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一)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敌人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超过革命力量; ——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其次,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
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可能性
(1)从主要矛盾的角度看: (2)从敌对势力内部的情况看: (3)从农民阶级的自身利益看 : (4)从资产阶级的实际情况看
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毛泽东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
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没收帝国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 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 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 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学习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 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 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3.深刻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 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独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实现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本主义
签订 《南 京条 约》
清 廷 上 谕
蒋
孔 宋
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 年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 年 他在《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前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前后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 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继续发展了新 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 继续发展了新 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1.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军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事理论; 事理论; 2.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3.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 4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思想 5.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封建主义:中国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导致了—— 、封建主义:中国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导致了 第一、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 第一、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障碍 第二、 第二、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 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关系: 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关系:帝国主义是封建 地主阶级的靠山, 地主阶级的靠山,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 基础 3、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导致了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第一、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第一、 第一 第二、 第二、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从总体上说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从总体上说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本主义。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页 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第63页)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形成的时代背景) (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1、近代中国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近代中国的性质: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使中国丧失完整的主权和 政治上的完全独立的地位 半封建: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 半封建: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民族资本先天不足 不能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 不能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中 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是社会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 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 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 范畴,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范畴,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建立无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的联 合政权。 合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目标是消灭资 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 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 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 表大会制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1947年12月所作的《目 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 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 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 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 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毛泽东 选集第4卷
帝国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领导阶级 2、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 题,也是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 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第二,中国革命 的形势发展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身上,无产阶 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能够担当领导并完成 民主革命的任务。 (2)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通过其政党来实现的,它 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率领被 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 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主 要 社 会 基 础 大资产阶级竭力扩张官僚 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农民
最基本的动力 主力军 基本动力 革命动力之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点 击 图 片 收 看 视 频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红军长 征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 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政治 侵略
租界地内的“国中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经济 侵略
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第一节 文化 侵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 共 二 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中共二大
林 祥 谦
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单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毛邓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邓三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指导意义难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什么时候结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考何为半殖民地?何为半封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以1840 年鸦片战争为标志 ,近代中国社会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仍占有明显的优势(2)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了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3)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一、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学习的重点1、正确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3、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次错误的主要代表人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瞿秋白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线的形成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二步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总路线。
这一总路线的准确表述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外,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那么它们三者为什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呢?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
首先,因为帝国主义直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
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
中国的封建势力之所以会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势力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封建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它是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的,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的官僚资本,在实际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中国民主革命为什么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
那么无产阶级自身又有什么的特点呢?第一,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重压迫,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比任何阶级都彻底。
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概论课)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辨析:
“侵华有功论”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
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
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
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
革命统一战线 (1921年7月—1927年)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1937年7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945年)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在 西安发动西安事变
•中共派叶剑英、秦邦宪、 周恩来组成代表团到西安调 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的形成、基本内容晶,是中国革命 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 果。
教学重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内容;
◆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内 容及其重要地位。
3、中国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 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 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
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 毛泽东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单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共一大的召开【答案】C.【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因此,正确答案是C。
选项A,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选项B,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选项D,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党成立之前的五四运动已经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毛泽东认为,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D.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答案】A【解析】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是A。
选项B,是近代中国国情的一部分。
选项C,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选项D,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因此,正确答案是C。
选项A、B、D,这些矛盾在近代中国也是存在的,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这些矛盾并非主要矛盾。
4.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B.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C.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与封建经济各占一半【答案】C.【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在近代中国这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极 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 行革命,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进行一场什么 性质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 问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案例讨论:
• ( 1 )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 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 本特点
•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 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 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 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 基础。
• 第二,《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实施,加 速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逐步沦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 产地。 • 第三,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 性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和鸦片 大量输入所产生的银荒,使清政府的财 政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毒 害和负担更加沉重。
新民主主义思想基本成熟
•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 • • •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 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 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3、辛亥革命
• • • • • 背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新丑条约》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提出“三民主义”。 过程:1911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任临时总统,并颁布资 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 • 但由于国民党妥协分子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 孙中山被迫让位,把权力交给了代表旧势力的北洋军阀袁 世凯。袁上台后——称帝——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军阀混战。
•
签订《辛丑条约》。
一批不平等条约
•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当时社会 的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 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 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 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第二,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 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结合,在中国的社会经 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 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的力量很软弱,没 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革命的任务: • • 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 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 所以,中国近代革命必须两面作战,既是反 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 主革命,成为民族和民主革命的统一体。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资产阶级革命,它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 2、戊戌变法(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 • • • • •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定,资产阶 级改良派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 方式:通过实施“新政”,对封建制度进行自上而下 的改革 目标:以“救亡图存”为口号,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制 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根本行 不通。
毛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到1950年初,新中国实施新民主 主义的经济政策,共没收国民党官僚 资本的工矿和交通运输企业2858家、 金融企业2446家,征购和代管外国在 华企业1192家,建立了掌握经济命脉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保护民族工商业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官僚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进步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无产阶级领导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解放生产力为革命的根本目的
问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内在联系
革命的 对象和 任务相同
革命的基本 革命的性质
民主集中制 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 沿用,但具体内容 逐渐发生变化。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时 期
共产党成立
大革命
土地 革命
劳农专政 革命
名 真正平民政权
民众 合作
称 工农小资 统治
产阶级的 的国
民权裁制 家
工农 民主 政权
抗日 解放战争及 战争 新中国成立
抗日 民主 政权 即 “三 三制”
毛泽东视察 上海申新九厂。
1929年1月,在红四军司令部的布告中就 有“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 论”的规定。在创建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中,党 更明确规定要“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各革命 根据地都鼓励私人商业的发展。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 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纠正王明过“左” 的工商业政策,重新重视在经济上保护民族 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从而使根据地遭到严 重破坏的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本
奉系军阀 奉天、黑龙 张作霖、张 日本
晋系军阀
阎锡山
日本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 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 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局进攻,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一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不 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视频:遵义会议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
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 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指出:
“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 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 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 了中国这个客 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 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 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 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 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的社会基础; 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
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 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 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高中历史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指导意义难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课时:2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个任务创造条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 思恩格斯他们通过对俄国原始 土地公有制的农村公社的研究, 突破了他们原先根据西欧社会 发展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 说”,提出了关于俄国等经济 文化落后国家可能在“国际交 往”的作用下,通过吸收资本 主义社会创造的发达工业生产 力和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 夫丁峡谷”、走非资本主义社 会发展道路的设想。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国 情况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和”跨越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持的是民主革命与 社会主义革命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 辩证统一的思想。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 ,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是无 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无产阶级必 须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帮助资 产阶级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无产阶级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要同 农民联盟,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1)关于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长征到陕北后的毛泽东
(2)关于革命的动力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中国是一 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 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其次,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 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再次,由于 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参加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的 广泛性。革命的动力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占人口80%的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不可缺少的 同盟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11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人侵,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党和毛泽东经过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韪,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 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 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 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 民的道路。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与旧民主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新与旧民主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 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的时代; 命的时代;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 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 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思列宁主义; 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 主义。 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 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保护民族工商业。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 地归农民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 1938年11月 他在《 略问题》中明确指出: 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 任务, 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 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 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 城市后取乡村, 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路。”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乡村,后取城市, 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 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28年10月和11月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 月和11 东在《 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 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 等文章中, 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农村革 命根据地政权发生、 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提出了“ 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 的思想, 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4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总之, 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总之,没有 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 中国革命的实践, 验的概括和总结, 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 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 国主义、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 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 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 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 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3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 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 国共产党成立后, 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 年前后, 年前后 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1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 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我们 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 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 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 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5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 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6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2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 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 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 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 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 命形势的发展, 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 新变化, 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 情决定的。 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里, 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 义的压迫; 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 的压迫。 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 是武装斗争, 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 的武装, 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 队。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9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 年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五四运动之后,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 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 命的指导思想。 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 五四运动为开端, 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 义革命阶段。 义革命阶段。
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3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 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 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 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矛盾、 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 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 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 要的矛盾。 要的矛盾。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7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 本的动力。 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 力军, 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 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 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动力之一。 的两重性, 的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 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 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 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 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 主义革命。
2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土地 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 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 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 保证; 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 的战略阵地, 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 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