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系列培训材料
最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医护人员培训)精品课件
美国CDC1992~1993年监测,因异性性行为感染占 41%
莫斯科1994-1997年通过性传播的急性乙肝从28.6% 增加到42.3%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有较大比例乙肝患者(约30%)并无明确的HBV 接触史,且乙肝有较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现象
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带有HBV的血液及分泌 物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C基因型,而南方地区主要 为B基因型
感染C基因型HBV后易发展成慢性乙肝、肝硬化 和肝癌
HBV人群分布
美国CDC-1990年的疾病报告资料显示, 20~29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最高
发病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即
血液透析病人、经注射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 异性性混乱者、HIV感染者和医务人员等
高
>8
40-95
主要感染地区 中国、南亚、热带非洲等
中
2-7
16-40
中欧、日本、地中海等
低
<2
4-15
西欧、北欧、北美、澳大利亚
60
50
40
30
20
10
0 年份
1990-2003年全国甲肝、乙肝发病率
发病率(1/10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乙型肝炎培训内容-3.31
一、什么是乙肝 二、乙肝患者症状 三、乙肝患者传播途径 四、乙肝发展进程 五、乙肝接种程序 六、常见问题解答
一、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 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 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 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 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等。
4、性传播途径 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 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传播,夫妻之间 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因人而异。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 、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 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 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 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7、某人按照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了 HepB但没有产生 抗体,如果想再次接种,与上次最后一针最短间隔多长时间? 答:对按照0、1、6免疫程序完成全程接种HepB但没有产生 抗体者,如果想再次接种,与上次最后一针最短间隔60天,可 再接种1 针60μ g 或按照0、1、6免疫程序再完成3 针HepB。
4、刚怀孕的妇女,乙肝没有抗体,想接种成人HepB乙肝疫 苗,可以吗? 答:孕妇女可以按照0、1、6免疫程序接种3 针20微克重组 酵母HepB或20微克 CHO 重组HepB。
5、新生儿黄疸值多少可以打HepB? 答: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 15mg/dL就属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可以接种HepB。 6、HepB和卡介苗(BCG)间隔一天接种,这个接种方法 正确吗? 答:新生儿出生24小时接种HepB乙肝疫苗,间隔一天后接 种BCG,这样接种是正确的;也可以在同一天,不同部位接种 He后,多久复查抗体? 答:HepB接种完成后1~2 个月就可以检测血清中抗-HBs
乙肝基础知识培训
乙肝可感染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但以青少年和成 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发病率高 于城市。
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其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输 血、手术、注射、针刺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急性乙肝
病程在半年以内,临床表现为乏 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 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
本次培训内容回顾
乙肝基础知识
详细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感染过程以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乙肝疫苗接种
重点强调了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接种程序,提醒广大人群积极 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患者管理
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日常管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定期 监测、规范治疗、生活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疗方案。
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结 果,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以指导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状况
根据患者肝功能状况,选择适 当的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 复和再生。
个体差异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 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肝硬化预防
积极控制乙肝病情,减少肝细胞损伤,以预防肝 硬化的发生。
肝组织活检
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观察肝细胞病变程度和 纤维化进展,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抗病毒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情况,可选择普通干扰素或长 效干扰素进行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是HBV复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来阻断病毒复制。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并可能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联合治疗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发生率,有时需要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例如,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核 苷(酸)类似物之间的联合等。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课件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第五章
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接种的目的: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新生儿、儿童、高危人群
乙肝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选择正规疫苗、按照规定时间接种、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提高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乙肝防治工作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乙肝患者的权益 保障:探讨乙肝 患者的权益保障 措施,包括政策 法规、社会支持、 个人意识等方面。
乙肝患者的心理 支持:介绍乙肝 患者的心理支持 情况,包括心理 疏导、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等方面 的措施。
乙肝患者的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乙肝患者心理援助 的重要性
乙肝患者常见的心 理问题
乙肝患者心理援助 的方法和途径
乙肝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减轻 肝脏炎症
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抗病毒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肝治疗:保护肝脏功能,预防肝 纤维化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 治疗措施
乙肝的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介 绍乙肝药物治 疗的种类、作 用机制、适应
症和副作用
乙肝患者社会支持 网络的建设与完善
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PPT课件的主要内容回顾
乙肝的流行 乙肝的传播 乙肝的临床 乙肝的预防 乙肝的预后
病学
途径
表现
和治疗
和转归望
乙肝防治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乙肝防治工作的政策与法规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HBV DNA
HBV DNA: 只存在于完整病毒颗粒的核 心。 HBV DNA是反映病毒载量和病毒复制水 平的最直接和最灵敏的指标。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概述: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肝炎可造成肝脏 的长期破坏,肝实质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 多,最终形成肝硬化。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 短。肝细胞的反复破坏和再生以及病毒基因的整合, 还可导致肝细胞癌变,发生肝细胞癌。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病原学:
嗜肝DNA病毒 结构:包膜〔包膜上的蛋白质为HBsAg〕
1. HBV DNA抑制快,ALT复常快,HBeAg
血清转换率低;
2.平安性好,副作用小,适应症宽; 3.不能彻底去除病毒;
4. 停药后易出现反跳; 5. 长期用药出现病毒耐药变异; 6. 疗程不确定,需要长期用药.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干扰素治疗:
普通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
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
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接种过乙肝疫苗后不是一劳永逸,抗体滴度可能会逐年 下降。当抗一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建议监测抗HBs定量数值: 假设抗体在10以下,建议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
次。
假设抗体在100以下,建议接种1次,加强抗体的 滴度;
假设抗体在以500以上,可以3~5年后再复查。
无明显临床病症及体征。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治疗原那么:
保肝治疗 抗病毒治疗
包括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和注射用干扰素
乙肝知识培训PPT课件
性传播
乙肝病毒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02
乙肝的预防与控 制
乙肝的预防措施
预防乙肝的疫苗 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 法。
避免血液传播
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可能接触血液 的物品,避免与乙肝患者发生血液接触。
乙肝的检测与诊断
乙肝的危害性
概念介绍
0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具有传
染性。
危害性
02
乙肝危害包括但不限于:肝衰竭、肝硬化、肝癌
等。
预防与治疗
03
预防乙肝主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治疗乙肝则根
据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等方法。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如 注射、输血等途径。
母婴传播
科学家预计未来乙肝疫苗将更加安全、有 效,并可能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个性化接种。
乙肝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新的治疗策略
正在研究新的治疗策略,如直接 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疗法,以更有
效地治疗乙肝。
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将会有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以
提高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性疫苗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预防性疫苗, 以预防乙肝的感染和传播,从而 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乙肝的流行。
乙肝知识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XXX
01
乙肝的概念和危害
02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
03
乙肝的社会影响
04
乙肝的未来展望
目 录
01
乙肝的概念和危 害
乙肝的定义
乙肝防治和健康教育培训课件PPT
疫苗接种适用于所有新生儿、儿童、 青少年和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 。
乙肝的治疗方法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 调节治疗和保肝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常用药物有 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等。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复 制,减少传染性,常用药物有干扰素 和核苷类似物。
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心理支持
乙肝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 力和焦虑,需要得到心理 支持和关爱。
健康生活方式
乙肝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 、避免过度劳累等。
社会支持
乙肝患者应得到社会的支 持和关爱,以便更好地融 入社会生活和工作。
05
总结与展望
对乙肝防治工作的总结
乙肝防治现状
我国乙肝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但仍面临 诸多挑战,如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肝 癌转化等。
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患者,控 制疾病传播。
02
乙肝的预防和治疗
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产生保护性抗 体,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注射三针,注射后 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如抗体滴度下 降或消失,需及时补种加强针。
保肝治疗主要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通过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等措施,改善肝功能。
乙肝患者的生活和饮食建议
乙肝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量 运动,增强体质。
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损伤。
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乙型肝炎系列培训材料-文档资料
数日后HBsAg即转阴。
– 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
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
尚无确实的证据。
高危人群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吸毒者 监狱犯人 性传播疾病病人 血液透析病人 医护人员
1.2 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2.1 HBV的基本(电镜)结构 1.2.2 HBV的基因结构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可终身阳性
常规检测的HBV血清标志物的基本解释
HBsAg HBV感染,但未必是急性肝炎或者 慢性病变活动的病原。 抗HBs HBeAg 感染后免疫;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或HBIG的被动免疫 反映HBV复制,有病毒血症,血液高传染性
S pre-C
HBV DNA 3.2 kb C
C
P X
HBsA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BcAg
DNAP HBxAg
pre-c
X
pre-S2 pre-S1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指 标及意义
2.1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2.2 介绍几个临床乙肝检测的概念 2.3 临床常见乙肝血清标志物反映模式
2.1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V C基因
前 C区 C区 表 达
前C / C 蛋白 切割、加工
HBeAg
分泌到细胞外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cAg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最新乙肝防治培训材料资料
XX镇乙肝防治知识培训资料【概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占1亿以上。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另一方式为母婴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血清学检查。
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一.病原学诊断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治疗措施】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一.急性肝炎的治疗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
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
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
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
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
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二.慢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乙型肝炎医师规范化培训
a.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 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 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b.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 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 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图 瘀点(腹部) 图 瘀斑(手)
图 脐疝
图 腹壁静脉曲张
实验室检查
㈠ 肝功能检查
血清酶测定 ALT: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 AST:存在于线粒体中,意义与ALT相同。 ALP:肝外梗阻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患者及儿童可明显 升高。 -GT:肝炎活动期时可升高,肝癌患者或胆管阻塞、 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中可显著升高。 CHE:提示肝脏储备能力,肝功能有明显损害时可下 降。
血氨浓度测定: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可升高。
肝纤维化指标
HA:敏感性较高。 PC-Ⅲ:持续升高提示病情恶化并向肝硬化发展。 Ⅳ-C: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
性。 LN: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在慢性肝炎、肝
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
乙型肝炎
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 HBsAg阴性表明排除HBV感染或有S基因突变株存
抗-HBe持续阳性
HBV复制处于低水平,HBV DNA和宿主DNA整合。 前C区基因变异,不能形成HBeAg。
乙型肝炎
HBcAg与抗-HBc
HBcAg常规方法不能检出,阳性表示血清中 存在Dane颗粒,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 性。
抗-HBc IgM高滴度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 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
乙肝相关知识培训
乙肝相关知识培训乙肝相关知识培训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被乙肝病毒传播。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容易被忽略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具体有哪些呢?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
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
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
乙肝培训试题
乙肝培训试题防治乙肝,进行乙肝知识的培训以及普及,增强防治乙肝的传染。
下文是,欢迎阅读!1、乙肝的诊断依据:1HBSAg阳性,2______阳性,3抗HBCZgM阳性,高滴度≥1:1000,4HBV-DNA阳性。
2、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为45-160日,平均_______日3、急性乙型肝炎分为1_______,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
2_________: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4、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_______分为:1慢性迁延性肝炎;2慢性活动性肝炎。
5、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单项______升高,体征较少。
6、乙肝有效治疗目标是:1抑制病毒____和消除病毒;2减轻症状;3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4预防进展为________和肝细胞癌;5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7、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包括:1抗_____药物2_____调节3细胞因子4抗纤维化等。
1. HBV的核酸类型为A. 单正链RNAB. 单负链RNAC. 双链分节段DNAD. 双链环状DNAE. 双链RNA2.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消化道传播B. 血液、血制品传播C. 蚊虫叮咬D. 呼吸道传播E. 直接接触3.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乙型肝炎病毒C. 乙脑病毒D. 单纯疱疹病毒E. 流感病毒4. HBsAg在血清中的最主要存在形式是A. 小球形颗粒B. 管形颗粒C. Dane颗粒D. 免疫球蛋白E.免疫复合物5.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A. 血中测出HBsAgB. 血中测出抗-HBsC. 血中测出HBcAg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E. 血中测出抗-HBe一:1、抗HBeAg;2、60-90;3、黄疸型、无黄疸型;4、6;5、ALT;6、复制、肝硬化;7、病毒、免疫。
培训资料--第三节乙型肝炎
二、病原学
ganyan
抵抗力:很强
灭活:煮沸10min
65℃10h
高压蒸汽
ganyaLnOGO
二、病原学
㈢ 丙型肝炎病毒(HCV)
曾经称为输血后或体液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东京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CV。 1991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HCV归入黄病毒 (Flavivirus)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恢复期 (4w)
症状、体征消失、黄疸逐渐消退、肝 脾回缩、肝功渐恢复正常
LOGO ganyan
LOGO
六、临床表现
2. 慢性肝炎(Time>半年,乙、丙、丁) 分型:轻、中、重度 症状:疲乏、全身不适、食欲、厌油、腹胀 体征:面色、蜘蛛痣、肝掌、肝脾大 实验室:ALT↑;A↓,G↑,A/G ↓;血清胆红素↑
•具有早期肝硬化的肝活检病理改变与临床上代偿期肝硬化的表
现。
ganyaLnOGO
六、临床表现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G)
级 汇管区及 小叶 周围
0 无炎症
无炎症
1 汇管区炎 变性及少数点,病灶
症
坏死灶
2 轻度PN
变性,点,灶状坏死 或嗜酸性小体
3 中度PN
变性,融合坏死或见 BN
4 重度PN
六、临床表现
5. 肝炎后肝硬化
肝炎基础上发展为肝硬化: ①肝功能减退 ②门静脉高压
ganLyOaGnO
肝硬化病人
LOGO
ganyLOaGnO
七、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1)ALT↑:判断肝c炎症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2)A↓,G↑,A/G↓ (3)胆红素: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乙肝的培训计划
乙肝的培训计划一、培训内容1. 乙肝病毒的认识:乙肝病毒的起源、结构、功能和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
2. 乙肝病毒的预防控制:如何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乙肝病毒的检测和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
4. 乙肝病毒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乙肝病毒与工作:在医疗机构和相关行业工作中,如何防范和处理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
6. 乙肝病毒的面临风险和对策:不同职业群体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乙肝病毒感染风险和相应的对策。
二、培训对象和范围1.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员等。
2. 血液和器官移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3. 学校和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者。
4. 采供血单位的工作人员。
5. 母婴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
6. 监狱、收容所和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
7. 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培训机构。
三、培训方式1. 传统面对面培训:由专业的医学专家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
2. 在线培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方式进行培训。
3. 实地实习和实践:在实验室、诊所、医院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习和实践。
四、培训方法1. 演讲:由专业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解,让学员对乙肝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习效果。
3. 角色扮演:让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工作。
4. 病例分析:通过真实的病例来分析和讨论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
五、培训目标1. 使学员对乙肝病毒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法。
2. 提升学员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意识,积极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
3. 使学员能够正确识别乙肝病毒感染者,并提供相关的防护和卫生保健服务。
4. 使学员能够掌握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技能,如检测、诊断和治疗等。
5. 使学员能够在工作中做好乙肝病毒感染的防范和处理工作,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乙肝培训内容教案
培训内容教案一、乙型肝炎疫苗的作用机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个体,全程免疫乙肝疫苗后(CHO乙肝疫苗每支有10ug和30ug,酵毒乙肝疫苗每支有5ug和20ug),机体产生了较高滴度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这种特异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能够将侵入到机体内的HbsAg中和掉,而不发生显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滴度必须≥10mIU/ml,才能达到有效的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
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否会引起乙肝接种乙肝疫苗是不会引起乙肝的,因为乙肝疫苗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仅有抗原性。
乙肝疫苗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和严格,经纯化和灭活后的乙肝疫苗,还要经过几十项检测和检定,证明绝对安全有效后,由质量检定部门发出合格报告才能使用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禁忌、接种时间1: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异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机体差异略重外,多轻微,反应过程是一过性而不是持久性的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无后遗症。
2:一般反应强度: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轻度:发热37.1——37.5 中度:发热37.6——38.5 重度:≥38.6局部反应:弱反应:红肿直径≤2.5cm 中反应:红肿直径2.6——5.0cm 强反应:红肿直径>5.0cm治疗: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民其他疾病。
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局部反应: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应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癫、血小板减少性紫癫、Arthus反应、血管性水肿、其他过敏反应)多发性神经炎、臀丛神经炎、癫痫、脑病、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卡介苗淋巴炎、卡介苗脊髓炎、全身性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全身性化脓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晕厥、癔症、群发性癔症、任何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引起共众高度关注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 (空白期 或 窗口期)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精选PPT
23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V C基因
2.1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2.2 介绍几个临床乙肝检测的概念 2.3 临床常见乙肝血清标志物反映模式
精选PPT
15
2.1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 肝功能(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 HBV-DNA ※两对半:
抗原 抗体
外膜 ——————HBsAg 核壳分泌蛋白—— HBeAg 核壳结构蛋白——HBcAb
前C区
C区 表达
HBeAg
前C / C 蛋白 切割、加工
HBcAg
Hale Waihona Puke 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精选PPT
24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 为92%左右
精选PPT
25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 未见有经水、食物污染而引起的乙肝暴发流行。
❖ 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 尚无确实的证据。
精选PPT
9
高危人群
❖ 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 ❖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 吸毒者 ❖ 监狱犯人 ❖ 性传播疾病病人 ❖ 血液透析病人 ❖ 医护人员
精选PPT
10
1.2 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
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精选PPT
21
●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
HBV S 基因
整合
肝细胞 DNA
持续表达
HBsAg “空心汤团”
●HBsAg 的亚型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新疆、西藏、内蒙等
精选PPT
adr adw ayr ayw
22
(2)抗-HBs
❖ adw多见于北欧及美洲;adr多见于东南 亚及远东,adw及adr多见于印尼、马来 西亚、新几内亚及泰国
❖ 我国则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汉族人以adr 为主,adw次之
❖ 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几 乎都是ayw亚型,ayr亚型极其少见,而 adr亚型几乎没有。
精选PPT
7
1.1.4传播途径
HBsAb HBeAb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精选PPT
16
ALT的意义
❖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 肝脏发生炎症、坏死时,ALT就会从肝细胞内 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因此 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
❖ 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 脏疾病,ALT也会升高。
对肝病而言 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
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
精选PPT
19
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外膜 核壳分泌蛋白 核壳结构蛋白 DNA
抗原 抗体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g HBcAb HBV-DNA
精选PPT
20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1.2.1 HBV的基本(电镜)结构 1.2.2 HBV的基因结构
精选PPT
11
1.2.1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精选PPT
12
Dane颗粒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精选PPT
HBsAg
(外膜蛋白)
HBcAg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13
pre-s2 S
pre-s1
P
HBV DNA 3.2 kb C
pre-c X
精选PPT
1.2.2 HBV基因结构
pre-S1 pre-S2 S pre-C C P X
pre-S1蛋白 pre-S2蛋白 HBsAg HBeAg HBcAg DNAP HBxAg
HBsAg
pre-S2 pre-S1
14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指 标及意义
– 抗HBc及/或抗HBs阳性:60% – 非感染人群:26% – 慢性乙型肝炎:2% – 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 – 表面抗原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2%
精选PPT
6
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
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
❖ ayw多见于非洲、东地中海、中东及巴基 斯坦;
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 DNA
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
α-干扰素疗效亦较差
精选PPT
26
(5)抗-HBc
乙型肝炎标志物相关 知识培训
精选PPT
1
主要内容
(一)乙肝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指
标及意义 (三)我公司的乙肝试剂现状
精选PPT
2
一、乙肝病毒的病原学 及流行病学
1.1 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 1.2 乙肝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3 乙肝病毒(HBV)的基因结构 。 1.4 乙肝的传播途径。
精选PPT
3
1.1 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
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概况 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 1.1.3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 1.1.4乙肝的传播途径
精选PPT
4
1.1.1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的 流行概况
精选PPT
5
1.1.2我国HBV感染流行现状
❖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 ❖ 我国HBV感染率概况为: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血液传播、
(输血、血制品、 医疗器械等)
母婴 传播
日常生活
(伤口、共用刀具、 消化道粘膜破损或
溃疡等)
性传播
精选PPT
8
澄清对传播途径认识的误区
❖ HBV并不经口途径传播。依据是:
– HBV不随粪便排出,除非有消化道出血者。
– 试验证明:污染HBsAg阳性血液的粪便保存数 日后HBsAg即转阴。
精选PPT
17
HBV-DNA的意义
DNA是基因,因此HBV-DNA是HBV的遗 传物质,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就会以 HBV-DNA为模板,合成新的HBV颗粒并 释放入血,故HBV-DNA是病毒复制的一 个重要指标。
精选PPT
18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
❖ 明确诊断 ❖ 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 ❖ 衡量纤维化程度 ❖ 决定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