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资源
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海洋,仅约2.5%为淡水。
淡水主要分布在冰雪、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形式。
-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人工水库等,地下水指位于地表下方的地下层水体。
-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
2. 湖泊与水库:
- 湖泊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较大淡水体,通常由几条河流流入,
并具有自身的水量平衡。
- 水库是人工修建的蓄水和调节水量的水体,主要用于灌溉、
发电和供水。
3. 水循环和水资源的保护:
- 水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成水蒸气,升高至高空后冷凝
成云,最终降落为雨水或降雪的循环过程。
-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和预防水资
源污染。
4. 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灾等。
全球
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 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水环境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地球运动、地球动力学、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是地理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解析。
一、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2.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二、地球动力学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碰撞,形成地表的构造地貌。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板块构造的基础,分为造山运动和地壳运动。
造山运动使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形成山脉;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断裂、下沉,形成盆地。
三、地形地貌
1.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形地貌,主要由造山运动形成。
2.平原:平原是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地貌类型,主要由河流沉积和地壳运动形成。
3.丘陵:丘陵地形地貌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主要由地壳运动形成。
4.盆地:盆地是地势较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貌类型,主要由地壳断裂和
河流沉积形成。
四、知识点应用实例及解析
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航海、航空、地震预警等。
2.板块构造学说在资源勘探和灾害预防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板块运动规律,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地震等。
3.地形地貌对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气候、平原农业、盆地生态环境等。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1 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4.外力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如冰斗、角峰、风蚀柱。
(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二、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的结果)1.褶皱山:(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储水构造。
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断块山:(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日本的富士山也是火山。
注意:如果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东非高原。
4.在山地地区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
5.山地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并且考虑联系居民点。
三、河流地貌的发育(外力作用)1.侵蚀地貌:由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河谷两岸侵蚀)组成。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 ”字形,成熟期后成宽而浅的“U ”型(槽型)。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
3.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格局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者的关系: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的状况趋于平缓。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堆积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海浪堆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海水堆积地貌沙滩沙质海岸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日内瓦湖波德平原、东欧平原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出山口 中下游、 河口(入海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相互转换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成因一般岩层向上拱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山岭(新) 岩层上拱而成山起层较新背斜山岭(旧) 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山谷(新)岩层下弯而成谷山岭(旧)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二、断块山含义: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的影响形态地形典型例子地垒岩体相对上升山岭或高地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地堑岩体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我国的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判断断层的依据: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一般而言:大型工程选址应该避开断层。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1 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
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知识点2 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举例说明: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v1.0 可编辑可修改(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
技巧点拨:(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________;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________。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________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研习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类型特点利用状况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有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知识点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例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地理高一必修一四章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四章知识点四章知识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发展所处的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构成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与风险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存的重要资源。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以及地质灾害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分为可利用土地和不可利用土地。
可利用土地包括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水域等。
不可利用土地指的是冰川、戈壁、沙漠以及高山等无法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地区。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自然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水资源分布全球水资源呈现着十分不均衡的分布。
其中,富水区主要包括亚热带、热带和季风地区,而贫水区主要分布在沙漠、高山和寒地等地区。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节约用水、合理开发水利、保护水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
三、生物资源与人类活动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满足了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问题和环境破坏。
1. 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森林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木材、医药资源和生态服务,但森林的过度砍伐与滥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水域资源水域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资源。
人类通过渔业、海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方式利用水域资源。
同时,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也威胁到水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类型及分布特点2.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四、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及影响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3.山岳的形成及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正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聚落的规模、分布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1.聚落类型及分布特点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
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2.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
例如,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山谷地带,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团聚型,丘陵地区聚落分布相对分散。
二、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3.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主要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及影响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塑造了地表形态的骨架。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蝿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羇一、地质作用莇1、内力作用莂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莇、外力作用2肇.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薄(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螄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2袂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蒈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芆形谷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薃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羁: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搬运作用(3衿堆积作用4)(蚄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节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肁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芀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蒆海浪堆积:形成沙滩莅膁作蚀风化作侵作积沉二、岩石袈圈的物质循环、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薅: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1岩浆岩袃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芁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变质岩(3)艿板岩等二、判断背斜和向斜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地理高一第4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划分。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理划分则涉及到地理经线、地理纬线以及地理区划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就形成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的一个半球面接近太阳时,这一半球面就会发生白天,而另一半球面则是黑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
最重要的地理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
地理纬线是指连接地球东西两侧的线,也称为纬度。
最重要的地理纬线是赤道,位于地球正中间,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三、地理区划地理区划是指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我们通常将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理区划还可以按照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寒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气候寒冷;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候适中;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炎热。
另外,地理区划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进行划分,如高山地带、平原地带、河流地带和湖泊地带等。
总结: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划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这个家园。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1内力作用1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 、岩浆活动和 _______ ■乍用。
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
4.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知识点2外力作用1. 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 _______ 。
3. 表现形式⑴ 风化作用⑵ 侵蚀作用⑶ 搬运作用⑷ 堆积作用举例说明: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 ; 冰斗和角峰:________ ; 沙滩:____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 ; 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 ;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__ 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
2. 物质循环过程(1)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B 、C 岩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__ < 技巧点拨:(1) ____________ 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 。
(2) ______ 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重要知识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侵入等)、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外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3. 地表形态的类型-山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包括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等。
-盆地: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谷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的低洼地区,如向斜谷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4. 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断层山与断层谷地的形成: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断层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二、记忆点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复杂多样。
2.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3. 山地、盆地、谷地、高原和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类型形态成因5.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望远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减少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避免雨季淹没射电望远镜,比较安全。
二、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作用于地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使得一部分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
②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地貌。
2.常见的河流地貌⑴河流侵蚀地貌:类型河流位置形成形态河曲:地势平坦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的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3.河湾的侵蚀与堆积规律凹岸侵蚀,凸岸对接;凹岸港口,凸岸居民点,三、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
2.成因:干旱的地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形成风蚀地貌;当风速较弱,其携带的沙粒便会沉积下来,形成风积地貌。
3.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可以看到风沙地貌。
4.类型地貌形成过程地貌特点风蚀柱垂直节理发育的厚层岩石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柱状岩石风蚀蘑菇接近地面处风中含沙、小石块的量较多,磨蚀强烈顶部岩石较大,底部较小雅丹地貌极干旱区的干涸的河、湖底,常因干旱裂开,风沿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槽沟,槽沟之间为鳍形垄脊,形成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①常见类型:新月形沙丘。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章节背景与重要性二、知识点梳理1.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2.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三、具体知识点详解1.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1.流水侵蚀地貌2.流水堆积地貌3.风力侵蚀地貌4.风力堆积地貌四、知识点应用与实践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地貌形态的塑造力量以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首先,通过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这两种能量来源,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而外力作用主要包括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
这些作用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构造运动产生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岩浆活动是内力作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会导致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新的岩石。
变质作用则会导致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流水侵蚀地貌是外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例如,长江三峡、尼罗河河谷都是流水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
流水堆积地貌则主要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流速减缓,水流携带的泥沙、砾石等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则主要是在沙漠地区,风力将沙尘堆积成沙丘、沙垄等地貌。
在地理实践中,了解地貌形态的塑造力量和形成的地貌类型对于分析地貌发育过程、预测自然灾害以及进行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地球的大气圈,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这一章的主题是“地球的大气圈”,它涵盖了大气圈的基本概念、组成、运动和气候形成等多个方面。
一、大气圈的基本概念大气圈是地球上空覆盖的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巨大圈层。
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大气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大气层。
二、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约占1%,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微粒只占少量。
三、大气圈的运动大气圈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风。
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季风、海风、山风等。
另外,大气圈还有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如对流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四、气候形成气候形成是第四章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它造成了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地球的大气圈”是理解地理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这一章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所带来的。
2、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化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人口空间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P)÷土地面积(A),单位: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
4、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三股巨大的洪流,即人口增长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人口迁移从高死亡率向低死亡率的地区迁入;人口分布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为0的地区向死亡率为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地区,最终趋于相对稳定和平等的全球性分布。
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必修一 第四章
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①平原②山区河谷(地形影响)③青藏高原河谷(河谷海拔低,气温高,热量为主导因素)④热带高原(巴西,厄瓜多尔等)(2)气候:①中低纬度地区②风与城市规划(3)河流:①作用:航运供水,利于物资集散②河流域城市区位:河口(天津、上海、广州等)河流交汇处(武汉等)河流起点(宜宾)、终点③河流与城市形态:条带状(兰州、攀枝花),组团状(武汉)④上游地区:城市或聚落位于河谷地区,受地形和河流影响,成条带状。
(4)矿产:①资源型城市面临问题:环境污染,产业单一,资源枯竭。
②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向:延长产业链,产业升级,转型,治理环境。
【案例分析】评价影响上海形成(布局)的自然条件(区位)①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开阔。
④位于长江口,供水,航运便利。
特别注意:(1)山区的道路避开陡坡,若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型弯道。
(2)修隧道要在背斜处,考虑安全性,稳定性。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波动上升(高纬变化幅度较低纬大)(2)全球气候变暖原因: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②大量破坏植被导致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下降③温室气体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导致大气升温。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理导学稿4)(4)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导学稿4)(5)气候变暖对中国生态系统的影响(地理导学稿4)特别注意:(1)土地荒漠化:通常为自然原因造成,如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等原因)(2)土地盐碱化:通常是排水不畅,蒸发旺盛导致的。
第三节自然灾害——寒潮(反气旋)(1)定义:冬半年(秋末至次年初春之间)来着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强冷空气(西北风)(快行冷锋)入侵,造成剧烈降温,并伴随着大风、雨雪等灾害。
高一地理笔记必修一第四章
高一地理笔记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来自于地球内部2、主要表现:⑴地壳运动⑵岩浆活动⑶变质作用3、对地表形态的作用:⑴使地表崎岖不平⑵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二、外力作用1、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方式:⑴风化——与风无关⑵侵蚀⑶搬运⑷堆积3、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⑴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⑵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形态①背斜形成山岭、山脉②向斜形成沟谷③但是外力作用,往往是背斜形成沟谷,向斜形成山岭⑶背斜、向斜的地质意义①背斜处找油、找气,向斜处找水②建造水坝,开凿隧道——在背斜处2、断块山岩体发生断裂后,相对上升的部分,发育成为断块山,例如:华山、泰山3、火山⑴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⑵流出则形成岩溶高原。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的侵蚀地貌⑴河流发育初期,以向下和溯源侵蚀为主——V型⑵河流发育成熟后,以侧蚀为主——U型2、河流的的堆积地貌⑴在河流得出山口,形成冲积扇⑵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乡村、城市2、河流为聚落提供水源3、河流还可作为交通通道4、河流的冲积平原利于耕作。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下面是由店铺为您整理的一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一)1.陆地资源:人类直接从陆地自然环境中获取的,并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分类:矿产资源(非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
特点:(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①总量巨大,但可利用部分有限②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③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2)陆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扩大资源的利用的领域和范围。
(3)陆地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①土地、水、生物资源受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有地带性②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类对资源利用必须预先就对其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平衡,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2.能源资源:陆地资源中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资源。
分类:按开发利用状况分常规能源:在现阶段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
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
新能源: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技巧1:雨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直接影响(1)大量直接降雨使淋溶作用增加(2)加速的径流导致土壤侵蚀技巧2:植被对当地环境的直接影响(1)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烈日曝晒(2)不断形成的枯枝落叶调节进入土壤的水分和供给养分。
技巧3:我国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①我国国土资源总量大、类型多②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均③各地资源的结构不一④选择优势资源和资源的优势地区,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2)摸清各类资源的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 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板岩等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
流。
(褶皱与断层的区别在于断层处的岩层是不连续的,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3、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由于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因此线路选择时应避开陡坡和沼泽地,而是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对交通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如在陡坡上往往是“之”字形弯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1、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颗粒由扇顶到扇缘越来越小。
2、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