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目前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采用的是氢化非晶硅 材料, 这是一种性能复杂的半导体材料, 与晶体硅太 无论是材料理论、 器件研究、 工艺水 阳能电池相比, 平仍处于研究积累阶段, 许多性质还有待于深入认 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池最大的缺点, 就是电池 的转换效率还比较低, 商业化生产的产品通常只有 另一方面,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不够稳 6 %; 存在比较严重的转换效率光致衰减效应。 这些 定, 缺点制约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推广和普及, 因此克服这些缺点也就成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发展的关键,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尽管这些问题还不
表1 2 0 0 6 - 2 0 0 7年薄膜太阳能电池年产量前5位的 厂家
厂家 国家
犕犠
2 0 0 7年 增长率 2 0 0 6年 2 0 0 6年 0 0 7年 2 / 排名 产量 排名 产量 % 2 0 0 4 8 4 5 2 5 2 1 2 3 3 . 3 7 1 . 4 6 0 . 7 5 8 . 0 1 5 6 . 1 1 2 3 4 5 6 0 2 8 2 8 5 . 8 8 . 2 1 2 2 6 5
基金项目: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 ; 国家自 0 7 Q A 1 4 0 2 6) 然科学基金( ) ; 上海市教委大学生科技创新( ) 1 0 8 0 4 0 7 2 A 8 4 1 5 6

, 犜 犺 犲犎 犻 狊 狋 狅 狉 犘 狉 犲 狊 犲 狀 狋 犛 犻 狋 狌 犪 狋 犻 狅 狀犪 狀 犱犓 犲 狉 狅 犫 犾 犲 犿 狊 狅 犳 狋 犺 犲 狔 狔犘 犇 犲 狏 犲 犾 狅 犿 犲 狀 狋 狅 犳犃 犿 狅 狉 犺 狅 狌 狊 犛 犻 犾 犻 犮 狅 狀犜 犺 犻 狀犉 犻 犾 犿犛 狅 犾 犪 狉犆 犲 犾 犾 狊 狆 狆
] 5 ( )采用叠层[ 电池结构以扩展光谱响应范围 1 并提高稳定性 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后, 以 AM1 . 5
能电池生产领域, 采用 8 . 5代设备集成了规模为 所生产的 4 0MW的单结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2 转换效率达到了 面积为5 . 7 2m 的光伏组件产品, 6 %; 2 0 0 8年又推出了同一组件尺寸的6 5MW 非晶 [ ] 3 硅 / 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表 1 是2 0 0 6 年和2 0 0 7年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前 5 名的厂家产 量、 排名等情况。
中图分类号: ( ) TM 6 1 5 A 文章编号: 1 0 0 5 7 4 3 9 2 0 0 9 0 6 0 3 3 5 0 3 文献标志码:
( , , ) M a t h e m a t i c& P h s i c sd e a r t m e n t o f S h a n h a iE l e c t r i cP o w e rU n i v e r s i t S h a n h a i 2 0 1 3 0 0 C h i n a y p g y g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 h eh i s t o r n d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a m o r h o u ss i l i c o nt h i nf i l ms o l a rc e l l sa r es u m m a r i z e d .T h e ya p r i m a l r o b l e m s o f l o w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 i t c o n v e r s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a n d s e v e r e S t a b l e r W r o n s k i e f f e c t o f a m o r h o u s s i l i c o n p p y y p t h i n f i l ms o l a r c e l l s a r e i n d i c a t e d . A n dT h e r e l a t e d t e c h n o l o t o r e s o l v e t h e t w op r o b l e m s i s d i s c u s s e d . I t i s t h o u h t g y g t h a t a m o r h o u s s i l i c o n t h i nf i l ms o l a rc e l l sh a v eg r e a tp o t e n t i a l f o rd e v e l o m e n ta n dw i l lh a v et h es t a t u so fe u a l p p q i m o r t a n c ew i t hc r s t a l l i n e s i l i c o ns o l a r c e l l s a n do t h e rn e w l e v e l o i n i n do f s o l a r c e l l s . p y yd p gk : ; ; 犓 犲 狑 狅 狉 犱 狊a m o r h o u s s i l i c o n t h i n f i l ms o l a r c e l l s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 i t c o n v e r s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s t a b l e r w r o n s k i e f f e c t p y y 狔
, 犣 犎 犃 犗犢 狌 犛 犝 犖犢 狌
下, 温度大大降低耗能也减少; 通常, 晶体硅太阳能 电池能量偿还周期为2 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3年, ~ 能量偿还时间只要 1~1 . 5 年。 太阳能电池必须通 过串联和并联, 才能达到用户要求的输出电压和电 流等级, 电池组件封装互连可能会引起的功率损失; 商用的集成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在生产工艺中实 现电池互连, 避免了像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那样 因为封装互连引起的功率损失。 正是这些优点, 薄 膜太阳能电池已经被作为第二代的太阳能电池, 近 几年迅猛发展, 特别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增量 明显。本文将介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 史和现状, 并对目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 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4 能彻底解决, 但也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
国、 日本的一些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开发出具 有非晶硅 / 微晶硅和非晶硅 / 非晶硅锗结构的叠层太 阳能电池产品投放市场, 产品的单一组件面积超过
2 , 转换效率为7 一些制造商把 1m %。 2 0 0 5年前后,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产业设备和工艺引入到了
2 和效率为 6 成为 1m % 左右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市场的 新 主 流。2 美 1 世 纪 初,
签约仪式 在 石 家 庄 市 举 行, 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分三期建设, 到2 1 4 0亿元, 0 1 0 年年产非晶硅薄膜 太阳能电池5 年销售额2 0 0MW, 0 0亿元。
( ) 美国 F i r s tS o l a r C d T e ( ) U n i S o l a r a S i ( ) K a n e k a a S i ( ) T r o n a S i y ( / ) S h a r a S i u S i p 美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辐射光谱的能量分布为: 0~0 . 3 5μ m 占1 . 2 5 %; 0 . 3 5~0 . 9 0μ m 占6 6 . 8 5 %; 0 . 9 0~1 . 6μ m占 大于 1 / 2 5 %; . 6μ m 占8 . 1 5 %。 尽管采用非晶硅 / a S i G e a S i G e三层结叠层可以使光谱的响应范围 扩展到 0 但它只占太阳光谱总能量 . 3 5~0 . 9 0μ m, 的6 而 其 他 波 段 的 光 能 都 白 白 浪 费 掉 了。 6 . 8 5 %, 为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 除了改进现有的非晶硅基 薄膜叠层电池结构外, 还需探索新的叠层, 进一步提 高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 )采用绒面上电极和多层背反射电极以增加 2 光在本征层的吸收率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采用绒面 使入射光在绒面 T C O 薄膜代替平滑的 T C O 薄膜, 上实现多次反射, 可起到增透减反射效果, 这种技术 也可以用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中。
发展最快的光伏电池可 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 以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 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采用辉光放电( 、 离子体增 G D) 等方法把一层很薄的非 强化学气相沉积 ( P E C V D) 晶态气体硅沉积在硅或玻璃等基体上制成的。薄膜 太阳能电池具有许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很难做到的 优点, 例如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用量少,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厚度要在 2 而非晶 0 0μ m 以上, [ ] 1 硅薄膜只要1μ 并且在制造过程中不 m 就足够了, 材料浪费少; 又如 像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一样要切片, 耗能少、 能量偿还周期短, 单 制造过程需要温度低、 晶硅的生产需要在14 0 0 ℃下扩散 相比之下非晶硅 薄膜太 阳 能 电 池 基 板 的 的 制 造 只 要 2 0 0~3 0 0℃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中, 研制成功了集成 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产品的转换效率进 一步 提 高 到 了 7 产品的面积达到 . 5 % ~8 . 0 %, 成为目前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的主流。 1 . 5m ,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进军非晶硅太阳 2 0 0 6年下半年,

2 . 1 转换效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造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低下的根本原 因, 是电池的短路电流较小, 这与非晶硅材料的结构 特点有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的 a : S i H 材料带隙较宽, 运行中小于 1 . 6 5e V 的低能光子对 光生电流基本上无贡献。 另外, 由于对本征层厚度 的要求不可能太大, 所以能量接近于带隙宽度的那 部分长波光子, 在有限的本征层之内并不能充分地 被吸收。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可以从提高晶体硅 太阳能电池转换能力的途径获得启示。
1 发展历史和现状
[] 1 9 7 5年 S e a r和 L e c o m b e r2 用辉光放电法制 p
·3 3 5·
赵 雨等: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备出性能优良的非晶硅( ) 薄膜; a S i 1 9 7 6年 R C A实 验室的 C a r l s o nD. E和 W r o n s k iC. R 利用氢化非 晶硅制作出了第一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2 0 世纪 8 0 年代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获 2 面积0 、 转换效率5 得了重要突破, . 5m %以下的非 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当时市场主流。 2 0 世纪 9 0 年代低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 决, 叠层 非 晶 硅 太 阳 能 电 池 得 到 了 发 展, 面积为
第3 0卷第6期 2 0 0 9年 1 2月
能源技术 E N E R G YT E C HN O L O G Y
V o l . 3 0 o . 6 N 2 0 0 9 D e c .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毉
清洁能源与新能源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历史 、 现状和发展中 的主要问题
赵 雨,孙 煜 ( 上海电力学院数理系太阳能研究所, 上海 2 ) 0 1 3 0 0 摘 要: 对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 指出了目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 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探讨, 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转换效率低和严重的光致衰减效应, 认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将与晶体硅和其他新兴太阳能电池三分天下。 关键词: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光致衰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