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试题赏析邵振兴讲解

合集下载

2015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5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2015-6-14
5、【答案】A. 【解析】“古人常有是训矣”训:教导, 翻译:古代的人常常有这样教导。
2015-6-14
6、【答案】B 【解析】“上述两种情况,如果不是真正懂得深切领悟 的人,是不轻易与他讲的。做官的君子,一定要仔细作 出选择。”根据最后一空应选填副词“其(一定)”, 第一空是属于“者”字结构。
2015-6-14
19、【答案】答题要点及角度提示: 屈原以方枘与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明辨是 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可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 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 多样性。
2015-6-14
20、【答案】①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 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 ②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相吻合。 ③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
2015-6-14
立意二: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我们 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 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 立意的角度有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注 意借鸡生蛋。
2015-6-14
立意三:从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认为要 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 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 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2015-6-14
试题分析:联系当今中国梦,我们可以写梦想要靠自己 努力去争取。写作时,千万不要拘泥于材料,须透过材 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 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 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 确立主题。不管如何立意,落点都要归到“每个人都应 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伟 大的梦想”上来。出彩拟题: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 看看》②《活出精彩的人生》③《善假于物也》④《坚 持自己的梦想,办法总比困难多》⑤《心不灰,梦不灭》 ⑥《心若在,梦就在》⑦《只要有梦,就能看到彩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 表达运用 E。

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二)试题分析

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二)试题分析

2015语文高考全国卷(二)试题分析高元通一、社科文阅读社科文阅读摘选了陈望衡教授的《艺术是什么》一文,与去年的所选的《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相比,社科文章的考查更具备人文性与文学性,明显表现语文教学的特征要求。

2014年社科文章考查借用历史文章,多多少少有点勉强,毕竟政史类文章中的语文元素偏少。

然而今年的社科文选材明显有提升:首先,从艺术性的方向展开文本,所选的文本也是现代文艺美学的内容再现,具有一定的高度;其次,文章的思想与学生日常所接触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落差。

因此从文本的角度看,今年的社科文考查应该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当我们关注题目之际不难发现,三个问题,大的方面,由简到难,由点到面,层层递进,设计合理,辨析及还原都较为明显。

可是,三个题型无一丝的变化,都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如此千篇一律的考查,角度单一,形式死板,不如往年的试题,有变化,有特征,有层递性,有目的性等。

总而言之,社科文的选材及题设近乎完美但不够严密。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本卷乃至本年高考语文的一大变化。

总结来看:“一个尝试、一个继承”。

一是取消传统的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转向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二是继承了去年考查的断句,不得不说这两点考查的改变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并非无迹可寻。

近两年对经典文化的社会重视和社会呼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回归在高考中也将成为一个热门。

第一题考查断句,似乎让考生有点猝不及防。

但是,考前各学校也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考生应该具有心理准备,再者题目难度不大,所以,也基本不影响考生的发挥。

断句如在平时加强训练并不困难,文化常识源于日常学习的积累,疏于记忆理解也难以应付。

第三题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

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适中,基本符合平时训练考试的难度。

因此不难发现,虽然试题的考查内容一变再变,但是文言文的考查难度却逐步在降低。

文言文文本选自《二十四史》,是近年来的一个常态,相对古代个人散文创作而言,整体难度不大,再加之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认识,所以读起来容易明白,做起来也比较顺手。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word精品文档6页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word精品文档6页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 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1小说详细分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1小说详细分析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
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
自己看嘛。” 麻婶女儿的信化解夫妻矛盾 *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 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 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 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 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 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 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 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
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
面对丈夫没完没了的指责,马兰花经过长时期的隐 忍,终于憋不住眼里含着泪水反驳。表达出对丈夫重金 钱轻人情的愤慨,可见出她性格中烈性的一面。 *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 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 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 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 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 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 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 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 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
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
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
钱的事?” *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
找谁要去?” *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

2015年高考试题评析

2015年高考试题评析

2015年高考试题评析张录生今年的语文试卷结构、考点、题量、难度等均与往年(尤其是去年)相似,而不乏亮点。

一、重变化。

要说变化,今年的变化最大的还是在写作上,今年的作文,属于“命意作文”,是通过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新材料作文”。

表面看好似考查书信写作,其实考查的还是考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让考生通过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物后去思考。

比较来说,今年的材料更“接地气”,更接近现代中学生成长体验,更有利于让考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言文也是有变化,放弃了对原实词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对句读和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更加“国学化”,这一点应该说更加回归原本了。

诗歌鉴赏更加侧重“能力运用”,通过对诗歌情感内蕴的体悟、感知,结合初中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来体会感知,同时要求学生要细加辨别两首诗的内容不同,通过内容推知创作时间和背景,并与课内所学的诗歌联系,从而能够顺利抵解答本体,比较而言,难度与去年相比表面看起来略有提升,实则有所下降,只是更注重理解、辨析和推导能力的考查。

大阅读则注重对考生阅读、理解、概括、提炼文本信息能力的考核。

题型设置变化不大,试题都是模考中反复出现过的类型,考生较为做起来较为顺手。

而所谓的答案好像更注重要点的明确、准确,毫不拖泥带水,考生无法浑水摸鱼,设题思路较明确,文本中相关信息指向明确,考神必须进行提炼概括,这一点较前几年难度有所增加。

小说选取了中国小说(与碑林区高三研讨交流会铁一中王满利专家分析的一致),小说生活气息浓郁,第(2)小题考查“明、暗双线”,充分体现了稳中有变,让人眼前一亮。

人物传记类文本也由他转向自传,更是让人耳目一新,难度没有加大,文本还更有“情味”,实际上增加了难度(这是新课改以来命题者多次考虑文学类和实用类得分平衡的结果),并增加了文本设题主观性和学术性。

二、重实际、今年的作文题材是社会现象类材料。

这种类型的作文既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话题,又是一种直击社会生活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了社会公民意识、时代责任感。

2015高考语文试题讲析

2015高考语文试题讲析

4.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 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 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 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 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 大名,细行受细名。”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 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 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 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 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 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 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 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 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 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 介。
翻译:
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 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 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 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 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 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 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 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 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 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 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 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兵,百姓容易生出 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 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河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除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5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5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5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2015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保持稳定和传统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变化,同时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文化导向积极,贴近时代和生活,具有鲜明的特色。

山东郓城水浒家教8年郓城家教第一品牌,常年开设寒暑假大班小班一对一教学,咨询热线:6323699(一)题型创新求变今年的试卷出现了多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

在语文基础知识考查方面,在第一大题改变过去的做法,采用了一段阅读材料,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错别字辨析、同义词选择和语句搭配等,改变了单纯的字音、字形、词义辨析等考查题型,首次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和阅读考查结合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创新举措。

阅读考查方面,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题,采用了源于先秦典籍《六韬》中的文章,以周武王和姜太公的对话阐述军事韬略,内容新颖,体裁别致,改变了以前主要在“二十四史”里选择传记文章的套路。

与此同时,又在选择题的设计上增加一个断句题,这是山东卷从未出现过的新题型,对提高中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语言运用考查中,第五大题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将语言简明的考查与标点符号的考查结合起来,引导考生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于具体语言环境中解答题目,这样做更好地体现了语言运用题的综合性特点。

(二)设题难易均衡试题整体上难易适中,与去年相当。

在各部分之间,试卷又各有难易差异,形成了明显的梯度和区分度。

比如语言运用题略难而语言基础知识题略易;古诗文阅读题略难而现代文阅读题略易等,整体上达到一种难易的平衡。

另一方面,各大题内部在设题上能够兼顾难、中、易三个层面,形成明显的区分度,此举有利于拉开距离,有利于高考的选拔要求。

第一卷社科文《性格组合论》的设题,在避免往年过多文本细节计较的基础上,今年特别注意了设题中的难易平衡:第一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而后两道题目则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涵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尤其是第三道题目,所提供的选项并不在原文之中,需要对原文观点和论述理解吸收后再做出判断,题目间难易梯度明显,便于区分,同时还兼顾考查考生对文学创作塑造人物性格规律的理解。

2015年高考试题解析: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试题解析: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试题解析: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深度解析(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解析】先了解这三组近义词语的解释。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1)积累沉淀;(2)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可采用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方法。

三组词语中废寝忘食和宵衣旰食区别最明显,从使用对象看,前者适用所有人,后者多用于帝王,结合语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排除宵衣旰食,进而也排除了A、C两项;其次是踟蹰和徘徊,从使用范围看,前者多用于人的心理,范围较小,后者使用范围则较大,结合语境中的人类历史,只能用徘徊,这样就只剩下B项。

当然积聚和积淀区别也较明显,二者语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聚,后者侧重淀,结合语境中的智慧,只能选后者。

【点评】从题型看,《考试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这种题型已明确列出,近几年江苏也一直在考,考生平时训练一定也不会少,因此考生对这种很题型熟悉;从内容看,考查的三组近义词语(成语)区别很明显,语境用词指向也很明确,不存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现象。

2015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解析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答案】B【解析】坚贞不屈: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前者突出不屈服,后者强调不动摇。

对应“矢志不渝”应用“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

前者突出自身的努力,后者突出新生事物的发生,根据“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应选“自强不息”;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新中国成立之初”应是“待兴”;奋起直追:指鸟类振翅起飞,紧紧的追赶上去。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谋求富强。

此处写“中国人民”宜用“图强”。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语境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恢复新课标卷的成语考法。

语料出自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第四集《中国力量》与第一集《百年逐梦》,贴近“中国梦”。

原文是“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立足今天、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尽心本职,也算是为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2015高考分析

2015高考分析

•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 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 群山逶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 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 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 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 的流水声犹如______。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 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 于半夜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 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园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 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 •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在梯田里蓄满水 • 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 蓄满水的梯田 • 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 在梯田里蓄满水 • 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蓄满水的梯田 • 【答案】D(两个比喻句,流水声犹如弹拨乐;“蓄满水的梯 田”看起来“平展展”好似镜子。)
•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 级为表达运用E。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词辨 析。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完全不同于以 往山东卷近义词辨析类题目,指向明确,所选词语 涉及动词和形容词,难度较低。做这类题目要注意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 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 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 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 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 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所选词语“洪大”与 “客宏大”使用对旬象不同;“沿”与“攀”词义 不同,使用语境不同;“亮堂堂”与“银闪闪”词 义的侧重点不同,考查比较全面。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doc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doc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和去年的相比变化不大,属于稳中有变,变中还稳,难度适中,有新题,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到题顺,各个方面旳基本与去年相同。

这也正好体现了国家在考试前所颁布的语文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也基本符合近年来所试行的教育部要求的语文索质能力改革之标准要求等。

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

具体分析如下。

-, 社会科文阅读考查的是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一文。

这一内容的选择基本符合语文教学的特征要求,它虽是人格方面的知识,对今日改革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考语文用论述文章,这一情况既不新鲜,也不巧妙,不算偏怪,却也十分得体。

因为所选文章的语文含量很大,文学的元索强。

退一步说, 虽说这类文章从语文的角度来考察,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文章意思与有关观点的理解能力,毕竟是在考语文呀,该选用语文含量更大一点的文章的。

再看后面的三个问题,大的方面,由简到难,由点到面,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基本合理,可辩度较为明显, 难度适中。

三个题型有变化,不是千篇一律的考查,角度不单一, 形式不死板,比往年的试题,有变化,有特征,有层递性,有冃的性等。

社科文这一题总得来说很科学,考查的角度与方法不单一、不死板、不落后,有新鲜感与科学性,人文性也浓。

二,古文阅读。

这是今年变化特大的一个大题,二个题型有变,一是仍然注重传统上的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二是考查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而且第一题便是是实词理解,好在考前大都考生有心理准备,再加上难度不大,所以,也基本不影响考生的发挥。

断句题比较简单,文化常识史是简单,第三题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

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

因文章整体难度不大,再加学生对那段历史有概念,所以读起来容易明白,做起来也比较顺手。

此题总得来说虽然有变动,但变后又较为简单,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

2015年高考试题赏析邵振兴

2015年高考试题赏析邵振兴

什么
核心信息分类
社会信息
课堂信息
专业技术信息 知识概念信息 实践活动信息 能力应用信息
有效信息: 分类科学细致 有助于分析试卷组织答案
核心信息: 分类简单自由 有助于课堂教学做为案例
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真题赏析与教学应用
高考真题核心信 息在教学中的整 合与应用
高考真题核心信息在教学中整合
三沙市岛礁的海岛 青海湖的深度游 峡谷的徒步旅游 游 江南丘陵区的洪灾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东南亚的洪水 的次生地质灾害
等值线判读和应用
中国某地的气压形 渤海的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势图(等压线) (等值线)
核心信 息整合
水循环
降水
种植土层 砂层 砾石层 树皮覆盖层
地表径流
下渗作用 地下径流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

河南省固始县希望高中 邵振兴
用心改变课堂 努力实现自我
寻“石”渡“河”
河南省固始县希望高中 邵振兴
小马
面对
• 新材料
• 新情景 • 不完善 • 不准确
试题
提取
信息 书写
答案
• 无层次
• 无要点

主干
原理 知识
思维
过程
规律
生活 事实 学科 素养
能力
立意
石材
• 分析内涵深度 试卷 • 把握命题趋势
课堂专题 太阳对地球 影响
天气与气候 外力作用与 地貌 水循环
真题核心信息(课堂使用要整合) 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建设 中国某地的气压形势 西南地区的课外研究(寻找 图(等压线) 最佳避寒地)
黄河三角洲的近海岸水深监测剖面 城市的雨水花园
自然环境整 45ºN附近区域的遥感影 某地的大气中含氮化合 体性与差异 像 物实验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
核心信息分类
核心
哪里
什么
信息
核心信息分类
社会信息 课堂信息
专业技术信息 知识概念信息 实践活动信息 能力应用信息
有效信息: 分类科学细致 有助于分析试卷组织答案
核心信息: 分类简单自由 有助于课堂教学做为案例
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真题赏析与教学应用
高考真题核心信 息在教学中的整 合与应用
• 分析内涵深度 试卷 • 把握命题趋势
• 广度新度深度 课堂 • 实用适中高效
• 学会会学学好 学生 • 仔细规范条理
老马
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真题赏析与教学应用
高考真题核心信 息的提取与分类
有效信息分类
T 信息
文字 描述 信息
S 信息
试题 有效 信息
图表 数据 信息
显性 信息
隐性 信息
案例
高考真题核心信息在教学中整合
课堂专题
真题核心信息(课堂使用要整合)
太阳对地球 影响
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建设
天气与气候
中国某地的气压形势 图(等压线)
西南地区的课外研究(寻找 最佳避寒地)
外力作用与 地貌
黄河三角洲的近海岸水深监测剖面
水循环
城市的雨水花园
自然环境整 体性与差异

45ºN附近区域的遥感影 像
喀斯特地区的公 路建设
三沙市岛礁的海岛 游青海湖的深度游源自峡谷的徒步旅游自然灾害
江南丘陵区的洪灾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的次生地质灾害
东南亚的洪水
等值线判读和应用
中国某地的气压形 渤海的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势图(等压线)
(等值线)
核心信 息整合
水循环
种植土层 砂层
砾石层
树皮覆盖层
降水 下渗作用
地表径流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

河南省固始县希望高中 邵振兴
用心改变课堂 努力实现自我
寻“石”渡“河”
河南省固始县希望高中 邵振兴
小马
面对 • 新材料 试题 • 新情景
提取 • 不完善 信息 • 不准确
书写 • 无层次 答案 • 无要点

主干
原理
知识
思维
规律
过程
生活 事实
学科 素养
能力 立意
石材
某地的大气中含氮化合 物实验
课堂专题 工农业生产活动
交通运输业发展 旅游地理
真题核心信息(课堂使用要整合)
哥伦比亚的鲜切花 维多利亚湖的鲈鱼 西南地区的矿业
生产
养殖业
生产(电解锰)
生阿产拉(伯磷半酸岛盐的工矿业业)坡耕地的农业生产
美国大盐湖的卤 虫养殖与水产养
殖业
吐鲁番的兰新铁路
青藏高原的铁路建 设
城市的雨水花园
地下径流
花盆垫土 城市道路
地膜覆盖
生产生活中的案例
特别感谢以下老师对于我的帮助:
刘登宇老师 贠利平老师 曹小虎老师
吕文燕老师 马西超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