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井壁失稳力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探讨

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探讨

井壁稳定主要是井眼受到地质的因素、钻井作业的因素以及泥页岩和泥浆的不稳定因素等方面影响而出现的井壁失稳现象。

钻井过程进行的是复杂的地下工程,很多问题不能完全预估,对地下情况的分析并不是完整、系统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分析井壁的稳定机理,争取在稳定井壁的技术上获得新的突破,减少钻井事故的发生。

1 钻井井壁失稳问题的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研究人员为解决井壁失稳的问题,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提出将井壁从化学和力学两个角度分开研究,在理论方面进行定性的分析。

现场研究人员根据测井的相关资料从应用的角度提出稳固井壁的一些方法,70年代利用测井的数据来分析力学问题,井眼力学、岩石力学和测井力学稳定性等技术逐渐开发出来。

80年代以后,水平井和大位移井应用发展,对井壁稳定性的研究逐渐进入到定量化,并进行的现场应用。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在钻井井壁稳定方面的研究比国外要晚,80年代初主要通过岩石力学分析地层蠕变对套管造成的破坏问题,直到90年代才在井壁稳固方面有所研究。

黄荣樽等人分析了水平井井壁力学和大斜度井的井壁受力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井壁渗透性造成的坍塌压力。

之后石油大学岩石力学研究人员又研究了泥页岩的井壁坍塌力学问题。

还有学者根据损伤力学的理论建立硬脆性泥页岩的本构方程;在实验的基础上,用固体力学的方式建立膨胀性泥页岩水化的本构方程。

逐渐研究出选择合适的钻井液密度来解决井壁稳定问题的新方法[1]。

2 造成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2.1 地质原因造成失稳除高压油气层以外,地层的构造是造成井壁失稳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受到原始地应力的影响,地壳运动导致地层之间产生构造应力,岩石受到挤压或拉伸力、剪切力的作用会产生断裂等现象,从而将能量释放出来,有时候构造应力的大小未能使岩石破裂,而是以潜能的形式隐藏在岩石结构之中,遇到一定的条件就会显现。

岩石自身性质差别,孔隙内的压力也各有不同,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孔隙内会隐藏高压,如生油岩、泥页岩等,孔隙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高压气体,使岩石崩散。

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

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

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作者:姜春丽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井壁稳定的研究与进展。

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关于井壁稳定机理的研究经历了试验摸索到定量描述的阶段。

与此同时井壁模拟实验装置也在各种研究的需求下诞生并一路发展。

先进的钻井液技术,新型处理剂钻井液体系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井壁稳定性能,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井壁稳定;泥页岩;钻井液石油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井壁失稳大致可分为破碎体失稳、塑性体失稳和泥页岩失稳,其中泥页岩失稳就占90%以上[1-2]。

在油气勘探开发前,地层泥页岩处于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的各种平衡状态,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原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各种平衡状态被破坏,系统逐渐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过渡,加之泥页岩本身的脆弱及其极强的物理化学敏感性,因而经常给油气勘探开发带来各种问题。

一、井壁稳定性机理研究进展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己经开始[3]。

从研究思路来说,可以归结到以下三大类:井壁稳定的力学研究;泥页岩稳定的化学因素研究;泥页岩稳定的力学与化学耦合研究。

从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将泥页岩水化力学与化学耦合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实验摸索阶段;九十年代以后的对化学影响定量描述的阶段。

1970年,M.E.chenevert[4]开始研究页岩吸水以后力学性质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了页岩密度、屈服强度、吸水膨胀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并测量了页岩吸附水量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1989年,C.H.Yew和M.EChenevert在定量化研究中迈出了第一步[5]。

他们首先假设泥页岩为渗透各向同性的基础上,再结合质量守恒方程,得到柱坐标内的吸水量方程。

再将泥页岩的力学性质与其总含水量(总吸附水量)相关联,然后又将水化膨胀应变与总含水量W相关联,便可求得力学与化学耦合后的应力、应变及位移。

井壁失稳机理分析及技术对策

井壁失稳机理分析及技术对策

1 井壁失稳机理分析(1)地应力 地壳运动时在地层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构造应力,这些应力以潜能的方式存储在岩石内[1]。

在形成井眼时,钻井液液柱压力代替了被钻掉的岩石所提供的应力,井眼周围的应力将重新分配,当钻井液液柱压力不足以平衡地层的侧向力时,侧向力将向井眼内释放,造成地层剥落掉块或井壁垮塌。

(2)岩石本身性质 泥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一般为20%~30%,若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因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水化能力强,易发生非均匀膨胀[2],减弱了泥页岩的结构强度,实践证明,伊蒙混层是最不稳定的地层。

而在南堡4号构造东二、东三地层,粘土矿物的含量达到37%~48%。

(3)毛细管作用 泥岩在成岩过程中本就存在许多层理面和纹理,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泥岩很容易产生断裂而释放能量,从而形成更多微细裂纹,这些微细裂纹是良好的毛细管通道,很容易吸取泥浆滤液,这就为钻井过程中井壁垮塌提供更好的条件。

(4)渗透水化 当钻井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低于泥岩中电解质浓度时,泥浆中的水分子将向渗透地层中渗透[3],渗透水化在泥岩内部进行,可以使蒙脱石的体积增加25倍,并形成很高的渗透压,对井壁造成很大的破坏。

2 南堡41-4568井失稳情况(1)基本情况 南堡41-4568三开钻进周期25.75天,裸眼段长2038.24米,原井眼于9月2日第一次电缆测井时在3100-3700米井段出现刮卡现象,通井后第二次测井出现同样问题,再次通井时下放至3170米遇阻,后经多次划眼无效后填眼侧钻。

(2)原因分析①本井三开裸眼井段较长,加之多次出现设备故障,增加了钻井液对井壁的浸泡时间。

原井眼在3280米反复划眼,表明东二段井眼已经发生井壁失稳。

②泥浆密度不能平衡地层坍塌压力,原井眼使用的泥浆密度为1.33g/cm ³,与后期新眼施工对比密度较低。

③钻井液性能。

含盐量:本井检测含盐量3.33%,根据研究及经验分析,钻井液中保持8%以上KCL 能够有效的保证井壁稳定,所以本井抑制性相对较差。

浅析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长期以来,井壁失稳一直是困扰钻完井施工的一个主要难题。

特别是近年来,钻井面临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且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等复杂结构井越开越多,这使得钻完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更为突出。

本文是从井壁失稳的原因出发,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1 井壁失稳的原因从理论上,产生井眼失稳的根本原因,在于井眼形成过程中井眼周围的应力场(包括化学力)发生了改变,引起井壁应力集中,井内钻井液柱压力未能与地层中的地应力建立起新的平衡。

1.1 地质方面的原因除了高压油气层的影响外,地层的构造状态的影响是造成井壁失稳坍塌卡钻的最重要的地质方面的原因。

原始地应力,地壳是在不断运动之中,于是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构造应力(挤压、拉伸、剪切)。

当这些构造应力超过岩石本身的强度时,便产生断裂而释放能量。

但当这些构造应力的聚集尚未达到足以使岩石破裂的强度时,它是以潜能的形式储存在岩石之中,待机而发,当遇到适当的条件时,就会表现出来。

岩石本身的性质,由于沉积环境、矿物组分、埋藏时间、胶结程度、压实程度不同而各具特性。

泥页岩孔隙压力异常,泥页岩是有孔隙的,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影响,使粘土表面的强结合水脱离成为自由水,如果处于封闭的环境内,多余的水排不出去,就在孔隙内形成高压。

钻井时,如果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孔隙压力就要释放。

如果孔隙和裂缝足够大且有一定的连通性,这些流体就会涌入井内。

1.2 物理化学方面的原因井壁失稳坍塌卡钻的物理化学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岩石的水化膨胀、毛细管作用和流体静压力等,即与水的存在密切相关。

只要使用水基钻井液,只要有水的存在,就有泥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坍塌问题。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泥页岩中的粘土含量、粘土成分、含水量及水分中的含盐骨对泥页岩的吸水及吸水后的表观有密切关系,泥页岩粘土含量越高,含盐量越高、含水量越少则越易吸水水化。

蒙脱石含量高的泥页岩易吸水膨胀,绿泥石含量高的泥页岩易吸水裂解、剥落。

长北气田水平井井眼失稳技术研究

长北气田水平井井眼失稳技术研究

摘要长北气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国内气田的重点开发项目。

该气田储层地质复杂,井壁岩石易塌,易碎。

泥岩,煤层交替出现,对水平井的钻井带来了了极大的困难。

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井壁失稳,给钻井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经济损失,在已开发的数口双分支水平井中大多发生过井眼失稳的情况。

对此,基于对水平井井眼力学的分析,结合长北气田的几口水平井的钻井过程和参数,分析不同井段、不同地层的井眼失稳机理。

在钻具组合方面,在尽可能少换钻具组合的前提下,根据地层特性选用适应于该地层的钻具组合;同样在钻井参数上,保证必要的机械钻速的条件下也要符合井眼稳定性的要求;最后,钻井液性能方面,对钻井液的密度平衡井眼压力,钻井液中的各种防塌剂、润滑剂、降失水剂等对井眼稳定作用的分析。

关键词:长北气田,井眼失稳,坍塌,煤层,钻井液长北气田水平井井眼失稳技术研究The Changbei horizontal wellbore instability technical researchAbstractChangbei gas fiel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the focus of domestic gas field development project. The gas reservoir geological complex, wall rock collapse-prone, fragile. Mudstone, alternating coal seams, have great difficulties for the drilling of horizontal wells. Wellbore instability often occur during the drill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brought great hardship and economic loss, have developed dual branch horizontal well borehole instability occurs mostly in situations.In this regard, based on analysis of eyesight of horizontal well, combined with the changbei gas field in several horizontal wells drilling process and parameters, analysis of different section, borehol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different strata. In drill with combination aspects, in as less for drill with combination of premise Xia, according to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selection adaptation Yu the formation of drill with combination; also in drilling parameter Shang, guarantee necessary of machinery drill speed of conditions Xia also to meet well eye stability of requirements; last, drilling liquid performance aspects, on drilling liquid of density balance well eye pressure, drilling liquid in the of various anti-collapsed agent, and lubricant, and drop water loss agent, on well eye stability role of analysis.Key words: Changbei gas field,borehole instability,collapse ,coal rake,drilling flui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 绪论 (1)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国内外井眼失稳技术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状况 (2)1.2.2国内研究状况 (3)1.3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4)2 井眼失稳的机理研究 (5)2.1井壁围岩应力分析 (5)2.2井眼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7)2.3地应力对井眼失稳的影响 (8)3 钻具组合控制井壁稳定性分析 (9)3.1钻具组合对直井段井眼失稳的控制 (9)3.1.1CB-1井钻进基本参数 (9)3.1.2直井段控制井眼失稳的钻具组合 (10)3.2钻具组合在防止斜井段井眼失稳的应用 (11)3.3钻具组合在防止水平段井眼失稳的应用 (11)4钻井液对井眼失稳的控制 (13)4.1表层井眼失稳钻井液控制研究 (13)4.2斜井段井眼失稳钻井液控制研究 (14)4.2水平段井眼失稳钻井液控制研究 (15)5 煤层井眼失稳研究 (17)5.1 煤层井眼失稳的特性 (17)5.2煤层井眼失稳的原因分析 (18)5.3煤层井眼失稳的处理方法 (18)6 泥岩井眼失稳研究 (20)6.1泥岩井眼失稳机理 (20)6.2泥岩井眼失稳控制分析 (20)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深井段井壁失稳机理研究

超深井段井壁失稳机理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5 4 2 5 . 2 0 1 4 . 0 2 . 0 1 8
2 0 1 4 , V o I . 3 1 N o . 0 2亿 亏 与 生 物 互 程
Ch emi s t r y & B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颗粒 包括 陆源碎 屑 、 砂 屑等 , 基 质包 括泥 质 、 白云石 、 方 解石 等 , 微 细孔 隙少 量 , 未 见 可 测孑 L 隙; 见 l条 溶蚀 缝 被泥 质等充 填 ; 6 8 5 4 m 岩 性描 述 : 岩石 内碎 屑颗粒 分
2 5 . 9 3 9 / 6 ; 溢流 8 起, 占总复 杂情 况 的 2 . 9 6 9 / 6 ; 憋泵、 憋
2 . 3 铸体薄 片分 析 ( 图3 )
由图 3可 知 : 6 9 0 0  ̄6 9 0 3 m 岩性描 述为 : 岩石 内
由图 1可 以看 出, 该 区块 1 0口井钻 井过 程 中发 生
钻井 复杂 情 况共计 2 7 0起 , 其中阻、 卡 1 7 5起 , 占总 复 杂情 况 的 6 4 . 8 1 ; 井漏 7 O起 , 占 总 复 杂 情 况 的
的坍 塌机 理 , 解决 钻井过 程 中的复 杂情况 , 对 于优质 高 效地 完成 钻井 作业 十 分必要u ] 。
依据 S Y/ T 5 1 6 3 —2 0 1 0  ̄ 沉积 岩 粘 土 矿物 相 对含
l 现 场 情 况
某油 田开 发的深 部 地层 的相 应 区 块 已钻 的 1 0口 井 的各类 复杂情 况统计 如 图 1 所示。
闻 。深部 地层 中大l 起井壁 不稳 定 。 2 . 2 电镜扫 描分 析 ( 图2 ) 由图 2 a可看 出 , 岩 石结 构 致 密 , 表 面 有少 量 氯 化

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

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

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作者:唐伦帅方曦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钻井施工过程中,井壁失稳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力学的原因,有化学的原因,还有工程方面的原因。

本文主要是从这个三个方面入手对井壁失稳的原因展开分析,探讨从合理选择钻井液密度、优选防塌剂和完善工程措施三个方面保障井壁稳定,提升钻井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钻井;井壁失稳;钻井液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易造成井壁垮塌、缩径、漏失、卡钻及储层污染等井下事故,严重制约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发展。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费用占了勘探开发总费用的50%~80%。

井壁失稳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力学的原因,有化学的原因,还有工程方面的原因,总之是地层原地应力状态、井筒液柱压力、地层岩石力学特性、钻井液性能以及工程施工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井壁失稳的原因井壁失稳问题的诱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天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天然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地层强度、粘土矿物的类型、地层倾角、孔隙度以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人为可控因素主要有钻井液的性能、地层裸眼时间、钻井液的对井壁的冲刷作用、激动压力、井眼轨迹等。

1.1 力学因素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起到了一定的支撑所钻岩层原本提供的支撑作用,井壁处原本的三向应力平衡被破坏,使得井眼周围应力重新分布。

当井内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时,可能使井壁岩石产生剪切破坏,对于塑性岩石这个时候通常会导致缩径问题,而脆性岩石则会产生坍塌掉块,造成复杂情况。

地层强度对浅井井壁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大幅度提高钻井液密度可以解决如浅部地层强度太低的问题。

但是对于深部泥页岩地层,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粘土矿物的水敏性,简单依靠增大钻井液密度来平衡地层压力是不可取的,甚至会造成井漏或者垮塌。

1.2 化学因素泥页岩主要由水敏性粘土矿物组成,其与钻井液中的水的相互作用是必然的。

由于泥页岩结构和组分上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这种作用的差别也是很大的,离子交换作用、渗透作用、水沿泥页岩的微裂隙的侵人以及毛管力作用产生的渗析强度都有明显影响。

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

钻井井壁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

1411 井壁失稳的原因对井眼失稳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是因为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应力场的改变,出现井壁应力集中,地层的地应力无法与井内钻井液柱压力平衡。

井壁失稳的原因主要包括地质、物理化学以及钻井工艺3个方面。

地质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原始地应力、岩石本身性质、泥页岩孔隙压力异常等。

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剪切、拉伸和挤压等构造力会随着部位不同而不同,在超过岩石强度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断裂,在未达到断裂极限值时,就会在岩石内储存,形成潜能。

沉积岩包括玄武岩、凝灰岩、石灰岩、泥页岩、砾岩和砂岩等,在不同的压实程度、胶结程度、埋藏时间、矿物成分以及沉积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特性。

泥页岩成岩过程中,在压力和温度影响下,黏土表面的强结合水会因脱离而形成自由水,在封闭环境中无法排出而形成高压。

在地层空隙压力超过液柱压力的情况下就会释放空隙压力,在足够大的裂缝和孔隙下就会形成连通而将液体流入井内。

分析井壁失稳坍塌卡钻的原因,在物理化学方面主要与水相关,因流体静压力、毛细管作用和水化膨胀等,在使用水基钻井液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坍塌和水化膨胀等问题。

泥页岩的吸水和吸水表现与其含水量、黏土成分和黏土含量相关,越少的含水量、预告的含盐量和黏土含量就会越易于吸水水化。

蒙脱石含量越高越易吸水膨胀,绿泥石含量越高越易吸水剥落和裂解。

泥页岩的强度在吸水后会急剧下降,更容易引发坍塌。

钻井施工中无法改变地应力和地层性质,防止地层坍塌只能从工艺层面入手。

压力激动控制效果不佳、不当的钻具组合、方位和井斜的影响估计不足都可能引发坍塌。

防止坍塌最主要的是对液柱压力进行控制。

在应力集中地层、破碎地层和薄弱地层中,通过合理的钻井液密度来调整液柱压力。

提升钻井液密度加强井壁支撑力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朝地层渗透,降低内部结构力。

在确定钻井液浓度前还要保证钻井液液柱压力小于产层孔隙压力。

钻井施工过程中,要对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性能实时关注。

过大循环排量和高返速会对井壁地层形成冲蚀而导致坍塌。

井壁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井壁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9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8-10-31作者简介:商洪义(1983-),男(汉族),黑龙江讷河人,工程师,现从事钻井工程工作。

井壁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商洪义*(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四公司,吉林松原138000)摘要:钻井施工中,井壁失稳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主要是从井壁失稳的研究情况出发,从地质、物理化学和工艺3个方面分析,探讨井壁失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井壁失稳;钻井;坍塌中图分类号:TE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7-0028-02井壁失稳是钻井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钻井工程有着很大影响。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石油工业每年因井壁失稳带来的损失超过6亿美元。

钻井施工过程中有着十分复杂多变的地质结构,井壁失稳还可能诱发各类井下事故,严重危害到钻井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这也是钻井行业中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井壁失稳的研究状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关学者从岩石力学方面加大研究来分析井壁稳定问题,最初的研究是从化学和力学2个方面独立进行,主要是停留在理论定性分析层面。

随后的研究主要是在现场测井资料基础上分析井壁稳定问题,斯伦贝谢测井公司提出了井眼力学问题以及岩石力学性质测井力学稳定性测井。

随着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迅速发展,井壁失稳稳定得到了更大重视,更多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加大投入,使其处于定量化阶段,在现场有着较好的应用。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井壁稳定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最初只是研究地层蠕变对套管的破坏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入研究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井壁力学稳定问题,分析井壁渗透性与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之间的关系,在泥页岩井壁坍塌的化学耦合和力学方面也加大研究。

此外,还在损伤力学理论基础上,从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固体力学方法建立方程和有限元计算模型,探讨新的方法来确定井壁稳定需要的钻井液密度值。

科学深井井壁稳定性机理分析及方法研究

科学深井井壁稳定性机理分析及方法研究
数 值 分 析 法 主 要 包 括 了 两 场 及 多 场 岩 体温 度地应力钻井液耦合作用下井壁稳定性模拟研 究针对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基于弹性或弹塑性力学 模型选取合适的强度准则建立多场耦合作用下深 井井壁稳 定 性 计 算 模 型运 用 数 值 软 件 ,O,PQ3 >R>或 SP,@&A对不同场作用下井壁坍塌压力和 破裂压力模拟分析初步得出不同钻进条件下井壁 失稳特征
)((&
)*(
""
!
# (
& &
)&&((
)!((
)*
""
&
式中( 为径向应力 为切向应力(为剪切应力
(为井壁某点距井眼轴线的距离为某点与井眼轴
线的连线与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夹角*( 为径来自体积力* 为切向体积力
$!深井井壁失稳本质 深井井壁失稳的本质是深部岩石地层原有应力
岩石的热力学效应十分明显其组成矿物内部 结构等均因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产生附加应力出 现裂隙等热应力是由于矿物之间热膨胀的各向异 性和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性相互作用根据 岩石细观力学理论分析可知当岩石产生的热应力 大于其强度极限时则会萌生新裂纹扩展微裂纹 随着 温 度 不 断 升 高则 会 使 裂 纹 扩 展贯 通 直 至 破裂 #'!!钻井液
钻井轨迹设计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等均会对 井壁稳定产生影响在深部钻井中需要更换钻头或 下套管时会进行起钻和下钻工作在起下钻的瞬 间井内压力也会出现瞬间降低和升高从而形成抽 吸压力和激动压力抽吸或激动压力会改变井壁原 有应力平衡可能导致井壁劈裂或垮塌钻井倾斜 角方位角及轨迹设计均影响井壁稳定性通常井斜 角越大钻孔就越不稳定还有钻进方法和钻头类 型对井壁稳定也有一定影响深部钻井是人类主动 行为主观采用钻探技术手段打破原有地应力平衡 的过程因此井壁稳定性影响因素又可以简分为客 观因素主观因素和附加因素充分体现了分类的科 学性与人类的技术作用如下表#所示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目前层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还局限 于某些特例 ,需要进一步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研究 , 形成综合考虑地应力 、孔隙压力 、地层走向 、倾向 、倾 角 、层理面发育程度 、井眼轨迹 、钻井液与泥页岩之 间物理化学作用等因素的井壁稳定计算分析方法 。
·18·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的实质 ,将深井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研究分为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均匀地层井 壁稳定性研究 、层理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裂隙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以及井壁稳定性物理化学机理研究等方 面 ,并对各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指出 :以孔隙弹塑性力学为基础的均质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理论和 计算方法基本成熟 ,而具有显著“结构性 (层理 、裂缝 ) ”的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问题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需要从结构性地层的变形破坏特性 、钻井液在结构性地层的渗流特征以及渗流对结构性地层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 律等基础研究出发 ,开展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综合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 30卷 第 3期 Vol. 30 No. 3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 17 ·
由于线弹性模型过于保守 ,基于线弹性模型确 定的安全钻井液密度往往偏高 ,因此研究者试图采 用更接近岩石力学性质的模型研究井壁失稳问题 。 目前采用的模型主要有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 型两类 。
Shailesh M anik Ekbote[ 18 ] ( 2002)在其博士论文 中将热和流体与泥页岩地层之间的化学作用耦合进 各向异性孔隙弹性模型 ,并对井眼轴线垂直于地层 层理面的情况下井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摘 要井壁失稳是全球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井下复杂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井壁失稳问题一直困扰着钻井的安全、快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油田勘探区域的逐渐扩展,钻遇地层日趋复杂,井壁失稳问题日益突出。

历年来由于井壁失稳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损失相当严重,不仅影响钻井速度,降低测井、固井质量,而且还对油气层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并且每年由井壁失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亿美元。

因此,保持井壁稳定,已是钻井工程中一个世界性的共同难题,已引起钻井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都在一直从事于此项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位于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位于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的东南部。

该地区具有地质条件恶劣、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等特点,由于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井眼不稳定问题突出。

因此为了实现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地层优质快速安全钻井、防止复杂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于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地层的地质特征,通过测井资料建立纵向全井段的动态岩石力学参数模型;通过进行岩石力学实验,获取取芯层位岩心的静态参数,并与相应井深的动态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拟合,建立纵向全井段的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模型,并建立了连续地层岩石的力学参数剖面,确定了其分布规律;通过对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地应力状态的研究,选取合适的地应力模型,建立起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地应力模型,掌握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的地应力分布规律;选择摩尔库伦准则,建立该地区地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模型,从而确定了该地区地层坍塌和破裂压力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地区钻井过程中安全的钻井液密度窗口。

为该地区制定合理井身结构、钻井液密度、优化钻井液性能、制定合理的钻井工艺措施,避免钻井过程中出现塌、卡、漏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保证钻井安全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井壁稳定,坍塌压力,破裂压力AbstractWellbore instability is a complex downhole problem that is common in the global drilling process. Since the 1980s, wellbore instability has been plaguing the safe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drilling. Especially 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the oilfield exploration area, the drilling encounte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problem of shaft wall instabil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ver the years, the complicated downhole conditions and accident losse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the wellbore are quite serious,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drilling speed and reduces the quality of logging and cementing, but also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oil and gas layers.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amount to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Therefore,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orehole wall has become a worldwide common problem in drilling engineering, which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drilling community. Many research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engaged in this research.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tight oil formation in Jimsar Sag located in the hilly tectonic belt of Taipei Sag. The tight oil formation in Jimsar Sag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natural gas production succession in Tuha Oilfield. Its well loc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piedmont structural belt. This are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rsh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mplex structure, and deep reservoir burial. Due to the large dip angle of the formation 1. The fault is developed and the problem of borehole instability is outstand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fast and safe drilling of tight oil formations in Jimsar Sag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ex accident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formations in Jimsar Sag, and establishes the dynamic rock mechanics of the whole vertical section through logging data Parameter model; through the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 the static parameters of the core at the core level are obtained, and fitted with the dynamic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corresponding well depth, the static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 model of the longitudinal full well se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ntinuous formation rock is established The distribution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was determined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law;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tight oil formation in Jimsar Sag, an appropriate in-situ stress model was selected, and the stress model of the tight oil formation in Jimsar Sag was established to master Jimsar Distribution of in-situ stress in tight oil formations in the sag; selecting the Mohr Coulomb criterion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formation collapse pressure and fracture pressure in this area, thus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formation collapse and fracture pressure in this area, and determining the tight oil formation area in Jimsar Sag Safe drilling fluid tightness during drilling Window.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reasonable wellbore structur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optimizing drilling fluid performance, and formulating reasonable drilling process measures in the area, avoidingthe occurrence of downhole complex conditions such as collapse, jamming, and leakage during drilling, and ensuring drilling safety.Key words:wellbore stability,caving pressure,breakdown pressure目 录第1章 绪论 (I)§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I)§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第2章吉木萨尔凹陷钻井工程及岩石力学参数特征规律研究 (7)§2.1地质特征 (7)§2.2地层孔隙压力分布规律 (14)§2.3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岩石力学参数的室内确定 (16)§2.4实验数据处理 (19)§2.5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 (22)§2.6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的建立 (27)第3章 地层地应力确定研究 (32)§3.1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层地应力 (32)§3.2分层地应力解释模型的确定 (35)§3.3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地应力连续剖面的建立 (39)第4章 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41)§4.1井壁稳定性分析 (41)§4.2井壁稳定性的力学机理 (42)§4.3地层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的模型确定 (46)§4.4坍塌压力及破裂压力剖面的建立 (49)§4.5坍塌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结果分析 (51)第5章 结论 (54)§5.1结论及认识 (54)参 考 文 献 (56)第1章 绪论§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大。

页岩井壁失稳机理分析及钻井液对策研究

页岩井壁失稳机理分析及钻井液对策研究

第49卷第1期 当 代 化 工 Vol.49,No.1 2020年1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2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涪陵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液与固井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ZX05060-015)。

收稿日期:2019-03-30作者简介:刘喜亮(1984-),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级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主要从事钻完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页岩井壁失稳机理分析及钻井液对策研究刘喜亮1,由福昌2,吴素珍2,严锐2,邓聪2(1.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57; 2.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荆州 434023)摘 要:页岩气开发主要以大位移井、水平井为主,由于页岩地层裂缝与层理发育、水敏性强,在长水平段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页岩脱落掉块、垮塌和缩径等井壁失稳问题,同时还存在携岩困难、摩阻大及井眼轨迹难以控制等一系列难题。

在对页岩岩性评价和页岩井壁失稳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于页岩气开发,保持井眼稳定的页岩气钻井技术,该技术一方面主要是对页岩表面微裂缝进行有效的封堵,另一方面主要是对页岩表面易分散和膨胀性黏土矿物进行有效抑制。

关 键 词:页岩气;水平井;失稳;井眼稳定;封堵;抑制中图分类号:TE 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20)01-0129-05Mechanism Analysis of Shale Wellbore Instabilityand Drilling Fluid CountermeasuresLIU Xi-liang 1, YOU Fu-chang 2, WU Su-zhen 2, YAN Rui 2, DENG Cong 2(1.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Co., Ltd., Guangdong Zhanjiang 430100, China;2. Jingzhou Jiahua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 Shale gas development mainly uses large displacement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Due to shale formation and bedding development, the water sensitivity is strong, and shale falling off, collapse and other problems easy happen in the long horizontal drill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shale lithology and analysis on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shale shaft wall, a shale gas drilling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wellbore stability was developed. The micro-cracks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ck can be effectively blocke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hand, clay minerals that are easy to disperse and expand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Key words :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Instability; Wellbore stability; Seal; Suppression页岩气通常具有储量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针对页岩气的成藏特征,页岩气钻井多以采用大位移水平井的钻井方式为主。

三向应力作用下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研究

三向应力作用下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研究

标题:三向应力作用下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研究导语: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中,火山岩井壁失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三向应力的角度出发,探讨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重要问题。

1. 三向应力的概念在火山地质中,井壁受到来自地表和井内地层的压力作用,其中包括水平、竖直和径向的应力作用。

这三向应力相互影响,构成了火山岩井壁的受力状态。

了解三向应力的特点对研究井壁失稳规律至关重要。

2. 火山岩井壁失稳的影响因素(1)岩石力学性质火山岩的堆积形成和成岩作用,使其呈现出特殊的力学性质。

了解岩石的抗压、抗拉、抗剪等性质,对于分析井壁失稳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地质构造地震、断裂、斜坡等地质构造对火山岩井壁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探讨这些因素对井壁失稳规律的影响,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井壁失稳问题。

(3)水文地质条件火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地表水的运移对井壁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下井壁失稳规律,对于防范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3. 三向应力下的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1)三向应力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竖向应力使井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收敛或张开,水平应力可能导致井壁的倾斜或崩塌,径向应力则会导致井壁的膨胀或收缩。

三向应力同时作用下,井壁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复杂的影响。

(2)井壁失稳的特征和预警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出发,探讨井壁失稳前的地表裂缝、井壁位移等特征,提出预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维护工程建设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三向应力下井壁失稳的治理方法综合考虑三向应力的影响,探讨预防和治理井壁失稳的方法,包括注浆、加固、地下水治理等技术手段。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研究中,三向应力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因素。

深入了解三向应力的特点和对井壁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理井壁失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运用力学、地质、水文地质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火山岩井壁失稳规律,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理措施。

泥页岩水化导致油气井井壁失稳研究进展

泥页岩水化导致油气井井壁失稳研究进展

泥页岩水化导致油气井井壁失稳研究进展杨明合;石建刚;李维轩;王朝飞;陈伟峰【摘要】寻求泥页岩水化过程中其强度变化的规律是油气井井壁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根据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经典动力学法、微观图像分析法和在微观图像分析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混沌动力学分析法.而目前的研究几乎都是从经典动力学的决定论观点出发,试图给出泥页岩水化对井壁稳定性影响规律,目前对这一过程仍然有很多机理问题认识并不彻底.由于泥页岩水化影响强度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混沌动力学系统所具有的特征,所以依据非线性混沌动力学分析理论,建立泥页岩井壁稳定非线性混沌动力学计算模型将是一条分析泥页岩井壁稳定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8(032)010【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泥页岩水化;井壁稳定;研究进展【作者】杨明合;石建刚;李维轩;王朝飞;陈伟峰【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武汉)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5水化作用是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泥页岩具有水敏性强、容易与水基钻井液发生反应等特殊性质,从而导致井壁岩石的应力状态和力学性能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井壁失稳,主要表现为井眼缩(扩)径、井壁坍塌等。

统计表明[1],油气井钻遇地层大约75%以上是由泥页岩构成,而其中约有90%的井眼垮塌问题都与页岩的不稳定性有关。

虽采用油基钻井液可以较好解决泥页岩水化的问题,但其高成本、高污染的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广泛应用,而更多地使用水基钻井液。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页岩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由泥页岩水化原因引起的井壁失稳而导致的井下复杂事故愈加突出。

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范翔宇;蒙承;张千贵;马天寿;李柱正;王旭东;张惊喆;赵鹏斐;邓健;周桂全【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4(44)1【摘要】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

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及本构方程、地应力测量与地层压力预测等地质力学参数评价技术,并探讨了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促进超深地层钻井理论技术发展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还原超深地层环境的岩石物性、力学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耐高温高压地应力和井筒压力测量仪器研发,是认识超深地层极端环境下岩石与地质力学特性的关键;②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岩石力学理论是构建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基础;③攻关融合超深地层钻井的大尺寸多开井身结构设计、抗高温高压钻井液体系、防漏堵漏工艺与材料、精细控压钻井理论与工具等井壁稳定控制技术是实现超深井钻井提质增效的前提。

结论认为,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油气钻探朝着超深地层进军,还有力推动了深地工程科学考察、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装备的迭代与升级。

【总页数】18页(P159-176)【作者】范翔宇;蒙承;张千贵;马天寿;李柱正;王旭东;张惊喆;赵鹏斐;邓健;周桂全【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相关文献】1.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2.巴什托背斜石炭系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3.温度对超深裂缝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的影响4.超深硬岩地层井壁失稳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本征频率和高应力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因素研究

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因素研究

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因素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渤中火成岩地质特征 (4)2.1 地质背景 (5)2.2 火成岩类型及分布 (6)2.3 火成岩井的地质条件 (7)三、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现状 (8)3.1 失稳现象描述 (9)3.2 失稳现象分类 (10)3.3 失稳现象统计分析 (11)四、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因素分析 (13)4.1 岩石力学性质 (14)4.2 地质因素 (15)4.3 工程因素 (16)4.4 环境因素 (17)五、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预测与防治技术 (18)5.1 预测方法 (19)5.2 防治技术 (20)六、结论与建议 (21)6.1 主要结论 (22)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23)一、内容概览本研究主要针对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对渤中地区的火成岩类型和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井壁失稳的成因。

我们从岩石物理力学、岩石化学和岩石结构等方面对火成岩井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为渤中地区火成岩井壁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井壁稳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油气开采的安全与效率。

特别是在渤海湾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火成岩井壁失稳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渤中火成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性质多变,这使得井壁失稳的风险增加。

针对渤中火成岩井壁失稳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渤中火成岩地区的地质特征、岩石力学性质以及井壁失稳现象的深入分析,探究井壁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这对于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井壁失稳 文献综述

井壁失稳 文献综述

井壁失稳的机理及原因分析(文献综述)一、井眼不稳定性分析井壁失稳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地层力学因素和物理化学因素。

不论是地层力学因素还是物理化学因素,最终均可归结为井壁力学不稳定所致。

地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各项异性对井壁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3个主应力的比值(表征地应力的各向异性程度)对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有显著影响。

比值越大,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差值就越小(即钻井液密度窗就越小),钻井作业就越困难,甚至出现既涌又塌的恶性事故。

不仅如此,不同地区地应力的分布规律不同。

例如,对于陆上多数油田和渤海湾地区,eH>ev>eh;对于南海、辽河和苏北油田,ev>eH>eh;对于大庆油田长恒构造,eH>eh>ev。

因此,各地区的地应力数据还应具体测定。

同时我们也知:对于不同地应力分布规律,钻井方向(即井眼轨迹)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也不同,而且,无论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如何,总是沿中间地应力的方向钻进相对最不稳定。

二、对井壁失稳原因和机理的认识对于井壁失稳的原因和机理,我们小组调研了相关文献得出井壁失稳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泥浆密度过低,泥浆液柱压力难于支撑力学不稳定的地层;泥浆液柱压力高于地层孔隙应力,驱使泥浆进入泥页岩孔隙,产生压力穿透效应,使井眼附近的泥页岩含水量增加,孔隙压力增大,泥页岩强度降低。

但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层,不同的情况其失稳的原因各有不同。

黄维安等人就煤层气钻井井壁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得出: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原因是入井流体沿微裂缝侵入泥页岩后引起局部水化,导致剥落掉快;煤岩体中含有一定的粘土矿物,同时煤岩体的割理和微裂缝发育,井壁失稳原因一方面是入井流体沿割理或微裂缝侵入煤岩体后引起局的粘土矿物水化,消弱了颗粒间联接力,另一方面是煤岩体性脆、易破碎,钻具碰撞引起井下垮塌。

谢水祥等人对塔里木盆地群库恰克地区井壁失稳机理进行分析。

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钻井工程在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开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井壁稳定性问题一直是钻井过程中的重要难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泥页岩水化作用引起。

泥页岩是一种含水量较高的岩石,在钻井过程中,钻机采用钻头进行钻探,开挖井孔。

钻探的同时,自然地水化产物会导致岩体改变、膨胀和软化,岩体逐渐受到失稳威胁,因此井壁稳定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目前,常规的钻井作业仅仅用手动判断井壁稳定的程度,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但是,随着工程规模的逐渐扩大,手动判断的方法显然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需要一种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

因此,对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岩石物理力学特性,提出更加精确的预测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泥页岩在水化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及其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国内外关于岩石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在分析泥页岩水化作用下物理力学特性基础上,建立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模型,精细化传导破裂机制进行分析。

3. 采用实验模拟方法,验证模型的理论推导正确性。

4. 最终通过模型的应用实例,验证其在钻井工程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研究结果1. 成功建立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强度理论模型,深入了解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机制和规律。

2. 确定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 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可应用于泥页岩水化作用下井壁失稳的实际工程。

五、研究计划安排时间节点|主要工作-|-第1-2个月|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调研,确定研究方案和指标。

第3-4个月|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数据记录,提出一般性的理论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 样 与 层 理 面 夹 角
围 压
抗 压 强 度
纵 波 速 度
横 波 速 度
岩 样 密 度
静 态 弹 性 模 量
静 态 泊 桑 比
强度参数: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纵相 、关 横关 波系
动态弹性模量、动态泊桑比 岩石强度参数与纵横波 速度、密度的相关关系
地层强度参数与层 理面夹角相关关系
动、静弹性模量转换关系 式,动、静泊桑比转换式
0.14
0.16
0.18 à ® Û à ë ¨ © » » Î » ½ £ m£
0.2
0.22
0.24
0.26
15天泥页岩吸水的水化层厚度小于0.18米
泥页岩水化产生的膨胀应变实验曲线
¹ Ê 3-7 Á Ï Î Ë È ¾ Ð Â Ò Ð ± ³ ¶ Ì à ± Ï ó ® ¼ ë î Ê ¦ ä Á Ô ³

形成了一套利用测井资料求算南缘地区地层 物 理、力 学 参 数 的 数 据 解 释 处 理 技 术。
研究现状
建立了直井、斜井及水平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 的计算模式及井壁稳定力学分析系统软件,利 用测井资料输入相关参数可以计算绘制:
全井的分层三个主地应力剖面 岩石弹性参数和强度参数剖面 安全泥浆密度窗口剖面 稳定的井眼轨迹及方位 泥页岩吸水对井壁稳定的影响规律
粘聚力与层理面夹角相关关系的实验点及 回归曲线
º5-4 ºººººººí ºººººº º ± 60 50 40 30 20 10 0 0 15 30 45 60 ë ã í æ Á Í Ä Ð ° ½ À ³ ¹ º 75 90
± Û ¦ Ò » ¾
地层力学参数与测井资料间相关关系
根据上述模式利用纵、横波,密度、井 径、伽玛测井曲线可求得地层的如下参 数:
Ê 3-8 · È ¾ ´ Á Ï Î ³ Í Á ¾ ³ Ð Ì ¹ ¬ ® ¼ Ñ à ± Ï ¯ Ñ £ ¼ Á °ì
î Ì ¯ Ñ £ ¾ Î Ç ³ Í Á ¼ E,x10^4
4.5 3.6 2.7 1.8 0.9 0 0 5
泥页岩水化后含水量增大, 使弹性模量急剧下降,可降 低1个数量级。
² Æ Å ° È ± u
0.3 0.2 0.1 0 0 3 6 ¬ ® ¼ · È ¾ W,% 9 12
含水量增大,泊松比增大,其经验关系式为:
=0.2+1.3w
Ê 3-10 · È ¾ ´ Á Ï Î Ò » Ä ´ ³ Ð Ì ¹ ¬ ® ¼ Ñ à ± Ï ± Û ¼ Å Á °ì
40 32
Ú ¦ ¾ Ä Å Á Á ° º (´ )
地层强度与层理面夹角的相关关系式
粘聚力与层理面夹角的相关关系式
C 45.8 0.226589
式中:C——粘聚力; α ——与层理面的夹角(垂直层理层为0度)
不同层理面角度下的内摩擦角φ 值变化不大,近 似20~25度之间,故层理面对内摩擦角的 影响可不考虑
第一轮井: 呼2井 第二轮井: 呼001井 呼002井
500 400 300 200 100 0 Ú¸Ó® ³Ï¿» ÚþÓ® ³´¿» ÚýÓ® ³Å¿»
第三轮井: 呼2002井 呼2003井 呼2004井
利用研究结果优 化井身结构及合 理使用泥浆密度, 使该区钻井周期 缩短60%以上。
三轮井钻井效果对比
¹ Ê 3-11 · È ¾ ´ Á Ï Î Á Á ° º ³ Ð Ì ¬ ® ¼ Ñ à ± Ï Ú ¦ ¾ Ä Á °ì 30
Ú ¦ ¾ Ä ¨´ © Á Á ° º £ Å £
25 20 15 10 5 0 0 5
¬ ® ¼ · È ¾ W,%
10
15
含水量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 B – 187.5 ( W – W B )
地层力学参数与测井资料间相关关系
纵、横波转换关系式:
t s 58605 0022719 AMP 2.2763810 AMP . .
式中:AMP=ρ · p—纵波阻抗 V Δ ts——横波时差(μ s/ft) Vp——纵波速度(ft/s) ρ ——地层密度(g/cm3)
7
2
呼002井DSI测井数据纵、横波速度相关关 系回归曲线
地层力学参数与测井资料间相关关系
动、静弹性模量转换模式:
E s 0.21393 * E
1.62465 d
Es——静态弹性模量(*104MPa) Ed——动态弹性模量(*104MPa)
动、静弹性模量实验点及回归曲线
° ¬ ¯ Ñ £ ¼ ¨ » É ³ Í Á ¾ £ *10^4 MPa)
7 6 5 4 3 2 1 0 0 2 4 6 ¯ ¬ ¯ Ñ £ ¼ ´ É ³ Í Á ¾ (*10^4 MPa) 8
研究现状
对泥页岩井壁在泥浆侵泡下的吸水及破坏性质 进行了试验测定和理论分析,得出了地层坍塌 压力随钻井周期的定量变化规律
凯塞尔效应试验法地应力测量装置
微 机
Locan AT 声发射仪
45 度 45 度
压 力 MTS 伺服 排 量 伺服控制 供 液 反 馈 MTS 液压源 MTS 控制器
声发射探头
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与含水量有关,即与时间相关
用差分法求得r,再根据平衡方程求
非均匀地应力下井壁应力随水化时间的变化规律(有限 元解)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
40HR 20HR 80H R 120HR
Þ ® ¯ Ë È ¸
20HR
40HR
80HR 120HR
1.8
1.6
1.4
1.2
3.2
© Ô ¦ ¦ Ý Å ¨ ³ Ð ¾ É ´ £ G/cm^3£
2.9 2.6 2.3 2 1.7 1.4 2400 2600 2800 ® î ¨À © » Æ £ ×£ 3000 3200
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 º é ÷
实验结果处理流程图
原始数据
C,MPa
24 16 8 0 0
2
3
1
2 4 6 ¬ ® ¼ · È ¾ W,% 8 10
粘聚力与含水量的关系:C=C B – K S ( W – W B ) MPa 曲线1:H=1500~2500m,或=2.18~2.30,有KS =250; 曲线2:H=2500~4000m,或=2.30~2.50,有KS =350; 曲线3:H=4000~5500m,或=2.50~2.60,有KS =450。
呼图壁地区地层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相关关系
º5-3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0 20 30 40 ± Û ¦ Ò » ¾ (MPa) 50 60 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º º à
35012 0.2855 C .
Fai=35.012-0.2855*C
ε H、ε h—表示构造运动激烈程度的构造应力系 数,由实测地应力值反算。 μ ---泊桑比,E----弹性模量 σ H、σ h———分别为最大、最小水平主地应力
呼2井安集海河组三个主地应力纵向剖面
î ï ® º ð³ ¦ ¦ ¯ î ¡ ® º ð³ ײ È Ã Ó Ô Ð ¾ £ ×Í È Ã Ó Ô ¦ ¦ Ð ¾
井壁失稳力学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声发射凯塞尔效应实验 与现场水力压裂实验相结合的深部地层地应力 测试技术,其优点是可以低成本获得大量深部 地层地应力实测数据; 研究了地应力纵横向分布规律。
研究现状
通过大量室内岩石动、静弹性参数的同步测试 实验,建立了如下经验关系式
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式 纵、横波速度转换关系式 岩石强度及弹性参数与测井资料的相关关系 地层强度与层理面夹角的相关关系式
井眼周围泥页岩地层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10
® Û ë ´ · » Î °» £ a=0.108m ó º ± ý · Ë µ £ Ç £ Cf=0.0134
9
8 t=100h t=200h t=300h t=400h t=500h t=600h
7
¬ ® ¼ · È ¾
6
时间增大
5
4
3 0.1
0.12
600
º ñ ê ® Ü Ú ¨É © à » ×» Ó Ã £ ì £
第一轮井: 呼2井 第二轮井: 呼001井 呼002井
500 400 300 200 100 0 Ú¸Ó® ³Ï¿» ÚþÓ® ³´¿» ÚýÓ® ³Å¿»
第三轮井: 呼2002井 呼2003井 呼2004井
利用研究结果优 化井身结构及合 理使用泥浆密度, 使该区钻井周期 缩短60%以上。
物理方程:
平衡方程及几何方程不变
1 r r z h E 1 r z h E z 1 z r v E
d 2 r r dE 2vr dv d r 4v 1 dv 1 2v 1 dE r 3 2 2 r 2 dr E dr v 1 dr dr v 1 dr E v 1 dr
E m v d v E v dv 2 2 v 1 dr v 1 dr
侧钻后
±¾ Ü Å ¨ ³ ¼ À ´ £ g/cc)
2.2 1.9 1.6
原套管下深
建议密度
建议套管下深
1.3
侧钻前
坍 塌 压 力
1 2400
2600
2800
3000
3200
® î ¨À £ » Æ £ ש
三轮井钻井效果对比
600
º ñ ê ® Ü Ú ¨É © à » ×» Ó Ã £ 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