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图的原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视原理 ppt课件
ppt课件
6
1、文艺复兴时期,透视研究基本上是分两个方面来进 行的,即线透视(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空气透视)。
泛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 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称为直线 透视,又称线透视。
由于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所以常把线透视称之为透 视。
ppt课件
7
ppt课件
52
ppt课件
53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1、平行透视的概念
所谓的平行透视,以方体为例,只要
满足离画幅最近的一个面与画幅保持
平行,其中与画幅垂直的一组平行线
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那
么在这种状态下投射成的透视图就是
平行透视;又由于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所以又叫“一点透视”,亦称“直角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 点。
距点,距点在视平线上主点左右两边,两
者离主点的距离与画者至心点的距离相等,
凡与画面成45度角的直线,一定消失在距
点。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叫基线.即取景框
的底边。
画面
基线
地平面
ppt课件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二、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原理ppt课件
建筑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来表现建筑的 外观、内部结构和装饰效果,使设计方
案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透视原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运用透视原理,画家可以创作出 更加逼真、立体的作品,提高画作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绘画艺术中,透视原理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远近、大小、形状和色彩 等关系,使画面更加自然、和谐和生动。
应用
斜线透视在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电影制作等领 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和 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2023
PART 03
色彩透视
REPORTING
色彩的远近感
总结词
色彩的远近感是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使不同距离的 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明暗度,从而影响我们对物体距离 的感知。
详细描述
《雅典学院》
拉斐尔巧妙地运用透视技巧,营造 出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
《大卫》
米开朗基罗通过精确的透视构图, 展现了人体的立体感和肌肉的动态 。
摄影案例
掌握拍摄角度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利用透视 效果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运用前景和背景
利用前景和背景的透视关系,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控制景深
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控制画面的 景深,使主体更加突出。
透视原理
研究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 空间中的物体,以及如何通过视 觉感知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空间 关系。
透视的重要性
01
02
03
艺术创作
透视原理是绘画、摄影、 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不可或 缺的元素,它能够使画面 更加逼真、立体。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原理 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 解空间关系,创造出更加 舒适、合理的建筑空间。
透视学
1平行透视(二)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2成角透视(一)
物体 画面 眼睛—视点
俯视图
2成角透视(二)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成角透视图例
3 倾斜透视 — 平 行 转 为 倾 斜 ( 前 倾 )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3倾斜透视—平行转为倾斜(后倾)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3倾斜透视—成角转为倾斜(前倾)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3倾斜透视—成角转为倾斜(后倾)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四、眼睛的三种位置
1高低
2左右
3前后
1高低 —— 视平线的变化
画面 物体 (侧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至天点
至地点
1倾斜透视的规律和画法
至天点
1倾斜透视的规律和画法
至地点
4圆形的透视画法
5物体高度的空间定位
七、作
1平行透视作业 2成角透视作业 3圆形透视作业
业
1张 1张 1张
4人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
的高度定位作业
1张
透
视
一、透视的概念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透视是关于透视现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透视是一种按照透视变化规律来表现
物象空间感觉的绘画技法
二、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原理示意图
画面 物体 眼睛—视点
三、物体的三种角度
1平行
2成角
3倾斜
立 方 体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确定站点SP(控制在画面宽度的1-1.5倍),连
接平面图中各个角的内转折点,连线与PP线将有
迹点;(4).SP向HL垂直延伸,交点即为心点
(灭点),过灭点连接ABCD外框的四角;
(5).过PP线上的各个迹点引GL的垂线,确定
空间位置,最后利用真高线确定透视图内部的空
间高度;
2021/3/25
20
网格法(由外向里)
2021/3/25
8
• 透视名词术语
(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消失到视心点
与画面成45°角的水平线(变线)
消失到距点上
与画面成> 45° 、< 90°角的水平线 (变线) 消失到内余点上
与画面成> 0° 、< 45°角的水平线 (变线) 消失到外余点上
2021/3/25
12
• 透视规律
一、物体 默认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二、画面 画面与物体的关系:与物体主要面的偏角;画面与物体的前后关系。 画面偏角为零(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画面与物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要面存在偏角(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偏角可以选择30、45、60。其中45由于心点与两个灭点距离相同, 所以较少使用。当然画面偏角也可以自选。
2021/3/25
41
• 倾斜透视的原理
1、正四棱柱的三组主向轮廓线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画 面--各自有其灭点
2、垂直于基面的直线成了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即 直立变线
《绘画透视技法》PPT课件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术语与名词概念 第三节 空间直线消失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ppt课件
2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张对 开纸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树立于眼前,即在 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 眼睛离玻璃三分二臂尺(约76 厘米)的地方,用 器具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 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 之物,在将它转描到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 色,画时好好利用大气透视。”
透 视 术 语 和 做 画 框
基面:放物体的平面称为基面.平视时放物体 的地面或其他平面(桌面或平台)统称为基面.
果蓝静物 塞尚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叫基线.即取景框 的底边。
画面
基线
地平面
ppt课件
43
视距:画者与画面之间,目点至画面(心 点)的垂直距离,称为视距.
视距的远近要按照写生和创作的主题思想 和构图需要来确定.画面总是紧靠在最近的被 画物体或最近的地面的前面.
可见视域水平视角达188度(左右眼各为 156度角,两眼共同覆盖124度角),垂直视 角约为140度(中视线上65度角,下75度 角);整个视域屏幕近似椭圆形。
在可见视域中央,图形显示正常的为正 常视域正常视域为一圆锥空间,目点在锥顶, 顶角为视角,约为60度角中视线为圆锥轴线。 正常视域形如喇叭画面插入其间交得的圆周 为60度角视圈,是正常视域在画面上的范围。
正 仰 视 的 画 面 垂 直 于 地
柯勒乔 《圣母升 天》壁画 帕尔马 大教堂 在柯勒乔的天使 旋涡中,圣母玛 利亚从旋涡中慢 慢来到表面,无 数的天使从一圈 一圈的云中敬慕 着她。
弗朗西斯科.博罗米尼 正仰视下的圣卡罗屋 顶
第一节 透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术语与名词概念 第三节 空间直线消失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ppt课件
2
达.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取一张对 开纸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的树立于眼前,即在 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 眼睛离玻璃三分二臂尺(约76 厘米)的地方,用 器具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 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 之物,在将它转描到好纸上,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 色,画时好好利用大气透视。”
透 视 术 语 和 做 画 框
基面:放物体的平面称为基面.平视时放物体 的地面或其他平面(桌面或平台)统称为基面.
果蓝静物 塞尚
基线: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叫基线.即取景框 的底边。
画面
基线
地平面
ppt课件
43
视距:画者与画面之间,目点至画面(心 点)的垂直距离,称为视距.
视距的远近要按照写生和创作的主题思想 和构图需要来确定.画面总是紧靠在最近的被 画物体或最近的地面的前面.
可见视域水平视角达188度(左右眼各为 156度角,两眼共同覆盖124度角),垂直视 角约为140度(中视线上65度角,下75度 角);整个视域屏幕近似椭圆形。
在可见视域中央,图形显示正常的为正 常视域正常视域为一圆锥空间,目点在锥顶, 顶角为视角,约为60度角中视线为圆锥轴线。 正常视域形如喇叭画面插入其间交得的圆周 为60度角视圈,是正常视域在画面上的范围。
正 仰 视 的 画 面 垂 直 于 地
柯勒乔 《圣母升 天》壁画 帕尔马 大教堂 在柯勒乔的天使 旋涡中,圣母玛 利亚从旋涡中慢 慢来到表面,无 数的天使从一圈 一圈的云中敬慕 着她。
弗朗西斯科.博罗米尼 正仰视下的圣卡罗屋 顶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PPT课件
‗
近‗宽‗‗ 远‗窄‗‗ 近‗高‗‗ 远‗低‗‗ 近‗‗大‗ 远 小‗‗
近‗‗疏‗ 远‗‗密‗ 近‗‗实‗ 远‗‗虚‗
4 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 点叫消失点。
消失点
4 消失点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5 视平线
视—就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 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hui hua zhong de tou shi xian xiang
-.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什么是透视?
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 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
2 透视分类
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现象正确 3、用勾线笔勾边 4、利用彩铅上色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消失线—景物轮廓 与消失点的连线叫 消失线。
视平线
5 视平线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6 找一找
消失点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
消失线—景物 轮廓与消失点 的连线叫消失线。
视平线
7 作业
运用透视现象画画自己的小卧室。
近‗宽‗‗ 远‗窄‗‗ 近‗高‗‗ 远‗低‗‗ 近‗‗大‗ 远 小‗‗
近‗‗疏‗ 远‗‗密‗ 近‗‗实‗ 远‗‗虚‗
4 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 点叫消失点。
消失点
4 消失点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5 视平线
视—就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 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hui hua zhong de tou shi xian xiang
-.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什么是透视?
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 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
2 透视分类
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现象正确 3、用勾线笔勾边 4、利用彩铅上色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消失线—景物轮廓 与消失点的连线叫 消失线。
视平线
5 视平线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6 找一找
消失点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
消失线—景物 轮廓与消失点 的连线叫消失线。
视平线
7 作业
运用透视现象画画自己的小卧室。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三点透视具有三个灭点,能够 表现物体的多个角度和高度, 适用于表现俯视或仰视的场景 。
透视图具有立体感强、形象逼 真、易于理解等特点,能够有 效地传达三维空间信息。同时 ,透视图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透视变形、透视缩短等问 题需要注意。Βιβλιοθήκη 02透视图的绘制原理
Chapter
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
透视投影是利用中心投影法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 上的一种绘图方法。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两个消失点绘制透 视线。
细化物体轮廓
根据透视原理,细化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 ,注意两个消失点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三点透视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视平线、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的位置,选择一个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三个消失点绘制透视线。
06
透视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Chapter
透视图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01
02
03
透视不准确
由于绘制者没有正确掌握 透视原理,导致透视图中 的物体比例、角度、距离 等出现错误。
消失点设置不当
消失点是透视图中非常重 要的元素,如果设置不当 ,会导致整个透视图的比 例和视觉效果出现问题。
线条不直
在绘制透视图时,线条应 该保持笔直,否则会影响 透视效果,使图像看起来 失真。
现代透视图技术
现代透视图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 技术,能够实现更为精确和复杂的 透视图绘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 、动画制作等领域。
透视图的种类与特点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图特点
一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图形 式,所有物体都消失于一个灭 点,适用于表现正面平行的场 景。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原理与分类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 经验总结而来,包括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等规律。
透视分类
根据视点和画面的相对位置,透视可 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等。
透视术语解析
心点
在画面中心垂直于视平线的点 ,是透视的中心点。
消失点
物体边缘线在视平线上汇聚的 点,表示物体向远处延伸的方 向。
视点
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 画面的视角和视野范围。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决 定了画面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和 高度。
基线
画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线,用于 确定物体的水平位置。
0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概念及特点
平行透视定义
平行透视是绘画透视的一种,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立体物象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 的科学。
视觉引导
利用曲线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可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的 重点部分。
实例分析:曲线透视作品欣赏
实例一
《XXX》: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曲 线透视,将画面中的建筑物和街 道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
实例二
《XXX》:这幅作品利用曲线透 视表现了水面的波纹和倒影,营 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增
添加阴影和投影
根据光源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在物 体上添加阴影和投影。阴影和投影的 形状和大小也要根据平行透视的原则 来绘制。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画面上画 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轮廓线的形状 和比例要与实物相符。
实例分析: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01
作品一
《街道景色》这幅作品运用平行透视描绘了街道的景色。画面中的建筑
透视
用 视 线 法 作 建 筑 形 体 的 一 点 透 视
用 视 线 法 作 建 筑 形 体 的 一 点 透 视
用 视 线 法 作 建 筑 形 体 的 一 点 透 视
用 视 线 法 作 建 筑 形 体 的 一 点 透 视
用 视 线 法 作 建 筑 形 体 的 一 点 透 视
用 视 线 法 作 建 筑 形 体 的 一 点 透 视
• 画面倾斜于基面
F F
F E e
G
三点透视
五、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能表现主要立面正确的比例关系。适用于横向场面宽广、 能显示纵向深度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或室内空间。
一点透视的形成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室内)
一点透视(室内)
五、透视图分类
(1)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常用的透视类型,效果较真实自然。
• 四、视点的选择
– 1、站点的选择 – 2、视高的选择
四、视点的选择——站点的选择
(1)保证视角大小适宜。
视角的大小对透视形象 的影响甚大,一般视角保持 在30°~ 40°为宜。
视角大小对透视图的影响
不同视点选择的透视图
VP2
VP2
VP2
S1
S2
S3
VP1 S1点透视
VP1 S2点透视
VP1 S3点透视
三、透视角度的选择
1.画面与建筑物立面的偏角大小对透视图的影响
画面与建筑物立面角度不同时的透视
三、透视角度的选择
1.画面与建筑物立面的偏角大小对透视图的影响
<30
=30
=45
=30
三、透视角度的选择
1.画面与建筑 物立面的偏 角大小对透 视图的影响
第二课:透视PPT课件
②我们再把圆形的透 视变化应用到结构素 描中,在之后我们就 会接触到下图中这样 的结构素描,类似于 水壶、罐子这类静物 都需要用很多个圆去 画,这样做的目的就 是为了把透视关系理 解清楚。下图中的静 物就是带一点俯视的 ,这样的透视和平时 又会有区别,那么画 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 样的,这也是视角选 择在实际作画时的应 用之一。
①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 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 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 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 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 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 失点。在这种情况下, 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 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 度缩小,但是不带有消 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 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 主点消失。
①我们在日常的绘画过 程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 上面两种透视。而三点 透视多用于建筑学,非 常适合画大俯视或者大 仰视这样的角度、它的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 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 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 分线保持一致。如果你 也想让画面有一些视角 上的创新,也可以尝试 这样的透视方法。
①如果是稍微带一点俯视 的角度来看一个圆柱体, 那么它上下部分的圆基本 是相通大小的,根据角度 的不同上下圆的关系也会 随之变化。同时我们在画 这个圆的时候要注意近大 远小的原则,不能画一个 很正又没有变化的圆,这 样就不会有透视关系。在 练习好正常的圆柱体之后 还需要练习放倒的圆柱体 ,这样的形体应用范围非 常广,类似于啤酒瓶之类 的静物是出现几率非常高 的。
①透视能给画面带来很 强的纵深感,下面这样 的场景其实非常常见, 还比如说铁轨,或者是 稻田,都是有一个视平 线,然后一些建筑的透 视线会消失于一个点, 这样的画面纵深感是非 常强的。同样的,透视 线与视平线的夹角越小 ,那么纵深感就更强, 应用到画面中也是这样 。
②第二点 是在画建 筑类的速 写时,我 们可以先 把视平线 画出来, 然后利用 透视线去 画建筑, 这样的方 法是一定 科学、严 谨的。
透视ppt课件
17
五、 俯视画法 1. 平行透视下的画法 在平行透视中,垂直线均向地点消失 ,向心点消失的线段仍相信点消失,右 图:
2.成角透视下的画法
垂直线均向地点消失,
原来向左右灭点消失的线
段仍向左右灭点消失
18
3. 垂直俯视画法 俯角为90度时,地点在画面对角线的 交点上,见图: 六、 灭点的相对性 画一组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可以 代表很多东西,包括天点、地点和心点 。而究竟是什么点,则完全取决于周围 的情况。如下图埃舍尔得作品《彼岸》, 我们看到了一条长长的隧道,有着拱形 的窗户。这条隧道在一片漆黑中消失于 一点,根据其周围的环境,这个点可以 是天点、地点和心点。如果我们只看隧 道左右两侧,可以看到水平状态的月球 表面,这种情况下灭点就承担了心点得 功能。
7
8
三、成角透视画法 1. 成角透视的基本概念 成角透视是指镜头视中线与
被摄对象所成角度不是90度时的 透视效果。一个矩形物体在成角 透视情况下均有两个灭点。这两 个灭点在心点左右两边。
9
1)灭点的确定。由镜头视点分别做两条平行于物体两边的直线,这两条线 在视平线上的投影交点,就是左右灭点。灭点距心点的远近,根据镜头与被 摄物体的成角大小而定。所成角度越小时,灭点距心点越远,看到的面越大, 纵深效果越差。所成角度越大时,灭点距心点越近,看到的面越小,纵深效 果越强。
天点确定由镜头与被摄物体 的倾斜角度而定。倾角越大,天点 距离心点越远;倾角越小,天点距 离心点越近,如图:
16
2. 成角透视下的画法 在确定了天点之后,镜 头中的垂直线均向天点消失, 原来向左右灭点消失的线段 仍向左右灭点消失,如图:
3. 垂直仰视画法 在仰角为90度的仰视透 视中,天点在画面对角线的交 点上,如图:
五、 俯视画法 1. 平行透视下的画法 在平行透视中,垂直线均向地点消失 ,向心点消失的线段仍相信点消失,右 图:
2.成角透视下的画法
垂直线均向地点消失,
原来向左右灭点消失的线
段仍向左右灭点消失
18
3. 垂直俯视画法 俯角为90度时,地点在画面对角线的 交点上,见图: 六、 灭点的相对性 画一组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可以 代表很多东西,包括天点、地点和心点 。而究竟是什么点,则完全取决于周围 的情况。如下图埃舍尔得作品《彼岸》, 我们看到了一条长长的隧道,有着拱形 的窗户。这条隧道在一片漆黑中消失于 一点,根据其周围的环境,这个点可以 是天点、地点和心点。如果我们只看隧 道左右两侧,可以看到水平状态的月球 表面,这种情况下灭点就承担了心点得 功能。
7
8
三、成角透视画法 1. 成角透视的基本概念 成角透视是指镜头视中线与
被摄对象所成角度不是90度时的 透视效果。一个矩形物体在成角 透视情况下均有两个灭点。这两 个灭点在心点左右两边。
9
1)灭点的确定。由镜头视点分别做两条平行于物体两边的直线,这两条线 在视平线上的投影交点,就是左右灭点。灭点距心点的远近,根据镜头与被 摄物体的成角大小而定。所成角度越小时,灭点距心点越远,看到的面越大, 纵深效果越差。所成角度越大时,灭点距心点越近,看到的面越小,纵深效 果越强。
天点确定由镜头与被摄物体 的倾斜角度而定。倾角越大,天点 距离心点越远;倾角越小,天点距 离心点越近,如图:
16
2. 成角透视下的画法 在确定了天点之后,镜 头中的垂直线均向天点消失, 原来向左右灭点消失的线段 仍向左右灭点消失,如图:
3. 垂直仰视画法 在仰角为90度的仰视透 视中,天点在画面对角线的交 点上,如图:
透视ppt课件
通过透视技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距离感 ,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透视发展历史概述
01
古代透视起源
古代艺术家通过长期观察和实 践,逐渐发现了透视现象并尝
试将其应用于绘画中。
02
透视理论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数学 家开始系统研究透视理论,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透视理论体系
透视在艺术创作中应用
绘画领域
在绘画中,透视技法被广泛应用于风 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的 作品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
设计领域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领域中,透视技法也被广泛运用,帮 助设计师更好地表现设计方案和效果 。
影视领域
在影视制作中,透视技法被用于场景 设计、角色造型、动画制作等方面, 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觉效 果。
PPT中透视效果实现方法
使用形状工具创建透视图形
通过插入形状并使用编辑顶点功能,调整形状的边缘以创建透视 效果。
利用图片透视效果
将图片插入PPT后,通过图片工具中的透视效果选项,调整图片的 透视角度和程度。
应用3D效果增强透视感
为对象添加3D效果,如旋转、倾斜等,以增强透视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PPT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02
透视种类与特点分析
一点透视及其特点
定义
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是指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 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 叫“平行透视”。
特点
真实性较强,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但画面比较呆板,变化不丰富。
03
透视绘制方法与技巧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高变化,即视点 上下垂直方向位置变动 时观察到的立方体形象 的变化。
心点O——视点S在画面上的正投影。画面垂直于 基面时,心点在视平线上。
站点s——视点S在基面上的投影。
s
视距L——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视距
视点垂直于画面前后移动,观察距离发生变 化时立方体形象的变化。
灭点(消失点)——空间直线无穷远点的透视。
一点透视:
也称为平行透视。物体的一个主要的面和画
面平行,在透视图中,这个面只会因为远近而产
生大小变化,形状上不会产生变形。所以说一点
透视绘图简单。以立方体的透视为例,当立方体
的一个面平行于画面时(对复杂物体来说就是主
要参照面平行于画面),其长、高、宽三组轮廓
线中有两组主要轮廓线平行于画面,第三组轮廓
画面垂直于基面
画面倾斜于基面
垂直画面与倾斜画面形成的不同透视效果
视点S——观察者眼睛所在的位置,也是投影中 心。物体和画面保持不动,视点位置变动后,透 视图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视点由左向右水平方向变动时观察到的立方 体形象的变化。
视线—视点S与物体上每个点的连线。视线与画 面的交点即各个点的透视,依次作出物体上各个 点的透视,便可以作出物体的透视图。
实践:用玻璃板或者在玻璃窗上描绘眼前物体或景物的透视图,体 会透视的道理。
5、当人观察物体时,观察点、画面和物体就建立了 一个投影关系。当人站在一个固定位置上观察物 体时,眼睛和物体上各点的每一条连线都与画面 有一个交点,在画面上把这些交点连接起来就形 成了物体的透视轮廓图。
6、透视图可用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到投影面 上来绘制。人眼、摄像镜头捕捉的某个形象的静 态影像都符合这种投影方法。
设想面前有一条与画面不平行的空间射线。 当观察这条射线时,视点与射线上任意一个点的 连线与画面的交点即为该点的透视。当这条射线 向远处无限延长时,无限远处的点的视线趋于与 该线平行。过视点作该射线的平行线,与画面的 交点为灭点F。可以看出,射线上所有点的透视都 在AF线上,由于F点的确定非常简单,所以,它 成为确定射线上其它点的透视的重要参照。
灭点形成的原理
从灭点形成的原理可以得知以下结论:
1、灭点可以过视点S作平行于该空间直线的平行 线,使之与画面相交而得到。
2、与画面平行的空间直线没有灭点。
3、直线处于基面上或平行于基面并与画面相交时, 过视点所作的该线的平行线与视平线相交,灭点 在视平线上。
4、 一组平行的空间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的灭点。
基线GL——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基线GL
视平线HL——假想过视点作一水平面与画面P的 交线。视平线与基线平行。
视平线HL
视高h——视点S到基面的距离,当画面垂直于基 面时,视高等于视平线HL到基线GL之间的距离。
视高 视高
视高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人的眼高,视高甚至 可以低于基面。
视高的几种情况
中心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用平行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图尺寸精确,但没 有立体感,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读图能力才能 看懂,适合加工生产;用平行投影法绘制的轴测 图有一定的度量性和立体感,但不符合视觉真实, 感觉有变形;用中心投影法绘制的透视图符合视 觉真实情况,适合方案效果的展示与交流,但没 有严谨准确的尺寸可供度量。
各种表现技法以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一点透视在表现图中的应用一
5、垂直于画面的直线,灭点为心点。
这就是从灭点的原理得出的几个结论。
以下图来回顾透视绘图中常用的一些名词。
三、透视图的种类
由透视形成的原理及灭点的规律可知,物体上 与画面平行的轮廓线,在透视图中没有灭点,与画 面不平行的轮廓线,在透视图中会形成灭点。事实 上,一般的物体在透视图中都有多个灭点。
正投影图
轴测图
透视图
通过观察,对透视图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正像达芬奇所认为
的那样,透视无非是透过一个光滑而透明的平面对后面某一物象的 观察,并且把观察到的形象在画面上描绘出来。为了在纸面上用严 谨的作图方法绘制出透视图,我们来学习以下的一些绘图中要用到 的名词。
二、透视绘图常用的名词
基面G 画面P 视点S 视线 基线GL 视平线HL 心点O 站点s 视高h 视距L 灭点
人、画面、物体各要素可以发生相对位置的变 化。在视点固定的情况下,物体与画面的相对位置 变化又会使透视图中物体的灭点及透视效果产生变 化。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体如建筑物、桌椅、车、 家电等,不管形状如何,都可以归纳进一个或几 个长方体中。所以,长方体的透视规律研究是绘 图的基础。
一个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两侧几个 面,共有三组平行的棱。所以为了研究方便,我 们以长方体(或立方体)为例,根据透视图中主 向灭点的多少把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和三点透视。
线垂直于画面,这时,前两组轮廓线没有灭点,
第三组轮廓线有灭点,并且灭点为心 O
S y
GL
G
一点透视
O
HL
一点透视图作图简单,适合表现物体的主要
面。用一点透视方法绘制的产品或室内外透视图
比较庄重、严肃,但是,处理不好就容易显得单
调和呆板。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可以综合利用
基面G——物体 的水平投影面,一 般为物体所处的平 面,但物体也可能 离投影面有一定距 离。
画面P-----在人眼和物体之间假定有一个透明平面, 即绘制透视图的投影平面,它与观察者视野中心 线垂直,它可以垂直于基面,也可以倾斜于基面。
我们观察物体时会有画面垂直于基面、画面
倾斜于基面两种情况。在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中 画面垂直于基面,在三点透视中,画面倾斜于基 面(包括俯瞰、仰望)。
透视学
2013年2月
第二章 透视图的原理及透视图的种类
一、透视图的原理 二、透视绘图中常用的名词 三、透视图的种类
一、透视图的原理
能够科学地再现物体实际视觉效果的线性透 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达芬奇已经清楚地 指出:透视无非是透过一个光滑而透明的玻璃片 对后面某一地点的观察。画家们最初的研究就是 从这里入手。其后他们才从数学和几何学角度进 行了深入研究,使透视绘图逐渐成熟并进而发展 成为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