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修辞学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修辞学
理论上看: 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人类语言之谜,阐明人类的认
识活动,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从实用上看: 这有两个方面: (1)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于
说和写。 (2)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即运用
于听和读。
三、言语环境
言语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简称语境 (一)构成言语环境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①时间: ②地点、场合 ③民族习惯: ④对象:
(二)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1、语境的主要作用有两点,解释功能和过滤功 能。
①解释功能: a 帮助听者推断出存在句子意义之外的信息,
(言外之意) b帮助听者从系统的意义推出具体的信息。 c 语境可以排除歧义,帮助听者获得准确信息。 d 语境可以补足省略 e 帮助听者从“不正常”逐步推断出正常的信息。
文艺
2、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分为
语体
亲昵(intimate ) 随便 (casual) 商讨(consultative) 正式(formal) 冷淡(frozen)
3、英国伦敦学派
从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目 的、方式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功能 等角度,把影响语体分类的情境分为三 种。
专业性:如科技、广告、新闻等
四、修辞手段和修辞方式
①词语选择 ②句式选择
五、语体 (一)修辞学与语体学的关系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语体学是修辞学的一门从
属学科。一是主张语体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属于语言学下,与修辞学并列。 (二)语体的特点
(三)语体类型
1、苏联学者对功能语体的分类
口语体
科学体 语体 事务公文
书卷语体
政治
② 过滤功能
a 若一个句子只能表达语境已经提供的信息,一 般不宜说出。

语用学重点

语用学重点

1、什么是语用学答: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

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种因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一系列内容。

2、语用学的三大要素答:话语实体、语用主体、语言环境三大要素。

核心要素、内部要素——话语实体(内容)——客体;外部要素——语用主体(人)和语言环境;话语的意义和内容是语用研究的核心。

3、言语行为(直接/间接)P12答:(1)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

在他的《论言语行为》一书中,提出了三种言语行为。

①言内行为:通过话语字面意义来达到某种思想的发话行为。

②言外行为:除字面意义外,还伴随着说话人强烈的心理意向,如承诺、请求、指令、宣告、威胁等等。

这些主观意图可由行事动词在话语表层显露。

③言后行为:说话人欲通过话语取得某种效果例如:周朴园: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 从言内行为看——表示询问;从言外行为看——暗含“把窗户关上”的意思;从言后行为看——鲁侍萍听出了他的意思,“很自然地走到窗户前,关上窗户。

”(2)美国语用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理论做了新的发展。

他区分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P15①直接言语行为:有行事动词出现的、一目了然的行为。

②间接言语行为则包含下面的多种情况:语言表层没有明确表示心理意向的行事动词的言语行为;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外一种言语行为;一段具体的话语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言语行为。

换言之,某一个言语行为可以有多种不同含义。

4、话语P25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能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

5、语用原则(合作/礼貌)P16答:目前讨论较多的语用原则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一)合作的原则——美国哲学家、语用学家格赖斯1967年提出,简称CP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

语用学

语用学

“球鞋”与“波鞋”原来有这么大的不同!一个鞋的质
量等级被名称、符号的等级所取代。这时我才明白, 同一类东西,有的要用中文名叫之,有的却必须用英 文名称之,是因为其价格等级不同。二者的差别之大, 足以在流行观念里成为两种东西。或者说,同一类东 西,只要能够被冠以英文名,其身价就不同了。这就 是流行文化的力量。
4、海姆斯的语境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于1968年把语境归 纳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 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 范 ”。 ( Cohesion in English,1976 :22) 海姆斯指出: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时,要有在 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说出相应恰当话语的能 力,即“交际能力”。这交际能力是由于人和社 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 言规则,又要适应言语环境。
2、几个重要概念
在对语用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区分几个 基本概念: 1)句子与话语 句子:是一个句法学、语义学的概念,是脱离语境条 件的抽象的单位,多用于指抽象的语法结构或脱离语境 条件的结构组合,也就是说,它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 组合起来的、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其意义就是词汇意 义和语法意义的组合,在任何条件下它的意义都是恒定 的。
生成 解释 酒喝完了,再去买一瓶 歧义
二、语用学的由来和发展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得名 于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1937年自造 的英语“pragmatics”(汉译“语 用学”)
电话会话的开端规律:先说话的总是接电话的一 方。这是一个由召唤(拨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和应 答组成的相邻对。是由人类会话结构规律决定的。
语用学就是研究话语在 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 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 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 的产生与理解,也包括 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 的恰当选择与使用。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Vs.Utterance Meaning):1)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用学 pragmatics

语用学 pragmatics

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语用学(pragmatics)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广义),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狭义)。

源起符号学(semiotics)。

符号学: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科。

有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

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联系和区别: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符号学的分支。

语义学主要指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命题的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s)。

语用学研究言语使用上的意义,研究传递语言信息的适宜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

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的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解决"Whatdoes Xmean?"的问题。

语用学揭示的是三元关系的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解决"What did you mean by X?"的问题。

语境(context):最狭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上下文。

语境还必须包括语言外的因素。

语境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知识,背景知识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情景知识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正是程度、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语境也随之而变。

有些语境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例如背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等,但有些因素却会变化,特别重要的是相互知识这一因素,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扩大,原来不为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完全可能在交际过程中变为相互知识,成为进一步交际的基础。

语义学和语用学

语义学和语用学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在语义理解中的应用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语义理解
结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提高语义理解的全 面性。
ABCD
知识图谱与语义网的发展
构建大规模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推理。
语用学与认知科学的融合
探究语言使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 。
情感分析
通过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词汇和表达方 式,判断文本的情感倾向和情感强度。
对话系统
通过模拟人类对话中的语义和语用过程,构 建更自然、智能的对话系统。
06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未来发展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自然语言处理的复杂性、多义性和歧义性;不同 文化和语境下的语言理解差异。
机遇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义学和语 用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场景;跨学科合 作促进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深入研究。
语义学关注语言表达式本身的意义,而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中的语境和交际意图。两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 意义和功能。
语义学和语用学相互促进
语义分析可以为语用分析提供基础,而语用分析可以揭示语言使用的深层含义和交际效果。两者相互促进可以推动语 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叉研究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叉研究逐渐增多。例如,探讨语言中的隐喻、转喻等修辞 手法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义和语用的理解等。
语义学和语用学在语言学中
05
的应用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
通过分析词汇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帮助学生更准 确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语用学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语用学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第七章语用学•美国哲学家C.Morris(1946)把符号学分成三大部分:•句法学---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和世界对应体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此前,逻辑学家R.Carnap(1938)认为语用学探讨的是“人生成和理解语言符号的行为、状态和场合”上,使得部分分析哲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消极地把语用学定义成应付“语义学无法处理的内容”的学科,语用学便似乎成了什么都可以往里扔的“废纸篓”了。

•我们认为,语用学探讨的是符号产生交际意图的规律,词语意义和语境结合可以产生语用意义,因此语用学所探讨的对象,应该是语用者解码和推理的规律,即把符号和语境结合,通过推理去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过程。

•研究类似规律的语用学理论包括:•(1)言语行为的适宜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J.Austin1962,J.Searle1969),•(2)会话公设(conversational postulates.D.Gordan&koff1975),•(3)善行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D.Davidson1972, 1980),•(4)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conversational maxims.P.Grice1975),•(5)理性原则(principle of rationality.A.Kasher1976),•(6)悲观互动策略(strategy of interactional pessimism.W.Labov&D.Fanshel1977,S.Levinson1983),•(7)透明原则(principle of transparency.M.Dascal1983),•(8)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G.Leech1983,P.Brown &S.Levinson1987),•(9)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D.Sperber&D.Wilson1986)等。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

语用学名词解释语用学,又称用语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

它旨在揭示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情境依赖性,分析语言的目的、意图和效果,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关注言语行为的真正意义和沟通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来执行特定的行为,比如请求、命令、承诺、道歉等。

语用学分析这些行为的语言形式、语义含义和语用后果,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

2. 言语间接性:言语间接性是指通过暗示、隐晦或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语用学研究言语间接性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分析背后的意图和效果。

3.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分析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境依赖性,探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4.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详细分析实际对话的录音、录像材料,研究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策略。

会话分析揭示言语行为的交互性和动态特征。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分析、实验设计、社会调查和语料库语言学等。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等各个层面的关系。

语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广告、政治演讲、司法审理等。

在教育中,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广告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广告商理解消费者的语言需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广告语言。

在政治演讲和司法审理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分析演讲者或律师的措辞选择和表达方式,揭示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总之,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方面,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意图和效果,分析语言的适应性和变化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社会意义,也为语言教学、社交交际和语言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语用

语用

第六章语用一、学习提要1. 语用概说(1)语用和语用学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话语理解等活动。

话语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语意具体化,二是产生言外之意。

语用学是研究语用的科学。

语用学和修辞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都是研究语言运用问题,但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主要立足于表达的角度,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利用语言本身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语用学则立足于言语交际这一广阔视角,重点研究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如何利用语境准确而得体地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

(2)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 话语交际的过程可切分为编码、输出、传递、接收、解码和反馈六个环节。

话语交际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接话原则。

(3)制约话语交际的要素是:交际目的、交际对象、言语背景、话语场景、语体风格和美学情趣.2. 话语的表达(1)语句的选择①词语的选择 词语的选择有两个层级的要求:选准词语,使语句稳妥;锤炼词语,使语句生挥。

②句子的配置 从语用的角度考虑,句子的配置的基本要求是:求得上下文的紧密联系和协调;要合乎事理逻辑,使意思严密突出;要随情设句切情切景增强话语的艺术魅力。

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配置。

③节律的调整 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音节的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韵脚的和谐自然,叠音的优美传神等方面。

(2)辞格的运用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话语形式。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映衬、示现、移就、移觉(通感)拈连、借代、仿拟、反语、对比、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设问、反问、错综、舛互、警策。

辞格的综合运用包括辞格的连用、套用和兼用。

(3)语篇的组织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用单位,可以是一个句群,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甚至一部著作。

语用学——精选推荐

语用学——精选推荐

一语境(2)1 “语境”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提出,《意义的意义》,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2 弗思把“语言”看成是社会过程。

认为语言有三种含义:一种自然倾向;一个系统;泛指话语事件。

《语言理论概要》3韩礼德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个术语,实际上就是“语境”。

4海姆斯进一步发展了语境学说。

把语境归纳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

5莱昂斯归纳出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即:每个参与者都必须知道……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提出了“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的理论,提出了“六何说”(何故、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如)二指示词语(6)1 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指示词语》认为,指示词语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指示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知指示句”;2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指示系统一般地说,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词语的指示中心一般是:①中心人物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3 菲尔莫把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身势用法和象征用法。

身势用法的指示词语只有借助对言语事件的实在的听觉、视觉、触觉才能理解。

象征用法的指示词语只需要知道言语时间的基本事件空间参数就可以理解。

4 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

前者指的是一个词语的所指跟前面出现的别的词语的所指是同一对象,后者用法如:I met this weird guy the other day. (我那天遇到这么个古怪的家伙)5 人称指示(1)人称指示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人称指示的基本语法区别是第一、二、三人称。

(2)称呼语是用来指称听话人的名词短语。

语言学教程[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复习笔记I.语用学1.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2.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区别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但是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而语义学研究的是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语境。

II.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牛津大学哲学家约翰·奥斯丁在他《如何以言行事》一文中提出的。

它从哲学意义上对语言交际的本质进行解释,其目的在于回答“用语言干什么”这个问题。

1.施为句和叙事句奥斯汀提出自己理论的第一步是把句子分成两类:施为句和叙事句。

它们不能应用于传统的真值判断方法。

因此,他对施为句和叙事句作了区分。

(1)定义施为句是用来做事的,既不陈述事实,也不描述情况,且不能验证其真假;叙事句要么用于陈述,要么用于验证,可以验证其真假。

(2)合适条件虽然施为句没有真假,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是合适的。

我们把奥斯汀的合适条件简化如下:①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规约程序,并且相关的参与者与环境是合适的。

②该程序必须正确全面地得到执行。

③有关人必须有相关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且必须有相关的后续行为。

但是奥斯汀很快就认识到,这些条件只适用于部分情况。

2.行事行为理论后来,奥斯汀放弃了他最初对叙事句和施为句所做的区分。

他建立了另一种模式来解释如何通过语言实施行为。

根据这种新的模式,说话人说话时可以完成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

发话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分句的行为,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手段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

行事行为是表达说话人意图的行为,是在说话过程中所完成的行为。

取效行为是通过说话完成或通过说话所产生的行为,是由话语所带来的结果和变化。

在上述三种言语行为中,语言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行事行为,因为这种言语行为与说话人的意图一致。

在研究语言交际时,语言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说话人如何表达他的意图和听话人如何识别说话人的意图。

《语用学》知识

《语用学》知识

《语用学》知识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

语用学: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

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

20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用

20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用

第三节 话语理解 一、言内意义的理解 (一)信息结构的分析 (二)指示语的把握 对象指示 社交指示 语篇指示
(三)前提的推断 前提往往跟某些特定的词语相联系,人们
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词语把握话语的前提。跟 话语前提有联示重复的副词。 2.表示状态的变化的动词。 3.一些心理活动动词。
交际是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的。交际场合所在 的地方、里面的景物、参加交际的人物、交际话题、 交际使用的媒介、交际进行的时间、交际场合的气 氛构成了话语场景。
(三)语言风格和美学情趣 1.语言风格
不同的时代、环境、个人,在语言使用上或由 社会约定俗成,或由个人习惯所致,往往表现出一 定的语言特点差异,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2.美学情趣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用
第一节 语用概说 一、语用和语用学 (一)语用
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 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理 解等活动。 (二)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用的科学。它与语言学、 语汇学、语法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等也 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二、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 (一)话语交际的过程
(二)辞格的选择 1.当用才用,避免过度 2.目的明确,选类精当 3.切合语境,和谐自然
三、语篇的组织 (一)中心句的安置
中心句是指语篇中集中表达中心意思的核心 句子,是其他语句所环绕的中心。中心句安置 情况有四种。 (1)中心句在开头,后边的语句为说明中心句 的意思服务,从而形成一个众星拱月似的语篇。
人类要依照一定的美学原理来要求话语交际, 也要把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话语之中。
第二节 话语表达 一、语句的选择 (一)词语的选择 1.选准词语,使语句稳妥 2.锤炼词语,使词语生辉 (二)句子的配置 第一,求得上下文的紧密联系和协调。 第二,合乎事理逻辑,使意思严密突出。 第三,要随情设句,切情切境,增强话语的艺术魅 力。

现代汉语语用学

现代汉语语用学

语用学和修辞学
传统的修辞学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但是, 传统的修辞学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但是,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 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 度研究语音的调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语体,风 度研究语音的调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语体, 格等.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 格等.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 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 语用学与修辞学有相通之处 有相通之处, 语用学与修辞学有相通之处,可以说语用学的材料就是修辞学 的 材料,它们处理这些材料的宗旨是相通的. 材料,它们处理这些材料的宗旨是相通的.语用学要求提高语言交 际效果,修辞学要求题旨与情境的相互适切. 际效果,修辞学要求题旨与情境的相互适切.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 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修辞学要求修辞立其 要求调整和修饰文辞,语用学也是这样. 诚,要求调整和修饰文辞,语用学也是这样.但语用学与修辞学对 语 言材料的研究角度不同,换言之,对于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而言, 言材料的研究角度不同,换言之,对于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而言, 语 用学更重视人际环境(说话的人以及听话的人), ),而修辞学更多的 用学更重视人际环境(说话的人以及听话的人),而修辞学更多的 重
什么是语用
话语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产生言外之意. 话语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产生言外之意.句子本身的 含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达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 的. (1)主人与客人."该来的都不来","不该走的 )主人与客人. 该来的都不来" 都走了" 我又不是说你" 都走了","我又不是说你". (2)来宾与翻译."哪里哪里!"-"where-where")来宾与翻译. 哪里哪里! " "everywhere" (3)寄信人与收信人."收到您的来信,知道您还健 )寄信人与收信人. 收到您的来信, 身体很好!)(还没有死!) !)(还没有死 在!语用

什么是语用学

什么是语用学

more than one says。汉语可以叫作“意会大于言传”。 说话人等交际主体传递的信息往往不限于话语本身的 字面意义,而是其在一定语境下的交际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说话人需推知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即一种以语境为基础,需要推导的隐含信息。
这些例子揭示的现象,英语称为meaning 语用学要解答为什么人们能够意会大于言传,要找出
两男人对话 甲:你是苏州女人,我是日本女人。 乙:不是,我是杭州女人。 两小孩子对话: 甲:你看,我比你尖。 乙:是吗?我昨天比你尖。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 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 一张口就象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 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 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 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 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 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 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四、结合法 从动静结合观察中加深对汉语语用意义的理解。
赵树理的小说《登记》中,民事主任对 青年女主人公艾艾的两次评价,用的却是同 一个句子。当他看到艾艾和小晚手挽着手, 自言自语道:“坏透了!跟年轻时的小飞蛾 一个样!”而另一次他给外甥提亲想让外甥 娶人家艾艾,他姐姐问他:“不知道闺女怎 么样?”他说:“好闺女!跟年轻时的小飞 蛾一个样!”同样是艾艾这个人,同样是 “跟年轻时的飞蛾一个样!”这句话,又都 出自民事主任之口,却是态度截然相反的两 种评价。
三、对比法 从不同语言的对比中发掘汉语的语用特色。

语用学和语义学

语用学和语义学
02 跨文化交际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际成为越来越重要 的研究领域,语用学将进一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 下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03 语言与认知关系
语用学将进一步探究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揭示语 言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语义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语义计算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语义计算成为语义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实现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语义的自动理解和 处理。
04
语用学应用场景
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
跨文化交际
语言技能培养
语言测试与评估
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帮 助学习者理解语言的实际使用 ,而不仅仅是语言的结构和意 义。例如,教授学习者如何在 特定语境下使用适当的表达方 式。
语用学在教授不同文化背景的 语言时尤为重要。通过理解不 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规则,学 习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 流。
语义学的语用延伸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交叉研究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叉研究逐渐增多。语义学者开始关注语境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而语用 学者则深入研究语言意义在交际中的运用。
语境对语义的补充
在语义学中,语境是对语言符号意义的补充。通过语用学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语境如何影响意义的表达 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解释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
通过语义分析技术,自动识别和过滤与主题相关 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信息服
务。
机器翻译
翻译记忆技术
利用语料库和语义分析技术,自动记 忆和匹配已翻译过的句子和短语,提 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语义分析技术
对原文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理解其 含义和语境,从而更加准确地翻译出 原文的含义。
人机交互
特点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概述

二、语用学的主要内容 目前语用学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语用学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概述 1.概述 2.语境 2.语境 3.指示语 3.指示语 4.言语行为 4.言语行为 5.语用原则 5.语用原则 6.预设 6.预设 7.会话含义 7.会话含义 8.关联论 8.关联论
思考与练习:
(2)研究听话人的理解: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more gets communicated than is said. (Yule.1996:3) said. (Yule.1996: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understanding intentional human action. (Green, 1996:2) action. 1996: Pragmatics, as a topic in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context to make inferences about meaning. (Fasold, 1993) meaning. 1993)
(1)研究说话人的意义: 研究说话人的意义:
a)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Yule.1996: meaning.(Yule.1996:3) b) Pragmatics is a theory which seeks to characterize how speaker use the sentences of a language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Kempson, 1975:84) 1975:84) c)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users to pair sentences with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y would be appropriate. appropriate. (Levinson,1983:24) (Levinson,1983:24)

什么是语用学

什么是语用学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语法学界从七十年 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借鉴国外句法学、语用学 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形成了三个平面的语 法理论,倡导语法研究应该把句法平面、语 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区分开来,在具体的研究 中又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在语法学 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直 到今天语法研究的新理论和研究热点。这一 理论的倡导者为胡裕树、张斌、范晓等。
“今天是星期天。”表意有多少?
同一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传递的隐含信息,类似信息 远不是其表面意义。 情景1:丈夫潜心事业,不知休息,妻子出于关心, 在星期天对丈夫如是说。 情景2:丈夫不干家务,但答应妻子星期天帮忙, 到了星期天上午十点仍在床上看电视,此时妻子对丈夫 如是说。 情景3: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陪孩子玩,在孩子 的要求下,父亲答应星期天带孩子去动物园,但到了星 期天父亲又要到公司,此时孩子对父亲如是说。 …… ……
四、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1、语境与语用 2、汉语的口气 3、汉语的话题和话题结构 4、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5、汉语的言外之意 6、汉语语序 7、汉语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8、汉语的语气与言语行为
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一、变异法 从言语的变异中寻求汉语的语用的规律。
“教我的那个韩国教练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据说 是前国家滑雪队运动员,他的英语说得一塌糊涂,滑雪 的姿势帅得一塌糊涂,但也英俊得一塌糊涂。” 《中国民航》2004年第六期:〈雪舞南山,淡天一 片琉璃〉
(二)国内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语界学者就 将语用学介绍到了国内。随后出版了为 数可观的评介、研究的著作、文章。胡 壮麟(1980)的“语用学”是国内最早 介绍该学科的文章。何自然的《语用学 概论》(1988)、何兆熊的《语用学概 要》(1989)是最早系统介绍语用学的 著作。研究集大成文献:束定芳(2001) 主编的《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metaphor表达类expressives表述句constatives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不可取消性non-cancellability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承诺类commissives代码模式code model等级含意scalar implicatures地点指示space deixis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ules动态语用学dynamic pragmatics断言类assertives对方修正other-repair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反讽/反语irony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讽刺sarcasm符号sign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符号学semiotics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 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负向转移negative transfer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共知common knowledge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 关联/关联性relevance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规定语法prescriptive grammar规约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规约性conventionality规则rule含混ambivalence含意implicature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后指用法cataphoric use互补性complementarity互动语用学interactive pragmatics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互知mutual knowledge互指co-referential话轮turn-taking话语utterance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缓叙meiosis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会话修正conversational repair会话原则conversational principle或然性probability记号symbol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goal/purpose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交际用意communicative force交际原则communicative principle近指proximal terms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旧信息old information句法学syntax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可接收性acceptability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客观环境physical situation夸张hyperbole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离格deviance礼貌politeness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y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连贯coherence两可性ambiguity量准则quantity maxim临床语用学clinical pragmatics笼统性generality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逻辑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蒙塔古语法Montague grammar面子face1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明说explicature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模糊限制语hedges模糊性fuzziness内嵌施为句embedded performatives恰当性appropriateness前提presupposition前提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前指用法anaphoric use人称指示person deixis人类文化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认知效果cognitive effect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认知原则cognitive principle弱陈meiosis三元关系triadic relation社会语用学societal 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social 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社交指示social deixis施为动词performative verb施为假设performative hypothesis施为句performatives施为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时间指示time deixis实用主义pragmatism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 随意言谈loose talk特殊含意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同义反复句tautology投射规则projection rule推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委婉语understatement未知信息unknown information衔接机制cohesive device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neo-Gricean theory of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新格赖斯语用学neo-Gricean pragmatics新信息new information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信息照应information bridging形式语用学formal pragmatics修辞学rhetoric宣告类declarations选择限制selectional restriction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言语情景speech situation言语行为speech act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一般会话含意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已知信息known information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目的/施为目的illocutionary goal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意思sense意图intention意向性intentionality隐含结论implicated conclusion隐含前提implicated premise隐性施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隐喻metaphor语法性grammaticality语际语interlanguage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语境暗含contextual implication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语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语句sentence语句意义sentence meaning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用学linguistic pragmatics语义前提semantic presupposition语义学semantics语用代码pragmatic code语用含糊pragmatic vagueness语用含意pragmatic force语用类属pragmatic category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语用歧义pragmatic ambiguity语用迁移pragmatic transfer2语用前提pragmatic presupposition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语用行为pragmatic act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移情pragmatic empathy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寓意言谈metaphorical talk元交际行为metacommunicative behaviour 元指用法meta-phoric use原意或刻意言谈literal talk原则principle远指distal terms约略性approximation蕴涵entailment哲学语用学philosophical pragmatics正面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指称reference指令类directives指示词语deictic expressions指示语deixis, indexicals质准则quality maxim中介语/语际语interlanguage主题topic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自我修正self-repairadaptability顺应性(1.2.2)affective mutuality情感共享(4.5.3)agreement maxim一致准则(2.2.1)anaphora前照应(6.1.1)anaphoric use前照应用法(6.1.1)approbation maxim赞誉准则(3.2.4)appropriate conditions合适条件(3.2.4)assertives断言类(以言行事)(3.2.3)behabitives表态类以言行事(3.2.1)calculability(含意的)可推导性(4.4.2)calendric time units历法时间单位(6.1.3)cancellability(含意的)可取消性(4.4.2)change-of-state verbs状态变化动词(6.2.4)code model代码(交际)模式(2.1.1)cognitive environment认知环境(5.2)cognitive mutuality认知共享(4.5.3)cognitive pragmatics认知语用学(1.5)collaborative performatives协作性施为句(3.2.1)commissives承诺类(以言行事)(3.2.1)common knowledge共知(5.2)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7.1)communicative intention交际意图(1.3.2)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语言交际能力(7.1)constatives表述句(3.2.1)context语境(1.1)context of situation情景语境(5)contextual assumptions语境假设(1.5.4)contextual correlates语境相关因素(5.1.1)contextual effects语境效果(1.5.4)contextual features语境特征(5.1.1)contextual implication语境暗含(1.5.4)contextual meaning语境意义(1.2.3)contrastive markers对比性标记语(6.4.1)contrastive pragmatics对比语用研究(1.5.2)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常规含意(4.4.1)conventionalization规约化(1.3.2)conversation analysis/CA会话分析(1.2.2)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意(4.4.1)conversation structure会话结构(1.2.2)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2.1.2)co-text上下文(5.1.1)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8.1)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跨文化语用学(1.2.2)culture-loaded words富含文化内涵词语(8.2.1)declarations宣告类(以言行事)(3.2.3)decoding解码(2.1.1)defeasibility(含意的)可废除性(6.2.5)deictic center指示中心(6.1.1)deictic expression指示语(1.1)deictic use指示用法(6.1.1)deictics指示语(1.1)deixis指示语(1.1)development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1.6)directives指令类(以言行事)(3.2.3)disambiguation消除歧义(5.4)discourse deixis话语指示(6.1.1)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语(1.2.4)discourse meaning语篇意义(1.2.4)discourse operator话语操作语(6.4)3discourse particles话语小品词(6.4)dynamic pragmatics动态语用学(4.6)elaborative markers阐发性标记语emphathetic deixis移情指示encoding编码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tailment蕴涵equivalent effect等值效果/等效essential condition(实施言语行为的)基本条件ethnography(of communication)(交际中的)人类文化学exercitives行使类(以言行事)explicature明说ex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expositives阐述类(以言行事)expressives表情类(以言行事)extended speech act theory扩充的言语行为理论face面子face theory面子理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威胁面子的行为factive verbs叙实性动词felicity conditions合适条件filler填充语gambits话语策略语general pragmaticsgeneralized implicature一般会话含意generosity maxim慷慨准则gestural use手势用法grammatical competence语法能力group performatives群体性施为句guiding culture主文化hearing meaning听话人意义hedge模糊限制语illocutionary competence施为能力illocutionary force施为用意implicated conclusion暗含结论implicated premise暗含前提implicative verbs含蓄性动词implicature暗含/含意implicit performatives隐性施为句indeterminacy(含意的)不确定性indirect speech act间接言语行为inference推理inferential markers推导性标记语语用学重要术语英汉对照解释1、Adjacency pair: 相邻对 A sequence of two utterances by different speakers in conversation. The second is a response to the first, e.g., question-answer.2、Background entailment: 背景蕴涵Any logical consequence of an utterance.3、Commissive: 承诺句A speech act in which the speaker commits himself or herself to some future action, e.g. a promise.4、Content conditions: 内容条件In order to count as a particular type of speech act, an utterance must contain certain features, e.g. a promise must be about a future event.5、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含义An additional unstated meaning that has to be assumed in order to maintain cooperative principle, e.g.if someone says “The President is a mouse”, something that is literally false, the hearer must assume the speaker means to convey more than is being said.6、Declaration: 宣告句A speech act that brings about a change by beinguttered, e.g. a judge pronouncing a sentence.-7、Deixis: 指示“Pointing” via language, using a deictic expression,e.g. “this”, “here”.8、Directive: 指令句A speech act used to get someone else to do something,e.g. an order.9、Discourse analysis: 话语分析The study of language use with referenceto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mmunication.10、Dispreferred: 不期待The structurally unexpected next utterance as aresponse, e.g. an invitation is normally followed by an acceptance, so a refusal is dispreferred.411、Entailment: 蕴涵Something that logically follows from what is asserted.12、Expressive: 表达句A speech act in which the speaker expresses feelings or attitudes, e.g. an apology.13、Face: 面子A person’s public self-image.14、Felicity conditions: 恰当条件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a speech act to be recognized as intended.15、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一般性会话含义An additional unstated meaning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special or local knowledge. 16、Honorific: 敬语 Expression which marks that the addressee is of higher status.17、Illocutionary force: 言外之力The communicative force of an utterance.18、Insertion sequence: 插入系列 A two part sequence that comes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of another sequence in conversation.19、Manner Maxim: 方式准则One of the maxims, in which the speaker is to be clear, brief, and orderly.20、Maxim: 准则One of the four sub-principle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21、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特殊会话含义An additional unstated meaning that depends on special or local knowledge.22、Performative verb: 行事动词A verb that explicitly names the speech act, e.g. the verb “promise” in the utterance “I promise to be there”.23、Perlocutionary act: 以言成事 The effect of an utterance used to perform a speech act.24、Person deixis: 人称指示Forms used to point ot people, e.g. “me”, “you”.25、Pragmatics: 语用学 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 as distinct from word or sentence meaning. 26、Preferred: 期待的 The structurally expected next utterance used ina response.27、Preparatory conditions: 准备条件Specific requirements prior to an utterance in order for it to cont as a particular speech act.28、Presupposition: 前提Something the speaker assumes to be the case.29、Projection problem: 映射问题The problem of the presupposition of a simple structure not surviving when part of a more complex structure.30、Quality maxim: 质量准则One of the maxims, in which the speaker has to be truthful.31、Quantity maxim: 数量准则One of the maxims, in which the speaker has to be neither more nor less informative than is necessary.32、Reference: 照应An act by which a speaker uses a word, or words, to enable a listener to identify someone or something.33、R elation maxim: 相关准则One of the maxims, in which the speaker has to be relevant.34、Representative: 阐述句A speech act in which the speaker states what is believed or known, e.g. an assertion.35、Sincerity conditions: 诚意条件Requirements on the genuine intentions of a speaker in order for an utterance to count as a particular speech act.36、Social deixis: 社会指示Forms used to indicate relative social status.37、Speech act: 言语行为An action performed by the use of an utterance to communicate.38、Textual function: 篇章功能The use of language in the creation of well-formed text.39、Turn-taking: 轮换The change of speaker during conversation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