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课件.doc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doc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doc
课题:加减法练习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借位的应用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正文(25分钟)
(1)复习加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2)介绍减法运算方法,讲解借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让学生自主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
3. 拓展应用(10分钟)
利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运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5分钟)
总结当天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但是在借位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继续强化练习。
下节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巩固训练,确保他们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
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教案是老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公开课名师教案课件篇1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 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 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优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优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小学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某列,第某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
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小学数学教案的方法来表示?(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展示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展示
教学内容:加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了解加法的含义。
2. 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灵活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黑板、粉笔、教学素材、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示例,让学生感受加法的运算过程。
二、授课(15分钟)
1.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先进行个位数的相加,再进行十位数的相加。
2.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两位数的加法练习。
2.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
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加法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小学生公开课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生公开课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数字0-10,掌握其读音和书写。
2. 能够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巩固对数字0-10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10
2. 彩色粘土
3. 数学游戏道具
4.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看PPT介绍数字0-10,并引出对数字的认识和兴趣。
二、新知教学(15分钟)
1. 教师用数字卡片展示数字0-10,并让学生跟读。
2. 通过唱数字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数字0-10的顺序。
3. 通过观看数字卡片,让学生辨认数字的大小顺序。
三、游戏互动(20分钟)
1. 数字卡片匹配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卡片配对游戏,巩固对数字0-10的认识。
2. 彩色粘土制作数字:让学生用彩色粘土制作数字0-10,并大声读出数字。
四、游戏巩固(10分钟)
1. 数字找一找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迅速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
2. 数字接龙游戏:学生依次说出0-10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记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天所学内容,强调数字0-10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用画纸练习写数字0-10。
2. 让学生用家里的小物品做数字0-10的集合。
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0-10,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下节课将进一步巩固数字0-10的认识,并引出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以内退位减法 (小学数学 讲课教案 课件)
以内退位减法(小学数学讲课教案ppt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以内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退位减法的步骤和技巧。
3. 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退位减法的步骤和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退位减法。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不退位减法,引出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讲解以内退位减法:讲解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演示:展示几道以内退位减法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体会退位减法的技巧。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内容包括以内退位减法的定义、计算方法、例题和练习题等。
2. 练习题:准备一些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题,难度适中,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视频:寻找一些以内退位减法为主题的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小学数学教案及案例
小学数学教案及案例
教题: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的使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知:教师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符号的表示方法,通过比较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些比较大小的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四、合作探究: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比较数的大小关系,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实践运用:让学生通过游戏、唱歌等形式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反思: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范本:
1. 比较大小
① 比较大小:下列各数之中,哪些是大于5的数,哪些是小于3的数?将符合条件的数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表示出来。
6、2、
7、4、1、9
答案:大于5的数:6、7、9;小于3的数:2、1
② 比较大小:将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
5、3、1、4、
6、2
答案:1、2、3、4、5、6
2. 表示大小关系
① 请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来表示下列数的大小关系。
8 □ 3
答案:8>3
② 小明有5块巧克力,小红有3块巧克力,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小明和小红拥有的巧克力数量的大小关系。
答案:5>3。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PPT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PPT
主题:加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的定义和意义。
2. 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定义和意义。
2. 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3. 加法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加法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几道加法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情景演练: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
1. PPT演示文稿。
2. 课堂练习题。
3. 小游戏道具。
五、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学生通过练习题和情景演练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设计建议:
1. PPT内容要简洁明了,图文结合,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加强加法运算的练习。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
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1)金字塔在哪里?(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4)为什么叫“金字塔”?(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1、投影映示生字。
小学北师数学教案课件
小学北师数学教案课件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和数字的读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正确朗读。
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字0-10。
3. 能够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字0-10。
2. 正确朗读数字0-10。
教学难点:
1. 区分数字0-10的大小关系。
2. 正确朗读数字0-10。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10。
2. 与数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3. 数字比较的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10,并让学生自己朗读。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 老师讲解每个数字的意义和读法。
2. 老师出示与数字相关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猜测对应的数字是多少。
三、活动游戏(15分钟)
1. 数字比较:学生分组参与数字大小的比较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2. 数字认知:学生观看数字图片,说出对应的数字。
四、小结复习(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朗读数字0-10。
五、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练习册上关于数字0-10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0-10,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第42页例3“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做一做及练习九的5、6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十位是0)、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过程,理解:“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算理,体验验算方法多样化及知识迁移类推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热爱数学的情操。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没有0(十位上不为0)的减法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们对于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知识还不太了解,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能力还需要提高。
本节课先通过复习旧知激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例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验算。
为今后学习“亿以内的减法”奠定基础。
【重、难点】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会验算。
难点:理解:“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老师昨天,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在九九文具店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8元钱,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找给我,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回报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师生商讨得出:让服务员或者是老师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再找钱,或者老师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2元。
2、借助计数器理解100减8的笔算算理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提问:个位上0-8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师是0怎么办?3、揭示课题师:100-8和昨天学的连续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卖笔记本换钱和找钱的情境,学生初次体验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课题。
(完整word版)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优秀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小学《快乐数学》校本课程数学天才从这里起步!当你认识阿拉伯数字那一刻起,你就发现了数学本身具有的形象美:“1”像铅笔,会写字。
“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来买菜。
“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瞧,多么生动!数学又像一场比赛,数字0、1、2、3、4……是比赛人员,×÷+-是裁判员,=是比赛结果。
0是乘除法中的霸王,又是加减法中的失败者;1是加减法中的倒数第二,也是乘除法中的失败者;而其他几个数的比赛结果是两败俱伤,成为了朋友……只要我们用心去听这些数字给你讲他们的由来,用心去听数学教你解题的方法,加入这些数字的海洋中,这些数字就会输入在你的身体中,把你变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数学家!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活动安排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活动安排1.找规律填数。
(1)2、4、6、8、()、()、()、()、18、20。
(2)19、17、15、()、()、()、()。
(3)0、1、1、2、3、5、()、()。
2.(1)2+□=3+□(2)10-□=6+□(3)10=□+□=□-□=20-□3.从1、2、3、4、5、6、7、8、9、10中选出9个数填在□里组成三道算式,每个数只能用1次。
□+□=□ □+□=□ □+□=□4.小明比小亮大2岁,再过3年,明明比亮亮大( )岁。
5.强强和小军打了3小时乒乓球,两人各打了( )小时。
6.图形代表几。
○+○=6,○=( ),△+△+△=15,△=( ),○+△=( )。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郑健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2个简单物体组成的复合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
教具:大药箱、圆柱体、球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幻灯)2、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3、这幅呢?这幅呢?4、肯定认识它吧,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这幅呢?这幅呢?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6、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例1教学1、出示大药箱。
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可以同时看到箱子的哪几个面?2、总结: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如果我从药箱的正上方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4、如果我从药箱的左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5、如果我从药箱的正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6、总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与图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1、把4本数学课本叠起来,也可以当作长方体,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说一说从上面、左面、正面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和什么图案?并画出简单示意图?2、交流汇报。
四、巩固拓展1、出示圆柱体,想一想,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动画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动画演示。
3、再出示球体,想一想,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4、交流汇报。
5、动画演示。
6、从三个方向去观察物体可以正确的认识该物体,如果只是从1个方向观察物体就可能发生偏差。
7、动画演示“从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样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方锥)五、总结1、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圆的面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
2.教材编写特点: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
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圆的面积的探究和教学,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课从教材内容来看,数学的核心思想依然在延续平面图形的研究方法:转化。
但是根据教学前测的情况,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我认为本课数学的核心思想应该落脚在“以直代曲”的思想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用转化法推导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圆的面积的学习可以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通过合作探究应该能很顺利地掌握本课内容。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学生只有在理解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优秀课堂数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正确地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理解分数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分数卡片3. 操作学具(如: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动画片有关的知识——分数。
2. 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 理解分数的意义。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纸片,将其平均分成4份,并标上数字1、2、3、4。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纸片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整个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3)教师总结: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并提出问题: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教师举例说明:比如,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分数1/2。
3. 理解分数与整体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将其平均分成4份,并标上数字1、2、3、4。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个圆形纸片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整个圆形纸片的几分之几?(3)教师总结:分数与整体的关系是: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与整体的关系。
讲课小学数学教案
讲课小学数学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 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概念。
2. 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
3. 课件:包含加法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讲解加法的概念,说明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通过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的练习,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并共同解决加法题目。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适量的加法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熟悉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
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口算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后续教
学中,应适当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加法运算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
力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数学计算。
3. 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小学数学教材
3. 数学学习工具:计算器、计数棒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老师通过PPT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跟随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找出需要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总结学生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让学生在家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1. 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运算规则。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数学获奖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获奖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获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内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3.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
4.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 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实物:利用教学实物或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小学数学获奖优秀教案的一般框架,具体教案内容还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
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
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
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
问题而进行的。
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
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
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
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
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
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
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
的意思。
二、学生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
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
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
三、教学目标
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过程与方法
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
点
熟记5 的乘法口诀,知道 5 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五、教学准备小棒投影仪幻灯片录音机磁带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3′同学们积极观察
评比栏,很高兴看
情境做好铺垫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生:
生:4 枚
生:4 枚
到自己和他人的
学习成果,愿意表
达自己的看法。
生:4+4=8
小文获多少枚?
4 2=8 2 ×4=8
小玉获多少枚?
学生互相说表示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1′
的含义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操作观察师:上节课我们学习探究新知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2′能积极参与动手
摆小伞的活动,愿
意思考老师提出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的问题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学生动手操作
问:一把小伞用 5 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3′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可能回答:参加比赛活动积把算式说给同桌听。
极性非常高,愿意
5+5+5=15。
师:摆一把小伞用 1
与同学一起交流。
个5,也就是 5 根,
如何列式呢?5×2=10,,
3′
1×5=5 5 ×1=5
同桌互相说算式
两把小伞用几根,表
示几个几。
如何列式
计算呢?3 把、4
把,,
2′
师:我们算乘法的时
候,不用摆小棒或数
的方法怎样很快看
到5× 4 或4× 5 时
一下子就能说出结果呢?同桌能愉快合作,能正确表达并与
1× 5 可以简单地说一五,那么2×5,, 呢?一五的结果是五,就是一五得五,二五的结果
是,, 同桌之间互相讨
论,看着自己摆
出的图案,列出
自己的算式。
5′
同学分享自己的
发现
师:小结
同学们同桌互相
讨论学生可能
说:生1:把它们
背下来
生2:用乘法口诀
愿意说出自己所
编的口诀
学生自己编出口
诀
10′
听音乐五的乘法
口诀歌,边听边
记。
学生以各种形式
记口诀
5′
拓展应用同学们观察一下自
看双手说口诀4′愿意表达自己的己双手,你能提出什观察结果
么问题?
小结评价今天你学会了什说说自己的收
2′虚心象他人学习么?获,倾听他人的参与评价态度积
发言极公平
表现最棒的是谁?
你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