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贾政”是“假正”的同音。 ”“詹光”实为“沾光”。
同音字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用得好往往妙趣横生。
如“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没西湖,惜乎 惜乎。”又如某童生应试,卷面上公然写 明“同邑某相国,系生童亲妻(戚)。”考 官看了又气又笑,提笔批道:“既系相国 亲妻,本院断不敢娶(取)。”考官批语实 是一语双关。
中国语言为全国56个民族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 华裔所用。
我国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亚语系 印欧语系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其中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是汉藏语系。其 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使用汉语的人数在10亿以 上。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
7.赣语
赣语分布在江西省及湖北东南及皖南闽西 地区,江西古为吴头楚尾之区。为吴语楚 语交汇处。赣语的特点是古浊塞音读送气 清音,没有n声母,有p,t,k三个入声尾。 整体来看赣语的特色不十分鲜明突出。
8.徽语
徽语过去归入江淮官语,现在方言学家认 为应该独立出来。徽语主要分布在安徽南 部。浙江西北部和江西东北部地区。其特 点是古全浊塞音声母读送气清音,鼻韵尾 消失或变为鼻化音,有入声,但多数无入 声塞音尾。仅有入声调类,最具特色的是 两个汉语中罕见的吸气音:一为pf<,表 肯定,一为ts<表否定。
2.吴方言
吴方言流行于古吴越之地。包括浙江省和苏南地 区。晋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士族鄙薄吴语, 仍用北方话,后来逐渐形成江淮官话,使吴语区 缩小。
吴语的主要特点是轻柔委婉,柔和悦耳,自古有 “吴侬软语”之称。①清浊声母有别。②有z,c, s,没zh,ch,sh故多舌尖音。③声调较多,一般 五六个。④有入声,韵尾是短短的喉塞音,鼻辅 音韵尾只一个,或是n或是ng,所以吴语中“今” 与“精”、“亲”与“轻”分不清楚。吴语的代 表原是苏州话,近年由于上海经济中心的形成, 上海方言逐渐成为吴语中的优势方言。

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语言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这体现在语言结构、文字表达、成语典故以及礼仪习俗等多个方面。

1. 汉字的艺术性:汉字是一种表意丰富、充满艺术感的文字系统。

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形状和结构之美被视为一种艺术。

书法更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表现形式,既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

2. 成语的精炼表达:中国的成语是表达深意、简洁而富有哲理的独特语言形式。

成语融汇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通过简练的语句传递深远的哲理,成为中文表达独有的一种方式。

3. 礼仪的尊重:中国文化注重礼仪,语言中充满了尊重和谦逊之意。

称呼的使用、言辞的婉转都反映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礼貌用语和尊长爱幼的传统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4. 音韵的美感:中文注重音律和音韵的搭配,诗歌、韵文等文学形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音乐性的表达,中文语言在听觉上带有独特的美感。

5. 文学传统的丰富:中国文学传统源远流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

这些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历史文化,又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情感、理想的思考,为中文增色不少。

6. 方言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地方言的存在丰富了中文的
表达形式。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中国语言文化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表达形式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而彰显其独特魅力,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文化之一。

中国语言文化论文

中国语言文化论文

中国语言文化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语言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语言文化的一些关键方面。

首先,汉字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形态。

这种文字的独特性使得中国人能够通过文字传递丰富的信息和思想。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变迁,形成了独特的书法和艺术形式。

其次,中国语言的多样性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言。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差异,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包容和和谐的价值观。

尽管普通话是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但仍然有许多方言在不同地区广泛使用。

第三,中国语言中的成语和谚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短语,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成语经常被用于表达感情、理解人生和传递道德观念。

谚语则是一种简洁而有智慧的句子,它们经常用于教育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成语和谚语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四,中国语言中的礼貌用语和尊称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价值观。

在中国,人们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中使用尊称是常见的,例如对年长者使用“先生”、“女士”等称呼。

这种文化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最后,中国语言中的音乐和韵律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小放牛》和《走进新时代》,它们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优美。

音乐的韵律也与中国诗歌和散文紧密相连,通过音调和节奏传达情感和思想。

总之,中国语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汉字、多样性、成语和谚语、礼貌用语和尊称以及音乐和韵律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和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中国的独特文化,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语言文学

中国传统语言文学

中国传统语言文学
中国传统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语言学、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在语言学方面,中国传统语言文学包括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汉语的语法、音韵、词汇和修辞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说文解字》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汉字的构造和含义,是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

在文学方面,中国传统语言文学包括古典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代表,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散文和小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如《左传》、《史记》、《聊斋志异》等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外,中国传统语言文学还包括对联、灯谜、谚语等民间文学形式,以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等方面。

这些民间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中国传统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中国语言文化简介

中国语言文化简介

中国语言文化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许多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对中国进行简要介绍。

在中国,中文是主要的语言。

中文是一种复杂而美丽的语言,拥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中文的书写采用汉字,这些汉字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并经过演变和发展而成。

汉字的形状美观而富有艺术感,它们可以通过笔画的不同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中文也有自己独特的发音系统,包括四个声调,这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中国文化是多元而庞大的,它包含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和习俗。

中国人重视家庭和亲情,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尊敬长辈和孝顺父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此外,中国人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认为知识是人们发展自身和社会的基础。

中国文化还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强调个体责任和集体利益的平衡。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

这是一个家庭聚会和亲友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共同享受美食,观看烟花表演,并传承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其他节日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每个节日都富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艺术和文学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形式。

中国的传统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题,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中国的音乐也有着独特的旋律和乐器,如古琴和二胡等。

中国戏剧包括京剧、豫剧和黄梅戏等,它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和绚丽的服饰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故事。

中国语言和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作为一种复杂而美丽的语言,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包含着许多独特的价值观和习俗。

通过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家。

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语言教案

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语言教案

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语言教案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

其中语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和艺术的精华。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教案将介绍有关语言文化的相关内容。

一、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作为一个有着56个不同民族的国家,中国有着众多各具特色的语言。

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古汉语作为汉族祖先的语言,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汉语深受世人喜爱,其文字形态优美,发音清晰音调优美,而且字则有千姿百态、造型秀美。

这些特点使得古汉语即便在现代时代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语言文化的价值1. 中国语文的思维方式丰富多样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沟通交流而存在的,更是人类思考方式的代表。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也赋予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语言中,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成语和俗语,如“知足常乐”、“实事求是”等,这些语言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悟性。

不同于西方语言仅有的字面意思,中文更注重修辞与比喻,富有独特的抒情和象征意义。

2. 中国语文的文化背景广泛语文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语言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历史背景、族群文化等,都在中文语文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痕迹。

就连简单的一个字,都可能与某个地方的特定文化相关。

三、语言文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渐进式:语言学习的过程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教学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和性格特点,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教学互动式:中国语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中国语言文化课程

中国语言文化课程

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定义和意义三、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1.汉字2.词汇3.语法4.口语表达5.书面表达6.文学四、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学习方法1.培养兴趣2.多听多说3.勤于练习4.结合实际五、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应运而生,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二、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定义和意义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是一门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课程。

它不仅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如听说读写,还注重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了解。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1.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学习汉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课程将教授汉字的构造、演变和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等知识。

2.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课程将教授词汇的构成、分类、记忆方法等。

3.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学习语法有助于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达。

课程将教授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的基本规则。

4.口语表达:口语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课程将通过听说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

5.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是语言的记录和传递,课程将通过读写训练,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能力。

6.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课程将选取一些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四、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学习方法1.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应培养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多听多说: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学习者应多听多说,提高口语水平。

3.勤于练习: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练习,学习者应勤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结合实际:学习者应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中国语言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
主语-谓语-宾语为主
修辞
中文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 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使得 中文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形象
语音
中文的语音系统非常复杂,有大量的声 母、韵母和声调。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 的语音特点,这使得中文的发音多样化
汉字
汉字是中文的书写系统,它们是表意文字,每 个字都代表一个意思或一组相关的概念。汉字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它们具有极高的 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结
第4章
中国语言文化是一个非常丰 富和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 多个方面,包括文字、语音、 语义、语法、修辞等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 的推进,中国语言文化面 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12
+
34
学习中文不仅可以了解中 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 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合

掌握中文可以为人们带来 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前景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语言文化 的重要性第2章
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传承:中国语言文化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中文,人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国际交流: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中文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 重要语言之一。掌握中文可以帮助人 们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商业和文化交流 中,中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掌握中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 国的商业和文化环境
个人发展:学习中文也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前 景。掌握一门外语可以增加人们的就 业机会和拓展人际关系
中国语言文化 的挑战与机遇
第3章
中国语言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中国的语⾔⽂字⽂化第六章中国的语⾔⽂字⽂化语⾔⽂字的⽂化特征表现在:语⾔⽂字既是重要的⽂化事象,⼜是⽂化的载体。

语⾔是重要的⽂化事象,指的是语⾔的诞⽣意味着⼈类⽂化的诞⽣,⽂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的发展。

语⾔是⼀种有特殊性的⽂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不同的语⾔代表的是不同的语⾔习俗,如因汉语特点⽽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习俗,不同的语⾔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语⾔所造成的⽂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们的⽣活之中,成为社会⽂化的⼀部分。

另⼀⽅⾯,语⾔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化事象联系在⼀起,社会政治、⽂化对语⾔的发展和使⽤起着直接的影响。

⽂化对语⾳、语法、词汇有影响。

语⾔是⽂化的载体,同时⼜促进其他⽂化事象的发展;⽂字也是重要的⽂化事象;⽂字是⽂化的载体,服务于⽂化,同时⼜促进⽂化的发展。

语⾔是⽂化的代码,⽂字对语⾔的记录,突破了语⾔在时间、空间⽅⾯的局限。

离开了⽂字,许多⽂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

⽂字对⽂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

⽂字对⽂化的促进作⽤,也表现在⽂字对语⾔发展的影响上。

现代中国境内的语⾔种类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的语⾔却⾄少有80多种语系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语⾔、⽅⾔、⼟语等不同层次。

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的多种语⾔可归属为哪五⼤语系根据语⾔之间有⽆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现代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的语⾔归属为五⼤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汉语七⼤⽅⾔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有许多地域变体—⽅⾔。

现代汉语有七⼤⽅⾔:北⽅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我国多民族的语⾔政策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语⾔、⽂字,但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之上的特权。

中国民族语⾔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和发展⾃⼰的语⾔⽂字的⾃由”。

中国语言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中国文化系统(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 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印度文化系统(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 东、北非等地区)
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了欧 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二、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 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广义上
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常识理解的文化
学文化(文字)
文化补习班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文化局、文化部
2、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3)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 流文化、边缘文化。
(4)从社会功用上讲,有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 业文化。
(5)从内在逻辑上讲,有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6)从经济形态上讲,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 业文化。
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中国功夫、太极拳
京剧(中国歌剧)
针灸推拿(中医)
新石器文化
河姆渡文化
3、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三个层次:
理性所理解的文化
国民性格
民族精神
中华智慧
华夏神韵
文化结构的分类
(1)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2)从空间角度上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陆地文化。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文”与 化”合成一词在西方, Nhomakorabea化”的意义

中国语言与文化(第一讲什么是文化)

中国语言与文化(第一讲什么是文化)

中国语言与文化邓红风:linguisticsouc@前言:课程目的和目标中国语言文化课是MTI教指委规定课程。

翻译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主要目的是培养各个领域的专门翻译人才。

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做翻译,当然或者是中译外,或者是外译中。

无论哪一种,都会涉及两种语言和文化间的交流。

要完成中外间无障碍的交流,除了过硬的汉语和外语能力外,对交流双方的文化的深刻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文化的了解只是浮于感性的、表面的了解。

我们住在中国文化这个大房子里,对里面的东西可能非常了解,但是,往往缺乏从更高的视角,即到这所大房子外去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

所以这门课就是要补上这一课,使我们可以从更高更远更深的角度去加深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了解。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提高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兴趣。

学习外语的学生,都对所学外语感兴趣,连带对所学外语相关的文化感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要做好翻译,仅这样就不够了。

我们一定要提高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这门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中外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或者说从对比的角度去学习研究中国和外国的文化。

很多文化特点,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才能理解透彻。

当然,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门课程就能掌握中国语言文化知识。

这门课只是一个引导性的课程,最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地和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终身不断自觉这方面的知识,为中外语言交流和翻译打下越来越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

第一讲: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点非常多的解释和理解。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有着非常多的解释,不同的定义达数百种之多。

一般人对文化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也会有不同的涵义。

我们先看一下从词源学解释得到的字面意义。

“文化”是由文,即书写符号文字保存的知识,中国人通常说有文化,是指能读书写字,受过书面知识训练。

中国语言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

一.关于平话的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特点。

广西平话是中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部分地区的若干类方言的笼统称谓。

分南部平话(桂南平话)和北部平话(桂北平话)两大类。

桂南平话内部比较一致,具有粤语的典型特征,传统上归入粤语。

桂北平话与桂南平话迥异,且桂北平话内部各方言之间差异也很大,不是一种单一的方言。

桂北平话具有某些湘语特征。

但在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把平话列为一个不属于粤语的汉语方言。

与此相关的讨论散见于各种学术平台,至今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关于使用平话的人口,《中国语言地图集》A2“中国汉语方言图”文字说明,以及B14图的文字说明都说使用平话的人口大约二百多万人。

桂南平话主要使用于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县和南宁市郊区以及左、右江流域的一些集镇和部分村庄中。

桂北平话主要使用于桂林市郊区和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安、融水、罗城、柳江、柳城等地的集镇和村庄中。

各地平话有一个共同的语音特点,即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大多不送气,和全清声母合流。

以灵川三街话(桂北平话)和南宁心圩话(桂南平话)。

各地平话有或大或小的差别。

桂北平话内部分歧较大,桂南平话内部一致性较高。

以南宁市亭子平话为代表的桂南平话语音系统声母22个,韵母43个。

根据研究人员发表于学术刊物上的材料,平话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项:保留入声(塞音韵尾)分尖团中古汉语中先、萧等三等韵的主元音作细音,齐、痕等韵作洪音歌、寒、唐等韵的主元音作a全浊(浊塞音、浊塞擦音)清化,不分平仄,一律不送气阳入分上下其中后三项常被引作平话独立于粤语的证明。

但又有学者指出,若干粤语次方言也具有全浊不送气的特点,而阳入分上下在平话内部也不统一,相对于为数众多的粤(标准粤语,广州话)平两语的共同点来说,平话的特点尚不足以支持其成为独立的方言。

平话人文化特点:1.经济特点:居住农村的平话人多以传统种植业为生,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种甘蔗和种菜。

桂南部分平话人又有蔗园人、菜园人之称, 名称的来由大概缘于历史上这部分平话人擅长种蔗、种菜。

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与语言文化

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与语言文化

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与语言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其风俗民情和语言文化也都非常有特色。

在中国古代,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但是还是有很多共性的文化标志。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和语言文化。

一、传统礼仪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礼仪,这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中国人践行着许多传统的礼仪,以表现出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礼仪之邦的传统,比如在赴宴时要带上礼品,给予主人以敬意;向长辈问安时要称呼对方的称呼和称谓,比如叔叔、阿姨、爷爷等;在相聚时要互相敬茶,以表示对彼此的谦恭之意。

另外,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还有很多其它的传统礼仪和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穿戴特定的婚衣,同时还要进行璧合和三书六礼等一系列讲究;而在葬礼上,人们会在墓前焚香祭拜,给予死者最后的告别和祝福……二、中华美食中国的美食也是具有非常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就已经开始大力推崇好吃的食物并把其视为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升华。

究其原因,既有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也有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道统追求,更有阴阳五行、饮食保健等思想的熏陶……如果从食材的角度来看,中国美食的主要特点就是讲究口感和味道的完美结合。

比如,鲍鱼、鲜奶、花菇等乃至今天也还是专供富贵人家的食材;麻辣火锅、糖醋鲤鱼、宫保鸡丁等则一路被推崇至今,为全世界的美食爱好者所倚重……三、宗教信仰中国在古代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宗教信仰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也是最多人信仰的就是道教和佛教。

道教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主张追求和谐与自由,推崇自然主义和修炼强身健体;佛教则主张人要追求空灵自由,摆脱人世的纠缠和束缚。

此外,中国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也有其长盛不衰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四、诗词歌赋中国的历代文艺创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古代中国,所有的文人士子都需要接受一些《易经》、《诗经》等文学经典的教育,因此他们能够对语言文化有着更高的修养和文学素养。

中国语言与文化

中国语言与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复习要点一、绪论1.世界的主要文化系统2.世界重要语系(朝鲜语和日语被认为是独立语言)七大语系(语系——语族——语群——语支)汉藏语系(汉藏语系下分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包括汉语、藏语、缅甸语、克伦语、壮语、苗语、瑶语等);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罗的海等语族);阿尔泰语系(下分西阿尔泰语族、东阿尔泰语族。

前者包括突厥诸语言以及前苏联境内的楚瓦什语后者包括蒙古语以及前苏联境内的埃文基语。

);闪-含语系(亚非语系又称亚非语系。

下分闪语族和含语族。

前者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后者包括古埃及语、豪萨语等。

);乌拉尔语系(下分芬兰语族和乌戈尔语族。

前者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等后者包括匈牙利语、曼西语等。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分布在高加索一带主要的语言有格鲁吉亚语、车臣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又称德拉维达语系。

印度南部的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包括比哈尔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马拉亚兰语等。

)3.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类型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种。

分别归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

其中,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北部语群藏语支。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

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

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12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

云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4种傣文。

上述15个民族共使用17种文字。

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用大写拉丁字母及其颠倒形式的字母拼写傈僳语的文字,还有少数人使用当地农民创制的傈僳音节文字“竹书”。

云南省东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把表示声、韵、调的符号拼成方块的苗文。

云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数群众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壮族、白族和瑶族中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

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壮、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黎、纳西、白、土、瑶共12个民族和景颇族中说载瓦语的人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如何做到说话有分寸
急事,慢慢地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如何做到说话有分寸
注意些谈话的禁忌: 尽量不要谈及自己或者他人的健康状况; 不要涉及有争议性的话题 ; 不要老是谈及价钱,否则会令人觉得你俗不 可耐; 不要散布谣言
半糖夫妻: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即夫妻二人在工作日 独自生活,周末共同生活.
笔替: 即代笔之人,是替身的种.在影片中代替主角写 字般是毛笔字,通常对手进行化妆,只拍摄手部.
裸考:高考新名词,简而言之,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的, 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级的学校. 没经过任何准备就去进行 考试,多用于大学各学科及四六级考试.
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五大语系:汉藏语 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 印欧语系.P291
1.中国境内的语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 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P291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 语法规范.它现在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 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1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 人类才可以相互交流.
2语言本身是种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部分. 3语言是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
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 如:歇后语
歇后语
抱着金砖挨饿——活该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回族的语言习俗
纯属汉语而另有含义 归真——死亡意思是回到真主那里. 无常——死亡可能出自古代传说的影响,认为人死 亡时有无常鬼来勾魂,借无常作为避讳死的婉辞. 水房——专指清真寺里的沐浴室. 上述语汇要谨慎使用,穆斯林乡佬十分重视,如有 不懂这些词汇的回族青少年到寺里沐浴,把水房称 澡堂,不说 冲洗而称洗澡,就会引起反感,受到斥 责.

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起源故事

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起源故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下是一些关于语言起源的传说:
1.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事件。

他观察天地
万物的形状和动态,创造了文字。

仓颉造字的故事在中国流
传了数千年,是中国文化中关于文字起源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2. 伏羲画卦
传说伏羲是中国的创世神之一,他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现象,创造了八卦图和易经。

八卦图是中国文化中最早的符号系统
之一,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3. 女娲补天
传说女娲是人类的始祖之一,她用五彩石补天,创造了人
类的文化和文明。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
敬畏和感恩之心。

4. 神农尝百草
传说神农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通过尝试各种植物的
味道和药效,发明了草药和医药。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
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探索和追求。

5. 伶伦制乐
传说伶伦是黄帝的音乐家,他通过观察鸟鸣声和自然声音,创造了音乐。

这个故事表明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这些传说都是中国文化中关于语言和文字起源的重要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力和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中华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

中华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蕴藏丰厚,而且组成元素庞多,涉及到政治、思想、精神、生活、信仰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一、图腾祥瑞文化主要存有龙、凤,麒麟、灵龟等。

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寓意,我们都就是龙的传人。

龙也代表男性、皇权、阳刚。

凤则代表女性、母仪和美丽。

龙凤呈祥代表夫妻恩爱人与自然。

麒麟、灵龟都就是龙族,祥瑞寓意。

二、思想教育文化中华本土思想教育文化主要存有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唐朝又从印度引入佛家文化即为释迦摩尼佛法,再分出来缩写“儒道释”或“儒释道”。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儒家代表作品主要有《大学》《中庸》《论语》等。

儒家文化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爱'。

道家文化以就是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的代表作品主要存有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也叫做《华南经》。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展开剩余83%佛教文化就是释迦摩尼创办,源自印度,他的文化精髓就是“功德”。

三、音乐戏曲文化我们的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存有:一就是以传统乐器弹奏的知名传统曲目。

乐器主要存有琴筝、二胡、唢呐,笙、锣鼓等。

二就是各地各派戏曲,它的特点就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变成,在共同具备的性质中彰显其各自的个性。

距今约存有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从全国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喻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四、中国的书画、剪纸艺术。

1、中国的书法就是全人类独一无二的艺术。

也只有中国的文字可以用艺术的形式书写出。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

书法字体,又分成行书、草书、楷书、燕书、篆书五种。

书法采用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房四宝,即为笔(毛笔)、墨(墨汁)、纸(毛笔)、砚(砚台)。

2、绘画主要是水墨画即国画。

中国语言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系统(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印度文化系统(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了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一、“文化”的界说“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即花纹。

“文”若干层引申义1)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3)美、善、德行“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期《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词在西方,“文化”的意义❖拉丁文中的Cultra,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

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二、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常识理解的文化❖学文化(文字)❖文化补习班❖文化宫、文化俱乐部❖文化局、文化部2、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知识所理解的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京剧(中国歌剧)❖针灸推拿(中医)❖新石器文化—❖河姆渡文化3、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三个层次:理性所理解的文化❖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中华智慧❖华夏神韵文化结构的分类(1)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中国文化系统(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印度文化系统(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
❖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了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一、“文化”的界说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即花纹。

“文”若干层引申义
1)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3)美、善、德行
“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期《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词
在西方,“文化”的意义
❖拉丁文中的Cultra,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

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二、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常识理解的文化
❖学文化(文字)
❖文化补习班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文化局、文化部
2、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中国功夫、太极拳
❖京剧(中国歌剧)
❖针灸推拿(中医)
❖新石器文化
❖河姆渡文化
3、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三个层次:
理性所理解的文化
❖国民性格
❖民族精神
❖中华智慧
❖华夏神韵
文化结构的分类
(1)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2)从空间角度上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陆地文化。

(3)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4)从社会功用上讲,有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5)从内在逻辑上讲,有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6)从经济形态上讲,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被称作“小文化”。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人文性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出发,以人为中心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强调人本位。

(2)包容性融合、吸纳、改造了各种文化。

(3)伦理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在的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在的道德或者说是政治上的实践。

(4)和谐性。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反映了中国文化重视平衡协调的理念。

(5)务实精神。

中国文化的务实精神,使之成为一种非宗教、世俗性的文化,它的文化精神不在于力求构造彼岸世界,而是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
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中西文化差异
1.中国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
2.中国文化基于自然经济,西方文化基于商品经济;
3.中国人重视集体,西方人重视个人;
4.中国人讲求和合,西方人倾向扩张;
5.中国为仁性文化,西方为知性文化;
6.中国人看重精神生活,西方人看重物质生活;
7.中国文化为内向型的,西方文化为外向型的;
8.中国文化为阴性文化,西方文化为阳性文化;
9.中国文化重综合和直觉,西方文化重分析和理性。

以上论述是片面的。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在天人关系方面。

西方人——“天人相分”;中国人——“天人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