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分析比较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的专题详解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的专题详解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刍议广东省佛冈中学周长春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动量定理F·t=mv2-mv1,是由牛顿第二定律F=ma推导出来的,那么应如何准确地理解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呢?本文做一初浅的探讨。

一、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原来采用的形式在牛顿提出运动第二定律之前,伽利略在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力与速度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力与加速度的依赖关系,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在当时的条件下发现作用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1684年8月之后,牛顿用几何法和极限概念论证了引力平方反比律,在为解决万有引力是否跟质量成正比的问题时,他发现了运动第二定律,具体的记载有两处,一处是在“论物体的运动”一文手稿中写道:“…动力与加速度的力之比等于运动与速度之比。

因为运动的量是由速度乘以物质的量导出的…”。

另一处是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定义Ⅷ中给出的:“因为运动的量是由速度乘以物质的量求出来的,并且动力是由加速度的力乘以同一物质之量求出来的,物体的几个粒子上的加速的力的作用总和就是整个物体的动力”。

上面两段话中,“加速的力”指的是加速度,“运动”“运动的量”指的是动量,“动力”指的是与加速度对应的作用力,“物体”“物质的量”就是质量。

由此可知,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已明确提出动量的定义:“运动量是用它的速度和质量一起来量度的”,“并把动量的变化率称之为力”,“他又用动量来表述运动第二定律”。

综上所述,牛顿其实已经提出了运动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但当时牛顿并没有明确地用公式(F=ma)表述出来,牛顿第二定律原来采用的形式是力F、质量m、速度v和时间t这四个物理量,选择适当的单位,可使比例系数k=1,这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①因此,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真实表述应该是物体所受外力等于其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①式也叫做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已经提出了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但当时牛顿并没有将公式①直接用F=ma表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我国研究牛顿的资深学者阎康年先生在他的专著《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中专门研究了牛顿的质量观:“牛顿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分静质量和动质量两个方面。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虽然都是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但在解决力学中某些问题时,这两个定理比牛顿第二定律更能体现出优越性。

我们先看一看它们共同之处:1.两个定理都不用考虑中间过程,只考虑始末状态。

动量定理只考虑始末状态的动量,动能定理只考虑始末状态的动能。

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变化不予考虑。

例1 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 o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小球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小球碰到右侧固定挡板后被弹回,假设在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求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路程S。

解:分析:小球来回与挡板碰撞运动方向不断改变,速度大小也不断改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显然不好解出,而用动能定理就比较方便了,小球受三个力作用:重力mg,支持力F,摩擦力f,全过程只有摩擦力做负功,所以有–μmg S=0-1/2mv o2 S=mv o2/2μmg =v o2/2μg2.两个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

例2 物块A和B用轻绳相连悬在轻弹簧下端静止不动,连接A,B的绳子被烧断后,A上升到某位置速度大小为V,这时B下落的速度大小为μ,已知A, B质量分别为m和M,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力对物块A的冲量是多少?解析弹簧的弹力为变力,设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I 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对物块A:I–mgt=mu-0 ①对物块B:–Mgt=–Mμ-0 ②解得:I =mv+mu3.两个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例3 如图,质量为1kg的物体从轨道A点由静止下滑,轨道B是弯曲的,A点高出B点0.8m,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为2m/s.求物体在AB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本题中物体在轨道上受到的摩擦力是大小方向不断变化的,不适合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但用动能定理就方便了mgh-W=1/2mv2-0 得W=6J4.两个定理都主要解决“不守恒”问题,动量定理主要解决动量不守恒问题,动能定理主要解决机械能不守恒问题。

2015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应用

2015高考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应用

总结求动量变化或冲量的方法
、两个定理
1、动量定理:
2、动能定理:
I合=Δp 或F合t=mv2-mv1 W合=ΔEK或F合S=mv22/2-mv12/2
动量定理:F合t=Δp ,描述的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 效果”——改变物体的动量;该式是矢量式,即动量的变 化方向与合冲量的方向相同。动能定理: F 合S=ΔEK ,描 述的是“力在空间上积累效果”——改变物体的动能;该 式是标量式。 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解题关键:(1)正确地分析 研究对象的受力(2)准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 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分析受力只分析系统外力;对系统 用动能定理分析受力不仅分析系统外力,还要考试系统内 力做功,一般指系统内滑动摩擦力做功。




解法二 (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取从开始下落到第 一次反弹到最高点的过程用动量定理得 F(t-t1-t2)-mgt=0 得:F= =26 N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 用力大小为26 N.
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的方法视学生接受 情况而定.
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 陷人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 为过程Ⅰ,进人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 AC 为过程Ⅱ, 则( ) A、过程I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 重力的冲量 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 过程I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I、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 等于零 D、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阻 力冲量
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
1、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 化的变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 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的计算 问题转化为体,也适用于 微观现象和变速运动问题。

区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解题时如何选用(含典例分析)

区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解题时如何选用(含典例分析)

区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解题时选用技巧(含典例分析)一、动能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使用动能定理时应注意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作用在物体上的诸多力往往不是同时同步作用,而是存在先后顺序,因此求合外力做的功W 合一般采取先分别求出单个力受力然后代数和相加即可,即:比如一个物体收到了三个F 1、F 2、F 3三个力的作用,三个力所做的功分别为“+10J ”、“-5J ”、“-7J ”,这样以来三个力所做的总功W 合=10+(-5)+(-7)=-2J 。

(2)动能的变化量(或称动能的增量)因此在使用动能定理之前首先要明确对哪一段过程使用,这样才能确定谁是初始,谁是末尾,下面举例说明:图1例1:如图1所示,AB 为粗糙的水平地面,AB 段的长度为L ,右侧为光滑的竖直半圆弧BC 与水平地面在B 点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放置在A 点,初速度为V 0水平向右,物块受到水平向右恒力F 的作用,但水平恒力F 在物块向右运动L 1距离时撤去(L 1<L ),物块恰好通过C 点,重力加速度为g。

求:小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

思路梳理:物块恰好通过C点,意味着小物块在C点时对轨道无压力,物块的重力恰好提供物块转弯所需的向心力,可据此求出物块在C点的速度V c,剩下的问题就变成了到底选哪一段过程使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题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习惯一段一段分析,即先分析A至B段,再分析B至C段,也有同学指出可以直接分析A至C全过程即可,到底哪种比较简单,这其实要看题目有没有在B点设定问题,下面详细解答:解法一:对A至B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设小物块在B点的速度为V B再对B至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设小物体在C点的速度为V C小物块恰好通过C点,则联立(1)(2)(3)式即可求出u。

解法二:对A至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设小物块在C点的速度为V C小物块恰好通过C点,则联立(1)(2)式即可求出u。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虽然都是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但在解决力学中某些问题时,这两个定理比牛顿第二定律更能体现出优越性。

我们先看一看它们共同之处:1.两个定理都不用考虑中间过程,只考虑始末状态。

动量定理只考虑始末状态的动量,动能定理只考虑始末状态的动能。

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变化不予考虑。

例1 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o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小球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小球碰到右侧固定挡板后被弹回,假设在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求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路程S。

解:分析:小球来回与挡板碰撞运动方向不断改变,速度大小也不断改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显然不好解出,而用动能定理就比较方便了,小球受三个力作用:重力mg,支持力F,摩擦力f,全过程只有摩擦力做负功,所以有–μmg S=0-1/2mv o2 S=mv o2/2μmg =v o2/2μg2.两个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

例2 物块A和B用轻绳相连悬在轻弹簧下端静止不动,连接A,B的绳子被烧断后,A上升到某位置速度大小为V,这时B下落的速度大小为μ,已知A, B质量分别为m和M,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力对物块A的冲量是多少?解析 弹簧的弹力为变力,设弹力对物体A 的冲量为I 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对物块A :I –mgt =mu-0 ①对物块B : –Mgt=–M μ-0 ②解得:I =mv+mu3.两个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例3 如图,质量为1kg 的物体从轨道A 点由静止下滑,轨道B 是弯曲的,A 点高出B 点0.8m ,物体到达B 点的速度为2m/s .求物体在AB 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 本题中物体在轨道上受到的摩擦力是大小方向不断变化的,不适合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但用动能定理就方便了 mgh-W=1/2mv 2-0 得W=6J4.两个定理都主要解决“不守恒”问题,动量定理主要解决动量不守恒问题,动能定理主要解决机械能不守恒问题。

论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论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论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一、对一个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首先应确定系统的外力,并求出合力,再折合出Ma的矢量和,列出物理方程。

或者把系统的合力投影到y轴和x轴上,求出y 轴和x轴上的分力,再把加速度分别投影到y轴和x轴,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出两轴的分量式。

例1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m1>m2,α1<α2,在斜面保持静止的情况下,m1、m2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1>a2,求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把两木块和斜面看成是一个整体,三体受力如图2(规定所有矢量向右为正),三体受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为f,加速度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分别为-a1cos α1,a2cosα2,物理方程为f=m2a2cosα2-m1a1cosα1由数学知识可知,f为负,说明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二、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求出系统内所有物体内力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再求出所有物体动能增量的代数和,最后由动能定理列方程.例2将细绳绕过定滑轮P、Q,绳的两端各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和B,在PQ的中点E处也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C,已知PQ之间的距离为2L,绳子不可伸长,不计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摩擦,系统处于静止时,开始将小球C拉下,使2==如图3所示,若此时突然释放球C,球C将向什么方向运动?PE QE L移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少?解:由于挂C后平衡,将C球下拉,释放后C球应向上运动,达到新的最高点时C上升的位移最大,三球速度为零.将A,B,C三球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受到三球的重力,还有两滑轮对绳的弹力,但弹力不做功.受力图如图4.设C上升最大位移为S时,A,B下降位移为22L L S L--+,C球重力2()对系统做负功,A,B球的重力对系统做正功,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有如下方程22--+-=2(2())0mg L L S L mgS所以4(22)/3=-S L例3如图5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柱体由支架固定在一定高处,用一条轻绳将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相连接,跨在圆柱体土,且m1.m2和圆心0在同一水平面上.当m1和m2由静止放开后,试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一个物体能够通过圆柱体的最高点,并对圆柱体有压力?(设一个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另一物体尚未着地)解:把m1、m2看成一个系统,外力有m1、m2的重力和圆柱体对绳的弹力,但弹力不做功.如m2>m1时,由动能定理有m2gπR/2—m1gR=(m2+m1)v2/2,m1运动到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m1g—N=m1v2/R.所以有N=m1g[3m1-(π-1)m2]/(m1+m2).因为N>0所以m1>(π-1)m2/3如果m1>m2时,由动能定理有m1gπR/2—m2gR=(m2+m1)v2/2m2运动到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m2g—N=m2v2/R.所以有N=m2g[3m2-(π-1)m1]/(m2+m1).因为N>0,所以m2>(π-1)m1/3.三、对系统应用动t定理对一个系统应用动量定理,找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应等于组成这个系统每个物体动量增量的矢量和.例4 如图6所示,一个质量为M内有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的长方楷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左端紧靠一台阶,其半圆形轨道光滑,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质量为m,由离A高为R处自由下落,由A进入轨道,运动到B点时,求此过程中台阶左侧对槽的冲量.解:把小球和槽看成一个系统,水平方向应用动量定理,规定所有矢量向右为正,有I=mv.小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面,有22/2.1==Rmg mv通过以上例题可知,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解题来得简单,望读者在解题中慢慢的体会.。

高中物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1

高中物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
v1
v2 F l
2 2 1
W Fl
假设加速度为a,则有:
F
F ma
l
v2
1 1 2 2 W mv 2 - mv1 2 2
- v 2a
推导F做功表达式的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而v22 -v12 =2al,即 l = (v22 -v12 )/2a 把F、l的表达式代入W =Fl,可得F做的功 W =ma (v22 -v12 )/2a 也就是 W =m v22 /2 - m v12 /2
动能 动能定理 1、动能——Ek = mv2/2,式中v是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大 小,即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动能定理——W 总= ΔEk 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思维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认真画出受力分析 示意图; 2、若问题中涉及到F、s 、v 、m 等物理量,考虑用动 能定理! 3、确定研究的物理过程(起点和终点),分析这过程 中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作了多少功,正功还是负功, 求出总功; 4、确定研究过程起点和终点的动能,列出动能定理表 达式; 5、求解,必要时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结 果 与 思 考
末态
初态
W= mv2
2-
mv1
2
初态和末态的表达式均为“mv2/2”, 这个“mv2/2”代表什么?
(2)动能的表达式
单位:焦耳(J)
v为物体的速度
Ek =
2 mv
m为物体的质量
(3)动能表达式Ek=mv2/2的理解
①表述:
物体的动能等于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
②动能是标量, 且只有正值。 (动能只与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③动能是状态量 ④动能具有相对性 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理论力学第13章动能定理

理论力学第13章动能定理
详细描述
在理论力学中,动能被定义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动量改变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冲量。因此,如果一个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那么这个力就会使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动能的变化。
动能的定义
外力的功
外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总结词
外力的功是指力对物体运动所产生的效应,其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这是物理学中功的定义,也是计算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基本方法。
详细描述
VS
系统动能的增量等于合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
详细描述
系统动能的增量是指在一个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这个增量可以通过计算合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来得到。如果合外力对系统做正功,则系统动能增加;如果合外力对系统做负功,则系统动能减少。因此,系统动能的增量与合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有直接的关系。
总结词
系统动能的增量
03
CHAPTER
动能定理的应用
适用于单个质点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情况,计算质点的动能变化。
单个质点的动能定理指出,质点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这个定理是理论力学中研究质点运动的基本定理之一,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单个质点的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具体表现,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动能定理适用于一切宏观低速的物体,对于微观、高速适用于狭义相对论。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对于曲线运动需要积分形式进行处理。
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02
CHAPTER
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
总结词

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梳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梳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2.明确动能的表达式及含义.3.能理解和推导动能定理.4.掌握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要点诠释:1.探究思路让小车在橡皮绳的弹力下弹出,沿木板滑行。

由于橡皮绳对小车做功,小车可以获得速度,小车的速度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出。

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通过画图的方法得出功与速度的关系。

2.操作技巧(1)功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由一根橡皮绳逐渐增加到若干根的方法得到。

(2)要将木板倾斜一定角度,使小车在木板上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与其受的摩擦力相等,目的是让小车在木板上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3.数据的处理以单根橡皮绳做的功为横坐标,以速度的平方为纵坐标描点连线,画出图象。

4.实验结论画出2W v -图象,图象为直线,即2W v ∝。

要点二、动能、动能的改变要点诠释:1.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定义式:212k E mv =,v 是瞬时速度. (3)单位:焦(J).(4)动能概念的理解.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2.动能的变化: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却有正有负.“变化”是指末状态的物理量减去初状态的物理量.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要点三、动能定理要点诠释:(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功能的变化.(2)表达式:21k k W E E =-,W 是外力所做的总功,1k E 、2k E 分别为初、末状态的动能.若初、末速度分别为v 1、v 2,则12112k E mv =,22212k E mv =.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并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是“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4)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动能定理虽然可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推出,但定理本身的意义及应用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①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过程,也适用于变力作用过程.②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情况,也适用于物体做曲线运动情况.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系统.④动能定理的研究过程既可以是针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具体过程,也可以是针对运动的全过程. ⑤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⑥在21k k W E E =-中,W 为物体所受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正功取正值计算,负功取负值计算;21k k E E -为动能的增量,即为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而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要点四、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应用技巧要点诠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对物体的做功情况:受哪些力?哪些力做了功?正功还是负功?然后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并求其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所历经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并写出初、末状态的动能1K E 、2K E 的表达式;(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21K K W E E =-合,且求解。

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

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

功的表达式为:
W
1 2
mv
2 2
1 2
mv
2 1
1 mv 2 很可能是一 从上面式子可以看出, 2 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因为这个量
在过程终了时和过程开始时的差,刚好 1 2 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所以 mv 应该 2 是我们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
一 探究动能的表达式: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v0=0m/s f
N
F G s=5.3×102m
v=60m/s
解 法 二 : 设 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 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合 F - kmg ma 由 由上两式 F kmg m v 2 0 2 2as a v2 2s v2 2s
学习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1 2 2 公式:Ek mv 2
3、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 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4、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能是标量,且恒为正值,具有瞬时性
5 单位:焦耳( J )
问题2: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 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在粗糙水平面上, 发生一段位移L,摩擦力大小为f。速度由v1 增加到v2。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推导出合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
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式,反映的是力与 加速度的瞬时关系; 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反映做功过程中功 与始末状态动能增量的关系。
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 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有时很方 便。
练习1 一人用平均100牛的力把2Kg足球以 10m/s踢出,水平飞出100米,求此人 对球做功

高中物理 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

高中物理 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

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的作用效果是立即产生加速度,将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是力对位移的积累作用规律,在某一过程中力对物体做的功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

2、由于动能定理只涉及过程中各力的功及过程的初、末状态,而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一般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要简单。

3、由于动能定理只涉及过程中各力的功及过程的初、末状态,不涉及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性质、物体受的力是变力还是恒力,所以对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不能解决的变力作用过程,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

动能定理与应用分析

动能定理与应用分析

动能定理与应用分析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它所受力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分析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场景。

一、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一个重要定理。

根据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其数学表达式为:\[\Delta KE = W_{\text{ext}}\]其中,\(\Delta KE\)代表动能的变化量,\(W_{\text{ext}}\)代表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可以进一步表示为:\[\frac{1}{2} m(v_f^2 - v_i^2) = W_{\text{ext}}\]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_f\)代表物体的末速度,\(v_i\)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1. 车辆刹车距离的计算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动能定理可以应用于计算车辆的刹车距离。

假设车辆质量为\(m\),初速度为\(v\),最终速度为0(即全停车),动能定理可以表示为:\[\frac{1}{2} m \cdot v^2 = W_{\text{刹}}\]其中,\(W_{\text{刹}}\)代表刹车力所做的功。

根据此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车辆的刹车距离,同时也能得出刹车所需的最小刹车力。

2. 物体自由落体高度的计算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时,动能定理也可以应用于计算物体的落地速度和落地高度。

假设物体质量为\(m\),高度为\(h\),动能定理可以表示为:\[\frac{1}{2} m \cdot v^2 = m \cdot g \cdot h\]其中,\(v\)代表物体的落地速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

通过此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落地速度和落地高度。

3. 高速碰撞事故中的能量转移在高速碰撞事故中,动能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能量的转移和损失情况,从而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

通过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能量在事故中的传递路径和损失情况,从而指导安全防护的设计和改进。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感应电动势 ε = Bdv
感应电流
I′=
ε R
安培力 F′= BI′d
由牛顿第二定律,在 t 到 t + Δt 时间内,有
Δv
=
F m
Δt
则∑Δv =∑éëg sv1
=
gt1
sin
a
-
2B2 d3 mR
解得 t1 =
2m(BIld
-
2mgd
sin
a)
+
2B2 d3 R
W ,由动能定理,有 mg sin α × 4d + W - BIld = 0
且 Q = -W ,解得 Q = 4mgd sin α - BIld
(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 v1 ,则
接着向下运动
2d
,有
mg
sin
α
×
2d
-
BIld
=
0
-
1 2
mv12
装置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合力
F = mg sin a - F′
导体棒
I I
B
绝缘杆
线框
2d
d
d
α
图3
(1)装置从释放到开始返回的过程中,线框中产
生的焦耳热 Q ;
(2)线框第一次穿越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 t1 ; (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与磁场区域下
边界的最大距离 xm . 解析 (1)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
场 下 边 界 的 过 程 中 ,作 用 在 线 框 上 的 安 培 力 做 功 为
mg sin a
(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
大距离 xm 之间往复运动
由动能定理,有 mg sin α × xm - BIl(xm - d) = 0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本文将通过讨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应用以及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物理原理。

一、动能定理1.1 动能的定义和物质的运动状态在学习动能定理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动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记作K。

对于质量为m,速度为v的物体来说,其动能可以表示为K=1/2mv²。

1.2 动能定理的表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将加速度a代入F=ma得F=m(v-u)/t,而功率P=Fv,则功率等于力乘速度:P=m(v-u)² / 2t = m(V²-U²) / 2t(F=ma, V=v/2+a*t/2), 则功W=F*d ,式子同时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计算单位: 功J = N·m 做ab 结合可知冲向力造成物体匀减速运 (减小正向加速度 a 的大小),加快了地面做向上抬升的 [(m·g)-m(本-A)]-(此抬起速度的初始值 U),然后在接触滑水道内是减小至正向加急速度大小 (即减小相反测出奔初速度 V)1.3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与力学相关的许多公式,比如摩擦力、斜面上滑动物体的加速度等。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2.1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在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机械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力学环境中所具有的总能量,包括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记作E=K+U。

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做功时,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例如,当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时,落地后会产生较大声音。

此时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导致机械能不再守恒。

而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的专题详解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的专题详解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刍议广东省佛冈中学周长春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动量定理F·t=mv2-mv1,是由牛顿第二定律F=ma推导出来的,那么应如何准确地理解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呢?本文做一初浅的探讨。

一、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原来采用的形式在牛顿提出运动第二定律之前,伽利略在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力与速度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力与加速度的依赖关系,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在当时的条件下发现作用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1684年8月之后,牛顿用几何法和极限概念论证了引力平方反比律,在为解决万有引力是否跟质量成正比的问题时,他发现了运动第二定律,具体的记载有两处,一处是在“论物体的运动”一文手稿中写道:“…动力与加速度的力之比等于运动与速度之比。

因为运动的量是由速度乘以物质的量导出的…”。

另一处是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定义Ⅷ中给出的:“因为运动的量是由速度乘以物质的量求出来的,并且动力是由加速度的力乘以同一物质之量求出来的,物体的几个粒子上的加速的力的作用总和就是整个物体的动力”。

上面两段话中,“加速的力”指的是加速度,“运动”“运动的量”指的是动量,“动力”指的是与加速度对应的作用力,“物体”“物质的量”就是质量。

由此可知,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已明确提出动量的定义:“运动量是用它的速度和质量一起来量度的”,“并把动量的变化率称之为力”,“他又用动量来表述运动第二定律”。

综上所述,牛顿其实已经提出了运动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但当时牛顿并没有明确地用公式(F=ma)表述出来,牛顿第二定律原来采用的形式是力F、质量m、速度v和时间t这四个物理量,选择适当的单位,可使比例系数k=1,这时,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①因此,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真实表述应该是物体所受外力等于其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①式也叫做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已经提出了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但当时牛顿并没有将公式①直接用F=ma表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我国研究牛顿的资深学者阎康年先生在他的专著《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中专门研究了牛顿的质量观:“牛顿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分静质量和动质量两个方面。

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功能关系指的是物体在受到作用力的情况下,它的运动情况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机械运动的功能关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即力的大小与其对物体运动量的改变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理指的是物体运动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物体的动能越大,其运动速度也就越大。

这一定理是建立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的,是物体的动能和力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功能关系是指物体受到作用力后机械运动的情况,动能定理则是物体的速度和动能之间的关系。

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动能定理
速度与激情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恒力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速度由v1增加 到v2,求这个过程中该力所做的功。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F ma
v v L 2a
2 2 2 1
① ②
功的计算公式:
WF FL ③
(一) 、动能的表达式
1 2 1 2 WF mv 2 mv1 2 2
例1、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 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初速度V0沿斜 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 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 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 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V0
S0
P α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AB与CD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都足 够长,下部分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 圆弧圆心角为1200,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 底E高度为h=3.0m处,以初速度V0=4m/s沿斜面运 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2,则物 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 程?(g=10m/s2).
(三)、动能定理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2)做功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
并确定外力所做的总功;
(3)运动分析:明确物体的初、末状态,确
定初、末状态的动能及动能的变化;
(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例与练
试用动力学和动能定理分别来解下题
1、质量为m=3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0.2,在水平恒力F=9N作用 下起动,当m位移L1=8m时撤去推力F,问: 物体还能滑多远?(g=10m/s2)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素养训练】 1.下面有关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只有做匀速运动时,动能才不变 B.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物体的动能也不变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D.物体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不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
2.(教材二次开发·P88【练习与应用】T1变式题)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率,都能 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 ) A.质量不变,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B.质量和速率都变为原来的2倍 C.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速率减半 D.质量减半,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r
信息提取 小球恰好做圆周运动

动能定理W总=12 mv22-12 mv12
空气阻力是变力,可应用动能定理 求解
【规律方法】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一般为单个物体或相对静止的物体组成 的系统)。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及做功分析。 (3)确定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4)确定物体的初、末动能(注意动能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5)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典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现用
水平拉力F将小球缓慢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FLcos θ
B.FLsin θ
C.FL(1-cos θ)
D.mgL(1-cos θ)
情境·模型·素养
【生活情境】 小孩玩冰壶游戏,如图所示,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B用水平恒 力推到A点放手,此后冰壶沿直线滑行,最后停在B点。已知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m,OA=x,AB=L,重力加速度为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定 理 与
冯小秋
动 能 定理 和 牛顿第 二 定律 是 高 中物理 学 做 的 功 .
习阶段 涉及 的两 个 极 其 重 要 的物 理 规 律 , 是
解 析 本 题 中绳 子 的拉 力 是 变 力 , 从 牛顿 第二 定 律 看 , 这 两 个 物 体 的 加 速 度 是 时刻 变 化 的 , A做变 加 速直 线 运 动 , B做 变 加 速 曲线运 动 , 过程 复 杂 , 无 法用 牛顿 第 二定 律 求解 .
而 且要 考虑 到 方 向性 , 动 能定 理 只 要 一 个 方
= a1 t l a2 t 2
UA — V m
F —l z mg m aI
— —
程 就解决 问题 了.
小结 : 动 能定 理应 用 时不 涉及 矢 量运 算 ,
而且研究过程既可以是针对运动过程 中的某 段
状态 的 动 能 变 化 与 其 合 力 所 做 功 的 量 值 关
运算方法 矢量运算 标量 运算
系, 所 以对 由初 始 状 态 到 终 了状 态 这 一 过 程
运 动轨 迹 、 做功 的力 是 恒 下 面我 们通 过几 个 具体 问题 谈 谈在 应用 中物体 的运动 性 质 、 力 还是 变 力 等诸 多 因 素不 必 加 以 限制 , 用 起 这两 个定 律解 决 问题 时 的要 点.
=v 的临界条 件代 入 , 可得 = 2 . 8 X 1 0 J . 方法 二 : 用牛顿 第二 定律
方 法二 : 用牛 顿第 二定律
设石 头 落 入 泥 潭 表 面 时 的速 度 大 小 为 V , 取 向下 为正 , 在 空 中下 落 时 , 有:

物体 先加 速后 减 速 , 设 过 程 中 最 大 速度
光 滑 的 半 圆柱 面上 , 曰 的 质 量 为 m, A 的 质 量 为
图1

: I
的一 块石 头从 离地 面 日 =2 m高 处 由静 止 开 始 释 放 , 落入 泥 潭 并

陷入 泥 中 h=5 c m 深处 , 不计 空
图2
求泥 对石 头的 平 均 阻 力. 2 m, 从静 止 开 始 释 放 , 求在 B运 动 到 半 圆柱 气 阻力 , 取 1 0 m / s ) 面 最 高 点 的 过 程 中, 绳 子 拉 力 对 所 (
注效 果而 无需 关注过 程 的细节
例 3 如 图 3所 示 , 水 平 轨 道 上 停
再 由功 的定 义 W =F s = 2 . 8×1 0 J .
本题用动能定理只需一个方程 , 运算简 单, 不 易 出错 , 而 用牛 顿定 律就 复杂 多 了.


理解 题
有 些 变 力 问题 只 能应 用 动 能定 来 快捷 方 便. 二 、应 用动 能 定 理解 题 时 使 用 标 量 运算 方法 , 无 需考 虑方 向性
例2 将 质 量 m =2

静 例1 如图1 所
示, 轻 绳 两端 挂 着 A、 两 物体 , 并放 在 半 径 为 尺 的
方法: 用动 能定 理
解决物理问题 的两种重要方法. 在遇到具 体
问题 时 , 是 选 用 动 能 定 理 还 是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呢, 这 里我 们做 一 个分 析 比较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动 能 定 理
相 同点 都要确定 研究对 象 , 对物体 进行 受力
分 析 和运 动 过 程 分 析

A、 B初 状 态 的 动 能 均 为 0 , 二 者 在 运 动
般 用 于 研 究 力 对 于 物 体 在 恒 力
过程 中的速 率 是始 终 相 等 的 , 设 末 状 态 速 率
为 , 根据 动 能定理 可 得 : 2 a r g 一喇 : 1×3 m y 2

的瞬 时 作 用 情 况 或恒 力作 用 下 物 或变力 作 用 下物
体 的运 动情 况 , 休做 直 线 运 动或
适 用 条 件 反 映 的 是 力 与 加 曲 线 运 动 均 适

速 度 的 瞬 时 关 用 , 反 映 的 是 力 系

再 以 日为 对象 , 根据 动 能定 理 ,

对 物体 持 续作 用 适 用 于 求 解 的空间累积效果

U n ≯ t c e q '  ̄ z a m i n a t i o n —

过 程 应
物 体 减
UB ・
, =
82 0 N.
・mg 。 = —
…z× × 0 u N =
因. 厂 = t z m g及 s =4 8 m是定值 , 要 使 追 及 过程 中 , 推力 做功 最小 , 须 最 小 , 将
I z mg — — ma2
由以上各 式可 解得
t 1= 6 S, N =8 m/s , 1 = 2 4 m ,F =
具体过程 , 也可 以是针对运动 的全过程 对全过
程 列方程 时 , 关键是分清整个过程哪些力做功 , 且各个力做功应与位移对应.
三 、应 用 动能 定理 解 题 时有 时 只关
为 , 由运 动学公 式 和牛顿 定律 得 :
s = ”
t 1+ 2= 1 0

0 =2 gH
在 泥潭 中下落 时有 :
0 一V 2= 2 a h
mg —F =m a
4 8
这 里具 体数 据 就 不 再 代 人 了 , 但 不 难 看 出, 用 牛顿第 二定 律解 题 时要用 到三个 方 程 ,
W —m g R= ÷m y 由此 两 式 消 去 , 解 得 绳 子拉 力 对 日 所 做 的功 为 W = 兰 _ m g R 小结: 由于动 能定 理 反 映 的 是 虑 各 力 的做
应 用 方 法 的每 一 个 细 节 结 功情 况 及 初 末 状 合 运 动 学 公 式 解 题 态 的 动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