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QC(Quality Control)措施,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设备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高精度的水准仪、测距仪和GPS定位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观测点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数据采集。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5. 报告编制。

最后,我们需要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将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总结。

通过严格的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一、基准网的建立为了科学地预测基坑支护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因此建立基坑支护施工变形与沉降观测网,定期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二、基坑支护变形观测(1)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边坡顶上布置基线(每基坑边一条),每条基线上设4个变形观测点,同时又作为沉降观测点。

(2)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利用远离场区的城市高程系水准控制点或独立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以上点联测,构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

四面围墙周边附近各布置四个沉降观测点,与基坑周边浅埋基础建(构)筑物、重要管线监测点一起构成监测周边环境的沉降观测网。

三、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基线点四个角上设站,用J2型经纬仪观测四边网的水平角度(四边形内角),并与城市的大地控制网三角点联测水平夹角,检查基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基线点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同时在四角测端上分别以对应的相邻角点定向,并观测定向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初始读数。

(2)沉降观测对基坑边上的各点及周边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首先自远离基坑的城市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基坑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S3型精密水准仪。

四、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监测措施工程对基坑周边5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并特别对临近坑边1.5H~2.0H范围内建(构)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管网等加强监测力度。

具体监测措施是:(1)对建(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轴线走向,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对某些变形要求较高及紧邻基坑开挖边缘的重要管线,预先做好加固处理措施。

五、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不仅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强化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杜绝不合格和返工。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实施,观测等级为二级。

仪器采用索佳自动安平水准仪,型号为SDL30。

该仪器有优越的水平稳定性、耐寒、耐热性,是一种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器,每公里往返中误差为:±0.4mm。

与水准仪配合使用的是高精度铟瓦水准尺。

它是施测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专用标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完全适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1、基准点及测点设置:远离工程区域以外稳定地段设置三个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时利用其中一点作为基准点,另两点作为校核。

在近测点处均匀布设若干工作基点,以方便观测和保证精度。

测点应布设在对沉降反应敏感部位;2、测标埋设:沉降监测的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地基)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

对于建(构)筑物,沉降点设置在房脚、角点等;对于道路(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其正上方;对于基坑坡顶、地表,采用普通地面沉降标。

3、观测实施:1)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每次均由工作基点出发,尽可能一站直接观测,以减少转站误差。

在第一次观测时,应对仪器架站处、水准尺立尺处做以标记,在以后观测时严格做到一致,以减少水准仪i角等引起的固定误差;2)工作基点的校测:每次沉降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校测,校测工作基点由基准点出发作往返测,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得大于0.4,n为测站数。

同样要在每次观测中做到架站处立尺处一致。

如果发现某个工作基点高程异常,则需对该工作基点进行高程改正;4、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执行,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限差为0.30(n为测站数)。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如下:
1. 选址原则:观测点应选在基坑四周及附近区域,覆盖整个基坑的沉降情况。

同时考虑场地条件,尽量选择坚实、平稳的地面。

2. 观测点数量: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形状确定观测点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基坑较大且形状复杂时,观测点数量应增加。

3. 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点应避免在施工区域和可能受到较大振动的地方设置,以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4. 观测点的布局: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围,目的是能够较全面地观测到基坑沉降的情况。

5. 观测点的距离: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合理确定,以确保能够有效观测到基坑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

一般来说,观测点的间距应在基坑最大直径的2~3倍左右。

6. 观测点的深度:观测点的深度应根据基坑的设计深度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深度应超过基坑顶部土层的深度。

7. 观测点的设置方式:观测点可以通过钢筋粘结固定、预埋点固定或定向土钉的方式设置。

8. 观测仪器和设备:观测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点设
置的深度和要求的精度。

通常情况下,使用测量水准仪、变形仪等设备进行观测。

9.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确定。

一般来说,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率可以较高,以后逐渐减少。

10.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基
坑沉降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观测结果应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到要求。

备注:以上仅为基坑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要求的一般原则,具体的布置和要求还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确定。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一、目的与意义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是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沉降、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点布设为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情况,需要在支护结构的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支护结构的形状、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 观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和侧壁;2.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边,并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3.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环境的关键部位,如建筑物、道路等。

三、观测周期与频次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观测周期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开挖过程中应每2-3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应每周观测一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次。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应将观测数据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发现异常沉降、位移等参数,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五、异常处理与预警在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支撑、回填土方等。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同时,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预警值,一旦达到或超过预警值,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通过现场警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六、监测报告编制为便于记录和追溯,每次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后都应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设图、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异常处理措施、预警信息等。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遵循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本工程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进行沉降观测工程。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或结构物出现的沉降情况,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2. 工程内容(1)安装沉降观测设备: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物周边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与监测: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实时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点位,购买和调试沉降监测设备,准备相关施工人员和工具。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在监测点位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且稳定。

(3)数据采集与监测: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电气连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确保数据能够稳定采集,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与环保(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施工环境整洁与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环境污染。

5. 质量与验收(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2)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3)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沉降观测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计划完成时间 3 天。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计划完成时间 5 天。

(3)数据采集与监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

7.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 xxx 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用等。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详细](11页)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详细](11页)

沉降观测方案审核:XXX项目负责:XXX编写:XXX校对:XXX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任务与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观测方案 (2)4.1方案概述 (2)4.2高程基准 (2)4.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2)4.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4.5沉降点的观测 (4)五、观测精度 (4)5.1 其他要求 (4)5.2 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 (5)5.3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7)六、观测周期及判定标准 (7)6.1沉降观测周期 (7)6.2建筑在稳定阶段的安全性标准 (7)七、资源配备计划 (8)7.1 组织机构 (8)7.2 各职能人员的责任范围 (8)八、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8)九、上交成果资料 (9)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镇,北至XX村;西至XX村;南至XX村;东至XX村;占地386亩(257468.13平方米)。

项目由情景洋房、电梯洋房、商业、17层高层组成,对应的基础形式分别如下:a、四层情景洋房,位于原土区时为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位于回填区时调整为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b、6层和7层电梯洋房,均为筏板基础,位于回填土区时,基底以下可能增加CFG桩基,最终以施工图为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c、商业,位于原土区时为独立基础,位于回填区时调整为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d、17层高层,均位于原土区,采用CFG桩+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其中,位于回填区的楼号为商业6#、7层和10层电梯洋房140#-143#、146-152#、155#-156#、3层情景洋房157-163#。

以上所有信息若与正式施工图不一致时,则以正式施工图为准。

二、观测任务与目的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郑州恒大山水城四区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为3年,共有建筑物52栋,处于深厚回填区的建筑物周围同时布设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沉降观测,真实的反映建筑物在建设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根据规范要求判定建筑物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
C13组团工程
边坡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单位: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C13组团项目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东北临龙安路、西南侧为金州大道,东南侧为金开大道。

总建筑面积约17.16万m2,主要由35栋3F/-1F别墅,1栋30F/-2F高层住宅,1栋23F/-2F酒店,1栋6F/-2F商业,2个地下车库组成,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础采用旋挖桩、人工挖孔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

2、监测依据
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3、监测目的
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

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
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4、监测项目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基坑坡顶位移监测。

5、测点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

5.1监测点布设
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沉降点8个,设计方案依据:
(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下图为沉降观测点布设图:
5.2保护:
观测基点埋设后,在基点处砌井、加井盖进行保护,并清理现场,然后移交建设单位监护,要求不得在其上堆放物品,以保证水准基点随时正常使用。

6、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
自然条件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下表。

监测频率表
基坑开挖深度(m)≤5 5~10 ≥10
监测频率1次/2天1次/1天2次/1天
底板浇筑后时间(d)≤7 7~14 14~28
监测频率2次/1天1次/1天1次/2天
注1:观测时机及次数视施工现场观测条件和使用期间发生的特殊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2:根据规范要求,首次观测应观测2遍,取其中数为起始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