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计算与多级安全

合集下载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数据泄露、恶意软件攻击、网络钓鱼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技术应运而生。

可信计算是一种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确保计算机系统自身安全可信,从而保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的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起源于上世纪末,随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演进和信息安全需求的提升,其研究和发展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机制,可信计算旨在构建一个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使得计算机系统在执行关键任务时能够抵御各种安全威胁。

近年来,可信计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Platform Module,TPM)的广泛应用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安全支持另一方面,可信计算软件技术(如可信操作系统、可信数据库等)的不断发展,为上层应用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可信计算技术还涉及到了密码学、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尽管可信计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确保TPM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平衡系统性能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等。

未来可信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安全需求。

本文将对可信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可信计算技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望为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可信计算的概念定义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是一种计算模式,旨在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其核心思想是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之间建立一个可信任的基础,以确保数据和代码在执行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①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通过隔离用户与数据,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它具有多种形式的控制能力,对用户实施访问控制,即为用户提供可行的手段,保护用户和用户组信息,避免其他用户对数据的非法读写与破坏。 自主访问控制 例如:访问控制表 身份鉴别 例如:口令 数据完整性 通过自主完整性策略,阻止非授权用户修改或破坏敏感信息。
三、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实体保护 ⑶ 存储器的保护: ②浮动地址界限
程序2
上界寄存器
程序3
0
n-1
n

程序1
下界寄存器
m
m+1
基址寄存器
界长寄存器
三、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实体保护 ⑷ 运行保护: 安全操作系统采用分层设计; 运行域是进程运行的区域; 运行域保护机制:根据安全策略,把进程的运行区域划分为一些同心环,进行运行的安全保护。 最内环具有最小的环号,具有最高的安全级别; 最外环具有最大的环号,具有最低的安全级别; 内环不受外环的入侵,却可利用外环的资源,并控制外环。
2、美国国防部的桔皮书(TCSEC):
D
C1
C2
B1
B2
B3
A1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17859-1999) 根据中国国情、参照桔皮书,将其7的级别合并为5个级别 ①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②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③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 ④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⑤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④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建立于一个明确定义的形式化安全策略模型之上,它要求将第三级系统中的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扩展到所有主体与客体。 考虑隐蔽通道。 必须结构化为关键保护元素和非关键保护元素。计算机的接口也必须明确定义,使其设计与实现能经受更充分的测试。 加强了鉴别机制;支持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的职能;提供可信设施管理;增强了配置管理控制。系统具有相当的抗渗透能力。

可信计算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
应用领域:信息加密保护 应用领域:操作系统安全 应用领域:网络保护 应用领域:安全管理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应用领域:信息加密保护
IBM嵌入式安全子系统 内嵌在计算机中的安全芯片
不获得安全子系统口令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取系统中任何信息 的 应用于登录密码、加密密钥和数字证书的保护 对文件系统(利用IBM的文件和文件夹加密功能)和网络传 输进行加密 安全芯片内部的信息存储和传送也经过了高强度的加密,采 用了特殊的芯片封装方法,使得安全芯片的破解极其困难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可信计算定义
可信计算组织TCG
如果一个实体的行为是以预期的方式,符合预期的目标,则该实体是可信的
ISO/IEC 15408标准
参与计算的组件、操作或过程在任意的条件下是可预测的,并能够抵御病毒 和物理干扰
沈昌祥院士可信定义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应用领域:操作系统安全
微软加密文件系统(EFS)
Windows 2000及之后出现的Windows XP等系统 都支持该特性
微软操作系统Vista支持基于硬件的安全启动
硬件设备将对每个Windows系统开机时需要用到 的文件进行标记 一旦在开机的过程中检验出标记状态的不吻合将很 可能意味着系统受到了非授权的篡改或破坏
一流的人才做标准 二流的人才做设计 三流的人才做产品
中国标准化组织
标准和专利的区别?
电信标准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可信计算规范

可信计算技术架构与实现

可信计算技术架构与实现

可信计算技术架构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领域,计算机系统也变得愈发复杂多样化。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例如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数据泄露等威胁不断增加,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可信计算技术应运而生。

可信计算技术(Trusted Computing)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可信计算技术中,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被验证和认证,因此这个技术方案被称为可信计算。

下文将就可信计算技术的架构和实现进行阐述。

一、可信计算的架构可信计算技术的架构分为四个方面:平台可信度,数据可信度,应用可信度和身份认证可信度。

其中,平台可信度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性、完整性,数据可信度是指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应用可信度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身份认证可信度是指对系统用户的身份识别和认证。

平台可信度架构包括以下方面:1. 可信启动可信启动是指硬件及系统软件能够检测到恶意软件,确保操作系统的启动顺序不被修改。

只有启动顺序没有被修改,才能确保系统处于安全状态;2. 可信执行环境可信执行环境是指在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对应用程序和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程序和数据没有被篡改、读取或拷贝。

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中每一个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保证系统的可信度;3. 可信平台模块可信平台模块是指一种特殊的芯片,内置了安全性能,可以与软件合作实现各种安全能力。

数据可信度架构包括以下方面:1. 内部安全通过数据传输、存储、加、解密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2. 数据备份和恢复当系统出现故障或病毒攻击时,可以保留系统数据原有的安全状态。

因此,可以通过备份和恢复重建系统。

应用可信度架构包括以下方面:1. 应用程序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是指软件设计者要确保软件程序没有任何隐私问题或存在后门的存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完整性策略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完整性策略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完整性 2 可信计算 2 风险分析 1 风电场 1 隶属函数 1 附肢 1 防损硬件 1 酵母 1 邮件传递 1 避险策略 1 通用可组合安全 1 适合度 1 迁移工作流 1 迁移实例通信 1 迁移实例 1 转染 1 超声检查 1 质谱分段扫描 1 评估 1 访问控制 1 认证协议 1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 1 解列控制 1 角色委托 1 自残 1 经济订货批量 1 系统软件 1 策略实施 1 移动p2p网络 1 移动agent 1 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 1 电子政务 1 生成算法 1 环境激励 1 状态转移 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esi ms/ms) 1 模糊知识 1 模糊推理 1 模态测试 1 模式分析 1 机密性保护 1 机密性 1 最小特权 1 数据存储 1 数字签名 1 数字水印 1 数字保存系统 1 振型优化 1 技术支持 1 悬索桥 1 恢复 1 弱联接 1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CISSP-AIO第六版知识点汇总

CISSP-AIO第六版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信息安全治理与风险管理●安全的目标是对数据和资源提供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保护。

●脆弱性指的是缺少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存在能够被利用的缺陷。

●威胁是某人或某物有意或无意地利用某种脆弱性并导致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是威胁主体利用脆弱性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潜在损失。

●对策,也叫防护措施或者控制措施,能够缓解风险。

●控制可以是行政性的、技术性的或物理性的,能够提供威慑性、防御性、检测性、纠正性或恢复性保护。

●补偿控制是由于经济或业务功能性原因而采用的备选控制。

●CobiT是控制目标架构,允许IT治理。

●ISO/IEC 27001是建立、实施、控制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

●ISO/IEC27000系列源自BS7799,是国际上有关如何开发和维护安全计划的最佳实践。

●企业架构框架用来为特定开发架构和呈现视图信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是一套策略、流程和系统的集合,用来管理ISO/IEC 27001中列出的信息资产所面临的风险。

●企业安全架构是企业结构的子集,描述当前和未来的安全过程、体系和子单元,以确保战略一致性。

●蓝图是把技术集成进入业务流程的功能性定义。

●企业架构框架用来构建最符合组织需求和业务驱动力的单一架构。

●Zachman是企业架构框架,SABSA是安全企业架构框架。

●COSO是治理模型,用来防止公司环境内出现欺诈。

●ITIL是一套IF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

●六西格玛用来识别进程中的缺陷,从而对进程进行改进。

●CMMI是一个成熟度模型,使进程逐渐以标准化方式改进。

●企业安全架构应该配合战略调整、业务启用、流程改进和安全有效性等。

●NIST 800-53的控制类别分为:技术性的、管理性的和操作性的。

●OCTAVE是团队型的、通过研讨会而管理风险的方法,通常用于商业部门。

●安全管理应该由顶而下进行(从高级管理层向下至普通职员)。

●风险可以转移、规避、缓解和接受。

●威胁X脆弱性X资产价值=总风险。

安全操作系统

安全操作系统

Common to these definitions are the concepts of
enforcements of security policy(安全策略的实施) sufficiency of measures and mechanisms(措施和机制的充分性) evaluation(评价,评估)
Software Institute
对操作系统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操作系统为手段,获得授权以外或未授权的信息。它危害 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以操作系统为手段,阻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或用户的正 常使用。它破坏了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危害了计算机系统 的可用性。 以软件为对象,非法复制和非法使用。 以操作系统为手段,破坏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安全,窃取 或非法获取系统的信息。
阶 段 1 阶 段 2 阶 段 3
抽象、归纳出安全模型
建立安全模型
安全模型与 系统的对应 性说明
安全机制设 计与实现
安全操作系统 可信度认证
图.
安全功 能描述
安全操作系统的一般 开发过程如右图所示。
安全操作系统的一般开发过程
Software Institute
从设计者的观点,根据提供安全服务的构件的设计和 功能来查看可信操作系统。 可信操作系统( Trusted Operating Systems )的四个 主要基础
Software Institute
一、可信操作系统的研究发展史
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是 开发可信操作系统最早期的尝试。1965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MAC(Multiple Access Computer)课题组联 合,其目标是向大的用户团体提供对计算的并发访问,支持强 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并且有很高的安全性。 Multics is a mainframe (主机,特大型机)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begun in 1965 and used until 2000. It was a major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systems. 虽然,Multics未能获得完全成功,但它在可信操作系统的研 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为后来的可信操作系统的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由Mitre公司的Bell和LaPadula合作 设计的BLP安全模型首次成功地用于Multics。

可信计算平台信任链安全性分析

可信计算平台信任链安全性分析
关键词 信 任 链 ; 全 进 程 代 数 ; 复 合 的不 可 演 绎 模 型 安 可
TP 0 39 DOI号 :t . 7 4 S . . O . 0 0 0 1 5 0 3 2 / P J 1 1 2 1 . 1 6 6
中图法分类号
Se u iy Ana y i n Tr s a n o u t d Co pu i a f r c rt l ss o u tCh i f Tr s e m tng Pl to m
s e s t m e u iy a s t o u e u iy i r t d c ur ys e s c rt nd i he f c s ofs c rt n t us e ompu i g p a f m. Ai ng a nf r tn l tor mi t i o —
( 汉数字工程Biblioteka 究所 武 武汉 407) 3 0 4
( 汉 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
武汉
407) 3 0 2
407) 3 0 2
( 天信 息 安全 与 可 信 计 算 教 育 部 熏 点 实 验 室 武 汉 空
摘 要 可 信 计 算 规 范 是 指 导 可 信 计 算 产 品 研 制 的依 据 , 信 计 算 规 范 本 身 的 安 全 性 需 要 得 到 验 证 . 任 链 是 可 可 信 信 计 算 平 台 中保 障 系 统 安 全 可 靠 的 主要 技 术 手 段 , 是 可 信 计 算 平 台 整 个 系 统 安 全 的 中 心 问 题 . 对 可 信 计 算 平 它 针 台 信 任 链 规 范 的信 息 流 安 全 问 题 , 中 通 过 安 全 进 程 代 数 对 信 任 链 系统 接 口进 行 形 式 化 建 模 , 可 复 合 的 不 可 演 文 用 绎模 型 刻 画 信 任 链 实 体 间 的 交 互 关 系 , 规 范 定 义 的 信 任 链 行 为 特 性 抽 象 为 多 级 安 全 输 入 输 出集 , 讨 论 高 级 和 把 在 低 级 输 人 输 出依 赖 关 系 的 基 础 之 上 , 信 任 链 复 合 系 统 进 行 信 息 流 分 析 , 给 出结 论 和证 明 . 对 并

可信计算: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时代

可信计算: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时代

可信计算: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时代作者:杨侠来源:《中国名牌》2016年第01期可信计算技术及可信计算系统产业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知,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让信息交互平台中最难能可贵的信任基础与信任保障,驶上高速信息安全的快车道。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全球互联网大潮已势不可挡,但网络又不可能是封闭的,不论是互联网、物联网抑或是车联网,未来的趋势恰恰就是要“连”起来,才能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可信计算技术及可信计算系统产业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知,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让信息交互平台中最难能可贵的信任基础与信任保障,驶上高速信息安全的快车道。

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封闭不等于安全。

尤其当全球都在推进开放互联的时候,要想与发展的大势相融合,封闭也会很难。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姜广智说,小范围的信息系统或许还有条件进行封闭管理,但对于开放的大系统来说,在信息基础技术和管理技术之上的密码机制和安全监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换言之,由此构建的信息安全可信机制既应是开放的,也应是可控的。

可信计算正是这样一种让安全看得见,并创造更开放安全的机制。

信息安全领域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可信计算相当于为传统的计算机加上“免疫”系统。

从专业的定义上来说,可信计算是指在计算的同时运行安全防护,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被干扰。

“当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是由防火墙、入侵监测和病毒防范等组成,而消极被动的封堵查杀其实防不胜防。

”沈昌祥表示,“可信计算是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具有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为计算机提供相对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

”而对于可信计算的特性,在实践中致力于推进国产化高端计算系统产业体系建设的华胜天成董事长兼总裁王维航也表示:“可信计算能让计算运行的全过程不被干扰,状态不被改变,重要的数据得到保密,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拿不到重要的信息,即使拿到也读不懂,从而实现主动防御的效果。

基于无干扰理论的分布式多级安全核心架构

基于无干扰理论的分布式多级安全核心架构

龙源期刊网
基于无干扰理论的分布式多级安全核心架构作者:陈性元杜学绘
来源:《计算机应用》2013年第03期
摘要:为了提高分布式环境下多级安全实施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多级
安全保护核心架构——分布式可信计算基(DTCB)。

DTCB具有三层结构,包括系统层可信计算基、模块层可信计算基和分区层可信计算基,实现了从模块间、分区间到分区内部的逐步细化的信息流和访问控制,有效降低了分布式环境下多级安全实施的复杂性。

最后,采用组合无干扰模型形式化证明了DTCB的安全性,结果表明,DTCB能够从整体上为分布式系统提供较好的多级安全保护。

关键词:多级安全;无干扰;可信计算基;分布式系统;架构中图分类号: TP393.08 文献标志码:A。

可信计算与网络安全

可信计算与网络安全

02
VPN通常采用隧道技术,通过 加密通道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
03
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访问公 司内部网络资源,同时保证数 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04
VPN还可以提供身份验证和访 问控制功能,确保只有授权用 户能够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
06
未来展望
可信计算与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技术的发展,可信计算与网络安 全将进一步融合,形台模块(TPM)
总结词
可信平台模块是一种安全芯片,用于提供可信计算服务,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详细描述
TPM通过加密和哈希算法,提供数据保护、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校验等功能,确保计算机平台在启动、运行和关机 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信性。TPM还可以用于生成加密密钥、存储加密密钥和执行加密操作,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可信计算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可信平台模块(TPM)
TPM为计算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加密 密钥存储和加密/解密功能,增强了系 统的安全性。
可信网络连接(TNC)
可信计算基(TCB)
TCB是可信计算的核心组件,负责管 理和保护系统的安全策略和配置,确 保系统的可信性。
TNC通过验证网络设备的身份和完整 性,确保网络连接的安全性。
可信计算的重要性
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
可信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软件的入 侵和破坏,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提高数据安全性
通过可信计算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和机密性,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提升系统稳定性
可信计算技术可以减少系统故障和崩溃的风 险,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信计算的应用场景
网络安全威胁
黑客攻击

可信计算技术确保系统完整性

可信计算技术确保系统完整性

可信计算技术确保系统完整性可信计算技术是一种用于确保系统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创新技术。

它通过使用硬件和软件相互合作的方式来保护计算任务免受恶意攻击和不可信行为的影响。

可信计算技术旨在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以确保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和数据不被篡改或操纵。

可信计算技术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信执行环境(TEE)。

TEE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用于执行关键的计算任务并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或黑客的攻击。

其中,硬件提供可信计算技术的基本保护机制,如安全的启动过程、安全的存储空间和安全的通信通道。

而软件则负责管理和控制可信执行环境中的运行任务,并提供安全的编程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

在可信计算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链式信任机制”。

这个概念强调了在可信计算系统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

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取决于每个环节的可靠性和信任程度。

因此,可信计算技术通过建立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可信链来确保系统完整性。

每个环节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验证,并验证自身的完整性,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可信计算技术有许多应用场景。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保护云计算中的敏感数据。

云计算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计算模式,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上。

然而,用户对于云服务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往往存在疑虑。

可信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的运行环境,确保用户的数据不被篡改或盗取。

通过使用可信执行环境,用户的敏感数据可以在受到保护的环境中进行计算,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另一个应用场景是保护物联网设备。

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它们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可信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黑客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攻击或篡改。

通过将可信执行环境集成到物联网设备中,设备的软件和固件可以在一个受到保护的环境中运行,从而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尽管可信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但它并非万能的。

恶意攻击者始终在寻找新的漏洞和攻击方法。

因此,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安全研究和漏洞修复紧密结合,以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作者:沈昌祥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第50期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信息化周报》组织“改革开放40周年信息化征程在路上”特别专题,从人物、企业、行业等多个角度梳理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信息化的进程与成果。

我们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畅谈40年来网信安全,尤其是可信计算的进程与趋势。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

网络安全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对我国网络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解决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设备受制于人的问题,需要创新发展主动免疫的可信防护体系。

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已是世界网络安全的主流技术,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于2003年正式成立,已有190多个成员,以Windows10为代表可信计算已成焦点。

我国可信计算源于1992年正式立项研究“主动免疫的综合防护系统”,经过长期攻关、军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可信体系,不少已被国际可信计算组织(TCG)采纳。

相对于国外可信计算被动调用的外挂式体系结构,中国可信计算革命性地开创了自主密码为基础、控制芯片为支柱、双融主板为平台、可信软件为核心、可信连接为纽带、策略管控成体系、安全可信保应用的全新的可信计算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可信计算标准体系的创新性体现在:第一是打基础,具有自主的密码体系;第二是构主体,确定了四个主体标准是可信平台控制模块、可信平台主板功能接口、可信基础支撑软件及可信网络连接架构;第三是搞配套,提出了四个配套标准,分别是可信计算规范体系结构、可信服务器平台、可信存储及可信计算机可信性测评指南;第四是成体系,包括管控应用相关标准,涉及到等级保护系统各个方面。

可信计算平台密码方案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算法、机制和证书结构三个方面:在密码算法上,全部采用国有自主设计的算法,定义了可信计算密码模块(TCM);在密码机制上,采用对称与公钥密码相结合体制,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在证书结构上,采用双证书结构,简化了证书管理,提高了可用性和可管性。

云计算中的可信计算架构

云计算中的可信计算架构

云计算中的可信计算架构第一章:引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和管理数据的首选。

同时,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普及,关于可信计算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可信计算是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证明计算机系统或软件在运行时所拥有的安全特性,包括数据机密性、系统完整性、身份认证等各方面。

本篇文章将会讲述云计算中的可信计算架构。

第二章:云计算的可信计算架构2.1 概述云计算中的可信计算主要包括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等三个方面。

其中,在云计算体系中,从数据传输、存档、审计等相应方面来看,安全威胁的来源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对云计算中的可信计算架构进行深入研究。

2.2 数据的机密性在云计算的体系下,数据的机密性是计算机系统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在进行数据传输、存储等操作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黑客、恶意攻击者窃取泄露,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高端的加密编码技术,例如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等。

2.3 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在数据传输、存档、审计等过程中,数据没有经过篡改或修改,始终处于一种可信的状态。

当数据因为各种原因被篡改或修改,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

例如,企业的财务数据一旦被恶意篡改,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利益。

解决方法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密码学等。

2.4 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指在进行各种计算机系统管理或操作时,要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的过程。

在云计算体系中的身份认证需要使得各个计算机系统在进行身份认证之后,确定该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攻击系统。

解决方法包括认证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

第三章:云计算中可信计算的关键技术3.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核心技术。

分为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两种。

对称加密技术是利用同一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技术,其优点是加密速度快但安全性不高。

而非对称加密技术是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沈昌祥院士: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是网络安全防御的唯一出路

沈昌祥院士: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是网络安全防御的唯一出路

沈昌祥院士: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是网络安全防御的唯一出路史诗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都是建立在传感器和智慧设备的基础上,
一旦受到网络攻击,基础设施就不起作用。

”9月17日,我国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2018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上表示。

【总页数】1页(P72)
【作者】史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沈昌祥院士:可信计算迈入新时代 [J], ;
2.创新驱动构筑网络强国安全保障--沈昌祥院士谈技术可信计算的创新与发展 [J], 李刚
3.用可信计算开启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时代——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J], 刘骄剑;
4.用法制化推进密码智能化实现主动免疫的可信——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密码学家沈昌祥 [J], 向继志
5.发展可信计算技术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J], 潘树
琼[1];李天楠[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可信计算技术在云计算安全中的应用

试论可信计算技术在云计算安全中的应用

试论可信计算技术在云计算安全中的应用徐辉【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era, cloud computing has become a relatively mature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greatly. In order to share as based cloud computing, a wide range of clients, from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s brought many threats and its open characteristics for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n introduces trusted compu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dvantages, and the truste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are briefly introduced.%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技术和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相对较为成熟的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云计算以共享作为构架基础,客户范围广,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比较集中,并且其开放性的特点为云计算技术的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威胁。

本文首先对目前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作了简单分析,然后介绍了可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和优势,并对可信计算技术在云计算安全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可信计算构筑主动防御的安全体系

可信计算构筑主动防御的安全体系

可信计算构筑主动防御的安全体系
沈昌祥
【期刊名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年(卷),期】2016(0)6
【摘要】可信计算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用密码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份,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

它是指在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被干扰。

如果使用可信系统构筑了可信体系结构,让操作行为、资源配置、数据存储等可信,确保处理结果的真实可信,使大数据处理设备环境在不被干扰和破坏的情况下,就能主动防御各种攻击行为。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沈昌祥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读中国可信计算战略性与国际性创新发展可信计算构筑网络空间安全 [J], 本刊采编部
2.打造可信计算平台,构筑信息安全基石——联想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家族集体亮相 [J],
3.用可信计算开启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时代——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J], 刘骄剑;
4.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构筑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J], 沈昌祥
5.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构筑新基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J], 沈昌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完全干预:安全规则作用于每次访问 – 隔离:保护参照监视器和数据库不被非授权 修改 – 可验证性:参照监视器的正确性是可证明的
• 必须从数学上证明参照监视器执行了安全规则并 提供了完全干预和隔离
广州大学
27
Trojan Horse Defence
Alice创建一个文件,给Bob 写的权限,引诱Bob执行攻 击木马。木马读出敏感信息 写入A创建的文件中
BLP 8条抽象操作规则
规则5和6用来改变访问许可 1. give access permission:添加访问方式到M中的 某个项 2. rescind access permission:删除M中的某个项的 某个访问方式 规则7和8用来改变层次结构 7. create an object:将一个客体添加到H中作为一个 叶节点 8. delete a group of objects:从H中移出一个客体及 所有子孙节点
Bell-LaPadula (BLP) Model
• 以机密性为中心的多级安全要求
– 高级别的主体不会把信息传送给低级别的主体
• Simple security property – no read up
– Someone with high clearance can read low-clearance documents, but not vice versa – Why?
MLS在操作系统MULTICS 上的实现
10.2 其它计算机安全形式化模型
• Biba完整性模型
– BLP侧重机密性,关心信息的非授权泄露 – Biba侧重完整性,关心数据的非授权修改
广州大学
18
10.2 其它计算机安全形式化模型
• Biba完整性模型
– 与BLP基本结构相同,每个主体和客体都有 一个完整性级别。 – 访问方式
• present some interrelated topics:
– – – – – formal models for computer security multilevel security trusted systems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security evaluation
– Bell-LaPadula (BLP) model very influential
广州大学
3
10.1 计算机安全的BLP模型
• BLP模型的总体介绍
– 20世纪70年代作为访问控制的形式化模型 出现 – 每个主体和客体都被分配一个安全类别 – 安全类别分级,形成一个严格的层次结构
广州大学
4
Bell-LaPadula (BLP) Model
第10章 可信计算与多级安全
• • • • • • • 10.1 计算机安全的BLP模型 10.2 其它计算机安全形式化模型 10.3 可信系统概念 10.4 多级安全的应用 10.5 可信计算与可信平台模块 10.6 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准则 10.7 保证与评估
广州大学
1
Trusted Computing and Multilevel Security
– if can query on restricted data can infer its existence
• * property – no write down
– Someone with high-clearance can write documents only for higher clearance – Why?
Multi-Level Security
Bell-LaPadula (BLP) Model
• • • • 修改(modify):在客体中写入或更新信息 观察(observe):读取客体中的信息 执行(execute):执行客体 调用(invoke):从一个主体到另一个主体的通 信
广州大学
19
Biba 完整模型
• strict integrity policy:
– simple integrity:
Dirk创建作业 f1,Carla 完成作业,并把答 案写入f2
Dirk必须以学生角 色创建评语文件f3
Dirk以教师角色创 建考试文件f4
BLP Example cont.
在系统外降低考试 文件f4密级到学生 ,以便Carla可以考 试
BLP Example cont.
Carla将答案写入文件f5,密级 为cl-t。这样只能由教师Dirk阅 读,Carla可以在其工作站上查 看其答案。
• developed in 1970s • as a formal access control model • subjects and objects have a security class
– – – – top secret > secret > confidential > unclassified subject has a security clearance level(安全许可) object has a security classification level (安全等级) class control how subject may access an object
广州大学 29
MLS Security for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can implement BLP MLS rules given:
– – – – security constraints on users constraints on read/write permissions read and write level role access definitions constraint on user-role assignments
– hence desire to prov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atisfy security requirements – led to development of formal security models
• initially funded by US DoD
– 信息:按三级层次结构组织的公司信息
• 客体:独立信息项,每项对应一家公司 • 数据集:对应一家公司的所有客体 • 利益冲突类:所有处于竞争地位的公司的数据集
中国墙模型
中国墙模型
• 实施中国墙策略的两条规则
– 简单安全规则
• 主体S可以读客体O,IFF • O与S已访问的一个客体在同一个DS(数据集)中; 或: • O属于S尚未访问任何信息的一个CI(冲突集)。
• BLP模型还规定了DAC • Ds特性
– 一个个体或角色可以基于文档属主的判断, 在MAC规则的约束下授予另一个个体或角 色对一个文档的访问权。
BLP 形式化描述
• based on current state of system (b, M, f, H):
(current access set b, access matrix M, level function f, hierarchy H) – 当前访问集b:(s,o,a)三元组的集合——S正以方式a访问o。 – 访问矩阵M:Mij记录主体si对客体oj的允许访问方式。 – 级别函数 f:
RBAC MLS Example
MLS Database Security
MLS Database Security Read Access
• DBMS enforces simple security rule (no read up) • easy if granularity entire database / table level • inference problems if have column granularity
• f o(Oj):客体Oj的密级; • f s(Si):主体S i的安全许可,即最大安全级别; • f c(Si):主体S i的当前安全级别
– 层次M:系统中的客体组成的一棵树,每个节点的安全级别大于 其父节点的安全级别。
BLP 形式化描述
• three BLP properties:
ss-property: (Si, Oj, read) has fc(Si) ≥ fo(Oj). *-property:(Si, Oj, append) has fc(Si) ≤ fo(Oj) and (Si, Oj, write) has fc(Si) = fo(Oj) ds-property: (Si, Oj, Ax) implies Ax M[Si,Oj]
• BLP give formal theorems
–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prove system is secure – in practice usually not possible
BLP 8条抽象操作规则
每个规则的应用都必须满足上述三个特性 规则1和2用来改变当前访问集b 1. get access:增加三元组元素到b 2. release access:删除b中的元素 规则3和4用来改变级别函数 3. change object level:改变客体的安全级别 4. change current level:改变主体的当前级
• 主体S可以写客体O,IFF • S可以依据简单安全规则读O;并且: • S能访问的所有客体都与O在同一个DS中。
10.3 可信系统概念
• 表10-1:与信任相关的术语
广州大学
25
参照监视器
参照监视器
• 参照监视器执行安全规则(不上读,不 下写),特性如下:
• applicable if have info and user catego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