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西师大学科教学语文 复试真题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问号是开启所有科学殿堂的钥匙。
【巴尔扎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方言与音韵、文字训诂、语法史、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修辞学等科目:古代汉语《方言疏证》王念孙《尔雅注》毛亨《说文解字》赵歧《论语正义》刘熙《广雅疏证》陆德明《古书疑义举例》郭璞《诗经故训传》俞樾《释名》刘宝楠《孟子章句》许慎《经典释文》戴震二、解释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式,并各举二例说明之(解释占12分,举例说明占8分,共计20分)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句中义,并说明是用的本义,还是引申义,或者是假借义(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郑伯克段于鄢。
2.彻彼桑土,塞向瑾户。
3.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4.封书,谢孟尝君。
5.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6.薜荔拍兮惠绸。
四、以下几个词语古义与今义有何不同?(每小题3分,共计12分)1.丈人2.地方3.汤4.锻炼五、举例说明在古代典籍中,宾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前置?(15分)六、简答:(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中古的精清从心邪在今天的普通话中是如何分化的?2.为什么“德红”可以切出“东”的读音来?3.在一些方言中,把柱子的“柱”读成[ty21],请用古音学的原理解释之。
七.标点翻译下面一段文字,并用下划线标识出其中动词、形容词用如使动的句子。
(标点占16分,标识词类活用14分,共计30分)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薄赋敛则予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为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诸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
八.翻译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翻译占16分,回答问题占14分,共计30分)问号是开启所有科学殿堂的钥匙。
【巴尔扎克】《说文》之为书,以文字兼声音训诂者也。
广西高考语文题2017及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广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广西师范大学科目代码:445科目名称: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总体设计2.语言内化3.迁移4.水平测试5.民族中心主义6.封禅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中介语?简述中介语的特征。
2.简述语法结构,交际能力,语言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教学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4.简述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方式。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1.请举例说明文化对于汉语的影响。
2.请论述书法艺术的特点和形成,发展的过程。
3.请举三个民族节日说明其来源与风俗。
4.试论第二语言教学流派中认知法与交际法的主要观点。
四.分析题(共4小题,共32分)1.下面是一个教学案例,请判断其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0分)在听力教学中,有有些老师在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下,让学一起阅读记录音文本,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意义,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2.以下是初级阶段留学生综合课的语音教材,请根据具体内容,课型及留学生语音水平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22分)我看看皮大衣(《汉语教程》第一册)(麦克和玛丽再服装店买大衣)售货员:您买什么?玛丽:我看看大皮衣。
售货员:你看看这件怎么样?又好又便宜。
玛丽:是真皮的吗?售货员:当然是真皮的。
玛丽:这件有一点儿长,有短一点儿的吗?售货员:你要深颜色的还是要浅的?玛丽:浅的。
我试试可以吗?售货员:可以。
玛丽:这件太肥了,有没有瘦一点儿的?售货员:你再试试这一件?玛丽:这件不大不小,正合适。
【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专业知识《高中语文》 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梧桐”意象与爱情无关的是(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C.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赵长卿《一剪梅》)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A项,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这里梧桐作为连理枝的意象,象征着意中人由于现实中无法实现相伴相随,只能寄希望于死后化为连理枝、相思鸟。
B项,自居易的《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点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发生的凄清氛围。
后人多沿用“秋雨梧桐”来形容二人的爱情悲剧。
C项,出自赵长卿的《一剪梅》,由词中“多愁多病,当甚风流。
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词人的爱情苦情之作,梧桐在这里也被词人赋予了爱情的象征。
D项,《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抒发词人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梧桐”在此处是愁苦类诗歌的意象。
2.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列举其他写景状物的散文,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巴金《小狗包弟》B.陆蠡《囚绿记》C.鲁迅《灯下漫笔》D.欧·亨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小狗包弟》虽是散文,却是通过写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以记叙为主;《灯下漫笔》是杂文;《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小说。
3.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大家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展开研讨,下列对该课程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
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4.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C.老大爷。
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5.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两个黄鹂鸣翠柳D.夜来城外一尺雪6.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梳理表达交流中的尊称与谦称,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综合2017考研真题
象 发生的建议 。
25.一 位初中班主任发现本班学生在消费方面 出现 了攀 比的苗头,如 比花 零钱。许多学生将零用钱用于购买磁带,课 间议论的是流行歌 曲和歌星,至 少 有一半学生最崇拜的人是某歌星。除购买磁带外,校 园内的人情消费见涨。同 学、朋友过生 日请客 、送礼,各 类节 日互赠礼品等。有些孩子还开始关注名牌
您们了,我 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负所 以离你们远去了。在信中,陶 某某点出 了四名同班 同学的名字 ,并 且叙述 了一些被欺负的细节 。这些学生们承V、 他们 曾经结伙打过陶某某,都 是发生在八年级的上学期末,他 们说陶某某 以前欺负 过他们:他 那个时候是宿舍长 ,谁值 日的那天被扣了分,他 就一次罚谁两个星 期左右值 日c在 被打之后 ,陶 某某原先爱说话 ,现 在不爱说话 了,学 习比较 差 c陶 某某的妈妈 问他这学期学习怎样 ,他 说还可 以,就 是有 同学老是欺负 他:老 让他打开水,在 宿舍里经常被打。小胡同学也说:宿 舍里的同学如果看 陶某某不顺眼的话 :就 会欺负陶某某。^让 他打水、买饭、洗饭盆 :水 壶一次提 五六个,饭 盆有五六个,一 次拿五六 个饭盆来洗,他 非常不开心.因 为他不愿 意 c陶 某某的妈妈并没有太在意陶某某被欺负一事,但 她还是决定让儿于返校 后 向班主任反映一下这个 问题 。陶某某的妈妈说:在 我孩子还没说完的时候 , 老师就说:你 闭嘴吧,哪 个孩子会往你校服上画,你 坐在最后—排,你 说孩子 们欺负你,你 不去欺负他们,他 们会欺负你吗?但 陶某某的班主任否认与陶某 某的父母有过这样一次见面。陶某某的父母说,老 师没有问哪些孩子欺负陶某 某,老 师转移话题,骂 我们的孩子学习咋样,衣 服咋样?… …
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导语】2018⼴西特岗教师招聘是否有笔试环节,由各县(市、区)确定,⾃治区不做统⼀要求。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部教育专著是()A.《理想国》B.《学记》C.《⼤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2.教材、教学参考书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活动⽅式 【答案】C 3.“⼈们传递⽣产和⽣活经验的实际需要是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
”这种观点属于教育的()A.⽣物起源论B.⼼理起源论C.神话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 【答案】D 参考解析:劳动起源说(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4.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答案】D 5.教育现代化的核⼼⽬标是()A.实现⼈的现代化B.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C.实现教育制度的现代化D.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孔⼦教育思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思想⾃由,兼容并包C.⽣活即教育D.有教⽆类 【答案】D 7.提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个⼈”的西⽅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苏格拉底D.杜威 【答案】A 8.马克思说:“要改变⼀般⼈的本质,使他获得⼀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就是要有⼀定的教育或训练。
”此说法说的是教育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化功能D.⽣态功能 【答案】B 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者变,其⾊亦变。
”此话隐喻影响⼈的发展因素是()A.教育B.遗传C.环境D.⼈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C 10.实现我国教育⽬的的根本途径是()A.脑⼒劳动B.体⼒劳动C.教育与⽣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答案】C 1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提⾼学⽣的⾝体素质B.增强学⽣的组织纪律性C.培养学⽣勇敢、坚强的道德品质D.培养学⽣的团队精神 【答案】A 12.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是()A.学校B.企业C.公司D.政府 【答案】A 13.在我国,学校不能以营利为⽬的,宗教不能⼲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2017东师学科语文复试真题
2017东师学科语文复试真题
1.作文(50分)
以“复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论述题(15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语文生活化”的理解,并以《社戏》为例,谈谈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2)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并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领会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
3.案例分析(题目非常长只记住了关键)
以下是《乡愁》教学的后半部分,请你从教材使用和资源整合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做法,并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1.介绍诗人背景(很长很诗意的一段)
2.欣赏罗大佑《乡愁思韵》(没记错,就是这首歌)
3.师生共同演唱《乡愁四韵》
4.以“我读《乡愁》”为题写感悟。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学科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学科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3分)参考答案:C.《小狗包弟》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3分)参考答案:B.《三块钱国币》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3分)参考答案:A.屈原韩愈汤显祖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3分)参考答案: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5、……“竹”是古诗词中……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3分)参考答案: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3分)参考答案:A.《道德经》《论语》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分)参考答案: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8、……学习《鸿门宴》……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3分)参考答案:B.以朗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3分)参考答案:B.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0、……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3分)参考答案:D.诗歌教学播放音像资料,会降低教学效率。
11、……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3分)参考答案:D.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12、……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入环节(3分)参考答案:A.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
13、……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文(3分)参考答案:A.体现读图时代特点,重点考察学生读图能力。
14、……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3分)参考答案:C.激发写作兴趣与提升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15、……阅读结合性学习“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3分)参考答案:B.多角度评价,体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案例分析题12、……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入环节(3分)参考答案:A.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
2017广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广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南宁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复试真题
南宁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复试真题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沮丧(sāng)B、桎梏(kù)C、虔诚(qián)(正确答案)D、冠冕(guàn)2、1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得体。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秩序”的读音是“chìxù”。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间隔”“亲密无间”的“间”读音都是“jiàn”。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荀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学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1苏轼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驱逐,流放。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擢:提拔,提升。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从事,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任命,授职。
(正确答案)9、成语完形:语()词穷[单选题] *言空尽竭(正确答案)10、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阻挠(náo)否极泰来(fǒu)B、奇葩(pā)忍俊不禁(jìn)C、创造(cào)羽扇纶巾(guān)D、抨击(pēng)良莠不齐(yǒu)(正确答案)11、1《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2、下列句子中加括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高考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为扎实基础,培养能力,要以慢为主线,实为宗旨,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史学发达,史书数量与种类繁多,史书流传范围广泛,这些同社会各界民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史学活动密不可分。
其间,在广大民众中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可信度的社会名流,他们在时人选择史书、阅读史书、刊印以及传录史书等史学活动中,常常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
不仅他们所撰史著广受读者喜爱和追捧,而且由他们所推举的史著也往往受到时人广泛关注,由此便形成了史书流传时的名人效应。
其中,名家对史书流传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流传已久的历代名著,如《史记》《汉书》等,名家不仅将其视作治史经典,而且还作为个人修身的精神法宝。
其中,在对历代名著喜好方面,如钱若水“有清识,风流儒雅,好学,善谈论,尤爱《西汉书》,常日读一卷”。
可见钱氏已将阅读《汉书》等著作视作每日必修科目。
又如黄庭坚声称:“每相聚辄读数页《前汉书》,甚佳。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由此可知,黄氏已将《汉书》视作净化心灵的神丹妙药了。
这些经典受名家重视后,一方面会被收藏保存,另一方面会为更多人追捧。
其次对于时人所撰史著,尤其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新的史著,名家往往以极大热情予以赞扬推荐。
如对于刘恕及其《十国纪年》,司马光在《十国纪年序》中饱含深情地言道:“道原好著书,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不幸早夭,其成者,《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光不为人撰铭文已累年,所拒且数十家……故序平生所知道原之美,附于其书,以传来世。
”他又在该书末言:“世称路氏《九国志》在五代史之中最佳,此书又过之。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2017年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2017年(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1.教学内容应体现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理,这说明教学内容具有SSS_SINGLE_SELA 思想性B 生成性C 基础性D 相关性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5答案:C教学内容的特性:预成性、相关性、基础性、先进性、再生性和简洁性。
2.从专业发展途径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内省并获得实践智慧,这属于SSS_SINGLE_SELA 入职辅导B 在职培训C 同伴互助D 自我教育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5答案:D入职辅导主要是促进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在职培训是将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教师专业理想的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3.为了研究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张老师首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然后确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接着将“研究假设”表述为“班级规模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呈负相关”,现正思考研究方法。
当前张老师的课题研究环节处于SSS_SINGLE_SELA 确定选题B 制定计划C 实施计划D 总结整理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5答案:B本题使用排除法解答。
题干中的张老师已将研究主题定为“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故A选项排除;张老师已查阅大量文献,并确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及研究假设,但未正式着手于研究活动,正思考研究方法,故CD两项排除。
因此,本题选B。
4.我国近代的教育史上的使用时间最长学制是SSS_SINGLE_SEL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戌学制D 癸丑学制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0.5答案:C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2017年广西语文高考题及语文高考复习试题
2017年广西语文高考题及语文高考复习试题2017年广西语文高考题及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又要高考,不要烦恼。
沉住心气,相信自己。
进了考场,啥都别想。
先易后难,统筹时间。
会与不会,正常发挥。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广西语文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语文高考复习试题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是直面读者的文学,所写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
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它往往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表面上看,那些玄幻、穿越、历史架空小说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它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
它通过奇遇、金手指、开挂等途径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会经历各种磨难,但会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其中还会有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涉及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境界等精神层面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带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所有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
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
鲍鲸鲸的《失恋三十三天》、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曼陀罗天使的《七年之痒》等网络小说以切近现实生活的笔触,和读者一起面对生活难题,作者用生活智慧教会读者如何经营情感、事业、家庭,如何面对阶段性的人生困境,如何活得更精彩。
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
他们洞明世事、通晓世故人情,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广西师大复试笔试真题
科目:中国文学基础
笔试真题:
1、莫言说:“文学与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怎么理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论述鲁迅的散文《立论》的人物形象以及散文的特点。
4、谈谈你对古文运动的认识
5、赏析苏轼的定风波
1、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振奋了所有国人的心。
他在诺贝尔领奖晚宴时,即兴发表的演说中一句话广为流传“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清华
教授解读所言,“之所以说文学无用,是因为它润物无声。
事实上,文学看起
来是无用的,但又是滋育灵魂的。
只有读了中国的书,接受了汉语之美的滋养,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那种滋养,才能够造就一个“中国式”的人。
所以文学虽
然说是无用的,但却是百年树人的。
”这大概是对“文学没有用处”背后内涵
最透彻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发现莫言的话同样可以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
首先,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性学科,我们不能人
为地将语文课归纳成几种模式。
除此,就是不好的课,这也太过功利!作为诗
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收获。
其次,语文课的用处,在于
一课一得。
人文的熏陶、精神的侵染、人格的塑造,这同样是语文课的重要内涵,而这些依靠的是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积淀,远不是一节课上能显性看
得见的。
所以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没有用的,可是内在价值,更需要深思。
2、怎么理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答:语文教学语言必须既符合科学性,又要具有艺术性。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以
对教授内容的深入挖掘为基础,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为框架,以充满艺
术性、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表现形式。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可以理解为语文教学要求老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遵循教育规律,上课之前要备好课,制定教学
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预设研讨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要做好这些,就需要理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因为这里面需要语文老师既有科学知识、科
学理论,又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设计。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老师具备高超精湛的教书育人的技艺、技能,又是没有成式可套、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
比如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上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差异。
这除了知识基础之外,更重要的
是老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导致的。
语文老师除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当老师的要为人师表,用人格魅力感
染学生。
除了教知识,更要教做人。
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有耐心无偏见
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些都是艺术。
当然,包括老师的语言、举止、风度,对
于一个好老师而言,这些都是艺术。
3、论述鲁迅的散文《立论》的人物形象以及散文的特点。
答:文章很短。
作者以一个“梦”的形式,用近乎寓言的笔法深刻揭露了在当时现实环境中,真理被歪曲,黑白不分的丑恶现象。
坚持真理时时碰壁,鼓吹逢迎却成为“时代骄子”。
鲁迅刻画人物时很喜欢刻画他的“眼睛”,在《立论》中,当面对学生的提问时,作者仍然紧紧抓住了这位老师的眼睛,用一“斜射”形象逼真地描绘了一位圆滑世故的先生的神态。
全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来刻画“类型”,进而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愤之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语言是人物精神的外壳。
“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这是出自于阿谀谄媚者之口;而直言者,敢讲真话的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作者精心设计富有人物性格的语言,并且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中,全无啰嗦冗杂之感。
散文的格局往往令人深思。
说假话者得欢心,而讲真话者倒挨了斗。
为了讨好主子,各人都在为其满月的儿子大唱“赞”词,主人听得眉开眼笑;可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声非奴才式的怪腔,是人终不能逃脱一死,这是一句大实话,是众人心中都清楚明白的真理,可大家却偏偏不愿意听。
故事发展到此处,我们可以想象此时此刻作者创作时的心态:悲?愤?可作者并没有满腹牢骚,让文章在一片“骂”声中煞尾。
作者将一切的情感融汇在每一句文字中,他巧妙地借这个教师的口,借师长回答学生问题的方式,用一张“好好先生”加油教练的嘴脸附上一连串的象声词结束全文。
文章的结尾是颇具艺术魅力的,既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又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旨,不愧是大师手笔。
整篇文章语言质朴、凝练,全无华丽之色,但在质朴的文字中蕴含着一种愤愤不平的正气。
大师的作品,收获肯定也是丰厚的。
试看今日的现实,像《立论》中的语言,无不直逼我们的生活。
从大师的笔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作文如做人,发可发之真情,并且将此真情融注在字里行间,而非简单地情绪化。
4、谈谈你对古文运动的认识
答: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提出“文以明道”、“文必宗经”、“文以贯道”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
唐代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较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和为宋代再次兴起的古文运动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韩、柳改革一是要求文以致用,二是它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
5、赏析苏轼的定风波
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赏析
即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
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