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治史复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核心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解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一、血缘宗亲影响下的中国早期政治体制1.中国古代“家天下”观点的由来(1)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由来已久,“天下为家”可以追溯到夏朝,与之相对的是“公天下”的原始社会。
(2)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使“家天下”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3)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制崩溃,儒家高举仁政的大旗,将“家天下”作为君主实行仁政的重要内容,士大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家国同构,视国为家,“家天下”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1)含义: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2)评价:①由于古代中国经济中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
②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
高考模拟题汇编: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202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高考模拟题汇编——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以下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禹涂山(今重庆真武山)娶妻的记载,由此可知最为可信的结论是()文献名称作者、朝代内容《蜀王本纪》西汉扬雄“(禹)涂山娶妻,生子名启。
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华阳国志》西晋常環“禹娶妻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后祠,庙铭存焉”A.夏朝不断加强对重庆地区管理B.重庆地区水患灾害较为频繁C.重庆地区是夏王朝的亲族所在D.启是大禹与涂氏所生的嫡子2.(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这一变化反映了()A.阶级分化产生并日益明显B.宗法观念影响家天下政权C.权贵阶层垄断了国家权力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转型3.(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
但盘龙城仅仅是商王朝南下的一个据点或臣服于商的一个重要方国中心,其控制的范围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法确定。
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址发现后,又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到达江西中部。
西周疆域的四至虽然比商代清楚了许多,但也存在这类情况。
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由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受阻C.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D.早期国家的统治力量还很有限4.(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据古籍记载,夏、商、周三朝不断有接待“四夷”的活动,如“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公元前221年前)【阶段特征】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表现】一、远古时期1、政治: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神农氏教民耕作,刀耕火种。
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多是象形字。
人们把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看作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1)农业:实行井田制;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石器助耕为主,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
(2)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商朝已有织机,出现妇工,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展示了青铜文明。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春秋晚期已有铁器。
陶向瓷过渡,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夏朝历法《夏小正》等。
三、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
1、政治上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曰:“③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吕氏春秋·当务》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史料三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
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
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④民服事其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3.立足家国情怀,追溯宗法制的影响(1)弘扬宗法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 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 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
久乎?”——《左传》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 时期的 政治(2 5张)
(1)根据史料一,归纳西周初年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对“不朝”者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25张) 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关系:受封诸侯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 种义务。 原因:分封制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先贬其爵位,就要收回其一部分土地,爵位越小土地 越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 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 念,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抵御外族入侵,排除。C项,材 料未体现以德治民思想,排除。D项,材料并未完全强调诸侯对天 子的义务比较片面,排除。答案:B
3.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 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 了( )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 念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家国天下+微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家国天下》微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得分易错点拨1 商周政体下中央权力很难实现高度集中,原因如下:(1)分封制下,诸侯爵位世袭,在自己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诸侯独立性过强限制了权力的集中。
(2)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和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就会减弱。
1.西周建立了分封制度,这种制度下“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
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
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这反映了分封制下(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等级森严的制度特征C.尚未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2023·武汉模拟)周厉王时期,诸侯一旦对天子的行为不满,就可以不来朝见天子,甚至可对发生在国都的“国人(平民)暴动”行为不来救援。
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联合反对暴政B.分封制逐渐瓦解C.周王室的权威衰微D.平民漠视宗法制3.(2023·营口模拟)春秋时期卿大夫虽是诸侯的臣属,但对本宗族全体族人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卿大夫的家臣只把卿大夫当成自己的君主而效忠于他,除此之外,不臣服于任何人。
这有助于( )A.消除诸侯争霸战争的危害B.推动宗法关系不断强化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巩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易错点拨2 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不利于国家统一在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地方独立性逐渐增强,诸侯国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从而为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尤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分封的诸侯独立性较强,在周王实力衰弱的情况下,各诸侯国“以蕃屏周”的作用逐渐丧失,而且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导致中央王朝失去了对地方诸侯的有效管理和实际控制。
所以分封制对“大一统”的国家统一极易产生隐患和威胁,破坏社会秩序的团结、稳定,导致国家社会秩序崩塌。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春秋时期,是战国前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周朝的诸侯国为主,其中以齐国、楚国、晋国、秦国、鲁国、魏国等为代表。
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外交斗争,控制和争夺领土是主要的目标。
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形势更加紧张,各国之间的对峙以及内部的变革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2. 礼乐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在春秋时期,礼乐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礼乐思想主要表现在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这些文化形式在当时被看作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把握礼乐思想是通过礼仪、音乐、舞蹈等形式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和稳定。
同时,礼乐思想也与政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君主统治的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3. 百家争鸣的思想盛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盛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有特色,影响了后来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二、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1. 儒家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主张仁德、礼乐,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
儒家提倡“仁”的原则,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
2. 道家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主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墨子、荀子等。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人对人的关爱和和平共处。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政治知识点总结
先秦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变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变幻莫测,各国相互争霸,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断发生战争和政治变革,而这些政治变革又反过来影响了各国的政治发展。
在这个时期,思想家们对政治问题的探讨非常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学之鼻祖”,其政治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仁政、礼治、民主等方面。
孔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政治体制。
他提倡礼治,认为礼仪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此外,孔子还提倡民主,认为百姓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
法家思想主张用法治国,认为唯有强化法律制度,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思想还提出了法治的原则,如重视奖罚、实行宽严相济等。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国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度,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四、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干预,让民众自由发展。
道家思想主张去除权力、权利、阶级,以达到社会和谐。
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思想影响了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
五、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工等核心理念,提倡以兼爱为宗旨,反对战争,强调劳动的价值。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封建社会中“仁政治国”、反“非攻”等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六、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之一,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等。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代实行严格的爵位制度,对此有人指出“让天子与诸侯等不同等级的贵族一样,都有相应的爵位,因此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
这表明该制度()A.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B.限制了周王的专制权力C.造成周王室势力的没落D.为分封制的实施创造条件【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实行的爵位制度是把诸侯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不是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所有贵族,不会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故A项错误;周代实行严格爵位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周天子的权力,巩固统治,而材料“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说明有人主张限制周王的专制权力,故B项正确;周王室势力的没落是由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造成,故C 项错误;周代爵位制是对分封制下诸侯的等级规定,二者同时存在,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名校联盟联考)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答案】D【解析】A项“皇权专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实行皇帝制度;B项“地方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根据材料“国家元首委派”“推行天下一统”可知,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项正确。
3.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这客观上有利于()A.防范诸侯割据B.扩大统治区域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不能防范诸侯割据,排除A项;“扩大统治区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商朝残余力量”,排除C项;据材料“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可知,分封到这些地方的诸侯会把周统治中心的经济、文化等传播到这些地方,客观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
梳理先秦时期的知识点总结
梳理先秦时期的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主。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主要是以封建王朝为主体。
最主要的封建王朝有夏、商、周三个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也是封建时代的开端。
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时期。
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统治了中国长达800多年,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
在政治上,封建制度主要是以王权统治为主。
王权是统治者的最高权威,所有政治权力都由王权掌握。
在封建时期,王权主要通过世袭的方式进行传承,也就是父子相承的方式。
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宗法制度为主。
宗法制度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制度,它规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其家族和血缘关系决定的。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和宗族关系是人们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主要依据。
在政治制度上,封建王朝采用了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是指王权将国家的领土分封给亲属和功臣,以作为封建国家的行政和政治基础。
分封制度对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为王权建立了一个以亲友和功臣为主体的政治联盟,同时也为封建时期的王室统治提供了一个依靠。
二、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它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的道德观念,提倡“仁义礼智信”的人伦之道,主张“治国以仁”,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一种思想流派,它强调“道”的观念,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在文化领域,先秦时期的文化繁荣昌盛。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思想家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在文学方面,先秦时期的文学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01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02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权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
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
3.对象:□0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02土地和□03人民分封给诸侯。
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04武装、征派赋役。
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05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3)表现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06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03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4.特点:□04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史学知识点总结先秦史学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学科,主要包括对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先秦史学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就有了各种历史记载和史学思想,这些史学思想的传承对于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先秦史学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史官记载,如《春秋》《战国策》等,这些史官记载一般受到统治者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另一种形式是史家的史学著作,如《史记》《左传》等,这些著作多由历史学家自行编纂,相对客观。
这两种形式的历史记载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史学体系。
2. 先秦史学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历史观、史学方法和史学价值观等方面。
先秦时期的历史观主要有事件史观、人物史观和成化史观等,这些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变革。
史学方法方面,先秦时期的史学家提出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历史事实的考证和历史事件的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价值观方面,先秦史学家多强调道德规范和政治伦理,他们认为历史应该以教育人民为目的,因此,在史学研究中一般不太注重客观性。
3. 先秦时期史学思想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学思想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的历史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历史资料;其次,它为后世的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借鉴;最后,它为后世的历史观和史学价值观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二、先秦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1. 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学,与史官之职方英”。
他著有《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四十四万字,比前面作者的其他史书都多。
《史记》以其庞大的体例和浑厚的文采,描绘了先秦时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世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先秦时期政治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格局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尤为明显的特点。
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纷争不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各种不同的政治思想迅速发展,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多种不同的思潮。
这些政治思想在不同的诸侯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儒家提出“克己复礼,立身修德”的思想,主张通过道德和礼仪来治理国家。
儒家学派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仁爱、礼义的基础之上,君臣之间应该建立起和睦的关系,从而保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仁”、“义”、“礼”、“智”等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
墨家学派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墨家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追求最大的公平和公正,各种权力应该受到严格的制约。
墨家还提出了“非攻”、“兼利”等重要原则,主张国家应该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以确保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道家学派则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尽可能地少干涉民众的生活,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
道家的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学派则提出了“法治”、“重农抑商”等重要政治主张。
法家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之上,各种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
法家学派还主张国家应该重农抑商,以保证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在战国时期,这些不同的政治思想在各个不同的诸侯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纷争不断,为了争夺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各种不同的政治思想发展得非常迅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
二、秦朝的统一政权在战国时期,秦国崛起,最终实现了对其他诸侯国的统一。
秦始皇是秦国的奠基者,他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节 先秦的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第1节先秦的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一、政权更替要点提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外历史纲要上P1)。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约200万年前开始,代表为元谋人和北京人(中外历史纲要上P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代表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P3)父系氏族社会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代表为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P4)②龙山文化时代因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又称“万邦”时代,其中的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中外历史纲要上P4)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治水有功而接受舜禅让的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中外历史纲要上P5)灭亡末王桀暴虐无道,汤率领商部族大败夏兵,夏朝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5)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在多次迁移后最终定于殷(中外历史纲要上P5)统治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中外历史纲要上P6)灭亡末王纣生活腐朽,残害臣民,周武王率众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击败纣王,商朝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6)西周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中外历史纲要上P6)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7)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中外历史纲要上P7)社会形势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诸侯纷争(中外历史纲要上P9)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中外历史纲要上P9)三家分晋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将晋国瓜分(中外历史纲要上P10)田氏代齐齐国卿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姜姓国君(中外历史纲要上P10)战国七雄战国后期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中外历史纲要上P10)灭亡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东周灭亡(中外历史纲要上P10)【图现历史】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和战国(公元前350年)形势概化图【错误曝光台】1.错误:有专家认为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所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陶寺;良渚古城遗址出现了城墙,所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良渚。
政治史通史复习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 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秦国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 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中国古代社会 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 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 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 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石,克利 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鼎盛时 代。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完善过程, 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 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美国独 立后,通过 1787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而法国和德国在 19 世纪后期制定了宪法,走上了民主道路。至此,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在欧 美世界基本确立。
第五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19 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 向;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基 本趋势是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华等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 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 独立与人民民主。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4.影响(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5.演变(1)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
(3)秦汉时期: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4)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性质不全相同,仅为皇权体现。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影响(1)使宗统和君统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2020高考历史复习高频考点: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3.(2019·全国Ⅲ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代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 次序是: • 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 “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 方,称“穆”。
这体现中国古代什 么制度的影响?
• 上图体现我国何种制度的影响?
• 右图体现何种制度的 影响?
• 在我国农村基层选举中,许多选民固执地 要把选票投给自己同姓的候选人,这是古 代何种制度的影响?
• 现代西方国家对富人征收高额遗产税,但 这种做法在当代中国却阻力重重。这种现 象说明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受何种古代制 度的影响?
• 《礼记· 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 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 晋语》 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 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重视 • A.宗法关系 • B.道德规范 • C.战争祭祀 • D.儒学思想
•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 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 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 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 制度( ) •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内外服制
•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 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 治变革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B.从内外服制度到封邦建国 • C.从内外服制度到郡国并立 •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 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 B.王位继承制度 • C.郡县制度 • D.三公九卿制度
????? !!!!!
天子的鼎形 状如何?有 多重?
楚庄王在直 接挑战什么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