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要点素材 华东师大版 精品

合集下载

【精品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精品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20.3.1 方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理解方差的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运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其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方差公式,运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51金,21银,28铜的好成绩,位列金牌榜首位,其中,中国射击队功不可没,取得了四枚金牌.如果你是教练:现要挑选甲,乙两名射击手其中一名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⑴ 请分别计算两名射击手的平均成绩;⑵ 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下图中画出折线统图;⑶=8=8x x 甲乙(环)(环)二、活动探究:1.方差的定义:设有n 个数据12n x x x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2()n x 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2222121[()()()]n x x x x x x x n=-+-++-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2s 。

方差意义: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 归纳总结:(1)方差应用能更广泛地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3)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一般选波动小的.2.因此在上一题的引入中:计算方差的步骤可概括为“先平均,后求差,平方后,再平均”.在刚才的例子中,乙选手的方差为3.2,甲选手的方差为0.4,即S 2甲< S 2乙,因此,甲选手的成绩比较好,发挥比较稳定,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建议教练选甲选手参赛. 三、巩固提高1.样本5、6、7、8、9的方差是多少?2. 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A 、0 B 、1 C 、 D 、23. 7,7,7,7,7的方差是多少?方差是( )4. 5、6、7、8、9、的平均数是( ), 方差是( ). 98,99,100,101,102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50,60,70,80,90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5. 3,10,15,18的平均数是( ), 方差是( ). 53,60,65,68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150,500,750,900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四、小结(1)知识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4.0898********1222222=-+-+-+-+-=甲S ()()()()()[]2.388868108681051222222=-+-+-+-+-=甲S])()()[(1222212x x x x x x nx n -++-+-=(2)方法小结:求一组数据方差的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利用方差公式求方差。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

5
5
所以 S2B S故2A,数据1,-2,-1,-1,3符合题意.(答案不唯一)
8.下列是两种股票在2013年某周的交易日收盘价格表(单位: 元),分别计算它们一周来收盘价格的方差(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甲股票 11.62 11.51 11.94 11.17 11.01 乙股票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解析】选D.设样本x1,x2,x3,…,xn的平均数为m, 方差为 S,12 则样本2x1+3,2x2+3,2x3+3,…,2xn+3的平均数为 2m+3, S22 4S12 其方差为 =4.故选D.
3.(2013·宿迁中考)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
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解析】选D.能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方差.
4.(2013·随州中考)数据4,2,6的中位数和方差分别是( )
A.2,8 B.4,4
C.4,8
D.4,4
3
3
3
【解析】选C.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4,6,位
于最中间的数4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x= (12+4+6)= 1×12=4,
5
= 1[02+(-2)2+12+(-1)2+22]=2.
5
答案:2
6.某校高一新生参加军训,一学生进行五次实弹射击的成绩
(单位:环)如下:8,6,10,7,9.则这五次射击的平均成绩

环,中位数是
环,方差是
环2.
【解析】平均数 x=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 方差1.(2022福建南平建瓯二中期中)方差的计算公式s2=130 [(x1-20)2+(x2-20)2+…+(x30-20)2]中,数字30和20分别表示数据的( )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标准差C.个数、中位数D.个数、平均数2.(2022四川自贡中考)六位同学的年龄(单位:岁)分别是13、14、15、14、14、15,关于这组数据,正确说法是( )A.平均数是14B.中位数是14.5C.方差是3D.众数是143.某班有5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4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53.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5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4.(2022甘肃金昌五中期中)一组数据2,x,4,3,3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分别是 ( ) A.3,3,0.4 B.2,3,2 C.3,2,0.4 D.3,3,25.(2022浙江台州中考)从A,B两个品种的西瓜中随机各取7个,它们的质量分布折线图如图所示.最能反映出这两组数据之间差异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6.(2022湖北恩施州中考)为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某月用水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月用水量(吨)3456户数4682关于这若干户家庭的该月用水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众数是5 B.平均数是7C.中位数是5D.方差是17.(2022江苏扬州中考)某射击运动队进行了五次射击测试,甲、乙两名选手的测试成绩如图所示,甲、乙两名选手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为s2、甲s2乙,则s2甲 s2乙.(填“>”“<”或“=”)8.【新独家原创】一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为s2=1n ×[(4-8)2+3×(8-8)2+2×(9-8)2+(10-8)2],其中n= ,这组数据的总和为 .9.(2022山东滨州期中)一次安全知识测验中,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0分,这次测验中,甲、乙两组学生人数都为5,成绩如下(单位:分):甲:8,8,7,8,9;乙:5,9,7,10,9.(1)填写下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甲 88乙 9 (2)已知甲组学生成绩的方差s2甲=25,计算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组学生的成绩更稳定.10.(2022浙江杭州余杭联盟学校期中)市体校射击队要从甲、乙两名射击队员中挑选一人参加省级比赛,因此,让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为分析成绩,教练根据统计图算出了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为8.5环、方差为1.05,请观察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先写出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再求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2)根据两人成绩分析的结果,若要选出总成绩高且发挥较稳定的队员参加省级比赛,你认为选出的应是 .11.【主题教育·国家安全】(2022吉林长春汽开区期中)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中学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开展“禁毒知识”网上竞赛活动.为了解竞赛情况,从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的成绩(满分为100分).收集数据:七年级:90,95,95,80,90,80,85,90,85,100;八年级:85,85,95,80,95,90,90,90,100,90.整理数据:分数(分)80859095100人数年级七年级22321八年级124a1分析数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七年级89b9039八年级c90d m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表格中a= ,b= ,c= ,d= ,m= .(2)通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个年级的成绩比较好?请从两个方面说明理由.能力提升全练12.(2022湖北十堰中考,5,)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经计算,甲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8环,方差是1.1;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8环,方差是1.5.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甲、乙的总环数相同B.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C.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波动大D.甲、乙成绩的众数相同13.(2022山东泰安中考,7,)某次射击比赛中,甲队员的成绩如图,根据此统计图,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最高成绩是9.4环B.平均成绩是9环C.这组成绩的众数是9环D.这组成绩的方差是8.7环214.(2022辽宁抚顺中考,5,)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将每次命中的环数(均为整数)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的射击成绩稳定B.甲射击成绩的众数大于乙射击成绩的众数C.甲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大于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D.甲射击成绩的中位数大于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15.(2022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月考,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打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表:班级参赛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数甲55149191135乙55151110135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3)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 A.(1)(2)(3) B.(2)(3)C.(1)(3)D.(1)(2)16.【主题教育·革命文化】(2022湖南郴州中考,12,)甲、乙两队参加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合唱比赛,每队均由20名队员组成.其中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x甲=x乙=160 cm.身高的方差分别为s2甲=10.5,s2乙=1.2.如果单从队员的身高考虑,你认为演出形象效果较好的队是 .(填“甲队”或“乙队”)17.【跨学科·生物】(2022山西中考,13,)生物学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物越多.为了解甲、乙两个品种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科研人员从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中各选五株,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测量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单位:μmol·m-2·s-1),结果统计如表:品种第一株第二株第三株第四株第五株平均数甲323025182025乙282526242225则两个大豆品种中光合作用速率更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18.【新素材·扫地机器人】(2022重庆中考A卷,19节选,)公司生产A、B两种型号的扫地机器人,为了解它们的扫地质量,工作人员从某月生产的A、B 型扫地机器人中各随机抽取10台,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记录下它们的除尘量的数据(单位:g),并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除尘量用x表示,共分为三个等级:合格:80≤x<85,良好:85≤x<95,优秀:x≥95),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10台A型扫地机器人的除尘量:83,84,84,88,89,89,95,95,95,98.10台B型扫地机器人中“良好”等级包含的所有数据:85,90,90,90,94.抽取的A、B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统计表“优秀”等级型号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所占百分比A9089a26.640%B90b903030%抽取的B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扇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 ,b= ,m=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公司生产的哪种型号的扫地机器人扫地质量更好?请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19.(2022浙江宁波中考,20,)小聪、小明参加了100米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集训时间、测试成绩绘制成如下两个统计图.1~5期每期的集训时间统计图1~5期每期小聪、小明测试成绩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5期的集训共有多少天?(2)哪一期小聪的成绩比他上一期的成绩进步最多?进步了多少秒?(3)根据统计数据,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从集训时间和测试成绩这两方面,简要说说你的想法.素养探究全练20.【数据观念】(2022北京中考)某校举办“歌唱祖国”演唱比赛,十位评委对每位同学的演唱进行现场打分,对参加比赛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甲、乙两位同学得分的折线图:b.丙同学得分:10,10,10,9,9,8,3,9,8,10.c.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分的平均数:同学甲乙丙平均数8.68.6m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表中m的值.(2)在参加比赛的同学中,若某同学得分的10个数据的方差越小,则认为评委对该同学演唱的评价越一致.据此推断:甲、乙两位同学中,评委对 的评价更一致(填“甲”或“乙”).(3)如果每位同学的最后得分为去掉十位评委打分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最后得分越高,则认为该同学表现越优秀.据此推断:在甲、乙、丙三位同学中,表现最优秀的是 (填“甲”“乙”或“丙”).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D 方差计算公式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中,n 代表数据的个数,x 代表数据的平均数,故30是数据的个数,20是数据的平均数,故选D.2.D A 选项,平均数为(13+14+15+14+14+15)÷6=1416,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选项,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3,14,14,14,15,15,中位数为14+142=14,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选项,方差为16×13―14+14―14×3+15―14×2=1736,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选项,这组数据中,14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是14,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A ∵小亮的成绩和其他49人的平均分相同,都是90分,∴该班50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变小,故选A .4.A 根据题意得,2+x +4+3+35=3,解得x =3,∴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3,3,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3次,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方差是15×[(2-3)2+3×(3-3)2+(4-3)2]=0.4,故选A.5.D 平均数表示数据的总体水平但无法表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等水平但不能代表整体.众数表示数据的普遍情况但不能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反映出该组数据整体上的差异大小.方差最能直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故选D.6.A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共出现8次,所以众数是5,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4+4×6+5×8+6×24+6+8+2=4.4,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4+52=4.5,所以中位数是4.5,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20×[(3-4.4)2×4+(4-4.4)2×6+(5-4.4)2×8+(6-4.4)2×2]=0.84,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较大,乙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较小,即甲的波动性较大,所以s2甲>s2乙.8.答案 7;56解析 由方差计算公式得这组数据为4,8,8,8,9,9,10,平均数是8,所以n=7,数据总和为7×8=56.9.解析 (1)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8+8+7+8+95=8(分),乙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5+9+7+10+95=8(分),乙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9(分).(2)s2乙=(5―8)2+(9―8)2+(7―8)2+(10―8)2+(9―8)25=165,∵s2乙>s2甲,∴甲组学生的成绩更稳定.10.解析 (1)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单位:环)分别为6,7,7,8,8,8,9,9,10,10.乙队员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3×8+2×9+2×10)÷10=8.2(环),方差=110×[(6-8.2)2+2×(7-8.2)2+3×(8-8.2)2+2×(9-8.2)2+2×(10-8.2)2]=1.56.(2)根据甲、乙两名队员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可知,甲队员的平均数高,且成绩较稳定,∴应选择甲队员参加射击比赛.11.解析 (1)八年级10名同学的成绩中,95分的有2名,故a=2.七年级10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为90+902=90(分),故b=90.八年级10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为110×(85+85+95+80+95+90+90+90+100+90)=90(分),故c=90.八年级10名同学的成绩中,90分的最多,故d=90.八年级10名同学的成绩的方差为110×[(80-90)2+(85-90)2×2+(90-90)2×4+(95-90)2×2+(100-90)2]=30,故m=30.(2)八年级的成绩比较好.理由:七、八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相同,但八年级的平均成绩比七年级高,且从方差看,八年级学生成绩更稳定,综上,八年级的学生成绩较好.能力提升全练12.D ∵甲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1,乙射击成绩的方差是1.5,且平均数都是8环,∴s2甲<s2乙,∴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的波动大,∵甲、乙各射击10 次,且平均数相同,∴甲、乙射中的总环数相同,故A、B、C选项都正确.甲、乙射击成绩的众数不一定相同,故D 选项错误.故选D.13.D 由题图可知最高成绩为9.4环,故A中结论正确;平均成绩为(9.4+8.4+9.2+9.2+8.8+9+8.6+9+9+9.4)÷10=9(环),故B 中结论正确;这组成绩中,9环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9环,故C 中结论正确;方差为110×[2×(9.4-9)2+(8.4-9)2+2×(9.2-9)2+(8.8-9)2+3×(9-9)2+(8.6-9)2]=0.096(环2),故D 中结论错误.故选D .14.A 由题图可得,甲射击10次的成绩(单位:环)分别为5,6,6,7,5,6,6,6,7,6;乙射击10次的成绩(单位:环)分别为9,5,3,6,9,10,4,7,8,9.甲的射击成绩波动比乙的射击成绩波动小,故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的射击成绩更稳定,故A 正确,符合题意;甲射击成绩的众数是6环,乙射击成绩的众数是9环,6<9,所以甲射击成绩的众数小于乙射击成绩的众数,故B 错误,不符合题意;甲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为110×(5+6+6+7+5+6+6+6+7+6)=6(环),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为110×(9+5+3+6+9+10+4+7+8+9)=7(环),6<7,所以甲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小于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故C 错误,不符合题意;甲射击成绩的中位数是6+62=6(环),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是7+82=7.5(环),6<7.5,所以甲射击成绩的中位数小于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故D 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15.A (1)甲班和乙班的平均数都是135,因此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故(1)正确;(2)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可知,甲班的中位数是149,即甲班学生输入汉字数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8位的是149,乙班的中位数是151,即乙班学生输入汉字数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8位的是151,所以乙班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的人数比甲班的多,故(2)正确;(3)甲班的方差为191,乙班的方差为110,191>110,因此甲班学生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故(3)正确.故选A.16.答案 乙队解析 ∵甲、乙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相同,s2甲>s2乙,∴如果单从队员的身高考虑,演出形象效果较好的队是乙队.17.答案 乙解析 甲品种大豆的方差为15×[(32-25)2+(30-25)2+(25-25)2+(18-25)2+(20-25)2]=29.6,乙品种大豆的方差为15×[(28-25)2+(25-25)2+(26-25)2+(24-25)2+(22-25)2]=4.∵29.6>4,∴乙品种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更稳定.18.解析 (1)95;90;20.详解:A型扫地机器人中除尘量为95的有3个,数量最多,∴a=95. B型扫地机器人中“良好”等级包含的数据有5个,∴所占百分比为50%,∴m%=1-50%-30%=20%,即m=20.∵B型扫地机器人中“合格”等级所占百分比为20%,∴B型扫地机器人中“合格”的有2个,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第5、6个数据分别为90、90,=90,∴B型扫地机器人的中位数=90+902∴b=90.(2)A型扫地机器人扫地质量更好.理由如下:①A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众数高于B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众数;②A、B两种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平均数相同,A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方差低于B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方差;③A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优秀”等级所占百分比高于B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优秀”等级所占百分比.B型扫地机器人扫地质量更好.理由如下:B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中位数高于A型扫地机器人除尘量的中位数.19.解析 (1)4+7+10+14+20=55(天).答:这5期的集训共有55天.(2)11.83-11.72=0.11(秒),11.72-11.52=0.2(秒),0.2>0.11,∴第3期小聪的成绩比他上一期的成绩进步最多,进步了0.2秒. (3)个人测试成绩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集训时间不是越长越好,集训时间太长,可能会造成劳累,导致成绩下降;集训的时间为10天或14天时,成绩最好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素养探究全练20.解析 (1)丙同学得分的平均数=10+10+10+9+9+8+3+9+8+1010=8.6(分),则m=8.6.(2)s2甲=110×[2×(8-8.6)2+4×(9-8.6)2+2×(7-8.6)2+2×(10-8.6)2]=1.04,s2乙=110×[4×(7-8.6)2+4×(10-8.6)2+2×(9-8.6)2]=1.84,∵s2甲<s2乙,∴甲、乙两位同学中,评委对甲的评价更一致.(3)由题意得,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分别如下:甲:8+8+9+7+9+9+9+108=8.625(分),乙:7+7+7+9+9+10+10+108=8.625(分),丙:10+10+9+9+8+9+8+108=9.12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丙的平均分最高,因此表现最优秀的是丙,故答案为丙.。

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小兵 每次成绩-
平均成绩 -1.4 -1.4 2.6 1.6
-1.4
0
思考:根据最后求和结果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环绕平均数
的波动情况吗?如果不行,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问题探索
在上表的基础上求每次成绩与平均成绩差的平方和:
求平
1
2
3
4
5 方和
小 每次测试成绩 5.1706 21.546 0.1336 0.1126 0.1336
小明的平均成绩是 12,.4 极差是 4; 小兵的平均成绩是12.4 ,极差是 4 .
谁的成绩比较为稳定呢? 平均数,极差都一样,该怎么办呢?
问题探索 把他们的成绩画图如下:
小明的成绩大部分 集中在平均数附近。
平均成绩
画出它们的折线图形
小兵的成绩与其平均数 的离散程度略大!
通常,如果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较小, 我们就说它比较稳定. 思考:怎样的指标能反应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 离散程度呢?
巩固练习
在学校组织的“喜迎国庆,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知识比 赛 中,每班参加比赛的人数相同,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 将某年级的一班和二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此次比赛中二班成绩在C级以上(包括C级)的人数为 2; 1
作业与课外学习任务
1.练习:学习检测P84-85 第1至12题
作业:课本P155 习题20.3 1,2,3
2.课外学习任务: 复习本章内容,准备单元检测.
教学反馈: 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考:如果一共进行了7次测试,小明因故缺席了2次,怎样 比较谁的成绩更稳定?请将你的方法与数据填入下表: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教案_4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教案_4

1.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环,方差分别为
,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B:C:10 D:
3.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
根据表中
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
该选择A:甲B:乙C:丙D:丁
4.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环,方差分别为,,
,,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回顾
请填写下表:
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
④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离散程度的概念,学会计算极差、方差、标准差,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波动情况。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概念,接着介绍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离散程度的概念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计算方差、标准差等可能会感到繁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离散程度的概念,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

2.学会计算极差、方差、标准差。

3.能够运用极差、方差、标准差来描述数据的波动情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离散程度的概念,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2.难点: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波动情况。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入、讲解、练习、巩固的方法,结合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如成绩、身高、体重等数据。

2.准备计算器,以便学生计算。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离散程度的概念。

例如,给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身高的波动情况。

提问: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波动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离散程度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离散程度的含义,介绍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运用所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来描述数据的波动情况。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们来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中的应用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统计量入手,逐步引入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感受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们来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统计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方差和标准差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统计的作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过程及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引出本节内容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1 方差 方差变化之规律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1 方差 方差变化之规律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方差变化之规律数组变化,方差有什么变化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为了加深理解和掌握我们在这里举一例来共同探究.例 观察与探索⑴观察下列各组数据并填空:A:1,2,3,4,5,.________________;2==AA s x B:11,12,13,14,15,.________________;2==B B s xC:10,20,30,40,50, .________________;2==C C s xD:3,5,7,9,11, .________________;2==DD s x ⑵比较A 与B,C,D 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⑶若已知一组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那么另一组数据23,23,2321-⋯⋯--n x x x ,的平均数是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分析: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平均数、方差公式处理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的思维能力.⑴ 由样本平均数、方差公式,易求出,2,32==A A s x ,2,132==B B s x 200,302==C C s x ,8,72==D D s x .⑵A 与B 比较,B 组数据是A 组各数据加上10 得到的,所以1310=+=A B x x ,而方差不变,即.22=B sA 与C 比较,C 组数据是A 组各数据的10倍,所以.20021010,30102222=⨯====A C A C s s x xA 与D 比较,D 组数据是由A 组数据的2倍加1得到的,所以.8222,7132122222=⨯=⋅==+⨯=+=A D A D s s x x规律:有两组数据,设它们的平均数为,,21x x 方差为,,2221s s①当第二组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增加m 时,则有;,212212s s m x x =+=②当第二组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的n 倍时,则有;,2122212s n s x n x ==③当第二组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的n 倍加m 时,则有;,2122212s n s m x n x =+= 这个规律也可以这样概述: 已知一组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新数据p mx p mx p mx n +⋯⋯++,,,21的平均数为,p x m +方差为22s m .⑶由(2)的规律可解.解:(1) ,2,32==A A s x ,2,132==B B s x ,200,302==C C s x .8,72==D D s x(2)规律是:设原数据为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新数据p mx p mx p mx n +⋯⋯++,,,21的平均数为,p x m +方差为22s m .(3),23-x 方差为.92s方法探究: 新旧两组数据之间存在一种规律,设原数据为n x x x ,⋯⋯,,21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新数据p mx p mx p mx n +⋯⋯++,,,21的平均数为,p x m +方差为22s m ,标准差为.||s m ⋅快乐套餐:1.若数据n x x x ,⋯⋯,,21的平均数10,方差为2,那么样本3,3,321+⋯⋯++n x x x ,的平均数为_______,方差为________.2.已知一组数据521,,x x x ,⋯⋯的平均数为2,方差为,31那么另一组数据23,23,23521-⋯⋯--x x x ,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A.31,2B. 2,1C. 32,4 D.4,3 参考答案:1. 10 3.5 2. D.。

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1方差学习方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素材华东师大版(new)

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1方差学习方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素材华东师大版(new)

学习方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即偏离平均数的大小)重要统计量,也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在学习方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为什么用方差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1。

为什么不可以用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的和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呢?答:因为正负偏差相互抵消,它们的和等于零,不能体现数据的波动情况.2。

为了防止正、负偏差的相互抵消,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将其平方呢?答:这是因为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不便于运算,且在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能力”上,方差、标准差更强些.3.方差、标准差什么关系?答: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时,这两个量是等价的.计算标准差比计算方差多开一次平方,但标准差的优点是其度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度量单位一致,因而有时比较方便.二、要注意方差使用的前提方差的作用是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才能用这种方法,否则一般不能用方差比较数据的波动大小现举例说明.例1。

为了从甲、乙、丙三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三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耙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7 8 6 6 5 9 10 7 4 8乙:9 5 7 8 7 6 8 6 7 7丙:7 5 7 7 6 6 6 5 6 5(1)求S甲2,S乙2,S丙2(2)你认为应该选拔哪位同学参加射击比赛?为什么?解析:(1)运用平均数、方差公式可得x 甲=7,x 乙=7,x 丙=6S 甲2=[]3)78(()78()77(101222=-+-+- , S 乙2=[]2.1)77(()75()79(101222=-+-+- , S 丙2=[]6.0)65(()65()67(101222=-+-+- (2)仅从方差角度看,丙的方差最小,成绩较稳定,如果凭此判断丙的成绩最好很明显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x 甲=x 乙>x 丙,所以首先应把丙排除在外,比较甲、乙可知S 甲2〉S 乙2,说明乙的成绩较稳定,所以应选拔乙参加射击比赛.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数据处理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离散程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离散程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离散程度的概念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离散程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离散程度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离散程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离散程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离散程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离散程度的意义和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用于课堂分析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用于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据处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学生通过实例直观地感受离散程度的意义。

3.操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并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离散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16年 12 13 14 22 6 8 9 12 2017年 13 13 12 9 11 16 12 10
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
9 9 0 1 1 9 9 38
7
方差
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平均” 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 常称为方差. 通常用s2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 x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
数,x1,x2,…,xn表示各个数据.
s2
1 n [(x1
x)2
(x2
x)2
(xn x)2]
[(0
5)2
(10
5)2
8
(5
5)2
]
5
sB2
1 [(4 10
5)2
(6
5)2
(3
5)2
(7
5)2
(2 5)2 (8 5)2 (1 5)2 (9 5)2 2 (5 5)2 ] 6
A的方差﹤B的方差
1. 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 方差如下表:
则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B.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越稳定. 由题意可知乙的方差最小,所以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 定的是乙.
【跟踪训练】
比较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 A组:0, 10, 5, 5, 5, 5, 5, 5, 5, 5; B组:4, 6, 3, 7, 2, 8, 1, 9, 5, 5
解: 求方差: 先求平均数
__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3(教学设计)《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3(教学设计)《数据的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本节之前同学们已经对数据分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教师主要带同学们认识另外一个角度来带同学们来了解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数据的离散程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2、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方差公式。

多媒体、投影仪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下表显示的是上海2012年2月下旬和2013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如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呢?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二)探究新知师:(引出)方差的概念并利用方差解决问题: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S2乙,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

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2甲3.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4. 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答案:1. 6 2. >、乙;3. x甲=1.5、S2甲=0.975、x乙=1. 5、S2乙=0.425,乙机床性能好x小爽=10.9、S2小爽=0.02;x小兵=10.9、S2小兵=0.008选择小兵参加比赛。

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0.3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0.3数据的离散程度20.3.1极差一、教学目标: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教材P151引例的意图(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问题1 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

问题2 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

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4、一组数据X1、X2…Xn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1+1、2X2+1…,2Xn+1的极差是()A. 8B.16C.9D.17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七、课后练习: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A. 0.4B.16C.0.2D.无法确定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A. 87B. 83C. 85 D无法确定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华东师大版)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华东师大版)

甲队
乙队
甲队 178 177 179 178 178 177 178 178 177 179 乙队 178 177 179 176 178 180 180 178 176 178 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你是怎么判断的?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方差的意义
班级要在小明和小红中选出一个人,去参加数学竞赛,根据下 列5次成绩的平均数,能确定谁去参加比赛,取胜的把握更大吗?
讲授新课
②请利用方差公式分析甲、乙两种甜玉米产量的波动程度. 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是:
s甲2
=(7.65-7.54)2 +(7.50-7.54)2 + 10
+(7.41-7.54)2 0.1
s乙2
=(7.55-7.52)2 +(7.56-7.52)2 + 10
+(7.49-7.52)2 0.02

55
149 191 135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平均水平相
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 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有 ①②③ .
当堂检测
1.对于一组统计数据3,3,6,5,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一组数据1,2,a,4,5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2____.
当堂检测
6.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射击的成绩如图 所示.
(3)3 3 4 6 8 9 9;
(4)3 3 3 6 9 9 9.
【答】(1)平均数:6,方差:0;(2)平均数:6;方差:74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教案_6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教案_6

§20.3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学习目标】1、理解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及作用。

2、灵活运用极差、方差与标准差来处理数据。

3、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能力,体验用极差、方差与标准差来分析数据,然后作出决策。

【学习重难点】重点: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难点:方差的理解。

【自学互助】一、自主学习:课本P150-154页二、基本概念:1.极差:①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②它是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的指征值。

2.方差:①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我们通常用2s 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x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1x 、2x 、…表示各个原始数据.方差的计算式就是: S 2 =[]2232221)()()()(1x x x x x x x x n n -++-+-+- 3.标准差:①将求出的方差再求算术平方根,即2S②如果要反映一组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那么可以选用这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

③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质疑互究】 探究一:怎样的数能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小明和小兵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表21.3.2所示.谁的成绩较为稳定?为什么?须知:1.如果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较小,我们就说它比较稳定.2.把“每次成绩”和“平均成绩”相减,再把所得的值求和来判断稳定,行吗?3.把“每次成绩”和“平均成绩”相减,再把所得的值的绝对值求和来判断稳定,行吗?4.把“每次成绩”和“平均成绩”相减,再把所得的值的绝对值求平均数来判断稳定,行吗?5.为何我们最终选择了方差来比较稳定性?即:将一组数据先求平均数,再求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然后求所有的差的平方和,最后再求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例题与讲解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例题与讲解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例题与讲解】数据的离散程度1.极差定义: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波动范围.谈重点极差(1)极差是最简单、最便于计算的一种反映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2)在对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粗略估计时经常用到极差;(3)极差仅仅反映了数据的波动范围没有提供数据波动的其他信息,且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4)一组数据的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例1】在一次体检中,测得某小组5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70,162,155,160,168(单位:cm),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____cm.解析:根据极差的概念,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可,170-155=15(cm).答案:152.方差(1)定义:设有n个数据x1,x2,x3,…,x 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2,(x2-x)2,(x3-x)2,…,(x n-x)2,用它们的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2)方差的计算公式:通常用s2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x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s2=1n[(x1-x)2+(x2-x)2+(x3-x)2+…+(x n-x)2]. (3)标准差: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谈重点方差(1)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方差反映的是数据在它的平均数附近波动的情况;(2)对于同类问题的两组数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4)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将变为原数据方差的k2倍.【例2】已知两组数据分别为:甲:42,41,40,39,38;乙:40.5,40.1,40,39.9,39.5.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解:x 甲=15×(42+41+40+39+38)=40,s 2甲=15×[(42-40)2+…+(38-40)2]=2.x 乙=15×(40.5+40.1+40+39.9+39.5)=40,s 2乙=15×[(40.5-40)2+…+(39.5-40)2]=0.104.3.极差与方差(或标准差)的异同 相同之处:(1)都是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2)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小,也就越稳定. 不同之处:(1)极差反映的仅仅是数据的变化范围,方差(或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在它的平均数附近波动的情况;(2)极差的计算最简单,只需要计算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可,而方差的计算比较复杂.【例3】 已知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cm)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2); (3)这两支仪仗队队员身高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解:(1)甲队从左到右分别填:0,3,乙队从左到右分别填:4,2; (2)178,178;(3)经过计算可知,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极差分别为2 cm 和4 cm ,方差分别是0.6和1.8.4.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统计量,通过计算方差,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稳定程度,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一般两组数据来说,可从平均数和方差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方差则反映一组数据在平均数左右的波动大小,因此从平均数看或从方差看,各有长处.方差的计算可用一句话“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的平方单位,方差反映了数据的波动大小,在实际问题中,例如长得是否整齐一致、是否稳定等都是波动体现.点技巧 方差反映波动情况在实际问题中,如果出现要求分析稳定性的问题,因为方差是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所以一般就要计算出各组数据的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比较来解决问题.【例4】 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记录如下:(1)(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解:(1)x 甲=18(95+82+88+81+93+79+84+78)=85,x 乙=18(83+92+80+95+90+80+85+75)=85.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85.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84. (2)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如下: 由(1)知x 甲=x 乙,s 2甲=18[(95-85)2+(82-85)2+(88-85)2+(81-85)2+(93-85)2+(79-85)2+(84-85)2+(78-85)2]=35.5,s 2乙=18[ (83-85)2+(92-85)2+(80-85)2+(95-85)2+(90-85)2+(80-85)2+(85-85)2+(75-85)2]=41,∵x 甲=x 乙,s 2甲<s 2乙,∴甲的成绩较稳定,派甲参赛比较合适.5.运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估计总体,它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二是如何通过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对总体的相应情况作出推断.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正像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一样,考察总体方差时,如果所要考察的总体包含很多个体,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实际中常常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方差是反映已知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难以准确地分析一组数据时,就要用方差来评判.但是并不是方差越小越好,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据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注:在解决问题或决策时,应运用统计思想,搞清楚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评判是关键.【例5】某运动队欲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参加全省射击比赛,该运动队预先对这两名选手进行了8次测试,测得的成绩如下表:更好?为什么?解:x甲=18(9.6+9.7+…+10.6)=10.0,x乙=18(9.5+9.9+…+9.8)=10.0.s2甲=0.12,s2乙=0.102 5.结果甲、乙两选手的平均成绩相同,s2甲>s2乙.乙的方差小,波动就小,似乎应该选乙选手参加比赛.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我们不能仅看平均成绩和方差就妄下结论.在这里平均成绩和方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看他们的发展潜力或比赛时的竞技状态.从甲、乙两选手的最后四次成绩看,甲的状态正逐步回升,成绩越来越好,而乙明显不如甲的状态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应选甲选手参加比赛更好.。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中的20.3节《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离散程度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离散程度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对数据的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离散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通过耐心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建立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离散程度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离散程度的定义和意义。

2.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3.运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离散程度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离散程度的意义。

2.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

3.讲解示范:教师对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和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离散程度概念、计算方法和练习题的PPT。

2.实例数据:准备一些具体的数据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离散程度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某学校八年级(3)班同学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离散程度的概念。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课件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课件

感悟新知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___9___环, 乙的平均成绩是___9___环;
感悟新知
(2)分别计算甲、乙两名运动员8 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解:甲运动员8 次测试成绩的方差为 1 ×[(10-9)2+(8 -9)2+(9-9)2+(8-9)2+(10-9)2+(9-9)82+(10-9)2+(8- 9)2]=0.75, 乙运动员8 次测试成绩的方差为 1 ×[(10-9)2+(7- 8 9)2+(10-9)2+(10-9)2+(9-9)2+(8-9)2+(8-9)2+(10- 9)2]=1.25.
例2 某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 比赛,对他们进行了8 次测试,测试成绩(单位:环) 如下表: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次次次次次次次次 甲 10 8 9 8 10 9 10 8 乙 10 7 10 10 9 8 8 10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紧扣方差公式及方差的稳定性解答. 方法点拨:比较两组数据稳定性的方法在比较两组 数据的稳定性时,一般先看平均数,在平均数相同 或相近的情况下,再分析稳定性问题,而方差是反 映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方差的 大小来解决问题.
是20.96. 因为甲班10 名学生成绩的方差小于乙班10
名学生成绩的方差,所以甲班的测试成绩比较稳定.
感悟新知
3-1. 若数据10,9,a,12,9 的平均数是10,则这组数据
的方差是( B )
A. 1
B. 1.2 C. 0.9
D. 1.4
本节小结
数据的离散程度
定义 公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要点素材 华东师大版 精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要点素材 华东师大版 精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要点素材华东师大版精《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要点目标篇1.理解一组数据(补充)极差、方差、(补充)标准差的含义,知道三个统计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会计算极差、方差、标准差并能用它们来比较不同样本的波动情况.3.通过实验和探索,体会用三个统计量表示数据波动情况的合理性,并能用它们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概念篇1.(补充)极差:指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虽然反映了一组数据波动情况,但由于易受数据中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用极差难以准确地说明问题.注意:极差一定要带单位,它只表示这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2.方差: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对于一组数据x1,x2,x3,?xn,其平均数为x,则方差1s2=[(x1?x)2?(x2?x)2+…(xn?x)2].n注意:方差的计算需要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3.(补充)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表示,即s=S2.注意:(1)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一致;(2)已知方差可以求标准差,同样已知标准差也可以求方差.作用篇“三差”都可以刻画一组数据波动情况,对于极差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范围越大;反之,波动范围越小.对于方差和标准差来说,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稳定性越差;反之,波动越小,稳定性越好.极差的计算较简单方便,但有时不能反映数据的全貌;而方差、标准差能更好地刻画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特别是标准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一致,用起来较方差更方便些.计算篇1例1 (永州市中考)已知一组数据1,2,0,-1,x,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析解:极差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因此求一组数据极差的关键是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因为数据1,2,0,-1,x,1的平均数是1,所以(1+2+0-1+x+1)=1,求得x=3.在1,2,0,-1,3,1中,最大值是3,最小值是-1,所以这组数据的极差为3-(-1)=4.例2(威海市中考)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1)将下表填完整:身高(厘米)甲队(人数)乙队(人数) 176 2 177 3 1 178 4 179 1 180 0 16(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析解:要判断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就要分别算出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方差,然后再根据方差的特征,确定结果.(1)(2)178,178;(3)甲仪仗队更为整齐.身高(厘米) 176 甲队(人数)乙队(人数) 0 177 178 4 179 3 180 2 122[ (177-178)×3+(178-178)×4+(179-1012222178)×3]= 0.6;乙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方差S乙=[ (176-178)×2+(177-178)+102因为甲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方差S甲=(178-178)×4+(179-178)×1+(180-178)×2]=1.8.因此,可以认为甲仪仗队更为整齐.222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_知识全解:数据的离散程度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_知识全解:数据的离散程度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1.掌握方差的概念,并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方差.2.能初步选择恰当的表示离散程度的指标,对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重点1:方差的定义和计算重点2:方差的意义(1)注重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方差产生的实际意义,肯定其必要性.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等了解数据集中趋势的数学工具,但是,在实际中碰到“教练的烦恼”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现要从甲,乙两名射击手中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在给出的两组数据中,平均数均为8,中位数均为8,众数分别为8和6(或10),这些数据分别说明了两个人命中环数的集中程度、平均水平等,在此,再一次让学生回顾一下这些数的意义,问题在于这些数对于教练的决策有意义吗?(2)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操作的余地.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首先思考一些自己的解决办法,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学生会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均相等,而众数与极差得出的结论又相互矛盾,发现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便更激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教师提出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下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再次思考: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让学生根据这组图,先来大致的判断一些甲和乙那个更合适,说出判断的理由,总结描述这组数据的方法.接着,教师总结出描述数据稳定性的公式,并在学生的总结下,将方差的公式一步步推导出来.在推导的工程中,注意合理引导学生的想象,一步步提示学生将公式推导出来,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死板地套用方差公式.在教学活动中,要清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要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的过程,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中注重探究学习,在本课中,其实有许多内容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例如方差公式的推导,它是怎么样过来的,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记忆公式,并且灵活地运用该公式.在学习中,首先,要了解方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教练的烦恼”的例子,了解需要有一种方法,来描述数据的稳定性,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找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在老师给出折线统计图时,根据直观的统计图法,进一步地思考用数学描述稳定性的办法,首先应观察到两组数据都是在平均数附近波动的,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利用平均数来表示其波动性,接着,思考怎么样用平均数,观察到离平均数越远,其波动性越大.接着,尝试自己的思路,学生应该首先想到用减法来计算,于是,做出自己的第一次尝试: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7-8)+(8-8)+(8-8)+(8-8)+(9-8)=0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0-8)+(6-8)+(8-8)=0在这种尝试下,发现两个偏差和均为零,但是在图中表示是数据中,甲的波动性明显比较小,那么,上述方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此方法行不通呢?通过积极的观察发现,在平均数上方的数与在平均数下方的数如果距离相等,在上述方法中是相互抵消了的,那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抵消呢?我们不仅不能让其抵消,还要让其相加,这样,学生积极的考虑到使用绝对值来表示,即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至此,学生已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数据较小且较少的情况下,运用绝对值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如果数据较多,尤其是数据中出现不定数或未知数呢?我们怎么样来通过绝对值的方法进行运算呢?在计算绝对值时,由于要去掉绝对值是相对比较困难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去掉绝对值呢?通过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可以运用平方,即用下面方法来表示: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78+88+88+88+98=2-----108+68+108+68+88=8-----222227888888898=2-+-+-+-+-()()()()()22222108681086888=16-+-+-+-+-()()()()()至此,离成功已经很近了,在这里,学生应该能观察出一个问题,这是在甲和乙两个人均进行了五次射击的情况下做出的结论,加入甲的射击次数比乙的多呢?该怎么来处理?如果还按上述处理方法,那么甲的偏差的平方和必然会随着甲射击的次数增多而无限的扩大,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此类问题吗?这时,学生想到,既然本题即是再用平均数的方法的,能否在这个偏差的平方和上也求其平均数呢?这样就可以避免两组数据不一样而带来的困扰,于是,进一步求出描述甲乙两组成绩稳定的方法:甲的稳定性描述法:乙的稳定性描述法:至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整地将方差公式推导出来,接着,将其推向一般,推导出方差公式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所学,一步一步地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应该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其规律性.另外,在归纳出一般公式之后,要懂得公式的含义、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加强对该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学会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2222127888888898=55⎡⎤-+-+-+-+-⎣⎦()()()()()2222211610868108688855⎡⎤-+-+-+-+-=⎣⎦()()()()()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要点
目标篇
1.理解一组数据(补充)极差、方差、(补充)标准差的含义,知道三个统计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会计算极差、方差、标准差并能用它们来比较不同样本的波动情况.
3.通过实验和探索,体会用三个统计量表示数据波动情况的合理性,并能用它们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概念篇
1.(补充)极差:指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虽然反映了一组数据波动情况,但由于易受数据中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用极差难以准确地说明问题.
注意:极差一定要带单位,它只表示这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
2.方差: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2
s
表示.对于一组数据n x x x x ,,,321,其平均数为x ,则方差
2s =+-21)[(1
x x n
22)(x x -+…])(2x x n -.
注意:方差的计算需要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
3.(补充)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表示,即s=2S .
注意:(1)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一致;(2)已知方差可以求标准差,同样已知标准差也可以求方差.
作用篇
“三差”都可以刻画一组数据波动情况,对于极差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范围越大;反之,波动范围越小.对于方差和标准差来说,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稳定性越差;反之,波动越小,稳定性越好.极差的计算较简单方便,但有时不能反映数据的全貌;而方差、标准差能更好地刻画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特别是标准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一致,用起来较方差更方便些.
计算篇
例1 (永州市中考) 已知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
析解:极差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因此求一组数据极差的关键是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因为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所以6
1
(1+2+0-1+x+1)=1,求得x=3.在1,2,0,-1,3,1中,最大值是3,最小值是-1,所以这组数据的极差为3-(-1)=4.
例2(威海市中考)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析解:要判断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就要分别算出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方差,然后再根据方差的特征,确定结果.
(1)
(2)178,178; (3)甲仪仗队更为整齐.
因为甲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方差2
S 甲=
10
1[ (177-178)2×3+(178-178)2
×4+(179-178)2×3]= 0.6;乙队队员身高数据的方差2
S 乙=10
1[ (176-178)2×2+(177-178)2+
(178-178)2×4+(179-178)2×1+(180-178)2
×2]=1.8.因此,可以认为甲仪仗队更为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