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2(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课件(邢其毅)-第04章
4 芳烃
4.3.2 芳烃的光谱特征 4.3.2.1 红外光谱
4.3 芳烃的物理性质
芳烃主要有三个特征吸收区域。在1600和1500 cm-1出现2个共轭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在 3100~3000cm-1 出现苯环上 C―H 键伸缩振动吸收; 950~650cm-1 出现苯环上的 C―H 键面 外弯曲振动吸收。,苯环上的C―H键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的位置和个数与苯环上的氢被 取代位置和个数有关,而与取代基的类型无关,能被利用有效地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 区别各种位置异构体。 芳香族化合物δ外=CH频率与取代基位置的关系 取代类型 苯 单取代 1,2-二取代 1,3-二取代 1,4-取代 1,2,3-三取代 δ外=CH频率(cm-1 )(强度) 670(s) 770~730(s) 770~735(s) 810~750(s) 900~860(m) 800~770(s) 860~800(s)
芳环的吸收带
化合物 E1吸收带 λmax/nm εmax 苯 萘 180 47000 220 100000 E2吸收带 λmax/nm ε max 204 7900 275 5700 B吸收带 λmax/nm εmax 230 312 200 250
菲
蒽 苯并[ a]蒽 *B吸收带被掩盖
252 50000
4 芳烃
4.3.2 芳烃的光谱特征
4.3 芳烃的物理性质
4.3.2.2 质子核磁共振谱
Ha Hb
[18]-轮烯是芳香性分子,在1HNMR上环内的4个氢Hb 的化学位移值均为 -0.6ppm ,而环外的 10 个氢 Ha 的化学 位移值为7.6ppm。
NH N
N HN
卟吩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芳香环结构。在1HNMR上环内 的4个吡咯氢的化学位移值均为-2.8ppm ,而环外的12个氢 Ha的化学位移值在7.0-8.2ppm之间。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件胡春版——第一章绪论
(1)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而成; (2)组合前后的轨道数守恒:即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以组合 成几个分子轨道。
(3)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遵守最大重叠原则,能量近似 原则,对称性匹配原则。
(4)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排布与原子中电子在核外排布类似。
(1915) • 1912, F. Pregl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方法(1923) • 1901-1903, A Windaus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和与维生素D的关系
(1928) • 1924-1940, R. Robinson生物碱、青霉素结构 (1947) • 1948-1956, D. C. Hodgkin维生素B12结构(1964) • 1953, F. Sanger蛋白质结构(1958) • 1953, J. D. Watson和 F. H. C.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1962)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1胡春高等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2有机立体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第1章概论第2章立体化学第3章第3章有机反应总论有机反应总论3第4章饱和碳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第5章烯烃的加成反应第6章消除反应第7章芳香性高等有机化学第8章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第9章羰基的加成反应及相关反应第10章第0章分子重排反应分子重排反应4第11章协同反应第12章自由基反应第13章有机光化学第一章概论511有机化学发展概况一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1
学
12
§1-2 现代共价键理论
一、原子轨道和化学键
1.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 共价键由成键电子所在原子轨道重叠形成。 • 原子轨道(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状态函数。 • 电子云(φ2) :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出现的几率密度。 • s轨道围绕原子核呈球形对称,p轨道呈哑铃形。 • 原子轨道图中“+”、“-”表示波函数位相,并不代表 电荷。 • 原子轨道中电子排布遵守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 理,Hund规则。
亲核取代
CH2C6H5 C CH3 H OH TsCl
CH2C6H5 C CH3 H O H Cl
O S O Me
A R
R
AcO B
CH 2 C 6 H 5 AcO C H
S
CH 2 C 6 H 5 OH HO C H
S
CH 3
C
CH 3
H Br H OH CH3 CH3 H H
Br H CH3 CH3 Br CH3 CH3 H Br H CH3 Br
H Br
-
CH3
OH
H Br H OH CH3 CH3 H H
Br H CH3 CH3 Br CH3 Br H CH3 Br
-
H CH3 Br H
CH3
OH
内消旋体
第
六
章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NMe 3 NMe 3
R
R
第
六
章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Aliphatic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如:
第
六
章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Aliphatic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二. 反应机理与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1 SN1与SN2机理 (1).单分子亲核取代(SN1)
CH 2 ph CH 3 a=( + OAc B a=( CH
33
o
OH )
TsCl A CH 2 ph
CH 2 ph CH 3 CH OTs a=( + 31.1o ) OH C CH 3 a=( CH 2 ph CH
高等第4章 亲核取代
当底物中心碳原子连有较大基团时, Nu:难于从背后接近底物。
SN1反应: A. 电子效应
所有能够使正碳离子稳定的因素,都能使SN 1 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
ROTs
R Et i-pr CH2=CH-CH2 PhCH2 Ph2CH Ph3C
k1 OTs
R+
EtOH
R
OEt
相对速率 (k1) 0.26 当取代基具有+I、 0.69 超共轭效应、+C效应, 0.86 SN 1反应速率增大, 反应 100 ~10 5 活性增大。 ~10 10
第4章 亲核取代反应 (Aliphatic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一.亲核取代反应反应类型 二.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理 (Reaction Mechanism) ( )
1. SN1机理 ( ) 2. SN2机理 ( ) 3. 离子对机理 ( ) 三. 立体化学 1. SN2反应 ( ) 2. SN1反应 ( )
[ (CH 3 )3 C
+
(CH3)3C-OC2H5 + HBr
Br]
- +
(CH 3 ) 3 C
+
+ Br
-
反 应 机 理
* (CH 3 )3 C
+
+ C 2 H 5 OH
[ (CH 3 )3 C
+
O C 2H 5 H
+
]
溶剂解反应 速度慢,主 要用于研究 反应机理。
(CH 3 ) 3 C OC 2 H 5 H
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离去的分子或负离子。
二.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 单分子亲核取代 (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Unimolecular) ( SN 1)反应机理
高等有机第四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Nu + R'CH2 L
δ
H H
δ
Nu C L R'
R'CH2 Nu +L-
1、P533 SN2立体化学(Walden转化)发展历史
2、SN2的进攻方式 进攻试剂从C——X键的反面进攻,电子首先进入C——X键 的反键轨道,在过渡态中,分子呈直线性。
Nu
C
L
P534~535磺酸酯分子间反应,证明直线性反应
苏型
外消旋体
机制:
H H CH 3 S Br R OH 的构型为2R,3S,其稳定构象是 CH 3 CH 3 H S Br R H HO CH 3 H3C 即 Br H HO H CH 3
H3C Br
H HO H + HBr CH 3
H3C
H Br H2O H CH 3 S Br R Br CH 3 +Br CH 3
CH3 CH3
Cl
Cl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SN2速度加快。
当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以SN2历程进行时,由于键的存在, 可以和过渡态电子云交盖,形成p-π共轭,使过渡态能量降 低,从而有利于SN2反应。
X
HO CH2 CH CH2
Cl
H H
OH
烯丙基氯 的SN2反应
k1
CH 2SEt
SEt + SCN CH 2SCN
S- 1-氯苯乙烷
H
O
S Ph C Cl H3C O
+ HCl
在乙醚中,HCl不溶,挥发掉。
H O Ph H3C H C O S Ph C Cl H3C O Cl S O H C + SO2 Ph Cl H3C R-1-氯苯乙烷 (构型保持)
常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
X g M O R R X O g +M ' -O C R
O C
O C
X g M ' R
X g M ' R
R
R
' R
R
R O ' X R g M O C
' R
H O
O 2 H / +
H
制备醇
R
R
C ' R
' R
R' C O (R")H
+
XMg R
R C -+ O MgX (R")H R'
6/20/2016 5:22 PM
C6H5CH CHCO2H
合成,-不饱和羧酸
10
Michael加成反应
O + O KOEt, EtOH Et2O 64% O O
O O O + CN Et3N t-BuOH 77%
O
CN
5. 羟醛缩合反应
5% NaOH CH3CHO
增长碳链,主链增加2个碳,碳原子数成倍增加
CH CH2 67%
醇的制备 胺的制备 偶氮化合物的制备
•化合物B经臭氧化-还原生成吡咯衍生物D。这个反应经历 了一个中间体C。B可通过A的Birch还原和酯化反应来制备。 试推测A和C的结构。 试推测A和C的结构
从鱼油中分离得到一种天然化合物A,其分子式为C 其分子式为C19H38。 A经催化氢化生成2,6,10,14-四甲基十五烷,经臭氧化-还 原生成丙酮和一种16个碳的醛B。试推测A和B的结构。
CH3
O
CH 2(CO 2C 2H 5) 2
COOH
6/20/2016 5:22 PM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大学基础化学II——有机化学;物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主干基础课;4学分;(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材料、生物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第二版)》共17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
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都来自于科研。
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引导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
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有机化学(第二版)》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
课程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常见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应用型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无机化学与化学原理。
先修课程对学生在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立体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可通过前期的基本了解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艳梅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参考资料:高坤、李瀛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李瀛等,有机化学质疑暨考研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古练权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伍越寰等,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邢其毅等编著,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第三节共价键第四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第五节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七节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写法第八节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第九节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第一节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第三节烷烃的结构第四节烷烃的物理性质第五节烷烃的化学反应第六节环烷烃的命名第七节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第八节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第九节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第十节烷烃和环烷烃的制备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第一节烯烃的结构第二节烯烃的异构和命名第三节烯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烯烃的化学反应第五节炔烃的结构第六节炔烃的命名第七节炔烃的物理性质第八节炔烃的化学反应第九节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第十节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第十一节共轭二烯烃的化学反应第十二节烯烃和炔烃的制备第四章芳烃第一节芳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第二节苯的结构第三节芳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第五节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第六节稠环芳烃第七节非苯芳烃第八节芳烃的来源及煤炭产业第五章对映异构第一节手性和对称性第二节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第三节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第四节环状手性化合物第五节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第六节前(潜)手性碳和分子的前(潜)手性第七节不对称合成与拆分第八节手性与药物第九节异构体的分类第六章卤代烃、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异构、命名和结构第二节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第三节卤代烃的化学反应第四节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第五节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第六节消除反应历程第七节影响消除反应发因素第八节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第九节其他卤代烃第十节卤代烃的制备第七章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一节电磁辐射第二节红外光谱第三节核磁共振第四节紫外光谱第五节质谱第八章醇、酚、醚第一节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醇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第三节一元醇的化学性质第四节多元醇的特殊反应第五节醇的制备第六节酚的分类和命名第七节酚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第八节酚的化学性质第九节酚的制备第十节醚的分类和命名第十一节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性第十二节醚的化学反应第十三节醚的制备第十四节环醚第十五节冠醚第九章醛、酮、醌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醛和酮的结构第三节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波普特性第四节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第五节醛和酮的α-H的反应第六节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第七节 Cannizzaro反应第八节α,β-不饱和醛、酮第九节醛、酮的制备第十节醌的结构第十一节醌的化学性质第十二节醌与染料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羧酸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第四节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第五节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六节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第七节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第八节羟基酸的化学反应第九节β-二羰基化合物第十节羧酸的制备第十一章含氮化合物第一节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三节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五节胺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六节胺的化学性质第七节季铵盐和季铵碱第八节胺的制备第九节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十节腈和异腈第十二章含硫、含磷及含硅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含硫有机化合物第二节含磷有机化合物第三节含硅有机化合物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第三节六元杂环化合物第四节杂环类药物第十四章类脂化合物第一节油脂第二节蜡第三节磷脂第四节萜类化合物第五节甾族化合物第十五章碳水化合物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单糖第三节二糖第四节多糖第十六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第一节氨基酸第二节多肽第三节蛋白质第四节酶第五节核酸第六节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药物第十七章周环反应第一节前线轨道理论第二节电环化反应第三节环加成反应第四节 -迁移反应(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亲核取代反应
AcO AcO
2
hv H C OAc MeCN-H O 2
AcO AcO
2
CH
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或近于平面结构。桥头碳原子不能形成平 面结构,因此,桥头上的SN1反应不能或极难进行。 1-氯莰烷 (1-chlorocamphane)在80%乙醇溶液中与30%KOH一起回流21h 也不能起反应。
Cl 二苯基氯甲烷在液态 SO2溶液中分别与各种浓度的 F、 吡啶和 三乙胺反应,虽然试剂的亲核性不同,其反应速率差不多是一 样的,说明在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中没有亲核试剂的参加。 SO2 Nu Ph CHNu + Ph2CHCl Ph2CH Cl 2
O CHCH3 O2S SO2 O CHCD3 O2S SO2 O CHCD3 O2S SO2 O CHCH3 O2S SO2
CH3 25%
CD3 25%
CH3 25%
CD3 25%
在这里分子内反应之所以不易进行,是因为Nu、 中心碳原子C 和离去基X没法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SN2反应中, Nu、 中 心碳原子和离去基X在一条直线上是最容易进行的。
慢 快
因为中间体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亲核试剂从平面两边进攻的几 率应相等,即中心碳原子构型反转和保持的机会相等。如中心碳 原子是手性碳,经SN1反应应得完全外消旋化的产物。但实验结果 比较复杂。反应动力学为一级的亲核取代反应中生成完全外消旋 化产物的例子不少,但也有部分构型反转和部分构型保持的例子。
(-)-HO2CCH2CHClCO2H AgOH
(-)-氯代丁二酸
KOH PCl5
(-)-HO2CCH2CH(OH)CO2H KOH PCl5
(+)-HO2CCH2CH(OH)CO2H AgOH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
《有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学时:34学时学分:2理论学时:30 讨论学时:4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大纲执笔人:张新明大纲审定人:商永嘉一、课程说明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实质为《高等有机化学》是化材学院高年级有机化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它是建立在主干基础课《有机化学》之上的课程(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它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有机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整个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物化学实践提供日益深化的理论基础。
2.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 对有机化学基础课大纲所要求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反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有机化学发展现状有较明晰的了解。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熟悉描述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重点掌握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应用,熟练掌握各类活泼中间体的结构、产生和有关反应,熟悉与理解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绪论(1学时)第1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学时)1.1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1.2电子效应(诱导效应与场效应、共轭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1.3 空间效应1.4取代基效应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诱导效应的影响、场效应的影响、共轭效应的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等)1.5 分子的共振(共振式、共振能)1.6 氢键1.7 芳香性(轮烯的芳香性、稠环体系的芳香性、带电荷环的芳香性及同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第2章立体化学(6学时)2.1立体化学基础(构造、构型、构象和构象分析;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对称因素、手性与对映异构;顺反异构和非对映异构;立体专一性反应和立体选择性反应)2.2 各类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协同反应的立体化学、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2.3 潜手性分子2.4 不对称合成简介 (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及非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第3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活性中间体(6课时)3.1 有机反应的分类3.2 有机反应中试剂的分类3.3 确定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产品的鉴别、中间体的确定、催化作用、同位素标记、立体化学研究、动力学研究)3.4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3.4.1 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形成、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反应和非经典碳正离子的形成及有关反应)3.4.2 碳负离子(碳负离子的形成、碳负离子的结构、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碳负离子的反应)3.4.3 自由基(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的结构、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的反应)3.4.4 碳烯(碳烯的结构、碳烯的形成、碳烯的反应)3.4.5 氮烯(氮烯的结构、氮烯的形成、Hofmann重排反应、Curtius等重排反应)3.4.6 苯炔(苯炔的形成、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第4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学时)4.1 几种典型反应机理(S N1、S N2、邻基参与、离子对历程、S N2′和S N i )4.2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S N1、S N2、S N2′和S N i反应)4.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的结构、试剂的亲核性、溶剂效应、离去基团和空间效应)4.4 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第5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2学时)5.1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5.2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5.3取代基的性质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5.4 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5.5 烯烃和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第6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4学时)6.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6.1.1 反应机理6.1.2 影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6.1.3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6.1.4 各种重要的缩合反应6.2 羧酸及其衍生物与亲核试剂的加成6.2.1反应机理6.2.2 结构与活性6.2.3 各类重要反应(酯缩合及有关反应)6.3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应)6.3.1 反应机理6.3.2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6.3.3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7章消除反应(4学时)7.1 消除反应的分类7.2 离子型消反应机理7.3 消除反应中的定向效应7.4 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7.5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7.6 热消除反应第8章分子重排反应(6学时)8.1 重排反应的分类8.2 亲核重排(碳正离子重排;瓦格涅尔-米尔文重排;碳烯重排;氮烯重排;缺电子氮的重排;缺电子氧的重排;)8.3 亲电重排(Stevens重排;邻二酮重排;Wittig重排;Favorskii重排;环氧丙烷重排)8.4 芳环上的重排反应(联苯胺重排;Fries重排;Claisen重排)8.5 自由基重排8.6 σ键迁移重排反应(Cope重排;脂肪族Claisen重排)8.7 重排反应的主要应用考核方法:开卷考试选用教材:傅相锴主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教学参考书目:[1] 汪秋安编著, 高等有机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恽魁宏等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3] [美]F.A.凯里.R.J森德伯格著,夏炽中译,高等有机化学,A卷,结构与机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俞凌编,基础理论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 荣国斌编著,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2版,修订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6] 王积涛编,高等有机化学, 1980[7] 高振衡编,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8] 沈世瑜、王炎编,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初解)
相对速度:
108 45
1.7
1.0
烃基结构对反应历程的影响
叔卤代烷由于容易失去卤素而形成稳定的
正碳离子,所以其亲核取代反应主要按SN1历
程进行;而伯卤代烷则由于-碳原子的空间位
阻较小,主要按SN2历程进行反应;仲卤代烷则
介于二者之间,即两种历程兼而有之,倾向于
哪种历程则取决于具体反应条件。
容易 叔卤代烷
有机化学
卤 代
烃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烃的命名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消除反应机理
卤代烃的分类
按卤素所连接的烃基类型分为:
CH3CH2Cl (氯乙烷) 饱和卤代烃(卤代烷) CH2=CHCl(氯乙烯) 不饱和卤代烃
C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氯苯)
芳香族卤代烃
在质子溶剂中,一般常见的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的次序是:
RS ≈ArS≈ C N >I > NH3(RNH2)> R O ≈ HO > Br > Cl > H2O
溶剂的影响
对于SN1反应: (CH3)3C-Br [(CH3)3C+ ··· Br-] (CH3)3C+ + Br
(过渡态1)
-
H H H H H
C
H
H
H
H
H
C C+ C
C + CH
H H
H
C + CH 2
H
H H
C
+ CH3
H
H
叔正碳离子>仲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甲基正碳离子
有机化学反应历程
有机化学要义精讲:有机反应历程1.有机反应类型(1)加成反应亲电加成C=C,C≡C;亲核加成C=O,C≡C,C≡N;带有吸电子基团的加成C=C,如C=C-C=O,C=C-C≡N;自由基加成C=C。
(2)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三种:亲电取代,重要的是芳环上H 被取代;亲核取代,经常是非H原子被取代;自由基取代,重要的是α取代。
(3)消除反应主要是1,2-消除生成烯,也有1,1-消除生成碳烯。
(4)重排反应常见的是碳正离子重排或其它缺电子的中间体重排。
(5)周环反应包括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及σ迁移反应。
2.反应活性中间体主要活性中间体有其它活性中间体有碳烯R2C∶(卡宾Carbene)氮烯RN∶(乃春Nitrene);苯炔(Benzyne)。
(1)自由基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可以从C—H键离解能大小判别,键离解能越大,自由基稳定性越小。
如按稳定性次序排列R3C·>R2CH·>RCH2·>CH3·C—H键离解能:380.7 395.4 410.0 435.1(kJ/mol)C6H5CH2·≈CH2=CH-CH2·>R3C·C—H键离解能:355.6 355.5(kJ/mol)Ph3C·>Ph2CH·>PhCH2·Ph3C·为涡轮形,具有约30°夹角,因此稳定性不会比Ph2CH·高得很多,且易发生二聚形成酿式结构。
(2)碳正离子含有带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的化合物叫碳正离子,它具有6个价电子,一般情况下是sp2杂化,平面构型,其稳定性次序为:任何使正电荷离域的条件都能稳定碳正离子。
孤电子对能分散正电荷故MeOCH2Cl溶解反应比CH3Cl快1014倍。
邻基效应生成桥式碳正离子芳香化稳定碳正离子,(3)碳负离子碳负离子是碳原子上带有负电荷的体系,其结构大多是角锥形sp3杂化构型,此构型使孤电子对和三对成键电子之间相斥作用最小。
第4章卤代烃
CH2=CH-CH2 :Cl
+
SP2
α
C的杂化方式由SP3
形成缺电子P- π共轭,分散了正电荷,降低
了体系能量,故有利于C-X键的断裂。 上述1) σ --- π超共轭效应2) β —碳原 子的吸电子效应3)正碳子的“缺电子P- π 共轭效应” 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导致 CH2=CH-CH2- X中的X原子变得很活泼。
(卤代烃的取代)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是卤烷的一个重要反应。通过此类 反应可以将卤素官能团转变为其他多种官能团。 例1:溴代烷的水解: RBr + H2O
氢氧化钠
ROH + HBr
• 有些卤烷的水解反应速度仅与卤烷本身的浓度有关。 • 有些卤烷的水解速度不仅与卤烷的浓度有关,而且还 和试剂(例如碱)的浓度有关。
•在卤烷的取代反应中,卤素易被负离子(如HO-, RO-,NO3- 等)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如NH3、 H2O)取代,这些试剂叫亲核试剂,常用Nu:或Nu表示。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 反应,用SN表示。可用通式:
过渡态结构
溴甲烷水解反应的能量曲线
如果卤素是连在手性碳原子上的卤烷发生SN2反应, 则产物的构型与原来反应物的构型相反。
例:(-)-2-溴辛烷水解
[]= - 34.6°
[]= +9.9°
• 瓦尔登转化是SN2反应的一个重要标志。
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是很多的: 除了与亲核试剂的性质、浓度及溶剂的极性有 关外,卤代烷的结构对反应机理的影响最大。
烯丙型卤代烃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
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
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1、烷烃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烷烃结构的表示方法。
2、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楔线式及投影式的变换。
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氧化、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反应,游离基及其稳定性)。
四、自然界的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教学目的: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化学性质,马氏规则,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钅翁离子、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异戊二烯和橡胶。
第四章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及碳负离子
OR
C
+
C
OR
OR H
+
OR H + H
缩酮
举例:
与其它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
HCN、NaSO3H、RMgX
与亲核试剂加成-消除反应:
RNH2、HONH2、NH2NHR、 亚胺 肟 腙
羰基加成的立体化学:
1)若R、R’不含手性碳,则加成产物为外消旋体。
R
Nu
R'
C
O
R
R'
C
O
Nu
sp2杂化 平面三角型
sp3杂化 四面体
羰基加成的立体化学:
2)若羰基的邻近碳原子有手性,亲核加成遵循Cram规则
Nu
C M C OH
Cram规则-1
S
L
C M C
R
+
O
+ H Nu
L S
R
Et Ph
O
H
1) LiAlH4 2) H2O
Et HO
H
H CH3
CH3
Ph
羰基加成的立体化学:
Cram规则-2
L O R O
+ +
CH2
-
Ph3 P (CH3)2S
CH2 C H2
(CH3)2S PhLi
C H2 CH2
季铵盐:(CH ) N + Cl 反应活性:
(CH3)2S
+ (CH3)3 N
+
C H2 > Ph3P
-
+
-
CH2
+ > > (CH3)3 N
CH2
2) S电子成分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的分类
0) (偶极距μ≠ 0)
质子溶剂、偶极、 质子溶剂、偶极、非极性溶剂
质子性溶剂都是极性的溶剂 EtOH, H2O, CH3COOH 极性(偶极)溶剂 极性(偶极) 非质子性溶剂 0) (μ≠ 0) 非极性溶剂 CCl4,CS2,苯 苯 (μ= 0)
SN 1反应: 反应: 反应
极性溶剂对S 反应有利 极性溶剂对 N1反应有利
_ δ O C H δ+ N(CH3)2
_ δ O S + H3C δ CH3 CH3CH2 _ Oδ
+ δ H
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极性质子性溶剂
极性非质子型溶剂 (Polar Aprotic Solvents) Nu:形成氢键 不能使亲核试剂溶剂化, 形成氢键, 不能与 Nu:形成氢键,不能使亲核试剂溶剂化, 使裸露的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 使裸露的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具有较高的反 应活性。 应活性。 反应常在极性非质子型溶剂中进行 常在极性非质子型溶剂中进行。 SN2反应常在极性非质子型溶剂中进行。
R
+Z
一
C R | C R R
R
+ L-
第
二
步
+Z
R C R | C R R Nu:
-
:Z C R | R C Nu R
经过两次S 反应, 总结果是构型保持 经过两次SN2反应, 总结果是构型保持
具有杂原子参与作用的基团有: 具有杂原子参与作用的基团有:
COO- 、 OCOR、COOR、COAr、OR、OH、 、 、 、 、 、 O-、NH2、NHR、NR2、NHCOR、SH、SR、 、 、 、 、 S-、I、 Br、 Cl 、 、
卤素作为邻基参与的能力大小次序一般为 I > Br > Cl,这与原子的亲核性和可极化 , 性大小顺序是一致的。 电负性太强, 性大小顺序是一致的 。 F 电负性太强 , 不 易给出电子,亲核性和可极化性太小, 易给出电子,亲核性和可极化性太小,一 般不发生邻基参与作用。 般不发生邻基参与作用。
邻基参与作用形成的中间体是稳定的或由于其它方 若邻基参与作用形成的中间体是稳定的或由于其它方 式而稳定,亲核试剂Nu 亲核进攻能力不足时, 式而稳定,亲核试剂Nu-亲核进攻能力不足时,只能 形成环状产物。这是简单的分子内S 反应。 形成环状产物。这是简单的分子内SN2反应
R
L]
卤负离子溶剂化程度: 卤负离子溶剂化程度:F- > Cl- > Br- > I卤负离子亲核性顺序: I- > Br -> Cl- > F卤负离子亲核性顺序:
在质子性溶剂中, 在质子性溶剂中, 半径越小的离子越 半径越小的离子越 容易被溶剂化
常见的非质子型极性溶剂有: 常见的非质子型极性溶剂有:
成环的S 反应 成环的 N2反应
Br CH2 .. NH2
SN2 +
NH2 + Br-
-HBr
NH
Br CH 2 .. OH
S N2 +
+ Br -
OH
-H +
O
V三元环 > V四元环> V五元环 > V六元环
(b)π参与作用 (b)π参与作用
C=Cπ键、C=O π键也有邻基参与作用, 键 键也有邻基参与作用, 键也有邻基参与作用 如反-7-降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的乙酸解 由于π参 降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的乙酸解, 如反 降冰片烯基对甲苯磺酸酯的乙酸解,由于 参 反应速率比相应的饱和酯快10 与,反应速率比相应的饱和酯快 11倍,且产物构型保 持。
极性溶剂对S 反应影响较为复杂 极性溶剂对 N2反应影响较为复杂
在质子型溶剂中:亲核试剂与溶剂形成氢键, 在质子型溶剂中:亲核试剂与溶剂形成氢键,由此降低 了试剂的亲核性,不利于反应进行。 了试剂的亲核性,不利于反应进行。
H O H :X:H H H O H O O H H
Nu:- + R-L
[ Nu
CH3CH2CH2Br + NaCN
CH3CH2CH2CN + NaBr
5. 邻基参与作用
当离去基团的β 当离去基团的β、γ、δ或ω位有未共用电子 双键、苯环或三元环基团时, 对、双键、苯环或三元环基团时,它们作为基 团参与了亲核取代反应,发生了分子内参与反 团参与了亲核取代反应, 应的现象。 应的现象。 若分子内的基团在离去基团的β 若分子内的基团在离去基团的β位从而影响反 应的进行,这种现象称为邻基参与作用。 应的进行,这种现象称为邻基参与作用。 主要包括杂原子 参与作用 主要包括 杂原子参与作用 、 π键 参与作用 、 三 杂原子 参与作用、 键 参与作用、 元环参与作用 参与作用。 元环参与作用。
O HC N CH3 CH3
O CH3 S CH3 N
O P N N
六甲基磷酰胺 HMPT(HMPA) HMPT(HMPA) (Hexamethyl (Dimethylformamide) (Dimethylsulfoxide) phosphorictriamide) 二甲亚砜 DMSO
NN, N-二甲基甲酰胺 DMF
(a) 杂原子参与作用
化合物的分子中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 化合物的分子中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位于 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位于 离去基团的β位置或更远时 位置或更远时, 离去基团的 位置或更远时 , 此化合物在取代 反应过程中构型保持。 反应过程中构型保持。
第 步
R :Z C R | R C L R
溶剂对反应影响的规律
质子溶剂对S 反应有利, 1 质子溶剂对SN1反应有利,对SN2的影响要作具体分析 。 偶极溶剂对S 反应有利。(相对于S 质子溶剂而言) 2 偶极溶剂对SN2反应有利。(相对于SN1、质子溶剂而言) 。(相对于 非极性溶剂对S 反应都不利(RX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RX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3 非极性溶剂对SN1、 SN2反应都不利(RX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SN1 SN2 RX—[R·······X ] Nuδ+ δ‡
R+ + Xδδ‡
+ RX —[Nu ······· R·······X ]
NuR + X-
质子型溶剂与非质子型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质子型溶剂与非质子型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的影响
CH3I + NaN3
溶剂 DMF CH3OH
k2
CH3N3 + NaI
k2
3 × 103 3 × 10-2
问题:下列反应在哪种溶剂中易于进行, 还是CH 问题:下列反应在哪种溶剂中易于进行,是DMF还是 3OH? 为什 还是 ? 么?
ii
R-OH
H+
R-OH2
+
R+ + H2O
类似的基团有: 、 类似的基团有:OR、NH2、SR
(四)溶剂效应
溶剂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介电常数是衡量溶剂隔离正负离子的能力, 介电常数是衡量溶剂隔离正负离子的能力,即:溶剂稳定离 是衡量溶剂隔离正负离子的能力 子的能力。 子的能力。 越大,溶剂的极性越大。 介电常数 ε越大,溶剂的极性越大。
H OCOC6H4NO2-p p-O2NC6H4OCO H
(II) (I)
的溶剂解速率比化合物( (Ⅰ)的溶剂解速率比化合物(Ⅱ)的溶剂解速 率快10 率快1014倍。
H
OBs
BsO
H
BsO
H
(III)
(IV)
(V)
化合物( 的溶剂解速率比化合物( 大约快5 化合物(Ⅳ)的溶剂解速率比化合物(Ⅴ)大约快5 倍 , 而化合物( Ⅲ ) 的溶剂解速率比化合物( Ⅴ ) 而化合物 ( 的溶剂解速率比化合物 ( 慢3 倍。 由此可以看出: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环丙基位于适当位置时才起 邻基参与作用,有时甚至比双键更有效。 邻基参与作用,有时甚至比双键更有效。
(三)离去基团 (Leaving groups)
SN1 -
C L
SN2
C
+
L
Nu:
Nu C
+ L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越强, 反应越有利。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越强,对SN1和SN2反应越有利。 和 反应越有利
较好的离去基团是强酸的共轭碱: 1) 较好的离去基团是强酸的共轭碱:
A H+B
A +B H
强酸的共轭 碱是弱碱
δ
R L
[R-
Nu
NuR
极性溶剂可以稳定正离子,也可稳定负离子。 极性溶剂可以稳定正离子,也可稳定负离子。
一个中性化合物离解为两个带电荷的离子, 一个中性化合物离解为两个带电荷的离子, 溶剂极性的提高,将稳定正碳离子, 溶剂极性的提高,将稳定正碳离子,使SN1反 应速率加快。 应速率加快。
共轭酸 1 共轭碱 2 共轭碱 1 共轭酸 2
的酸的共轭碱, 重要的离去基团是 pKa < 5的酸的共轭碱,如: 的酸的共轭碱 I- 是强酸 HI的共轭碱。 的共轭碱。 的共轭碱 离去基团碱性越弱, 离去基团碱性越弱,越易离去
酸性: 酸性:HF < HCl < HBr < HI, 碱性: 碱性: F- > Cl- > Br - > I-
讨
论
1 硫酸根、硫酸酯的酸根、磺酸根为什么是好的离去基团? 硫酸根、硫酸酯的酸根、磺酸根为什么是好的离去基团?
O CH3
S
O
O-
氧上的负电荷可以通过硫离域到整个酸根上, 氧上的负电荷可以通过硫离域到整个酸根上,从而 使负离子稳定,所以负离子易离去。 使负离子稳定,所以负离子易离去。
2 怎样使羟基转变成一个好的离去基团? 怎样使羟基转变成一个好的离去基团?
H OTs TsO H H 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