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公式法求真电阻率

合集下载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 (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 [ 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 (普适公式)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 (普适公式)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

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

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
电动机转子电阻是指转子内部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它在电动机设
计和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动机转子电阻的准确计算对于电机的效率、稳定性和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
经验公式,供参考。

1.铜回路电阻公式
Rc=(ρ*l)/(A*N)
其中,Rc为转子铜回路电阻,ρ为铜的电阻率,l为铜回路长度,A
为铜回路横截面积,N为铜回路匝数。

2.铁回路电阻公式
Ri = (ρi * li) / (Ai * Ni)
其中,Ri为转子铁回路电阻,ρi为铁的电阻率,li为铁回路长度,Ai为铁回路横截面积,Ni为铁回路匝数。

需要注意的是,铁的电阻率一般远高于铜的电阻率。

根据电动机转子
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可以选择合适的铁回路电阻公式进行计算。

3.总转子电阻计算
Rtotal = Rc + Ri
其中,Rtotal为总转子电阻。

4.转子电阻测量实验方法
除了理论计算,还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量转子的电阻。

可使用万用表测量转子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阻,并记下测量值。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应断开电动机与电源的电连接,以避免电源干扰。

总结:
电动机转子电阻的计算非常关键,对于电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电动机转子电阻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温度修正系数。

此外,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仅作为初步估计使用,具体的计算方法还需要根据电动机的具体结构和材料进行调整。

对于复杂的电动机结构,还需要使用更为详细的工程方法进行电阻计算。

电功、功率、电荷、电压、电阻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功率、电荷、电压、电阻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功、功率、电荷、电压、电阻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电工常用单位与公式都在这里,你记得几个?快来盘点下!电功表示电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路,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长短都有关系。

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W表示功,功的单位是:焦耳(J)W=PtP---功率(单位:瓦w)t---时间(单位:秒s)W=UItU---电压(单位:伏V)I---电流(单位:安A)t---时间(单位:秒s)W=I^2RtI---电流(单位:安A)R---电阻(单位:欧Ω)t---时间(单位:秒s)W=U^2/R×tR---电阻(单位:欧Ω)t---时间(单位:秒s)几种常见物体的电功:①通过手电筒灯泡的电流,每秒钟所做的功大约是1J。

②通过普通电灯泡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一般是几十焦。

③通过洗衣机中电动机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是200J左右。

功率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

P表示功率,功率单位是:瓦特(W)P=W/tW---电功(单位:焦j或千瓦时kWh)t---时间(单位:秒s)P=UIU---电压(单位:伏V)I---电流(单位:安A)P=U^2/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U---电压(单位:伏V)R---电阻(单位:欧Ω)P=I^2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R---电阻(单位:欧Ω)电荷指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电的量,是物体或系统中元电荷的代数和。

Q表示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电流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I表示电流,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1安培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米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 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

初中物理中的电阻率如何测量?

初中物理中的电阻率如何测量?

初中物理中的电阻率如何测量?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它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那么,如何测量电阻率呢?要测量电阻率,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公式。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 R =ρL/S ,其中 R 表示电阻,ρ 就是我们要测量的电阻率,L 是导体的长度,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接下来,我们看看常见的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伏安法。

这是我们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电源(比如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以及待测电阻的导体(通常是金属丝)。

将这些器材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电流表串联成一个回路,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的两端。

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多次测量不同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欧姆定律 R = U / I ,计算出每次测量的电阻值。

由于我们测量的是一段长度为 L 的金属丝的电阻,所以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这段金属丝的长度 L 。

再用螺旋测微器或者游标卡尺测量出金属丝的直径 d ,进而算出横截面积 S =π(d/2)² 。

最后,将测量得到的电阻 R 、长度 L 和横截面积 S 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公式ρ = RS/L ,就可以算出电阻率的值。

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调到阻值最大处,以保护电路。

测量长度和直径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除了伏安法,还有比较法测量电阻率。

这种方法需要用到已知电阻率的标准电阻丝和待测电阻丝。

将标准电阻丝和待测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保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等条件相同。

通过比较它们的电阻大小,以及已知标准电阻丝的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就可以推算出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率。

在实际测量中,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地震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简述

地震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简述

意到其应用条件与局限性,优选参数,必将为油气勘探解决更多的
问题,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率。 地球物理学家希望利用地震资料解决以储层岩性、孔、渗、饱
等物性参数及以孔隙流体性质为内容的储层预测问题。 然而,尽管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 应当指出,就目前而言,它对储层研究的最基本需要还 不能完全满足,如对至关重要的孔、渗、饱三个物性参
年研究已发展了多种用地震资料求取孔隙度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大
致可分为四类:
1、用Wyllie时间平均方程或修正了的Wyllie公式求孔隙度
它是从地震速度出发,建立速度与孔隙度的函数关系,然后用 此函数关系求取无井处的孔隙度。此方法原理简单,应用方便,是
目前广为应用的方法之一。孔隙度是速度的多值函数,因此,仅根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综合反演中利用的
A Fn
变换只持续
到 3 8 ,大于 3 8 的储层则需要借助其它方法;约束反演法应 用于横向上速度变化大的地区,容易产生误差。
(二)地震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3、 CUSI网络法 目前常用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适用条件不同,预测精度有 别,各有优点和局限性,考虑到地震储层厚度预测的复杂性及 特点(不同储层厚度对应不同的地震特征),与BP网络函数逼 近需要利用全体样本的信息、学习效率低等不足,提出了用完 全利用样本信息(缩写为CUSI:Complete Utilization of
厚度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多种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其主要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单参数与多参数法 :
(1)振幅图版法。此方法依据薄层和薄互层的地震振幅
与储层厚度呈线性关系,适用范围为薄层和薄互层。
(2)时差法。适用于储层厚度大于λ /4 ( λ 为波长)的厚 层。

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

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

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电动机转子电阻的计算是电机运行维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转子电阻是电动机常见的故障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测量电动机的转子电阻来判断电动机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类型和程度。

下面是关于电动机转子电阻计算的经验公式的详细内容。

在电动机故障诊断中,常规的绕组电阻测量只能检测到定子绕组的接触不良、绕组短路、开路等故障,对于转子绕组的接触不良、绕组短路等问题检测效果不好。

因此,通过对电动机转子电阻的测量,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动机转子绕组的健康情况。

电动机转子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电阻率、截面积、长度、温度等。

其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电动机的设计参数和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确定。

由于不同类型的电动机转子结构和实际使用条件不同,计算转子电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其转子通常由铜栏和铁芯构成。

铜栏的电阻通常可以通过材料的电阻率、截面积和长度来计算。

铁芯的电阻由于长度较短,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转子的总电阻主要由铜栏的电阻决定。

R=ρ*(L/A)其中,R代表电动机转子的总电阻,ρ代表铜的电阻率,L代表铜栏的长度,A代表铜栏的截面积。

由于电动机的转子结构和使用条件不同,这个公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电动机。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电动机的实际情况和测量数据来确定转子电阻的计算公式。

综上所述,电动机转子电阻的计算并没有一个通用的经验公式。

其计算方法取决于电动机的实际情况和使用条件。

在进行转子电阻测量和计算时,应根据电动机的实际情况和测量数据来确定转子电阻的计算公式,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电阻率电导率

电阻率电导率

电阻率电导率电阻率和电导率是电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和促进程度。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电阻的大小,而电导率则是指单位长度内导电性能的大小。

本文将从电阻率和电导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电阻的大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A/L,其中R是电阻,A是导体的横截面积,L是导体的长度。

电阻率越大,说明材料对电流的阻碍越大,电流通过材料时会受到更大的阻力。

常见的导体材料如铜、铝等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绝缘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相对于电阻率,电导率则是指单位长度内导电性能的大小,通常用符号σ表示,单位是西门子/米(S/m)。

电导率的计算公式为σ=1/ρ,即电导率等于电阻率的倒数。

电导率越大,说明材料对电流的促进程度越高,电流通过材料时会受到更小的阻力。

常见的导体材料如铜、铝等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而绝缘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则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电阻率和电导率在电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在电力传输中,需要选择具有较低电阻率和较高电导率的导体材料,以减少能量损失和传输损耗。

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电阻率和较低电导率的材料,以实现元器件的特定功能。

电阻率和电导率是电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和促进程度。

电阻率越大,说明材料对电流的阻碍越大;电导率越大,说明材料对电流的促进程度越高。

在电路设计、电力传输、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阻的测量(七种方法

电阻的测量(七种方法
返回
的内阻约为20千欧,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欧,选择能够尽量 减小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行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 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右图所示). (1 )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 描出I-U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值Rx= 欧 (保 3 2.4 × 10 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画出此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U(V) 1.37 1.32 1.24 1.20 1.10 1.05
· ·
· ·
· ·
I/
返回
例2. 如图示的电路中,R1 、R2为标准 电阻,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 如果偶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则电动 势的测量值 等于 真实值,内阻的测 量值 偏大 真实值,产生误差的原因 是 电流表有内阻 。
例1. 用内阻为3000Ω的电压表和内阻为10Ω的电流表 测电阻,在图甲、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都是 60V,电流表的示数都是0.2A,则R1的测量值为 300 Ω,真实值是 290 Ω,R2的测量值为 300 Ω,真实值是 333 Ω。
练习 . 用伏安法测电阻,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 法,测得某电阻Rx的阻值分别为 R1 和R2 ,则所测 的测量值和真实值Rx之间的关系是 ( A ) (A)R1> Rx>R2 (B) R1< Rx<R2 (C)R1>R2>Rx (D)R1<R2<Rx
返回
1996年上海 4.某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得到如
下一组U和I 的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U(V)
0.20
0.6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I(A)
灯泡发 光情况
0.020
0.060
0.100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电阻率问题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电阻率问题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电阻率问题概述:电阻率是电阻和材料导电性质的重要参数。

在电路分析和电子工程中,如何准确计算电阻率以便优化电路设计和元件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率公式。

1. 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阻率定义为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下的电阻值,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ρ = R×A/L,其中R为电阻值,A为横截面积,L为长度。

2. 电阻率与材料的关系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电阻率与材料的导电性质相关。

通常来说,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较低,而非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较高。

这是由于金属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并形成电流,而非金属中的电子则受到束缚,移动能力较低。

3.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问题a. 计算导线的电阻假设有一根铜导线,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并且导线的电阻为R。

根据电阻率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ρ = R×A/L。

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68×10^-8 Ω·m(在20℃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电阻率和铜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来计算导线的电阻。

b. 判断材料的导电性质假设有两种材料,使用相同截面积的导线分别连接两种材料。

通过测量电阻值,我们可以利用电阻率公式来判断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质,即哪种材料的电阻率较低。

电阻值较低的材料电阻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质。

c. 优化电路设计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可以利用电阻率公式来选择适合的材料。

比如,在需要降低电阻的场景下,我们可以选择电阻率较低的材料,以获得更好的导电性能。

而在需要增加电阻的场景下,我们可以选择电阻率较高的材料。

4.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率公式,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热器,其所需功率为1000W,供电电压为220V。

为了保证电热器工作时不过热,我们需要计算电热丝的电阻性质。

已知电热丝的长度为2m,直径为0.5mm,我们可以根据电阻率公式来计算电热丝的电阻率。

电阻率定义公式

电阻率定义公式

电阻率定义公式电阻率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咱们一起来好好聊聊它。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帮忙修电路。

他家的灯老是一闪一闪的,特别烦人。

我就带着工具过去瞧瞧,这一瞧啊,发现问题还挺复杂。

在排查问题的过程中,电阻率这个概念就不断在我脑子里转悠。

咱先来说说电阻率到底是啥。

电阻率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衡量材料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打个比方,就好像不同的道路对车辆行驶的阻碍不一样。

有的道路平坦宽阔,车开起来顺顺当当的;有的道路坑坑洼洼,车走得就费劲。

材料也一样,有的材料容易让电流通过,电阻率就小;有的材料电流很难通过,电阻率就大。

电阻率的定义公式是:ρ = RS/L。

这里面的ρ就是电阻率,R 是电阻,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L 是导体的长度。

这个公式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解材料导电性能的大门。

比如说铜这种材料,它的电阻率比较小,所以常被用来制作电线,电流在铜导线里跑起来那叫一个顺畅。

而像橡胶这类材料,电阻率特别大,电流几乎没法通过,所以就常用它来做电线的绝缘外皮,保护咱们不被电到。

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材料电阻率都一样,那可就乱套啦!咱们家里的电器可能都没法正常工作,手机也充不了电,那得多糟糕呀!在实际生活中,电阻率的应用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电力输送中,为了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就得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来做电线。

不然,电还没送到咱们家里,就在半路上跑丢了好多,那多浪费啊!还有在电子设备的制造中,不同部位对电阻率的要求也不一样。

芯片里的那些微小电路,就得用电阻率合适的材料,才能保证设备高效稳定地运行。

学习电阻率的定义公式,可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哦。

它能让我们明白身边好多和电有关的现象。

就像我那次帮朋友修电路,如果不了解电阻率,可能我就得在那抓瞎,半天也找不出问题所在。

总之,电阻率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只要咱们多联系实际,多想想生活中的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它。

下次再看到电线、电器啥的,说不定就能想起电阻率这个小知识呢!。

长方体电阻计算公式

长方体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电阻阻的计算公式:电阻(R)和横截面积(s)、长度(ι)、电阻率(ρ)的关系式.解答:R=ρL/S(R电阻、S截面积、L长度、ρ电阻率二、电阻计算方法电阻计算公式:所有的导体电阻,根据计算公式:R=ρL/S,在相同的长度下,截面积越小,它的阻值就越大?可以把导体“铜导线”想象成一根“自来水管”:1、你家供水的自来水管可能是直径20mm的,供水很顺畅,我们说水管对水的阻力很小;2、如果把这根水管换成直径2mm的,就会发现水不够用了.3、我们说:水管的截面积变小了,所以对水的阻力变大了.4、导体电线的电阻和水管对水的阻力一样,截面积 S 越小,它们的阻值就越大.5、导线 L 越长、水管越长,阻力都是越大.6、电流不可见、水流可见,更加直观容易理解.7、其他的:电压和水压、电位和水位、电流和水流,都有很多情景原理相同之处,可以比照参考学习。

三、电阻计算公式的应用实例问题:已知电压是48V,需要降低至12V。

请问需要多大的电阻。

有个12V的灯泡。

想装在48V的电动车上。

不加电阻我怕灯会爆解答:计算电阻需要知道这个12V的灯泡是几瓦的。

在以10瓦的为例:12V灯泡电流=10/12=0.083安培,需要降压值=48-12=36伏,需要串接的电阻=U/I=36/0.083=433.7欧姆,电阻需要的功率=IU=0.083*36=2.99瓦。

电阻的功率一定要大于3瓦,要通风散热,如果通风散热不好,则要加大电阻的功率。

R(电阻)=U(电压)/ I(电流)这个问题需要搜索计算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是上面的,串连个电阻,所以灯泡要能正常工作电压是12V时求串联的电阻的阻值,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则串联电阻分得的电压为48V-12V=36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U/R或I=P (功率)/U,因为你的灯泡的额定电流我不知道,所以你得自己看一下,然后照着我的算,以我的经验12V的灯泡功率应该是6瓦,所以电流是0.5A,然后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5A则电阻的阻值为R=U/I=38V/0.5A=76欧姆。

截面积电阻率公式

截面积电阻率公式

截面积电阻率公式
1. 电阻率的定义。

- 电阻率(ρ)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 电阻定律。

- 对于一段导体,它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表达式为R = ρ(L)/(S),这里的ρ就是电阻率。

- 由此公式变形可得ρ=(RS)/(L),这就是由电阻定律推导出的计算电阻率的公式,其中R的单位是欧姆(Ω),L的单位是米(m),S的单位是平方米(m^2),则电阻率ρ的单位是欧姆·米(Ω· m)。

3. 示例。

- 例如,有一根金属导线,长度L = 2m,横截面积S=1×10^- 6m^2,电阻R = 10Ω,根据公式ρ=(RS)/(L),可得ρ=frac{10×1×10^-6}{2}=5×10^-6Ω· m。

导体材料电阻计算公式

导体材料电阻计算公式

导体材料电阻计算公式
另外,对于导体材料的电阻,还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R = ρ (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长度,A
表示导体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表示了电阻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长
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电阻率是材料特有的性质,不同材料的
电阻率不同,通常用希腊字母ρ表示,单位为欧姆·米(Ω·m)。

另外,对于复杂形状的导体材料,可以使用微积分来计算电阻。

通过将导体材料分割成微小的部分,然后对每个微小部分的电阻进
行微积分求和,可以得到整个导体材料的电阻。

总之,导体材料的电阻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
方法来计算,包括欧姆定律、电阻率公式以及微积分方法。

根据电
路的具体情况和导体材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电阻率的基本知识

电阻率的基本知识

电阻率的基本知识新晨阳电容电感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p为电阻率,s为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L为导线的长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几种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Ω m)●(1)银1.6 ×10-8 (5)铂1.0 ×10-7 (9)康铜5.0 ×10-7●(2)铜1.7 ×10-8 (6) 铁1.0 ×10-7 (10)镍铬合金1.0 ×10-6●(3)铝2.9 ×10-8 (7)汞9.6 ×10-7 (11)铁铬铝合金1.4 ×10-6●(4)钨5.3 ×10-8 (8)锰铜4.4 ×10-7 (12) 铝镍铁合金1.6 ×10-6(13)石墨(8~13)×10-6从上文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体的电阻率极大。

锗、硅、硒、氧化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总结:常态下(由表可知)导电性能最好的依次是银、铜、铝,这三种材料是最常用的,常被用来作为导线等,其中铜用的最为广,几乎现在的导线都是铜的(精密仪器,特殊场合除外)铝线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已被淘汰。

银导电性能最好但由于成本高很少被采用,只有在高要求场合才被使用,如精密仪器、高频震荡器、航天等。

顺便说下金,在某些场合仪器上触点也有用金的,那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采用,并不是因为其电阻率小所至。

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C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Q •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p =RS/LP为电阻率-- 常用单位Q・mS为横截面积--- 常用单位川R为电阻值一一常用单位QL为导线的xx 常用单位m电阻率的说明①电阻率p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p = p 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po是O C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

如一个220 V, 100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 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电导率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二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姆欧,取电阻单位欧姆倒数之意。

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所以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S/cm来表示电导率,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

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p 1=1/ (T(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

(T =1/;p(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其它单位有:s/cm,us/cm。

防雷工程电阻率的计算方法

防雷工程电阻率的计算方法

电阻率的计算方法
物体电阻计算公式:R=ρL/S,其中,L为物体长度,S为物体的横截面积,比例系数ρ叫做物体的电阻系数或是电阻率,它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物体在20℃时所具有的电阻值。

因此,电阻与四个因素有关: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种类(材料)和温度。

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数值上等于用这种材料制成1m长、横截面积1m㎡的导线的电阻值。

电阻率与温度的具体关系为:ρ=ρ0(1+αt),其中ρ0为零度时导体的电阻率,α为导体的温度系数。

R=1/G,其中G为物体电导,导体的电阻越小,电导就越大,数值上等于电阻的倒数。

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符号s。

初中要求掌握的影响电阻的因素:
导体的长度、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大小不同。

大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常见导体的电阻率
材料20℃时的电阻率(µΩ• m)
银0。

016
铜 0。

0172
金0。

022
铝 0。

029
锌0。

059
铁 0。

0978
铅0。

206
汞 0。

958
碳25
康铜(54%铜,46%镍)0。

50
锰铜(86%铜,12%锰,2%镍)0。

43 照明灯泡(工作) 100~2000。

单晶铜电阻率

单晶铜电阻率

单晶铜电阻率单晶铜电阻率是指单晶铜在单位温度和单位长度下的电阻。

单晶铜是指铜材料的晶粒完全连续排列,没有晶界存在。

单晶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因此在电子器件和电路中被广泛应用。

单晶铜的电阻率是衡量其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阻率是指材料单位体积内的电阻大小,用符号ρ表示。

电阻率与材料的导电性能成反比,导电性能越好,电阻率越小。

单晶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使其成为理想的导电材料之一。

单晶铜的电阻率与温度密切相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单晶铜的电阻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晶格振动增强,电子与晶格的碰撞增多,从而增加电阻。

单晶铜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以用以下经验公式描述:ρ(T) = ρ(0) [1 + α(T - T0)]其中,ρ(T)是温度为T时的电阻率,ρ(0)是温度为0℃时的电阻率,α是温度系数,T0是参考温度。

单晶铜的电阻率还受材料的纯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

纯度越高,晶粒越小,电阻率越低。

这是因为杂质会散射电子,增加电阻。

同时,晶粒界面也会产生电阻,因为晶粒界面处的晶格结构不连续。

为了获得较低的电阻率,制备单晶铜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纯度和晶粒大小。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晶生长法和等轴晶粒生长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具有高导电性能的单晶铜材料。

单晶铜的导电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器件中,单晶铜常用于制作导线、电极和连接器。

由于单晶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可塑性,可以方便地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因此在微电子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晶铜还常用于制作高纯度材料的电阻器。

高纯度的单晶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可以用于精密测量和精密电路中。

在科学研究和精密仪器中,单晶铜的电阻率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单晶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是一种优异的导电材料。

其导电性能受材料纯度、晶粒大小和温度的影响。

通过严格控制制备工艺,可以获得具有高导电性能的单晶铜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精密仪器中。

对于准确测量和精密电路来说,单晶铜的电阻率的准确测量也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