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
泥塑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泥塑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泥塑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发挥泥塑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们开展了本次泥塑活动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活动背景1. 泥塑艺术的价值:泥塑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
通过泥塑活动,幼儿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育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泥塑活动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幼儿园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幼儿园泥塑活动开展得还不够广泛,部分教师对泥塑艺术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
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泥塑艺术的认识,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泥塑艺术的资料,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准备泥塑工具、材料等。
2. 活动实施:(1)教师讲解泥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引导幼儿了解泥塑的制作过程。
(2)教师示范泥塑制作技巧,如揉、捏、搓、压等。
(3)幼儿分组进行泥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与评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伴进行评价。
3.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效果1. 教师方面:教师对泥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 幼儿方面: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作品质量有所提高。
3. 家庭方面:家长对泥塑活动给予肯定,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六、反思1. 教师方面:在泥塑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获奖教育论文】《乡土探秘大自然——浅谈幼儿园实施泥塑》
幼儿园获奖教育论文《乡土探秘大自然——浅谈幼儿园实施泥塑》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将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泥塑的意义和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结合乡土教育和大自然探索活动。
二、泥塑教育在幼儿园的意义泥塑是一种以泥土为原料,通过雕塑、造型、搭建等手法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在幼儿园中实施泥塑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通过泥塑,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表达,从而提升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乡土教育与泥塑的结合乡土教育是一种以农村文化、乡土风情为主要内容,培养幼儿对家乡、乡土的热爱和熟悉感的教育方式。
将泥塑与乡土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通过制作与家乡相关的泥塑作品,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加深对家乡的情感联系。
四、大自然探索与泥塑的结合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让幼儿到大自然中探索、观察、体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将泥塑与大自然探索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还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和色彩,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丰富他们的艺术表达。
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创作泥塑作品,幼儿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心。
五、泥塑教育实施策略1.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泥塑材料和工具,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激发创作灵感:在乡土和自然环境中开展观察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创作。
3.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幼儿尊重大自然、热爱家乡,通过创作泥塑作品表达对乡土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4.注重团队合作和分享:组织幼儿合作创作,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泥塑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泥塑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手工艺术活动,它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泥塑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幼儿园泥塑活动的教学质量,本教研活动针对泥塑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泥塑活动的教育价值,明确泥塑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2. 掌握泥塑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提高泥塑活动的教学质量。
3. 学习如何评价泥塑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4. 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开展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泥塑活动的教育价值(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泥塑活动需要幼儿动手揉、捏、搓、压等,这些动作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泥塑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泥塑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观察、欣赏和评价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4)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乐观情绪。
2. 泥塑活动的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设计泥塑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目标,使活动内容与目标相符。
(2)内容丰富:活动内容应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3)操作简单:活动操作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掌握。
(4)安全性高: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泥塑活动的实施方法(1)示范讲解: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泥塑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幼儿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泥塑技巧。
(4)评价反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
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的实践研究引言:泥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手工艺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的实践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索泥塑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泥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泥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泥塑活动,幼儿能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模塑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塑造出独特的形象,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泥塑活动还帮助幼儿培养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通过模塑活动,幼儿可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将其用泥塑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种创作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培养兴趣,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泥塑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在幼儿园中开展泥塑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创作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可以提供给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幼儿可以进行集体泥塑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可以互相观察和借鉴,学习他人的创作技巧,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增强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责任感。
其次,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泥塑活动。
小组活动可以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的创作主题,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此外,个人创作是泥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个人创作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三、泥塑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践1.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在泥塑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情境,通过图画、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的参与。
例如,可以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然后引导幼儿用泥塑的形式将故事中的动物进行创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幼儿园关于泥塑的课题研究
幼儿园关于泥塑的课题研究在幼儿园里,泥塑可真是个有趣的课题哦!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泥巴,想象一下,五颜六色的小手在软软的泥土上捏捏、拍拍,像小艺术家一样。
这泥巴可不是普通的泥巴,里面有无穷的可能性呢。
孩子们在玩泥塑的时候,能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门,简直是乐趣无穷啊!你知道吗?泥塑不仅能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的想象力飞起来。
每当他们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像是小动物呀、花儿呀,甚至是自己的小玩偶,那种得意的小表情,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小孩子的心思可真单纯,一团泥巴在他们手中,能变成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像是魔法一样。
这种过程中,他们不仅在创造,还在和同伴一起分享,互相交流,真是好不热闹,像过节一样!说到泥塑,不得不提那浓浓的泥香味。
那种味道简直是幸福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回响。
每当看到他们一边捏泥巴,一边讨论自己的创意,心里总是充满了暖意。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天真无邪”,小朋友们就是这样,简单快乐,毫无负担,真是让人羡慕啊!你瞧,他们那专注的神情,简直像是在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
更有趣的是,泥塑活动能培养小朋友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想要把一团泥巴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得捏、得压,还得小心翼翼地处理细节。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挑战自己,让小朋友们学会了坚持。
每当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脸上那种骄傲的神情,简直比得了第一名还开心,真的是太可爱了!泥塑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互相合作,分享工具和材料。
一个孩子的创意会激发其他小朋友的灵感,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改进,合作的快乐不言而喻。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正是在这些日常的互动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泥塑活动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家长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们也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让家长们更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真是一举两得呀!想象一下,家长们在旁边围观,看到孩子们活灵活现的泥塑,脸上那种满意的笑容,绝对是一幅温馨的画面。
泥塑艺术论文六篇
泥塑艺术论文六篇泥塑艺术论文范文1仅十几分钟,他手里的作品已然完成,对比那姑娘看了一眼,我惊呆了!太像了!不仅仅是形状,连眉宇间的神态也栩栩如生,望着如此逼真的泥人会晃神,仿佛下一秒它就要开口与你对话,不由得感叹:“高手在民间啊!”手里拿着泥塑,预备去风干的张泥人说:“那是当然!”二、结缘,泥人的世界趁着张泥人在忙,四下端详他的小店。
来自各地的明信片贴满了整整一堵墙,每一封都是一份期盼和祝愿。
物品架上摆满了活敏捷现的小泥人,每一个都是难以割舍的宠爱。
照片墙上挂满了进门塑像的客人与张泥人的合影,每一张都是一个会心的故事。
张泥人的父亲也是当地泥塑手工艺人。
从小受到熏陶,张泥人对泥人自然会有独特的情感。
泥人伴随他长大,活在他心里。
听他说,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喜爱玩泥巴,再长大一点后,男孩的天性,特殊喜爱玩具,可是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懂事的他也不开口跟父母要,泥巴处处都有,是老天爷的馈赠,通过他灵活的双手,可以自己捏泥汽车、捏泥娃娃、捏小动物玩耍,泥人陪伴着他,把贫乏的童年变得生动而好玩。
上学后,假期跟父亲外出打工,算是正式进入泥人的世界。
停留在记忆里的,是对泥人最初的悸动。
多年前,在古庙宇里修缮打工时,看到庙里师傅在修复泥塑,他站在边上一看就是一天,后来,师傅们开头留意这个有灵气又很喜爱泥塑的他,便让他帮着传递东西,和泥挑水,慢慢地帮他们做一些细活。
回家偷偷练习,手指轻触泥土,把泥土变成可人的模样。
泥土的芳香,宁静的房间,度过了一段又一段欢乐的时间,他精神世界由于泥人而多彩起来。
泥人和他一起成长,成为他生命里最难割舍的东西。
对他来说,每一个泥人都是自己过往的记忆,不只是技艺,更是情意。
三、追赶,幻想的高度喜爱简洁,我们一生会喜爱许多东西。
但把喜爱坚持下去,却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坚持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
问起张泥人,捏泥人十几年,没想过放弃吗?他缄默良久,开口说道:“最初也想过放弃,由于太辛苦了!后来系统学习捏泥人的时候,觉得特殊枯燥乏味!每天都要骑40里路才可以到师傅那里,由于路途太远,常自己带点干粮,啃着索然无味的干粮,心里想:‘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啊’!但想到每次捏完一个作品的成就感时,就不忍心放弃了。
幼儿泥塑活动探索研究
擀面杖、塑料刀、火柴棍、小棒、牙签、羽
毛、贝壳、瓶子、豆子等等,并将这些工具
与材料分门别类地摆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
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
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
独立地获得学习的经验。“浮雕”是孩子们
经常采用的泥塑形式,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我们与幼儿讨论后增加了一些小瓶、罐子、
艺术教育
334000 071100
【摘 要】泥塑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尽 情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 且还可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按照自 己的意愿,动手捏造出自己喜爱的事物。还 能提升幼儿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的能力,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为此, 我尝试以民间泥塑为载体,萌发幼儿对民间 艺术的浓厚兴趣,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
幼
力,让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得 河 到充分的锻炼。
儿
北 省
想 象 是 创 造 的 源 泉,
保 在泥塑活动中,通过不断动
泥
定 手操作发挥幼儿的想象能 市 力,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创
塑
清 苑
造潜能。
区
一、 激 发 幼 儿 对 泥 塑
活
魏 活动的兴趣
村
爱 因 斯 坦 说:“ 兴 趣
动
镇 魏
是最好的师。”幼儿感兴
【关键词】泥塑活动;探索研究
泥塑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与孩
子的发展密切相关。有关专家研究证明,手
部活动的训练会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
作用,有利于大脑智力的开
发。而泥工活动正给幼儿提
供 了 这 个 机 会, 它 通 过 手
指、手腕和手掌的不同部位
加强手部活动的协调性和
浅谈幼儿园泥塑活动
浅谈幼儿园泥塑活动昆山市绣衣幼儿园215300 王琴【摘要】泥塑活动,作为一项操作活动,深受幼儿园孩子的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了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泥塑内容,及泥塑活动对孩子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作用,同时在泥塑活动中过程中注重家园的配合。
泥塑活动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手工艺。
3—6岁年龄段的幼儿,小肌肉群正处于很幼嫩的时期,思维阶段也是从直觉行动思维迅速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过渡,这时候他们最需要、最适合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运动,泥塑活动正是具备了这个特点,而且彩泥的质地柔软、颜色鲜艳,可塑性强,让幼儿只需通过简单搓、团、压、捏、拉等手法,顷刻间就可以随意地创造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塑造造型的同时也大大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
而且摆弄和操作也是幼儿园小朋友十分喜欢的活动,因此无论从孩子的生理、心理角度来说,泥塑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是有益的。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也充分说明,在泥塑活动对于幼儿智力开发及创造力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有效的。
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来组织泥塑活动,让孩子们在泥塑活动中,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呢?二、选材贴近孩子生活,激发幼儿兴趣。
(一)自由玩泥,感受彩泥特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孩子们初次接触彩泥的时候,我会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彩泥,不对其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任由孩子们将彩泥来回的揉搓,在来回揉搓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彩泥柔软、可塑性强的特性,也对彩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孩子们已经不能满足于随意的揉搓了,这时我变选择一些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塑造如球、苹果、糖果,让孩子们进行欣赏,通过欣赏,孩子们欣喜的发现,原来彩泥还可以这样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兴趣就更加的浓厚了。
随着经验和技能的不断累积,他们希望能够创造出具像更清晰的事物,这时候,孩子们可能会主动的问老师,“老师小鸟怎么做呀?小花怎么做呀?”一般情况下我们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很好的具体形象的效果,可以采用了模仿示范法。
泥塑活动的实践研究
教 师 的 教 、 幼 儿 的 学 如 何 把 握》 等 。 通 过 讲 座 ,教 师 对 不 同 年 龄 的 幼 儿 不 同 的 泥 塑 特 点 及 泥 塑 中 教 师 如 何 把 握 技 能 和 创作 的 平 衡 有 了一 定 的 了 解 。 其 次 ,注 重 园 本 培 训 ,为 教 师 提 供 相 关 书 籍 , 组 织 教 师 进 行 自学 , 分 享 交 流 。 再 次 ,让 教 师 走 出 - Z - - 。 我 园在 不 同时段 选 派 不 同的教 师 到 陶艺 之 都 德化 县 、 景 德 镇 等 去 感 受 当 地 陶 艺 作 品 异 彩 纷 呈 的 文 化 现 象 ,让 教 师 们 在 真 实 的 场 景 中 感 受 泥 塑 、 陶 艺 。 此 外 , 我 园 还 鼓 励 教 师 们 积 极 开 发 与 泥 塑 有 关 的 活 动 , 并 在 教 师 开 发 活 动 之 后 对 活 动 进 行 研 讨 ,通 过
区 域 活 动 的 设 置 与 班 级 的 主 题 活 动 及 泥 塑 活 动 相 关 。 室 外 则 通 过 创 设 专 用 教 室 ,如 劳 技 室 、 陶 艺 室
主 题 活 动 中渗 透 其 他 内 容 。
二 、 创 设 与 泥 塑 活 动 有 关 的 环 境
等 为 幼 儿 的 泥 塑 活 动 提 供 有 力 的 保 障 。 除 了创 设 专 用 教 室 ,我 园 还 对 部 分 班 级 的 主 题 成 果 在 操 场 或 者 操场 墙面 进行 展示 。
染 幼 儿 。 首 先 ,聘 请 相 关 专 家 来 园 开 展 专 题 讲 座 及 参 与课 题研 讨 ,帮助 教 师对 以往 的实 践进 行 经 验梳
理 与提 升 。相 关讲 座 有 《 幼 儿 园 泥 塑 活 动 的 有 效 开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 一、问题的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二、研究方法及对象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三、研究过程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1、愉快性原则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2、发展性原则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3、整体性原则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4、层次性原则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小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个别指导上也有所区别,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幼儿的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即是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的: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1美化活动环境.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拿着捏好的泥饼给我时,我并没有立刻去布置,而是问孩子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后来在孩子的提议下,我们用泥饼做了欣赏角的花边,当泥饼真的贴在墙上时,有的孩子竟高兴的跳了起来.后来我们又把在活动区里捏的小作品组成了大手贴在了墙上.在共同装饰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软硬不同的黄泥,此外还与孩子一起准备了小棍、豆子、纸片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还有利于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泥饼装饰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在活动中,孩子们用材料装饰出小鱼、海浪、、、、、、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经过商量,我们又添加了小瓶.孩子们给瓶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为瓶子安上了大大的眼睛.可是等泥干了以后就都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了解了泥的特性之后,他们又尝试用胶水和泥.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孩子们终于知道,由于瓶子表面太光滑,所以泥土不容易粘在上面.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捏出了各种瓶子,并在上面添加了许多漂亮的图案.当一个个漂亮的“工艺花瓶”摆在窗台上时,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积极的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朋友,使孩子们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班里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指导幼儿捏泥时,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的进行观察.解放幼儿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孩子尽情的交流.蹲下来看孩子,有事愿意与老师说,有问题愿意与大家商量做,在即体面前大胆表达思想、感受.教师积极鼓励的话给予孩子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他们由此更加喜欢创作活动,更加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三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捶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的.在美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息.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黄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征,在进行完泥的平面活动后.又引导幼儿去发现黄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黄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于是,我们将这种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并逐步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并逐步的发现幼儿捏简单的物体,进而诱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使所塑形象更加完美生动有趣.如:在圆上添加弯曲的小棍变成小人、螃蟹;添加牙签变成太阳等.教师在指导时注重的不是形的象与不象,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态度.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兴趣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捏泥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巧妙的将泥塑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泥塑游戏参与到食物主题活动中,成为商店中的各类糖果、方便面,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使幼儿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泥塑参与到追赶跑跳碰主题活动中,成为运动员的床、沙发、灯、锅、碗休息室、电视机时,这些没有生命的泥都在幼儿手里成了有生命的造型,他们把幼儿的内在愿望、内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通过研究,我将泥塑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泥塑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泥塑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爱惜物品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二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泥塑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泥塑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究其历史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范文1前苏联的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
……孩子们的手越巧,就越聪明。
”教育家的精辟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发展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泥塑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做了一些尝试。
刚开始他们对橡皮泥不是很了解,对它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我们首先就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
在泥塑活动时,首先以游戏的口吻启发幼儿:“这些泥团会变……,你们变变看,它可以变成什么?”这时孩子们欢快、有序的动起手来,有的搓,有的团,有的捏。
一会儿的功夫,泥团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造型。
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的橡皮泥变成了大饼!”,“我的橡皮泥变成了小萝卜!”,“我的橡皮泥变成了小团圆!”……。
看着孩子们那惊喜的神情,我不禁赞叹道:“你们真能干。
”初次泥塑制作活动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我抓住机会向他们进一步引导捏泥的技巧,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对泥塑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但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观察。
因此,我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和物。
如,“糖果”。
活动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面小朋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引导他们从糖的不同包装和糖的不同做法来进行观察,小朋友一般都会感兴趣。
所以在进行捏泥的活动中小朋友捏出了各种形状不一的糖果来,有棒棒糖,有包的糖……一团团色彩鲜艳的泥团,在孩子们手中要长就长,要短就短,要圆就圆……幼儿从灵巧的十指中间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小班泥塑教研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领域对泥塑艺术的关注日益增加。
泥塑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能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教研主题旨在探索幼儿泥塑教育的新路径,以提高幼儿的泥塑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泥塑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泥塑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师资和设备,导致幼儿泥塑教育的开展受到限制。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对泥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幼儿泥塑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泥塑水平。
4. 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泥塑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幼儿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良好的泥塑学习氛围。
三、幼儿泥塑教育的新路径探索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选拔和培养专业的泥塑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泥塑艺术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3)鼓励教师开展泥塑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幼儿的泥塑教学方法。
2. 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泥塑。
(2)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关注幼儿在泥塑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新意识等。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幼儿的泥塑水平。
(3)建立家长参与评价机制,促进家园共育。
4. 加强家园合作(1)开展泥塑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泥塑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泥塑教育的重视程度。
(2)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泥塑教育活动,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建立家园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泥塑学习情况,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泥塑活动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泥塑活动个案探究报告范文一、引言泥塑是传统的手工艺美术形式,通过塑捏泥土而成各种形象,并以精细的雕刻和装饰表达艺术的形式。
泥塑活动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创设力,还可以增进同砚的感知、观察和沉思能力的进步。
本篇个案探究报告通过对某一泥塑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探讨泥塑活动对同砚的影响。
二、背景在某中级教育学校美术课上,老师组织了一个泥塑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同砚亲自动手制作泥塑,培育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设力,同时提高他们对艺术美感的熟识和感知能力。
三、活动内容老师起首向同砚介绍泥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泥土的特性和塑捏的基本技巧。
然后,老师向同砚展示了一些泥塑作品的图片,并诠释了每一个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接下来,同砚们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泥塑作品。
老师在一旁提供指导和援助,鼓舞同砚们发挥创设力,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观察和分析在泥塑活动中,同砚们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好和乐观性。
他们用手感受泥土的质地,用心塑造出各种外形,呈现了奇特的创设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砚们在制作泥塑过程中逐渐培育了细致观察、精确塑捏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得到了艺术审美和表达能力的进步。
通过泥塑活动,同砚们可以从中进修到自我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培育创设力和动手能力。
五、总结泥塑活动是一种有益于同砚综合能力进步的教育活动。
它通过让同砚亲身实践来感受和体验艺术创设的乐趣,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创设力。
同时,它也可以增进同砚的感知、观察和沉思能力的进步。
通过本次泥塑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可见泥塑活动对同砚的影响是明显的。
六、建议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继续加强对泥塑活动的推广和应用。
老师可以依据同砚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泥塑活动,使之更具个性和挑战性。
同时,还可以将泥塑活动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其综合教育的效果。
此外,老师应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和素材,以激发同砚的艺术创设力和观览能力。
七、结语。
幼儿绘画教育论文-泥塑活动指导方式的研究
泥塑活动指导方式的研究江苏省常州市红东幼儿园徐舒琼著名美学家温尔曼说过:“美是自然界的一种伟大秘密”。
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可以说是千姿白百态,万紫千红,而泥土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它和幼儿的性情是那么的相似,同样的纯朴、天真、自然,与幼儿和谐地融为一体。
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造出自己喜爱的事物。
但是,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往往会限制和影响孩子的发挥。
那么,怎样的指导方式能使泥塑活动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美术环境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美术环境,它能使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
例如,我们在陶艺室的门窗上贴上陶艺题材的剪纸作品,在墙上挂上用中国结串起来的各种京剧脸谱,贴上孩子们创作的陶艺作品的照片,而边上设置的陈列柜则专门摆放幼儿的作品,并经常调换,,每次上泥塑课,小朋友一进陶艺室,总要先参观一下陈列柜上的作品,因为那里说不定就有他的作品。
这学期结束时,有好多新生来我园报名,他们在参观陶艺室时,禁不住发出“好漂亮好漂亮”的赞叹声,小朋友忍不住用小手去摸摸,他们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受着视觉的诱惑,引发幼儿对陶艺作品的好奇,对美的向往。
二、让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利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陶塑欣赏活动。
1)让幼儿通过触摸、敲击烧制过的陶器,听听,看看等多种感受方式,感受陶的质地,了解其基本特征。
2)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更广泛地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彩陶作品,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3)大量运用儿童自己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事先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其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的形式给他们以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幼儿泥塑的研究(优秀篇)
幼儿泥塑的研究幼儿泥塑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
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
幼儿园中的泥塑活动又是幼儿艺术活动中最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
在幼儿泥塑过程中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通过泥塑这一媒体来了解我国古老文化,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
所以说,如何开展泥塑活动,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占有很优越的位置,对此进行研究以迫在眉睫。
二、现状分析:现在大班幼儿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小肌肉发展不灵活,创作意识不强,对艺术美的理解不够,但对一些可塑性强,玩法、变化多的材料很感兴趣,其中捏泥便是大多数幼儿在开展活动区时的热门。
在幼儿捏泥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中有一定想象的成分,面对自己的成果,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进行描述。
可是在颜色搭配和技能技巧和对泥的认识上还很生疏。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分两方面进行研究关于如何在泥塑中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问题。
三、研究措施:一)、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
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
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
而古代的孟母三迁也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在环境上我想分两方面来尝试一下:1、物质环境:1)、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让幼儿参观一些泥塑作品,从而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当孩子对泥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了。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象牙签、纸片、绳子等,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2、精神环境心情好了,作什么事就等于先成功了一半。
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就很重要了。
幼儿泥塑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泥塑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幼儿泥塑是一种旨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活动。
通过揉捏、塑造和搭建泥塑作品,幼儿可以发展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空间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幼儿泥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能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和认知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儿泥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幼儿泥塑对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影响。
通过观察幼儿在泥塑活动中的表现和对作品的审美评价,以及与其他艺术活动相比的优势,可以了解到幼儿泥塑在幼儿整体发展中的作用。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观察幼儿在泥塑课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接着,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发展的认知和评价。
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总结和归纳研究结果。
4. 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泥塑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首先,幼儿在泥塑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动手能力,能够灵活操作泥塑材料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状。
其次,泥塑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模仿和创作,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与其他艺术活动相比,幼儿泥塑更具有立体感和触觉体验,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感官刺激和创作空间。
5. 讨论和建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幼儿泥塑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建议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艺术培养中加强幼儿泥塑的教学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泥塑材料和技巧指导,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的尝试和创作。
此外,家庭也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泥塑材料和时间,促进幼儿在家中进行泥塑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发展潜能。
6. 结论本研究以幼儿泥塑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对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泥塑能够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
幼儿园获奖论文《乡土探秘大自然浅谈幼儿园实施泥塑游戏乡土主题课程的开展》
幼儿园获奖论文《乡土探秘大自然浅谈幼儿园实施泥塑游戏乡土主题课程的开展》《幼儿园获奖论文《乡土探秘大自然浅谈幼儿园实施泥塑游戏乡土主题课程的开展》》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摘要:幼儿园利用泥土资源开发乡土主题课程,利用园外空地拓展幼儿实施泥塑游戏的探索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参与探索泥土的奥秘。
开展乡土主题课程培养了幼儿主动实践、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为健康、开朗、积极的儿童。
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泥塑游戏乡土主题课程正文:一、乡土探秘大自然的园内泥塑改造幼儿园经过历年的发展,园内资源开发基本完毕。
要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建议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拓展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一)利用死角——开辟“泥塑”活动区。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接触泥土的空间,幼儿园优化、改造教学楼西侧的泥地,充分利用起泥地的死角区域。
这片区域采光好、地面平坦、靠近水源,且不会影响楼内的正常教学,是开展泥塑活动的绝佳场所。
既方便孩子们进入课堂上学习知识,又便于走出教室来到属于自己的乐园,雕塑、制作、种植等,体会泥土的乐趣与芳香。
孩子们也为了建造自己的泥塑乐园而付出努力,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戴上手套、备好工具,激情澎湃地参与改建活动。
同时,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为泥塑日常课程积累基础。
(二)户外展示——幼儿园空间的利用幼儿园各班室内都没有为孩子们设置太大的作品展示空间,基本都以并列摆放的形式呈现,缺乏合理的空间利用。
为了增强孩子们对泥塑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可进行泥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对幼儿园室外空余区域实施改造重新布置,设置操作区域及展示区域。
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墙壁,展示平台可采用悬挂式结合地面阶梯式设计,从而拓展室外操作的空间。
这种探索氛围,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参与探索泥土的奥秘,从而提高孩子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泥工活动的探究五篇
幼儿泥工活动的探究五篇第一篇:幼儿泥工活动的探究幼儿泥工活动的探究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绘画、工艺和欣赏。
而在绘画的内容中,包括有蜡笔画、钢笔画、蜡笔水彩画和彩墨画等;工艺中,有纸工、泥工、拼贴和拓印等;欣赏里面,又有中外名作欣赏和美术作品欣赏。
所有这些内容,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造塑知识和技能教育。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
但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进行各种材料的制作,这确实很难办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呢?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
当幼儿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急待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
泥工就是以粘土(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等)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形象等。
在泥工活动中,学习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
活动中一小块橡皮泥虽能让孩子爱不释手,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根据这一情况,利用在教学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孩子们喜爱的泥巴入手,加强泥工教学,并同时使之与绘画相结合,从而逐步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1.泥巴游戏,引发兴趣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一个措施是:让孩子尽情地玩泥巴,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都觉得有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力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开展探究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开展探究泥塑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究其历史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艺术,泥塑因其趣味性深受幼儿喜欢。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幼儿情感、锻炼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许多家长都很积极地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可实质上他们多数关心的只是结果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纲要》对这一错误的观念进行了修正。
泥塑活动作为美术活动的一种,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何将泥塑活动的作用最大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可见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幼儿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即便我们再如何引导,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若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往往我们可以很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可以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资料等,比如在教师里布置一些精美的泥塑图片或是自己做好的泥塑成品,可以是漂亮的小动物、人偶等等,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感知实物的特点,感受实物的美,激起幼儿的兴趣,萌发动手塑造的愿望。
同时,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泥塑活动最终得到一个怎样的成品固然重要,但是幼儿在泥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作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比作品更为重要。
所以泥塑活动中,教师要更为关注过程,鼓励幼儿通过泥塑活动大胆、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充分感受泥塑活动的快乐。
二、不同年龄段,不同要求《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即便是同龄儿童之间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
新
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
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
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
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在过去的活动
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
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
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
因素。
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
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
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
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
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小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个别指导上也有所区别,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即是教育。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1)美化活动环境。
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拿着捏好的泥饼给我时,我并没有立刻去布置,而是问孩子应该放在哪里。
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后来在孩子的提议下,我们用泥饼做了欣赏角的花边,当泥饼真的贴在墙上时,有的孩子竟高兴的跳了起来。
后来我们又把在活动区里捏的小作品组成了大手贴在了墙上。
在共同装饰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软硬不同的黄泥,此外还与孩子一起准备了小棍、豆子、纸片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还有利于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
泥饼装饰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材料装饰出小鱼、海浪、、、、、、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经过商量,我们又添加了小瓶。
孩子们给瓶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为瓶子安上了大大的眼睛。
可是等泥干了以后就都落下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了解了泥的特性之后,他们又尝试用胶水和泥。
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孩子们终于知道,由于瓶子表面太光滑,所以泥土不容易粘在上面。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捏出了各种瓶子,并在上面添加了许多漂亮的图案。
当一个个漂亮的“工艺花瓶”摆在窗台上时,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他们积极的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朋友,使孩子们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在班里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指导幼儿捏泥时,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的进行观察。
解放幼儿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孩子尽情的交
流。
蹲下来看孩子,有事愿意与老师说,有问题愿意与大家商量做,在即体面前大胆表达思想、感受。
教师积极鼓励的话给予孩子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他们由此更加喜欢创作活动,更加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
(三)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
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
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
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捶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的。
在美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息。
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黄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征,在进行完泥的平面活动后。
又引导幼儿去发现黄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
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黄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
于是,我们将这种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
并逐步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
并逐步的发现幼儿捏简单的物体,进而诱惑幼儿利用辅
助材料使所塑形象更加完美生动有趣。
如:在圆上添加弯曲的小棍变成小人、螃蟹;添加牙签变成太阳等。
教师在指导时注重的不是形的象与不象,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态度。
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
兴趣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
为了培养幼儿捏泥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
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巧妙的将泥塑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如:泥塑游戏参与到《食物》主题活动中,成为商店中的各类糖果、方便面,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使幼儿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泥塑参与到《追赶跑跳碰》主题活动中,成为运动员的床、沙发、灯、锅、碗休息室、电视机时,这些没有生命的泥都在幼儿手里成了有生命的造型,他们把幼儿的内在愿望、内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
通过研究,我将泥塑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泥塑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泥塑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
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爱惜物品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泥塑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