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教师的法律素质包括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它应该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的意义和目的

(一)、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极力推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教育领域也展开了教育法制的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权力机关在教育立法方面进展很大,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教育法律,依法治教部题已经提上日程。21世纪将是我国教育法制逐步完善的时代。教师必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这一要求,树立教育法制观念,养成教育法律意识,成为知法、懂法、能够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师。

(二)、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教师队伍现状的要求。我国广大教师队伍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能看不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不懂得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力,另一方面不尊重学生,随意侵犯未成年的合法权益,甚至以“教育名义”对学生进行人格污辱、殴打以至一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实践表明,我国教师队伍的法律素质亟待提高。

(三)、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培养未来社会守法公民的需要。教师具有法律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依法行教,必将使学生受到法治的熏陶。这对年轻一代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成为新一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职业最重要、最典型的是其典范性。许多优秀教育的经验表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进自己却不能守法,就会使不校的法制教育苍白无力。因此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促进全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针对调查结果所揭示的目前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素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对教师的教育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改变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偏低的现实,首要的做法是加大对教师的教育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知识水平。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摒弃以往的普法教育采取的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成册下发由教师自主学习或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的模式,而且应当考虑到农村中学校实际的特点,即学校分布散、每所学校教师少等,应当集中教师利用寒暑假、短期培训等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减少普法教育过程中的成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的说教,这就要求普法教材的编写必须融进相关案例,使教师从具体的案例中感受到:这样做是错的,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进行普法教育,法条的解释是必要的,但要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现状的特点,对一些具体的有关禁止性规范的法律条款,应反复强调,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提高教师对“法”的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认识,从而能够引导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依法施教的良好风气。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普法的针对性,采取多样化、生活化和现代化的普法形式,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知识水平。

(二)、增强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

教师有了教育法规知识,但是能否转化成为依法治教的行为,还决定于其是否具有教育法律意识,因为意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教育法律意识对教师产生依法治教的行为具有支配性的作用;教育法律意识并不是仅仅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它会反过来作用于依法治教的客观现实,推动依法治教的管理模式、行为的发展。教育法律意识的产生以正确认识教育法规的作用为基础,培养教育法律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育法律法规, 依法施教,依法治教,才能搞好教育,作

为专业工作者,教师必须熟悉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维权,依法律己, 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其次要树立权利和义务意识,权利义务是一切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因为法律就是通过明确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来规范个体的社会行为的,没有权利义务意识,法律的实施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具备权利义务意识,才可能做到依法享有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以及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拒绝他人的非法要求。第三,严格查处违法侵权行为,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教师的教育行为,社会和媒体不仅要对于教育侵权行为报道,而且要跟踪报道处理结果,通过严格查处来强化树立教师罪责意识.

(三)、依法执教,规范教师教育行为

在教育法律系统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教育法律行为,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教师教育法律行为的问题上。要规范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行为,首先要让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不容任何人侵犯;一旦发生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就应严格处理,决不姑息放纵。

其次对于教师职务侵权行为要追究连带责任。相关部门、学校应当认识到教师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即属于职务侵权,因此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仅要追究教师的责任,而且学校、相关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论是教育行政机关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在教师职务侵权行为发生后,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校要负法律责任,很少有人意识到教育行政机关负责人、学校领导因失职、渎职等也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因此,教师的职责性质是“公务”而非“私务”。教师职务行为对学生的侵害不仅要追究教师本人的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应追究学校民事赔偿责任和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行政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教师侵权案件的发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依法治教的氛围。要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以避免随意性。调查发现,在形成学校法律文化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法律素质与管理者法律素质不高也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整体水平,学校的领导应当身体力行,从完善学校内部规则入手,使整个学校形成依法治教的氛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领导应当从自身做起,以完善学校内部规则为切入点,这就要求学校的内部规则不得与上位法律相抵触,其效力也不能高于上位法律、法规的效力。但从目前的情势来看,学校对许多惩罚性规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如有的学校规定,对学生迟到、早退、随地吐痰可罚款1元到5元。这种明显有违法或越权的行为,在学校中的规则或班级公约中是司空见惯的。学校虽然有权按照学校章程制定自治规则并依规则约束被管理者的行为,但学校这一权利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学校的自治规则本身的合法性之上。否则,就会侵犯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关国家机关组织专门人员对学校自治规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非常必要的。凡与上位法律相冲突的自治规则,必须予以纠正。这样,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能以学校的自治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次,要加大对学生的普法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包含对教师的法律素质的要求,还有对学生的法律素质要求,应鼓励家长和教师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只要家长和学生对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理直气壮地说“不”,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侵权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侵权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学校应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调查显示,农村中学教师中侵犯学生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的现象相当普遍,为督促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化,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除了进行教育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要有特定的制度和机构。一方面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要建立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