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年级,地理教学的目标可以有很多方面。
一般来说,地理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础概念: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
2. 理解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学生应该理解地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掌握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等,并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 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学生应该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学生应该培养地理思维方式,即从地理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了解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树立全球意识和地球公民意识。
5. 培养地理技能: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地理工具,掌握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6. 增强地理兴趣和探究能力:学生应该培养对地理问题和现象的兴趣,主动探索和发现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地理教学目标及功能
新课标地理教学目标及功能
1. 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知识水平。
通过新课标地理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式。
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参与社会活动,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5. 培养学生的地理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具备保护地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总之,新课标地理教学的目标与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具备环保意识和价值观,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地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模板
学校地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模板第一篇:地理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方案1. 课程目标本地理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物质构成和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 课程内容设计本地理课程的内容设计包括如下几个模块:- 地球与地理学:介绍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涵盖地球的大气、水文、地形、生态等自然要素和地理过程;- 人文地理学:包括人口、文化、城市、经济等人文要素和地理现象;- 地理信息技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地理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开展地理实践和探索。
第二篇: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案1. 教学方法本地理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分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地理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评价方案本地理课程的评价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考察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动态;- 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研究态度和合作意识:考察学生对地理研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篇:地理课程资源和支持方案1. 资源整合为了支持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我们将整合以下几方面的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籍:选择教材和参考书籍,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多媒体设备:配置多媒体设备,支持地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实践活动场所:寻找适合地理实践活动的场所,并与相关部门合作;- 地理研究平台:建立在线研究平台,提供研究资源和在线讨论。
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地理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想提早编写好教学教案。
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势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
2.通过浏览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散布特点和蔼候特点。
难点:山河散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进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穷,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摸索,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理位置与国家【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势图,引导学生视察,点拨识图技能。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点【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势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视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干的河流呢?【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散布的地表形状。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区域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教学内容:地理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区域的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区域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城市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发展的能力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城市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点和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调研,收集和分析城市发展的数据。
三、人口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口普查和人口管理意识。
2. 教学内容: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统计数据展示人口分布和迁移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管理模拟实验。
四、自然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的特点和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调研,收集和分析自然环境的数据。
五、经济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初中地理教案3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3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3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设计),供大家阅读。
初中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 天圆地方2. 浑天说3. 麦哲伦环球航行4. 地球卫星照片5. 地球是圆的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附:板书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经纬网定位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初中地理教案2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重点和难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教学准备:1、小地球仪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时:导入: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提出问题: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课标地理教学目标及功能
新课标地理教学目标及功能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目标及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标地理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读图、绘图、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全球视野。
二、新课标地理教学的功能
1. 培养综合素质:地理学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2. 增强实践能力: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强调地理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国际理解:地理学具有全球性视野,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国际理解。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地理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地理教学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5. 服务社会发展:地理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服务社会发展的意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目标及功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国际理解、中华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这些目标与功能的作用,推动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篇
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7篇初一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巴西的位置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
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
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阅读材料“地球之肺”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3、巴西高原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地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半球分界线;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
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
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
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人教版地理教材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分析
人教版地理教材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分析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教材作为国内主流教材之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对人教版地理教材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人教版地理教材的课程目标分析1. 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人教版地理教材旨在通过系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准确运用能力,如天地人、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培养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力,如实地考察、地图阅读和数据分析等。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式人教版地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包括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问题的解决和地理观念的形成等。
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人教版地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情感和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程目标包括使学生具备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等地理情感和价值观。
二、人教版地理教材的教学目标分析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人教版地理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和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教版地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人教版地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强调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
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人教版地理教材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核心。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目标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目标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促使他们形成对地理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目标,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1. 提高地理意识和认知能力地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增强他们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此外,地理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地理信息获取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地理学习者。
2.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地理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问题,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学习如何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他们将意识到自己在环境问题中的责任和角色,从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3. 增强地域认同感地理教育应当加强学生对自己国家、地区及其他地理区域的认知,帮助他们建立对地域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将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了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差异。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自己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归属感。
4.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地理教育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学生能够开拓眼界,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5. 培养地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整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地理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目标包括提高地理意识和认知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地域认同感、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培养地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7篇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7篇初一地理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
教学难点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1)整体感知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地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1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05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
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地理教学四维目标教案模板
一、教学背景本教案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分析、讨论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针对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 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讨论、合作等手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地理思维的形成。
2. 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内容。
2. 新课讲授:按照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
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在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定下学习的方向,并帮助他们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1. 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和地理位置目标: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组成部分等;学生还将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如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等。
2.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目标:学生将学会理解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循环等,学生将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 掌握地球上的人口和文化分布目标: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球上人口和文化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文化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4. 理解地球上的政治地理目标: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政治地理,包括国家和边界、政治制度、国际组织和地缘政治等。
5. 能够解读地图和使用地理工具目标:学生将能够阅读和解读地图,包括地图的符号、比例尺和方位等;学生还将学习使用地理工具,如计算工具和测量设备等。
6. 发展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学生将发展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寻找信息、分析数据和提出解决方案等。
7. 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目标:学生将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包括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采取可持续的行动等。
8. 培养地理素养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目标:学生将培养地理素养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包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培养地理思维和跨学科的合作能力等。
在教学中,这些目标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举例并说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四要素
举例并说明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四要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四要素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能力、行为动作和评价标准。
这些要素在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教学内容: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个要素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概念。
教师应根据教育课程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教授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内容。
二、学生能力: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二个要素是学生能力。
学生能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和发展的各种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和发展这些能力,并将其纳入到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三、行为动作: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三个要素是学生的行为动作。
行为动作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出的具体表现和动作。
这些行为包括听讲、观察、描述、解释、分析、归纳、总结、应用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行为动作,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个特定的地理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来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
四、评价标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第四个要素是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指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标准。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
评价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课堂测试、作业评价、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地理能力的发展程度以及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四要素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能力、行为动作和评价标准。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推动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1)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1)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2)第二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和策略 (3)一、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 (3)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 (4)三、地理教学目标陈述新策略 (6)第三节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 (7)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7)二、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7)三、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7)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地理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的描述。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用至少 60℅的时间来从事教学目标的设计”。
显然,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和基本原则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
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系统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其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导向功能。
2.评价功能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而调控矫正的参照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过于抽象,教师无法把握客观、具体的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很大。
用全面、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可以保证评价的效度、信度。
3.激励功能“学习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学习需要系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现状与社会或教育者所期望达到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要缩小自身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实质上就是学习者的需要。
在教学开始之初,向学生明确而具体地陈述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反馈功能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根据控制论原理,教学过程必须依靠反馈进行自动控制。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评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达成度,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一)目标体系不全面 , 偏重认知目标。
目前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 大部分设计目标体系不全面 , 偏重于认知目标 , 要么忽视了技能、能力目标 , 要么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例如,某位教师在《城市化》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项:1. 了解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2. 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和原因。
(二)目标要求不合理 , 存在偏高或偏低现象目前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量力性”原则 ,部分设计目标要求不合理 ,存在偏高或偏低现象。
例如 ,某教师在设计《中国的人口》一节(第一课时 )时 ,把认知目标设计为:1.知道我国人口众多 ,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记住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 东南多 , 西北少;3.记住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 , 城镇人口比重小 ;4.知道我国外籍华人、华侨多。
( 三) 目标的确定难以观测和操作目前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几乎都使用一些含糊笼统、抽象的行为动词 ,使得“结果”难以测量、“过程”难以操作。
例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目标被设计为 :1.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2.懂得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3.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1.全面、全体性原则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要坚持全面性原则 ,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 ,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地理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 ,因此 ,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还要坚持全体性原则 ,既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 ,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2.难度适中原则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 ,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起不到激励作用 ;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 ,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3.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模棱两可的现象 ,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 , 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第二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和策略由于教学目标在教学和学习中起着指引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科学合理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应当把握设计理念,掌握陈述技术与方法。
一、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1、体现系统性根据系统理论,教学目标设计也是一个系统。
在设计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目标要求,一方面,应从“地理新课程目标 +地理学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一线进行纵向衔接分析,逐渐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
另一方面,要在整体上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学习者,按照系统论的有序原理,对学习内容分析要关联前后知识的序,对学习者分析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序、发展的序,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2、坚持全面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全面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内容要全面。
3、反映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应该有一个一般的发展标准 (课程基本标准 ),但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和教学目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为地理教学目标进行差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地理新课程“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理念为实现差异目标设计指明了途径。
差异目标设计主要采取梯度式设计策略,即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其中,较低目标层次为课标的基本要求。
4、具有操作性可操作性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关键,应具备两方面要求:其一,教学目标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其二,教学目标能表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
一个好的目标体系,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测验方式和评价标准。
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目前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在世界上流行的有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格伦兰的内外结合法、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陈述法等三种。
三种目标陈述技术的科学性是明显的,但也有其局限性。
行为目标陈述法马杰于 1962 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此书的出版被视为“陈述教学目标中发起的一场革命”。
在这本著作中,马杰提出了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具体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行为因素,说明学生通过教学后能做什么 (或说什么 );二是条件因素,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标准因素,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
如传统方法设计的地理教学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这种陈述就比较模糊,运用行为目标陈述可设计为 "结合中国地形图, 1 分钟之内找出黄土高原,并描述其自然地理位置。
“结合”“l 分钟之内”是行为产生的条件,“找出”“描述”是可观测的学生行为结果,这种陈述法可观察可测量,比传统陈述要科学。
使用马杰的行为目标模式编写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它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教学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
受马杰三因素论影响,我国目前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各章节目标的陈述 (见内容标准中的“标准” )就是以行为目标方式规定基本要求的。
“标准”的构成基本由四部分组成 :前置限定、行为动词、主题内容、后置限定。
例:前置限定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方法限定和程度限定,前者如结合或运用 (读)图 (资料、数据)、举例(提出证据、联系实际 )等,后者如初步、准备、简单等。
行为动词皆具可观察、可测量,如分析、说明、指出、给出等 ;主题内容是学生行为的对象 ;后置限定是行为动词对于主题内容做到什么程度的进一步限定,如特征、优势、差异、概况等。
内外结合法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而那些内在的心理变化,如理解、欣赏、热爱、尊重等,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
为了能间接地测量、观察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格伦兰提出了一种折中的陈述目标的方法,即先用描述内在心理过程的术语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简称内外结合法 )陈述目标。
为了使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先用不可观测反映内在心理的模糊动词陈述目标,再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
例如,理解水循环原理 :a.说出水循环类型。
b.对照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几个过程。
c.能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水资源是否“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d.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理解”为反映内在心理的非外显动词, a、b、c、 d 为四个行为样品,样品中“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四个行为动词都可测量学生行为,从而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理解水循环原理”这一目标。
例如:教学“人类与环境”时,课标要求:“学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能说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
能运用所学知识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思想和行为。
能指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并能对这些例子做出批判和评述。
这一组表述中,前面一部分“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对内部过程的描述,后面三句话是为了说明内部过程而表述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采用“内外结合”法陈述目标,避免了用内部心理特征表述目标的抽象性、模糊性,使内隐的心理过程外显化,便于观察和测量,既适合认知目标的表述,又适合情感目标的表述,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其局限是,这种陈述法太过繁琐,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表现性目标陈述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内隐的心理活动都能用行为动词外显化。
一部分在认知方面的高级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并非通过一两次教学或参加一两次活动以后便能立竿见影的。
为了弥补前两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的不足,艾思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陈述技术。
这种陈述技术要求指明教学的情境,学生将要从事的活动或处理的问题,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个人的意义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