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配套课件 绪论
巴斯德酚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 ——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基础。
*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中微生物是无害的。 * 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称为病原微生物。
*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opportunistic microorganism) 。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孙思邈
第一章 绪论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重点难点
掌握 1. 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3. 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 1.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2.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 微生物的发现 * 免疫学的兴起 * 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一)微生物的发现
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1676)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 画像
列文虎克自制的原始显微镜
用原始显微镜观察、记录的微生物形态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
* 有机物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酒类变质是污染了杂菌——微生物生理学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第5章细菌的耐药性介绍
2
3 4 5 6 7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化学合成 多肽类
8
9 10 其他
抗结核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肿瘤抗生素 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克念菌素、制霉菌素、 曲古霉素等 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环孢霉素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概 念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1.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agents) 抗菌药物指具有杀菌和抑菌 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 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 (antibiotics) 指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 生物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 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 耐药质粒具有自我复制、传递和遗传交换能力。
可稳定传递给后代,能在不同细菌间转移。一
种质粒可带数种耐药性基因群,通过细菌间接
合、转导和转化作用而将耐药质粒转移到细菌
群中。
耐药R质粒的转移
• 质粒能编码多种酶,对多数抗生素进行生化修饰 而使之钝化。 • 质粒传播耐药性受宿主范围限制,尚未发现可在 G+和G-菌中都能复制的质粒。
旦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相对低渗环境中会变形、裂解
而死亡。
2.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有两种作用机制: ① 多粘菌素类是两极性抗生素分子,其亲水端与细胞膜的蛋白 质部分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相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 胞内成分外漏,细菌死亡。
② 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
常用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抗生素 青霉素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大环内脂类 克林霉素类 链霉素核糖体 靶位 PBPs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β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30S亚基S12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能力,即药物无法杀 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能力。
耐药性的产生对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产生了巨大威胁,增 加了病死率、病程和医疗费用。
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
细菌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耐药机制、耐药基因和 传播方式等方面。
耐药基因是细菌耐药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细菌间耐药 基因的传播和交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耐药机制包括药物泵出、药物靶点改变、药物代谢途 径增加等。
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方式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水 平传播是指耐药细菌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02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与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天然耐药性
某些细菌本身就对某些抗菌药物 具有内在的抵抗力,这种耐药性 通常是普遍的,几乎所有细菌对 天然耐药抗菌药物都表现出一定 程度的耐药性。
耐药性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风险
耐药性细菌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风险增加,影响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康复。
耐药性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耐药性细菌的跨地区传播
耐药性细菌的跨地区传播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可能导 致地区间疾病传播和疫情爆发。
耐药性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
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增加了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需要加强监 测、防控和治疗等方面的投入。
抗菌药物代谢途径阻断
细菌通过改变抗菌药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或相关基因,阻断抗菌药物的代谢过程,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
03
耐药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细菌的分布与传播
01
医院内感染
02
社区感染
医院是耐药细菌容易传播的场所之一 ,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都可能成为 传播的源头。
社区中的耐药细菌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水或食物 污染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配套PPT第一篇 细菌学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Bacterial Structure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basic structure)
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质(cytoplasm)、核质(nucleoplasm)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
➢ 聚糖支架: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糖胺组成 ➢ 四肽侧链:与聚糖支架上的胞壁酸分子连接 ➢ 五肽交联桥:连接两个相邻的四肽侧链
G+和G-菌肽聚糖结构比较 G+: 肽聚糖含量丰富,层厚,15~50 层,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相连,形 成三维立体结构。 G- : 肽聚糖 1~2层,无五肽交链桥。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也称为内膜。
➢位于细胞壁内侧,化学组成为脂质双层; ➢ 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 膜上有多种酶,参与生物合成; ➢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 形成中介体。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较坚韧
较疏松
厚,20~80nm
薄,10~15nm
多,可达50层
少,1~2层
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 少,占细胞壁干重5%~20%
多,约45%
少,15%~20%
少,1%~4%
多,11%~22%
+
-
-
+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耐药性
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三章感染第四章抗感染免疫第五章遗传与变异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第七章消毒与灭菌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第九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第九章细菌的耐药性及控制策略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性第二节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第三节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概述自从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纪元。
此后又先后研制、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有180余种。
这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常见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
但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并未使细菌感染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是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了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具有杀菌和抑菌活性、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 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
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临床常以药物的治疗浓度小于最小抑菌浓度为敏感,反之为耐药。
一、细菌耐药性的分类(一)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
与种属有关,主要是缺乏药物作用的靶位,如二性霉素B可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类结合,改变其通透性,发挥抗真菌作用。
细菌细胞膜则无固醇类,故对二性霉素B具有固有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因有外膜,对作用于肽聚糖类的多种药物均不敏感。
(二)获得耐药性:由于DNA的改变使其获得耐药性原因:1、基因突变如链霉素的靶位是30S亚基上的p12蛋白,当染色体上str基因突变后,p12蛋白构型改变,药物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几乎所有致病菌均有耐药性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导、转化的方式传递,环境中的抗生素可促进质粒的扩散及耐药菌的存活。
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IS不带有性状基因,只编码转座酶Tn带有耐药基因和转座基因,可转移细菌的耐药性一、钝化酶(modified enzyme)的产生1、β-内酰胺酶(β- lactamase)由细菌染色体或质粒编码,革兰阳性菌为胞外酶,革兰阴性菌则位于浆内,可破坏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耐药性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耐药性发展趋势和规律。
耐药性的监测数据
细菌种类与耐药性
01
分析不同细菌种类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耐药性变迁
02
通过对多年或多个地区的数据比对,了解耐药性变迁趋势。
耐药性基因
03
挖掘和分析耐药性基因,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线索。
04
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措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细菌与抗菌药物的接触,降 低耐药性的产生。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不同感染类型和病情的用药选择、 剂量和使用时间,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培训医务人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 诊治水平,使其能够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耐药性的诊断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诊断。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基因测序和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对细菌基因组数据进行挖掘,预测耐药性。
耐药性的监测计划
建立监测网络
整合医院、社区、实验室等资源,实现耐药性的实时监测。
定期检测
对重点病种、重点区域进行定期耐药性检测。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在药物作用下,其形态、结 构、生理、遗传等方面发生改变,以抵抗药物 的抗菌作用。
耐药性的分类
天然耐药性
某些病原体天生对某些药物具有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能是由于病原体具有某种特殊的基 因结构或代谢途径所致。
获得耐药性
病原体在药物压力下,通过基因突变或遗传重组等途径获得对药物的耐受性,这种耐药性 通常是由于病原体在药物作用下发生了适应性改变。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一大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类群,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分布:广泛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中的地位:六界系统:病毒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三大类微生物: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有害正常菌群:人体表以及与体外相通的腔道中正常寄居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
条件致病菌:某些正常菌群的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导致疾病,因此称为条件致病菌。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学科。
(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显微镜、Pasteur、Koch、牛痘苗、烟草花叶病毒、青霉素;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全基因组、新型疫苗、微生物学诊断技术、新的抗感染药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目的:?思考题:三大类型的微生物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以二分裂法繁殖。
狭义细菌:广义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大小:以微米为计量单位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的不规则形态:生长条件适宜时出现典型形态,幼龄、衰老、生长环境不适、药物作用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其应用意义)二、细菌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胞壁: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结构,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
1、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生物细胞所特有。
肽聚糖结构: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图2-3、2-4 溶菌酶、青霉素的作用位点: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肽聚糖的特点:多、五肽交联桥磷壁酸:结构、功能表面蛋白:SPA、M蛋白等(与致病性抗原性有关)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肽聚糖的特点: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三层结构脂多糖结构:脂类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寡糖重复单位)4、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耐药性
在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时,由于抗菌药物无法有效控制感染,患者病死 率会相应增加。
耐药性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增加住院时间
耐药性感染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相应增加了医疗费用。
增加药品费用
为了对抗耐药菌,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抗菌药物,这些药物的费用通常较高。
耐药性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03
耐药率的上升
在某些地区和国家,耐药菌的流行率正在逐渐上升,给公共卫生带来
了严重威胁。
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抗生素管理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和过度使用,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流行的关 键措施之一。
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患者 之间的耐药菌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 的耐药性》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细菌耐药性的基本概念 • 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 • 细菌耐药性的临床影响 • 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细菌耐药性的治疗策略 • 细菌耐药性的未来展望
01
细菌耐药性的基本概念
耐药性的定义
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 耐受性。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开展耐药监测
公众应了解耐药菌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 卫生意识,减少耐药,及时 发现和了解耐药菌的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 制耐药菌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03
细菌耐药性的临床影响
耐药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降低感染治愈率
细菌耐药性可降低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导致感染持续时间延长,患者恢复 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
药物靶点研究
针对耐药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为开 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细菌的耐药性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磺胺类——磺胺嘧啶和甲氧苄胺嘧啶等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等
其他
抗结核类——利福平和异烟肼等
多肽类——多黏菌素和万古霉素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来源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植物
抗菌药物按生物来源分类
举例 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现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的最多,如链霉素、 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两性霉素B等 中草药等植物中也有很多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如黄芩素、桂皮醛、 小檗碱(黄连素)、鱼腥草素、穿心莲内酯、五倍子酸和大蒜素等
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抑制转肽酶、内肽酶 和羧肽酶活性
阻碍肽聚糖合成
细胞壁合成受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黄瑞提供)
细菌裂解死亡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损伤细胞膜功能(两种机制)
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黏菌素)呈两极性,其亲水端与细胞膜的
蛋白质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结合,导致细胞膜破裂。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
人体细胞无细胞壁。细菌(支原体除外)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共价结合。 抑制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导致细胞壁缺损,细菌裂解死亡。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共价结合
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黄瑞提供)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一)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二)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耐药性
医疗费用上升
更昂贵的药物
01
耐药菌株感染需要使用更高级别的抗生素或其他替代药物,导
致治疗费用增加。
延长住院时间
02
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增加医疗费
用。
增加检查费用
03
耐药菌株感染需要更多的检查和监测,如药敏试验、细菌培养
等,进一步推高医疗费用。
社会负担加重
医疗资源消耗
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增多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如床位、医护人 员等。
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基 因突变或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 导致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 消失。
耐药机制简介
药物作用靶点改变
药物外排泵
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 ,导致药物作用靶点发生改变,使抗菌药 物无法发挥作用。
细菌通过外排泵系统将进入菌体内的抗菌 药物泵出,降低药物在菌体内的浓度,从 而逃避药物的杀菌作用。
开展耐药防控宣传
加大耐药防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耐药问题的认识,促进合理用 药。
促进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和推广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抗 菌药物研发的投入,鼓 励创新,推动新型抗菌 药物问世。
优化审批流程
药品监管部门应优化抗 菌药物审批流程,加快 新药上市速度,满足临 床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耐药问题。
结核分枝杆菌
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 等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困难。
03
耐药基因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
定义
耐药基因通过亲代到子代 的直接传递。
机制
耐药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 上,通过二分裂过程传递 给子代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代码: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验:20学时)总学分: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对象:医学类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学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包括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有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三、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1、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方向和新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要以微生物研究的方法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操作或演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以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工作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大纲的内容是以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第五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分为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等三篇,共35章,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1,实验考核2学时。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传授,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本大纲是我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晶,在大纲编写之际,我们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各位教授(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大纲正文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种类(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型八大类)。
掌握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医学微生物学之细菌的耐药性护理课件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治疗室等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符合标准。同时,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 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06
CATALOGUE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抗生素的研 发
研发新型抗生素
针对细菌的耐药性问题,科研人员正在不断研发新型抗生素,以 应对常见和新型耐药细菌的感染。
发现新的抗菌药物
要方向。
噬菌体疗法
利用噬菌体特异性感染并杀死特 定细菌的特性,开发新型噬菌体
疗法以对抗耐药细菌感染。
免疫疗法
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对抗细菌感染,是未来抗菌治疗
的新策略。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
宣传教育
01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水平。
规范抗生素使用
防控难度
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使得防控工作变得 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对全球健康的影响
跨国传播风险
耐药性细菌的跨国传播成为全球 性的问题,影响各国人民的健康。
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 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科研合作需求
解决耐药性问题需要全球科研合作 和共同努力,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和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01
耐药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 传播,例如肺炎克雷伯菌、耐甲 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等。
02
耐药细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可能 导致感染爆发,需采取隔离措施, 减少患者之间的接触。
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细菌可能通过接触、 食品或环境污染传播给人。
常见的动物源性耐药细菌包括大肠杆 菌、沙门氏菌和弯曲菌等,需加强动 物源性的监测和控制。
医学微生物学标准化课件 第五章
四环素类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①磺胺类
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复方新诺明。 ②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 诺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③头霉素:头孢西丁。 ④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卢莫南。 ⑤碳青霉素烯类:亚胺培南等。 ⑥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青霉烷砜(舒巴坦)、克拉维酸 (棒酸)等,能与β-内酰胺发生不可逆的 反应,使酶失去活性。
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交沙 霉素、阿奇霉素等。
得了耐药表型。
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控制
耐药基因位置
耐药谱 稳定性 质粒接合与转化 细菌种类
染色体(突变)
单一耐药性 稳定 任何细菌
R质粒
多重耐药性 不稳定 + 肠道细菌
耐药基因的定位
药物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 大环内脂类 四环素 磺胺
编码基因位置
质粒、染色体 质粒、染色体 质粒 质粒、染色体 质粒 质粒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质粒编码,乙酰化。
细菌的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主动外排机制: 细菌生物被膜作用及其他 休眠状态的细菌、营养缺陷的细菌; 产生代谢拮抗剂来抑制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化用药,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疗程应尽量短,一般不联合用药; 掌握用药对象,避免滥用; 制定抗生素用药常规。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来源: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 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
25
外毒素的特征:
❖ 毒性蛋白质,大多A—B型毒素;
A亚单位(毒性部分):具有抗原性. B亚单位(结合部分):具有靶细胞 的亲和性.
❖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 素,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照药敏结果)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加强药政管理(严格农牧业用药) • 新抗菌药物的研制 • 破坏耐药基因(质粒)
11
第六章 细菌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12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五节 医院感染
感染的轻重除取决于致病菌和宿主外, 环境 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有明显影响.
冬季易发呼吸系统感染 战乱易发传染病
39
第四节 抗感染免疫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溶菌酶
防御素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获得性免疫)) 细胞免疫
40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mbiology
Modification of toxin to toxoid. From:Dr Abdul Ghaffar 26
2 内毒素(endotoxin)
来源: 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菌体破解释放 出来.
特征: 仅见于G-菌; 化学性质为LPS, 理化性质稳定, 160oC 2-4h破坏;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的因素:
药物使用剂量 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 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获得耐药基因作用方式:接合、转导、转化
发生于染色体、质粒、转座子等结构基因或调节 基因
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方式
细菌种属 转移片段
转化 G+菌 较小
转导 葡萄球菌
较小
接合 G-菌 较大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质粒介导同一钝化酶可钝化不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药性?乙酰转移酶氨基乙酰化?磷酸转移酶羧基磷酸化?腺苷转移酶羧基腺苷酰化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质粒编码?氯霉素被乙酰化后不易与50s核糖体结合?金葡菌表葡菌d组链球菌和g菌产生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抗生素靶位青霉素pbppbp2或pbp2a喹诺酮类dna螺旋酶利福平rna聚合酶亚基大环内酯类核糖体50s亚基克林霉素类链霉素核糖体30s亚基s12药物累积不足?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思考题
现有的抗生素有哪些种类?它们的主要作用机 理是什么?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和生化机制有哪些? 细菌生物被膜是如何参与细菌耐药的?
主动外排机制:药物主动外排系统
其他机制
改变自身代谢状态:
休眠 营养缺陷 增加产生代谢拮抗剂:金葡增加PABA
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
抗菌药物钝化酶
IV主动外排
ABAB
PBP
I 抗菌药物钝化
PBP
g
g
g PBP
plasmid
III通透性降低
II 抗菌靶位变异 V 自身代谢状态改变
抗生素应用的选择压力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阻止细菌肽 聚糖的合成
万古霉素与D-Ala-Ala结合,阻止酶的结合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主要抗生素的作用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胞壁 β-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细胞膜 多黏菌素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酮康唑
蛋白质 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
多重耐药性 细菌同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或结构完全各异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细菌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 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细菌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
亦称抗药性,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相对不敏感性和抵抗性。耐药菌株对特定抗菌药物的作用不敏感, 使药物不能达到杀菌或抑菌效果。
细菌耐药程度
用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表示。临床上当 某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小于该药物对该菌的 治疗浓度时,则为敏感;反之则耐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概念 又称天然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来源 细菌本身染色体上的耐药基因或天然缺乏药物作用的靶位,可代代相传。 特点 具有种属特异性,且始终如一可以预测。 举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共价结合
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抑制转肽酶、内肽酶 和羧肽酶活性
阻碍肽聚糖合成 细胞壁合成受阻
细菌裂解死亡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黄瑞提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损伤细胞膜功能(两种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一)
钝化酶的产生
(二)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三)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四)
主动外排机制
(五)
细菌生物膜作用及其他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钝化酶(modified enzyme)的产生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来源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植物
抗菌药物按生物来源分类
举例 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现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的最多,如链霉素、 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两性霉素B等 中草药等植物中也有很多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如黄芩素、桂皮醛、 小檗碱(黄连素)、鱼腥草素、穿心莲内酯、五倍子酸和大蒜素等
真核细胞胞膜(黄瑞提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3.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靶位和时段各不相同。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等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等
核糖体30S亚单位 蛋白质合成障碍
概念 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 来源 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可发生于染色体DNA、质粒、转座子
和整合子等结构基因,也可发生于某些调节基因。 特点 野生型敏感菌群中出现了耐药性,是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的重要区别。 影响因素 药物使用的种类和剂量、染色体耐药基因的自发突变和耐药基因的转移等。
目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agent resistance
作者 : 黄瑞 李嫄渊
单位 : 苏州大学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谷氨酸 二氢蝶啶 对氨基苯甲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 磺胺类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 甲氧苄胺嘧啶
四氢叶酸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黄瑞提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徐志凯 图表医学微生物学 第2版 黄瑞修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类型
β-内酰胺类(β-lactam)
举例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大环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macrolide)
红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等
2.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是获得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耐药基因在质粒、转座子、 整合子和噬菌体等移动的遗传元件介导下转移并传播。
(1) 耐药质粒(R质粒)的转移 ➢细菌中广泛存在的R质粒在耐药性传播和扩散中非常重要。 ➢一种质粒可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性基因群。 ➢抗菌药物形成的选择性压力有利于耐药质粒的播散。 ➢尚未发现可在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中都能复制的质粒。
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 和人工合成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对特定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 菌属)产物,低浓度就能发挥生物活性,有天然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黏菌素)呈两极性,其亲水端与细胞膜的
蛋白质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结合,导致细胞膜破裂。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
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细菌细胞膜(黄瑞提供)
细菌细胞膜缺乏固醇类,故作用于真菌的药物对细菌无效
核糖体50S亚单位
细菌核糖体模式图(黄瑞提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4.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利福平 与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抑制mRNA转录。 喹诺酮类 抑制细菌DNA旋转酶。 磺胺类 与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结构相似,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甲氧苄胺嘧啶 与二氢叶酸中的蝶啶结构相似,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the mechanism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agent resistance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细菌耐药的概念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antimicrobial agent resistance)
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泛耐药菌(pan-drug resistant bacteria)对除多黏菌素以外所有临床上的抗菌药物均耐药的
细菌,目前发现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窄食 单胞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等。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质粒的接合转移 (黄瑞提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转座子(transposon,Tn)的介导 ➢ 是比质粒更小的DNA片段,又名“跳跃基因”。 ➢ 可在细菌或其他生物的基因组(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等)中移动。 ➢ 加速耐药质粒进化和扩大耐药性传播的宿主范围。
钝化酶 是耐药菌株产生的在作用于细菌之前即通过水解/修饰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酶, 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钝化酶的作用机制
类型
β-内酰胺酶 (β-lactamase)
作用机制
由染色体或质粒编码的能特异性地裂解β-内酰胺环的酶,主要 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 β-内酰胺酶等。
“超级细菌”
➢ 临床发现的一类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 都耐药的细菌。
➢ 2017年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WHO) 列出了12种“超级细菌”。
➢ 按其对新型抗生素需求的迫切性,分 为紧急、高等优先级和中等优先级。
紧急 高等优先级
中等优先级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 多数革兰阴性杆菌耐万古霉素和甲氧西林。 ➢ 细菌细胞膜缺乏两性霉素B作用的靶位固醇类。 ➢ 革兰阴性菌具有的外膜通透性屏障致对多种药物固有耐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the species and 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