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成功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润物细无声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润物细无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丰富的语文课程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渗透和引导的教育。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知识的获得的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到对学生品质形成的引导和渗透教育。
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使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责任心。
一、阅读探究品读感悟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备,在优美的言辞中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探究感悟,使其在学习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思想情感,品德情操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升腾。
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去主动积极的理解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比如在教学《挑山工》一文时,可以抓住挑山工说的一席话,让学生反复阅读,联系全文,探究挑山工早到达山顶的原因,游人空手而行,反而比不上挑重担而行的挑山工的原因。
教师并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在以后生活、学习中该当如何走下去,从而提高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认定目标,努力攀登的精神品德。
我在讲<<落花生>>这课时,问学生:“你们要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一样的人?”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默默无闻,虽然外表不好看却有奉献精神.”也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路人一看就想去摘,这样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我听了学生的回答很是高兴,看来学生挺有思想的,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既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又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花生的精神固然很可贵,如果你不去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别人是不那么容易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你就不会让别人认可你自己。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教版新课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21世纪教育的主题。
知识迅速翻番的信息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神圣的使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展现自己,在创造性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具体做法:1、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创新能力。
2、优化语文教学法,发展创新能力。
3、改革教学法方法,训练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创造性因素。
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颖独特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人教版新课标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一)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环境更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和推进作用的。
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氛围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注意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关注不到课堂教学是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这就导致以往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词语接龙游戏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些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助于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团结。
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把以往沉闷无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轻松愉快,能够做到集学和乐于一体。
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学习,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效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学生的教学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制作课件。
这是因为多媒体是集信息量大,画面感强烈,音乐效果明显等特点于一身的,能够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
教师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课件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
相对于以往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这样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二、改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改的原则和观念,即要以学生为根本,使每一个学生共同发展;坚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教版新课标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观点:“学生中心论。
”该观点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导,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自觉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愿融于语文教学中,顺利延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此外,还要通过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首先通过检查预习,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文,然后不断地引发学生质疑,比如:为什么地球只有一个呢?地球有没有什么“亲戚伙伴”呢?地球上存在哪些生物呢?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兴趣。
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的引导与鼓励,并对相关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补充与点评。
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段落有着更深切的体悟。
大家一起合作探究,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这就需要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也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
该教学方法的使用,既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成功而有效的创新。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学习习惯语文是一门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语言和文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它也是一门极强的实践性学科。
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从而在语言能力的运用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也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语言交往,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答书本知识中的疑虑,用生活中的乐趣来化解课本的枯燥,让课本上的静态文字活跃为生活动画,让教学更生活化、形象化,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有趣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有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秋天图画,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他们走近新的王国,然后出示秋天的图画,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精心设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不能长久地保持兴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把兴趣转换成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图片,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
之后,我让学生阅读课文。
他们认真地进行学习,仔细阅读对西沙群岛的优美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导入时要使导入和学习内容密切联系,使导入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严肃的教学态度,亲切耐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教师当成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探讨,大胆发表对知识的看法,使课堂学习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真正解决语文教材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在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使他们树立学习主人的意识,把自己的学习和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信息流。
而且,学生畏惧教师的严厉,在课堂学习中不敢积极发言,对不理解的问题没有提出来的勇气。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人教版新课标一、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以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分析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确定这样的目标,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去实现这一目标,而不应偏离这一目标。
新《课程标准》既是立当前,又着眼未来。
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具有开创性、前瞻性,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
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了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发展功能,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特别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就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公民应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大体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三大部分。
并对这三部分内容阐述得很详细,每个年段应具备的语文素养都包括其中,不仅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单项素养,而且也包括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尤其强调要营造大语文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体系的特色。
开放性和创新性是新《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的两大鲜明特色。
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前言”部分,还是“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部分,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强调要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具体说,就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课堂教学、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相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新体系,形成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氛围。
小学语文论文-全程指导享受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全程指导享受读人教版新课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
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先从读、思、议、品、评中进入阅读情境,再以独特的感受、全新的体验、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拥有促进自己生动活泼发展的阅读过程。
一、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决定作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
”读能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
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
要特别强调的是,读,要给足时间;读,要有层次地指导;读,要形式多样。
读中要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语)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书让学生自己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必须遵循的阅读教学基本规律。
二、问──让学生自己提。
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并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读的能动性,极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
从认识论角度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
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梳理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阅读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人教版新课标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
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着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
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
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推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可见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显得很重要。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
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人教版新课标许多小学生都害怕作文。
究其原因,多数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
学生们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哪篇作文符合本次要求,可以拿来用,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
每当看到学生绞尽脑汁而不得其果的时候,我总是想:小学生原本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他们的童心、童趣哪里去了是不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进了怪圈,误入了歧途当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的时候,不难发现这个问题:有些教师为应付统考、升学考试,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范文,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等无所不有。
他们认为,背会了这些范文,就如掌握了万能公式,遇到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要求都能套用。
这样教育学生,虽然能一时取得好成绩,但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为克服短期效应,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作文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有效指导,有的放矢1. 记实作文和日记必须记录真实内容,反对虚构。
记实作文如允许虚构,其结果必然使他们不去观察、思考,只会闭门造车,凭空捏造。
2. 提倡学生使用儿童语言。
儿童语言最能生动地表现儿童的生活世界。
如果使用得好,能增强作文语言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感染力。
儿童语言来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
除了课堂上必要的语言训练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提炼语言。
经过引导训练,可爱的孩子们定会以优美真实的语言回报教师的一番苦心。
3. 多读精背。
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增加背诵内容。
这也是积累语言的有效形式。
多读,我们的学生个个乐意,而且速度也很快。
一本书到手,三五天便完,然后追着你要:“老师,再借给我们一本吧!”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的确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语言,精背即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课外的,让他们记忆。
小学语文论文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契可夫说:“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都能自由地呼吸。
”这种“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力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
因为友善的、宽容的、鼓励创造性的集体氛围,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是学生创造性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
因此,必须使每个孩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习,使课堂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一)开放一点有的教师教学时总想使学生的思维成果与自己原来设计完全符合,把教参作为判别正误的唯一标准,不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有时教师明明错了,或学生比自己理解得更深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还是把错误掩盖起来,甚至对学生讽刺、挖苦等等。
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课堂上鸦雀无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岂能不受到控制、阻碍?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而对学生的宽容、教师的开放的观念正是民主的基础。
(二)“青春”一点张志公指出:“方法制约着效果,只有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活跃智力、有进取精神、有效率感、有责任感的新人。
”教师的教法单调、呆板、僵死不变,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每天的语文课都是按部就班,“娓娓道来”,学生就觉得像吃剩饭一样的乏味,哪来创造呢?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也应不同,有的适宜朗读,有的适宜讨论,有的适宜表演,有的适宜……如笔者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利用低年级孩子好表演的特点,组织他们边读(或唱)边自编动作表演,然后说说自己坐在月亮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看见星星在对我微笑。
”有的说:“我好像真的飞到了太空!”还有的说:“我看到外星上也有像我一样的男孩,黑黑的眼睛圆圆的脸……”此举,一来课堂生动活泼,二来又帮助理解和积累,更是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可谓一举数得!教法的灵活多变,不断给学生新鲜感,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人格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
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关系上“教”要促进“学”,而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没有否定“教”,但是对“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凡优秀的教师,在他们的课上,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有味。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眼里始终要有学生,讲在需讲之处,拨在应拨之时。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便让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解决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如词语的理解等。
学生提出的与“我”预设一致的有深度的问题,或统领全文学习的问题,如“孩子小小的身躯里怎么会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等等,我加以肯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时的提出并加以解决。
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一个一级问题一通到底,在研究探求其结果的过程中,必然要先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树的主干伸出的枝叉一样。
作为教师,头脑的问题脉络图要清清楚楚,“枝叉”不宜过多。
在一级问题“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确定之后,我分别设计了三个二级问题,即:“颐和园的‘儿童多处’指的是哪些地方?”“怎么看出冰心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儿童多处怎么样?”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一级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二级问题下还有三级问题。
教师摒弃烦琐的分析,问题设计得精当,指导得法,主导的作用就彰显出来了。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
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尺。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在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人教版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长期禁锢着广大语文教师头脑的枷锁便从观念上被粉碎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便会冲决束缚,开创出汪洋恣肆的新局面:“教活书”——既教教科书这本“有字书”,又教社会与人生这本“无字书”;“活教书”——既在课堂内训练听读说写,又在课堂外训练感悟运用;“教书活”——既能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又有活跃求实的创新能力。
比如笔者尝试多年的“《东方时空》感悟课”,让学生既开阔视野、体察社会、感悟人生,又提高了听与写的能力,是一种把语文课与时事政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课,其教书育人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仅仅用考试分数衡量得了的。
如今,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它不会再被打入“另册”,必将拥有广阔天地。
为教书育人开源《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对打破从前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局面,无疑起到了开源引流的治本作用。
清华大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这对我们附中的语文教学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先生题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学界公认的“纯粹的学者”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因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而名扬天下的荷塘,为纪念著名学者、诗人、战士闻一多而建的“闻亭”……笔者曾借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的契机,让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书写感悟清华精神的作文。
也曾经让学生在鉴赏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之后,深入体会王国维提出的做大学问、大事业的三种境界,进而写下思考人生价值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人教版新课标一、组织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举办语文知识运用比赛,比如针对一二年级,将易错字、形近字精心编排成组词语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字词基础方面的运用能力;针对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点为主要内容,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得知低年级学生的组词掌握较好,错误较少;而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小部分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到《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表达感情的词句,使学生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当讲到“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时,文中用“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
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
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学以致用,我又接着提问:“你有没有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朋友呢?”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了。
“我和张静整天形影不离,我们一块上学,一块放学,一块写作业,一块玩。
”“我和明明手足情深,我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助我。
”“我和姗姗是手足情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做过的事可多了。
”……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忍不住发话了:“老师,我以后一定也要为自己找个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下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就连站路队的时候也有了变化,大家的小手紧紧地拉在一起。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人教版新课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满堂灌”,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播和引导,我们应当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经验与能力尚欠缺,只作了一点粗浅尝试,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发现、探索,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
”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可激情引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中的主体。
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清清的溪水》一课时,我和大家谈起了“黄河”这看似与课文无关的话题。
让学生说说对黄河的了解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黄河为什么叫“黄河”?黄河的水是黄的吗?等一系列问题。
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打从心里高兴,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无疑是为他们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这一点出发,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可以去书中查资料,也可以向家长请教,总之,是鼓励学生自己解疑。
教师是学习中的主导,就应当适当地引导、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读书时间,而并非手把手地教导。
结果,当新授课反馈时,学生们自信地纷纷举手,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互相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如何学好语文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如何学好语文人教版新课标生活离不开语文。
学习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
但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语文又是艰难的,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地学语文,却总也学不好。
究其原因是他们学不得法。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语文素养不是做作业做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因此,请告诉孩子学好语文只要做好三个字:“读、背、写”。
一、读:读好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好书交朋友,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文明的人。
好书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我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很多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则行。
德国诗人歌德这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与好书交朋友,我们的知识会更丰富、视野更开阔。
我们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我们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我们带到过去和未来。
我们没有精力去研究世界上很多事物,但书籍可以教给我们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研究成果。
书籍是一座智慧的殿堂,是一片思想的森林,是一方文明的沃野,它包罗万象,藏珍蕴奇,使人心醉神迷,留连忘返。
多读书、读好书、博览群书,孩子会越来越聪明,学习语文会越来越轻松,学习成绩也会更优秀。
本学期五年级共读书目有《伊索寓言集》《水浒传》《夏洛的网》《昆虫记》,以后我还会在班上推荐阅读一些优秀读物。
希望家长们能把书当作礼物或奖品赠送给孩子,一次不宜买多,可以买一本或两本,等孩子读完后再买别的书。
另外,学校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本学期还希望您支持孩子积极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凡参与“图书漂流”的,老师将赠送一本“阅读存折”。
二、背:背经典。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许多学者一生能创造出著作等身的成绩,和他幼时背了大量诗文,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不无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成功人教版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一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要从学生体验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语文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上得到肯定和赞许,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1、在朗读训练中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盖兹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参与,朗读设计中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并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
例如:在教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燕子》这一课时,我提出和学生展开朗读比赛。
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落后,性格内向的女生也在认真地准备着。
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让她来与我比赛。
为了增强她的信心,我在朗读时故意加快了语速。
结果,她不负所望,读得不错,同学们都向她表示祝贺。
她兴奋得满脸通红,情不自禁地笑了。
这时,我又借机激励她,使她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在对话交流中体验成功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
因此,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学生才能在教师的赏识中拥有和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享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得不够清
楚,这时我会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会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
”如果有的学生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我会欣喜地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你的提问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
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仅使发言者主动参与,而且能使全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来。
如学习《翠鸟》一课时,师出示翠鸟图后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生1:“这是一只漂亮的翠鸟。
”师:“你说话时精神很饱满。
”生2:“这是一只色彩很美丽的翠鸟。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很甜美,老师特别愿意听你说话。
”生3:“这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翠鸟。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会说,个个都很聪明,有信心学懂课文吗?”生(齐):“有!”(非常自信)
3、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要求课堂注重活动体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并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中,学完课文后,我让同学们自由结合,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
有专门编剧本的、有专门制作道具的、有专门表演的……课堂上,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深切地体验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成就感。
最后,同学们的表演个个精彩纷呈。
就说道具吧:子明、公仪休、管家的服装、帽子的设计,“两条鱼”的创作,都别具匠心。
故事情节更是被他们演绎得生动细腻!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大胆创新,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多向交流,会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效果肯定大大优越于师生的单向交流。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进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
“大语文”教育观念强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语文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
要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桥,让学生跨越时空,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成功
常言道“天地大课堂”。
将孩子们学习融入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让孩子们走进自然,用心去感受,要比关在教室里,教师费尽口舌讲解来得快乐、轻松、高效。
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2”中的成语歌是“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虽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韵味,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以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毕竟还是有点抽象、模糊。
为此,我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学生来到美丽的公园,让他们自由地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然后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充分地说,最后进行交流。
有的学生说:“春天到了,天气变暖了,花儿开了,这就叫做‘春暖花开’”;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彩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着采蜜,到处都能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这就叫做‘春色满园’”;有的学生说:“春天阳光灿烂,景色迷人,这就叫做‘春光明媚’”;还有的说:“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叫做‘春意盎然’”。
学生在领略春天的无限风光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加深了对所学成语的理解和感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在课外阅读中体验成功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呼唤,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有了明确要求。
要想完成课标任务,单靠学习课本上的几篇课文,学生的阅读认知过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首先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
要从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本的、网络的、视听的课外阅读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广泛阅读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在积累中畅饮成功的喜悦。
如:平时专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积累的优美诗文、句段;每天语文课前一分钟的背诵表演;每月开展班级背诵比赛;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语言用在习作中。
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
3、在课外实践中体验成功
语文课外实践即小小课堂与大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和能力,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灵动的信息,填补课堂的空白。
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访问亲友,搞清松鼠、啄木鸟、袋鼠、狗等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学了《蚕姑娘》后,我特意跟农户买来许多幼蚕,分发给每个学生饲养。
学生通过亲自养蚕,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唤起了学生的爱心。
更重要的是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饲养的蚕结茧时那种成功的喜悦简直无法形容。
我也曾组织学生开展过“啄木鸟行动”,让学生去街头寻找错别字,再把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回到学校后交流。
在这实施过程中,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以积极的心态关注生活,参与交际,积极合作。
这比空洞的说教、反复的训练更为直观,效果更好。
总之,
新课程,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越来越
多地珍视“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实,在充实中成长。
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悟得终身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语文学习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