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心肺脑

【摘要】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明确护士在心肺脑复苏中的角色,及时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新动态,帮助护士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一项护理急救措施。成人的生存链体现在4个“早期”即(1)早期识别、求救;(2)早期CPCR;(3)早期电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1]。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削弱或缺失都会带来生存机会的丧失。护士在CPCR的各项急救技术操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医护配合默契、操作正确熟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进行CPCR,提高CPCR 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近年来对CPCR的护理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1 判断宜简而快,心前区扣击宜慎

对于心跳骤停后能否迅速进行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目击者)能否快速、正确地作出判断。目前判断的依据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为准[3]。方法可通过摇动其双肩或大声呼唤来判断有无反应,如患者意识不清、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复苏术,决不能等其他检查和症状出现或离开患者去呼叫医生、取抢救器材。心前区扣击可使部分患者的心律复转,但这种方法只能由经过训练的人员实施。叩击一次不成功,应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 正确选用几种人工通气的方法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呼吸首选口对口人工呼吸,由于人们对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而有所顾忌[4],所以目前正在逐步推广使用口咽吹气管[5]。将“S”型口咽吹气管从患者舌上方压入后做180°翻转,放置于中央位置,直至通气管前端开口面对声门。同时可防止牙唇部紧闭阻塞呼吸道,又可直接接面罩给氧或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如为院内猝死患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连接气囊加压给氧或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000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无论成人单人或双人CPCR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15∶2 [6]。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比例远优于5∶1,而且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 3 主张增加胸外心脏挤压的幅度和频率在人工呼吸约5s后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根据胸泵学说或心脏泵学说均已证明

增加压迫强度和压迫次数,可增加脏器的血流量,提高抢救效果。压迫强度以能触到周围脉搏搏动为宜,挤压频率确定为100次/min [7],这一频率使复苏成功率提高25%。研究表明挤压频率>80次/min和<120次/min时其血流量最理想。下压和放松周期各占50%。下压或放松时手部不能离开胸壁,忌跳跃或冲击式按压,否则易出现肋骨骨折[8]。

4 主张心肺复苏(CPR)时加用腹部反搏IAC

CPR时加用插入式IAC是一种有利于心脏骤停患者自然循环恢复的手法操作。在进行标准CPR时,加用IAC可显著提高医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且未发现与之有关的并发症。方法是在进行标准的CPR时,由另一位救护人员在CPR舒张期进行腹部按压。术者将手指伸开,手掌置于脐上,一手覆盖于另一手之上,腹部按压的速率与胸部按压相等,交替进行(即1∶1),按压力为(13.3±2.66)kPa,在开始第1min,将一个带有血压机气囊置于患者腹壁上,有助于体会按压的力量是否适宜。IAC可能作用机制主要是可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从而提高心脏自然循环的几率,增加静脉回流,启动胸泵机制,起到改善复苏作用[9]。在CPR时插入IAC将使按压速率相当于单纯CPR的2倍,且无单纯增加CPR按压频率影响心充盈、心搏量减少的不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5 尽早施行电除颤尤为重要

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除颤越早越好[10],早期除颤为4个生存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为院内患者且心电监护提示确诊心脏骤停为心室颤动所致时,应即刻行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复律,护士应尽快做好除颤前的准备工作[11]。首次可用200W/s电功率,不成功时第2次可用200~300W/s,如有必要行第3次电击应采用360W/s [12]。如果能在心跳骤停3min内进行除颤,病人的生存机会胜过其他治疗。除颤如延误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13]。因此尽可能早地进行电击除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6 优选给药途径及穿刺部位

在CPCR中药物注入途径有心内、静脉及气管内。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其安全、方便且疗效与心内注射相近。护士应在3min内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实践证明用一次性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开放静脉通道,可使复苏给药不易渗漏而快速顺利进行[14]。护士应熟练掌握此项护理操作。穿刺部位优选手肘部静脉,此处血管粗大易于穿刺成功且不影响CPCR的进行,药物到达心内路径短、发挥作用快。在静脉通道未建立前可迅速从气管内给药,其剂量为静脉注射量的2~2.5倍[15]。

7 亚低温是促进脑复苏的主要护理措施

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脑复苏,CPCR最重要的目的是防止、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促进患者意识恢复。20世纪80年代末始人们注意到亚低温(33℃~35℃)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脑部温度降低1℃,脑细胞代谢就降低6%~7% [16]。护士应在5min内(最晚不超过半小时)予患者头部置冰帽和冰敷体表大血管行经处及配合人工冬眠等[17],使最初24h内直肠温度不高于30℃~32℃。对不能立即复苏者应持续低温3~5天,至中枢神经系统皮质功能开始恢复时,即以听觉恢复为指标,然后逐步停止降温,让体温自动缓慢上升,决不能复温过快。 8 CPCR中对几种药物应用的新认识

8.1 主张首选、较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近年来国内外一致公认肾上腺素是CPCR的首选药,它具有增加心肌和外周血管张力,兴奋心室高低起搏点,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而改善心肌缺血作用,使心室由细颤变为粗颤,极大提高复苏成功率[18]。主张在CPCR早期(5min内)使用十分成功。成人开始5mg,2min后追加2mg,累积剂量为16mg,以静脉给药为好。

8.2 碳酸氢钠应延时、间歇、慎用在以往的教科书上强调护士应及时准备碳酸氢钠,目的在于消除心跳骤停时代谢性酸中毒的损害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心跳骤停后最初10min内主要是呼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