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原理(4-6).
政治学原理答案
政治学原理答案1. 政治学原理的定义和内容: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权组织、政治行为的科学原理和规律性概念的总称。
其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党、选举、决策制度、政治经济关系等。
其内容涉及国家政权的核心问题、民主和专制的区别、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机制等。
2. 民主制度的原理:民主制度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平等原则:民主制度要求所有公民平等参与决策,所有人的意见和权益应被平等对待。
- 多数原则:在选举和决策中,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
- 自由原则:公民有言论、集会、示威等自由表达权利,政府不得干涉和限制。
- 法治原则:民主制度必须依法治理,政府行为受法律约束,确保公平和合法性。
- 选举原则:通过普选机制选出政府代表,实现民主制度的权力分散和控制。
3. 专制制度的原理:专制制度的原理与民主制度相反,常以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少数人或个人掌握大权,并通过专制手段维持统治。
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集权原则: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或少数团体手中,决策和控制权由少数人决定。
- 权力垄断原则:少数统治者独占政治和经济资源,限制公民的权力和自由。
- 打压异议原则:镇压政治异己,限制言论和集会自由,维持统治稳定。
- 限制选举原则:选举过程受到操控,只能出现符合统治者意愿的候选人。
- 威权主义原则: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个人威信,隐瞒信息,限制媒体自由。
4. 政治行为的原理:政治行为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行动和参与。
政治行为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益诉求原理:政治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诉求,个体或群体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 集体行动原理:政治行为往往是集体的,个体通过组织、联盟等形式来影响和改变政治环境。
- 知情与参与原理:政治行为需要个体了解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活动,如选举、示威、抗议等。
- 利益博弈原理:政治行为中存在利益博弈和冲突,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争夺资源和权利。
- 政治文化原理:政治行为受到政治文化、信仰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和可塑性。
2023年国际政治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国际政治专业考研书目
作为一名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的学生,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的实践。
以下是一些考研书目,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政治理论
1.《国际关系学十四讲》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国际关系学讲义》
作者:谢国忠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
作者:陈嘉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4.《国际政治学》
作者:罗浩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5.《国际政治经济学》
作者:斯劳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6.《国际政治学:理论与世界政治演变》作者:金野潮鸣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7.《政治学原理》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二、国际关系现实
1.《国际战略与外交问题》
作者:邓小平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2.《国际关系概论》
作者:张维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英美对华政策论文集》
作者:黄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4.《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作者:秦春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5.《外交》
作者:周恩来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6.《21世纪国际关系概论》
作者:张维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7.《中国的国际战略》
作者:曾培炎、陈炳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以上是一些值得考研的书目,通过深入理解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局势和政治动态,为未来的国际职业走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际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际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国际政治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限选课程。
是本、专科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学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目的、国际政治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理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政治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选择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而努力,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我们在已学习过《政治学原理》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课,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与行政管理学同属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我们在学习国际政治理论的同时能够了解许多国家的对外政策,这些都是国家对内政策的延续,即一国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关的延续。
所以它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所必需学习和掌握的课程。
三、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既要简单又要系统,重在联系当前国际的实际,阐明基本概念、一般理论和研究目的、意义。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个案的研究,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我国与别国的对外政策,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支持。
四、四、教学方法与形式1、1、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条件,提供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持服务:2P课件,CAI课件,网上课堂等。
2、2、面授、辅导侧重理论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3、3、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主要运用案例导入、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4、4、安排好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期间安排和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创新研究。
5、5、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在教学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国际政治学概论(上)
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
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
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
9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3、问题领域的研究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内战、恐怖主义、民族主义、 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2、当代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法(Statistical- Analysis)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综合和评价 对国际现象的性质和原因进行假设,搜集相关资 料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国际关系的评价:战争次数、军队调动动员次数、对 外冲突死亡人数、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等 国内形势的评价:政府危机次数、暴动革命次数、 刑事案件发生率、失业人口、对政府支持率等
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 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学——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 的各种关系之总和 联系:对象基本相同;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 ;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4、国际法学(让· 博丹、格老秀斯) 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5、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
6、历史学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22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1、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 戴维斯资助建立 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 教授,学科诞生。 国际研究机构建立、高校教学研究、理论著作问世 1919-1926年,美国40所大学建系 1931年,美国开设的国际关系课程达3700门。
政治学原理——精选推荐
政治学原理作业1(第1-3章)(1/10)、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3分)A、国家(2/10)、1880年美国()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3分)▪A、哥伦比亚大学(3/10)、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分)▪A、自然科学(4/10)、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3分)▪C、权力研究途径(5/10)、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的是意大利政治学家()。
(3分)▪A、马基雅维利(6/10)、()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3分)▪C、利益(7/1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3分)▪B、经济秩序(8/10)、()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3分)▪C、孟德斯鸠(9/10)、()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3分)▪A、理论与策略(10/10)、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3分)▪B、君权神授论(1/10)、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认为政治权力最终数于人民,这成为现代民主共和制的理论基础。
(3分)▪B、错误(2/10)、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
(3分)▪A、正确(3/10)、道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3分)▪B、错误(4/10)、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3分)▪B、错误(5/10)、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3分)▪A、正确(6/10)、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国际政治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 804国际政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法、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国际政治和国际形势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涉外工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3.了解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组织;了解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二、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战略学、国际组织与国际法、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地区国别政治经济与外交等。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法学学士或哲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0 2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6 6 0 0 0 0 0 0 6 0 见习 2 2 0 0 0 0 0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 6 6 0 0 0 0 0 0 0 6 复习考试14 0 2 2 2 2 2 2 1 1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9.5 0 0.5 0.5 2 0.5 2 0.5 3 0.5 课程教学120 156 15 17 17 17 17 17 11 11 小计164 175 21 20 21 20 21 20 21 20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13 136 102 102 0 0 0 0 553 21.6 专业类必修课255 272 238 255 255 204 51 51 1581 61.8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0 0 34 306 170 510学生应修0 0 0 0 0 0 145 88 233 9.1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34 34 34 68 22 0 192 7.5 小计468 408 374 391 289 272 218 139 2559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2 7 5 5 0 0 0 0 29 18.6 专业类必修课15 16 14 15 15 12 3 3 93 59.6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0 0 2 18 10 30学生应修0 0 0 0 0 0 14 8 22 14.1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2 2 2 4 2 0 12 7.7 小计27 23 21 22 17 16 19 11 156 100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1 3 56 34 4 1 理31002041 高等数学D 1 4 70 5 1 理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2 1 体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15 1 1 文31001004 数据库技术应用 2 2 34 24 3 1 理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2 33001100 1 体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17 2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2 33002100 1 体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2 33002100 1 体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
政治学原理 课程
政治学原理课程
政治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政治学基本原理、理论和概念的课程。
它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如国家、政府、权力、权威等,以及政治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2. 政治理论和思潮:介绍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潮,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及其对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3.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研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以及它们的运作原理和特点。
4. 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分析不同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形式,如选举、抗议示威、利益集团等,以及它们对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5. 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影响等。
6. 国际政治:探讨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如国家利益、国际安全、全球化等,并分析国际体系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通过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掌握政治行为和政
治参与的研究方法,以及了解国际政治关系的演变和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参与政治决策和解决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二、古典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 摩根索 爱德华· H· 卡尔、 雷蒙· 阿隆、昆西· 赖特等、亨利· 基辛格 主要观点: 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 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 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 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 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 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 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 辛格的层次分析法 哈佛大学教授卡尔· 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常用研究方法 a. b. c.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B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民族主义、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第十五章 国际政治知识点
第十五章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 2009-10-31 22:08 阅读5 评论0字号:大中小本章知识点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在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通过各种国家政治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即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并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认识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和国际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规律。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本节概述: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国际政治是各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相互作用。
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在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事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同时,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之间又存在很大区别,两者在是否拥有公共权威、利益构成和政治行为主体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节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
第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基本政治关系,而国际政治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或是由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派生出来的,或是围绕着国家之间关系产生的,因此,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
记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际政治学 ★★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
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
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
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
(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
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
(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
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
政治学原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和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2、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影响和控制政治权力客体的能力。
3、国际体系: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4、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5、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6、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8、政治发展: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其中的“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包括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者和体系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而达到的共识。
9、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10、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1、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政治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1)政治认知(2)政治情感(3)政治信仰(4)政治态度等因素的总称。
1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平民百姓)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考研笔记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考研笔记D(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因此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1)政治学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哲学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
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政治关系的变化和调整。
另一方面,决定政治学与经济学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国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问题。
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
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
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
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规范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
政治学原理教学内容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概念一、19世纪以前的政治概念“政治”——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周末春秋时代的一些典籍中。
先秦诸子们对政治的使用有两个特点,一是“政”与“治”常常分开使用,论“政”多于论“治”;二是“政”的涵义基本上是君主的治国之道,包括伦理、秩序、法令和权力。
西方“政治”概念的出现几乎与我国同时。
它的词源是希腊文“波里”。
“波里”既是地理概念,也是人民进行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所有公共生活的单位。
在后来的英文中,“波里”既被转译为政治(Politics),也被直译为城邦国家(City—state)。
因而,在政治思想家那里,政治与城邦国家几乎是同义语。
“政治”一词在词源学上的演变决定了古代西方人的“政治”涵义要比中国人的政治涵义宽泛得多。
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
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
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
二、当代西方政治界说自20世纪始,政治学也日益确立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对政治概念的认知,最富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政治是国家的活动诸多政治学者都认为,政治就是与国家的各类活动相关的现象,国家活动是政治的精确表达方式。
如美国政治学的创始人约翰?伯吉斯认为,政治即国家,政治活动即国家活动。
2.政治是权力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认为,政治过程乃是权力的形成、分配与使用过程。
卡特林也指出,政治舞台就是权力市场,政治活动就是企求权力性的活动,政治关系就是权力关系。
3.政治是稀有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过程就是决策过程;通过权威性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各种稀有价值得以分配;凡与分配稀有价值的权威性决策有关的活动都是政治活动。
政治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练习一(第1、2、3章)一、名词解释:1.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非零和博弈:是政治博弈的两大类型之一,即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所失。
它们不完全是敌对的,而且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3.公共选择理论:属于理性选择主义中的一种理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
该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与政治系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员政治等。
该理论的方法是经济学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其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最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4.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
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位有影响力的人能够运用他的人格的力量去控制他人。
在政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形容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卡里斯马(Charisma)。
5.政治文化:195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用以替代传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概念,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分析框架。
我们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6.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能动过程。
大学本科专业(政治学类-国际政治)
大学本科专业(政治学类-国际政治),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政治学类-国际政治专业的概述1.1 专业简介1.2 专业背景、发展历程1.3 相关领域和研究方向二、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2.1 政治学基础知识2.2 国际关系理论2.3 国际政治经济学2.4 国际法2.5 国家和地区研究2.6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三、该专业发展方向3.1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3.2 国际法律事务3.3 国际人权和民主治理3.4 国际组织管理3.5 国家安全和情报分析3.6 国际公共政策研究四、就业前景4.1 政府机构部门:国内外事务部、外交部、情报机构等4.2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4.3 多边公司和跨国企业:商务、市场、公共关系等4.4 研究机构:智库、大学、科研机构等4.5 媒体:新闻报道、主持人、政治评论员等摘要:大学本科专业:政治学类-国际政治政治学类-国际政治是指以国际政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专业,主要涉及国际政治理论、国家间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对国际政治现象的敏锐分析能力,以及对全球性问题的独特视角。
本文将从该专业学习的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三个方面来介绍政治学类-国际政治专业。
一、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 国际政治理论:学生将学习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并了解各种理论的优点和不足,形成对国际关系的理论分析能力。
2. 国家间关系:学生将深入研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包括国际协商、国际贸易、外交关系、国际威望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际政治制度的运作和规则。
3. 国际组织:学生将学习各种国际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结构等相关知识,并对他们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 国际安全:学生将学习国际安全问题,如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主义等,并可以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各种因素。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三、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理论
康德:人类未来应该建 立在“普遍的永久的和 平”前景之上。
Hugo GrotiusBiblioteka Immanuel Kant
(一)理想主义
3.问题与思考
国际政治中各行为主体所追求的道德价值 是否是无可争议的?
国际政治中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是否可以超 越主权国家的界限?
(二)现实主义
1.主要特点
强调权力政治和国家利益,认为国家是国 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 治实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问题与思考
国际政治是否能够与道德分开?如何处理与 道德的关系?
(三)多元主义
1.主要特点
提出了国际政治的“混合行为主体模式”, 在肯定民族国家政府作用的同时,强调国际政 治由广泛的利益组织和团体所形成,认为主权 概念应该被更为中性的自治概念所取代。
(三)多元主义 2.问题与思考
自治概念能否替代主权概念?
二、国际政治理论
(一)理想主义
1.主要特点
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 治的行为准则,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 然走向和平这样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 和国际合作。
(一)理想主义
2.代表人物
托马斯:正义战争的目的是弃恶扬善。
格老修斯:用自然法理论探讨国家之 间的行为准则。
Thomas Aquinas
(二)现实主义 2.代表人物
马基雅维里(NiccolòMachiavelli) 霍布斯(Thomas Hobbes)
(二)现实主义 2.代表人物
汉斯·摩根索,美国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 大师,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缔造者。
Hans Joachim Morgenthau,1904-1980
(二)现实主义
第九章 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
一、单选题(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指南及国际政治的核心要素是()。
A共同利益B国家利益C经济利益D民族利益2、()反映了国际体系的空间利益关系。
A地缘政治B国际组织C领土D邻国关系3、国际政治最重要和最稳定的行为主体是()A 民族B政党C国际组织D国家4、根据国际组织的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联合国属于()国际组织。
A一般政治性B专门性C全球性D区域性5、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是()。
A跨国公司B宗教组织C政府间组织D非政府间组织6、当前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A WTO B联合国C OPEC D北约7、我们把国际政治中各种主要的行为主体通过长期联系和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叫做()A 国际政治B国际关系C国际体系D国际组织8、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9、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A 雅尔塔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多极竞争体系10、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 独立自主B经济优先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D和平发展二、多选题(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是正确的)1、国家政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A是无政府国际体系中的政治关系B是主权国家间的政治关系C根本动因是国家利益的综合博弈D主要表现形式是各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制订和实施E以军事关系为主2、影响国际政治的主要因素有()A时代性质B综合国力的对比C国家利益D地缘政治E国际声望3、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关系体现在()A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对外延伸B国内政治受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制约C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主体不同D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利益取向不同E国内政治存在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公共权威4、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A国家C政党D跨国公司E民族5、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A中国B联合国C欧盟D欧佩克E美国纽约州6、国际体系的历史形态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性
处在由于内部实力对比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中
相对静态与绝对动态的统一
呈现相互交错与并存现象
2018/12/2
16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
三、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模式
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
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20世纪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7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四、世界体系的结构
以系统论的方式研究世界体系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功能
1.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标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列宁:“三类国家”论 毛泽东:“三个世界”论
2.以政治制度的差异为标准的不同类型:
封建专制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
2018/12/2
10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五、世界体系的特征
1.整体性和联系性
具有整体功能、体现“合力” 每一个国家无法单独生存和发展,具有制约性和相互依赖性
2.无从属性和层次性
无最高权威和强制中心
全球 地区 亚地区 多边 双边 国家
3.运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形成、发展、成熟、衰落的客观规律性 到达临界点前的稳定性:功能规律与进化规律的统一
2018/12/2
11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
一、定义与内涵:
某一历史时期内国家战略力量之间 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势和结构
广义: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战略格局等 狭义:建立在经济、均势实力对比关系上的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关系:
后者孕育在前者的母体之中,其变化受到前者的制约 前者强调内部的有机性,后者强调外部的表现形式 前者反映国际社会的普遍性,后者反映主角国家的实力对比
2018/12/2
5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一节 世界体系
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演进
3.两极对峙阶段(1945-20世纪90年代)
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和大国合作为基础
1944-1945 欧洲势力范围划定,体系在西方形成 美军1945年独占日本;苏联占领库页岛、千岛群岛 在中国以长城为界划定美苏势力范围 8月苏联进入朝鲜北部,成立朝鲜 9月美国进入朝鲜南部,成立韩国 雅尔塔体系在东方形成
2018/12/2
8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四、世界体系的结构
3.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为标准
二战前:松散型结构: 为欧洲为中心的伞状结构、不平等性、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 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竞争共处、 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2018/12/2
9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四、世界体系的结构
4. 以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排列组合为标准 莫顿· 卡普兰的六模式:
均势体系 全球体系 松散的两极体系 等级统治体系 牢固的两极体系 单位否决体系
霍尔斯蒂的五模式:
等极制体系 两极体系 松散型体系 多极体系 松散集团型体系
2018/12/2
12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
国际秩序与格局的关系:
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 规则、手段和机制,是大国或国家集团利益、
实力、对外政策的统一。
联系与区别:
前者受后者的制约和影响
格局的转换导致新的国际秩序的出现
2018/12/2
国际政治学原理
2013---2014第一学期
国际政治学原理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三章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五章 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
第六章 国际关系的基本状态
2018/12/2 2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一节 世界体系
第二节 国际关系格局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整体性和均衡性: 国家体系 结构的无政府状态 安全的优先地位 自助体系 均势格局
自保功能:
•
呈现出稳定性和惰性除非
重大变故,否则不会改变
2018/12/2
15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
3.客观性
其形成不以某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一旦形成, 个体便失去对它的控制力,国家功能失效
第三节 国际法律秩序
2018/12/2
3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一节 世界体系
一、定义:
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经济联 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
二、世界体系形成的条件
国际分工的完成 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 殖民体系的建立
2018/12/2
4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一节 世界体系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 制约,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2018/12/2
17
刘长敏: 刘长敏:
2018/12/2
6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演进
4.一球多制、多元共存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垄断资本主义的地位得以增强 社会主义进入调整改革、经济转型时期 第三世界战略地位下降,处境困难 协调、合作、求同、存异成为世界主导趋势
2018/12/2
13
刘长敏: 刘长敏:
第四章 世界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二节、国际关系格局
二、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
1.历史性和时代性
与一定的历史阶段性联系 反映时代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2.整体性和均衡性
美国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思· 华尔兹的观点 国际关系塑造国家行为,国家行为同样 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动
2018/12/2
14
刘长敏: 刘长敏:
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演进
1.创立阶段(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出现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萌芽 国际交往的外交社团制度诞生 2.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垄断资本在国际社会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国际化 世界经济体系以私有制为核心 世界政治体系以强权政治和集团政治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