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6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 第6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 第6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作“孔明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孔明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细线、不同密度的小球、烧杯新课引入联系生活实际【师】同学们,你们自己煮过饺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段煮饺子的视频,观察饺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下沉、上浮、悬浮、漂浮)。

【问】为什么饺子会下沉、上浮、悬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物体的沉浮条件。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物体的浮沉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当F浮>G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当F浮<G时,物体下沉,最后沉底。

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情况跟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归纳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ρ液gV排,物体所受的重力:G=ρ物gV物,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1)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2)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最后沉底。

提出问题:实心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有什么区别?归纳总结:实心物体漂浮与悬浮时,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F浮=G,漂浮时,V排<V物,ρ物<ρ液;悬浮时,V排=V物,ρ物=ρ液。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六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六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制作孔明灯、密度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观(1)通过对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社会、技术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孔明灯、密度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应用。

教学难点:物体浮沉的应用。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及阿基米德原理。

提出:不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运动状态是不是相同的?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分别演示鸡蛋和木块浸、铁块和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的情况,提出为什么物体浸在水中时有的下沉,有的上浮?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对上面问题的猜想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认为重物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二是认为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三是与物体受到的力有关。

②老师先要求学生针对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

如果学生在第二种情况中无法解决,教师可用空心牙膏皮演示,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浮沉与物质本身的密度无关,再提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强调:力和运动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提出问题: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物体怎样运动是由它们的合力决定的)讲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F浮<G物,则物体下沉(直沉到水底,所受合力为0,物体静止。

若F浮=G物,则物体悬浮(物体全部浸入水中)。

(画图讲解)若F浮>G物,则物体上浮。

由以上推导,得到推论:物体的浮沉可以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判断。

在物体上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浮力和露出液面后的浮力变化情况,最后得出物休漂浮的条件:F浮=G物,③问:什么情况下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下沉,什么时候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讨论后得出:如果说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实心,可以攻玉用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当ρ物>ρ液,物体下沉;当ρ物=ρ液,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

8年级物理下册 8.6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

8年级物理下册 8.6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

第六节物体的沉浮条件设计思想:在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后,在这一节里再次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本教案立意与探究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探究准备:在事先分好组,按需要,一般是四五个同学一组为宜.同时提出要探究的课题.探究中提供的实验仪器:木块、铁块、弹簧称、天平、量筒等,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仪器.探究中的具体操作:1、提出问题: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二铁块却下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浮条件又是什么?2、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猜想不拘一格;3、根据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4、在提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也可自己设计实验仪器);5、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6、写出实验步骤;7、得出实验结论;8、看实验结论和先前的猜想是否吻合;9、写出个人自评.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填在下表里.姓名实验日期探究课题物体的沉浮条件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仪器实验的记录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和猜想是否吻合自评学生将上表交回后,此课时完毕.下一课时,选几组完成较好的方案,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他们组的探究报告,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就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一总结,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下,物体就会下沉;F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上,物体就会上浮;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请同学们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图8-33、图8-34、图8-36、图8-37等现象.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它们的密度有何关系呢?结论:当ρ液〈ρ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下沉;当ρ液=ρ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ρ液>ρ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上浮.注意:这里要指出物体是实心的,如果用大密度的材料制成的物体要附在水面上,则可以把他制成空心的,如轮船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请同学们学习“阅读材料”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重要,学生又不易接受,需要课前做好准备,探究过程要进行帮助。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6《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典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6《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典教案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中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设计。

本课所涉及的许多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课的重点是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学情分析学生头脑中有关浮沉现象的经验相当丰富,这些经验中,有些是与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一致的,如铁钉在水中要下沉,木头在水中要上浮;而有些经验则与新知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完全冲突的,如钢铁在水中总是要下沉的(由钢铁制成的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中更好地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经验一体化,建构成为自己的经验,课前通过请学生写自己心目中的浮沉现象、面对面交流等途径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发现: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浮沉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了解浮沉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浮沉问题。

二、 教学目标1.能参与浮沉现象的寻找、制作、观察等活动;能主动探究浮沉现象;能部分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2.能不同程度地用浮沉条件解释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各种浮沉现象;能尝试使用密度计进行测量。

3.能通过“孔明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的制作与分析表现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关注。

三、 教学媒体1.学生在课前分组寻找并制作的自己身边有关浮沉现象的小实验、小制作若干,如“孔明灯”、“沉船打捞模型”、“浮沉不定的气球”……。

2.学生分组及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每组密度计一只、装有清水和盐水的量筒各一个。

3.多媒体设备一套。

其中含:浮沉现象录像若干,辅助浮沉现象分析的自制课件若干,自制密度计刻度、原理分析课件等。

四、 设计思路1.主要设计思路基于前述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自己从现象生成的知识比向学生灌输的知识掌握更好,所以将本课内容的学习前移至对浮沉现象的探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_6物体的浮沉条件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_6物体的浮沉条件学案课件
若ρ物与ρ液已知
若ρ物与ρ液未知,分析
题意,根据ρ=m/V计
算ρ物与ρ液的大小
ρ液>ρ物,漂浮
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悬浮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下沉
下沉, F浮=G物-N
注:ρ物必须是实心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平均密度。
方法二:通过比较物体的重力G与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判断物体静止时的
视察:如图所示。
思考:
问题: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
漂浮
等于
密度计始终处于________状态,密度计所受到的浮力总是________它所受


到的重力。密度计上的示数上面较______,下面较______。
应用示例
类型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例1把重5 N、体积为6×10-4 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
最终状态,从而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假设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则
V排=V物,根据公式F浮=ρ液
gV排计算出F 浮 ′的大小
F浮′ >G,漂浮
漂浮, F浮=G物
F浮′ =G,悬浮
悬浮, F浮=G物,
F浮′ <G,下沉
下沉, F浮=G物-N
类型二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例2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曾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 km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方法指点]利用物体漂浮、悬浮求物体、液体密度的方法
(1)等量法求解:
状态
漂浮或悬浮
找等量关系
二力平衡
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F浮=ρ液gV排;
G物=m物g=ρ物gV物

物理第六节《物体浮与沉》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物理第六节《物体浮与沉》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物体的浮与沉》教课方案一、设计企图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

学生在校学到学习方法与技术,而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

学生在本节课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定、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沟通合作等几个环节。

本节课的引入,采纳直观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猜想,引出课题。

而研究实验中悬浮条件不易控制,所以对实验条件进行改良,用盐水代替清水,成效较为显然。

由身旁常有的生活现象观察,猜想判断沉浮条件的另一种方法,再用小实验考证猜想的正确性。

浮沉条件的四个应用,采纳不一样教课方法:密度计、潜水艇让学生观察,谈论归纳,教师分析工作原理。

盐水选种,则用不一样商场的黄豆进行比较实验,让学生学会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社会的能力。

热气球实验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培育自习能力。

二、教教事例(一)课型课时新讲课;1课时(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说一些简单的问题。

2、方法与过程1)经历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育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经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育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从物理视角,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热爱物理、关注科技前沿的兴趣。

(三)要点难点1、指引学生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从而设计并实行物体的浮沉研究实验,是教课中的重点内容。

2、利用浮沉条件来解说生活有关实例,则是本节教课的难点。

(四)教课方法采纳科学研究实验方法和演示法,指引学生小组谈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五)教课仪器易拉罐、烧下沉飘荡悬浮杯、小瓶子、上调沉底密度计、潜水F 浮<GF浮=GF浮=G艇演示仪。

(六)F浮>G F浮+F支=G板书设计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1、浮沉现象:物体处于动向,物体处于静态,均衡力作用非均衡力作用(2、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飘荡条件应用(2)盐水选种:3)潜水艇:改变自己的重力4)热气球:(七)教课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投影]展现巨轮在海上、人在死海在安闲看书、飞艇浮在空中等几张新奇风趣的浮力现象图片。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

8.6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方法和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课前准备乒乓球、清水、盐水、橡皮泥、鸡蛋、密度计、长筒玻璃杯两个注射器,输液管,气球,石头。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设疑]: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小石块却沉入水底,物体的浮沉由什么条件决定?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演示实验]:分别让三只同样大的装了黄沙的药瓶浸没在大量筒的水中,一只下沉,一只悬浮,一只上浮直至漂浮[学生描述]:这四种浮沉状态的特点。

[学生活动]:让鸡蛋像潜艇一样浮沉[猜想]:正常的鸡蛋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怎样让鸡蛋漂浮呢?[学生实验] :把一只鸡蛋轻放入浓盐水中,使鸡蛋处于漂浮状态,然后缓缓倒入清水,鸡蛋慢慢变为悬浮,继续加入清水,鸡蛋下沉。

如再加一些盐粒,鸡蛋以慢慢上浮。

[讨论]:(1)鸡蛋在盐水中受到哪两个力的作用?(2)鸡蛋处于不同状态是由于哪个力发生了变化?[总结]: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下沉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悬浮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上浮[想一想]:鸡蛋在悬浮和漂浮两种状态下,浮力都等于重力,那么这两种状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演示说明]: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把铜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铜块沉入水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查阅密度表,你发现铜的密度,水的密度和木块的密度有什么关系?铜块下沉F浮<G重ρ水×g × V排< m ×gm=ρ物×V物所以ρ水×g× V排<ρ物×g ×V物两边同时处以gρ水×V排<ρ物×V物因为此时浸没,V排= V物所以ρ水<ρ物[讨论]:满载的轮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改变?船会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学生讨论]: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总结]:增减排水的体积以改变浮力(轮船、鱼)及增减自身的重力两种方法都可实现浮沉。

物理初二下北师大版8.6物体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物理初二下北师大版8.6物体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物理初二下北师大版8.6物体浮沉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发明决定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重力和浮力;2.明白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及物体的沉浮的条件;3.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科学实验探究科学规律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2.进一步熟悉操纵变量法来进行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获得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熏陶;2.进一步养成相互合作的适应和面对困难知难而上并勇于解决问题的态度。

3.学会观看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明白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同时利用这些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到生活中。

〔二〕难点:物体浮沉条件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利用浮沉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由于学生思维的不严密,学生往往不易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用具橡皮泥、烧杯、水、盐、铁钉【四】教学过程程序一关注社会走进科学内容:教师上课时,首先给学生讲述一段有关“天台蔡姓孩子溺水”的事件,同时告诫学生在江河湖畔一定要注意安全,然后提问:同学们,他们是可不能游泳的,然而假如当时他们的身上套了游泳圈的话,他们就可不能沉入池塘,而是会浮在水面上了,什么原因游泳圈会有这么大的用处?有了它便能够浮在水面上,没有的话就会沉入水底?形式:教师讲述或播放视频。

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渗透安全意识,而且要严肃,赋予情感。

在提出问题后,没必要让学生马上回答,能够要求学生在上完本节课的内容后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告诫学生注意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科学课也充满人文情怀,同时自然而然的进入课堂。

程序二:知识回忆埋下伏笔内容:回忆第一课时的内容要求:教师事先预备好一块橡皮泥〔捏成球形〕,一杯盐水,使橡皮泥刚好在该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同时提问:1〕橡皮泥停留在液体中时,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什么力?该力的方向、作用点、施力物体分别是?受到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上、重心、液体2〕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阿基米德原理3〕谁能对这块橡皮泥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示意图。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一、说教材本节是选自北师大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的内容,教材运用实例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介绍了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常见的实际应用。

本节内容将浮力、重力、二力平衡和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浮力知识的升华与拓展,与前面的内容仪器构成了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2.了解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密度计等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体会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轮船、潜水艇等的沉浮原因的分析二、说学情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进一步提高。

初二学生生活经验也较为丰富,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情。

在知识储备层面,学生已经对浮力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不过学生浮力的应用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熟悉,所以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可综合应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法方面,采取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将木块和铁块完全浸没到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浸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为什么木块完全浸没到水中会上浮,而铁块完全浸没到水中则会下沉。

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体浮沉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从受力和密度两方面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受力和运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别画出物体在上浮、悬浮、下沉三种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北辰区师院附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北辰区师院附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物体的浮沉条件3. 潜在水面下的潜水艇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写出判断依据)4.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活动五:观察密度计密度计放于液体中始终是处于 状态,当液体密度增大时,密度计将 。

当液体的密度减小时,密度计将 。

活动六:课堂练习与反馈1. 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是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2. 一个质量是50g 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

下沉 物体向下动动最后静止 F 浮______G 上浮物体向上漂F 浮______G 悬浮 停在水面下任一地方 F 浮______G 漂浮 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F 浮______G感悟:反思感悟:的液体重 N。

3.把一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形状不同的圆柱体、球体和长方体,先后将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浸没在水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填“圆柱体大”、“球体大”、“长方体大”或“一样大”)。

再将同一块橡皮泥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则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判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受到浮力作用,在下沉时不受浮力作用B.轮船无论是在海面上航行还是在码头处静止,都受到水的浮力C.热气球内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球升空时不受浮力作用D.潜水艇在150m的深海中潜行时所受到浮力在不断变小5.如图所示,球从水面下上浮至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判断正确的是()A.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增大;露出水面后,浮力继续增大B.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C.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减小D.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开始逐渐增大6.用一根细线将一个石块系住,分别浸没在盛有盐水和水的容器中(石块未触及容器的底及侧壁,且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于细线拉力的作用,石块静止在液体中,此时线上拉力分别为F1、F2,则两次拉力大小关系是()A.F1>F2B.F1=F2C.F1<F2D.无法比较7.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投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甲漂浮,乙悬浮,并沉底,如图所示,它们所受浮力分别是F甲、F乙、F丙,则其大小关系是()A.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C. F甲>F乙=F丙D. F甲>F乙=F丙1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3kg的小球,悬浮在斜面上盛水的杯中。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8章 压强与浮力 第6节 第1课时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8章 压强与浮力 第6节 第1课时

第6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一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2.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3.了解浮沉的各种现象.4.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问题的解决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教学过程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0,完成以下问题: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同时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合作探究】探究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如图甲所示,将小木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将怎样运动?答:小木块上浮至水面.2.如图乙所示,将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将怎样运动?答:乒乓球上浮至水面.3.如图丙所示,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将怎样运动?答:金属块下沉到水底.4.如图所示,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松手后它们的运动方向,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结论:(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G时,物体下沉;当F浮=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5.悬浮与漂浮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状态,都满足F浮=G物.不同点:(1)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这时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最大浮力,F浮=ρ物gV物(V排=V物);漂浮指物体部分浸入,此时V排<V物,所受的浮力不是最大的.(2)漂浮条件是ρ液>ρ物,悬浮条件是ρ液=ρ物.(物体为实心)探究二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上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2.下沉: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3.悬浮:由F浮=G可得:F浮=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4.漂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5.总结:简单地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取决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探究三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1.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由物体的沉浮情况可以判断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反过来由物体重力与浮力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求解某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首先要明确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物体重力;若沉底则浮力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探究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作出的有关推论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仍都悬浮(或漂浮).2.漂浮在水中的冰或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不变;若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下降.3.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零点几倍,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零点几倍.4.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竖直向下的外力,且力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的增量.例题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将一块冰放入水中,冰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恰好与杯子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D)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B.水面先下降后上升C.烧杯中的水面会下降D.水面始终与杯子口相平解析由于冰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G冰,即ρ水gV排=G冰…①,又因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水=G冰,即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所以,V排=V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始终与杯子口相平.【教师点拨】条件分析法: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都不相同时,不能根据单个影响因素来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这时可以先由浮沉条件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浮力与物体自身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比较浮力的大小.【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D.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2.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5×10-4m3的水.则此物体是(B)A.浮在水面上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铁球受的浮力小于铝球受的浮力;若把它们都放在水银中静止时,则铁球受的浮力等于铝球受的浮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课堂小结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6 物体的浮沉条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6  物体的浮沉条件

《八年级下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制作孔明灯、密度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观(1)通过对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社会、技术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孔明灯、密度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应用【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工具】:鸡蛋、石蜡、圆底烧瓶、医用注射器、细玻璃管(一长一短两根)、橡皮塞、橡皮管等。

◆教学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设计课的导入:第一幅,白色的冰山“漂浮”在蔚蓝的海面,第二幅动画,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在海里翻腾“浮沉”。

第三幅,美国“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搭载75架飞机)庞大逼真,“漂浮”在海面;俄罗斯J 级导弹潜水艇“悬浮”在海里。

◆教学过程设计一、研究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实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观察到什么现象?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记录1:小瓶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

记录2:牙膏皮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

记录3:石蜡块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

结论:控制物体浮沉的途径: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减少浮力使物体下沉改变液体密度改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2、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北师大版)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预习提示:1.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2.这两个力的大小存在什么关系?3.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会影响浸在液体中物体的运动吗?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等的浮沉原理;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浮沉子”的浮沉原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观察“浮沉子”和“孔明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用具:教师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小药瓶、土豆、木块、大枣、橡皮泥等;学生(分七组实验):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各7个、硬币7个;鹌鹑蛋7个;橡皮泥7块;水槽7 个;烧杯7个;气球7个;易拉罐7个等;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浸在水中的木块、铁块都要受到水对它们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一样吗?2.演示外观相同而重量不同的小药瓶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小药瓶在水中将会怎么样呢?它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呢?3.用“浮沉子”演示第三个小药瓶的浮沉情况,增加神奇色彩,提高学习兴趣。

师: 为什么小药瓶能够产生这样的物理现象呢?这些都是人们巧妙地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

新课教学: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对它们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一样吗?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把实验桌上的大枣、铁块、鹌鹑蛋、硬币等都浸没在水中,静止状态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我来试试:请同学们做一做师:边做实验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物体的上浮和下沉都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江都市六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8.6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 北师大版

江都市六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8.6物体的沉浮条件教案 北师大版

8.6 物体的浮沉条件1.记住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判断物体状态.2.记住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利用浮力控制沉浮的道理.3.能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新课导入】导入1:实验导入上课时端一水槽,分别把小木块、乒乓球和小石块放入水槽中,小木块、乒乓球漂浮在水面,小石块沉在水底.学生观察思考: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小木块、乒乓球能够漂浮在水面?小石块却沉在水底?引入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导入2:图片导入茫茫大海上,钢铁制成的轮船在海面上航行,轮船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海面上?而将铁块投入水中,铁块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导入3:视频导入播放《潜水艇(动画版)》.【课堂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观察思考并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着物体的沉浮.(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浮< G时,物体下沉当F浮= G时,物体悬浮当F浮> G时,物体上浮(3)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ρ液< ρ物时,物体下沉当ρ液= ρ物时,物体悬浮当ρ液> ρ物时,物体上浮2.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和潜水艇结合图843,844,845阅读教材,并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各题①两次鞋油袋所受的重力G甲和G乙的大小关系是G甲= G乙;两次排开的水的体积V甲和V 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 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 F乙.②轮船的原理: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受到更大的浮力.③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下潜和悬浮的?通过调节潜水艇水箱中储水量,从而改变自身重力.(2)热气球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①物体在空气中也会受到空气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②节日活动中的热气球与飞艇在空中是如何实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通过调节气囊中气体的温度来改变球体内的气体容量从而改变自身重力的大小.(3)密度计①作用:测量液体密度②原理: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或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即G=ρ液V排g,当液体的密度越大时,物体排开的(或浸入的)体积越小;当液体的密度越小时,物体排开的(或浸入的)体积越大.③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如何变化的?越往上,刻度值越小.④密度计刻度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吗?为什么?不均匀,因为密度计整体是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封闭玻璃管.六、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力的关系当F浮< G时,物体下沉当F浮= G时,物体悬浮当F浮> G时,物体上浮密度关系当ρ液< ρ物时,物体下沉当ρ液= ρ物时,物体悬浮当ρ液> ρ物时,物体上浮2.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和潜水艇(2)热气球(3)密度计1.一个重为10 N的木块在水中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所受浮力( D )A.上浮时小于10 N,漂浮时大于10 NB.上浮时大于10 N,漂浮时小于10 NC.上浮时等于10 N,漂浮时等于10 ND.上浮时大于10 N,漂浮时等于10 N2.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把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 )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3.把重8 N、体积为1.0×10-3 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 C )A.漂浮F浮=10 NB.悬浮F浮=8 NC.漂浮F浮=8 ND.沉在水底F浮=10 N4.下列情形中,浮力增大的是( D )A.游泳者从海水中走上沙滩B.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C.海面下的潜艇在下潜D.“微山湖”号补给舰在码头装载货物5.通常在煮饺子时,现将包好的饺子放入沸水中,饺子将沉在锅底,这是为什么?待水再次沸腾后,饺子浮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刚放入锅中饺子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水再次沸腾后,饺子在锅中吸热,其内气体膨胀使饺子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浮起.1.密度计排=ρ液gV排——密度计,如图所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液体密度较大的时候,密度计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小,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数是上面较小而下面较大.密度计上的数值表示待测液体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数,如“0.8”表示该液体密度是0.8×103 kg/m3.2.盐水为什么可用来选种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谁都知道,种出好苗,要庄稼长得好,首先要选好种子.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都长不出苗来.各种种子,都有一定的密度.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超过1.2×103 kg/m3;长得很饱满的有芒粳的稻种子,密度超过1.1×103 kg/m3.干瘪的或虫子蛀坏了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的种子的密度小得多.×103~1.2×103 kg/m3之间.把小麦放在这样浓度的盐水里,密度超过1.2×103 kg/m3的好种子都沉在水底,因为它们受到的浮力小于它们的重力,密度小于1.16×103 kg/m3的坏种子都在盐水中浮起来,这样好坏种子就很容易地被分开了.由于芒粳稻种子的密度较小,用来选稻种的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如果没有盐,用泥水代替盐水也可以用来选种,在100 kg水里加上30~40 kg又干又细的粘土配成的泥水的密度也在1.16×103~1.2×103 kg/m3之间,也可以用来选小麦种子.3.飞艇飞艇主要由艇体、动力装置、尾翼和吊舱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有比空气轻的氢气或氦气——第一艘飞艇是法国的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公司开始制造大型硬式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多次用飞艇进行远程轰炸.充氢气的飞艇容易发生事故,还由于飞机在30年代和4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后来就不再生产飞艇了.但是,跟飞机比,飞艇有很多优点.它噪声小、耗油少,对空气污染轻,运载量大,能垂直起落和悬浮空中.因此,在70年代又有些国家提出制造充氮飞艇的设想,并在逐步实现中.今后,飞艇在勘探、运输、救灾、海洋研究、通信广播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近十余年来先后研制出热气飞艇、充氢试验艇、充氢遥控飞艇、浮空4(FK4)载人实用飞艇.其中由华航飞艇开发集团研制的FK4飞艇采用氦气为浮升气体,囊体材料为自行研制的层压复合材料,并设置有俯仰偏转正负90度的螺旋桨,填补了我国充氮实用飞艇的空白.4.核潜艇核潜艇是以核能为动力的潜水艇.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红鱼”号,于1954年1月24日首次试航.首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它84 h潜航了1 300 km,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最大航程的10倍左右.1955年7~8月,“红鱼”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四、平均速度的测量基础巩固1.(题型一)[广西南宁中考]如图3-4-1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下列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图3-4-1A.t AB<t BCB.t AB=t BCC.v AB>v BCD.v AB<v BC2.(题型二)[山东肥城期中]近几年,我市多路段推行“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机动车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若监测点A、B相距6 km,该路段最高限速60 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图3-4-2A.6 minB.6 sC.10 minD.10 s3.(题型一)[湖北随州中考]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 000步.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 000步,路程约4 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6 km/h,65 cmC.6 km/h,20 cmD.15 km/h,0.6 m4.(题型二)下列哪个数据可能是利用手持式测速雷达测量出来的()A.120 kmB.30 sC.80 km/hD.3×108 m/s)图3-4-3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 mC.汽车的速度是34 m/s6.(题型二)[北京房山期末]某同学的家长经常去健身房健身.图3-4-4是该家长在跑步机上慢跑后跑步机面板显示的情况.图3-4-4(1)从面板上你获得的信息.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按照跑步机面板上显示慢跑的速度,运动半小时,家长所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_km. (3)请估算你自己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_________h.估算依据_________.7.(题型一)[广西马山期中]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3-4-5甲所示.图3-4-5(1)小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3-4-5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c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 端走到B 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3-4-5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 (3)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m/s. 能力提升8.(题型一)学校和居民小区之间有一段平直的公路,路边每隔d=5 m 种了一棵树,放学回家途中,小明和小华决定在这段公路上测出自己正常骑车的平均速度,两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小明的方案:①选定一棵树为起点骑车,同时自己计时;②到达第三棵树时停下并结束计时,算出所用时间t ; ③代入公式v =3dt,计算出平均速度. 小华的方案:①测出自行车前轮的半径R ,由公式L =2πR 计算出自行车前轮周长;②开始骑车,同时自己一边计时一边数前轮转过的圈数,测出前轮转过50圈所用的时间t ;③代入公式_______,计算出平均速度.(1)请列出两人所用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2)两人方案中都存在不足或错误,你能帮他们找出来吗? 小明:_______. 小华:_______. 答案1. D 解析:观察题图中停表的示数可知,t AB =5 s ,t BC =3 s ,t AB >t BC ,故A 、B 错误;由v =s t知,在路程相等的条件下,t 越小,v 越大,故v AB <v BC ,故C 错误,D 正确.2. A 解析: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t =6km 60km /hs t ==0.1 h=6 min. 3. A 解析:由题意知,t =40 min=23h ,s =4 km=4×105cm ,陈老师一步的长度为5410cm 6000⨯≈66.7 cm,陈老师行走的速度v = 4km2h 3s t ==6 km/h.故选A.4. C 解析:测速雷达一般用于测量汽车的速度,而A 、B 两个选项不是速度值,故A 、B 错误;选项C 、D 都是速度值,但D 选项的速度值太大,远远超过汽车的速度值,故测速雷达的测量范围远远达不到这个速度值,80 km/h 在它的测量范围内,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5.C 解析:由v =st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 1=v 声t 1=340m/s×0.25 s=85 m;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340 m/s×0.15 s=51 m;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 m-51 m=34 m;这34 m共用了t′=Δt-t1+t2=1.1 s-0.25 s+0.15 s=1 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34m'34m/s'1ssvt===.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6.(1)慢跑的速度为8.0 km/h (2)4 (3)5 一星期3节体育课,5节课外活动解析:(1)由跑步机面板知,慢跑的速度为8.0 km/h;(2)运动半小时家长所运动的路程s=vt=8.0 km/h×0.5 h=4 km;(3)一星期3节体育课,5节课外活动,故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为40 min×8=320 min≈5 h.7.(1)60.00 (2)20 (3)0.9 解析:(1)由题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每块地砖的长度是60.00 cm;(2)由题图丙所示停表可知,小明的运动时间t=20 s;(3)小明从A端走到B端的路程s=60.00 cm×30=0.6000 m×30=18 m,小明的步行速度v=18m20sst==0.9 m/s.8. v=502Rtπ⨯(1)刻度尺停表(2)应代入公式v=2dt转动的圈数计数不准解析:小华的自行车转50圈的路程s=50×2πR,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502Rtπ⨯.(1)路程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所以小明和小华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2)小明的方案中的路程应为2d,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2dt;小华的方案中的50圈较难控制,致使自行车转动的圈数计数不准.第四章《光现象》真题突破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上课时,我们常看到黑板某处刺眼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黑板不太粗糙,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镜面反射,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光线较强,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会很弱,从而导致这部分同学看不清字。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6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6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及演示实验,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3)能应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

(2)解释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2.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安排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结论);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水槽、烧杯、水、小铁块、木块、细线、鸡蛋、盐、溢水杯、剪刀、小药瓶。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演示:“浮沉子”的下沉与上浮,初步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

提出问题:“浮沉子”是如何实现上浮与下沉的?(二)观察实验、形象感知演示:物体在水中的悬浮、下沉、上浮。

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放到水中会有不同的状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回答:1.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2.受到浮力小的物体下沉,受到浮力大的物体上浮;3.密度大的物体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上浮。

(教师可通过几个演示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观察:“浮沉子”的下沉与上浮悬浮、下沉、上浮引出问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悬浮:理论分析下沉、上浮:实验分析 轮船、潜水艇:图片、动画热气球、飞艇:图片密度计:图片、动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巩固练习知识应用、拓展提高接着问学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8.6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设计

8.6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北师大版8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与浮力》第六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学习前者的应用与提升,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典型素材。

本节知识将浮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且与实际应用比较紧密,为了将难度适度分散,将本节课按两课时设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了解轮船、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浮沉条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介绍航母和潜水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四、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水、空水瓶、番茄酱、橙子、水槽、盐水、三色瓶、气球。

分组实验:水槽、圣女果、玻璃瓶、炼奶袋、盐、废弃水杯、废弃的笔芯、注射器、自制潜水艇。

五、教学过程引入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提问: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下沉F浮G物视频观看课前的魔术揭秘(橙子)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六、板书设计8.6物体的浮沉条件一、物体的浮沉条件二、应用下沉F浮<G物 1、轮船上浮F浮>G物→漂浮F浮= G物2、潜水艇悬浮F浮=G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制作孔明灯、密度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观
(1)通过对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社会、技术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孔明灯、密度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应用。

教学难点:
物体浮沉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及阿基米德原理。

提出:不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运动状态是不是相同的?
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分别演示鸡蛋和木块浸、铁块和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的情况,提出为什么物体浸在水中时有的下沉,有的上浮?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对上面问题的猜想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认为重物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二是认为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三是与物体受到的力有关。

②老师先要求学生针对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

如果学生在第二种情况中无法解决,教师可用空心牙膏皮演示,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浮沉与物质本身的密度无关,再提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强调:力和运动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提出问题: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物体怎样运动是由它们的合力决定的)
讲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若F浮<G物,则物体下沉(直沉到水底,所受合力为0,物体静止。

若F浮=G物,则物体悬浮(物体全部浸入水中)。

(画图讲解)
若F浮>G物,则物体上浮。

由以上推导,得到推论:物体的浮沉可以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判断。

在物体上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浮力和露出液面后的浮力变化情况,最后得出物休漂浮的条件:F浮=G物,
③问:什么情况下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下沉,什么时候又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后得出:如果说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实心,可以攻玉用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当ρ物>ρ液,物体下沉;
当ρ物=ρ液,物体悬浮;
当ρ物<ρ液,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

④提出问题:一个鸡蛋沉在水中了,如何让它浮起来?
让学生思考后,上台亲自动手完成。

3、浮力的应用
①提出问题:在上面实验中,如果盐水的密度越大,鸡蛋爱到的浮力怎样变化?鸡蛋在盐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
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鸡蛋在下水中的情况,来判断盐水的密度?如何设计一个测盐水密度仪器?
介绍密度计。

②提出问题: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但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可以在水面上行驶,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前面牙膏皮实验,寻找答案:采用“空心”的方法可以增大浮力。

利用课件介绍轮船是如何利用浮力的。

学生思考:轮船从河里到海里,船会上浮些还是下沉些?为什么?
③利用课件介绍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因是,并用潜水艇模型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其浮沉原理的理解。

④播放气球、飞艇和热气球的课件,学生观察后讨论:
气球、飞艇和热气球是利用什么来升空的?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可采用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可采用什么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