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6年第期总第3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分析□曾杰徐伟铭姚小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而提出生态足迹模型是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重要途径,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条件,其可持续利用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确立以来一直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
定量测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Rees 和W ackernagel 等1992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指标提供了一个核算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的简明框架,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
正如Rees 所比喻的那样,生态足迹是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当地球所能够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等就会失去平衡,它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将最终坠落、崩毁。
二、生态足迹(一)生态足迹的概念。
W ackernagel (1996)提出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其定义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因此,通过跟踪国家或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他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定量的依据。
例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例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东莞市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沿海地區产业转移有序进行,珠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的挑战,2010年东莞市常住人口达到822万人,城市化水平为91.07%,而土地资源只有246001.03公顷,与此同时,东莞市土地利用中还存在着后备土地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粗放浪费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土地开发强度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东莞市的发展,未来建设用地的需求依然强劲,2011年,建设用地审批权又上收国务院,东莞市既要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又要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须科学合理地制定东莞市发展战略,以解决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方法与数据(一)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区域生态系统供需平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计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现状是否处于该区域的生态承载范围之内。
1、生态足迹计算公式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一消费水平下一定的人口持续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其模型计算公式如下:EF = N·ef = N·rj·∑(aai)= N·rj·∑(ci/pi)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rj为均衡因子。
2、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生态承载力则是一个区域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
其计算公式为:EC=N·ec = N·∑aj·rj·yj(j = 1,2,3,……6)式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N为人口数;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以“生态足迹分析法”度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应人 I所消 费的所有 资源和消纳 这些人 I = 1 = 1 可能成为引起环境 问题的主要问题 , 然而其大 部分却与实体规划以及 很显然 , 消费量与居住群尤其是 居住在这 所产生的所 有废物所需 要的 ,包括陆地和水 可持续发展 方面关 系密切 。 域的生物生产面积。
这种行为每天都会发生 。这三种消费分类有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 量、 核能量以及水利 电力; 建筑用地包括各类 动 ,
4其他。例如用于 比较长 的假 日和休 闲旅程 人居 设施及道路所 占用的土地 。在估 算土地 它们都和实体规划相关 。 假 面积方面 ,上述每一类都有一种计算土地 面 的能源应用 。这种分类 已经被用于调查 诸如 “ 设赔 偿”中去 。这项
建筑并不是单 一的消费源 , 还包括建筑材料以及为了开发室内 ( 谷物 、 果、 水 蔬菜等 ) 以及非食用的食物 ( 为 来说 , 家具 、 相关设备 、 安装技术 、 电力器具等 ) 。 动物种植的谷物 、 棉花等 ) 牧草地适于发展 和室外区域所需 要的装备 ( ; 但是一旦将它们加起来消费量却 畜牧业 的土地 ,通过这 些用地人们可 以获取 虽然这些方面并不是主要 的消费源 , 95 on s指 0 亿的经费应用在革新和单 肉类、 牛奶产品以及羊毛产品; 林地是 指产出 极高 。据 1 9 年 R les 出,几乎有 30 3交通消 费量。或许 可以说 , 在最近几年消费模 木材产 品的人 造林或天然林 ;水域则指需要 独维修各种设备上 。 91 91 生产鱼类以及海产品的地区 ;化石能源 用地 式 中 日益增加的消费量主要集 中于交通方面 。从 15 年 到 19 年交 在这些交通消费 中家庭是最主要 的 指为了补 偿因化石能源消费而损失的 自然资 通方面的消费量增加 了七倍之 多 , 本存量 , 包括 了四类能源:化学燃料 、 生物数 方面 ,包括去工作 、日托 中心 、学校 、商店 、以及各式各样的休闲活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 态足迹 是 一个 较好 的可 持 续 发 展定 量 分 析 指标 , 在世界 范 围 内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和认 可¨ . 原 2 但 ]
始 的生态足迹是 基于消费的资源量来核算得到的,
Re in l u t ia i t E au t n go a S san bl y v la i Ba e o 当其 应 用 于全 球 可 持续 评 价 时 , i o sd n 由于全 球 生态 系 统 Mo i e o o ia o t rn d f d Ec l g c lF o p i t i 是一 个 自给 自足 的封 闭系 统 , 费 的资 源 量 与生 产 消
文 章 编 号 : 2 33 4 (0 0 0 —180 0 5 7 X 2 1 )81 8 .6
D I1 .9 9 ji n 0 5 .7 x 2 1 .8 0 6 O :0 3 6 /. s .2 33 4 .0 0 0 . 1 s
基 于 修 正 的 生 态 足 迹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价
杨 海真 , 爱梅 , 李 叶 田
(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 09 ) 0 02
摘要 : 针对传统的生 态足迹模型在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中存 在的不足 , 将其分为 消费性生 态足迹 和生产 性生 态足迹 , 并 以苏州为案例 , 计算分析 了其 19 93年 ̄2 0 0 2年 的可持续发 展状况 , 测算 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 系统发展能 力. 结果表 明 :
04h , . m2人均 消费性生态赤 字则均 大于 0 4h 2 其 生态环 . m , 境是区域 可持续 、 全球不可持续 型, 且生态效 率逐年提 高 ; 生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全球变暖、生态失衡等。
这些问题最终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探究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中,基于生态足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度方法,本文将从生态足迹法的应用原理、优缺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足迹法的应用原理生态足迹法最早是由威廉·赖茨和马修·西蒙斯于1996年提出的。
它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人、社区或国家等范围内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其应用原理是通过比较人类对环境的消耗与自然环境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之间的差距,来判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法的核心概念是“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土地、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消耗。
它用来衡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与可持续发展的界限进行对比。
生态足迹法的主要计算步骤包括:首先确定评估的范围,包括评估的区域和时间;然后确定评价的指标,衡量不同类型的生态足迹;最后计算各项生态足迹指标,并与可持续发展的界限进行对比。
二、生态足迹法的优缺点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其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1、生态足迹法能够提供全面、客观的环境测量指标,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消耗。
2、生态足迹法通过对可持续性的界限进行判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促进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3、生态足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提供政策制定和规划管理方面的参考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缺点:1、生态足迹法在评估过程中受到数据收集困难、数据不全等因素的限制。
2、生态足迹法在评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时,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因素,从而产生误差。
3、生态足迹法只能判断可持续性的界限,不能提供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本文将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运用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生态位的概念,然后对江苏省13市的城市生态位进行了定量分析。
在利用生态位理论揭示城市发展的实质的基础上,分别用生态位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理论、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理论以及生态位互补理论指导江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
标签:生态位; 城市; 可持续发展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是近20年来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它在竞争机制、生态元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城市生态等方面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态位概念的不断发展,生态位理论已被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使用,其理论含义不断被拓展。
本文旨在从生态位理论角度,对江苏省的各个城市进行城市生态位测算,并就如何提升江苏城市综合竞争力与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政策措施,期望打开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1生态位理论与城市生态位分析方法1.1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重要理论最早是J.Grinnel于1917年提出的,并定义为生物群的基本生活单位,即指一个物种或亚种所占据的基本单位,或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功能,主要侧重指物理空间及其所处生活环境条件的关系。
生态位的概念和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于社会生态系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位是生物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作用。
任何生物都在不断地与其它生物相互作用并不可避免地对其所生存的物理化学环境产生影响,其地位与作用也必然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其它生物相对比较中才体现出来。
因此,对应于生物单元的生态位可分为态和势。
1.2城市生态位的侧度城市生态位即城市环境给人类活动所提供的多维因子空间,它是指所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生态因子(如水、食物、能源、土地、气候、建筑、交通等)和生产关系(如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等)的集合。
生态足迹指标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生态足迹指标模型研究及其应用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除了致力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外,许多国家也通过引入“生态足迹指标模型”来衡量环境保护状况以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足迹指标模型是一种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工具,其所涵盖的概念包括土地、水、空气、木材、食物、能源等。
通过该模型,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社区或国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并估计该社区或国家的生态足迹,从而了解是否存在过度消耗的情况。
既能为政府提供行政决策依据,也可以为项目投资、管理等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生态足迹指标模型最初来自加拿大的一个学者弗连特·韦克斯勒,其模型采用的是强化的生态足迹理论和统计方法,一方面衡量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另一方面则测算机会的消耗。
在实际应用中,生态足迹指标模型实际上借鉴了许多不同的指标体系,如碳足迹、水足迹等,可以更全面地衡量个体、社区或国家的环境影响。
生态足迹指标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家庭生态足迹、个人生态足迹、城市生态足迹和国家生态足迹。
其中,个人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所使用的自然资源量;家庭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家庭成员所使用的自然资源量;城市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城市所消耗的自然资源量;国家生态足迹则是指一个国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
每个生态足迹指标模型都有其独特的指标组合,由于数据的复杂性以及规模的不同,每个生态足迹指标模型的测算方法都会各异。
在实践中,生态足迹指标模型已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中国大陆,绿色足迹(Green Footprint)是一种常用的衡量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的方法。
据此,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高碳排放、低碳排放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的差异。
结果表明,高碳排放地区的生态足迹比低碳排放地区的生态足迹要大得多。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的生态足迹差异,并通过政策措施来实现生态足迹的平衡发展。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缺点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缺点作者:邓雄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06期摘要:因其直观、简便和容易被人理解,生态足迹被广泛地应用于定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研究了模型的优缺点,并针对其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可持续发展;缺点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10-02一、生态足迹及模型简介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实质,就是筛选、界定和度量人类生态影响和地球生命系统吸纳这些影响的能力[1~2],生态足迹分析就是对这一概念框架的有益尝试,虽然提出来时间并不长,但是在近年内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态足迹这一概念是由Wackernagel于1996年提出的[4],它通过测定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所谓生态足迹,是支持一定地区的人口所需的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以及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气物所需要的土地之总和。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如下基本假定[4~5]:(1)人类能够估计自身消费的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气物数量;(2)这些资源和废气物流能折算成生产或消纳它们的生态生产性面积;(3)将不同类型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按照其生产力折算之后,可以用同一单位表示,即每英亩耕地、草地、森林和渔场可以折算成世界平均生产力下的等值面积;(4)各种土地的作用类型是单一的,每标准英亩代表等量的生产力,并能够相加,加和的结果表示人类的需求;(5)人类需求的总面积可以与环境提供的生态服务量相比较,比较的结果也用标准生产力下的面积表示。
由此,得出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4~5]:EF=N*ef=n*r j*∑(aa j)=N*r j*∑(c i/p i)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ef为人均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i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 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消费量;aa 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地域面积;r i为均衡因子,因为单位面积耕地、化石燃料土地、牧草地、林地等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计算结果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有必要在各类生物生产面积前乘上一个均衡因子,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地域面积,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Vo | 8 N o 4 l3 .
J l 2 08 uy 0
房 地 产 开 发 生 态 足 迹 模 型 构 建 及 实 证 分 析
李德 智 李 启 明 杜 辉
(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南京 20 9 ) 10 6
摘 要 :基 于生 态足 迹理 论 与分析 方法 , 出 了房地 产 开 发 生态足 迹 和 房地 产 开发 生 态承 载 力的 提
pi e ac lt g mo esaeb i .T e h eie t l e eo me t fNa j gi 0 5i ay e l d c luai d l r ul h ntersd ni v lp n ni n2 0 s lz d i f n t ad o n n a
Ec l g c lf o p i t m o e fr a s a e d v l p e t o o i a o t rn d lo e le t t e eo m n a d is c s n l ss n t a e a a y i L e h L mig D u i zi D i Qi n uH i
( co l f iiE gneig S u st nvri ,N n n 10 6 hn ) Sh o vl n ier , ore iesy aj g20 9 ,C i oC n U t i a Absr t tac :Ba e n te t e r n n l ssm eh d o c l i a o t rn ,c n e t c l ia s d o h h o y a d a a y i t o fe o ogc lf o p t o c p s ofe o ogc l i f otrn n c l g c lc ryn a c t e a d ng r a sa e d v l p e ta e pr p e o p ta d e o o ia ar i g c pa i r g r i e le tt e eo m n o os d,a d sm — i y r n i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F 0 6 2 文 献标识 码 : A
家和地 区划分为 四类 【 4 ] 。张可云等 1 对 我国 3 1 个省级 区域 的生 态足迹进 行实证研究 , 对 以往 的小尺度研究 进行 了突破 。经 过
十几年 的发展 与研究 , 生 态足迹方 法在空 间尺度 、 时间尺度 、 部
门尺度和研究 方法[ 6 1 等方 面都得到 了较大 的改善 。 2研 究 方 法
GENG Hl l a I I —x i a e t a l
所产生的所有废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襁带 咏 资
源量 。依 据上述 理论 , 生态足 迹 的计算 公式表 述如 ’
E F = ∑r i ×A i =∑r = 【 ×( C P i ) ( 1 )
( S c h o o l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 N a n j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a n g s u N a n j i n g 2 1 0 0 2 3 , C h i n a )
2 . 2计 算公式 2 . 2 . 1生态足迹计 算方法
生态 足迹 分析法 的设计 思路是 【 l c 1 : 人 类要 维持 生存必 须 消 费各 种产 品 、 资 源和服 务 , 人 类 的每一 项最 终 消费 的量都 追溯 到 提供生 产该 消费所 需 的原始 物质 与能量 的生态 生产 性 土地 的面 积。并且 , 人类 活动 的所 有消费 理论上都 可 以折算成 相应 的生 态生产性 土地的 面积。 因此 , 可 以将任何 已知 人 口的生 态 足迹 表述 为生 产这些 人 口所 消费 的所 有 资源 和 吸纳这 砦 』 口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缺点
一
、
生态足 迹及模 型简 介
标, 直观明 了, 形象地反映 了人类对地球 的影响 , 资料相对容 易获 且 取、 计算方法 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强 , 并可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 可以较好地揭示 自然资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关系 ;2 生态足迹 () 方法提 出了生物生产性土地 的概念 , 对各种 人类消费和 自然 资源进 行 了标准化的处理 , 生物生产性土地 的概念 有效地表达 了支 持人类
要: 因其直观 、 简便 和容 易被人理 解, 态足迹被广泛地应用于定量反 映一 个国家或地 区的可持 续发展程 生
度 。 介 绍 了生 态足 迹 分析 模 型 , 究 了模 型 的优 缺 点 , 研 并针 对其 缺 陷提 出 了相 应 的改 进 方 法 。 关键 词 : 态 足迹 ; 型 ; 持 续发 展 ; 点 生 模 可 缺 中图 分 类号 :0 2 文 献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 0 )6 0 l一 2 F6 . 2 A 1 7 — 9 X(0 9 0 — lO 0
生 活 所 必 需 自然 资 源 和 土 地 面 积 的有 限性 1;3 生 态 足 迹 方 法通 过 3( ) ]
可 持续发展生态评 估的实质 , 就是筛选 、 界定和度量 人类生态
影响和地球生命系统吸纳这些 影响的能力 , 生态足迹 分析就是对
这一概念框架 的有益尝试, 虽然提 出来时间并不长 , 但是在近年内迅
力 下 的 等 值 面 积 ;4) 种 土 地 的 作 用 类 型 是 单 一 的 , 标 准 英 亩 代 ( 各 每
引入平衡因子和产 出因子进一步实现了各 国各地 区各类生物生产性 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 。它通过测量人类 对 自然生态服务 的需求与 自然所能提供 的生态服务之 间的差距 , 提供 了一个核算个人 、 企业 、 地 区、 国家和全球 自然资本利用 的简明框架 , 可以使政策制定者和公
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生态 足迹时 序分析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
以江 苏 省 为例
易理 强 , 晓斌 ,周 寅康 金
( 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 系, 南 江苏 南京 209 ) 103
摘
要 i运用 生态 足迹 时序 账 户对 江苏 省 18- 20 99 03年 可持 续发 展状 况进 行定 量 测度 ,结果 表 明
快速 的工 业化 加剧 了生态足 迹 的高速 增 长 :近 1 5年来 江 苏省 年 均 生 态足 迹 为 165h cp . 1 m /a ,生 态承 载力 为 050 m / a ,年 均 生态 赤字 为 105 m /a 。 生态足 迹 日益 增大 的 同时生 态承 载 力 .4 h cp .7 h cp 却 以微 弱的 幅度逐 年 下 降 ,江 苏省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生态环 境压 力 日趋增 大 。
社 会经 济 发展 有重 要意 义 ,而传 统 的评 价方法 在 理 论 以及 实 际操 作侧 重于 经济 和人 文 等 因素 ,在资 源 和生 态环 境 的可持 续发 展 目标定 量测 评 方面 存在 明 显缺 陷 。从 2 0世 纪 9 o年代 初 ,一些 国 际组织 及 有 关研究 人 员 开始努 力 探寻定 量 衡量 国家 或者 地 区范 围发展 可 持续 性 的新 方 法 。 19 96年 Wakmae M ce gl 等 提 出的生 态 足 迹 (cl i lotr t 方法 为 eoo c opi ) gaf n 可持 续发 展 的定量 评 价提 出 了一种 全新 的思路 。此 后大 量学 者 对模 型进 行 了有 益 的改 进 , 自 20 0 1年 H l t 等 首 次 提 出生 态 足 迹 时 序 账 户 以 来 , e mu H 越来 越 多 的学 者 认 识 到 生 态 足 迹 时 序 分 析 的 重 要
环境设计中的生态足迹评估
环境设计中的生态足迹评估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旨在创造美好、舒适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的学科,生态足迹评估成为了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生态足迹,简单来说,就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在环境设计中进行生态足迹评估,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更环保的决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足迹评估的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
它通常包括对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土地占用、材料使用以及废弃物产生等方面的考量。
例如,在计算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时,需要考虑所使用的能源类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以及其相应的碳排放系数。
对于水资源利用,要评估设计中所需的水量以及对当地水资源储备和水循环的影响。
土地占用方面,则要考虑建筑物、道路、绿化等所占据的土地面积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对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使用可回收材料或本地材料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废弃物的产生量及其处理方式也是评估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在环境设计的初期阶段,生态足迹评估能够为设计师提供重要的指导。
比如,在选址时,通过评估不同地点的生态承载力和现有的生态足迹,可以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
如果设计的是一个住宅小区,那么靠近公共交通设施、拥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的地点会更有利于减少居民的能源消耗和交通出行带来的环境压力。
在规划布局方面,合理的空间组织可以降低生态足迹。
例如,采用紧凑型的布局,减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从而节省土地资源。
设计高效的交通系统,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可以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同时,合理规划绿化空间,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增加碳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建筑设计也是影响生态足迹的关键因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南京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
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评价南京市的生态旅游
资源,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南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可
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景区规模、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旅游设
施设备、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生态旅游市场需求。
这些指标充分考虑了南
京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专家访谈的方式,对以上指标进行
权重的确定。
问卷调查可以针对一般游客或专业人士,通过调查他们对各
个指标的看重程度,得到权重数据。
专家访谈可以请教有关生态旅游的专
家学者,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层
次分析法将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个树状结构,通过逐层比较指标
之间的重要性,最终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实际调查数据,对南京市的生
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可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再加权得到总分,从而对南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总之,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可以
通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查和访谈、分析数据和计算得分来完成。
这种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南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为相关旅游规划和发
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LI X i o U a hui , LU a uo , LI H u qi g Xi ng p U eln oo ya dEn io me t CAS Ch n c u 3 0 2 Ch n ; . a u t 1 Ke b r t r f t d Ec lg n v r n n , W a , a g h n 1 0 1 , i a 2 Gr d ae
第 2 卷第 2 8 期
、0 . 厂1 28 NO.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然科学版 ) 自
J un l f io i  ̄T c nc l iest ( tr l ce c o r a a nn e h ia v ri Nau a in e) oL Un y S
20 0 9年 4月
态赤字的存在表明该区域 的发展模式仍处于一种 不可持续 的状态。
关键 词 : 珠 江 三 角 洲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 人 均 生态 承 载 力 ;生 态 赤 字 中 图分 类 号 :F022 6 . 文 献标 识 码 :A
Ap l a in o c l g c l o t rn v l ai n p i t f o o i a o p i t n e au t c o e f i o
S h o o hn s c d myo ce csBe ig1 0 4 , ia 3 S h o f b na dE vrn n a c o l f iee a e f i e, i n 0 0 9 Chn ; . c o l a n n i me tl C A S n j o Ur o
fse a e c a g ae o e e oo ia a a i e ro t e e o o ia u p U rd fcto i ee tt e a trt n t h h h n e r t ft c lg c lc p ct p rpe s n; c l g c ls r l S o e i fd f r n h y h i yp s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实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实践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标准。
如何科学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实践。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1.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法,用于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常用的指标有环境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等。
这些指标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全面评估,以识别是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生态足迹法生态足迹法是一种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即以城市每个人在生活和生产中所需的自然资源数量,与该地区所能提供的生态资源的比较,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城市生态足迹的深入了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
3.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它采用相关的综合评估方法,将各个方面的贡献度纳入到一个总评价指标中,以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1.加强城市空气治理城市的环境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城市空气治理,减少空气污染,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也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形成垃圾处理系统和绿色交通网络,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低碳食物、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改变生活方式的方式,或许需要时间的推广,但是它们都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推广低碳理念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减少建筑排放,以应对城市人口发展的挑战。
4.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城市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摘要生态足迹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计算模型和应用案例,本文旨在阐明生态足迹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价值,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影响日益加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应运而生。
生态足迹通过计算人类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压力。
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支持特定人群或活动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
它包括六个主要组成部分:1. 耕地足迹:生产食物和纤维所需的耕地面积。
2. 牧草地足迹:饲养牲畜所需的牧草地面积。
3. 林地足迹:提供木材、纸张和其他林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4. 渔业足迹:捕捞水产品所需的水域面积。
5. 建筑用地足迹:建设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所需的土地面积。
6. 碳足迹: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面积。
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数量、消费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
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影响越大。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1. 组成法:将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和服务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然后将这些面积加总,得到总的生态足迹。
2. 投入产出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不同经济部门对生态足迹的贡献,然后将这些贡献加总,得到总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资源消耗:通过比较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Biocapacity),可以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消耗是否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经济增长需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相平衡。
然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准确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它通过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类活动所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来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分析法使用指标如生物生产力、人均碳足迹等来量化环境影响,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态足迹分析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该方法只关注于环境影响,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评估。
其次,生态足迹的计算方式会受到数据可获得性和信息完整性的限制。
因此,在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时需注意其局限性。
二、综合评估指数法综合评估指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它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得出评估结果。
常用的综合评估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环境质量指数、社会公平指数等。
综合评估指数法的优点是可以较全面地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能够考虑多种因素的权衡。
然而,它的缺点是在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三、环境费用内部化方法环境费用内部化方法是一种通过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活动中,鼓励经济主体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制定环境税收、排放许可证等政策手段,使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内部化环境成本,并鼓励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环境费用内部化方法的优点是强调了经济活动的环境责任,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改善环境绩效。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监管成本高、政策实施难度大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四、社会经济学方法社会经济学方法是一种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考虑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基于生态足迹的南京市生态安全评估
ia aey h sb e n av r n e u e sae i e eo me t d l sa u s san b esae T emanf co sr s l n c lg— c l f t a e n i e yi s c r t t , t d v lp n s s mo e t n u ti a l tt . h i tr e u t g i e oo i i a i n c aey c s r ee c s ie c n u t n o e o r e , a d l rep p lt n a d u b n s r w e d n ed ce s r be l a s f t r i a e t x e s o s mp i f s u c s n ag o u ai n r a p a l a ig t t e r a e i a a l i s h v o r o l oh n ln . a d
基于生态足迹的南京市生态安全评估
陈子玉
( 京 晓庄 学院 南
刘钦普
南京 2 17 ) 1 1 1
生物化 工与环 境工程 学院 ,江苏
摘 要 :采 用生 态足 迹 、 生态 压 力指 数 和 生 态可持 续 指 数 评 估 体 系 ,对 南 京 市 生 态 安 全 进 行 了评 价 。 研 究 表 明 , 南京 市 19 9 6年 、20 0 5年 、2 0 06年 、20 0 7年 均 出现 生 态 赤 字 ,生 态安 全 受 到 胁 迫 ; 生 态压 力 指 数 分 别 为 6 3 、 1.5 1.5 .2 34 、 39 、 1.2 生 态可持 续指 数 处 于 “ 39 ; 强不 可 持 续 ” 生 态安 全一 直 处 于极 不安 全 状 态 ,其 发 展 模 式 处 于 不 可持 续状 态 。 造 成 生 。 态安 全危 机 的 主要 因素 是 资 源 过度 消耗 、人 口数 量大 和 城 市 扩 张导 致 耕 地 减 少 等 。 关键 词 :生 态足 迹 ;生 态安 全 ; 生 态压 力 指数 ; 生 态可持 续指 数 ; 南京 市 中 图分 类 号 :F6 . 0 2 2;X8 1 2 文献 标 识 码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in Nanjing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生态足迹评价理论,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京市近年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如下:2010年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约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13.66倍,这说明南京市存在较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对南京市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认为,南京市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较大,耕地资源越来越少,林地保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南京市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必须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关键字: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南京市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evaluation, and uses the model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in 2005-2010 dynamicall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2010, the demand of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are 13.66 times of the supply of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approximately, there are more serious iss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demand of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supply analysis the paper conclude that Nanjing are in greater demand on non-renewable resources, the farmland and the woodland protection are needed taken seriously attention from 2005 to 2010.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at the reduction of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in Nanjing,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the paper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s as follows: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improving land utilization, developing of the scientific land-use planning.Key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anjing1 引言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各国学者便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情况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Wackernagel等基于生态经济学研究成果提出了生态足迹这一概念,经过完善,发展成为了生态足迹模型,并得到广泛应用。
它主要是计算区域发展过程中消耗的和提供的资源量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情况[1]。
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判定地区、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2]。
近几年,生态足迹方法由于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南京市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城市化速度较快,资源供给较为紧张,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测度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情况,为区域合理利用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足迹理论及方法2.1 理论基础“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土地面积的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一只承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3]。
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每一消费项目最终都可追溯到生产该消费品所需的原始物质与能量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上,这是人类对生态足迹的需求。
而自然所能提供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则为生态足迹的供给,也可作为对生态承载力的测度。
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需求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则该地区的生态足迹表现为生态赤字,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促使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4];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需求小于其生态承载力,则该地区的生态足迹表现为生态盈余,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当地的自然资源仍有开发和利用的潜力。
2.2 计算方法生态足迹基于六点假设[5]:跟踪人类社会消费的大部分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是可能的;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量的大部分可根据支持这些流量的必须生物生产性面积进行测量;各类可用生物生产能力不同的土地,可以折算成标准公顷—全球公顷;由于这些土地的用途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它们可以相加成为人类的消费需求;自然的生态服务的供应也可以用以全球公顷标示的生物生产空间表达;生态足迹可以超越生态承载力。
2.2.1 生态足迹需求根据William Rees的划分方法,将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主要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化石燃料用地、建筑用地等六种。
但是这六种生产性用地的生产能力不同,在计算时需要将各种类型的土地乘以一个均衡因子加以调整,转化为具有相同生产能力的面积。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如下:()()∑∑⨯⨯=⨯⨯=⨯=i i j i j p c r N aa r N ef N EF ——(1)公式(1)中:EF 为总的生态足迹;N 为人口总数;ef 为人均生态足迹; aa i 为人均i 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i 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 r 为均衡因子;j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c 为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 为i 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生态足迹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生物资源的生态足迹需求、能源资源的生态足迹需求。
其中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农产品、动物产品、水果等类别;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原煤、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煤气、电力等。
2.2.2 生态承载力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享赋不同,不仅单位面积不同类型的土地生物生产能力差异较大,且单位面积同类型的土地生产力也有很大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同类生物生产土地的实际面积无法直接进行对比,需对不同类型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调整。
这可以通过引进一个产量因子来实现,也就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型土地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平均生产力的比率。
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如下:()6,......3,2,1=⨯⨯⨯=⨯=∑j y r a N ec N EC j j j ——(2)公式(2)中:EC 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N 为人口数;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 /人);a 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 j 为均衡因子;y j 为产量因子, y j =y lj /y wj , y lj 指某国家或区域的j 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y wj 指j 类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力。
在计算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时,还应留出1 2%以维护生物多样性需要。
因此,最终的区域生态承载力将扣除l 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3 南京市生态足迹分析3.1 概况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2010年,南京市土地面积98.81万亩,常住人口800.47万人,人均GDP 65273元。
如表1中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情况,耕地所占比例最高,但是人均面积排在第三位,牧草地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最小,其实是建设用地、水域、林地。
表1 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情况土地类型土地面积(hm2)占全市总面积(%)人均面积(hm2/人)耕地239911.8 36.422 0.029971牧草地17.65 0.003 0.000002林地73296.96 11.127 0.009157建设用地175806.7 26.690 0.021963水域144852.4 21.991 0.018096总面积658702.4 100 0.082289 数据来源: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站()3.2 计算3.2.1 生态足迹需求根据《南京市统计年鉴》(2011年)的统计数据,得出南京市生态足迹计算所需的生态足迹需求表、能源生态足迹需求表。
其中计算生态足迹时,将能源的消费转化为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均采用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引入折算系数的概念,将当地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燃料土地面积。
所有关于人均指标的计算值皆基于江苏省2010年常住人口数800.47万人得出。
通过汇总,得出南京市2010年生态足迹的需求的最终结果,如表4。
本文均衡因子则选取于文献[6][7]中对世界各国生态足迹估算的结果。
表2 2010年南京市生物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表项目名称全球平均产量(Kg/ hm2)生物量(t)人均生态足迹(hm2/人)土地类型粮食2744 1106435 0.0523 耕地棉花1000 4135 0.0005 耕地油料1856 117697 0.0082 耕地麻类1500 2008 0.0002 耕地蚕茧1200 170 0.0000 牧草地园林水果3500 85273 0.0032 林地茶叶566 2092 0.0005 耕地蔬菜18000 2663200 0.0192 耕地竹笋干3500 1216 0.0000 林地板栗3000 2872 0.0001 林地白果3500 9 0.0000 林地木材 1.99 78740 5.1300 林地肉类33 123000 0.4832 牧草地水产品29 204183 0.9128 水域奶类502 86071 0.0222 牧草地蜂蜜50 825 0.0021 牧草地禽蛋400 74756 0.0242 牧草地表3 2010年南京市能源生态足迹需求表项目名称全球平均能源足迹(GJ/hm2)消费量折标准煤(t)折算系数(GJ/t)人均消费量(GJ/人)人均生态足迹(hm2/人)土地类型原煤55 15812244.1 20.934 28.3185 0.5149 化石能源用地洗精煤55 5088587.4 20.934 15.7390 0.2862 化石能源用地焦炭55 4613617.673 28.47 15.2623 0.2775 化石能源用地天然气93 216.77138 38.978 0.0010 0.0000 化石能源用地原油93 30228627 41.868 158.7611 1.7071 化石能源用地汽油93 53011.5992 43.124 0.2778 0.0030 化石能源用地煤油93 1580.2836 43.124 0.0115 0.0001 化石能源用地柴油93 169475.301 42.705 0.9936 0.0107 化石能源用地燃料油71 100237.9678 50.2 0.6601 0.0093 化石能源用地液化石油气71 328645.0244 50.2 2.7422 0.0386 化石能源用地电力1000 8194053.6 11.84 11.2203 0.0112 建设用地表4 2010年南京市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用地类型需求面积(hm2/人) 均衡因子均衡面积(hm2/人)化石能源用地 3.0430 1.1 3.3473耕地0.0779 2.8 0.2182牧草地0.5125 0.5 0.2562林地0.0032 1.1 0.0035建设用地0.0121 2.8 0.0339水域0.8796 0.2 0.1759人均生态足迹 4.03523.2.2 生态足迹供给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面积数据来源于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