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4 基础课2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六章学案2 习题 课后作业,有详细解答
学案2 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 质能关系 广义相对论点滴(选学)[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质量和质能方程.2.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T =2πm qB ,因粒子的q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周期T 不变,与轨道半径和速度无关;使高频交变电场的周期和粒子运动周期相同,就会使粒子每次经过电场时都会被加速,动能一次次增大,获得的最大速度v max =RBq m.1.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设高速行驶的火车相对地面的速度为u ,车上的人以速度v ′沿火车运动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人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 =u +v ′1+u v ′c 2,若车上人的运动方向与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则v ′取负值;若v ′=c ,则代入上式得出v =c ,即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且相对任何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2.相对论的质量: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的关系是:m =m 01-v 2c2.因为总有v <c ,所以运动物体的质量m 总要大于它静止时的质量m 0.3.物体的质量m 与其蕴含的能量E 之间的关系是:E =mc 2.由此可见,物体质量越大,其蕴含的能量越多.能量与质量成正比,所以质能方程又可写成ΔE =Δmc 2. 4.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1)广义相对性原理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 (2)等效原理一个不受引力作用的加速度系统跟一个受引力作用的惯性系统是等效的.一、相对论的速度变换[问题设计]一列火车正以v =50m /s 的速度高速行驶,列车内一乘客以相对列车u ′=5 m/s 的速度向前跑,站台上的观察者测得该乘客的速度是u =v +u ′=55m/s.若列车的速度是0.9c ,乘客的速度是0.5c ,那么站台上的观察者测得该乘客的速度是0.9c +0.5c =1.4c 吗? 答案 不是. [要点提炼]1.公式:设高速行驶的火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人相对火车以速度u ′运动,那么人相对地面的速度为u .⎩⎪⎨⎪⎧u =u ′+v1+u ′v c2(人相对于车的运动方向与车同向).u =-u ′+v 1-u ′v c2(人相对于车的运动方向与车反向).2.对公式的理解假设高速火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一高速粒子以速度u ′沿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此粒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u 为u =u ′+v1+u ′v c 2.(1)若粒子运动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则u ′取负值.(2)如果v ≪c ,u ′≪c 时,u ′vc 2可忽略不计,这时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可近似为u =u ′+v .(3)若u ′=c ,v =c ,则u =c ,表明一切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4)该变换公式只适用于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的变换,对于更复杂的情况不适用. (5)光速c 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且相对任何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 二、相对论质量和能量 [问题设计]回旋加速器中磁场一次次把粒子拉到狭缝处,狭缝处的电场一次次加速带电粒子.假如回旋加速器的半径可以增大到很大,磁感应强度足够大,经回旋加速器加速的粒子的速度可以达到任意速度甚至超过光速吗? 答案 不可以超过光速.因为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基础是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mqB )等于交变电场的周期;速度较小时粒子的质量m 可以认为不变,周期T 不变,电场变化与粒子圆周运动同步,但速度较大时,质量增大明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变大,无法做到圆周运动的周期与高频电压的周期同步. [要点提炼]1.相对论质量(1)经典力学: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一定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一定的加速度,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物体可以达到任意的速度.(2)相对论: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①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的关系是:m =m 01-(v c )2. ②因为总有v <c ,所以运动物体的质量m 总要大于它静止时的质量m 0,但当v ≪c 时,m ≈m 0,所以低速运动的物体,可认为其质量与运动速度无关. ③微观粒子的速度很大,因此粒子质量明显大于静质量. 2.质能方程关系式:E =mc 2,式中m 是物体的质量,E 是它具有的能量. [延伸思考]有人根据E =mc 2得出结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E =mc 2表明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则对应的质量会增加或减少,质量与能量并没有相互转化.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质量是守恒的,能量也是守恒的. 三、广义相对论点滴 [问题设计]1.在一个全封闭的宇宙飞船中,若飞船静止,宇航员将一小球自由释放,小球将怎样运动?假如没有引力场,飞船加速上升,宇航员将小球自由释放,小球相对飞船会怎样运动? 答案 小球都是以某一加速度落向舱底.2.宇航员能否根据“小球的加速下落”判断飞船是静止在一个引力场中,还是正处在一个没有引力场而正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答案 不能. [要点提炼]1.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广义相对性原理: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2)等效原理:一个不受引力作用的加速度系统跟一个受引力作用的惯性系统是等效的. 2.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1)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2)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引力红移).一、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例1 一粒子以0.05c 的速率相对实验室参考系运动.此粒子衰变时发射一个电子,电子相对于粒子的速度为0.8c ,电子的衰变方向与粒子运动方向相同.求电子相对于实验室参考系的速度.解析 已知u =0.05c ,v x ′=0.8c . 由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得v x =v x ′+u 1+v x ′u c2=(v x ′+u )c 2c 2+v x ′u ,v x =(0.8c +0.05c )c 2c 2+0.8c ×0.05c ≈0.817c .答案 0.817c二、对质能方程的理解例2 下列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质能,静止的物体没有质能 B .一定的质量总是和一定的能量相对应 C .E =mc 2中能量E 其实就是物体的内能 D .由ΔE =Δmc 2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解析 E =mc 2表明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则对应的质量会增加或减少,质量与能量并没有相互转化.故选项B 正确,D 错误;静止的物体也具有能量,称为静质能E 0,E 0=m 0c 2,m 0叫做静质量;E =mc 2中的能量E 包括静质能E 0和动能E k ,而非物体的内能,故选项A 、C 错误. 答案 B三、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例3 在日全食的时候,通过仪器可以观察到太阳后面的恒星,这说明星体发出的光( ) A .经太阳时发生了衍射 B .可以穿透太阳及其他障碍物 C .在太阳引力场作用下发生了弯曲 D .经过太阳外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知,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作用下发生了弯曲,所以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如日全食时)通过仪器观察到太阳后面的恒星,故C 正确,A 、B 、D 均错. 答案 C1.(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在高速运动的火车上,设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人以速度u ′沿着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他相对地面的速度u 与u ′+v 的关系是( ) A .u =u ′+v B .u <u ′+v C .u >u ′+v 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B解析 由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可知B 正确.2.(对质能方程的理解)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保持不变的B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速度变化而变化C .在相对论力学中,物体静止时的质量最小D .在相对论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ACD解析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保持不变的,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在相对论力学中,由于物体的速度v 不可能达到光速c ,所以v <c,1-(v c )2<1,根据m =m 01-(v c )2,可知选项C 、D 均正确.3.(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在引力可以忽略的空间有一艘宇宙飞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束光垂直于飞船的运动方向在飞船内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船外静止的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 .船外静止的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C .航天员以飞船为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 .航天员以飞船为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答案 AD题组一 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1.设想有一艘飞船以v =0.8c 的速度在地球上空飞行,如果这时从飞船上沿其运动方向抛出一物体,该物体相对于飞船的速度为0.9c ,从地面上的人看来,物体的速度为( ) A .1.7c B .0.1c C .0.99c D .无法确定 答案 C解析 根据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得u =0.8c +0.9c1+0.8c ×0.9c c 2≈0.99c .2.火箭以35c 的速度飞离地球,在火箭上向地球发射一束高能粒子,粒子相对地球的速度为45c ,其运动方向与火箭的运动方向相反.则粒子相对火箭的速度大小为( )A.75cB.c 5C.3537cD.5c 13 答案 C解析 由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得-45c =35c +u ′1+35cu ′c 2解得u ′=-3537c ,负号说明与v 方向相反.3.地球上一观察者,看见一飞船A 以速度2.5×108m /s 从他身边飞过,另一飞船B 以速度2.0×108 m/s 跟随A 飞行.求:(1)A 上的乘客看到B 的相对速度; (2)B 上的乘客看到A 的相对速度. 答案 (1)-1.125×108m /s (2)1.125×108 m/s解析 (1)A 上的乘客看地面上的人以-2.5×108m/s 向后运动.地面上的人看B 以2.0×108m/s 向前运动,则A 上的乘客看到B 的相对速度为u =-2.5+2.01+-2.5×2.032×108m /s =-1.125×108 m/s.(2)B 上的乘客看到A 的相对速度为1.125×108m/s. 题组二 相对论质量和质能方程4.一个物体静止时质量为m 0、能量为E 0.速度为v 时,质量为m 、能量为E 、动能为E 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为v 时的能量E =mc 2B .物体速度为v 时的动能E k =12mc 2C .物体速度为v 时的动能E k =12m v 2D .物体速度为v 时的动能E k =(m -m 0)c 2 答案 AD5.已知电子的静止能量为0.511MeV ,若电子的动能为0.25MeV ,则它所增加的质量Δm 与静止质量m 0的比值近似为( ) A .0.1B .0.2C .0.5D .0.9 答案 C解析 设电子运动时的速度为v 由题意知E 0=m 0c 2=0.511MeV ①电子运动时的能量E =E 0+E k =0.761MeV ② 又因为E =mc 2③m =m 01-v 2c 2④将④代入③得E =m 0c 21-v 2c2=E 01-v 2c2⑤由④⑤可知m m 0=EE 0所以Δm m 0=m -m 0m 0=E -E 0E 0=0.761MeV -0.511MeV 0.511MeV≈0.5,故选项C 正确.6.一核弹含20kg 的钚,爆炸后生成的核静止质量比原来小110000.求爆炸中释放的能量.答案 1.8×1014J解析 爆炸前后质量变化为:Δm =110000×20kg =0.002kg ,释放的能量为ΔE =Δmc 2=0.002×(3×108)2J =1.8×1014J.7.太阳在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因而其质量也在不断地减小.若太阳每秒钟辐射的总能量为4×1026J ,试计算太阳在1s 内失去的质量.估算太阳在5000年内总共减少了多少质量,并与太阳的总质量2×1027t 相比较. 答案 见解析解析 由太阳每秒钟辐射的能量ΔE 可得其在1s 内失去的质量为Δm =ΔE c 2=4×1026(3×108)2kg ≈4.44×109kg5000年内太阳总共减少的质量为Δm =5000×365×24×3600×4.44×109kg ≈7×1020kg ,与总质量相比ΔM M =7×10202×1027×103=3.5×10-10,比值较小. 题组三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8.关于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万有引力可以用狭义相对论做出正确的解释B.电磁力可以用狭义相对论做出正确的解释C.狭义相对论是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理论D.万有引力理论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E.由ΔE=Δmc2知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C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B.光线弯曲的原因是介质不均匀而非引力作用C.在强引力的星球附近,时间进程会变慢D.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引力红移现象答案ACD解析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结论可知,选项A、C、D正确,B错误.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太阳引力场的影响,我们有可能看到太阳后面的恒星B.强引力作用可使光谱线向红端偏移C.引力场越强的位置,时间进程越快D.由于物质的存在,实际的空间是弯曲的答案ABD解析由广义相对论我们可知: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因此选项A、D是正确的.在引力场中时间进程变慢,而且引力越强,时间进程越慢,因此我们能观察到引力红移现象,所以选项B正确,C错误.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矮星表面的引力很强B.在引力场弱的地方时钟走得比引力场强的地方快些C.引力场越弱的地方,物体的长度越短D.在引力场强的地方,光谱线向绿端偏移答案AB。
2013-2014学年高二物理配套课件:3.2 电磁场和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
强度B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的变化磁场,设运动过程中小球的
带电荷量不变,那么
( ).
图3-2-4
A.小球对玻璃杯的压力不断增大 B.小球受到的磁场力不断增大 C.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做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 方向做加速运动 D.磁场力对小球一直不做功
解析 因为玻璃圆环所在处有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稳定 的旋涡电场,对带正电的小球做功.由楞次定律,判断电场方向 为顺时针方向.在电场力作用下,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做减速运 动,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小球在水平面内沿轨迹半径方 向受两个力作用:环对小球的弹力N和磁场的洛伦兹力F=Bqv, 而且两个力的矢量和时刻等于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考虑到 小球速度大小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以及磁场强弱的变化,弹力N和 洛伦兹力F不一定始终在增大.磁场力始终与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 向垂直,所以磁场力对小球不做功. 答案 CD
ΔΦ Δt
=429
V.设电子在加速器中绕行了N圈,则电场力做功NeE
应该等于电子的动能Ek.所以有N=
Ek Ee
,代入数据可得N=
2.8×105圈.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单击此处进入 课堂对点演练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
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前人对电磁现象的 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图3-2-2
实验基础:实验装置如图3-2-2所示,麦克斯韦认为在变化的磁场 周围产生电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跟闭合电路(导体环)是 否存在无关.导体环的作用只是用来显示电场的存在. 注意: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而静电场 中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
高中物理 第十三章 光(第2课时)全反射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4物理教案
第2课时全反射研究学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全反射考试要求加试b 教学要求1.区分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知道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3.知道光导纤维和全反射棱镜,了解它们的应用4.会计算全反射临界角知识点一全反射基础梳理]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1)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2)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离法线会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却越来越强。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3.临界角(1)定义: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2)临界角C与折射率n的关系:sin C=1n。
4.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要点精讲]1.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
(2)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
(3)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并不指它的密度大小。
2.全反射(1)临界角: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称为全反射的临界角,用C 表示,sin C =1n。
(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发生全反射时,光全部返回原介质,入射光与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
[例题 ] 某种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是2,一束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是60°,那么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选项是(图中Ⅰ为空气,Ⅱ为介质)( )解析 由题意知,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由sin C =1n =12,得C =45°<θ1=60°,故在两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全反射,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应选项D 正确。
人教版选修3历史教案 4-2 冷战的开始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4-2 冷战的开始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美苏的冷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是在讲述第1课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及其具体措施问题,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相应的对抗。
此外,本课还就双方对峙的重点和前沿──欧洲的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所体现的激烈冷战的状况作为典型例证予以展现。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先在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一: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教案-新版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一节《简谐运动》。
机械振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以后学习波动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好此章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这一章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节,是全章的基础。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身边和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引出振动的概念;而后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通过手机拍摄频闪照片的方法得出弹簧振子的图象;再通过分析揭示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正弦式曲线,然后从其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简谐运动是一种较前面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更复杂的机械运动;最后回归生活和应用举例,使学生知道机械振动是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
【学情分析】现阶段高二的学生已具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力的作用下的物体运动还是第一次遇到,对这种运动模式的运动形式没有抽象认识;很难对较为复杂的运动有清晰的认识。
为此,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简谐运动情景是教学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
为此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创设学习的良好情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的简谐运动规律,然后再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
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协同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并且同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
基础课专业课公开课,选修课必修课开展
基础课专业课公开课,选修课必修课开展摘要:一、课程类型概述1.基础课2.专业课3.公开课4.选修课5.必修课二、各类课程的开展1.基础课的开展2.专业课的开展3.公开课的开展4.选修课的开展5.必修课的开展正文:在教育体系中,课程被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公开课、选修课和必修课。
每种课程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基础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这类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专业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如医学、工程、教育等。
这类课程根据不同专业领域设置,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公开课是一种向公众开放的课程,旨在传播知识、提高公众素养和满足兴趣爱好。
这类课程通常涉及各个领域,如科学、人文、艺术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
选修课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
这类课程丰富多样,涵盖各个领域,如心理学、哲学、体育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
必修课是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通常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
这类课程的目的是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教育目标。
在开展这些课程时,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学科特点和教学资源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同时,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各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5光的衍射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4
八、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光的衍射现象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2.作业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
最后,我注意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供足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问题和讨论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板书设计
1.光的衍射现象的定义:
-光的衍射现象定义:当光遇到障碍物时,光波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衍射现象的条件:
-衍射现象条件:孔径或障碍物尺寸小于或相当于光波的波长,或者孔径或障碍物尺寸与光波波长相近。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光的衍射教学目标和光衍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光衍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光衍射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光衍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解答:
光的衍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例如,在激光技术中,激光束通过透镜或狭缝时会产生衍射现象,这被用于调整激光束的传播方向和聚焦。在光纤通信中,光的衍射被用于增加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容量。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衍射现象被用于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此外,光的衍射还被应用于光学传感器、光学成像技术以及光学显示技术等领域。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56节光的衍射光的偏振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4
光的衍射光的偏振1.衍射现象光通过很窄的缝或很小的孔时,光没有沿直线传播,而是绕过缝或孔的边缘传播到相当宽的地方的现象。
2.衍射条纹特点衍射条纹是一些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离中央条纹越远,亮条纹的宽度越小,亮度越低。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1.一切光都会发生衍射。
(√)2.单缝衍射中,中央条纹亮而宽。
(√)3.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释疑难·对点练]1.单缝衍射图样的特点(1)中央条纹亮而宽。
(2)两侧亮条纹具有对称性,亮条纹宽度逐渐变窄,亮度逐渐减弱。
(3)波长一定时,单缝窄的中央条纹宽,各条纹间距大;单缝不变时,波长大的中央条纹宽,各条纹间距大。
(4)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是中央为白色亮条纹,两侧为彩色条纹,且外侧呈红色,靠近白色亮条纹的内侧为紫色。
2.圆孔衍射(1)圆孔衍射:如图甲所示,当挡板AB上的圆孔较大时,光屏上出现图乙所示的圆形亮斑(光的直线传播);减小圆孔,光屏上出现光源的像(小孔成像);当圆孔很小时,光屏上出现图丙所示的亮、暗相间的圆环(衍射图样)。
(2)圆孔衍射的图样特征:①单色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央亮圆的亮度大,外面是明暗相间的不等距的圆环;越向外,圆(亮)环亮度越低;②白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央亮圆为白色,周围是彩色圆环。
3.圆板衍射(1)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致使影的轮廓模糊不清,若在单色光(如激光)传播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障碍物,会发现在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2)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3)圆板衍射图样中的亮环或暗环间的距离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试身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光的波长比圆孔的直径大时,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衍射现象的研究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C.用平行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不透明的小圆板,在圆板的后面发现圆板阴影中心处有一亮斑,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用平行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一个刀片,发现屏上刀片的阴影的边缘模糊不清,这是光的衍射现象解析:选ABD 当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或相差不多时,可以产生明显衍射现象,A正确;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规律,B正确;泊松亮斑、刀片阴影边缘模糊都是光的衍射现象,C 错误,D正确。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摘要:一、环境工程专业简介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3.实践课程4.选修课程三、课程安排与时间分布四、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与就业前景五、结语正文:一、环境工程专业简介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物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需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基础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法律法规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环境工程实习、环境监测实践、环境工程设计实践、污染控制工程实践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有: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清洁生产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
三、课程安排与时间分布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三阶段为实践课程学习,第四阶段为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整个课程设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与就业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的描述--相位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的描述--相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简谐运动位移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能依据振动方程描绘振动图象;(2)了解初相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2、能力目标(1)学会从相位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两个简谐运动;(2)会计算两个同频率简谐运动的相位差。
3、德育目标通过对两个简谐运动的超前和滞后的比较,学会用相对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1)相位的物理意义;(2)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相位差的求解。
【教学难点】(1)相位的物理意义;(2)能依据两个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求解相位差。
【教学方法】举实例、类比法、讲授法、多媒体模拟【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单摆、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描述振动的物理量,振幅表示振动的强弱,周期和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
用这些物理量能否将振动完整地描述清楚呢?教师在讲台前走路,摆动两只胳膊,尽量做到振幅和周期相同,第一次同相摆动,第二次反相摆动,引导学生比较摆动的差异,得出要描述振动,还有一个振动的步调问题,本节课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1、相位(观察和比较两个摆长相等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情形)演示:将并列悬挂的两个等长的单摆(它们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同时释放,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个简谐运动在同一方向同时达到位移的最大值,也同时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两者振动的步调一致。
对于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相同。
演示:将两个单摆拉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但不同时释放,先把第一个放开,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再放开第二个,让两者相差1/4周期,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者振动的步调不再一致了,当第一个到达另一侧的最高点时,第二个小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当第二个摆球到达另一方的最高点时,第一个小球又已经返回平衡位置了。
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总是滞后1/4周期,或者说总是滞后1/4全振动。
人教版选修3-4第十四章第二节《全反射》
《全反射》教学设计----呼市QQ 1129359774更多资料联系【教材】人教版选修3-4第十四章第二节《全反射》【教材分析】地位人教版3-4中《光》章节无论在整个中学物理课程还是在本选修模块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整个中学物理课程中,它担任着使学生对光的认识从粒子性到波动性的转变,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升华,重新理解有关光折射、全反射等重要内容。
而在本选修模块中,本章是在学习完《机械波》后,让学生认识了波的特征后学习光的波动性这一特质,而通过光的学习,有了光速不变的假设,才能进入相对论的学习,对全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全反射》在本章是作为光的折射的一种特殊情况,让学生们更深一层地理解折射定律,以及了解光纤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作用(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作为光的折射的一种特殊情况,让学生们更深一层地理解折射定律,以及了解光纤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学生分析】1.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实验的成因兴趣较强,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折射定律,能够根据折射定律推导出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介质界面发生的情况。
3.学生学习认识的困难:对光的全反射现象没法进行准确解释。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一个带有魔术色彩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然后一改普遍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最后通过一个实验改造,留给学生新的谜题,让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高中体育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中体育选修3-4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套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不同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领;3.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本教案包含了高中体育选修3和选修4的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选修3第一讲:篮球- 理论内容:篮球的起源、规则和发展历史;- 实践内容:篮球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 活动安排:实际比赛和小组合作练。
第二讲:足球- 理论内容:足球的起源、规则和战术;- 实践内容:足球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 活动安排:实际比赛和小组合作练。
第三讲:田径- 理论内容:田径项目的分类和特点;- 实践内容:短跑、跳远、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术训练;- 活动安排:实际比赛和小组合作练。
选修4第一讲:排球- 理论内容:排球的起源、规则和比赛形式;- 实践内容:排球基本传接和发球技术训练;- 活动安排:实际比赛和小组合作练。
第二讲:乒乓球- 理论内容:乒乓球的起源、规则和比赛技术;- 实践内容:乒乓球击球技术和战术训练;- 活动安排:实际比赛和小组合作练。
第三讲:游泳- 理论内容:游泳的基本技巧和水安全知识;- 实践内容:常见泳姿和游泳训练;- 活动安排:实际比赛和小组合作练。
三、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了解教学效果,采用以下评价与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2. 技能测试:对学生掌握的体育项目技能和规则进行测试;3. 谈话观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态度;4.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选修项目的研究笔记和感想。
以上是高中体育选修3-4全套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通过本套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全面提升自己的体育素质和运动技能,为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4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与折射教案2教科版选修3-4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波的反射与折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线或声波反射和折射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波的反射与折射的奥秘。
(2)一波从介质A传播到介质B,已知在介质A中的波速为v1,在介质B中的波速为v2,求波在介质B中的频率。
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如有疑问,请随时提问。
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
1. 惠更斯原理:描述波的传播路径,理解每一个波源的概念。
2. 波的反射:反射波的计算方法,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波的反射与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实验操作技巧:进行波的反射与折射实验时,学生可能不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记录方法。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惠更斯原理的讲解,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物理意义。同时,加强对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实验环节,教师应演示实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②疏部:质点分布__最__疏____的位置
机械波
1.介质 (1)定义:绳、弹簧、水、空气等___波_____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_相__互__作__用_,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 点的振动。 2.形成 机械振动在__介__质____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3.两个产生条件 (1)要有__振__源____。 (2)要有传播振动的__介__质____。
4.传递的三个特点 (1)介质中的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它传播的只有 __振__动____这种运动形式。 (2)波是传递_能__量_____的一种方式。 (3)波可以传递__信__息____。
『判一判』 (1)在水平方向传播的波为横波。( × ) (2)在机械波中各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 (3)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 ) (4)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 (5)纵波指的是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 ) (6)横波中分密部和疏部,纵波中分波峰和波谷。( ×)
机械波按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1)(多选)关于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A.在横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B.在横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
C.在纵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D.在纵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
(2)如图所示,若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a点是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 则质点a的振动方向一定上下振动吗?
复习课件
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十二章
机械波
〔情 景 切 入〕 波是常见的运动现象,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波,其中水波、声波是我们 熟悉的。那么,波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规律? 〔知 识 导 航〕 本章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学习波动的基础知识。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 播而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本章通过波的形成、波的描述 、波的图象、波的传播规律、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来学习波的 基础知识,了解波的特性,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波动是以振动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形式,它研究的是波的传播方向上参与波 动的一系列质点的运动规律。因此机械波的形成就构成了本章的难点,而形象 的描绘机械波传播的波的图象是本章的重点。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3.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辅助材料:收集光的折射现象的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玻璃棒、水、三棱镜等器材,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4.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时能够有合适的环境。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思考光的折射定律在其中的应用。
(3)邀请光学实验设备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专家进行讲座,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主题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导入环节采用提问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学生可能会对光速变化、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此外,进行实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存在困难。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科版选修3-4》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光的折射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原理和规律;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3. 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规律;
2.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选修34;
2. 实验装置: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装置;
3. 教学软件:相关光学模拟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平面镜反射和介绍光线传播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光线的直线传播规律,包括光的传播的方向规律和光速的变化规律;
2. 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现象的解释和实际应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反射和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规律。
四、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规律,以及反射和折射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实验规律的掌握,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规律,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现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2.6《惠更斯原理》名师教案
《惠更斯原理》教学设计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邓结桂【核心素养】通过《惠更斯原理》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论探究的愉悦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面和波线,了解惠更斯原理。
(2)认识波的反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3)认识波的折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声音的反射现象。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一定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接受一些新概念和惠更斯原理,并利用机械波的基本知识好惠更斯原理推导波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最后的落脚点却在应用两个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教学重点】惠更斯原理【教学难点】1.波面和波线的概念;2.用惠更斯原理对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复习提问1.当一辆汽车响着喇叭从你身边疾驰而过时,喇叭的音调会由高变低,这是波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条件是什么?2.下面两幅图描绘的分别是波的什么现象?要使现象明显发生,各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二)惠更斯简介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是介于伽利略和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研究,在力学、光学、数学和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在整个科技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惠更斯在1678年给巴黎科学院的信和1690年出版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称“德高望重的惠更斯乃当代最伟大的几何学家”。
(三)波面与波线的概念、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一、波面与波线的概念波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振动状态都相同的介质质点所构成的面。
人教版高中选修3-4一平面刚体运动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3-4一平面刚体运动课程设计一、引言本课程设计是针对人教版高中选修3-4二平面刚体运动这一章节而设计的。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刚体、质心、转动惯量、角动量和力矩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刚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掌握平面刚体的运动方式,学会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刚体运动定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刚体的基本概念和定理;2.掌握平面刚体的运动方式;3.掌握如何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4.学会应用刚体运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3.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3.1 平面刚体3.1.1 平面刚体的定义平面刚体是指其各点在同一平面内,且各点的质量可认为集中于几个质点上,且各质点之间的距离不变的刚体。
3.1.2 平面刚体的类型平面刚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刚性物体;2.弹性物体;3.则性物体。
3.1.3 平面刚体的基本形态平面刚体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矩形;2.三角形;3.圆形。
3.2 刚体运动定理3.2.1 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质心指一个物体所有质点的综合,质心运动定理指刚体受到的合外力矩等于质心动量的变化率。
3.2.2 转动惯量与定理转动惯量是刚体对于绕其质心旋转的角加速度的阻力,转动惯量定理指外界力矩等于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的乘积。
3.2.3 角动量和力矩角动量是刚体绕其质心旋转时的动量,力矩是物体受到的力矩。
3.3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刚体运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4.1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助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平面刚体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4.2 实验教学法在课上进行刚体运动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计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刚体运动规律。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4章第2节明确概念的方法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第二框明确概念的方法同步练习(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
1.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在实践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制作B.恰当地使用比喻C.划分的方法D.种差加属概念【答案】D【解析】“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这是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选D。
A项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C项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均不符合题意。
B项违反定义不能用比喻的逻辑规则。
故选D。
2.丹丹、小颖、淑珍去参加奥林匹克竞赛。
奥林匹克竞赛有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种,每人只参加一种。
建国、小杰、大牛作了以下猜测。
建国:丹丹参加了数学竞赛,小颖参加了物理竞赛。
小杰:淑珍没参加物理竞赛,小颖参加了数学竞赛。
大牛:丹丹没参加数学竞赛,小颖参加了化学竞赛。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各项为真的是( )A.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B.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物理、数学和化学竞赛C.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数学、化学和物理竞赛D.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化学、物理和数学竞赛【答案】D【解析】ABCD:根据三个人的猜测各对了一半,可以得到三个人所作的猜测都构成了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其中,都有并且只有一部分是对的。
设丹丹参加了数学竞赛,小颖只能参加化学竞赛,但是这样会导致淑珍没参加物理竞赛,但淑珍也不能参加数学竞赛和化学竞赛,于是,出现了矛盾。
所以,丹丹没有参加数学竞赛。
于是,小颖参加了物理竞赛,没有参加数学竞赛和化学竞赛。
根据丹丹和小颖都没有参加数学竞赛,可以推出淑珍参加数学竞赛。
所以,丹丹参加化学竞赛。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有人把三角形划分为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划分( )A.错误,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B.正确,符合划分的规则C.正确,符合划分的子项应互相排斥的规则D.错误,违反了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答案】D【解析】A:依题意知,把三角形划分为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2机械波知识排查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频率f: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等。
3.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λf。
波的图象1.坐标轴的意义: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图象的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1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2.多普勒效应(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在机械波的传播中,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
()(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
()(4)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5)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6)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本身决定。
()(7)火车鸣笛减速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低。
()答案(1)×(2)√(3)×(4)×(5)√(6)√(7)×2.(多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 m。
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波速为4 m/sB.波的频率为1.25 HzC.x坐标为15 m的质点在t=0.6 s时恰好位于波谷D.x坐标为22 m的质点在t=0.2 s时恰好位于波峰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 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解析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可知振动周期T=0.8 s,频率f=1T=1.25 Hz,选项B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波长λ=4 m,根据v=λf得v=5 m/s,选项A错误;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空间周期性,x坐标为15 m处的质点运动规律与x=3 m处的质点相同,从t=0时刻经过0.6 s,即经历34周期,质点应位于平衡位置,选项C错误;用同样的方法可判断出选项D、E正确。
答案BDE波的传播与波速公式的应用波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1)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v=λT=λf。
(2)质点振动nT(波传播nλ)时,波形不变。
(3)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1)λ2(n=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
(4)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决定了它后面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1.(2017·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模拟) (多选)一简谐横波沿x轴负向传播,t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则该时刻()图3A.质点A的速度向下B.质点B的动能为零C.从该时刻经过半个周期,质点C将移动到质点B的位置D.从该时刻经过14个周期,质点D的加速度达到最大E.B、D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反解析根据“上下坡”法可得质点A向下振动,选项A正确;该时刻质点B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动能不为零,选项B错误;简谐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上的各个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t时刻质点D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从该时刻经过14个周期,质点D到达波峰,故加速度最大,选项D正确;B、D两质点相隔半个波长,所以属于反相点,即振动步调相反,选项E正确。
答案ADE2.(2018·山西五校四联) (多选)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两质点M、N的横坐标分别为x1=1.5 m和x2=2.5 m,t=0时刻质点M 的运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
若从t=0时刻开始,经0.25 s质点N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图4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周期为1 sC .该列波的波速为2 m/sD .1 s 末,质点M 的运动方向沿y 轴的负方向E. 0~1 s 内,质点N 通过的路程等于8 cm解析 由t =0时刻质点M 的运动方向沿y 轴的负方向,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正确;因经0.25 s 质点N 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结合题图可知此段时间内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3 m -2.5 m =0.5 m =18λ,则0.25 s =T 8,则T =2 s ,选项B 错误;由图知λ=4 m ,则波速v =λT =2 m/s ,选项C 正确;1 s =T 2,这时质点M 的运动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选项D 错误;1 s =T 2,0~1 s 内,质点N 通过的路程s N =2A =8 cm ,选项E 正确。
答案 ACE3.一列沿-x 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5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 。
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 =0.7 s 时,P 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图5(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2)从t =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3)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P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 m ,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7 m所以v =s t =10 m/s(2)Q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 m故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 1=s 1v =1.1 s(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λv =0.4 s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 振动了t 2=0.9 s则t 2=2T +14T =9T 4质点每振动T 4经过的路程为10 cm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s ′=0.9 m 。
答案 (1)10 m/s (2)1.1 s(3)0.9 m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关联分析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1.(2018·河北石家庄调研)(多选)如图6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 m 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正方向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C.经过0.15 s,质点P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D.经过0.1 s,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E.经过0.35 s,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解析由甲、乙两图可知,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选项A正确;由图甲知波长λ=4 m,由图乙知周期T=0.2 s,则波速v=λT=40.2m/s=20 m/s,选项B正确;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选项C错误;经过0.1 s=12T,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D错误;经过0.35 s=134T,质点P到达波峰,而质点Q在波谷与平衡位置之间,故选项E正确。
答案ABE2.(2018·江西南昌一模)(多选)图7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这列波的波长是8 m,周期是0.20 s,振幅是10 cmB.在t=0时刻,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C.从t=0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D.从t=0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0 cm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 10πt(m)解析由题图甲可知,这列波的波长是8 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为0.20 s,振幅为10 cm,选项A正确;由题图乙可知,在t=0时刻,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选项B正确;从t=0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54个波长,即传播了10 m,选项C错误;从t=0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大于5个振幅,即大于50 cm,选项D错误;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 10πt(m),选项E正确。
答案ABE3.(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多选)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波的波长为8 m,周期为2 s,t=1 s时刻波形如图8甲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乙是波上某一点的振动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图乙可以表示d质点的振动B.图乙可以表示b质点的振动C.a、b两质点在t=1.5 s时速度大小相同D.该波传播速度为v=4 m/sE.t=0时b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解析a、b、d三质点中在t=1 s时位于平衡位置的是b和d质点,其中d质点向上振动、b质点向下振动,则图乙可以表示d质点的振动,选项A正确,B错误;t=1.5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则知此时a质点速度大于b质点速度,选项C错误;由图甲可知λ=8 m,由图乙可知T=2 s,则波速v=λT=4 m/s,选项D正确;t=0时波形如图b所示,此时b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选项E正确。
答案ADE波的多解问题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有1.周期性(1)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2)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1)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2)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
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典例】[2017·全国卷Ⅲ,34(1)](多选)如图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
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波长为2 mB.波速为6 m/sC .频率为1.5 HzD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E .t =2 s 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m ,故选项A 错误;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 =0.5 s 时的波形图。
又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波传播的距离Δx =34λ,34T =0.5 s ,故周期T =23 s ,频率为1.5 Hz ,波速v =λf =6 m/s ,故选项B 、C 正确;t =1 s =32T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谷位置,故选项D 错误;t =2 s =3T 时,x =2 m 处的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故选项E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