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 (全国一等奖)

合集下载

《元素》说课稿一等奖3篇

《元素》说课稿一等奖3篇

《元素》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

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⒈知识与技能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

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㈠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一等奖说课稿)

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一等奖说课稿)

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一等奖说课稿)
1. 引言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这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理解酸碱反应的平衡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中性化反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知识点一:酸碱反应简介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产生盐和水。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中的粒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3. 知识点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过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浓度相等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4. 知识点三: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一个量化酸碱反应平衡程度的指标,用K表示。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平衡位置靠近生成物的一方;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平衡位置靠近反应物的一方。

5. 知识点四: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
和压力等。

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的一方移动,浓度增加
或减小也会改变平衡位置的位置。

6. 实验操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
实验。

将一定量的酸和碱混合,观察其反应过程和产物。

通过调整
酸碱的浓度和温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平衡位置的变化。

7. 总结
通过研究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酸碱反应的化学平衡原理、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酸碱中性化反应,并在实验中进行更准确的控制和观察。

以上是本节课的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化学说课稿一等奖模板

化学说课稿一等奖模板

化学说课稿一等奖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的化学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反应的速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课程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堂小结。

课程导入在课程的开始,我会通过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时间会有不同的口感?”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对结果的影响。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及如何测量。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多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教学方法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概念讲解: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及如何用速率方程来表达。

3.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4. 应用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学科中的核心地位。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期待与大家的进一步交流。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这一课题中的第一课时。

我说课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中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的设计应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初步形成元素观。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分析:初中阶段关于元素的教学主要分为3个课题展开,元素第一课时建立元素概念,第二课时认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在水的组成这一课题中利用元素种类守恒确定化合或分解反应中物质的元素组成,最后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深入研究与应用元素守恒。

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促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技能。

障碍点。

发展点。

第三、确定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知道元素含义,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唯冠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第四、依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环节,两条主线,活动线,知识线。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上课的三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情境一、根据不同比例调配三原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情景二、6种基本笔画组成超过了8万个汉字,提出问题: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通过老师对古代、近代组成物质基本成分发展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物质组成认识的不断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化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化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化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化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 XX 学校的 XX 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呈现一节化学公开课——《物质的量》。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物质量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含有的物质的数量,通常用符号 N 表示。

例如,一个摩尔的质量为 1 摩尔/升,那么 1 摩尔的物质的质量就是 1g,而物质的量则是 1/1g=1mol。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
物质的量的定义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含有的物质的数量。

例如,一个摩尔的物质的质量为 1 摩尔/升,那么 1 摩尔的物质的质量就是 1g,而物质的量则是
1/1g=1mol。

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公式 N=m/M 来计算,其中 N 表示物质的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M 表示物体的摩尔质量。

例如,对于氢气
(H2),M(H2)=2g/mol,m(H2)=1g,N(H2)=1/2=0.5mol。

三、物质的量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物质的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流的大小和反应速率的快慢。

又如,在计算反应速率时,需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以此来计算反应速率。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讲解的关于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

谢谢!。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为大家说课,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九册,主题为“空气与水的组成”。

本次说课将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基本组成,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空气和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和“水除了能喝,还能告诉我们哪些化学知识?”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2. 空气的组成首先,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组成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助燃性,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 水的组成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介绍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让学生理解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同时,讲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实验操作本环节是课程的核心,我将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和氢气,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

5. 总结与拓展在课程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组成,强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还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水资源的保护和空气污染的治理。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化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2024)

化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2024)
18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Chapter
2024/1/29
19
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如参与度、积极性、注意力等,
来评估教学效果。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 作业的正确率、完成速度、独立 思考能力等,以评估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
测验或考试成绩
通过定期的测验或考试来检验学 生的学习成果,分析成绩分布和 变化趋势,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
2024/1/29
25
团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团队协作
与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协作完成学校的教学和科 研任务,分享经验和资源,相互促进和提高。
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组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如教学研讨会、科研 汇报会等,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倾听与表达
在团队合作和交流中,既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勇于表 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2024/1/29
24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
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化学教育领域的课题研究,探究化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和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学术交流
参加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活动,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
教育科研方法学习
系统学习教育科研方法和技术,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数 据分析和成果呈现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7
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回 答并给予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的 积极性。
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
2024/1/29

高中化学五分钟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化学五分钟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化学五分钟一等奖说课稿1、高中化学五分钟一等奖说课稿在高中的教师需要在准备课程时,写好相关的说课稿,那么都有哪些好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化学五分钟说课稿,欢迎阅读。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

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

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

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

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

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全国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高中化学说课比赛一等奖教案---(精选)98页

【全国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高中化学说课比赛一等奖教案---(精选)98页

全国优秀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说课稿目录:化学必修1 (3)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3)§1.1气体摩尔体积 (6)§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8)§2.2离子反应(第1课时) (12)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4)§2.2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4)§2.3氧化还原反应 (16)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1)§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21)§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24)§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6)§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33)§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34)§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38)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2)§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 (42)§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 (44)§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 (46)化学必修2 (47)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7)§1.1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47)§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5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56)§2.1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56)§2.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 (61)§2.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64)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68)§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68)§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72)§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75)§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 (79)§3.4 基本营养物质 (85)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91)§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91)§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95)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等奖初中化学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一等奖初中化学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一等奖初中化学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介绍
本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是针对初中化学课程编写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该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旨在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3. 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2. 化学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3.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解释化学元素的定义、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3. 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讨论常见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
元素的应用场景,并设计实验探究元素的特征;
4. 实验设计与实施: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实验,
并进行实验操作;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元素的性质;
6. 研究拓展:展示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进一
步思考;
7. 练与巩固:布置相关练题,检验学生的研究效果;
8.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提醒学生进行复。

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2. 学生参与讨论与合作的程度;
3. 学生的书面作业成果;
4. 学生的小组展示表现;
5.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师生互动。

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1. 引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说课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一等奖级别的高中化学说课稿,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掌握如何利用实验方法测定反应速率;-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实验室测定反应速率的步骤和技巧;-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4.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维;-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任务。

5.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图表和数据;-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用于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练册:用于课堂练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6. 教学评价-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质量进行评分;- 学生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问质量;- 研究成绩考核: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7. 教学延伸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领域,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8.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实验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这份一等奖级别的高中化学说课稿能够帮助到教师们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研究成果。

初中化学说课一等奖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一等奖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为大家说课,课题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空气的组成”。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八册第三章《空气与水》中的第一节。

空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但其组成及性质却鲜为人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还能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测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并介绍它们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测定方法。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空气的组成,并讨论各种气体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和探究性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清晰地书写课题“空气的组成”,并用图表形式展示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同时,记录实验步骤和关键点,便于学生理解和复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所选教材为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下:1. 内容概述: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框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课程地位:本文位于初中化学课程的起始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为学生提供化学学习的基本框架。

2. 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语言表达化学现象。

3. 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2)熟练运用化学用语,如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

(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启发式、问答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基本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2. 化学用语的掌握: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工具,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但初学者往往觉得难以记忆,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3.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指导,确保实验安全、有效进行。

化学说课(全国一等奖)

化学说课(全国一等奖)

四:迁移运用
第十八页,共21页。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认识转变 情感共鸣
提出问题
观点碰撞
分析提升
拓展视野
科学素养的发展
第十九页,共21页。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生活线
方法
知识线
西气东输 、可燃冰

物理性质

烷 甲烷的氧化反应
结构


(燃料) 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甲烷的结构

用化学知识走进我们的生活

甲烷的取代产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设计理念










学 服务




学 完成
学 习

习 促进




素 养







第一页,共21页。
说课流程图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教



学学














第二页,共21页。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甲烷是学习烃的 入门,烃又是一切 有机物的母体。为 有机化学的学习奠 定基础
用途
板块 三
甲 烷 的 氧 化 反 应
第七页,共21页。
板块 四
甲 烷 的 取 代 反 应
六: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八页,共21页。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一、引言化学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科学学科,它关注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本篇说课稿将介绍一堂初中化学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离子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使得离子化合物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离子化合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离子化合物的特征和结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对离子化合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呈现相关内容;2.实验装置和材料:如烧杯、试管、盐酸、氯化钠等;3.实验操作指导: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等,激发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的认知。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化合物的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离子键的形成和离子晶体的结构。

结合示意图和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是构成离子晶体稳定结构的重要因素。

3. 实验操作(3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的认识。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并加入适量的盐酸;2.将少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并观察其溶解过程;3.观察溶液的颜色和产生的气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氯化钠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氯离子和钠离子。

4. 讨论与总结(20分钟)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提出一些问题,如:1.为什么氯化钠能够溶解在水中?2.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3.为什么离子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得出结论:离子化合物之间的电荷吸引力使得其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溶解。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本次说课内容是一节复习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仪器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烧杯、石墨电极。

三、实验创新点1.通用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能够用这一套装置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有关电化学的实验。

实现仪器的多功能性。

2.趣味性本装置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加入了小灯泡和音乐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简约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4.直观性指针指示电流、数字显示电压,读数非常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理解的不够系统,学生主要是机械的记忆。

教材上没有关于燃料电池的实验,只给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不够直观、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本节课利用自制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功能。

通过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的电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化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反应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对原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积极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1.电解饱硫酸钠溶液和氢氧燃料电池。

2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氢氯燃料电池。

3.甲醇燃料电池实验。

4.金属镁过氧化氢隔膜实验5.水果电池实验。

七教学过程1.介绍一体化学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本套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左侧的部分是化学反应单元,这两根石墨电极上刻上螺旋槽,便于吸附更多气体。

右侧为检测单元。

检测单元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电流计,右边的是两个电压表。

中间的电压表主要是电源的电压,最右边的电压表是测原电池的电压。

高中化学课获奖说课稿

高中化学课获奖说课稿

高中化学课获奖说课稿一、选题背景本说课稿为高中化学课获奖教学设计的说明,下面将介绍教学设计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此次实验,学生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和记录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导入引入通过展示几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特别是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3. 实验操作演示详细演示实验的步骤、操作要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及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理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 总结归纳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并提出可能的应用场景。

五、评估方式1. 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仪器操作熟练程度进行评估。

2. 结果分析评估根据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3. 总结归纳评估根据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归纳是否准确、完整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对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七、创新点本次教学设计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以上为高中化学课获奖说课稿的说明,希望此次教学设计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期待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胶泥代表碳原子,火柴头代表氢原子,火柴梗代表碳 原子与氢原子间的共价键 。
交流讨论
六:教学环节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
科学探究 质疑
科学信息:
交流
1、4个C—H键长度、强度相同 讨论
2 、 H与C间的夹角相等
3、CH2Cl2 只有一种结构 活动探究
交流讨论 确定结构
六:教学环节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
四:迁移运用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认识转变 情感共鸣
提出问题
观点碰撞
分析提升
拓展视野
科学素养的发展
zxh8996555@ 13658101336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甲烷
甲烷
猜想 验证猜想
组织活动
KMnO4溶液
NaOH溶液(石蕊)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 点燃CH4+2O2→CO2+2H2O
分组实验 交流表达 得出结论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三:甲 烷 的 氧 化 反 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利用 STS 素材 拓展 知识
情感体验
资料卡片:
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体积 )范围内遇火花将发生爆炸。
2 、从物质的微粒观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
3 、教会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4C、H明3白C实l 验手段C是H检2验C物l2质性质C的H基C本l3方法
CCl4
建构知识 取代反应
拓展视野
知识的总结提升及迁移运用
一:板书设计 二:知识总结 三:课堂反馈
1 、甲烷的空间结构是( ) ;其依据是( )
A.正四边形
无黑色的碳单质生成 否定 置换反应 碳原子最多可以形成四条键否定化合反应
这是一种新的反应类型
六:教学环节 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践活动
展示作品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六:教学环节 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践活动 展示作品 微观模拟
设计目的:
1 、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的性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缺乏对知 识进行主动 的探究和建 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 代
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机物的认识关系 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 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建立甲烷的 立体结构模型;从 化学键的层面认识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知能储备
初步了解甲烷, 但不能从结构角 度认识其性质; 掌握了物质结构 和化学键理论, 具备学习本节内 容的理论基础。
学习方式
认知方式
喜欢从熟悉事 物入手学习新知, 对图片、实物感 兴趣,喜欢自己 动手实践。
教 学 问题 方 法
小组活动
交流



自主

实验探究
结论和体验 合作
五:教学思路
板块教学
板块 一
甲 烷 的 物 理 性 质
结构
板块 二
甲 烷 的 结 构 探 究
性质
用途
板块 三
甲 烷 的 氧 化 反 应
板块 四
甲 烷 的 取 代 反 应
六: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 质疑
科学信息:
交流
1、4个C—H键长度、强度相同 讨论
2 、 H与C间的夹角相等
3、CH2Cl2 只有一种结构 活动探究
交流讨论
确定结构 设计目的:1 、通过结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
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性质学习打下基 础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三:甲 烷 的 氧 化 反 应
B.正四面体
C. 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D.CH2Cl2有两种结构
2 、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生
成物质的量中最国多的沼是气网 A .hHtCtpl :B//.wCwH2Cwl2.bCio. CgHaCsl.3cnD . CCl4 E . CH3Cl
设计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知识运用并指导生活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说课
说课流程图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教 教




学学 学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甲烷是学习烃 的入门,烃又是 一切有机物的母 体。为有机化学 的学习奠定基础
功能与价值
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有机化 学的学习方法
展示甲烷
观察思考 阅读填表 汇报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在水中 溶解性
设计目的:
1 、对简单知识进行自主建构
2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掌握物理性质学 习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环节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
提出问题
甲烷分子式
甲烷电子式
甲烷结构式
猜想
甲烷有着怎样的结构 ? 平面?立体?观点碰撞。
活动探究
实践活动准备:
设计目的
1:学会用 实验方法 研究甲烷 性质
2:体验结 构决定性 质的有机 思想
六:教学环节 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探究
观察思考
交流汇报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
①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②从所得信息中获得哪些启示?
对比实验 光照试管 避光试管
颜色
液面
内壁
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