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41d08676a20029bc642d11.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3.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https://img.taocdn.com/s3/m/1bc147addaef5ef7ba0d3c75.png)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泣珠?
2.收集关于“夜”的诗句。 示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安适、宁静的心境)
(静态) (动态)
拓展延伸
•静夜——郭沫若
1.比较阅读:同是写夜的诗 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 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 异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 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 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 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 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 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蝈蝈和蛐蛐,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 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 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蝈的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 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用冬天的蛐蛐 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 (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 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严冬──蛐蛐的歌儿
4.外国诗两首4.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4.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708f65d4c8d376eeaeaa31e6.png)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感受优美画面
朗读
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 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 仿佛置身在各种优美的自然景物之中。 感受到诗歌中浓郁的田园情趣。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赏析诗歌语言
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同学们可以从 多个角度去赏析。请用“我欣赏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欣赏第四行,特别是“飘荡”,使我觉得蝈蝈 唱歌很好听,悠扬回荡。而且是在“新割的草地的树篱” 周围“飘荡”,感觉很好。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自学《夜》
这首诗传达出作 者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追踪美自点学,《把夜握》主旨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诗中所描绘的夜景。
蝈蝈和蛐蛐只是最普通的, 最被人们所忽略的两种昆 虫,它们的叫声居然也能 称之为诗歌,那么其他的 百鸟千虫自不待言了。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诗的末尾,人们感到“蛐蛐的歌儿”仿佛就是 “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有什么新意?
让冬天“蝈蝈的歌儿”呼 应盛夏“蛐蛐的乐音”, 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 首此起彼伏的“不停息” 的“大地的诗歌”,富有 内涵,给人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
当堂检测
《蝈蝈和蛐蛐》一首诗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 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 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 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赞颂了大自然 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外国诗两首》【6篇】
![《外国诗两首》【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eb69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d.png)
《外国诗两首》【6篇】外国诗两首篇一4 外国诗两首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的《祖国》一诗,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诗歌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诗人用一幅一幅的历史图画,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绵邈的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到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
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会于形象的诗句之中。
以不可遏止之势,把诗人胸中的郁积宣泄出来。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思想逻辑: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二)学法引导由于两首诗歌都是外国人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因而有必要对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特点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这样才能帮助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语句仔细品味。
(三)审美鉴赏1、平实中见真情《祖国》这首诗,诗人描画了一幅幅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
所有这些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他“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
画面背后,深藏着的是诗人对祖国人民及其生活的热爱,这还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
2、深邃中显自豪《黑人谈河流》短短的几行诗,诗人的思想超越了久远的时代,回溯了人类的历史;跨过了广漠的空间,履及亚洲、非洲和美洲。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https://img.taocdn.com/s3/m/cb78283bd0d233d4b04e69a5.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17617a01f69e3143329419.png)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 个破折号,表明“爱”是 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教学小结
在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 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平实中见真情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 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 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 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 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 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 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 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 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 黑人获得自由 。
黑人谈河流
我熟悉河流: 我熟悉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象河流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教学小结:
这首诗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种族歧视的恶习在美 国还没有根除,诗人代表自己的种族写下 了这样的诗篇,无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另外,从这首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 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源于黑人悠 久的历史和深重的苦难。
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 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 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三下册《4外国诗两首》课文
![人教版初三下册《4外国诗两首》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1024e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9.png)
人教版初三下册《4.外国诗两首》课文4.外国诗两首《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本诗欣赏《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
诗歌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起义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农奴主对农奴制度坚固长存的信念和对东正教的迷信,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无动于衷。
4课外国诗两首PP
![4课外国诗两首PP](https://img.taocdn.com/s3/m/3c10447a7fd5360cba1adbb8.png)
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技法?
• 1、运用拟人的手法。 • 2、通过巧妙的联想。 • 3、动静相衬。
诗歌赏析技巧:
• 1、结合写作背景、题目、作者生平阅 读诗歌。 • 2、找出诗歌意象,感受意境。 • 3、分析诗歌写作技法。 • 4、感受作者的情感。 • 5、个人阅读感受。
第一节 描写夜的静谧。 通过听觉、视学 第二节 写出夜的美好。
侧重听觉 衬托,以动 衬静
从视觉角度, 进一步描写月光 第三节 下大自然的美丽。 抓住意象大河、
又回到夜的静谧, 第四节 并再次写到美丽 的月色。
小溪、青草
视觉角度
通过诗人笔下的月夜,可以窥探出 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研讨与练习二2)
俄·叶赛宁
导入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 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作者介绍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 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 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 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 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 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 诗歌奠基人之一。有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 《苏维埃俄罗斯》等。
字词
• 蝈蝈 guō 蛐蛐qū • 昏晕yùn 树篱lí • 栖息qī 草茸茸róng
听范读(录音),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蝈蝈和蛐蛐
•2、诗歌的主旨句是什么?
主旨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 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 •3、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息:”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一、盛夏“蝈蝈的乐音”。 • 二、冬日里“蛐蛐的鸣叫”。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https://img.taocdn.com/s3/m/201a6c07f121dd36a32d82f2.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
设计人:常巧玲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情感。
【学习难点】
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研讨法
【学习时数】
一课时
自学
一、自己出声诵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标示出诗歌的重音、节奏、语速、语调等,小组内快速商讨后展示,其他组质疑点评。
,
二、整体感知:
1、《祖国》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诗人对祖国充满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2、《黑人谈河流》一诗中都写了哪些河流?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这些河流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研学
小组内品读,完成下面的研学内容。
一、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说成“爱情”,你是怎样理解这样一种情愫的?
相关链接-----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
二、《祖国》一诗中,诗人的情感主要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画面,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黑人谈河流》中的“我”是不是仅指作者自己?诗歌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资料链接———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足迹的。
但在近代史中,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统治的侵略,许多黑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饱受欺凌。
休斯,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的创作大都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四、“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文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示学
一、口头展示研学案部分内容。
二、阳光展示激情点评大胆追问。
检学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习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
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二、以本单元课文为主,再搜集一些爱国思乡的诗歌,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小组内进行朗诵比赛,评出优秀个人,在班内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