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1.1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一代 * 特点 * 对象 第二代 *特点 *对象
古典控制理论20世纪30-40年代 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域方法 SISO线性定常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 50-60年代 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 MIMO系统,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
第三代
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
【反馈控制原理】
扰动输入
给定输入 输出
控制器
执行机构
受控对象
按给定值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
给定输入 控制器
执行机构 受控对象
被控量
特点 : 结构简单,一个给定值对应一个工作状态,其控 制精度取决于系统各环节精度
例:洗衣机、产品流水线、交通信号灯
按扰动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补偿系统(前馈/顺馈):利用可测量干扰信 号产生控制作用补偿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
输出量(output
动之结果
环节间信号传递用带箭头的作用线表示,箭头方向
表示作用方向。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方框图可以直观表示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相互 影响及信号传递关系
干扰 给定输入
控制器 执行机构 被控对象
输出
测量变送器
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按照职能分类:
1. 测量元件 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量。 测速发电机、湿敏传感器、电位器、热电偶 2. 给定元件 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参 考量)。
3. 比较元件 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 出的参考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电桥
4. 放大元件 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 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级
5. 执行元件 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 阀、电动机、液压马达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Monday, April 27, 2020
4
概述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自动 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自动控制原理按发展过程分为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五十年代末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它以传递函 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系统(SISO) 。 主要采用的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随动系统(自动跟踪系统或伺服系统): 给定值是预先未 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控制系统能够使被控量以尽可 能小的误差跟随给定值。随动系统也能克服各种扰动的影响, 但一般来说,扰动的影响是次要的 。
Monday, April 27, 2020
17
自动控制系统的种类
随动系统的例子
[随动系统的例子] 船舶驾驶舵角位置跟踪系统。目的是希望
二、按控制作用产生的原因分为:扰动控制系统和复合 控制系统。
扰动控制系统:控制作用由扰动产生,不构成闭环。 复合控制系统:同时具有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或同时 具有偏差和扰动产生作用的控制系统。
Monday, April 27, 2020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种类
1. “转速控制系统”之“开环控制系统”
+
Monday, April 27, 2020
20
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和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可以归结为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即
稳、准、快的要求。 稳:要求系统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不能正常
使用; 准:稳态误差要小; 快:瞬态响应快,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
Monday, April 27, 2020
为反馈控制原理。
Monday, April 27, 2020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
按系统构成元件是否线性分类 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均由线性元件构成的的控制系统是 线性控制系统 。符合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 非线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内如果含有至少一个 非线性元件,则该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按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
定常控制系统: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定常控制系统 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数。 时变控制系统:系统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系统。时变控制系统的 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例如,发射卫星的 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由于燃料的燃烧使质量参数随时减少,属 时变控制系统。
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 研究多输入-多输出、 时变、非线性一类控 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问题。系统具有高精 度和高效能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比较
项目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
线性定常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
传递函数 (输入、输出描述) 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描述方法
线性、非线性、定常、 时变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 向量空间 (状态空间描述)
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理论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模拟电子技术
电机与拖动
控制电机 大学物理(力学、热力学)
自动控制原理
线性代数
微积分(含微分方程)
各类控制系统课程
教材及参考文献目录
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任彦硕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自动控制原理》 顾树生、王建辉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前向通道:从输入信号→控制器→放大环节→执行机构→控制对 象→输出信号的信号传输路径;反馈环节所在路径称为反馈通道, 图中有两个反馈通道,内环的称局部反馈,是正反馈;外环的称 闭环主反馈,是负反馈。
自动控制原理
(1)被控对象 被控制的工艺设备、机器或生产过程。 (水箱) (2)测量元件
其职能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
(3)给定元件 其职能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据量)。 (4)比较元件 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据量进 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5)放大元件 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 控对象。 (7)控制器 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臵称为控制器,有时也称为 控制元件、调节器等。 (6)校正元件 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 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以改善系统性能。 (8)执行元件 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元件称为 执行元件(阀门) 。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原 理与方式
1-2 基本控制方式 1-3 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1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原理与方式
一、自动控制基本术语 1、人工控制
2、自动控制
控制器
Q1
浮子
电位器
c
用水开关 SM
减速器 电动机
Q2
if
(1)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
(7)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通过测量、比较而得到偏差,由偏差产控制作用而使偏差 消除或减少,使被控量趋近于要求值 。又称为反馈控制 系统。
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
1、胚胎萌芽期(1945年以前) • 十八世纪以后,蒸汽机的使用提出了调速稳定等问题 • 1765年俄国人波尔祖诺夫发明了锅炉水位调节器 • 178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调速器,蒸汽机离心式调速器 • 1877年产生了古氏判据和劳斯稳定判据 • 十九世纪前半叶,动力使用了发电机、电动机促进了水利、水电 站的遥控和程控的发展以及电压、电流的自动调节技术的发展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使用内燃机促进了飞机、汽车、船舶、 机器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伺服控制和过程控制 • 二十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工业发展很快。飞机、雷达、 火炮上的伺服机构,总结了自动调节技术及反馈放大器技术,搭 起了经典控制理论的架子,但还没有形成学科。
自动控制原理和基本概念
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
18
信号从输入端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为前向通路; 系统输出量经测量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为主反馈通路。 前向通路与主反馈通路共同构成主回路。 此外还有局部反馈通路。 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单回路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
物体--飞船,电炉。(飞船控制) 装置--锅炉,汽机。(锅炉控制) 过程--燃烧,传动。(燃烧控制) 系统--电力,化工,冶金。(电力控制)
4 1.1.1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自动为状控制态控:就或制是参器指数)在(操没称作有为被人被控直控对接量象参)(使与如其的机按情器预况、先下设设,备定利或的用生规外产律加过自的程动设)运备的行(某。个称 如:飞机导航
近年来,我国在自动化仪表、工业调节器、 数字控制技术、航天工程、核动力工程等方 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
工业自动生产线
9
1.1.2 自动控制科学
10
自动控制理论就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 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 调节原理,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 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控制论。
的 系统称为多回路系统。
19
1.1.5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方式是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 种控制方式。
此外还有开环控制方式、复合控制方式。目前新的控制方式: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
20
•反馈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A. 恒值调节系统B. 随动系统C. 连续控制系统D.数字控制系统2.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3.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B.输入量C.扰动量D.设定量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给定元件B.放大元件C.比较元件D.执行元件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B.相乘C.加减D.相除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A.执行环节B.给定环节C.反馈环节D.放大环节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s e s s G τ-+=121,则该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惯性.导前 C.惯性.延时 D.惯性.比例10.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B.引出点C.比较点D.传递函数1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1.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0 B.∞ C.0.75 D.32.正弦函数sin ωt 的拉氏变换是( )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输入信号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4.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A.终值定理B.初值定理C.梅森公式D.方框图变换5.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 )A.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B.系统的外部描述C.系统的内部描述D.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6.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B .单位阶跃函数C .单位脉冲函数D .复变函数7.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8.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A .乘积B .代数和C .加权平均D .平均值9.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151+=s s G ,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10.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t x t x t x t xi 226300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ω+s A 1.22.ωω+s B 22.ω+s s C 221.ω+s DA.26322++s s B.26312++s s C.36222++s s D.36212++s s11.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12.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Tss G 1=,则该环节是( )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13. 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21.0t t y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32.0s B.s 1.0 C.21.0s D.22.0s14.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B.计算输入误差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D.求系统的根轨迹15.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 ) ,而与系统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自动控制原理(1)
四、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
1 经典控制理论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调 节为主要内容, 节为主要内容,以微分 方程和传递函数为数学 模型, 模型,以频率响应法为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3 后现代控制理论
2.闭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在 控 制器 与 被控 对 象之 间 , 不 仅 存在 着 正向 作 用 , 而且存在着反向作用 , 即系统输出量对控制 而且存在着反向作用, 作用有直接影响 ; 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 并与 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 入信号相减, 则称为负反馈, 反之, 若相加, 入信号相减 , 则称为负反馈 , 反之 , 若相加 , 则 称为正反馈; 称为正反馈; 反馈控制就是指负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就是指负反馈控制。 闭环系统必须考虑稳定性问题。 闭环系统必须考虑稳定性问题。
2.系统 2.系统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 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能完成一定 的任务。
3.自动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 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大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 执行元件 :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 元件(电机、减速、 元件(电机、减速、调压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 测量元件 :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 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为 传感器或测量元件( 传感器或测量元件(热电偶)。 参考输入元件:将指令输入信号变成参考输入 参考输入元件 :将指令输入信号变成参考输入 信号的元件可称为参考输入元件( 信号的元件可称为参考输入元件(电位器)。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一章 胡寿松
4
1.1.3 反馈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 为实现各种控制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 为实现各种控制任务,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 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一个有机总体. 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一个有机总体.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将被控量以负反馈的形式与输入量 进行比较,并利用偏差来不断消除偏差的控制过程. 进行比较,并利用偏差来不断消除偏差的控制过程.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反馈控制系统
+
电动机
RW
-
Up
>
K2 SD
i
M
fz
Ua D 减速器 CF n
K1
调速系统( 调速系统(闭环)
∆U
UCF Ur
E
Ur + UCF -
∆U
> K1
USD
SD
Up CF
> K2
Ua
D
n
调速系统( 图1-6 调速系统(闭环)及其职能方块图
11
闭环系统的特点: 闭环系统的特点: 利用偏差消除偏差; ① 利用偏差消除偏差; 能抑制内部或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② 能抑制内部或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可用低成本元件构 成高精度系统; 成高精度系统; 稳定性是个重要问题。 ③ 稳定性是个重要问题。 注意: 注意: 在实际系统中,一个元件常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能; ① 在实际系统中,一个元件常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能; 上述元件不一定都是电气元件,有时可以是机械、气动、 ② 上述元件不一定都是电气元件,有时可以是机械、气动、 液压等元件,从而可以构成机械、气动、液压等控制系统, 液压等元件,从而可以构成机械、气动、液压等控制系统,但其工 作原理都是一致的。 作原理都是一致的。 12
自动控制原理_详细解析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 控制器刻度盘指针标定 的预定水位高度; •测量装置:
气动阀门 流入 Q1
控制器
浮子 水箱 H 流出 Q2
浮子;
•比较装置: 控制器刻度盘; •干扰: 水的流出量和流入量的 变化都将破坏水位保持 恒定;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由此可见: 自动控制即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控制,其基本任务是: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只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 对象,使被控制量等于给定值。 自动控制系统:指能够完成自动控制任务的设备,一 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任务 1-2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1-3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返回主目录
1-1 自动控制的任务
通常,在自动控制技术中,把工作的机器设备 称为被控对象,把表征这些机器设备工作状态 的物理参量称为被控量,而对这些物理参量的 要求值称为给定值或希望值(或参考输入)。 则控制的任务可概括为: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 等于给定值。
(2 3)
• 例2. 设有一弹簧质 量 阻尼动力系统如 图所示,当外力F(t)作 用于系统时,系统将 产生运动,试写出外 力F(t)与质量块的位移 y(t)之间的动态方程。 其中弹簧的弹性系数 为k,阻尼器的阻尼系 数为f,质量块的质量 为m。
F(t)
M
k y(t)
f
解:分析质量块m受力,有 外力F, 弹簧恢复力 Ky(t) 阻尼力 fdy (t ) / dt 惯性力 md 2 y / dt 2 由于m受力平衡,所以
2-5 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2-6 典型反馈系统传递函数
返回主目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本要求 1.了解建立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 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及典型函数的拉 氏变换形式。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范文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例1】试述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答】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有:1. 1.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2. 2.成本比相应的死循环系统低。
3. 3.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4. 4.当输出量难以测量,或者要测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采用开环系统比较合适(例如在洗衣机系统中,要提供一个测量洗衣机输出品质,即衣服的清洁程度的装置,必须花费很大)。
开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有:1. 1.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2. 2.为了保持必要的输出品质,需要对标定尺度随时修正。
【例2】图1.1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1.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u r(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 r)是给定量。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对应u r)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
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 r上。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初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
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r。
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原理方框图习题1.题图1-1是一晶体管稳压电源。
试将其画成方块图并说明在该电源里哪些起着测量、放大、执行的作用以及系统里的干扰量和给定量是什么?题图1-12.如题图1-2(a)、(b)所示两水位控制系统,要求(1)画出方块图(包括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2)分析工作原理,讨论误差和扰动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
m
Md ML
J s2 Bs
c
1
i
m
将每个子方程的结构图按照相互关系,正确地连接起来, 得到下图
自动控制原理
27
2.4.3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1)结构图的基本组成形式 1)串联连接
C(s) G2 (s)U (s) G2 (s)G1(s)R(s)
C(s) R(s)
G1(s)G2 (s)
2)并联连接
在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总是希望响应越快越好,而 且超调量越小越好。
自动控制原理
4
1.4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4.3 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在稳定的情况下,希望的输出与实际的输出之 差称为误差,误差的稳态分量称为稳态误差(或称为静态误 差),一般用ess表示。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别描述了系统在稳定性、动态 性能、稳态性能三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些性能指标,就可以 判别系统性能的优劣。
i
(2-6)
式(2-5)或(2-6)就是描述简单水槽对象特性的数 学模型。它是一个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式。
T为时间常数。 K 为放大系数。
自动控制原理
16
2.3 传递函数
2.3.1 传递函数的概念
RC电路如下:根据克希霍夫定律, 可列写微分方程
Ri(t) uc (t) ur (t)
uc
(t)
1 C
1
uc (t) C idt
(2)消去中间变量i后,得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式
LC
d
2uc (t) dt 2
RC
duc (t) dt
uc
(t)
ur
(t)
或
T1T2
d
2uc (t) dt 2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的信号必须是同一种物理量, 否则不能进行比较. 在直流 电动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中, 需要进行比较的二个物理量 一个是电压, 一个是转速, 所以要把转速通过测速发电机 的转换, 变成电压后再比较. 方框图中信号的常用名称: r(t): 系统的输入信号, 其中使系统具有预定性能或预 定输出的, 又可称为给定输入信号或参考输入信号, 如电 位器的输出电压. c(t): 系统的输出信号, 或叫输出量, 又常叫做系统对 输入的响应, 如电动机的转速. b(t): 叫反馈信号. 而把系统中输出信号转换成反馈信 号的元件或装置, 称为反馈元件或反馈装置, 如测速发电 机. e(t): 叫偏差信号. 是r(t)与b(t)比较的结果.
u(t): 是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叫控制信号. 需特别指出的是: 以上所有信号都是时间 t 的函数. 还有一种信号, 叫干扰信号, 它的作用是破坏系统具有预 定性能或预定输出, 也是时间 t 的函数. 干扰信号根据具 体情况, 在系统中可有不同的作用点. 闭环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输出信号经反馈与输入信号 进行比较, 系统按比较的结果e(t)进行控制, 凡具有这一特 点的系统叫闭环控制系统, 也常叫做反馈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 如果反馈信号的作用是加强输入 信号的作用, 则称为正反馈控制系统; 如果反馈信号的作 用是减弱输入信号的作用, 则称为负反馈控制系统. 自控 理论中主要研究的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假如系统的输出信号不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入信 号进行比较, 则这类系统叫开环控制系统.
c(t ) Sr (t ) S r1 (t ) r2 (t )
Sr1 (t ) Sr2 (t ) c1 (t ) c2 (t )
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 可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其 运动特性, 一般可写成如下形式的微分方程: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室温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r(t)不可预测)
◎输入信号是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
◎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变量按照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火炮随动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
◎当被控量为位置、角度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又称为伺服系统。
4、室温控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
?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从系统结构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反向通道;
◎从功能上看,闭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由于增加了反馈通道,系统的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若采用开环控制,要达到同样的精度,则需要高精度的控制器,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
?由于存在系统的反馈,可以较好地抑制系统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扰动和由于器件的老化而引起的结构和参数的不确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
专家系统 神经网络
自适应控制 鲁棒控制 容错控制 集散控制
·智能控制理论( 20世纪70年代 )
模糊控制 遗传算法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利用外加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 产过程(被控对象)中的某一物理量(被控量)或多 个物理量自动地按照期望的规律去运行或变化。 被控对象——那些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 备或生产过程。 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的设备总体。
Mz
负载
Mz
ur
给定量
电压 放大器
功率 放大器
ua
直流 电动机
被控量
(控制装置)
(被控对象)
图1-5 开环控制系统示例
1.4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
电 位 器
ur
u
电压 放大器
功率 放大器
+
_
ua
电动机
Mz
负载
uf
+
_
Mz
测速发电机
ur
u
电压 放大器
功率 放大器
ua
直流 电动机
_
uf
1.8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c t n t
e ss 0
c t n t
e ss
负载扰动
负载扰动
0
t
0
t
(a)无差系统
(b)有差系统
图1-18 有差系统与无差系统
小结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基本控制方式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2.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方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六版前言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习题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2-4 控制系统建模实例习题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3-7 控制系统时域设计习题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4 系统性能的分析4-5 控制系统复域设计习题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 频率特性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5-3 频率域稳定判据5-4 稳定裕度5-5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5-6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习题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6-3 串联校正6-4 前馈校正6-5 复合校正6-6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习题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7-3 z变换理论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7-7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7-8 离散控制系统设计习题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8-2 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8-3 相平面法8-4 描述函数法8-5 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8-6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习题第九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9-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9-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状态观测器9-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9-5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设计习题第十章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10-1 最优控制的一般概念10-2 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10-3 极小值原理及其应用10-4 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最优控制10-5 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
钱学森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标志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标志阶段(3/3) 标志阶段
•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几乎在工业、 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 化控制技术。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馈控制方法被广泛用于设计研制飞机自 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军用系统。 – 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快速跟踪、精确控制的高性能追求,迫切 要求拓展已有的控制技术,促使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方法的产生。 – 同时,还促进了对非线性系统、采样系统以及随机控制系统的研 究。 – 可以说工业革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即古典控制理论 。它的发展大致 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 – 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 标志阶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萌芽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萌芽阶段
• 早在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 对反馈概念的直观认识,发明了许多闪烁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智慧火 自动控制 花的杰作。 • 如果要追朔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国 就有了自动控制技术的萌芽 萌芽。 萌芽
– 例如,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 指南车,就是一种开环 开环自动 指南车 开环 调节系统。
指南车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起步阶段(1/4) 经典控制理论 起步阶段(1/4) 起步阶段
•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到十七、十八世 十八世 纪,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工业中。 – 1681年法国物理学家、发明家巴本巴本(D. Papin)发明了用做安全调节装置的锅炉压力调 节器; – 1765年俄国人普尔佐诺夫(I. Polzunov)发明了 蒸汽锅炉水位调节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单元——接受被调量和给定值信号,比较后的偏差信号发出一定规律 的调节执行给执行器。由控制器或计算机装置组成。
执行器——根据调节单元送来的调节指令去推动调节机构,改变调节量。
14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2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就是根据被调量偏离给定值的情况,适当地动作调 节机构,改变调节量,最后抵消扰动的影响,使被调量回复 到给定值。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 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 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 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8
研究办法 研究目标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 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 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人体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控制等等。 特点:系统复杂,多参数控制。
9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4. 智能控制时期 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技术,是人工智能在控制上的应用。 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 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 学派:结构派和功能派 它是一门新兴的控制学科,有些问题尚存有争议,然而由于它实用性强, 能运用人们的经验与技巧解决许多以往控制中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如 建模等),因此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特点: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的普遍研究和应用到自动控制之中。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代表性成果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 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7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比较
12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2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
② 基本概念
5. 给定值(又称为参考输入)——希望被控量趋近的数值。又称为规 定值。 6. 扰动量(又分为内扰和外扰)——引起被控量发生不期望的变化的 各种内部或外部的变量。 7. 控制器(又称调节器)——组成控制系统的两大要素之一(另一大 要素即为被控对象),是起控制作用的设备或装置。 8. 调节机构——接受调节作用而去改变调节量的具体设备。 9. 负反馈控制原理——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反馈至输入端,与给定的输 入信号相减,所产生的偏差信号通过控制器变成控制变量去调节被 控对象,达到减小偏差或消除偏差的目的。
13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2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装置两部分组成。 控制装置包含的主要单元: 测量单元——用来测量被调量,并将被调量转换为与之成比例(或其它函 数关系)的某种便于传送和综合的信号。由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组成。 给定单元——用来设定被调量的给定值,发生与测量信号同一类型的给定 值信号。
后的信号都等于分支点以前的信号。
20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按信号的传递路径来分类 1、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不发 生影响的系统。
程序 图纸 指令
微型计算机
放大器
执行机构 (步进电机)
工作机床
切削刀具
21
课程目的
课程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3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项目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
线性定常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
传递函数 (输入、输出描述) 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系统分析及给定输入、输 出情况下的系统综合
描述方法
线性、非线性、定常、 时变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 向量空间 (状态空间描述)
状态空间法 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实现在 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控制与设计
10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2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
① 概述
控制:使对象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的动作。
手动控制或称人工控制; 自动控制。
11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2 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
② 基本概念
自动化(Automation 或 Automatization) 1.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脱离人的直接干预,利用控制装置(简称控制器) 使被控对象(或生产过程等)的某一物理量(如温度、压力、PH值等) 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2. 自动控制系统——能自动对被控对象的被控量(或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的系统。 3. 被控对象(又称受控对象)——指工作状态需要加以控制的机械、装置 或过程。 4. 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且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也是自动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
18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二. 广义对象
方框图的应用可繁可简,其基本原则就是能清楚地表达所需研究的信号 的传递关系和所研究环节的性能。
在工程实际中,所测量的对象的特性,往往还包含检测元件、变送器和 执行机构的特性,这时,对象的特性则称为“广义对象特性”。
位移
反馈测量元件
24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2. 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给定值 r — 偏差e 控制器 执行机构 干扰 n 受控对象 被控量
测量信号
特点: 统的输出量(被控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 都是负反馈控制系统,按照偏差进行控制; 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结构参数的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 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消除该偏差。该系统从原理上提供了实现高质量 控制的可能性。 常见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均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的萌芽 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 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1765年俄国人波尔佐诺夫发明了蒸汽锅炉水位调节器; 代表性成果 178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离心飞锤式调速器。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4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 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 系统无能为力。
6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本课程与数学、物理、电工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 算机原理及应用等先修课程关系密切。要求同学们具 备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特别是拉氏变换, z变换)等数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课程的后续课为现 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本课程 为其提供所必须的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方法。
2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线性控制理论
1. 经典控制理论
非线性控制理论
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5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 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 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 代表性成果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 按信号的传递路径来分类 1. 开环控制系统
给定值 r
干扰 n
执行机构 受控对象 被控量
控制器
特点: 系统的被控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各组成环节元部件的精度; 对于干扰无法自动补偿,控制精度难以保证; 仅适用于输入/输出关系已知,且系统几乎不存在干扰的场合。 例如:自动报警器、自动售货机、自动流水线等。
25
测量、变送器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3. 复合控制系统
由于反馈控制只是在偏差出现以后才产生控制作用,因此,系统在强干 扰作用下,被控量有可能产生较大波动的控制过程。对于这种工作环境 适宜采用按偏差调节和按干扰补偿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系统。
22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 按信号的传递路径来分类 1. 开环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对于开环控制,如果存在可测的干扰信号,则可利用干扰信号产生控 制作用,以补偿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
测量装置 给定值 r 补偿调节器 执行机构 干扰 n 受控对象 被控量
这种按照开环补偿原理建立起来的系统称为开环补偿系统,该控制称为前馈控制。 特点: 是一种主动控制方式; 单纯的前馈控制一般难以满足控制要求; 控制精度受到原理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