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共2课时)第1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b)doc

合集下载

1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方萌)

1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方萌)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性质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一般而言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较少
(1~3个)
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 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失去核外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金属元素阳离子所带电荷=质子数 — 电子数
14

Si
2
15

P
2
16

S
2
17

Cl
2
18

Ar
2
L层
1 2 3 4 5 6 7 8 8 8 8 8 8 8 8 8
M层
1 2 3 4 5 6 7 8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性质 1、稀有气体的化学稳定性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2)电子的结构为稳 定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
第第第第 第 第

一二三四 五 六

层层层层 层 层

KL M N O P
Q
层层 层 层 层 层

1、电子层
电子层n=1,2,3, 4, 5,6,7
K,L,M,N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K 层

H
1

He
2氦 10 氖 18 氩 36 氪 54 氙 86 氡
He 2
Ne 2 Ar 2 Kr 2 Xe 2 Rn 2
8 88 8 18 8 8 18 18 8 8 18 32 18 8
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呢?
思考: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次外层最多是多 少个?

1.3核外电子

1.3核外电子

1.3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知识要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电子层数越大,电子能量越高,电子越不稳定;②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轨道上,遵循能量最低原理;③每层排布电子数至多不超过个2n2个(n为电子层数);④最外层排布电子数≤8个,次外层≤18个,倒数第三层≤32个,依次…;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主要方法:①原子结构示意图;②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化学用语;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X来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原子核外运动状态描述原子核外的电子,是人们的感觉器官不能直接感受到的较小的物体,称为微观物体。

微观物质的运动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二象性:微观物体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微粒性。

所谓波动性是指微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可用波的方程来描述,并且有反射、衍射等波的特性。

微粒性,指微观粒子具有实际的静质量,能产生光电效应等。

(2)量子化:在经典物理学中,对物理量变化的最小值没有限制,它们可以连续变化,但微观体系的物理量(如电量、能量等)只能以确定的大小一份一份地进行变化,如能量的值,只能以能量最小的值(一个光子的能量)的整数倍变化,电量的值只能以电量最小的值(一个电子的电量)的整数倍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量子化。

(3)统计性:由于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质量小,速度快,因此不能确切测定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只能通过统计粒子在某区域出现的几率(可能性)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

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上述三个特点,所以不能用描述宏观运动规律的理论——经典力学的方法来描述核外电子运动规律,也就是说,不能用轨迹的方法来描述电子运动规律。

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情况,科学家以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为基础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提出了电子云的概念。

电子云是以统计性为依据,形象地描述了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的规律。

课时作业9:1.1.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课时作业9:1.1.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第3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对点训练]题组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理解与应用1.(2018·乐山沫若中学月考)下列有关多电子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相同的电子C.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N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M层上的电子能量高D.某个多电子原子的3p能级上仅有两个电子,它们的自旋状态必然相反【考点】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题点】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的综合答案 A解析根据原子轨道理论,能量相同的电子排在相同的轨道,B错误;由构造原理得:3d 轨道上电子的能量比4s轨道上的要高,C错误;在不同的3p轨道上,能量相同,根据洪特规则可知电子在排布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D错误。

2.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考点】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题点】洪特规则及其应用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

要使各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基态),核外电子必须遵循三大原理进行排布。

A项中2s轨道没有排满电子就排在了2p轨道上,显然能量不是最低的;B项中2p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不符合洪特规则,三个电子各占一个p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时,能量最低;C项中2p3为半充满状态,能量最低;D项中2p轨道未排满就排3s轨道,能量不是最低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 s电子的能量可能低于(n-1)p电子的能量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x,违反了洪特规则C.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D.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考点】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题点】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的综合答案 A解析电子的能量与能层、能级有关,n 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A错误;根据洪特规则知,2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应排在两个不同轨道上,B正确;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电子先排能量低的轨道,后排能量高的轨道,故应先排4s轨道,即电子排布式应为1s22s22p63s23p63d14s2,C正确;根据泡利原理知,3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D正确。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1.3.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课件(共42张PPT)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1.3.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课件(共42张PPT)

一、核外电子排布
2、排布规律
➢ (1)能量最低原理: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 ➢ (2)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
时不超过2个);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 (K
层为最2个),就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 层时不超过2个。 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 (K层为最2个), 就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核电荷数 元素符号 K层 L层 M层
核外电子排布有无规律可循?
1
H
1
核电 元素 K L M N O P
2
荷数 符号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3
He
2
Li
2
1
2
He 2
4
Be
2
2
三、离子
5、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单核阳离子: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
如Li+ Na+ Mg2+ Al3+ K+ Ca2+
单核阴离子:一定有[]和离子所带电荷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
子数的一半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
层电子数的1.5倍

练习4. 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其元素符号、
电子式,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3)C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K层,M
层电子数之和

(4)D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
的5倍,其质子数又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
1
H
1
核电 元素 K L M N O P
2
荷数 符号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核外电子排布是指原子核外的电子在各个电子壳层中的分布情况。

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子壳层结构、能级分布和填充规则三个方面介绍高一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点。

一、电子壳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分布在若干个电子壳层中。

常见的电子壳层分别用K、L、M、N等字母表示,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每个电子壳层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能位,其中K层最接近原子核,能位最低,依次递增。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电子壳层中能容纳的电子数量为2n^2(n为电子壳层的主量子数),即K层能容纳2个电子,L层能容纳8个电子,M层能容纳18个电子,N层能容纳32个电子等。

二、能级分布在每个电子壳层中,存在不同能级的电子轨道。

能级指的是电子在电子壳层中可能所处的位置,每个能级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电子壳层的能级数目等于主量子数n的值。

以K 层为例,K层只有一个能级,即1s能级;L层有两个能级,即2s和2p 能级;M层有三个能级,即3s、3p和3d能级;N层有四个能级,即4s、4p、4d和4f能级。

三、填充规则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电子填充壳层时遵循以下规则:1. 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不能拥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即每个电子的量子态必须不同。

这意味着每个能级中的电子自旋量子数必须相异。

2. 洪特规则:电子首先填充低能级的能位,然后才填充高能级的能位。

按照洪特规则,电子填充顺序为:1s → 2s → 2p → 3s → 3p → 4s→ 3d → 4p → 5s → 4d → 5p → 6s → 4f → 5d → 6p → 7s → 5f → 6d →7p。

根据以上填充规则,我们可以知道每个电子壳层的电子排布情况。

以氧原子(O)为例,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因此氧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为:1s^2 2s^2 2p^4。

其中1s层有2个电子,2s层有2个电子,2p层有4个电子。

化学高一第1章笔记(全部)

化学高一第1章笔记(全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古代对物质的认识: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条件的,当物质不能被分割时,这种不能分割的部分称为“端”。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2、近代对原子的认识:(1)19世纪初,英国物理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①化学元素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不正确)②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不正确)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不同。

(不正确)④构成化合物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

(正确)注:③中,“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这一句正确。

④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结合时,都是以简单的整数比化合的”。

(2)20世纪初,汤姆孙发现电子,指出:原子中正电荷(当时没有质子概念)所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

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

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发现:1、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X射线穿透力强。

2、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说明原子有一定结构。

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两种辐射:α辐射和β辐射。

①α辐射是粒子流,是氦正离子(He2+)。

穿透力弱。

②β射射是电子流。

穿透力弱,穿透力较强。

③γ射线是电磁波。

穿透力强,穿透力很强。

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单位换算:1纳米(nm)=10-9m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①实验现象和结果:绝大部分粒子能直线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一定是中空的,极少数的粒子能被金箔偏转,有的还被直接弹回来,说明在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

②行星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a)氢原子(氕、 1 1H)核内无中子,它的其它同位素都有中子( 2 1H有1个中子, 3 1H有2个中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排列的一种表格,它反映了元 素之间相互联系和规律性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对于预测元素性质、发现新元素以及合成新材料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快速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 布等基本信息。
化学键的形成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与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目录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概念 • 电子排布的规则与原理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实例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与应用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挑战与展望
0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概念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其运动状态取决于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
通过研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深入理解元素性质变化的内在原因,为材料科学、环 境科学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电子排布规律在解释和预测元素性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推动化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 发展。
0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挑战与展 望
电子云的概念与理解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分布的概率密 度,而非确定的位置。
能量最低原理
总结词
能量最低原理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指出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详细描述
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在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中也同样适用。根据这个原理,电子总是优 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这是因为能量较低的轨道更 加稳定,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能量更低,更加稳 定。因此,在排布电子时,系统总是向着能量最低的 状态演化。这个原理对于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性质以及 化学键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笃学二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 排布的,其中在离核较近 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 低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 量较 高 。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依次为 1、2、3、 4、5、 6、7,离核最近,排布在该层的电子能量最 低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 件
2020/11/14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1.通过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了解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能用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
示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慎思1】 核外电子为什么是分层排布的? 提示 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相近的电子在同一电子层。
【慎思2】 最外层是不是一定最多排8个电子?M层一定容纳18 个电子吗? 提示 不是,若K层为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不一定,当 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慎思3】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什么不能写成2、8、9形式? 提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必须遵守核 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若最外层电子数为9,不符合“最外层电 子数不超过8”的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体验1】具有下列结构示意图的微粒,既可以是原子又可以是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是
( )。
解析 A项中,x=13,为Al原子,错误;B只能为氮原子,x =7,错误;C项中,若x=18,为Ar原子,若x=17,为Cl-, 若x=19,为K+,正确;D只能为氯原子,x=17,错误。 答案 C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物(主要是豆科和菊科)组成。
3、主要动物:
野驴、黄羊、黄鼠和鼠兔等。以及是非洲 草原的鸵鸟、美洲鸵和澳洲草原的鸸鹋等失去 飞翔能力的鸟类。
野驴
黄羊
黄鼠
鼠兔
鸵鸟
美洲鸵
鸸鹋
4、特点:
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2%。
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 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三、荒漠(沙漠)
1、气候特点: 每年降雨量不足150mm,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蒸发
3、主要动物:
猴类、长臂猿、黑猩猩和大猩猩、鹦鹉 科鸟类等。
鹦鹉科鸟类和猿猴,是热带雨林的特有动物。
长臂猿
黑猩猩
大猩猩
4、特点: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 种类的一半,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 库。
二、草原
1、气候特点: 年降雨量在250~800mm之间
2、主要植物: 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
练习:①分别画出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 电子式 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 回家作业: 1~18号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 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是森林、草原、荒 漠和苔原。
一、森林
(一)、北方针叶林
阔叶草本植物。

山毛榉


3、主要动物:
田鼠、金花鼠、林猫、红狐、山雀、旋 木雀和啄木鸟。
田鼠
金花鼠
林猫
红狐
山雀
旋木雀
啄木鸟
4、特点: 植物发育良好,种类也很丰富。
(三)、热带雨林
1、气候特点: 温度和湿度很高

第1课时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第1课时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原子核
原子
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 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 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二、学习质量数的概念
▶思路一
二、学习质量数的概念
[问题思考1]电子、中子、质子的质量见下表,思考原子的质 量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R的核内质子数=b−n,则中子数=a−(b−n)=a−b+n。
二、学习质量数的概念
▶思路二
二、学习质量数的概念
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思考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 质量之间的关系。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相对质量约为1,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 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学习质量数的概念
课堂练习
2.科学家将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 量数为293,中
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 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
差是 ( B )
A.47
B.57
C.61
D.293
课堂练习
3.我国成功研制的铯(133Cs)原子钟,使我国时间 频率基准的精
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 不差1秒。已知该铯原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三、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从左到右依次是道尔顿模型、汤姆孙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三、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问题思考]核外电子的运动有哪些特征?
从微观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质的运动方面考虑。 宏观物体运动的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的速度; 可以 描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 电子的质量极微小; 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原子这样极其微小的空间中进行; 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第一章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第一章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板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介绍】在古代,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惠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墨子: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若不存在被分割条件,就不能被分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

【过渡】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还在继续,到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经过试验和研究,把古代思辨、猜测的得到的原子假说发展成更为科学的原子理论。

【阅读】阅读教材第三页第5段,了解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

用你们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一下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是否合理?•*原子是可分的,只不过在化学反应条件下是不可再分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元素的原子不一定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讲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并不是实心、不能再分的小球,而在当时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1897年英国科学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这是人类认识原子世界的开端。

【讲述】汤姆孙经过几年思索和研究,在1903年提出了一种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好象葡萄干面包一样,因此称之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过渡】虽然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与我们现在知道的大不相同,但他毕竟指出了原子是可分的、有结构的,使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又进了一步。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有重要突破,是从发现X射线开始的。

第 1 节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doc

第 1 节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doc

第 1 节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课时)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l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____________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________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_________、能量_____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排布的。

( 2 )电子层划分的标准是电子能量的_________及离核的_________。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_________,该层上电子的能量最______,由里往外依次类推,电子层数越大,电子离核越_______,电子的能量越__________。

( 3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n 代表电子层数),而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

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 l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氦除外,它的最外层只有 2 个电子),结构_________,性质______( 2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___,较易________,表现较强的_________性;( 3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___,较易________,表现________性。

3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 1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氦除外), 已达到______结构,既不易_____电子,也不易______电子。

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_______( 2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______个电子,容易______这个电子而达到_____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_____价。

( 3 )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只需______便可达到______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______价。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 为硅(Si)。(2)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
硼(B)
; 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
为1.5×8=12,违背了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3)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故+1价离子是 Na+。(4) -2价离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 ,当
4
次外层为K层时,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与Ne
电子层排布相同,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10-2 = 8,为氧元 素,写出O2-结构示意图即可;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 则有32个电子,故不可能。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所决定的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 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易错选项】C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C的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错误地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正确 说法是“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B
1.(2011·漳州高一检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C。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它引起的。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 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 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与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 ①与 H 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B e 、H 。 Li 23+ 2+ 3+ ②与 N 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O 、N 、N a 、M g 、A l 。 F ③与 A 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l 、S 、K 、C a 。 C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3.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错误的是( C A . 、B e、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Li B. P、S、C l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 . 、C 、N 、O 、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D . 、N a、K 、R 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Li
)
指津: 、B e、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2、3, 项正确; Li A P、S、 C 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是+5、+6、+7, 项正确; 、C、N 、O 、F 原子 B B 的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则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项错 C 误; 、N a、K 、R 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Li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则金属性 依次增强, 项正确。 D
返回目录
新课导入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序号(n) 各电子 层(由 内 到外) 符号 与原子核的距离 能量 1 K 2 L 3 M 4 N 由近到远 由低到高 5 O 6 P 7 Q
3.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 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返回目录

《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清单

《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清单

《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清单一、什么是核外电子排布在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其分布情况被称为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宇宙,原子核居于中心,而电子则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

电子的排布并非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决定了电子在不同能量层级的分布,从而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就好像人们在选择座位时,总是先选择离门口近、方便进出的位置一样。

能量越低的轨道,越稳定,电子也更倾向于处在这样的位置。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简单来说,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这样可以使原子的能量处于较低状态。

三、电子层与能级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一定的层次分布,这些层次被称为电子层。

通常用字母 K、L、M、N、O、P、Q 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每个电子层又包含若干个能级。

例如,K 层只有一个能级,L 层有两个能级,分别为 2s 和 2p,M 层有三个能级,分别为 3s、3p 和 3d 等等。

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 4p < 5s < 4d < 5p < 6s < 4f < 5d < 6p < 7s < 5f < 6d < 7p 。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各能级上的分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⁶ 3s¹。

2、轨道表示式也称为电子排布图,用小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箭头表示电子。

比如,氮原子(N)的轨道表示式为:1s 2s 2p↑↓ ↑↓ ↑ ↑ ↑五、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共2课时)第2课时_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共2课时)第2课时_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案

1.3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共2课时)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表示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理解电子总是优先进入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中的;(3)理解离子概念,学会书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理解离子的带电状况与得失电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规律,明白从具体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些规律的科学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悟量变引起质变、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式的书写三.教学用品多媒体投影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课时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书写,进一步学习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离子的结构。

可以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绘出1~18号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甚至可以初步引导学生认识感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认识稀有气体的结构特色。

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离子概念,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归纳推理等电子微粒。

本节课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知识点,主要是学会演绎归纳和推理的方法。

在演绎归纳和推理中可以引入竞争,鼓励学生近可能多地归纳所发现的规律。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本节内容没有什么很困难的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复习练习正好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规律的素材,三个不同层面的思考与归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本节课主要是给学生搭建交流的研究性学习的展示平台,并对学生的归纳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交流完善。

电子式的书写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在明确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书写一些简单的电子式表示。

五.教学案例1.复习练习,情景引入复习提问:在原子内部,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我们可以怎样描述它的运动状态呢?学生练习书写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作业2:1.1.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课时作业2:1.1.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第3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理解与应用1.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

要使各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基态),核外电子必须遵循三大原理进行排布。

A项中2s轨道没有排满电子就排在了2p轨道上,显然能量不是最低的;B项中2p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不符合洪特规则,三个电子各占一个p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时,能量最低;C项中2p3为半充满状态,能量最低;D项中2p轨道未排满就排3s轨道,能量不是最低的。

故正确答案为C。

2.下列排布不符合泡利原理的是()答案C解析由于泡利原理指的是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所以只有选项C不符合此原理。

3.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答案D解析根据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上时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A中3d能级中的电子未单独占据一个轨道,C中3d能级中的电子虽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但自旋状态不相同。

根据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B中的s轨道的自旋状态相同。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4.下列各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Na+1s22s22p6B.F-1s22s22p6C.N3+1s22s22p6D.O2-1s22s22p6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判断所给的电子数与元素符号是否相符。

Na+、F-、O2-都含有10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都正确,N3+含有4个电子,故C项错误。

5.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元素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是()答案D6.下列原子构成的单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且都产生H2的是()A.核内无中子的原子B.外围电子构型为3s23p4的原子C.电子排布图为的基态原子D.处于激发态时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2p63s13p2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元素是Al,D项符合题意;A为氢原子,B为硫原子,C为镁原子,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共2课时)
第1课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表示方法(B)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够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理解电子式的含义,学会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排布情况的分析,结合惰性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分析,归纳得出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此项学习,认识并获得从具体事实中归纳得出科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元素核外电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学习,明白“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的引导展开,倾听同伴的观点,感悟同伴的价值。

(2)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领略人类对于微观粒子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进步的,从而感悟人类认识的伟大,激发将来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归纳得出的过程。

(2)电子式含义的理解。

2.难点
电子式的准确书写。

三.教学用品
动画模拟媒体。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已有基础,且比较容易掌握。

对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认识情况则有差异,有部分同学了解规律,另一部分同学根本就不了解,但都对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感到琢磨不透。

所以此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此,采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师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小组内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在归纳规律中不断完善个人的理解。

在教学中适当注意难点问题的分化,难易加以结合,在攻克一个难点后,安排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及时反馈和消化。

对于电子式的书写,则进行有梯度的教学,在此节课中,只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直接引出原子的电子式。

关于离子的电子式则放在第二节课进行,让学生有一个认识上的缓冲。

对于电子式含义的理解,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构建关于电子式含义的内容。

本节课在不同类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差异上结束,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离子的相关知识打下伏笔。

2.流程图
3.流程说明 (1)课题的引入:通过复习前一节课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然后聚焦在核外电子的运动上。

(2)将此部分的内容处理成逐步推进,先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模拟介绍氢原子核外一个电子
的运动状况,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多媒体动画模拟介绍核外多个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原子结构示意图介绍,接受各个电子层的表示方法。

(4)对课本上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分层排布情况两张表的观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得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5)练习1书写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入钾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6)告诉学生,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并书写几种微粒电子式。

(7)学生在直接看到电子式后,再逐步探究,什么是电子式?电子式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电子式来表示原子?
(8)练习书写电子式,因为是初次接触,只是练习常见元素原子电子式的书写。

(9)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案例
1.课的引入
复习前一节课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设问:
(1)尽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还有更精细的结构,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怎样构成的?
(2)核外相对于电子而言有相当宽广的空间中,电子在怎样运动?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怎样来描述其运动的状况呢?
2.媒体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高速运动状况和多电子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给学生更多直观的感受,并指出这只是人们通过对周围熟悉事物的观察而对氢原子和碳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况进行的模拟,再好的模拟距离实际状况都有差异,首先在速度上就相差很多,但是现在我们只有这些条件,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发明、设计出更好的表示方式,或者揭示更加真实的电子运动状况。

3.关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引导探究
先指导学生对课本上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分层排布情况两张表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如除氢元素外K层都是两个电子等,基于这些来引导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得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设的问题有:①为什么氢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没有排布在第二层?②为什么氦原子核外的两个电
子都在第一层,而不是第一层、第二层各有一个?③锂原子的核外电子为什么不是三个电子全在第一层?同样,为什么钠原子不是第二层排9个电子?④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具有稳定结构,各电子层(轨道)分别处于全满状态,这可以告诉我们什么?⑤关注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倒数第二层、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排布情况。

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同学们掌握:1、核外电子的排布是由内及外的,尽先占据离核近的(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向外占据能量高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应同时遵循,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部分。

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将在巡视中发现的讨论效果较好的小组代表请上讲台进行交流,用学生从自己的认识水平上来解释对规律的发现和认识。

此外,在这一流程中,还必须告诉学生的是:今天的所学,只是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有些同学还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着疑惑,还很想知道超过20号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一方面,还有其他的规律有待将来学习,感兴趣的同学老师可以借一些书自己先了解,也可以在课后,老师进行个别详细的讲解。

另一方面,还有更多的规律则期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4.关于电子式含义的理解
教学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的练习转入电子式的学习,利用学生板演在黑板上的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在其旁边用电子式表示,并告诉学生,这就是电子式。

请学生通过观察后回答什么是电子式,再和课本上的定义进行比较,从而对电子式表示的是最外层的电子数有较深印象。

然后,以问题“为什么选择最外层电子数来表示原子呢?”进一步引发同学思考,从而加深对“元素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即化学重要的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并进一步分析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征和在反应中的得失电子规律,为下一节课学习阴阳离子打好基础。

5.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练习
同学们从心理上是觉得很容易的,可以很快完成,由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熟练书写是电子式书写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巡视,观察部分同学或极少部分同学不能完成、不能正确完成的情况,要及时给予指出,并纠正,还应明白地告诉学生,必须熟练记忆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这是重要的识记知识,是很有用处的,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关于电子式的书写,本身并不难,因为陌生,所以高一的学生会一下子不太适应,尤其是对于那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就不够熟练的学生来说,他要完成一个电子式,先
要在脑海中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清楚最外层电子数,然后再以点或小叉在元素符号的周围加以表示,其间会磕磕碰碰遇到几个环节,就会一下子无从下手。

教学中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出电子式,本身就在告诉学生书写的过程。

而在书写练习时,先从一些学生熟悉的元素开始,如初中要求熟记氢、氧、钠、氯、氖等,让学生对电子式书写从心理上就不觉得那么陌生,能够尽快地熟悉起来,并逐步熟练。

6.课的总结
将本节课几个重要内容在黑板上的板书中加以再次指明。

7.作业布置:(略)
六.教学反思
关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引导探究教学的组织:教材建议在此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出一些规律。

从这部分的知识来看,课本罗列的几条规律并不完整,学生在学习时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学生此时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知其然上,没有基础去知其所以然,只能通过数据的比较,得出一些经验式的认识。

对小组内部讨论的情况来看,那些组内有一个或两个知识基础较好、善于表达善于发现规律同学的小组,讨论能够进行,且那些暂时不能明白的学生通过组内同学自己语言的交流,可以较好地理解规律,反之,则讨论的效果要差。

看来,有必要帮助小组形成核心力量。

关于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动画模拟:在本节课中,选择了一份从网上找到的课件,模拟核外电子的运动和分层排布,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分层排布、高速运动的观念,效果尚可。

静安区民立中学陈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