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纳米胶体金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子印迹微球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印迹微球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

2 2 2 0 0 0 ) Nhomakorabea要: 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不仅具有选择 性高、 性能稳定 、 使 用寿命 长等优 点, 而且颗粒形状 均匀、 规则且容 易分散 , 使 其在 中
药 复 杂组 分提 取 分 离应 用 方 面得 到 了 广泛 的 关 注 。本 文 综 述 了近 几 年 的 分子 印记 聚合 物 微 球 在 中 药提 取 分 离 中的 应 用 , 包括 氨 基 型 交联 壳 聚 糖 印迹 微 球 、 磁 性 印迹 微 球 等 。 关键 词 : 分子印迹聚合物 ; 微球 ; 中药 中图分类号: R 2 8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1 6 8 ( 2 0 1 4 ) 2 3 - 0 0 5 9 - 0 2
兰堡墨堑 兰


! ! ! !
墨 兰 囝
分子印迹微球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
牟 丽 娜 ・ 卫泽 辉 。
( 1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 学院 连云港 中医药分院 , 江苏 连云港 摘
2 2 2 0 0 6 ; 2 . 南京 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江苏 连云港
胡黄连苷 Ⅱ的 Ml P s , 并对其性能进行 了研究 。形貌研 究表明合
成 的 MI P s 微 球表 面 光 滑 ,大 小 均匀 ; S c a t c h a r d分 析 得 出胡 黄 连
苷 ⅡMI P s 的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 Q ma x = 3 . 0 2 mg / g ,远远高于其 空 白印迹 聚合物 。充 分证 明利用沉淀聚合法可 以合成形貌和靶
向 吸附 能力 均较 好 的 黄 连 苷 I I MI P s ,可 用 于 从 中药 粗 提 物 中靶 向分 离 胡 黄 连 苷 Ⅱ及 其 结 构 类 似 物 。

吲哚-3-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分析

吲哚-3-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分析

吲哚-3-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分析郭洹铭;赵日明;王锦;蔺万煌【摘要】以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对 IAA 有特异性识别的吲哚-3-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IAA-MIP)。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IAA 是以氢键形式结合在聚合物的空腔中。

等温吸附线及 Scatchard 分析表明,洗脱模板后的 IAA-MIP 结合 IAA 的能力比空白印迹聚合物(NIP)强,且有2种结合方式,其解离常数分别为 K D1=1·04×10-6 mol·L-1和 K D2=9·23×10-6 mol·L-1,最大表观结合位点分别为 B max1=0·10μmol·g-1和 B max2=0·28μmol·g-1。

对植物样品的固相萃取实验表明,洗脱模板后的IAA-MIP 对 IAA 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吸附能力。

%Using indole-3-acetic acid(IAA)as template and methacrylic acid as functional monomer and ace-tonitrile as porogen,indole-3-acetic acid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IAA-MIP)that had specific recognition to IAA were synthesized by bulk polymerization.Infrared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IAA was hydrogen bond-ed in the cavity of the polymers.Adsorption isotherm and Scatchard analysis showed IAA-MIP removed tem-plate had higher affinity to IAA than non-imprinted polymers(NIP).There were two binding modes between IAA-MIP and IAA,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were K D1 = 1.04× 10 -6 m ol·L-1 and K D2 =9.23× 10 -6 mol· L-1 ,the maximum apparent binding capacity were B max1 =0.10 μmol·g-1 and B max2=0.28 μmol·g-1 .Experi-ments of solid-phase extraction from plant sample solutions showed IAA-MIP removed template had specific ad-sorption ability for IAA.【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吲哚-3-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本体聚合;固相萃取;吸附性能【作者】郭洹铭;赵日明;王锦;蔺万煌【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指以某一特定的分子为模板,制备对该分子具有特异选择吸附性聚合物的过程[1]。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展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并展望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分子印迹;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 又称分子烙印,是将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 ,MIP) 的一种新型实验制备技术。

1、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由Pauling理论出发,当模板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应尽可能的与单体形成多重作用点,如果通过聚合,这种作用会被固定下来,当模板分子被除去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对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这就是分子印迹的原理。

分子的印迹过程可由下列三步所组成:(1)在功能单体[1]和模板分子之间制备出共价的配合物,或形成非共价的加成产物[2]。

(2)对这种单体-模板配合物(或加成物)进行聚合。

(3)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除去。

分子印迹技术是20 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通过印迹、聚合、去除印迹分子三步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3],以其特定的分离机理而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可以作为高度专一的固相萃取材料。

2、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研究进展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大致有:本体聚合、原位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溶胀聚合,表面聚合[4]。

2.1本体聚合[5]在早期大都分都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MIPs,即把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溶于惰性溶剂,密封在一个真空的安培管中,经聚合制得棒状聚合物,经粉碎、过筛、洗脱等得到所需粒状MIPs。

邓茜珊等[6]采用分子印迹方法,以橙皮素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本体聚合方式制备了橙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论文:分子印迹聚合物芹菜素固相萃取吸附特性高效液相色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论文:分子印迹聚合物芹菜素固相萃取吸附特性高效液相色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论文:分子印迹聚合物芹菜素固相萃取吸附特性高效液相色谱【中文摘要】分子印迹技术是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分子,加入交联剂,使得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将模板分子洗脱除去,获得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一种交联高聚物,这种交联高聚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s)。

因其卓越的识别性和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药物、化工、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芹菜素(Apigenin,API)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发现以a-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四氢呋喃:丙酮(V/V, 8:2)为致孔剂制得的印迹聚合物对底物有很好的选择性,得到最佳的聚合配比为n(API):n(MAA):n(EDMA)=1:8:70,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选择特性,Scatchard方程分析得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形成了二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经计算其平衡离解常数分别为6.60×10-5和1.74×10-4mol/L,对模板分子的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12.90和28.30umol/g。

吸附动力学方程式可用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表示,并且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方程表示,适当地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熵驱动的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属物理吸附范畴。

2.西芹和本芹的叶片与叶柄经甲醇回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知西芹叶片、叶柄中芹菜素的含量分别为8.635mg/100g、1.348mg/100g,本芹叶片、叶柄中芹菜素的含量分别为1.734mg/100g、0.567mg/100g。

采用回流、索式、超声三种提取方法对西芹叶片中芹菜素进行提取,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提取物中芹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超声提取的西芹叶片中芹菜素含量为9.316mg/100g,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增 加 较多无 选 择性 的位 点 。 由于非共 价 的分 子 间作
1 分 子 印 迹 固相 萃 取 技 术
实际 样 品的成 分 复杂 , 干扰 物质 较 多 , 因此样 品 预 处理 通 常是 分析 过程 中最 耗 时和不 易进 行 自动 化
用 力 较弱 , 聚合 反 应 时 常 常需 要 加 入 过 量 的 功 能 在 单体 , 这会 在萃 取 时造成 严 重 的非特 异性 吸 附 , 而 从
操作 中可 采用 弱溶 剂稀 释试 样 、 减少 试样 体积 、 加 增
MI P与 S E技 术相 结合 的 应用 越来 越 多 , P 采用 分 子
S E填 料量 和 选 择 对 目标 物 有 较 强 保 留的 吸 附 剂 P
等方式 减 少上 样过 程 中分 析物 的流 失 。 ( ) 洗 液 4淋 的影 响 。为 了 除去 柱 中残 留样 品及 被 MI 吸 附 的 P 基质 和杂 质 , 要 使 用 适 当强 度 的溶 剂 将 干 扰 组 分 需 洗涤下 来 , 同时使 分 析 物 仍 保 留在 柱 上 。通 常 选 择 极 性小 且介 电常数 大 的溶剂 作 为淋洗 剂 , 乙腈 、 如 氯
萃取 物 质 的干扰 , 有一 定 的局 限性 。 具
MI P的特异 亲 和性使 其具 有从 复 杂样 品 中选择
性 吸附 目标 分子 及 其 结 构类 似 物 的能 力 , 用 作 固 可
相萃 取剂 选择 性分 离 提取 和 富集 复 杂样 品 中的 痕量 被分 析物 , 服 医药 、 克 生物 及 环 境 样 品体 系 复 杂 、 预 处 理 繁琐 等不 利 因 素 , 因此 非 常适 用 于 复 杂 样 品预
标 分子 而言 , 机溶 剂 作 为 介 质 时 可 达 到较 好 的识 有 别 能力 。 ( ) 3 上样 液 的影 响。原 则 上 采 用非 极 性 或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绪论引言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分离技术,即制备在空间结构及结合位点上与目标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涉及化学、高分子、生物、医药、材料等多学科交叉,在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抗体、模拟酶催化、膜分离技术、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固相提取、临床药物分析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1]。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是一种基于色谱分离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指液体样品在正压、负压或重力作用下通过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固相萃取装置,从而将特定的化合物吸附并保留在SPE柱上的实验方法。

主要应用于环境样品痕量检测、药物分析与分离、生物与临床样品分析及其他如食品工业等方面,是一个被非常看好的并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分离技术。

1.2分子印迹技术1.2.1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是模板分子(Template)以共价键或非共价键形式与功能单体(Monomers) 结合,并在引发剂作用下与交联剂(Crosslinker) 发生聚合,洗去模板分子之后,形成在空间结构及结合位点上与目标分子完全匹配的几何空间空穴,该空穴在形貌和作用力方面对模板分子都有着记忆和识别特性。

印迹过程图示见图1。

1.2.1.1 分子印迹法-预组装法预组装法(Pre-organized approach )也叫共价印迹法,是由德国的 Wulff 教授研究小组[2]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

共价印迹法是指在进行聚合反应以前,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相互联结的,该共价联结的产物在保持共价联结固定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完成后,上述的共价联结则通过分解反应,使聚合物中的模板除去,即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

当此印迹聚合物和客体分子相遇时,则又可形成相同的共价联结。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离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离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离中的应用杨苏宁;丁玉【摘要】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 is a new and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separation technology.Because of its reservation,recognition and practicability,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with a good prospect had been widely used in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had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in the separation of various aspects was reviewed,including its origin and basic principle.Besides,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IT was also predicted.%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分离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其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分离技术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原理及其在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山西化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4页(P30-32,38)【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分离;应用【作者】杨苏宁;丁玉【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658引言人们研究分子印迹技术(即分子烙印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Ab ta t I hi e e , t e p i cpl p e a a i n o o e ulr y i p i t d p l m e s w e e bre l e s r c : n t s r viw h rn i e, r p r to f m l c a l m rn e o y r r ify d —
收 稿 日期 :0 10— 4 2 1 -62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 种 新 型 聚 氨 酯 —— 非 异 氰 国 一
由于不 同模板 分 子 的分子 印 迹聚 合 物具 有不
同 的 结 构 和性 质 , 以一 种 印 迹 聚合 物 只 能 与 一 种 所
摘要
关键 词
介绍 了分 子 印迹聚 合物 的原 理 、 制备 方法 。重 点介 绍 了分子 印迹 聚合 物在 固相 萃取 、 传感 器 、 疫分 析 、 化 剂和 膜技 术 免 催
分 子印 迹聚 合物 ; 固相 萃取 ; 感器 ; 疫分析 ; 化剂 ; 传 免 催 膜技 术
等 方 面的应 用研 究进展 。
m e s i o i ha e e r ci n,s ns r ,i r n s ld p s xt a to e o s mmun a s y ,c t l s nd me o s a s a a y ta mbr ne t c ni e a e h qu . Key wor s:mo e u a l i p i t d p y r s i p s e t a to d l c l ry m rn e . ol me ; ol d ha e x r c in; s ns r i e o ; mm u oa s y; c t l s ; n sa a a y t me b a e t c i ue m r n e hn q

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基于非共价作用原理,在聚合物材料中制备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分子识别团簇。

这些识别团簇可将目标分子与其他类似分子区分开来,并实现对它们的选择性捕获和定量分离。

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在生产、制药、环保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者。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呈现出许多优异的特性,例如高表面积、良好的分散性和可控的多样性等,在诸多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通过探索新的材料合成途径,制备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并对其形貌、组成、结构和性能等进行全面的表征与评价。

同时,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作为吸附材料,研究其在分子分离、制药、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研究目标如下:1. 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优化其制备条件,获得高度稳定和特异性的纳米粒子。

2. 进行纳米微球的物理和化学表征,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特征。

3. 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分子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4. 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在分子分离、制药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评估其效率和准确性。

三、研究方案和方法1. 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选择合适的合成路线,如核壳结构、亲疏水性求反转相法等,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通过逐步优化,以制备出具有优异特性的纳米粒子。

2. 物理和化学表征: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技术对纳米微球的形貌、尺寸和分散性等进行表征。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了解其组成、结构和热稳定性等特征。

3. 评估分子识别能力和选择性:利用建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分子识别体系,通过等温吸附、选择性吸附和配对选择性吸附等方法,研究其对分子的识别性和选择性。

4. 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微球:将纳米微球应用于分子分离、制药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并评估其性能和效率。

一种基于纳米金的离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用途[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纳米金的离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用途[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219064.2(22)申请日 2020.11.04(71)申请人 江苏大学地址 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72)发明人 黄卫红 刘艳梦 倪晓霓 殷锡峰 张利明 徐婉珍 (51)Int.Cl.B01J 20/26(2006.01)B01J 20/28(2006.01)B01J 20/30(2006.01)G01N 27/30(2006.01)G01N 27/4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纳米金的离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用途(57)摘要本发明属于检测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金的离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合成功能单体氨基硫脲功能化壳聚糖、制备金纳米粒子;然后,合成二氧化硅并在其表面接枝双键;最后,在二氧化硅表面合成离子印迹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离子印迹材料,可以解决印迹位点包埋过深的问题。

该印迹材料具有与发明目标一致的明显的核壳结构;同时,本发明结合离子印迹材料与金纳米粒子的性能,成功的应用于水体中镉离子的高效检测。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CN 112619617 A 2021.04.09C N 112619617A1.一种基于纳米金的离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氨基硫脲功能化壳聚糖的制备:首先,将壳聚糖和乙酸溶液加入圆底烧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形成粘稠溶液;然后加入氨基硫脲,进行第一次搅拌至混合物澄清,之后加入甲醛,室温下进行第二次搅拌,形成凝胶状混合物;最后用氢氧化钠中和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得到的氨基硫脲功能化壳聚糖记作TSFCS;步骤2、SiO的制备及其双键的修饰:2将氨水、水和乙醇混合进行第一次搅拌,再加入乙醇和正硅酸四乙酯混合进行第二次搅拌;最后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反应,用乙醇和水清洗并放入真空干燥箱,得到改性后的SiO;2步骤3、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在四氯金酸溶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在油浴中磁力搅拌回流,直至溶液变为酒红色;最后,通过离心和真空干燥得到金纳米粒子,记作AuNPs;步骤4、将步骤1制备的TSFCS与氯化镉、甲基丙烯酸加入到乙腈溶液中,与步骤3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混合搅拌;在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改性的二氧化硅、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通氮气后在油浴中进行反应,离心后用盐酸洗脱去除模板离子,得到隔离子印迹聚合物;步骤5、碳糊电极的制备:首先,将石墨粉与步骤4制备的镉离子印迹聚合物混合,在研钵中研磨均匀;然后加入石蜡油,研磨至碳糊光滑均匀;最后将碳糊填入碳糊电极中,压实后用称量纸打磨光滑;当碳糊不能再使用时,将最外层的碳糊推出,用称量纸打磨后再使用。

吲哚美辛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评价

吲哚美辛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评价

吲哚美辛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评价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水杨酸类药物耐受性差或者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的强直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它属于BCSⅡ类药物,这类药物具有高渗透和低溶解的特性,是目前制剂研发中所占制剂候选药物比例最大的原料药物群体。

本文选择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通过特定制备方法将其制备成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并对其体外溶出情况及体内药代动力学做出相应评价,取得的结果较为满意。

本课题以新型载体辅料Soluplus和Co-PV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特殊性质及抑晶作用。

昙点测定结果表明,Soluplus对溶液pH有强烈的依赖性,随pH升高而降低,溶液可能越容易形成胶束,越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结果显示Soluplus具有较低的CMC,对提高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很有帮助。

测试温度25℃及37℃超饱和溶液结晶抑制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Soluplus及Co-PVP的抑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两种温度下Soluplus对吲哚美辛溶液的抑晶作用明显强于Co-PVP。

Soluplus本身的表面活性剂功能是导致其抑晶作用较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Soluplus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可能与药物产生较多的氢键,从而抑制了药物结晶的速度,这也是其抑晶作用较强的重要因素。

阅读并参考固体分散体相关文献,选择较为简单的溶剂蒸发法对1:1、1:3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进行制备,并考察其含量。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中吲哚美辛的含量与理论含量基本一致,为定性评价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或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准确鉴定制备的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无定型体系的形成与否。

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推测固体分散体中吲哚美辛与辅料之间是否产生了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强弱。

DSC及PXRD结果显示两种辅料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均呈无定型态。

辅料Soluplus和Co-PVP本身即是无定型态,使形成的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具有载药量大的优点。

一种吲哚美辛共晶及其纳米化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吲哚美辛共晶及其纳米化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吲哚美辛共晶及其纳米化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蒋曙光,刘楚怡,徐晓畅
申请号:CN201711061319.5
申请日:20171027
公开号:CN107721900A
公开日:
201802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药物共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吲哚美辛共晶及其纳米化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吲哚美辛共晶由吲哚美辛和共晶形成物组成,采用湿法球磨法进行纳米化。

吲哚美辛共晶将吲哚美辛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32.35μg/ml,且光稳定性良好。

纳米化产物是由吲哚美辛共晶、稳定剂和水组成的纳米混悬液,得到的吲哚美辛纳米共晶粒径小,达300nm以下,分布窄,PDI达0.2以下,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吲哚美辛共晶及其纳米化产物明显改善了吲哚美辛溶解度和稳定性,有利于药物的储存和生物利用度的改善。

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
地址:21119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吲哚美辛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纤维膜载HCPT-PLGA纳米粒

吲哚美辛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纤维膜载HCPT-PLGA纳米粒

吲哚美辛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纤维膜载HCPT-PLGA纳米粒
采用乳化法制备以吲哚美辛为疏水药物模型,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mPCL-PEG-PCL)为载体,聚乙烯醇(PVA)为乳化剂的载药纳米粒子.将制得的吲哚美辛纳米颗粒与PVA共混制备10%(wt,质量分数)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缓释性能的吲哚美辛纳米粒/PVA纳米纤维膜.可观察到所制得的纳米纤维膜表面覆有纳米颗粒;且在37℃缓冲溶液中120h仍具有药物释放性能,药物累积释放量达到78%.吲哚美辛纳米粒/PVA纳米纤维膜在药物缓释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分子印迹整体材料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及展望

分子印迹整体材料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及展望

·综述·分子印迹整体材料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及展望摘要:分子印迹整体柱结合了分子印迹技术的高立体选择性和整体柱制备过程简单、易于修饰改性、重复性好以及传质速度快等优点, 是固相萃取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前沿课题。

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整体材料在与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法联用技术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并对分子印迹整体材料在固相萃取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展望.关键词:分子印迹;整体柱;固相萃取;综述Applications of Molecular Imprinted Monolithic Material inSolid-Phase ExtractionAbstract:The molecular imprinted monolithic column i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d task of th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aterials, due to it combine with high selectivity of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 and simple preparation, easy modification , high reproducibility and rapid mass transport of the monolithic column.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onolithic materials i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were summarized。

吲哚美辛实验报告实验记录

吲哚美辛实验报告实验记录

吲哚美辛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实验二吲哚美辛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

2、掌握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和方法。

3、了解注射剂的药效学评价方法。

二、实验指导注射剂(injection)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包括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注射剂作用迅速可靠,不受pH、酶、食物等影响,无首过效应,可发挥全身或局部定位作用,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但注射剂研制和生产过程复杂,安全性及机体适应性差,成本较高。

注射剂常用的溶剂:(1)注射用水,即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2)注射用油,常用的有麻油、菜油、应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

碘值为79-128,皂化值为185-200,酸值不大于0.56。

(3)某些药物不溶于水因此常选用其他溶剂,如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等。

除了溶剂之外注射剂常添加某些附加剂以使注射剂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保证,常用的注射剂附加剂有:(1)抗氧剂,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硫代碳酸钠、抗坏血酸、硫脲、焦性没食子酸;金属螯合剂、惰性气体。

(2)抑菌剂,如苯酚、甲酚、氯甲酚、三氯叔丁醇、硝酸苯汞、苯甲醇、尼泊金类等。

(3)局部止痛剂,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4)pH调节剂,如盐酸、硫酸、枸椽酸、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等。

(5)等渗调节剂,如葡萄糖、氯化钠、磷酸盐和枸椽酸盐等。

注射剂的制备分为水处理、容器的处理、药液配制、罐装和封口、灭菌以及灯检包装等。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包括可见异物,不溶性颗粒,装量,热源,无菌检查等方面。

三、实验设计思路由于吲哚美辛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易被水解,因此选用合适的溶媒增加吲哚美辛溶解度、控制注射液pH的成为制备吲哚镁辛注射剂的关键。

因此选择二甲基甲酰胺和注射用水为混合溶媒,提高吲哚镁辛的浓度,乙醇胺调节pH,进一步增加溶解度,乳酸调节pH减少刺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090 -7 修 回 日期 :0 9 .3 20 - 2 ; 4 20  ̄52
1 实 验 部 分
I 1 试 剂 与仪 器 .
吲哚美 辛标 准 品 ( 9 9 , 海十 七 药厂 ) 阿 9 .% 上 ; 西 美辛 ( im ) 奥 沙普秦 ( 9 0 , 北 百科 亨 迪 Sg a ; 9 .% 湖 药业 有 限公 司 ) 布洛芬 (9 7 , ; 9 . % 湖北 百 科 亨迪 药
合物表 面, 不仅 增 加 了 萃 取 柱 的 特 异性 吸 附容 量 , 且 有 效 地 降 低 了 MI 的非 特 异 性 吸 附 。 而 P 关键词 : 分子 印迹 聚合 物 ; 吲哚美辛 ; 胶体金 ; 固相萃取 中 图分 类 号 :6 8 1 0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吲哚美 辛 (D , 名 消 炎 痛 , I M) 又 是一 种 常 用 的 非 甾体 抗 炎 镇 痛 药 , 对 消 化 系 统 , 枢 神 经 系 但 中 统 , 尿系 统 , 泌 造血 系 统存 在 较 大毒 副 作 用 。近年 来 已有 报道 ¨ 指 出至 少 有 6 0种 药 物 以低 浓 度 的 形 式存在 于水 环境 中如 地 表水 , 下 水 , 至饮 用 地 甚 水 , 中止 痛药 占有 很 大 比重 。尽 管 短 期 时 间 其 内, 这类 化合 物 的少 量 存 在 不 会 立 即 对 生 态 及 人 类造 成 明显 的影 响 , 水 环 境 中长 期 累 积 将 会 干 但 扰水 生动 物的 内分泌 系 统 。并 且这 些 药 物在 水环
604 ) 10 1
摘要 : 以吲 哚 美 辛 (D 为 模 板 分 子 , 烯 酰 胺 ( A) 功 能 单 体 , I M) 丙 A 为 乙二 醇 二 甲基 丙 烯 酸 酯 ( G MA) 交 联 ED 为 剂, 本体聚合法制备过程 中加入纳米胶体金 , 合成 了吲哚美辛胶体 金分子 印迹 聚合物 ( P/ u , MIsA ) 利用 MIs P/
A u表面胶体金对蛋 白吸 附作用 , 抗吲哚美 辛的多克 隆抗体 固定 在 MIsA 将 P/ u上 , 得到 表面 固定 有抗体 的新 型 聚合物 ( IsA — b 并对其进行 了表征 。制备了填充材料为 MIsA — b的固相萃取柱并对其上样 、 M P/ uA ) P/ uA 淋洗 和洗脱条件进行 了优化 , 将所制备的新型萃取柱 用 于水 样 中 I M的分 离富集 。抗 吲哚美辛 抗体交联 在聚 并 D
境 中较 稳定 , 不易 降解 , 通 过食 物 链 传递 可 能在 可 人 体 内蓄积 , 因此 , 体 中残 留 的微 量 药物 被认 为 水 是 一类 新 的环 境 污 染 物 , 们 对 水 生 物 的生 长 和 它 人类 健康 都构成 不利 影 响 , 起人 们 日益关 注 , 引 目 前 已有不 少测定 水体 中残 留药 物的 报道 l 。 4 文献 报道 吲 哚 美 辛 的测 定 , 为 血 液 中 药 物 多 动力学 的研 究 。主要 测定 方 法是 高 效 液 相色 谱 法 ( P C) , H L 胶束 电动色谱 法 , 气相 色谱 法 , 毛 细管 电 泳 分 析 等 。这 些 方 法 具 有 较 高 的 准 确 度, 但是 对 于环 境 中的微 量物 质 的测 定 , 们灵 敏 它 度低 , 需要繁 琐 的样 品预处理 步 骤 。 且 分 子印迹 聚 合 物 ( P 具 有 制 作 简 单 、 本 MI) 成 低廉 、 固耐用 、 坚 适用 范 围 广 等优 点 , MIs 存 但 P也
业有 限公 司 ) 乙二 醇 二 甲基 丙 烯 酸酯 ( G MA。 ; ED Fu a ; 烯 酰胺 ( A) lk ) 丙 A 、偶 氮 二 异 丁 腈 ( IN) AB 、 甲醇 、 乙酸 、 乙腈 、 氯仿 ( 都科 龙 化工 试剂 厂 ) 所 成 ; 用 试 剂为 分析 纯或 色谱纯 。 高效 液相 色谱仪 ( leh U A) 紫外一 见分 Ah c , S ; 可 光 光 度计 ( V20 , u 一30 上海 天 美 公 司 ) 超 声 波 清洗 ;
吲 哚 美 辛 纳 米 胶 体 金 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的 制备 及 其在 固相 萃 取 中的应 用
魏 双 李大伟’杨 红 王蓉妹 王俊聊 邓 安平h , , , , ,
(. 1 四川大 学化学 学 院 , 四川
2 四川 大学华 西药学 院 , . 四川
成都
成都
6 06 ; 104
在特 异 性吸 附容量 较低 , 与水 相 体 系兼 容 性较 差 , 非特 异 性 吸 附较 大 等 不 足 ¨ 。本 文 拟合 成 掺 有
纳米 胶 体 金 的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 P/ u , 用 MIsA ) 利 MIsA P/ u表 面胶 体 金 对 蛋 白的 吸 附作 用 , 抗 吲 将 哚美 辛 的多克 隆抗 体 固定 在 MIsA P/ u上 , 到 表 得 面固定 有 抗 体 的新 型 聚合 物 ( P/ uA ) 对 MIsA — b 并 其进 行 了表 征 。对 制 备 填 充 材 料 为 MIsA . b P/ uA 的固相 萃取 柱 的上样 、 洗 和洗 脱 条件 进 行 优化 , 淋 并用 于水 样 中 I M 的分离 富集 。 D
第2 2卷 第 3期 21 0 0年 3月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 e c lRe e r h a d Ap l a in h mi a sa c n p i t c 2 0
文章编 号 :0 4 15 ( 0 0 0 -2 30 10 —6 6 2 1 ) 30 9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