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
茯苓的现代研究进展_王海峰
茯苓是一种真菌类中药,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 中总 ATP 酶有显著激活作用。Na + 、K + - ATP 酶是
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是中 药“四 君 八 珍”之 一。 细胞膜上的钠泵,与机体水盐代谢密切相关,茯苓素
味甘、淡平。归心、肺、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 对此酶的激活作用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中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功效非常广泛,不
关节炎或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 分四季,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
善炎症大白鼠的全身症状。茯苓总三萜对二甲苯所 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
致小鼠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含的 三萜成分抑制磷脂酶 A2 的活性有关[6]。 3. 5. 4 抗病原体作用 体外实验,茯苓煎剂可抑制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年 6 月第 9 卷第 12 期 JCM,Jun. 2011,Vol. 9,No. 12
·45·
低。连续给药可明显加速肝脏再生速度,防止肝细 4. 5 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茯苓
胞坏死,使肝脏重量增加。
煎剂 1 ~ 3 个月,有一定控制症状的作用。
3. 5. 3 抗感染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大鼠佐剂
面成一薄层,幼时白色,老时变浅褐色。菌管单层, 一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而间接发挥的。( 2) 使免疫
孔为三角形,孔缘渐变齿状。主产于湖北、安徽、河 器官胸腺、脾脏及淋巴结重量增加。( 3) 对抗钴 60
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有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 照射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 4) 增强细胞
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质坚实,断面不平,呈颗粒 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 3. 3 镇静 羧甲基茯苓多糖能增强硫喷妥钠对小
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Abstract : T he P oria cocos have high value of app licat ion in the phar m acognosy , phar m aceut ica l che m istry, phar m aco logy , phar m aceuticsa and clin ica l app lication . The advance in P oria coco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 th e study o f trad itional Chinese m edic in e , chem ical constituents, the m a jor is polysaccharide , it can anti ag ing and enhance i mm un ity , phar m aco log ica l activ ity o f P oria cocos are invo lv ed . And prospect th e perspective of app lication. It prov id es som e re ferences for furth er research o f hyg ien ic m ed icine . K ey w ord s : P oria cocos ; S tu dy o f trad 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Chem ical constituen; t Pharm acological activ ity 茯苓 P oria cocos ( Schw. ) W olf为常用中药 , 为 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多依附松 树根生长. 傍松根而生的为茯苓 (别名 : 玉灵、 茯灵、 万灵桂、 茯菟 ), 始载于 5本草经 6, 列为商品 , 它的菌 核为球形、 长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 , 茯苓主要 分布在我国云南、 贵 州、 湖北、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 西等地
药食同源植物茯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药食同源植物茯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刘淼吴玉冰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2期〔摘要〕通过对药食同源植物茯苓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的比较分析,对茯苓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概述,发现茯苓是具有一系列抗癌抗炎、护肝养颜等生物学功效的高价值功能性植物,加强对茯苓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将为以茯苓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保健食品的精细加工及多功能化妆品的研发提供基础与依据。
〔关键词〕药食同源;茯苓;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综合开发〔中图分类号〕R281.5;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12.028茯苓又名伏苓、茯灵、茯菟、云苓等,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中。
茯苓功效广泛,不仅是常用中药,还可以加工成食品(位列卫计委2017年最新公布的101种药食同源名单中),此外还具有保健功能。
本文将从茯苓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综合开发等多个维度进行概述,以期为深度发掘茯苓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提供依据。
1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由于茯苓不同部位的药用功能各异,因此需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才能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2]。
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成熟,目前国内外对茯苓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物质等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研究表明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此外还有甾醇、脂肪酸、挥发油等。
1.1; 三萜类化合物至今从茯苓中提取分离的三萜类化合物将近80种,主要是羊毛甾型三萜化合物,包括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等四类[3]。
近几年,分离出的三萜类化合物还有以下几种。
见表1。
1.2; 多糖类化合物多糖是茯苓的标志性成分,占其干重的70%~90%。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在中医药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对茯苓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茯苓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来源、形态特征、传统应用等。
随后,重点综述了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并对这些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茯苓的生物活性,包括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文章还对茯苓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涉及了茯苓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本文总结了当前茯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相信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茯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从茯苓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多糖、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
茯苓多糖是茯苓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些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组成,具有复杂的结构。
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中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茯苓中的三萜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主要包括β-谷甾醇、麦角甾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我们将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并分析这些成分在茯苓药效中的作用。
我们将重点探讨茯苓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我们将对茯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平台,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成分。
其中,多糖类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茯苓聚糖、茯苓酸多糖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茯苓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如β-茯苓醇等,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涵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个方面。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其药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茯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茯苓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抗炎作用: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参考内容二
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利 尿、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茯苓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茯苓的化学成分
3、黄酮类化合物茯苓中还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柚皮苷、槲皮素等,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这些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 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参考内容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宁心安神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和对中药材研究的深入,茯苓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概述茯苓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以期为相关研 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水提取法:将茯苓原料用水浸泡后加热提取,提取液过滤后得到浓缩液, 再
2、有机溶剂萃取法: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将茯苓中的有效成 分萃取出来,然后通过蒸发溶剂得到干品。这种方法分离效果好,但有机溶剂的 使用量和回收成本较高。
茯苓含有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脂肪酸 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其中,多糖类化合物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 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三萜类化合物也是茯苓的重要成分, 主要包括茯苓酸、去羟基茯苓酸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等作用。此外,茯 苓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Fe、Zn、Se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茯苓的生物活性
1、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2、调节血糖水平:茯苓多糖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尿糖等指标,具 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和二萜类物质。
在中国传统药理中,茯苓被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消肿利湿、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茯苓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茯苓具有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炎活性。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关节炎模型中的关节肿胀和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茯苓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化损伤的发生。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茯苓具有抗肿瘤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抵抗力。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的来说,茯苓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消肿利湿、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茯苓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更好地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茯苓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茯苓的趋势
茯苓的趋势茯苓,又名白茯苓、茯磁,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湿热、脾胃虚弱、水肿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茯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茯苓的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
首先,茯苓的功效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传统上,茯苓主要被用于调理脾胃、利水渗湿,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茯苓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因此,茯苓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等。
茯苓的功效逐渐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和了解,这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茯苓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理念的普及,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茯苓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
尤其是在一些中药养生品、保健品中,茯苓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成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茯苓的市场前景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
再次,茯苓的研发和应用技术逐步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茯苓的研发和应用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茯苓的药理研究更加深入,提高了茯苓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茯苓的提取工艺也得到了优化和改进,使得茯苓的活性成分能够更好地保留和释放,发挥更好的药效。
最后,茯苓的国际传播和交流逐渐增加。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和茯苓的市场需求增长,茯苓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逐渐增多。
茯苓的药理功效和应用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外科学家和专家的关注和研究,茯苓也逐渐走向了世界。
这对于茯苓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相信随着茯苓在国际上的传播和认可,茯苓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茯苓的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可观。
随着茯苓功效的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的增长、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提升以及国际传播和交流的加强,茯苓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相信茯苓这种传统中药材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Vol. 30 No. 3May 2321・ 496 •第30卷第5期2021 年 5 月新乡医学院学报Joupal of Xiuxiang Medical Univeuity♦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I 本文引用:杜晓妍,吴娇•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新乡医学院学报,2721,30(5):296-563.:o o ♦ DOI :10.0703/xxyxyxP. 0321.05.022.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综述】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杜晓妍,吴娇(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 新乡453403)摘要:茯苓为我国临床和民间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其化学成分以萜类和多糖为主,具有利尿保肝、抗氧、抗衰老、抗肿瘤、降血脂、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目前,茯苓已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保健品及化妆品中。
本文就近年来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发挥茯苓的功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0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424-7732(227-)25-0496-05中药茯苓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oa cocos - Schw. 1 WoU 的干燥菌核J ] o 茯苓生长于马 尾松和赤松的根部,不同部位的茯苓具有不同的名 称。
菌核去皮后的淡红色部位为赤茯苓,去除淡红 色部位后的白色部位为白茯苓,茯苓核心部位为茯神,菌核外皮为茯苓皮[2]o 《中国药典》收录了茯苓 和茯苓皮,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等病症;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中药茯苓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茯苓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茯苓水溶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茯苓药材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脂溶性水溶性茯苓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别名白茯苓、云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
具有渗湿利尿、和胃健脾及宁心安神的功效,是常用的一种苗药。
1 水溶性成分茯苓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是多糖类成分。
茯苓中主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燥品的93%,是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为支链的(1 →3)葡萄糖聚糖。
尚含有羧甲基茯苓多糖,木聚糖,茯苓次聚糖、μ -茯苓多糖f,(1,3)-(1,6)-β-D-葡聚糖,纤维素,硬脘[2]等。
2 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中的萜类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
其结构类型分为两类: 羊毛甾烷三萜烯型和3,4 开环-羊毛甾烷三萜(仅存在于茯苓皮中)。
2.1 四环三萜化合物[3~7]。
有茯苓酸、土莫酸、依布里酸、3 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3β-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8, 24-二烯-21-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3β- 乙酰氧基-16α-羟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甲酯、3β,16 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3β,16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24(31)-二烯-21-酸甲酯、31-羟基-3β,16α-二乙酰氧基羊毛甾-8-烯-21-酸、去氢茯苓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 9(11),24(31)-三烯-21-酸、3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 24(31)-三烯-21-酸、25-羟基-3-差向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去氢依布里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酮基-6,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乙酰氧基 -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差向去氢茯苓酸、 3-酮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乙酰氧基-6α,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酰基-16 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16α-乙酰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Poricoic acid A、Poricoic acid AM、Poricoic acid B、Poricoic acid BM、Poricoic acid C、Poricoic acid D、Poricoic acid DM、Poricoic acid E、Poricoic acid F 等。
茯苓的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茯苓酸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 的。本次演示将概述茯苓酸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提取方法、结构、生理功能及其 应用领域等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茯苓及茯苓酸的基本特征茯 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利 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
二、茯苓酸的提取方法及其影响 茯苓酸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萃 取法、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提
三、茯苓酸的结构和性质茯苓酸 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抗肿 瘤等作用
四、茯苓酸的应用研究随着对茯 苓酸研究的深入,其应用领域也 在不断拓展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茯苓酸的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茯苓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论
深入探讨茯苓多糖的作用机制、优化提取和检测方法、研究其在临床上的应 用效果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茯苓多糖在未来的医疗和保 健领域中将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谢谢观看
茯苓的研究进展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茯苓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真菌,自古以来就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近 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茯苓的研究也在深入进行。本次演示将介绍茯 苓的研究现状、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前景。
基本内容
茯苓是一种多孔菌科真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宁心安神等多种药用 价值。其生长环境广泛,可在松树、冷杉、云杉等针叶树林中生长,也可在阔叶 树林中生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
基本内容
3、茯苓酸的研究:茯苓酸是茯苓中的一种重要有机酸,具有抗肿瘤、抗炎、 抗菌等作用。对茯苓酸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基本内容
4、茯苓在医药和保健方面的应用研究:茯苓在中医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如用 于治疗慢性腹泻、胃溃疡、糖尿病等。同时,茯苓也被用于制作保健品和食品添 加剂,如茯苓饼、茯苓粉等。对这些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茯苓的疗效 和开发新的用途。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
茯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
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对茯苓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加深了对茯苓的认识,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茯苓具有抗炎作用。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能力,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实验证明,茯苓能够有效减轻炎症病变,缓解炎症症状。
这一发现使得茯苓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具备了潜在的药用价值。
其次,茯苓还被发现具有利尿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并且具有排除水肿的作用。
实验证明,茯苓能够提高肾小管重吸收再吸收的速率,从而促进尿液排泄。
这一发现为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明茯苓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而且,茯苓中的一些化合物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这些发现为茯苓在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和肿瘤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的来说,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茯苓的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利尿、抗氧化和抗肿瘤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然而,茯苓的药理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究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具体的作用机制。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茯苓,推动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姓名:***专业:中药化学学号:***********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茯苓;三萜成分;多糖成分;药理作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1]。
茯苓又名茯菟、茯灵、玉灵、万灵桂、云苓、松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2],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
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等功效。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3]。
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三萜、茯苓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许多中外医药学者对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以茯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茯苓三萜的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和相关研究已较多。
仲兆金[4]等从茯苓中抑制作用明显,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发现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可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
Kwon Ms等[5]发现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卵巢,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中枢神经癌等作用明显。
茯苓素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的转移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6-7]。
在徐榕等[8]发现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癌药物合用,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能明显促进粒细胞增殖,引起造血细胞再生,这表明茯苓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茯苓的药理作用
茯苓素
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 物中含茯苓酸、块苓酸、齿孔酸、松苓酸、松苓新酸 。
其他成分
含麦角甾醇、硬烷,纤维素,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 ,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等 成分。
2 茯苓的分布
中国日本 北美洲 东南亚
澳大利亚
茯苓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茯苓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 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 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家种、野生均有,以家种产最大, 商品多。其中以云南产“云苓”质量最佳,安徽产“安苓”产量最 大。
结论
表明茯苓提取物 对大鼠异位心脏 移植急性排斥反 应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
3.7 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 100%茯苓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甲 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 日本学者从茯苓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的三萜化合 物可以抑制TPA 引起的鼠耳肿。 另据报道,茯苓 三萜类化合物和茯苓提取物对TPA 引起的雌鼠炎 症有抑制作用。
3.5 预防结石作用
• 最近有实验证实,茯苓多糖能有效抑制大 鼠肾内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和沉积,具有较 好的防石作用。 • 尿液中主要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是酸性粘 多糖。 但茯苓多糖的防石作用机制是否与 酸性粘多糖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3.6 抗排斥反应作用
实验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模 型,观察茯苓提取物 及环胞素对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 作用。结果接受茯苓 提取物的大鼠,移植 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 长,病理损害程度减 轻。
Thank You!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摘要: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中国沿用千年的传统中药,可药食两用。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多糖、三萜、甾体、氨基酸、脂肪酸及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
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病毒、降血压、养心安神、健胃消食、降脂减肥、美容等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茯苓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其化学、药理及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茯苓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营养保健作用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Edible Poria cocosAbstract: Poria cocos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was used to be food and medicine.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Poria cocos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 triterpenes, steroid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inorganic elements and so on. It ha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ti-aging, anti-viru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uneasiness of mind, stomach and digestion, lipid-lowering diet, beauty and other nutritional health. Thus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Als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and health products were elabor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related research work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Key words:Poria coco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Nutritional health effects茯苓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又名茯菟、茯灵、云苓、松苓等,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中药茯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茯苓概述茯苓[1]为多孔菌科真菌 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等,是一种利尿药。
《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释名“茯灵”,说明本品借枯根而生长,故有“松之的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茯苓中主要含有茯苓聚糖、三萜、脂肪酸等成分。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的治疗。
茯苓是我国中部和西南省份部分地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产业。
主要产地是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
以云南临安产的“云茯苓”为最好。
多为野生品。
而安徽省人工栽培“安茯”多而好。
其性状根据采收加工主要分为:1.1 茯苓个茯苓个为完整的菌核体,大小不一。
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
质重,断面颗粒状,外侧淡棕色,内部白色。
味淡,嚼之粘牙。
1.2 茯苓皮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1.3 赤茯苓赤茯苓为去皮后再削下带棕色或淡红色部分。
1.4 白茯苓白茯苓是一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2 茯苓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
7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从茯苓中分离了多种三萜化合物,并对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不同来源的茯苓中三萜化学成分不同,多采用水、醇、醚等提取,再经层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到目前为止从茯苓干燥菌核、茯苓皮或菌株培养液提取并分离到的三萜成分共34个,中外学者多以化学名称命名,见表1。
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羊毛甾-8-烯型三萜 (lanosta-8-ene type trite- -rpenes) ;羊毛甾-7 ,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 , 9 (11) - diene type triterpenes) ; 3 ,4-开环-羊毛甾-7 ,9(11) 二烯型三萜(3 ,4-seco-lanostan -7 ,9 (11)-diene type triterpenes),见图1 。
茯苓的利尿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茯苓的利尿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茯苓,又名白橘、茯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被认为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对于缓解水肿和排除身体废物有着显著的疗效。
为了探索茯苓的利尿机制,许多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茯苓的成分茯苓主要成分包括茯苓酸、茯苓醇、茯苓醚等化合物。
其中茯苓酸和茯苓醇是最主要的成分,它们被认为是茯苓的主要活性物质。
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体内的水盐代谢,从而发挥利尿效果。
二、茯苓的利尿作用机制1. 抗抗利尿激素作用研究发现,茯苓能够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活性,增加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利尿作用。
茯苓中的成分可以干扰抗利尿激素的信号传导通路,减少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液的排出。
2. 调节肾小管功能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善肾小管对水盐的重吸收功能,通过影响尿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水分的排出。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肾小管的排毒作用,加速废物的排泄,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3. 抗炎作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肾脏的炎症反应,改善肾小管的通透性,增加尿液的排出。
炎症反应会导致肾脏的水分重吸收增加,而茯苓的抗炎作用可以逆转这一过程,促进利尿。
4. 调节心血管系统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增加血液流动,促进尿液的排出。
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助于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并加速废物的排泄。
三、茯苓的临床应用基于茯苓的利尿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高血压等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茯苓可以显著缓解水肿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
此外,茯苓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这些作用有助于改善尿路感染和肾脏疾病患者的症状。
茯苓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利尿药物。
综上所述,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并且利尿机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药茯苓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
1 茯苓概述茯苓[1]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等,是一种利尿药。
《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释名“茯灵”,说明本品借枯根而生长,故有“松之的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茯苓中主要含有茯苓聚糖、三萜、脂肪酸等成分。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的治疗。
茯苓是我国中部和西南省份部分地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产业。
主要产地是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
以云南临安产的“云茯苓”为最好。
多为野生品。
而安徽省人工栽培“安茯”多而好。
其性状根据采收加工主要分为:1.1 茯苓个茯苓个为完整的菌核体,大小不一。
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
质重,断面颗粒状,外侧淡棕色,内部白色。
味淡,嚼之粘牙。
1.2 茯苓皮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1.3 赤茯苓赤茯苓为去皮后再削下带棕色或淡红色部分。
1.4 白茯苓白茯苓是一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2茯苓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
7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从茯苓中分离了多种三萜化合物,并对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不同来源的茯苓中三萜化学成分不同,多采用水、醇、醚等提取,再经层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到目前为止从茯苓干燥菌核、茯苓皮或菌株培养液提取并分离到的三萜成分共34个,中外学者多以化学名称命名,见表1。
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羊毛甾-8-烯型三萜(lanosta-8-ene type trite- -rpenes> ;羊毛甾-7 ,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 ,9(11>-diene type triterpenes> ; 3 ,4-开环-羊毛甾-7 ,9(11> 二烯型三萜(3 ,4-seco-lanostan-7 ,9 (11>-diene typetriterpenes>,见图1 。
茯苓的剂量研究报告
茯苓的剂量研究报告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根据文献调查结果,茯苓的适宜剂量多围绕着每日3~10克之间,
但实际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茯苓的适宜剂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首先是使用茯苓的病症类型和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病症所需的茯苓剂量可能有所差异。
例如,轻度水肿可以使用较小的剂量;而对于重度水肿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可能需要较大的剂量。
其次是使用茯苓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茯苓的敏感度不同,某些人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疗效。
此外,年龄、体重、病史等因素也会对茯苓的剂量产生影响。
老年人和儿童通常需要较小的剂量。
第三是茯苓制剂的不同,不同的制剂含有不同浓度的茯苓成分,从而影响其剂量的选择。
一般而言,浓缩剂的剂量相对较小,而冲剂或煎剂的剂量相对较大。
最后是茯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茯苓一般属于温和的中药,副作用较少,但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胃肠不适或腹泻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茯苓时需注意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
综上所述,茯苓的适宜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每日
3~10克为常用的剂量范围。
然而,对于特定症状或特殊人群,剂量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使用茯苓时,应咨询专业医
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研究进展摘要:茯苓(Poria cocos)是一种中国沿用千年的传统中药,可药食两用。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多糖、三萜、甾体、氨基酸、脂肪酸及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
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病毒、降血压、养心安神、健胃消食、降脂减肥、美容等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茯苓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其化学、药理及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茯苓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营养保健作用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Edible Poria cocosAbstract: Poria cocos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was used to be food and medicine.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Poria cocos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 triterpenes, steroid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inorganic elements and so on. It ha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ti-aging, anti-viru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uneasiness of mind, stomach and digestion, lipid-lowering diet, beauty and other nutritional health. Thus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Als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and health products were elabor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related research work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Key words:Poria coco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Nutritional health effects茯苓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又名茯菟、茯灵、云苓、松苓等,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在我国传统医学上,茯苓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茯苓做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上品,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作用。
此外,茯苓也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早在唐朝集市上就有用茯苓、糯米、白术粉制成的茯苓糕,还有茯苓粥、茯苓包子[2]。
因此,茯苓不但可以入药,也可作为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1989年卫生部确认它既可作药物也可作食品[3]。
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功效[1],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还可用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之心肾不安诸症,并用于脾阳不足气陷精泄之遗精,主治心悸、失眠、小儿惊悸、遗精等症[4-5]。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渗湿利尿、宁心安神、和胃健脾、抑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2],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行业。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茯苓资源,本资料查阅了近年来有关茯苓研究的文献并就此进行综述。
1 生药鉴定茯苓菌核形状不定,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0-30cm,形状有球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卵圆形等;不论哪种形状的茯苓,其表面均有皱,皮呈黑褐色或红褐色,内部纯白或略带粉红色。
茯苓子实体无柄,平伏贴生于枯木、老松树或菌核的表面,大小不定,厚30-40mm,初为白色,老后或干后呈浅黄色[6]。
担子置显微镜下观察为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斜尖,平滑,无色[7]。
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1]。
2 化学成分研究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茯苓聚糖、茯苓三萜(茯苓酸、土莫酸等),另外还有甾体类、挥发油、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腺嘌呤以及钙、镁、铁、钾等无机元素[8]。
2.1 茯苓聚糖茯苓中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β-茯苓聚糖(β- Pachyman)、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也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真菌多糖,约占整个茯苓菌核干重的70%-90%[4]。
茯苓聚糖已被国内外学者研究近半个世纪,揭示其主要结构为β-﹙1→3﹚-葡萄糖聚合体。
Chihara等[9]从茯苓中提取的茯苓多糖,主要成分是β-﹙1→3﹚-D-葡萄糖,同时还含有少量β-(1→6)糖苷键侧链。
丁琼等[10]采用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及13C核磁共振(13C-NMR)等方法从灵芝菌丝体中分离到PCM1,PCM2,PCM3和PCM4,并表明PCM1和PCM2为酸性杂多糖,由D-鼠李糖,D-木糖,D-半乳糖,D-葡萄糖,D-岩藻糖等组成,PCM3主要由线形的β-(1,3)-D-葡聚糖连接而成,PCM4由带有少量葡萄糖醛酸的D-葡萄糖组成。
Wang等[11]从灵芝菌核中分离得到PCS1,PCS2,PCS3-Ⅰ,PCS3-Ⅱ,PCS4-Ⅰ,PCS4-Ⅱ六种多糖,具有β-﹙1→3﹚-D-葡萄糖骨架结构。
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但无抗肿瘤活性,切除β-﹙1→6﹚支链后,得到茯苓多糖。
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
2.2 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对茯苓三萜的研究报道也较多,沈玉萍等[12]总结了茯苓三萜的研究情况,报道了2005年以来从茯苓中分离得到的50多个化合物。
茯苓三萜类成分,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主要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分别为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
近年来,从茯苓中分离出的三萜有茯苓酸A、茯苓酸B、茯苓酸AM、茯苓酸G、去氢土莫酸[13];乙酰依布里酸[14];25-Hydroxy-3-epi-tumulosic acid、3α, 16α, 27-Dihydroxydehydrotrametenolic acid、16α-25-Dihydroxy-dehydroeburiconic acid、茯苓新酸GM(Poricoic acid GM)、茯苓新酸HM(Poricoic acid HM)、6,7-Dehydroporicoic acid H[15]; 3-epi-Dehydrotrametenolic acid、3-oxo-lanosta-7,9(11),24(31)-trien-21-oic acid、15α-Hyd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5α,8α-Pe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25-Hydroxyporicoic acid H[16]。
此外,从茯苓中分离出的三萜还有3-O-乙酰基-去氢依布里酸(3-O-acetyl-dehydroeburicoic acid)[17]; 6α-羟基-去氢土莫酸(6α-hyd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25-羟基-去氢土莫酸(25-Hydroxy-dehydrotumulosic acid)、29-羟基-去氢茯苓酸(29-hydroxy-dehydropachymic acid)、6α-羟基多孔酸C(6α- 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3α, 16α-二羟基-24-酮基-羊毛甾-7,9(11)-二烯-21-酸、3β,16α-二羟基-24-酮基-羊毛甾-7, 9(11)二烯-21-酸[18-20]。
从茯苓中还分离得到的三萜有Eburicoic acid、Metyl-O-acetylpachymate、Methyl pachymate[21];Trametenolic acid、Dehydroeburicoic acid[22]等。
Lin[23]等从茯苓中分离到一个4,5位开环的羊毛甾型三萜Daedaleanic acid A。
王利亚等[24]报道了一个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即β-香树脂醇乙酸酯。
杨鹏飞[25]分离鉴定了齐墩果酸、齐墩果酸乙酸酯和α-香树脂醇乙酸脂。
2.3甾体类化合物茯苓中的该类化合物主要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杨鹏飞[25]报道了12个甾体类成分,即麦角甾醇,过氧麦角甾醇,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麦角甾-7,22-二烯-3-酮,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麦角甾-4,22-二烯-3-酮,麦角甾-7,22-二稀-3β,5α,6β-三醇,麦角甾-7,22-二烯-5,6-环氧-3-醇,麦角甾-4,6,8(14), 22-四烯-3-酮,β-谷甾醇。
邬兰[26]从茯苓中首次分离到了薯蓣皂苷(dioscin)和三角叶薯蓣皂苷(deltonin)。
胡斌[27]分离到了4个孕甾-7-烯骨架的新化合物,pregn-7-ene-2β,3α,15α,20(S)-tetrol,pregn-7-ene-3α,15α,20(S)-triol,pregn-7-ene-3α,11α,15α,20(S)-tetrol和pergn-7-ene-2β,3α,15α-trial-20-one,此外还有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和β-胡萝卜苷。
2.4 其他类成分茯苓中还含有挥发性成分,硬烷(Albumionid) 0.68%,纤维素2.84% ,还有辛酸,十二酸,腺苷,甘露醇,核糖醇,半乳糖醇,月桂酸,组氨酸,腺嘌呤,胆碱,蛋白质,脂肪,酶,树胶等成分;无机元素有钙,镁,铁,钾,钠,锰,硫,硅,铬,铜及氯等[28,13]。
3 茯苓的药用和保健作用茯苓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多糖、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