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三地理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海洋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洋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洋知识点地球上的大片水域构成了世界的海洋,海洋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海洋知识点,包括海洋的形成、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利用以及海洋保护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高三地理海洋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海洋的形成地球上的海洋包括大洋和海区,占据着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的形成涉及到地壳构造和内部热力活动等因素。

海洋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演化阶段:早期的地球没有海洋,而是一片岩浆的海洋。

随着地球的冷却,岩浆变为岩石,逐渐形成了地壳。

2.海蚀阶段:地壳形成后,大量的降水在地表积聚形成海洋。

同时,水的侵蚀和波浪的冲击也促进了海洋的形成。

3.洋脊形成:地壳板块运动引起了洋脊的形成,洋脊是海底山脉的一种形式。

洋脊的出现使海洋的形成进一步加快。

4.海盆形成:洋脊的活动导致了海盆的形成,海盆是海洋底部的一种地形,也是海洋积水的地方。

5.海底扩张:海底的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新的岩浆从洋脊裂缝中涌出,加速了海洋的扩张。

二、海洋环境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多样的生物和环境。

了解海洋环境对于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海洋环境的重要知识点:1.海洋生物:海洋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包括不同种类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维护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海洋气候:海洋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流动性等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海洋暖流可以使周边地区气候变暖。

3.海洋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海洋中的污染物会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三、海洋资源利用海洋是丰富的资源宝库,人类可以从海洋中获取能源、食物和其他重要资源。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海洋资源的利用知识点:1.海洋石油: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通过海上石油钻探和开采可以获取这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高考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海洋地理知识点海洋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海洋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海洋环境。

在高考中,海洋地理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海洋地理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洋的基本特征。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的大片水域,分布在地球上占据71%的面积,其中有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这些海洋分布广泛,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体系统。

其次,海洋地理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海洋的地形地貌、海洋的气候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都是高考海洋地理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海洋的地形地貌是海洋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洋地形地貌包括海底的地形和海岸线的地貌特征。

海底的地形可以分为海洋盆地和海岭两种主要类型。

海洋盆地是指海洋底部的大部分区域,通常为平坦的地形。

而海岭则是指海洋底部的山脊,延伸数千公里。

海岸线地貌主要有海岸平原、海岸陡峭和海岸沉积等不同类型。

海洋的气候环境是指海洋区域的气候特征。

海洋的气候与陆地的气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海洋性气候和海洋沿海气候。

海洋性气候指的是海洋沿海地区的气候,受到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温和湿润。

而海洋沿海气候则是指位于海洋附近,但受陆地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气候类型。

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等。

海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海洋生物,例如海藻、珊瑚、鱼类、海豚等。

最后,海洋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物资源以及渔业资源等。

这些资源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海洋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综上所述,海洋地理是高考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掌握一定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对于顺利通过高考至关重要。

考生们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掌握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人类与海洋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十分密切,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海洋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从地球的海洋分布、海洋资源、海洋生态和海洋污染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首先,地球的海洋分布非常广泛。

近70%的地球表面被海洋所覆盖,形成了壮观的全球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可以分为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这些大洋之间相互交界,形成犁型边界,促进了海洋的循环和交换。

此外,还有许多海洋和海湾,如地中海、红海、中国东海等。

这些海洋形成了世界的蓝色“肌理”,给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发展机遇。

海洋资源是海洋地理的重要内容。

海洋供给了丰富的鱼类、贝类和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此外,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能源开发、化工生产和食盐制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海洋还拥有广阔的水力资源,可供发电和灌溉使用。

由于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由各种生物组成,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大型海洋动物。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着地球生态的平衡。

底栖生物和大型海洋动物则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等,对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海洋污染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人类经济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恶化。

例如,海洋油污染、塑料垃圾、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

此外,气候变化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重大挑战,如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气候的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海洋地理是高三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知识点地理是高中学科中的一门重点科目,而在地理的学习中,海洋知识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涵盖广阔,内容丰富,对于高考来说,了解海洋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加分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考地理的海洋知识点。

1. 海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极力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的特征包括:咸水、广阔、深邃、富含资源等。

2. 海洋的分布与特点海洋分布在地球的五大洋洲之间,其中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海洋具有动力性强、分布广、透明度高等特点。

3. 海洋的潮汐与洋流潮汐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高考中常考的潮汐类型包括大潮、小潮、日月大潮、日月小潮等。

洋流是海洋中水流的总称,包括暖流、寒流和赤道洋流等。

4. 海洋的生物资源及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海鱼、海藻、海洋微生物等。

而对于高考来说,需要了解的重点包括渔业资源、沿海渔业、海藻资源和油气资源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海洋的污染及保护海洋面积广阔,所以也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海洋污染类型包括:石油污染、化学品污染和垃圾污染等。

海洋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6.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在地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量调节、水汽来源、风向风力等方面。

高考中通常会考察海洋对于某个地区气候的影响性,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以上仅是高考地理中的一小部分海洋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并且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重点,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海洋(2)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海洋(2)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海洋(2)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
海域广阔,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舟山渔场最大。

成因:处于大陆海岸的中间位置,位置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铒料;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

海洋养殖业:
在浅海滩涂上,“种植”海带,“放牧”虾群,
长芦盐场最著名,
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石油污染:
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

赤潮:
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有自然因素作用,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三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三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三海洋地理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涵盖了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海洋的地理特征、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方面。

掌握海洋地理知识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海洋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一、海洋分布与形成海洋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冰洋这四个大洋。

海洋的形成与地球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主要分为原始海洋、古代海洋和现代海洋三个阶段。

原始海洋形成于地壳演化早期,古代海洋形成于地壳演化中期,现代海洋则是地壳演化的最终产物。

二、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指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底山脊等地形。

主要的海洋地貌形成过程有构造抬升、海洋沉积和火山喷发等。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常常造成海底的地形改变,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资源的分布。

三、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生物和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生态系统、沿岸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等。

浅海生态系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沿岸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而深海生态系统则是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典型。

四、海洋资源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海底多金属结核、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海洋水资源主要用于淡化海水、供应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等;海洋生物资源则包括鱼类、贝类、海带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药物。

五、海洋环境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减少海洋污染、限制过度捕捞、保护珊瑚礁和湿地生态系统等。

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六、海洋法与海洋权益海洋法是规范国家在海洋利用和保护方面行为的法律体系。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知识点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2)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3)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七大洲地形特色三、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五、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六、世界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分布及原因:(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2023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

2023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

2023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一、海洋地理概述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海洋的形成、地理特征、水文气象、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二、海洋的形成与演化1. 大洋形成理论:推论大洋板块构造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构造模式理论等。

2. 海洋的地理特征:大洋中脊、洋壳、海盆、海峡、海岛、海山、海沟等。

三、海洋的水文气象1. 潮汐现象:潮汐的形成原因、周期、潮汐现象对海洋和沿岸地区的影响。

2. 海流:海洋中的洋流、暖流、冷流等。

3. 海洋气候:不同海洋气候类型、形成机制、影响因素。

四、海洋生物资源1. 海洋生物多样性:不同海域生物群落的特点、生物种类以及分布规律。

2. 海洋渔业资源:不同渔区的资源分布、渔业开发与保护。

3. 海洋沉积物:浅海、深海沉积物的成因、特征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

五、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与防治:海洋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敏感性、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2. 海洋保护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定海洋特殊保护区的意义与目的。

六、海洋资源开发利用1. 海底资源:深海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

2. 海水资源:淡化海水、利用海洋能等。

3. 海洋旅游与休闲: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岛旅游的特点与发展。

七、全球海洋问题与挑战1. 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威胁。

2. 海洋资源竞争:不同国家之间海洋资源的争夺与合作。

3. 海洋灾害与风险:海洋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在高考中,掌握海洋学基础知识对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熟练掌握以上清单中的知识,可以为应试者在地理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力支持。

努力学习,加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地理是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门科目,其中海洋地理作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掌握海洋地理知识对于高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海洋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盐水体系的总称,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沟、海底高原等。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地理区域。

海洋地理研究的是海洋的形态、构造、流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海洋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气候变化。

二、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它们之间通过海峡相连。

在地理位置上,大洋被陆地环绕,与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2.海流:海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海流,包括暖流和寒流。

暖流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而寒流则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

3.海盆:海洋中的地形包括海盆、海岸、海底山脊等。

海盆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也是海底扩张的产物,其中的海水通常更深更密集。

三、生态环境海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海洋生物、海底地形和海洋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1.海洋生物: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分布有各种鱼类、海带、海藻、珊瑚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些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维持着海洋生态的平衡。

2.海洋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废水排放、油污、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

3.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国际社会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禁止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等,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利用1.渔业资源:海洋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库,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是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2.能源开发: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海洋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海洋

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补充知识: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
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 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 海域海水的温度;
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
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 度降低; 三是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 温。
向 南

2、按性质分类,图中洋流为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寒 流 日 本 暖 流
千 岛
阿 拉 斯 加 暖 流
加 北 太 平 洋 暖 流 利福 尼 亚 寒 北 赤 道 暖 流 流 赤 道 逆 流 东 澳 大 利 亚 暖 流
南 赤 道 暖 流
秘 鲁 寒 流
西 风 漂 流
规律总结:
1、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中高纬度海域 ) 北半球洋流流向:逆时针 南半球:缺失
西 风 漂 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内容: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3、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4、对航行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增温增湿
秘 鲁 寒 流
加 那 利 寒 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降温减湿
洋流性质和影响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向南流,是寒流 B.洋流向北流,是寒流 C.上升流形成大型渔场 D.该洋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2.图中P地区是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里 ( A.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 B.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C.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暖湿气流 )

海洋与海洋资源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梳理

海洋与海洋资源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梳理

海洋与海洋资源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梳理地球上70%的表面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在地理学中,海洋及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掌握海洋与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梳理高中地理中关于海洋与海洋资源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海洋的形成与类型1. 海洋形成的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地质作用以及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等。

2. 高原海洋:位于地势较高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孟加拉湾和东南亚周边海域。

3. 洋中脊:地球表面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造成了大洋的分布,如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脊等。

4. 大洋盆地:由洋中脊与大陆板块之间的裂谷形成的广阔地表区域。

5. 海峡:陆地与岛屿之间的狭长水道,是海洋交流的重要通道。

二、海洋生态系统1. 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和海洋非生物组成。

2.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中间生物群落等。

3. 海底地形的影响:海底地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 海洋物种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多样性极高。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海洋资源的分类: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海洋水资源等。

2. 渔业资源:海洋渔业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满足人类食品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合理保护。

3. 矿产资源:海洋中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油气资源、盐类资源和钻石等。

4. 海洋能源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等可再生能源。

5. 海洋水资源:海水是人们生活、工业和农业中重要的水源之一。

四、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污染的原因:包括油污染、塑料垃圾和化学品排放等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控制过度捕捞和加强污染防治等措施。

3. 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对气候变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工作。

4. 国际合作与海洋法律: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和执行相关海洋法律,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海洋

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海洋

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一片领域,占据着地球总面积的71%。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兴趣。

而在新高考中,地理科目中也包含了与海洋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总结新高考地理科目中与海洋相关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海洋的基本概念。

海洋是指地球上咸水覆盖的区域,主要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洋和北冰洋组成。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

同时,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海洋的地理特征。

海洋地理特征主要包括海洋的分布、地形和海洋环流。

海洋的分布与陆地的分布形成鲜明的对比,海洋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东、南、西三面。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而最大的海山则是太平洋大洋山脉。

此外,海洋中的环流系统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赤道洋流、北大西洋洋流和南大西洋洋流等。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海洋的资源和利用。

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藏、盐和渔业资源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被广泛用于能源生产,渔业资源则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此外,海洋还被利用于海洋旅游、海洋运输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

除了资源利用,海洋还面临一些重要的环境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海洋污染。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海洋中的废弃物、化学物质和油污等不断增加,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气候变化也对海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酸化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些海洋保护和管理措施。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等。

同时,加强海洋观测和海洋科学研究也是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

此外,国际合作和公众的意识提升对于海洋保护同样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全面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资源和利用、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海洋并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海洋空间资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海洋空间资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海洋空间资源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海洋空间资源概述1.概念: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

2.组成: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3.用途4.我国的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范围知识点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知识点3: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1.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1)目前形势①我国与全部海上邻国部分岛屿的主权归属、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划界等主张存在重叠和冲突。

①我国大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国际海上通道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途径①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①与世界沿海国家寻求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1)存在的问题①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近岸过度开发与深海开发不足问题突出。

①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保护措施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比较四、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1)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2)缓解陆地上自然资源紧缺: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3)减少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可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地理中,海洋与气候这一板块的知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海洋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的组成部分。

海洋包括洋、海、海湾、海峡等。

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面积广阔,深度较大,具有独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海则是洋的边缘部分,面积相对较小,通过海峡与洋相连。

海湾是一片三面环陆的海洋,其深度和面积通常小于海。

海峡则是连接两个海洋或海洋与陆地的狭窄水道。

海洋的温度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水平方向上,海洋表层温度受到纬度、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高,高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洋流也会对海水温度产生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温度升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温度降低。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 1000 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

二、海洋的运动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形式。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波动,其大小和周期受到风力、风时、风区等因素的影响。

潮汐则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大潮和小潮的出现与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

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流动,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例如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等。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的,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洋流。

补偿流则是为了补偿某一海区海水的减少而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三、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根本能源,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大气环流能够输送热量和水汽,调节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分布,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影响。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总结“海洋环境”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总结“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AB C
大气








海 性 质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温 度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洋流
冬比陆低夏比陆高 海陆分布
盐 度 由副高海区向

南北两侧递减
降水量 蒸发量 河川径流 Biblioteka 流人类活动资源 地貌
海岸带 (陆地)
生态
下图为南美洲周围海区,图中 四点都为距海岸较远的点,则:
(1)四点的温度高低排列顺序

。四点的盐度高低排
列顺序为

(2)盐度最高点的形成原因 是。
(3)四点中盐度年内变化较大
的为
,形成变化的原因


温度的时空关系规律
Ⅰ a北半球 b南半球
Ⅱ c冬 季 d 夏 季
Ⅲ e陆 地 f海 洋
Ⅳ g冷
h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 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 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 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 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 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 角。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 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①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 海峡)、南海;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 两个内海:渤海(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雷 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还临北部湾。 ②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 南海诸岛等6500多个。9/10在东海、南海。 钓鱼岛属中国领土。


逆时针 极地东风吹动
定义: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 “EI Nino”的音译,是“圣 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 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 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 面盛行信风,大洋东侧表层 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 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 平面通常比东部偏高40厘米, 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 29℃。 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 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 迅速向东延伸,海温在太平 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 成厄尔尼诺。
八条主要经纬线经过的省区
80 °E
90 ° E
120 °E 130 °E 50°N
100 °E 110 °E
40°N
30°N 23 °26′N 20 °N

②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 和低纬度递减。即:呈不对称的“马鞍型”
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1.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
暖流经过海温升高 2.暖流经过,海温上升, 蒸发增大
洋流的分布规律 重点理解:
(1)中低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 心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 大洋环流 (北逆) (3)南极大陆外围 40°S附近形成自西向东 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季风洋流



Βιβλιοθήκη ⑴渔业资源分布: ①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200米),∵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 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底部沉积着大陆带 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的产卵发育。大陆架占世界渔获量90%。 ②温带海区比较多:∵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上泛的底部海水有 丰富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丰富。 ③寒暖流交汇区或冷海水上泛区是渔场:∵饵料丰富;冷水性 与暖水性鱼类在寒暖流交汇处集聚。 ⑵主要渔业国:中、日,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日本可 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产消费多。 我国发展海洋捕捞和 海水增养殖业,远洋捕捞也发展,东海素有"天然鱼仓",舟山 渔场全国最大。



.中国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①多样的生物资源:有鱼、虾、蟹、贝、藻类等两万余种海洋生 物,其中鱼类3000多种。 我国著名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海域广阔,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 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②我国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 湾渔场,其中,东海是“天然鱼仓”舟山渔场最大。成因:处于 大陆海岸的中间位置,位置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 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 充足铒料;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 ③海洋养殖业:在浅海滩涂上,“种植”海带,“放牧”虾群, 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
盐度 温度 洋流 资源 海区 大陆架 大陆坡 钓鱼岛 南海诸岛
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温度(℃) 30 20 10 0 -10 南纬 60 北纬
40
20
0
20
40
60
图3.24 太平洋西经170º 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①海水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NaCl,占70%;氯化镁MgCl2, 占14%。
为什么冬季的索马里洋流夏季是寒流?
索马里洋流属于印度洋季风洋流。印度洋季风洋流(索马里洋流例外) 无论在冬季还是夏季都是暖流,这是因为该海域位于热带,水温较高。 索马里洋流是个例外。它的特殊之处是它在夏季是寒流。 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夏季在北印度洋有一股从较低 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索马里寒流,与一般分布规律不同。 (1)根据洋流与流经海区水温的对比分析。阿拉伯海附近的地区主要是 热带沙漠气候,空气特别干燥,夏季气温上升很快;同时,阿拉伯海域 在热空气笼罩下,水面温度上升较高。从东非沿岸流向这里的海水虽 然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的海面,但水温还是低于阿拉伯海海面的水温, 因而形成了夏季的索马里寒流。 (2)根据洋流的成因类型分析。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 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 形成了上升补偿流。根据海洋表层海水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
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形式 ⑴波浪:①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②海 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 巨浪,破坏极大。 ⑵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 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 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 为汐。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 移。 实例: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夏秋 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农 历8月18)。
Ⅲ.中国主要盐场: 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盐田, 总产量中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北方以渤海西岸的 天津、河北境内长芦盐场最著名,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有平 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 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 蒸发旺盛)。 【知识扩展】海洋丰富的矿产资源: ①海底石油:渤海、黄海南部、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 ②滨海矿砂:储量十分丰富,几乎世界上所有海滨矿砂在我国沿 海都能找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③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开发利用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 溴、碘等化学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