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土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基础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专业课程:包括农艺学、植物保护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的熟悉和掌握。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技创新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研创新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综合能力。
三、培养方式1.系统化的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导师制度的推行: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
4.课程设计的灵活性:设置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课程。
四、培养特色1.实践教学特色: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3.国际化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行双语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下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五、质量保障1.师资力量: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2.实验设施: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3.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项目研究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4.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培养质量。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5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
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1
质量保障体系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机 制,旨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 。
2
该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农学专业课程体系 •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 • 农学专业师资力量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01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概述
培养具备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农 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农业教育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概述
01
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 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实 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
0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和加深理 论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 、素质的协调发展。
03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 求的农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 义,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
该团队成员在学术界和农业生产领域均有一定 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 能力。
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 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和水平。
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农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全面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以下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中进行研究、管理和决策。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农学概论:介绍农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为学生构建整体的学科框架。
- 植物学:培养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 动物学:介绍农业动物的种类、特性,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动物保护和利用知识。
- 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专业课程- 农艺学:学习农作物种植、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 土壤学: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保护和改良的方法。
-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 农业经济学:了解农业市场、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农业项目管理能力。
3. 实践课程- 农业实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 农业科研实践:参与农业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前沿科技和创新领域。
三、培养模式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系统培养和专业发展农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的深化,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3. 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农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科研实践和团队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农学专业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生产管理和农村发展规划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强调农学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素质:使学生掌握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坚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
2.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管理与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农田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培养内容与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农业资源利用、土壤科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机械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推广学、农药学、植物保护学、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农田水利学等专业课程。
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农田实习、农业科技研发实践、农村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1.科研与创新:通过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习与农田实践:安排学生到农田进行实践,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农田管理技术。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基层建设和农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村发展规划能力。
五、评估与质量保证1.考试评估: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2.实习评估:通过对实习表现的考察和实习报告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农业生产与技术的本科人才。
2.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农学知识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型人才。
3.培养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在农业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农学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农业生态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厚的农学基础知识。
2.农业技术与管理课程:包括农业作物种植与管理、养殖与畜牧学、农药与肥料使用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能力。
3.农业经济与市场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学、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农业政策与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的能力。
4.农业科研与创新课程: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科研与创新的能力。
5.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课程: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法律与法规、农业文化与传统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和职业实习1.实践教学:a.院内实验:开设农业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b.田间实习:安排学生到农田实习,熟悉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和管理。
c.示范农场实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示范农场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d.实验室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农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与创新能力。
2.职业实习:a.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接触农业管理和实际运营。
b.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c.配备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在实习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毕业设计或实践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项农业科研或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科研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B4400005
环境保护学
2.5 40
34
6
5
B3900015
农业技术推广学Ⅰ 2.0
32
32
0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
B4200024
的应用
2.0 32
32
0
B2100032
食用菌栽培学
2.0
32
22
10
B3900019
旱作农业概论
2.5
40
40
0
生物技术与作物改
B4200025
良
2.0 32
32
0
B2100105
农学院
农学院
生科学院
生科学院
生科学院
生科学院
B2100016
普通遗传学
3.5 56 56 0
56
生科学院
B2100017
普通遗传学实验
1.0 16 0 16
16
生科学院
B2100005
普通微生物学
2.0 32 32 0
32
生科学院
B2100006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 1.0 16 0 16
16
生科学院
农学院
B2700154
网页设计开发
2.0
32
16
16
理信学院
B1500040
线性规划
2.0 32
32
0
B2100018
农业生态学
2.5 40
32
8
作物生长发育的化
B4200040
学控制
2.0 32
32
0
B2100037
细胞生物学Ⅰ
3.5
56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三农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三农人才来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立足于此,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
二、背景分析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而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素质低下,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因此,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就需要依托于一支高素质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存在问题1.现有农村人才素质不高。
目前,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学历较低,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三农人才。
2.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机构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三农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三农人才培养的机制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培养计划。
四、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2.建立专门的三农人才培养机构。
为了更好地培养三农人才,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3.加强农村实践教育。
在农村学校设置相关的实践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的农村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实践。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鼓励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三农意识和技能。
5.加大农村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科研项目,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农村科技创新,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6.加强农村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三农人才,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农学院农学专业农学丁颖创新班人才培养方案.pdf
农学院农学专业(农学丁颖创新班)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农学专业(农学丁颖创新班,Agronomy);专业代码:09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旨在具备植物遗传、作物生产和作物育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农作物研究方面具有特长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在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行政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的学术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科学、农学、农业生产、农业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与管理、农业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坚强信念、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作物遗传特性与性状分析、作物与环境互作、作物栽培与耕作、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农业管理和推广的能力。
2.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试验设计、研究与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命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4.熟悉农业及其相关部门或单位与农学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作物遗传学、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等理论的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6.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一定的实验设计、独立开展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初步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进行简单的学术交流。
南阳师范学院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阳师范学院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90101 农学(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方向)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三、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能够为国家(尤其豫西南)经济发展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兼研究型、创业型兼技术型)的本科农业工程技术人才。
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了解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制造技术和营销战略,足以胜任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农产品安全监测监察、卫生防疫和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环保、商检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四、培养标准和毕业要求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主要学习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营销学等方面的基本学科知识培训、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
综合能力与基本素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分析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素养与和综合能力。
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应用科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识别、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作物遗传特性与性状分析、作物栽培与耕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代农业技术、农业加工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用创新思维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3、全面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4、掌握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与营销方面的工作,满足国家(尤其豫西南)相关产业发展对卓越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要;5、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命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能力突出、身心健康;6、熟悉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7、了解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等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创新型科学思维能力,具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农学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学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农学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良好的农学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学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农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农学领域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
因此,培养农学人才应该注重对这些领域的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并在一些特定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深度。
学生需要学习农学基础课程,如农作物学、农业生态学、植物育种学等,以及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实习经验,如田间实习、农业技术操作等。
其次,农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培养真正的农学人才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田间管理、作物种植、机械操作等方面。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农业生产任务。
第三,农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农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还需要农学人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胜任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农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农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培养农学人才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学生应该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组织跨学科的研讨会等方式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农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农学人才。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方面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及有关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旳应用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定及特色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旳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查等各方面旳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和能力:1. 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生物科学和农学学科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 具有农业生产,尤其是作物生产旳技能和措施;4. 掌握一门外国语,纯熟使用计算机;5. 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旳意识和基本知识,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旳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6. 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旳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7.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旳基本措施,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 有较强旳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体现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旳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作物学四、重要课程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试验记录措施、遗传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重要专业试验要讨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专业认识、专业劳动、一般劳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为35学分。
重要专业试验: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气象学、农业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实用农业机械、化学保护学、抗病育种学等试验。
六、学制和学习期限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七、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八、毕业学分规定实行年学分制,毕业总学分160学分,课堂教学(含试验)旳总课时为2500课时。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育种、作物种子生产及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植物保护、作物种子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管理、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农业生产和经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 1 -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农业及其相关的部门从事农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植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作物栽培、育种、农作学与种子学等专业课程,熟练掌握现代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原理,具备在农业生产、管理、涉农企业、教学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农作物产业化开发、教育与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植物生产与育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3、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项目策划等综合能力;4、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农业推广等实际工作能力;5、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及撰写科技论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备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理念,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合作教育含社会实践)、就业见习、毕业论文。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819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农学专业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作物育种、栽培、耕作、种子及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和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 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 掌握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5. 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及有关方针政策;6.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 掌握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原理和方法;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9. 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手段,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作物种子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种子检验、加工、贮藏及经营管理。
主要实践环节:粮食作物栽培教学实习、经济作物栽培教学实习、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实习、作物育种学各论教学实习、作物种子学教学实习、农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农学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人才培养方案以下是 9 条关于农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1. 咱说说农学人才培养,这不就像培育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吗?你看给他们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他们就能枝繁叶茂!就比如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像真正的农夫一样在田地里摸爬滚打,那能不快速成长吗?不好好学怎么能成为优秀的农学人才呢!2. 要培养优秀的农学人才,不就得让他们亲身经历各种情况吗?就好比学游泳得下水,学骑车得上车呀!带他们去参观现代化农场,让他们感受科技的力量,那得多震撼呀,能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吗?3. 农学人才培养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呀!要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感受风、感受雨,就像那小树苗经历风雨才能更坚韧。
安排他们去和农民伯伯交流呀,听听农民的心声和需求,这多重要呀,能不拓宽他们的视野吗?4. 培养农学人才就像打造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精心雕琢呢!给他们设置各种挑战,像攀登高峰一样,让他们去克服。
提供丰富的课程,不就像给他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总有他们爱吃的,能不提升能力吗?5. 想想看,把农学人才培养成行业精英,那不就像把一块璞玉雕琢成璀璨的宝石吗?多有成就感呀!让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就像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能不进去探索一番吗?6. 对于农学人才,实践经验得多重要呀!好比士兵要上战场一样。
多组织他们去实地劳作,感受汗水的流淌和收获的喜悦,这能不刻骨铭心吗?不去实践怎么成为厉害的农学人才呢!7. 培养农学人才可不能马虎呀!就像养育孩子一样,要全方位关注。
给他们提供优质的师资,那就是给他们指引方向的灯塔呀,能不跟着走吗?8. 农学人才培养得要有针对性呀!像射箭要瞄准靶心一样。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来引导,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这不就像给他们插上了翅膀,能不飞得更高更远吗?9. 总之呀,农学人才培养是个大工程,需要各方努力和配合。
给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们茁壮成长,将来必定能为农学事业做出大贡献呀!这是毋庸置疑的呀!。
农学培养目标
农学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生产、科研、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备庞大的农业生产知识:熟悉作物育种、土壤肥料、植保、畜牧、渔业、农林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进行指导。
2. 精通农业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农业科学研究。
3. 具备农业管理技能:熟悉农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农业生产计划、决策和管理。
4. 具备教学授课能力:熟悉教育和教学原理,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5.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6. 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具备使用文献检索、综述论文撰写、实验设
计与数据统计分析等基本科研方法和能力,可以开展科研工作。
总之,农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化的农业知识、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XX公司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有效吸引、培养、留住农业人才来推动公司农业发展,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在公司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上,提出以下农业人才培养措施方案:一、农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1、建立公平公正的农业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建议由公司农业部进行考核)使农业团队人才得到公平竞争、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尽可能的给予农业人才上升空间,为公司储备农业发展递队人才。
2、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模式,激发农业人员的潜能,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与贡献,提升个人发展空间,将符合农业人才培养条件的人员纳入农业人才培养库进行提升培养。
二、农业人才培养提升思路构架:1、选:采用内部选拨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建立农业人才培养库。
1)内部选拨:根据个人业绩表现,工厂每年从现有的农业人员中选拨1-2名业绩优异的农业人员纳入农业人才培养库;2)工厂每年外部招聘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生1-2名,做为农业技术后备人才进行培养。
⚫内部选拨条件:1)年龄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2)连续两年完成个人业绩且绩效考核为优。
⚫外部选拨条件:1)农学、植保、农艺、病虫害防治、土壤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的应历届优秀毕业生;2)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交流,有强烈的农业工作意愿。
2、育:建立导师制,工厂农业经理是农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农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方案,并指定专人对农业人才进行一对一培养,导师由工厂农业副经理以上管理人员担任,全程跟进整个培养过程。
通过业务实践、加重工作任务、完成课题、岗位轮岗等形式进行培养,在培养的同时给予个人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最大程度发掘农业人才的潜力,使之更快成长。
农业人才培养期一般为两年,特殊情况可延长一年,最长不超过三年。
公司农业部与人力资源部将每年对农业人才库进行考核与疏理,对于不符合培养条件的人员要及时剔除,以避免占用有限的人力资源。
3、留:对于培养合格的人才,给予管理职位晋升、技术通道晋升、薪酬激励以及挑战更大的发展舞台,使农业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得到丰厚的薪酬回报,以激励和留住优秀的农业人才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育种、作物种子生产及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植物保护、作物种子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管理、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农业生产和经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专业方向
本专业共设置三个专业方向:
1、作物生产方向
学习和掌握多种作物栽培管理基本知识,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适合在农业企业、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各类作物技术指导、经营与管理和推广工作。
2、良种繁育与推广方向
学习和掌握多种作物品种选育、繁殖和推广营销基本知识,具备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化应用技能,适合在农业企业、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各类作物农技指导、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工作。
3、植物保护方向
学习和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基本知识,具备识别和防治农作物病虫草监测、防治技能,适合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一)
五、学制与学分
1、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2、学分:最低修读16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8学分(包含课内实践实验环节2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41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表二)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三)
注:表中括弧内数据属课外学时。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表四)
十、主干学科
作物学;生物学
十一、核心课程
1、作物栽培技术(Ⅰ-Ⅱ)(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II)
学时:72 (另外有与之相配套的“作物栽培技术(10周)实习”独立开课)
学分:4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大田栽培作物的生物学基础,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作物产品的贮藏、加工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重点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等作物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作物生产与环境调控关系、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基本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室内理论教学为主,辅之在田间进行实践技能现场教学。
使用的教材:高等农业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平时成绩占40%(课堂出勤率5%、课堂提问5%、实践操作30%);考试成绩占60%(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的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的土肥水条件、栽培措施、病虫草害防治等基本知识)。
2、作物育种技术(Ⅰ-Ⅱ)(Crop Breeding TechnologyⅠ-Ⅱ)
学时:72(其中理论课54,实验课18。
另外有与之相配套的“作物育种技术(2周)实习”独立开课)
学分:4
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农作物选育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讲授:作物不同繁殖方式及遗传特点、作物不同品种类型及育种特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利用的基本方法;作物类型及其引种规律以及选育方法。
结合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国内外育种概况,讲授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遗传、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思维能力的讲解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和指导,学生设计和动手操作及参观相结合的方式。
使用的教材:高等农业院校规划教材
教学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占60%(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平时成绩占40%(实验过程表
现考核25%,实验报告10%,课堂出勤、提问5%),其中实验过程表现成绩主要根据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分。
3、种子生产技术(Seed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y)
学时:72(其中理论课54,实验课18。
另外有与之相配套的“作物种子生产技术(3周)实习”独立开课)
学分:4
教学内容:本课程从种子产业化角度,主要讲授生产基地建立与管理、各类种子大田生产技术,提高种用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各种加工、贮藏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种子检验与质量评价方法,提高学生规模化生产农作物商品种子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与种子生产现场进行理论教学;实验课利用规定的仪器设备和样品进行仿真操作。
使用的教材:高等农业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平时成绩占50%(出勤、课堂交流、实验成绩);考试成绩占50%(种子生产、加工原理与方法、种子检验规程等基本知识)。
4、农产品经营与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学时:36(另外有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经营与管理(1周)实习”独立开课)
学分:2
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农产品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素质,熟悉掌握农产品商品和市场、农产品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以及农产品行政管理执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农产品市场实地调查、制定农产品营销计划书、实地进行农产品营销、参与农产品企业管理、熟悉农产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参与农产品行政执法管理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商品和市场、农产品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以及农产品行政管理执法等四大部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式、角色互换式教学为主,辅助专题报报告、实地调查和实习心得交流等方法。
使用的教材:高等农业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由闭卷考试(80%)+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和实验报告成绩)(20%)二部分组成,二部分总成绩60分为及格,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计。
5、植物保护技术(Crop Protection Technology)
学时72(其中理论课48,实验课24。
另外有与之相配套的“植物保护技术(2周)实习”独立开课)
学分:4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农作物病害及虫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认识防治植物病虫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病理学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病害发生、为害情况、种类与分布,掌握重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原理和方法、研究及其动向。
从实践技能上要求具备识别主要病害的知识,掌握诊断病害的常规技术和技能,具备独立分析、解决农作物病害问题的能力。
并密切地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的新途径。
农业昆虫学教学目的在于了解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综合防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保护农作物获得高产、优质、高效,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农业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使用的教材:高等农业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评价与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考核标准为满分100分,平时成绩占40%(主要为上课出勤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十二、教学进程表(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