技术 溢 出对 国内高技 术产业创新 产出的影 响。结
依赖于本 国的 自主创新外, 还要 吸取他 国的 R &D
溢 出 。 目前 , 中国的科研能力 不强 , 自主研 发需要 投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总第2M期)金融研究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龚勤林,宋明蔚(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5)摘要: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方面出发构建了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趋同;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在不同地区间作用差异明显,金融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其经 济效应越明显;通过对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金融集聚能通过形成资本积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三条途径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其中,金融集聚的资本积累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作用明显,而产业升级效应相对较弱。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效应;科技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中图分类号:F127;F83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543(2021 )04 -006丨-14— '弓丨言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条件,其空间配置、发展、集聚尤其成为研 究热点。

其中,金融集聚作为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态,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11]。

金融集聚是推动城市群崛起的重要驱动力[2]。

目前,中国已确立了建设以上海、深圳等地为代 表的国家金融中心,以期通过金融集聚形成经济增长极,从而促进城市群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集聚正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

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合理评价金融资源的集聚水平,如何正确理解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 系和作用机制,又应如何利用金融资源分布差异,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转型,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摘要】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被许多学者所证实。

为了检验促进过程中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文章选取30个省份2011—2020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Hansen构建的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门槛效应。

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且均表现为跨过门槛值之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门槛效应; 经济发展水平【中图分类号】F127一、引言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41.5%。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改造了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更对现代化进程度更高的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师博,2020)。

具体来说,数字经济在微观层面借助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长尾效应更好的匹配供需,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在宏观层面催生新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借此促进经济增长(荆文君等,2019)。

比较多的学者已经验证了数字经济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基础条件是否会影响促进的效果是本文接下来要验证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在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上,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模型给出了验证。

葛和平和吴福象(2021)基于改进的Feder两部门模型验证了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并检验了经济效率和经济结构的门槛效应。

陈昭等(2022)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变量,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是通过促进区域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文溥(2022)基于熵权法得到了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验证了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生产效率和消费提升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l 123,N o 13管 理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Π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9年第3期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黄凌云,徐 磊,冉茂盛(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金融发展视角讨论外商直接投资(FDI )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还不存在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而FDI 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即FDI 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双门槛效应”;1994年以来,我国大多省份金融发展程度跨越了最低门槛值,FDI 在这些省份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由于还未跨越更高的门槛值,使得这些省份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

关键词:FDI ;技术进步;金融发展;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F0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062(2009)0320016207收稿日期:2008211225 修回日期:20092032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03035)作者简介:黄凌云(1971—),女,重庆涪陵人,管理学博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技术溢出、区域经济。

0 引言作为国际技术溢出主要渠道之一的FDI ,其技术溢出并非自发产生,而是取决于FDI 流入地吸收能力的高低。

FDI 流入地企业为提升吸收能力而进行的大量外部融资,需要得到当地金融部门的有力支持,因此,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成为了影响吸收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1]。

随着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加之世界流动性的不足,势必将影响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另一方面,世界流动性的不足也将影响我国的信贷市场,导致融资的困难。

在这样的当前形势下,极有必要从金融发展视角考察FDI 技术溢出,以明晰金融发展对FDI 技术溢出的具体影响。

这对于我国调整金融政策以提升对FDI 技术溢出的有效利用,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我国经济较快平稳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FDI 已成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一观点理论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实证研究却未得出一致结论。

实证分析表明,流入发达国家的FDI 对东道国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溢出[2,3];然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 ,其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却未得到一致结论[4,5]。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FDI 技术溢出实证研究结论在不同地区也不一致,如:潘文卿[6]研究表明我国FDI 技术溢出在中部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而西部地区FDI 的技术溢出则为负。

实证结果的差异,除了研究方法上差异的原因外;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吸收能力的差异,即要成功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需要具备的某种技能上的差异。

因而,众多学者试图从吸收能力角度解释FDI 技术溢出的差异性,并发现了“门槛效应”的存在,如:Xu [7]和G irma 等[8]等以东道国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代理指标探讨FDI 技术溢出差异性问题,研究发现了FDI 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的存在,即只有当东道国人力资本跨越了某个门槛值后,FDI 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才变得显著。

有关FDI 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一是分组检验法,如:G irma 和Wakelin[8]以及Haskel 等[9]的研究;另一种方法是交叉项模型法,如:Xu [7]和黄凌云等[10]的研究。

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门槛效应”的存在性,为学者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然而这些“门槛效应”研究大多选择东道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等作为吸收能力代理指标,忽视了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Alfaroa [11]认为:东道国企业要提升吸收新技术的能力,需要购买新机器,雇佣新管理人员及新技术工人,甚至调整企业结构,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因此,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会直接影响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最终影响FDI 技术溢出的发挥。

王永齐[12]、阳小晓和赖明勇[13]的研究也很好地解释了金融发展对FDI 技术溢出的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并没有从金融市场发展角度探讨FDI 技术溢出“门槛效应”。

另外,现有研究无论是采用分组检验法还是交叉项模型法,都无法对内生的FDI 技术溢出“门槛效应”和门槛值进行相关的实证检验及估计。

近年来,以“门槛回归”技术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理论能够很好弥补以往方法的不足,不仅能估计出门槛值,而且能够对门槛值的正确性及内生的“门槛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在单门槛、双门槛及三门槛的假设下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从金融发展角度实证分析我国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并对“门槛效应”及相应门槛值进行实证检验和估计。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模型的设定与估计方法的介绍,第三部分是数据样本及变量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2 模型的设定与估计方法211 模型的设定FDI技术溢出实证分析过程中,通常构建包含外资变量的生产函数,通过考察外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来确定技术溢出的大小,本文实证分析也沿用这一基本思路。

根据C obb2D ouglas生产函数,有:Y it=A it(K it)α(L it)β,其中,Y it为产出;Ait 为内生化的技术进步因素;Kit和Lit分别为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投入,α和β分别代表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有α+β=1。

将生产函数两边同除于Lit,再取自然对数可得:ln(Y itΠL it)=ln(A it)+αln(K itΠL it)(1) 假设影响全要素生产率Ait的因素除去FDI技术溢出外,还有四方面因素:一是贸易活动的溢出效应;二是区域创新能力;三是人力资本水平;四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

进一步假设:A it=F(FDI it,EXP it,IMP it,INO it,HUM it,FIN it)=(FDI it)θ(EXP it)γ1(IMP it)γ2(INOit )γ3(HUMit)γ4(FINit)γ5eμi+εit(2) 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并将其代入(1)式得:ln(Y itΠL it)=θln(FDI it)+γ1ln(EXP it)+γ2ln(IMP it)+γ3ln(INO it)+γ4ln(HUM it)+γ5ln(FIN it)+αln(K itΠL it)+μi+εit(3) 其中,EXPit 为出口商品总值;IMPit为进口商品总值;INO it为区域创新能力;HUM it为人力资本水平;FIN it为金融市场发展程度;μi为个体效应,表示不随时间变化但影响地区技术进步的资源禀赋差异;εit为随机扰动项,假设其服从均值为零且方差有限的正态分布;系数θ为我国各省份FDI 技术溢出效应系数。

模型(3)为不考虑金融发展“门槛效应”的技术溢出模型,若要在其基础上在考察“门槛效应”,常用的方法为分组检验法和交叉项模型法。

分组检验法由于难以客观把握对样本进行分组的标准,因此无法从数理统计角度估计出具体的门槛值,更无法对不同样本回归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

交叉项模型法虽然可以估计出具体门槛值,但由于难以客观设定吸收能力替代指标与FDI交叉项的形式,而无法验证所估计门槛值的正确性,也无法对内生“门槛效应”进行显著性验证。

然而,Hansen[14]的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弥补以往两种方法的不足,不仅能估计出门槛值,而且能够对门槛值的正确性及内生“门槛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

其思想是将门槛值作为一个未知变量纳入实证模型中,构建FDI技术溢出系数的分段函数,并对门槛值及“门槛效应”进行一系列估计和检验。

根据这一思想,首先假设存在“单门槛效应”,在模型(3)基础上可以构建的单门槛模型(4),多门槛模型可由单门槛模型扩展得到。

ln(Y itΠL it)=θ1ln(FDI it)I(FIN it≤η)+θ2ln(FDI it)I(FIN it>η)+γ1ln(EXP it)+γ2ln(IMP it)+γ3ln(INO it)+γ4ln(HUM it)+γ5ln(FIN it)+αln(K itΠL it)+μi+εit(4) 其中,金融发展程度FINit为门槛变量,η为待估算的门槛值,I(・)为一指标函数。

定义:θ=θ1θ2γ1…γ5α,X it=ln(FDI it)I(FIN it≤η)ln(FDI it)I(FIN it>η)ln(EXP it)…ln(FIN it)ln(K itΠL it) 则(4)式可以变化为以下矩阵形式:ln(Y itΠL it)=θ′X it(η)+μi+εit(5) 212 模型估计及检验方法门槛分析关键是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联合估计门槛值η和斜率θ;二是进行门槛效应的相关检验。

为了对模型(5)进行参数估计,首先需要消除个体效应μi的影响,常用方法是从每个观察值中减去组内平均值,变换后的模型为:ln(Y itΠL it)3=θ′X3it(η)+ε3it(6) 将所有观察值进行累叠,则可以将(6)式表示为以下矩阵形式:ln(YΠL)3=X3(η)θ+ε3(7) 理论上,门槛值η可能是门槛变量FIN取值范围内的任何值,若从中任意选定一个值fin1作为初始值赋给η后,便可采用O LS法估计斜率θ为:^θ(fin1)=(X3(fin1)′X3(fin1))-1X3(fin1)′ln(YΠL)3(8) 斜率θ估计出来后,便可计算出对应的残差平方和S1 (fin1);然后在FIN取值范围内选择另一个值fin2,同样采用O LS法估计此时的斜率,再计算出对应的残差平方和S1 (fin2);将两次残差平方和进行比较,较小的S1min1对应的fin min1值作为此时的初始值赋给η;再继续从FIN取值范围内选择另一个值fin3,采用O LS法估计此时的斜率,然后计算出其对应的残差平方和S1(fin3),将其与S1min1进行比较,较小的S1min2对应的finmin2值作为此时的初始值赋给η;如此往复直至从变量FIN取值范围内搜索到一个fin,使得采用O LS 法估计模型得到的残差平方和最小,此时的fin则为要估计的门槛值。

实际上,若认为通过O LS法估计模型得到的残差平方和是关于变量FIN的一个函数,即S1=S1(FIN);门槛V ol123,N o13管 理 工 程 学 报2009年第3期值η的估计便是从变量FIN取值范围内搜索到一个fin,使得fin=argmin S1(FIN),此时^η=f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