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底板突水流固耦合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煤层底板隔水层突水形成机理分析

浅析煤层底板隔水层突水形成机理分析
究 主要 通 过 现 场 观 测 、 经 验 公 式获 得 , 尚 未 进行 理 论 推 导 。为 此 ,
式中:M为该点 的弯矩 ,N・ m ;F s为该点 的剪力 ,N ;Y表示该 点到断面 中性轴 的距 离,m 。最大 弯矩位于梁 的两端 ,即 X =0或 X
=L处 :
= ( . 一 7 h) f ( 3)
采场端部底板隔水层所 受的最 大拉应 力为
址 业 ( 4 )
率与其各影响参数的 关 系 进行 了分析 ,为进一步研 究底板 突水提供
了理 论依 据 。
【 关键词 】 煤层底板 ;隔水层 ;力学负荷 ;断裂;结论
1底板隔水层承压水导升 力学模型 1 . 1底板隔水层力学分析 工作面 自开切 眼到老项 初次断裂 的过程 中,采空 区范围不断扩
大 , 采 空 区 内底 板 岩 体 处 于 卸 压状 态 , 此 时 可 以将 底 板 隔 水 层 简 化
在梁的上下表面剪应力为最小,T X Y=O 。 1 . 2底板 隔水层损伤机理分析 岩石材料是经过长时 间地质作用形成 的一种天然产物 。在收集 华北型煤矿底板破坏 实测数据 的基础上 ,利用 回归分析法 ,并 结合 损伤力学理论建立 了底板深度 的破 坏公式,但对 于底板 隔水层 在渗 透水压作用下 尚未进行理论分析 。笔者通过材料 力学理论分析得 出 底板隔水层 固支梁两端 的底 界面拉应力最大 ,首 先产生损伤破坏 。 在此基础上 ,考虑 了损伤 区内孔 隙压力 的影响 ,计算得 出损伤变量 的临界值 D c 根据 几何损伤理论 ,底板损伤区内所受的有效应 力由 岩石骨架所受 的应力 和裂 隙内的孔 隙压 力来平衡 ,损伤 区的有 效应 力o 与无损状态应力 。及损伤区残余水压力 q 的关系如下 : 《 1 - D) A= o ' A + q D A ( 5 )

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

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

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受水害威胁严重,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和扩大,来自底部灰岩发育的裂隙岩溶高承压水的威胁日趋严重,煤层底板在采动的影响下其破坏也日趋加剧,许多矿井突水事故与之密切相关。

矿井突水机制是一个涉及采矿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力学、岩体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课题,弄清楚突水理论机制对于防范底板突水以及底板岩层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底板突水理论研究2.1底板相对隔水层[1]早在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学者就注意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隔水层的作用,并从若干次底板突水资料中认识到,只要煤层底板有隔水层,突水次数就少,突水量也小,隔水层越厚则突水次数及突水量越少。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匈牙利韦格弗伦斯第一次提出“底板相对隔水层”的概念。

他指出,煤层底板突水不仅与隔水层厚度有关,而且还与水压力有关。

突水条件受相对隔水层厚度的制约。

相对隔水层厚度是等值隔水层厚度与水压力值之比。

同时提出,在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1.5m/atm的情况下,开采过程中基本不突水,而80%~88%的突水都是相对隔水层厚度小于此值。

由此,许多承压水上采煤的国家引用了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2m/atm就不会引起煤层底板突水的概念。

这期间前苏联学者B.斯列萨列夫将煤层底板视作两端固定的承受均布载荷作用的梁,并结合强度理论,推导出底板理论安全水压值的计算公式。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很多国家的岩石力学工作者在研究矿柱的稳定性时,研究了底板的破坏机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C.F.Santos(桑托斯),Z.T.Bieniawski(宾尼威斯基)。

他们基于改进的Hoek-Brown岩体强度准则,引入临界能量释放点的概念分析了底板的承载能力。

2.2突水系数理论我国的底板突水规律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注意到匈牙利底板相对隔水层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焦作矿区水文地质大会中,以煤科总院西安勘探分院为代表,提出了采用突水系数作为预测预报底板突水与否的标准。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评价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评价

mi e 2 08 wo k n a e, t c u le c fg v r i g wae f “Bu si g W ae o uus Ac ” i r V d n 2 1 r i g f c he a t a f to o e n n tr o rtn tr M d l t sp 0 e . Fia I s v r lc une m e s r s0 o ls a b t m trbu si g a e b o h 0wa d. n Iy, e e a 0 tr a u e fc a e m o t 0 wa e rtn r r ug tfr r K e O ds k rtfs u e tr c a e m ot m trb r t g, wae u si g m e h n s , y w r : a s is r swae , o ls a b t o wa e u si n trb r t c a im wae u s— n t rb rt
c a lo u d n no d wa e , me h n s a d e a u t0 y By u i g o e g h u m i ng a e a h 0 l fo r s d e o t r c a im n v l a i n wa . s n f Zh n z o ni r a Ch o ua
Re e r h 0 c a im n v l ai n 0 0 ls a b t0 wa e u si g s a c n me h n s a d e a u t fc a e m 0 t m t r b r tn 0
W ANG — p “ Li ig
( ^ n o o f n “ ( r ),m d z e g ¨c n ,d s y G 。 r J c ,z e 0 印Ⅱ y n “ 4 O O c n 5 O 0, ^n )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解析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解析
把浆液压入井下突水或可能突水的地点, 以拦截水源、减少或消除矿井涌水量的措 施。 目前煤矿井巷堵水注浆材料大都选用水泥 类浆材或水泥—水玻璃类浆材其主要优点 是成本低、材料来源广,但由于其硬化后 易收缩而产生细小裂隙,在水力冲刷下裂 隙逐渐扩大,堵水效果不理想,且因其为 颗粒性材料,对细小裂隙难以压入,因此 其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矿井突水及其处理
章海涛 2007441380
概述
一、矿井突水的定义及原因 二、矿井突水的征兆 三、矿井突水防治 三、怎样恢复被淹矿井
一、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凡是井巷掘进及工作面回采过 程中,接近或沟通含水层、被淹巷道、地 表水体、含水断裂带、溶洞、陷落柱而突 然产生的突水事故。
突水产生的原因:井下采掘活动破坏了原 岩应力,地下水在静压力和矿山压力的共 同作用下通过地下薄弱环节很快地进入采 掘工作面。
2.冲击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石发潮、滴水、且逐
渐增大水中还含有细沙。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 流砂,水色时清时混,总的水量砂量增 加。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现象。 3.老空区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发暗。 (2)、巷道壁或煤层壁“挂汗”。 (3)、采掘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产生
三、建立健全排水系统
煤矿必须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 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确保矿井 能够正常排水。
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 2、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水管。 3、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 相匹配,并能保证全部水泵同时运转。
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
1.矿压
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 作用,产生新裂隙,并“活化”原有断裂,导致底板突 水.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煤炭开采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煤炭的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底板突水的问题。

底板突水是指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动造成底板岩层受到破坏,地下水与井下工作面产生突然连通,导致水涌入井下工作面的现象。

底板突水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煤炭开采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底板突水问题的本质是流固耦合问题,煤层开采过程中,散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相互耦合,在底板岩体受到采动后,岩体的挤压变形、岩体裂隙的扩展以及地下水的迁移和流动等过程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底板岩层破裂、水涌进工作面。

因此,对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进行研究,是煤炭采矿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优化煤炭开采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煤层开采中底板突水的机理和成因,深入了解散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在底板突水中的作用,揭示底板岩层破坏与突水的内在联系。

2.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底板突水数值模拟。

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煤层开采中的数值模型,对底板岩体受到采动后的力学响应和地下水的流动进行模拟研究,深入探究岩石变形和水力特性的相互影响,获得底板突水的定量预测和诊断技术。

3. 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研究。

通过对底板突水的机理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出底板突水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开发相关的防治设备和技术。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对煤层开采中底板突水机理的深刻理解,能够从理论上纠正一些传统的认识误区,为优化煤炭开采方法提供依据。

2. 基于数值模拟的底板突水评估和预测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底板突水的发生和影响范围,为采煤企业提供帮助。

3. 提出有效的底板突水预防与治理措施,可在开采实践中控制底板突水的发生和遏制水灾的扩散。

煤层气开采中的热—湿—流—固耦合机理研究

煤层气开采中的热—湿—流—固耦合机理研究

煤层气开采中的热—湿—流—固耦合机理研究煤层气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储层环境复杂,导致煤层气开采效率低下。

煤层气开采是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过程,随着开采工作的深入和特殊工艺的发掘,温度场、湿度场、渗流场和变形场等之间的交叉耦合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开展煤层气开采中的多场耦合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背景与工程意义。

本文针对煤层气储层的结构特征和气体的储存与运移特点,综合运用试验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科学方法,深入探讨了煤层气在运移和开采过程中的热-湿-流-固多场耦合机理。

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和结论:(1)原煤的渗透率随气压指数增大,随围压指数减小,但随温度的演化呈现不同趋势。

针对平顶山矿、长治矿和金佳矿的原煤试样,开展了围压、气压和温度耦合下的气体渗透行为试验研究。

结果显示,渗透率随气压的增大呈指数增大趋势。

低围压下,指数增长形式明显;高围压下,增长形式趋于线性。

渗透率随围压的增大呈指数减小趋势。

当围压较低时,煤样渗透率对围压变化非常敏感,渗透率随着围压的增大迅速减小,随后趋于稳定。

原煤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大多呈减小趋势,但也有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2)分别建立热开裂、热挥发、热吸附和热膨胀等物理过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从本质上揭示了热-湿耦合下渗透率演化的微观机理。

基质热开裂促进基质中微孔的增生,增大基质渗透率,同时导致基质整体膨胀,降低裂隙渗透率。

建立裂隙水膜的挥发模型,阐明水分挥发直接作用于裂隙网络,从而增大裂隙渗透率的物理机制。

气体热解吸导致基质收缩,增大双渗透率。

煤的热膨胀抑制基质-裂隙双渗透率。

(3)提出一种新型双孔渗透率模型,理论上将渗透率随温度的演化形式分为三大类;定义热刺激指标KT,可有效评价温度对渗透率的刺激效果。

理论推导了包含热-湿-流-固耦合效应的基质-裂隙双孔渗透率模型,统一描述了大量渗透率试验结果,并对渗透率演化的类型进行归纳和评价。

采场底板突水分析

采场底板突水分析

第27 卷第5 期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 年10 月COA L GEOL O GY & EX P L O RA T I O N ·49·采场底板突水条件及位置分析3施龙青宋振骐(山东矿业学院矿压所泰安271019)摘要分析采场突水条件和位置是突水预测的基础。

根据采场支撑压力发展规律和底板应力分布特征, 进行了突水条件突水位置的研究, 底板突水的条件是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使其有效隔水层厚度降为零和水压不小于卸压区的侧向压力。

在采场的内外应力场形成之前, 突水位置在采空区;内外应力场形成之后, 突水位置在煤壁附近。

关键词突水底板应力分析条件位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 641146作者简介施龙青男34 岁副教授博士煤田地质及采矿工程1采场推进过程中支撑压力的发展规律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证明, 采场推进过程中支撑压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采场推进开始至煤壁支撑能力改变(即煤壁附近煤体进入塑性状态) 之前。

此阶段, 随采场推进, 通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老顶岩梁传递至煤层上的压力将逐渐增加。

但是由于各点的应力没有达到煤体的破坏极限, 因此包括煤壁在内整个煤层都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支撑压力分布是一条高峰在煤壁处的单调下降的曲线, 如图1a 所示。

第二阶段: 从煤壁支撑压力开始改变起, 到老顶岩梁端部断裂前为止。

此阶段, 靠煤壁附近的应力值达到了煤层的强度极限, 随煤体的破坏, 其支撑压力开始降低, 支撑压力高峰线向煤体深部转移, 煤层上支撑压力的分布将分成塑性区和弹性区两个区间。

在塑性区(包括煤体已完全破坏的部分) 压力逐渐上升; 在弹性区压力则单调下降, 弹塑性区的交界处为压力高峰的位置, 如图1b 所示。

第三阶段: 从老顶岩梁端部断裂起至岩梁中部触矸止。

此阶段的特点为:a 1岩梁端部断裂前夕, 在断裂线附近伴有压力的集中, 如图1c 中曲线1 所示;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 代号: E 0401, 批准号: 59774001b1岩梁断裂结束时, 以断裂线为界将支撑压力分布明显地分为两部分, 即在断裂线与煤壁之间( 图1c 中S 0 范围) 由已断裂岩梁自重所决定的“内应力场”, 以及在断裂线外( 图1c 中S 0 以远) 由上覆岩层整体重量所决定的“外应力场”, 两应力场中的压力分布没有密切的联系。

煤矿突水的液固互动作用分析

煤矿突水的液固互动作用分析

中, 固体是存在 孔 隙 的多 孔 介质 , 流体 存 在其 中, 流 体和 固体二者 之 间相互 影 响 和相 互 作 用 , 并且 是 同
时存 在流 固两 场 的基本 问题 lJ l。
多孔介 质 中流 体 流动 , 此 问题 的研 究 已经 由 对
非耦合 过度到耦 合 阶段 , 耦 合 研究 即 只考 虑单 纯 非
t rir s d l o a ay et e efc fdfee tfud p e s r ,fud s l t r ci n i o o sme i eo ma in a d s d e u h mo e n lz h fe to i r n l i r su e l i- i i e a t p r u da d fr t n u n t f o d n o n o

矿井 突水事 故是 最 常 见 的矿 山灾 害 , 中煤 矿 其
多于金 属矿 ,这种灾 害 以突 发性 强 、 规模 大 、 果严 后
绝 大多数 为可变形 体 , 孔隙 流体压力 的改变 , 就会导 致 渗透率 、 孔隙度 等 的变化 , 而产生非 线性耦合作 从 用 , 且这些 变化 又会 反 过 来影 响孔 隙流 体 的压 力 并 的分 布。 因此 , 须考 虑 孔 隙 流体 在 多孔介 质 中的 必 流动及其 对本 身 的变 形 或者 强 度 造成 的影 响 , 就 这
YAN G n , To g BU Xi n y n a g- i g
( c o l f rd ae H b i oyeh i U i ri , a gh n 0 3 0 , h a S h o o a u t , e e P lt nc nv s y T n s a 6 0 0 C i ) G c e t n

煤层底板突水因素分析及治理

煤层底板突水因素分析及治理
! 矿区西南部寒武系灰岩露头出露面积为 #( K4 !区内地表 岩溶裂隙发育!露头带上分布多个露天开采灰岩造成的采坑! 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岩溶裂隙入渗补给岩溶水$ 石炭系薄层灰岩 露头区与朝川河道交切! 矿井灰岩裸露区建有朝川水库! 其附 近地表及地下岩溶都十分发育! 且有较大溶洞! 河水及水库水 可通过露头区渗漏补给岩溶水!通过对矿井涌水量年内动态的 分析!雨季涌水量比旱季涌水量一般增加 )"? 6 ("? 左右! 充 分证明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重要来源! 根据计算% ) ) 目前由于河道迳流量不足 #"" 4 . @!岩溶水补给量在 '!( 4 . @ ) 左右!该矿岩溶水排水量在 # """ 4 . @ 左右! 超过岩溶水补给 量!岩溶水位下降" !#!&水层充水 太原组薄层灰岩岩溶承压水为矿井的直接含水层! 至二#
煤底板之间赋存有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沉积不稳定! 厚度 变化大!厚度 " 6 #>!> 4 ! 平均厚度 3)> 4 ! 加之断层发育或 受采动影响!对太原组灰岩水并不能起到完全隔水作用! 太灰 水可通过岩溶裂隙或构造裂隙充入矿井$寒武系中上统灰岩白 云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可通过矿区内的断层构造裂隙垂向或侧 向向太灰水进行补给或直接通过岩溶裂隙和封闭不好的钻孔 等造成矿井突水!太原组薄层灰岩与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 是某矿发生突水的主要水源" !9 !&底板破坏深度 煤层底板突水通常是含水层富水性# 水压# 隔水层厚度# 构 造#采动矿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 " 根据 + 下三带理论 , 在采动矿压作用下!煤层底板隔水层发生变形甚至破坏! 在自 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采动矿压越大! 底板破坏深度就大 -$ . " 底板破坏深度与开采深度# 煤层倾角# 采煤厚度# 工作面斜长# 煤层底板岩层强度#开采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等因素有关" 经 过对全国实测底板破坏深度资料回归分析! 底板破坏深度 / 与 工作面斜长 .#采深 3 #煤层倾角 %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C "& ""3( 3G "& #''( %G "& #">% . 2 $& )(>% 目前!某矿二# 水平采煤工作面斜长一般为 3" 6 #'" 4 !煤 层倾角 #(Y 6 #3Y ! 开采深度达 $(" 6 (!( 4 ! 根据上式计算! 底 板破坏深度在 #" 6 !" 4之间" 而二# 煤底板隔水层厚度变化 大!平均厚度为 3)> 4 !局部甚至缺失" 在采动影响下!当采煤 工作面底板岩溶水水压较大! 隔水层实际不能起到隔水作用" 采掘过程中即使没有遇到岩溶裂隙! 只要煤层底板灰岩富水! 岩溶水就可通过底板采动破坏裂隙!越过隔水层可以进入采掘 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 !9 )&断层及岩溶裂隙导水性分析 该矿区断裂构造发育!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结果! 矿井范围 内二# 煤层共解释落差大于 !" 4的断层有近 #" 条! 断层因其 断层力学性质#地层的岩性#富水性!以及断层两盘含水层或隔 水层的对接关系!对矿井充水起到不同的作用" 根据断层两侧

试论采矿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性

试论采矿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性

试论采矿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性围岩因采动引起的变形及流体运移之间具有耦合作用,该作用向一定程度演化时,将贯通围岩中的裂隙,失稳的流体运动可造成诸如瓦斯突出及突水等一些煤矿灾害。

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在采矿工程中的原因主要是时变边界、多样的运动形式、复杂的耦合关系及非均质、非连续、非线性、各向异性及非稳态流动等所引起。

本研究针对采矿工程中时变边界和耦合作用两方面,对复杂性的流固耦合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探讨采矿工程中流耦合问题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签:采矿工程;流固耦合;煤矿灾害1. 前言在开采煤炭资源中,因岩体产生变形和受到破坏,容易产生多种动力灾害,在各种煤矿灾害中,人员伤亡最大的就是瓦斯,突水导致的经济损失最严重。

瓦斯突出和突水在力学上,是随岩体破坏而产生的渗流失稳,主要原因是流固耦合作用向一定程度的演化使系统产生结构失稳。

通常流固耦合问题分为区域中与界面上的耦合问题两类,在采矿工程中两种耦合问题都存在,在界面上和区域中也存在耦合作用。

2. 流固耦合问题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2.1 岩层变形-水渗流耦合随着逐渐开挖的煤层,产生变形和破坏的底板及顶板岩层,容易造成岩层孔隙度和渗透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分布的渗流速度和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作用。

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岩石渗透特性演化及应力-渗透耦合关系,质点变形状态在岩层中主要分为剪切屈服、弹性状态、空状态及拉伸破坏四种,利用变形状态变化对岩层边界变化过程进行刻画,因不同尺度的裂隙都存在于岩体中,所以对裂隙渗流与应力或变形之间的耦合关系比较关注。

对损伤岩体-渗流耦合作用的考虑,目前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将岩体中裂隙进行扁平圆盘裂纹模拟,根据现场裂隙进行统计分析产生随机裂隙网络系统,分别对裂隙岩体受渗流的力学作用,裂隙渗透特性受岩体应力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基于流体扩散能量迭加原理,对裂隙岩体介质渗流张量建立解析表达式。

采矿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性浅谈

采矿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性浅谈

93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工 程 技 术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会发生多种动力灾害[1],文献[2-3]介绍了灾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所有煤矿灾害中,瓦斯突出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大,突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从力学上讲,瓦斯突出和突水是伴随着岩体破坏而发生的渗流失稳现象,其原因在于流固耦合作用演化到一定程度后系统发生结构失稳(即分岔)。

流固耦合问题通常分为两大类,即区域中的耦合问题与界面上的耦合问题[4]。

在采矿工程中,既存在界面上的耦合问题,也存在区域中的耦合问题,还存在界面上和区域中都发生耦合作用的问题。

1 采矿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研究进展关于流固耦合一般问题的研究,目前已有几篇综述文章,另外还有几篇特殊工程领域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综述文章,本文对这些领域的进展不再做文字上的重复叙述,只对采矿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的评述。

1.1岩层变形-水渗流耦合随着煤层的开挖,底板和/或顶板岩层发生变形和破坏,从而引起岩层孔隙度和渗透特性的变化,孔隙度和渗透特性的变化引起渗流速度和孔隙压力分布的变化,因此,岩层变形与水渗流之间存在耦合作用。

张金才、王建学、杨天鸿等对岩石渗透特性演化及应力-渗透耦合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刘树才|将岩层中质点的变形状态分为4种,即弹性状态、剪切屈服、拉伸破坏和空状态,通过变形状态的变化刻画岩层边界的变化过程,包括弹性区、剪切屈服区、拉伸破坏区之间界面的变化。

由于岩体中存在各种尺度的裂隙,因此,人们普遍关心裂隙渗流与变形或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文献介绍了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考虑损伤的岩体-渗流耦合作用。

文献\将岩体中的裂隙模拟为扁平圆盘裂纹,由现场裂隙统计分析和Monte-Carto法产生随机裂隙网络系统,阐述了渗流对裂隙岩体的力学作用和岩体的应力状态对裂隙渗透特性的影响。

《2024年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范文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顶板突水事故频发,给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顶板突水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对顶板突水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概述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将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流体的流动与固体的变形、破坏等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复杂地质条件的模拟。

在顶板突水机理研究中,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模拟地下水在岩层中的运动规律及岩层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过程,为研究顶板突水机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顶板突水机理分析顶板突水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运动和岩层结构的破坏,导致顶板发生突然涌水或局部突水现象。

其机理主要涉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岩层的变形与破坏、以及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岩石力学特性等方面。

首先,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是顶板突水的重要因素。

在岩层中,地下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度、渗透性、水头压力等,其运动规律复杂多变。

当岩层受到地下水的长期作用时,可能会发生软化、变形等现象,降低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岩层的变形与破坏也是顶板突水的重要原因。

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岩层可能会发生蠕变、开裂等变形现象,导致岩层的结构发生破坏。

当岩层的结构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顶板突水事故。

最后,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对顶板突水机理具有重要影响。

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岩层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会发生变化,导致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因此,在研究顶板突水机理时,需要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岩石力学特性。

四、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方法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建立流固耦合数学模型,描述地下水在岩层中的运动规律及岩层的变形、破坏过程。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范文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范文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地下资源的开采与利用,煤矿等地下工程中顶板突水事故频发,给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顶板突水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突水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概述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将流体动力学与固体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模拟和分析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该技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渗透、压力传递等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为揭示顶板突水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材料与模型构建: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构建地下工程顶板突水的物理模型。

模型应包括岩层、断裂带、含水层等关键地质结构。

2. 实验装置与设备:采用流固耦合物理模拟系统,包括高压注水装置、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对模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

3. 实验过程:通过高压注水装置向模型中注入水,模拟地下水在岩层中的流动过程。

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岩层内部压力变化。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岩层内部压力分布、水流速度、渗透性等参数的提取和计算。

结合理论分析,探讨顶板突水的机理。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顶板突水过程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揭示了顶板突水的形成过程。

在高压注水过程中,地下水逐渐渗透到岩层内部,当岩层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极限时,便会发生突水事故。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顶板突水的因素包括岩层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压力等。

不同因素对突水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综合考虑。

3. 防治措施探讨:针对顶板突水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包括加强地质勘探,了解岩层性质和地质构造;加强地下水监测,掌握地下水压力变化;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提高岩层的承载能力等。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顶板突水事故频发,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顶板突水机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突水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能够真实地模拟顶板突水的物理过程,为突水机理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实验研究,深入探讨顶板突水的机理,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将流体动力学和固体力学相结合的模拟技术,能够真实地模拟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以及固体结构的变形过程。

在顶板突水研究中,该技术可以模拟地下水在岩层中的渗流过程以及岩层在渗流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从而揭示顶板突水的机理。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模拟岩层的多孔介质材料、地下水溶液等。

设备包括流固耦合物理模拟系统、高速摄像机、压力传感器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实际矿井的岩层结构。

(2)将多孔介质模型置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系统中,注入地下水溶液,模拟地下水的渗流过程。

(3)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渗流过程和岩层变形过程,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渗流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顶板突水的机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渗流过程分析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的渗流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路径和速度分布。

在渗流过程中,地下水会受到岩层结构的阻碍和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渗流速度和方向。

2. 岩层变形过程分析在渗流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变形和破坏。

通过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可以真实地模拟这一过程。

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岩层的变形模式和破坏形态,从而揭示岩层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3. 顶板突水机理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顶板突水的机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使岩层产生变形和破坏;二是岩层结构的特性和性质,决定了突水的发生和发展;三是地质条件和采矿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突水的风险。

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摘要:本文讨论了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中的重要问题。

首先介绍了风化和构造演化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然后讨论了地层温度、弹性参数、竖向应力分布和水力的作用。

最后,展示了一个基于流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这个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底板的破坏过程。

关键词:煤层底板;流固耦合;风化;温度;弹性参数;竖向应力;水力正文:煤层底板是储存煤炭的容器,即使在正常回采运行状态下,也可能受到来自构造演化及地壳中水融合的压力,最终导致底板破坏。

因此,研究煤层底板破坏机制及其流固耦合物理现象很重要。

本文将会针对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过程进行研究,检测和分析地层温度、弹性参数、竖向应力分布以及水力作用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使用基于流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任务和变量的定义将以三维网格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

数值模拟的结果将提出煤层底板破坏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流固耦合机制的影响强度,即温度、弹性参数和竖向应力分布以及水力作用对底板破坏程度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煤层底板受到风化的影响时,温度场会发生显著变化,弹性参数会降低,竖向应力分布将会改变,并且水力作用会进一步加剧耦合效应,从而增加底板的损伤程度。

另外,在不同的构造演化情况下,温度变化、弹性参数和竖向应力分布会非常大,因此需要更多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实验,以理解流固耦合机制对煤层底板破坏过程的影响。

总之,本文重点讨论了煤层底板破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中的相关问题,特别是深入讨论了风化、构造演化对底板破坏的影响,以及温度、弹性参数、竖向应力分布以及水力作用对破坏程度的影响。

通过基于流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我们发现了流固耦合机制对煤层底板破坏过程的影响,并找到了煤层底板破坏空间分布特征。

同时,也指出了流固耦合机制和构造演化对底板破坏的更深层次影响,未来可以继续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煤层底板破坏的机理。

另外,未来还可以利用这种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壳动力学过程,形成可靠的煤层底板破坏预测模型。

《2024年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范文

《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采矿、地下工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顶板突水事故频发,给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顶板突水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对顶板突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概述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将流体动力学与固体力学相结合的模拟技术,通过建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实现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运动、岩体变形等过程的模拟。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

三、顶板突水机理研究现状顶板突水是指地下工程或采矿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工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顶板破裂,地下水突然涌入工作面的一种灾害现象。

目前,关于顶板突水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水在岩体中的渗透机制;二是岩体结构特性和应力状态对顶板突水的影响;三是突水过程的多场耦合作用等。

然而,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顶板突水全过程、多尺度、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深入理解。

四、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本研究采用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场与岩体应力场的相互作用模型,对顶板突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地质模型构建:根据实际地质条件,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包括地层结构、岩性、含水层等要素。

2. 流体动力学模拟:利用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对地下水在岩体中的渗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规律。

3. 岩体应力分析:通过有限元法等数值分析方法,对岩体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探讨岩体结构特性和应力状态对顶板突水的影响。

4. 突水过程模拟:综合考虑地下水流场和岩体应力场的相互作用,模拟顶板突水过程,分析突水过程中的多场耦合作用。

5. 结果分析与验证:结合实际顶板突水事故案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探讨突水机理及影响因素。

工作面底板突水因素初步分析及其防治

工作面底板突水因素初步分析及其防治

工作面底板突水因素初步分析及其防治摘要:本文根据现场工作的实际,参考有关资料,将众多的突水因素归纳为矿压、断裂、隔水层、含水层四个方面,在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了突水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减少突水因素的影响,预防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工作面突水因素防治肥城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全局可采煤层储量中受水威胁达47%。

水患已成为威胁肥城矿区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

如何深入分析突水原因,研究突水因素,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减少或消除某些突水因素的影响,预防工作面底板突水,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不断实践探索的问题。

1 突水因素分析采掘过程中,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现场实际观测,结合有关资料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现场实际观测,结合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归纳,认为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矿压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产生新裂隙,并“活化”原有断裂,导致底板突水。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底板任一断面总是经历超前支撑压力压缩破坏,采后悬顶卸压膨胀破坏,采空周边剪切破坏,最后顶板冒落压实的再受压过程。

(图1)其中采空卸压膨胀区及其周边,矿压对底板破坏最严重,产生的采动裂隙最多。

矿压对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其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现场观测,工作面初压及周期来压时顶板悬顶面积最大,工作面周围煤体的支承压力及煤壁处的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煤层底板最易造成破坏,底板最易突水。

如图2为陶阳矿突水点平面位置分布图。

由图上可看出突水点多在初压及周压地段或煤壁处。

一般工作面自切眼推至60m这段距离内即初压及第一次周压位置时底板发生突水的概率最大,为72%。

总之,只有进行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进一步查清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加快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步伐,将查庄煤矿地下水害治理纳人西四矿综合采煤治水工程中去,才能实现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开采受水威胁的煤层,为矿井创造更安全的开采环境,保证采场正常接续,不断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 表示 为 :
.. .
是耦合现象和问题 。 煤层 底 板 突 水 问题 是 在 特 定 的 地 质结 构 、 地
下水 、原 岩应 力及 采掘 作用 下 发生 的一 项 岩石 水 力学 问题 ,而 不仅 仅是 单纯 的水 文地 质 问题 。 因 此 , 决煤 层 底板 突水 问题 应在 考虑 原 岩应 力 、 解 地
20 年第 5 08 期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3 1
煤矿 底板 突水 流固耦合 分析
汤玉如 唐序武 张碧亮 孙晓光 , , ,
(. 1淮南矿业集 团 谢桥煤矿, 安徽 淮南 2 2 5 ;. 3 1 1 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学院, 江苏 徐州 21 0 ) 20 8
[ 摘
要 ] 以某矿承压水上开采为背景 ,运用数值模拟软件 F A L C对底板突水规律进行流 固 耦 合 分 析 。通 过 分析 工作 面不 同推进 距 离时煤 层底 板 的破 坏 范 围 、应 力和位 移 变 化 , 出承压 水上 开采 工作 面 突水的基 本规 律 , 得 为安 全 开采提 供 了借鉴 和依 据 。 [ 关键 词 ] 底 板 突 水 ; 固耦合 ; 值模 拟 流 数 [ 中图分类号 ]T 7 5. 文献标识码 ]B [ D 4 + 1[ 2 文章编号 ]17 _ 4 ( 0)5 3 3 629 3 0 8 0 1 9 2 0
∑p流场内各点的孔隙压力值后,再根据 有效应力原理计算渗流域各单元的有效应力。
的剩余流量要么转化为孔隙水压力的增量 ,要么
引 起节点饱 和度 的变化 。计算 形成 的非饱 和 区和 饱 和 区之 间可 以产 生平缓 过渡 ,两者 的交界 面 即 自由面通过 计算得 到 。
n 一固体介质的孑 隙率; L 固体 介 质 的体积 ( 包括 介 质 中 的空 隙

体积 ) ;
质构造 、 地下水 、 采动影响等因素基础上 , 从流 固 耦合的角度出发 ,研究含底板岩体在内的采场岩 体 系统 的变形 与破 坏 ,将会 给底 板 突水 的研 究 带 来更为吻合实际的解答 。 由于流 固耦合 问题 数学 模 型复 杂性 ,即使 存
^n 渗 流场 的连续 性方 程
最简 单一 维情 况 下 , 难 以获得解 析 解答 。因此 , 也
0 引 言
长期 以来矿井 水 害一 直是 制约 我 国煤 炭生 产 发展 的重 要 因素 之一 , 据统 计 ,0 6 %矿井 事 故 与地 下水 作用 有 关 , 种形 式 的水 涌人 矿井 , 仅造 成 各 不 生 产损 失和 人员 伤亡 , 导致 多 种环 境负 效 应 , 而且 还威 胁着 大 量煤炭 资 源无 法正 常 开采 。 由于 我 国 许 多煤 田水 文地质 条 件非 常复 杂 ,受水 威 胁 的煤
21 渗流 运动 方程 .
炭储量 占总储量的 2 %; 7 采矿 中频繁发生的突水 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 。 某 矿 离煤 层 底 板 5 左 右是 具 有 强 承 压 岩 0m
溶水 的奥 灰 岩 ,它 对 矿井安 全 生产 构成 了严 重 威 胁 , 矿 曾 因巷道 掘进 时 , 该 遇小 断层 发生 特 大 型突 水灾 害 , 导致 矿井 被淹 , 成矿 井停 产 l 月 , 造 0个 经
= ,
1 流 固耦合简介
近年来 ,耦合现象和问题不断的受到工程力 学家 的重 视 。处于 同一 个 系统 中 的任 何 两个 或 两
个 以上 的物体 都是 相互 作用 和 彼此 影 响 的 ,这 就
其中K 为一般意义的渗透张
量 … 为 水 的密度 , P g为重力 加速 度 。
对于 F A L C中常应 变三 角形 单 元 , 由式 ( ) 1 可
3 2
汤 玉如 , 等
煤矿底 板突水 流 固耦 合分 析 式中 , 根据经 验选用 ; = 『 =
20 0 8年第 5 期
在渗流域 内 ,渗透 流量 的不 平衡将 引起 各点
孑 隙压力 P的改变。 L 对于饱和渗流 , 其连续性方程
为:
= 一
5 所有产 生人渗 流量节 点的平 均饱 和度 , 一
各 向异性 渗透介 质 的达西 定 律为 :
I: , () 1
济损失 1 亿元 , . 5 因此 , 为了保证该矿在奥灰岩强 承压水上采煤安全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对承压水 上开采底板的突水规律进行流 固耦合分析。
式中 『 单位面积通过的流量 ; _ _
研 究点 的孑 隙压 力 ; L 厂_ _节点 的 坐标 ; K厂 反 映二 维 连 续 介 质 渗 透 特性 的 张量 ,
其值在 0 范围内变动。 ~1
Kw

Ot
∑Q
( 4)
当 S 0时 = ; S I ,= , 当于 饱 和 = 0 当 = 时 f l相 o 渗流, 此时 , 渗透 系数不 变 。 在渗流 区域 内 , 足流体质 量守恒 条件 , 满 节点
式 中 一 时 间 ; K一 水 的体积模 量 ;

V i
, 1
∑ s ∽
=l
() 2
式 中 A一单 元 面积 ; 凡-固体介 质 的孔 隙率 ; 广. S —饱 和度 由上 式 求 得 三角 形 三 条 边上 的流 速 矢 量 , 然 后 按下 式转 换 为各节 点 的流量 p 标量 ) : ( 为
qv = () 3
只能采用数值方 法对流 固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求
解 , 得其 模 型 的数 值解 。本文 采用 F A 求 L C数值 模 拟 软 件 进 行 煤 层 开 采 底 板 突 水 的流 固耦 合 分
析。
2 F A 中渗流分析 方法简 介 LC
FA L C基于多孔连续介质的渗流理论 ,模拟 地下水在孑 隙介质 中的流动及其相互 的耦合作 L 用, 采用显式有 限差分法来求解渗流运动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