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 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3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3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课本《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归园田居课文。

3. 相关的诗歌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和主题。

2. 导入新课,说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的题目《归园田居》,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1. 展示一些关于陶渊明的图片和资料,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标题,预测诗歌内容。

阅读理解:1.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解释诗歌的标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课本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行数、诗句和句式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1. 分析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谈论现代社会与田园生活的差异与联系。

2. 欣赏其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配置相关的作业,如默写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读后感等。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扩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有了一定了解,理解和欣赏了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分析了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诗歌分析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二)教案主题:《故都的秋》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理解《故都的秋》的内容;2. 能够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意义;3. 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和感受文学作品。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归园田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较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设计*陶渊明的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整体理解,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园田居》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2.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艺术特色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整体理解,鉴赏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韵律美。

3. 知人论世:介绍诗人陶渊明生平,帮助学生解诗歌背景。

4. 整体理解:分析诗歌题目、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6. 艺术特色:讲解诗歌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田园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内容概括4. 意象分析5.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二,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描绘,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2. 答案:《归园田居》其二诗人:陶渊明内容概括:诗人描绘田园生活宁静、和谐,表达对田园生活热爱。

意象分析: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描绘优美田园风光。

艺术特色:本诗运用对仗、韵律等手法,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讲解诗人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艺术特色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归园田居》,询问学生对“归园田居”这个词组的理解和联想。

2. 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对诗歌的贡献。

3. 提问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异。

教学活动:1. 学生自由发表对“归园田居”的理解和联想。

2. 教师介绍陶渊明的背景和诗歌贡献。

3. 学生分享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看法。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挑选诗歌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含义。

3. 进行词汇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教学活动:1. 教师挑选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解释。

2. 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含义。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

第四章:朗读与背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1.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给予指导。

2.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第五章:创作与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解读。

教学内容:1. 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篇小作文。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诗歌,掌握生僻字词、句式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其一。

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并举例说明。

5. 解读:教师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田园诗,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生僻字词、句式结构4. 诗歌艺术特色:对仗、意象等5. 思想感情:田园生活的向往、淡泊名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色,并谈谈你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田园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的讲解。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该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形象。

2. 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全班齐读《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讲解诗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美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饮酒·其五》、《杂诗·其七》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2.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美的感知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4. 作业设计中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如“采菊东篱下”、“羁鸟恋旧林”等。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式,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理解其淡泊名利、追求真实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作者的生平和田园诗的特点。

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归园田居》,激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交流各自的感悟。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分析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2)对比其他诗人的田园诗,分析其异同。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哲理和作者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的田园诗,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是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30、《归园田居其三》优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30、《归园田居其三》优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精彩赏析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旳口语和醇美旳诗意友好地统一起来。
写作特色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白作者要按照自己旳意愿生活,不想污浊旳现实中失去自我。 2、揭示诗歌主旨旳句子是 , 。 3、《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赏析“但使愿无违”一句。 “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旳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劳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旳不如意,但折腰锄禾旳辛劳远比“为五斗米折腰”旳官场生涯轻松愉悦旳多。同是折腰,意义却大相径庭。一是心甘情愿旳生存行为,一是违心旳人性扭曲。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旳向往,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旳意愿,体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憎恶黑暗官场旳人生态度,反应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旳精神品质。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怎样欣赏古诗?
1、经过多诵读,感知内容大意,领略语言美。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琢磨诗中感情。3、发挥联想、想像,体味意境美。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旳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旳自然。
我在南山下种豆,
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起到地里锄野草,
晚上伴着月色带着锄头回家。
草长树茂使道路变狭窄,
傍晚旳露珠打湿了我旳衣裳。
衣裳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

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4篇

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4篇

1、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三、预习检测:1.注音或写字:(1)带月荷( )锄归(2)晨兴理荒huì( )(3)道狭草木长( )(4)属( )国过居延(5)帘旌( )不动夕阳迟(6)徙( )倚( )湖山欲暮时(7)都护在燕( )然(8)丰年留客足鸡tún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带月荷( )锄归(2)但( )使愿无违(3)大漠孤烟( )直(4)长河( )落日圆(5)江入大荒( )流(6)仍怜( )故乡水(7)徙倚湖山欲暮时( )(8)三年多难更凭危(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主要内容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和一见钟情,以及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追求自由的心态。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学生能够领悟到作品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重点: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曹雪芹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文本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

三、人物分析(20分钟)四、主题探讨(1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实例分析(10分钟)板书设计:1. 《红楼梦》第一回主要情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和一见钟情。

2.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反封建、追求自由、感性与理性并存。

3.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温婉、敏感、才情出众。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人物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这是理解作品主题的关键。

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反封建、追求自由心态的人物,他对封建礼教持有反感,同时又充满了感性与理性并存的特质。

林黛玉则是一个温婉、敏感、才情出众的女性形象。

7-2《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2《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2《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第一节《课程标准解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

讨论、交流为主。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

【教学目标】1.抓意象,感受宁谧自然的田园风光。

2.抓诗眼,体悟归隐田园的隐逸情怀。

【教学过程】任务一:标题中哪个字可以作为诗眼?围绕诗眼梳理诗歌内容,体悟情感,完成表格。

问题相关诗句情感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对官场生活的唾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归去何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回归田园的愉悦自在(7列学生按照“2212"的组合进行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补充点拨。

)【课堂探究】任务二:回归田园,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其描写角度有哪些?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完成表格内容。

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鸡描写角度静态视觉近观视觉远观听觉动态听觉动态田园生活特征宁静、闲适、恬淡表达情感对田园、自然的热爱,向往。

(7列学生按照“2212”的组合进行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补充点拨。

)特别提醒:诗歌景物描写角度空间角度:由远(近)及近(远);俯视、仰视;由高到低;由上到下时间角度:早晨;晚上;春夏秋冬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色彩角度:色彩鲜艳、绚丽描写手法:白描、动静结合以动(静)衬静(动)点面结合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练习巩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将这两句改为“榆柳栽后院,桃李种堂前”好吗?为什么?不好。

“栽"与“种”只是两个简单的动作,没有结果的显现;原句中的“荫"与“罗”,意为榆柳之荫覆盖,桃李成排罗列,(释字义)给人以郁郁葱葱、清凉、幽静的感觉。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归园田居课教案

归园田居课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归园田居》,使学生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活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隐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悟归隐思想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

2. 归隐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五、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陶渊明的生活背景,理解其创作《归园田居》的动机。

2. 作品内容解析:分析作品的结构,解读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

4. 拓展延伸:比较其他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探讨《归园田居》的独特之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学进程安排: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归园田居》的背景。

2. 学生自读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3. 分析作品结构,解读关键词语、句子。

第二课时:1. 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归隐思想的内涵。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

3. 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他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第三课时:1. 课堂讨论,分享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第四课时:1. 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2.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

第五课时:1.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归园田居》优质课教学课件

《归园田居》优质课教学课件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写静、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 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 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 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 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归 3、归向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比喻)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1)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 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 忏悔。“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 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 之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zhuō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yīn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aì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fán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 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4、归去如何?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自由、喜悦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和独立。
讨论: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做法是否可行? 有人说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归园田居优质课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课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全文;(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田园诗的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3)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诗歌意象的分析;2. 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如对比、排比、对偶等;3.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表达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评价;3. 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共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和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归园田居”,提问:诗人为何要归园田居?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其含义;(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字词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对比、排比、对偶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描绘的田园景物,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分析、表达手法鉴赏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的短文。

归园田居市优质课

归园田居市优质课
2/14/2020
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误落尘 网中,一去三十年),而不是 生活本身(羁鸟恋旧林,池鱼 思故渊),他非常热爱自己的 生活(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
2/14/2020
陶渊明回归田园展现“人性之光”: 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 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
拒绝“工巧”,坚持“守拙”。是作者 坚持自我,不失本真,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高尚气节的体现。
2/14/2020
诗歌情感小结
本诗表达了作者 1.对官场的厌恶 2.对田园生活热爱 3.对节操的固守
2/14/2020
那么你对陶渊明回归田园的行为 认可吗?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评价陶渊明回归田园的行为。 (小组讨论,正反对决)
教学目标:
曲 沼 荷 风
陶渊明(晋图)
授课教师:杨晨光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忠实原
文:
1.分析作者回归田园的原因。
2.作者对田园的情感。 3.评价作者回归田园的行为。 4.分析陶渊明精神的时代意义。
2/14/2020
导入:
什么是田园?田园可以是“种豆南 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 月荷锄归”;田园可以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田园可以是“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田园可以是“斜光照 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 杖候荆扉”;
2/14/2020
田园可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 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古代人所热爱、所向往的田 园。那么陶渊明这首《归园田居》 描绘了怎样的田园?要传递什么 给我们?
2/14/2020
任务一:解答问题 疏通文意
1.田园景物有什么?(方宅至余 闲) 2.田园景物有何特点? 3.表现了诗人回归田园怎样的心 情? 4.诗人对田园有怎样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文章,给全诗分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本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6句
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 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个性: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思想:恋旧林,思故渊
• 第二层:7——18句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

• 所见:农田 草屋 榆柳 桃李 远村

炊烟
• 所闻:狗吠深巷 鸡鸣桑颠
• 所感:无尘杂 有余闲 •
第三层:19——20句 回答了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由于他“久在樊 笼”,他才会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 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作者希望冲 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这是对以前 误入尘网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 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主旨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
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 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 是“返朴归真”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潜,字渊明,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东晋田园诗人,其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室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 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 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政治腐败, 他对现实很失望,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 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 在他41岁时退居农村,归隐田园。他的 文学创作着重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田园 生活表现诗人对农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 闲适隐居生活的向往,歌颂了诗人的与 农民朋友之间的纯真感情,表达了诗人 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其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 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返朴归真” 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 不做作,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 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 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 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 艺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
• 1 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 • 2 层次鲜明,色彩斑斓。
讨论: 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认为是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坚守高洁的体现,而有人又认为这是消极 避世的行为。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10
作业
1.结合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谈谈陶渊明如何做到平淡与 醇美的统一。
2.背诵课文。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