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齐科研相蕾陈静宋玉国霍正浩杨泽
【关键词】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疾病
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系统)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一些重要的代谢通路,维持细胞的钙、铁离子平衡,以及参与其他生命活动的信号传导。
此外,线粒体还与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有关[1-3]。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有1000多种,除呼吸链复合体蛋白受mtDNA与核基因双重编码,其他蛋白均由核基因编码。mtDNA突变或核基因突变都能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1,4]。早在1963年,Nass等人就发现有遗传物质DNA的存在。1981年,Anderson等发表了人类mtDNA全序列。1988年,Holt和Wallace分别在线粒体脑病和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的细胞中发现了mtDNA突变,从此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随着对mtDNA研究的深入,人们对mtDNA的突变和人类疾病的相关性
日益重视。芬兰的数据显示人群单个点突变(3243A>G)的比率为1∶6000,然而,英国资料表明mtDNA疾病的患病率或易患比率为1∶3500[5]。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证据均证明,mtDNA突变是引起人类多因素疾病,部分遗传性疾病以及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mtDNA突变和相关疾病进行阐述。
1 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征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而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的较小基因组。与核基因相比,线粒体DNA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1 母系遗传
Giles等[6]通过对几个欧洲家系线粒体DNA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时,发现mtDNA 分子严格按照母系遗传方式进行传递。母系遗传是指只由母亲将其mtDNA分子传递给下一代,然后再通过女儿传给后代。有研究表明[7],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线粒体会被卵子中泛素水解酶特异性识别而降解,这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父源性mtDNA不能传播给后代。
1.2 异质性和突变负荷
核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突变体分为纯合子(homozygote,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含量为100%)和杂合子(heterozygote,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突变含量为50%)与核基因不同,线粒体基因突
变发生在成千上万个mtDNA分子上,由此而产生突变体的突变含量几乎变化于0%到100%之间。人们将细胞或组织同时拥有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的状态称为异质性;将细胞或组织只拥有一种mtDNA(全部是突变型mtDNA,或野生型mtDNA)的状态称为均质性[2]。
突变负荷(mutation load)是衡量mtDNA突变体异质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发生突变mtDNA占全体mtDNA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mtDNA疾病的发生及其临床表型往往取决于突变负荷的指标:当人肌肉中mt-A3243G点突变突变负荷达到50%时就足以造成骨骼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和肌肉组织形态学异常;另外,A3243G突变负荷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1.3 阈值效应
当异质性mtDNA突变体的突变负荷较低时,与突变型mtDNA 共存的野生型mtDNA会发挥足够的补偿作用,以维持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然而,当突变负荷超过一定范围,使得野生型mtDNA 分子的数量不足以维持呼吸链的功能时,组织或器官就会出现功能异常,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2]。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mtDNA突变的易感性存在差异,能量需求高的部位(如骨骼肌、脑、心、肾小管和内分泌腺)容易受突变影响,较低的突变负荷就能引起临床症状;能量需求低的部位(如肺、皮肤和韧带)对突变不敏感,较高的突变负荷才能导致异常的产生。
1.4 “瓶颈”和随机分配
异质性mtDNA突变体的突变负荷在不同的世代交替间变化较为明显,这种效应即为线粒体遗传的“瓶颈”。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设是:在卵子发生早期,原始卵母细胞中的mtDNA 数量会急剧减少,从而产生’’瓶颈”。然而,Cao[8]等对单个小鼠生殖细胞mtDNA的计数显示:在卵子发生的初中级阶段,原始卵母细胞中含有稳定的、适中的mtDNA拷贝数;而在初级卵母细胞的成熟阶段,mtDNA 数量才会有实质性的增加。这说明“瓶颈”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卵子发生早期mtDNA数量急剧减少所造成,而是由于卵母细胞经历了多次分裂使得最终分配到每个卵子中mtDNA 的有效数量较少所致。
在有丝分裂时(包括卵子发生),mtDNA分子被随机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存在于卵母细胞中的mtDNA分子大约有150000个,经过卵子发生,只有一部分mtDNA进入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异质性水平相差很大的卵母细胞群;受精卵经历卵裂和胚胎发育,最后只有几个拷贝的mtDNA分子进入新生儿的组织细胞中。因此,同一母系家族成员间在疾病表型上时常会迥然不同。体细胞每经历一次有丝分裂,mtDNA分子会随着线粒体一起被随机分配到子代细胞中,所以组织中mtDNA的突变负荷可以随着组织细胞的分裂而改变,进一步说,同一患者的疾病表型也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2 mtDNA疾病的临床特征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因此,mtDNA疾病影响许多组织,出现变化多端临床特征。根据临床特征mtDNA疾病可以分三组:典型综合征、可能与mtDNA紧密关联的综合征以及与常见病相关的表型。
由于缺乏蛋白保护并且没有完整的突变修复功能,mtDNA突变率非常高。线粒体基因组的高突变率不但产生了大量致病突变体,还产生了更多的序列多态性[9]。致病性mtDNA突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突变位点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突变导致核苷酸或氨基酸替换,或基因编码产物的生物学功能丧失;2)突变导致的生化损伤和疾病的临床表型能够分离;3)当突变是异质性突变时,组织损伤程度与突变负荷呈正相关;4)同一突变可以从遗传上相互独立的患者中发现。
致病性的mtDNA突变通常位于编码蛋白质、tRNAS或rRNAs 的基因上,并能够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mtDNA突变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复杂,相同的突变可以引发不同的疾病表型,例如,tRNALleu(UUR)基因上的A3243G突变既能出现在MELAS患者中,也能出现在CPEO、线粒体肌病、糖尿病伴耳聋患者中;同一疾病表型也可以由不同的突变引起,例如,MELAS可以由20多个点突变(位于编码tRNAS或呼吸链复合体蛋白亚基的线粒体基因上)引起,也可以由重组突变引起[4]。一些彼此独立的因素可以影响mtDNA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