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 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七数学文化练典型习题提数学素养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七数学文化练典型习题提数学素养

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一衰分问题:今有北乡八千一百人,西乡七千四百八十八人,南乡六千九百一十二人,凡三乡,发役三百人,则北乡遣( )A .104人B .108人C .112人D .120人解析:选 B.由题设可知这是一个分层抽样的问题,其中北乡可抽取的人数为300×8 1008 100+7 488+6 912=300×8 10022 500=108.故选B. 2.“干支纪年法”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组为一周,周而复始,依次循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如:公元1984年为农历甲子年、公元1985年为农历乙丑年,公元1986年为农历丙寅年.则2049年为农历( )A .己亥年B .己巳年C .己卯年D .戊辰年解析:选B.法一:由公元1984年为农历甲子年、公元1985年为农历乙丑年,公元1986年为农历丙寅年,可知以公元纪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2049年对应的天干为“己”,因其除以12的余数为9,所以2049年对应的地支为“巳”,故2049年为农历己巳年.故选B.法二:易知(年份-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对应天干,则2 049-3=2 046,2 046除以10所得的余数是6,即对应的天干为“己”.(年份-3)除以12所得的余数对应地支,则2 049-3=2 046,2 046除以12所得的余数是6,即对应的地支为“巳”,所以2049年为农历己巳年.故选B.3.(2019·山东淄博模拟)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箠,长5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设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其重量为M ,现将该金箠截成长度相等的10段,记第i 段的重量为a i (i =1,2,…,10),且a 1<a 2<…<a 10,若48a i =5M ,则i =( )A .4B .5C .6D .7解析:选C.由题意知,由细到粗每段的重量组成一个等差数列,记为{a n },设公差为d ,则有⎩⎪⎨⎪⎧a 1+a 2=2,a 9+a 10=4⇒⎩⎪⎨⎪⎧2a 1+d =2,2a 1+17d =4⇒⎩⎨⎧a 1=1516,d =18.所以该金箠的总重量 M =10×1516+10×92×18=15. 因为48a i =5M ,所以有48[1516+(i -1)×18]=75,解得i =6,故选C.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均输章》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每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在这个问题中,丙所得为( )A .76钱 B .56钱 C .23钱 D .1钱解析:选D.因为甲、乙、丙、丁、戊每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设每人所得依次为a -2d 、a -d 、a 、a +d 、a +2d ,则a -2d +a -d +a +a +d +a +2d =5,解得a =1,即丙所得为1钱,故选D.5.《数术记遗》相传是汉末徐岳(约公元2世纪)所著,该书主要记述了: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珠算、计数共14种计算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3人分工搜集整理该14种计算方法的相关资料,其中一人4种,其余两人每人5种,则不同的分配方法种数是( )A .C 414C 510C 55A 33A 22B .C 414C 510C 55A 22C 55A 33 C .C 414C 510C 55A 22D .C 414C 510C 55解析:选A.先将14种计算方法分为三组,方法有C 414C 510C 55A 22种,再分配给3个人,方法有C 414C 510C 55A 22×A 33种.故选A.6.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ɡuǐ)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周而复始.若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那个节气(小暑)晷长是( )A.五寸B.二尺五寸C.三尺五寸D.四尺五寸解析:选B.设从夏至到冬至的晷长依次构成等差数列{a n},公差为d,a1=15,a13=135,则15+12d=135,解得d=10.所以a2=15+10=25,所以小暑的晷长是25寸.故选B.7.(2019·江西七校第一次联考)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列数:1,1,2,3,5,8,13,…,该数列的特点是: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人们把这样的一列数组成的数列{a n}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则a2 017·a2 019-a22 018等于()A.1 B.-1C.2 017 D.-2 017解析:选A.因为a1a3-a22=1×2-1=1,a2a4-a23=1×3-22=-1,a3a5-a24=2×5-32=1,a4a6-a25=3×8-52=-1,…,由此可知a n a n+2-a2n+1=(-1)n+1,所以a2 017a2 019-a22 018=(-1)2 017+1=1,故选A.8.《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卦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依次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为“”,其表示的十进制数是( )A .33B .34C .36D .35解析:选B.由题意类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的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0001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0×20+1×21+0×22+0×23+0×24+1×25=34.故选B.9.《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公式V ≈136L 2h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7264L 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A .227B .258C .15750D .355113解析:选A.依题意,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V =13πr 2h ≈7264L 2h =7264(2πr )2h ,化简得π≈227.故选A.10.中国古代名词“刍童”原来是草堆的意思,关于“刍童”体积计算的描述,《九章算术》注曰:“倍上袤,下袤从之.亦倍下袤,上袤从之.各以其广乘之,并,以高乘之,六而一.”其计算方法是:将上底面的长乘二,与下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上底面的宽相乘;将下底面的长乘二,与上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下底面的宽相乘;把这两个数值相加,与高相乘,再取其六分之一.已知一个“刍童”的下底面是周长为18的矩形,上底面矩形的长为3,宽为2,“刍童”的高为3,则该“刍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392B .752C .39D .6018解析:选B.设下底面的长为x ⎝⎛⎭⎫92≤x <9,则下底面的宽为18-2x 2=9-x .由题可知上底面矩形的长为3,宽为2,“刍童”的高为3,所以其体积V =16×3×[(3×2+x )×2+(2x +3)(9-x )]=-x 2+17x 2+392,故当x =92时,体积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922+92×172+392=752.故选B. 11.(多选)(2019·济南模拟)如图是谢宾斯基三角形,在所给的四个三角形图案中,黑色的小三角形个数构成数列{a n }的前4项,则( )A .a n =3n -1 B .a n =2n -1C .a 4=27D .a n -a n -1=2·3n -2(n ≥2) 解析:选ACD.黑色的小三角形个数构成数列{a n }的前4项,分别为a 1=1,a 2=3,a 3=3×3=32,a 4=32×3,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是a n =3n -1.12.(多选)在《增删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如此六日过其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人第二天走了九十六里路B .此人第一天走的路程比后五天走的路程多六里C .此人第三天走的路程占全程的18D .此人后三天共走了42里路解析:选ABD.设此人第n 天走a n 里路,前n 天共走S n 里路.由题意可知,{a n }是首项为a 1,公比q =12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S 6=a 1⎝⎛⎭⎫1-1261-12=378,解得a 1=192. 在A 中,a 2=192×12=96,故A 正确; 在B 中,378-192=186,192-186=6,故B 正确;在C 中,a 3=192×14=48,48378>18,故C 错误; 在D 中,a 4+a 5+a 6=192×⎝⎛⎭⎫18+116+132=42,故D 正确.13.(多选)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转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定义:图象能够将圆O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等分成两部分的函数称为圆O 的一个“太极函数”,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对于任意一个圆O ,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B .函数f (x )=ln(x 2+x 2+1)可以是某个圆的“太极函数”C .正弦函数y =sin 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D .函数y =f (x )是“太极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函数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解析:选AC.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分成两部分,故对于任意一个圆O ,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故A 正确;函数f (x )=ln(x 2+x 2+1)的图象如图1所示,故其不可能为圆的“太极函数”,故B 错误;将圆的圆心放在正弦函数y =sin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上,则正弦函数y =sin x 是该圆的“太极函数”,从而正弦函数y =sin 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故C 正确;函数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y =f (x )是“太极函数”,但函数y =f (x )是“太极函数”时,图象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2所示,故D 错误.二、填空题14.鲁班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起源于古代汉族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其上下、左右、前后完全对称.从外表上看,六根等长的正四棱柱体分成三组,经90°榫卯起来,如图,若正四棱柱体的高为6,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1,现将该鲁班锁放进一个球形容器内,则该球形容器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解析:表面积最小的球形容器可以看成长、宽、高分别为1、2、6的长方体的外接球.设其半径为R ,(2R )2=62+22+12,解得R 2=414,所以该球形容器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4πR 2=41π.答案:41π15.《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其中“勾股”章讲述了“勾股定理”及一些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勾”“股”“弦”.设F 1,F 2分别是椭圆x 24+y 2=1的左、右焦点,P 是第一象限内该椭圆上的一点,若线段PF 2,PF 1分别是Rt △F 1PF 2的“勾”“股”,则点P 的横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半焦距c =3,又PF 1⊥PF 2,故点P 在圆x 2+y 2=3上,设P (x ,y ),联立,得⎩⎪⎨⎪⎧x 2+y 2=3,x 24+y 2=1,得P ⎝⎛⎭⎫263,33. 故点P 的横坐标为263. 答案:2631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方法,发现了黄金分割,其比值约为0.618,这一数值也可以表示为m =2sin 18°,若m 2+n =4,则m n 2cos 227°-1=________. 解析:由题设n =4-m 2=4-4sin 218°=4(1-sin 218°)=4cos 218°,m n 2cos 227°-1=2sin 18°4cos 218°2cos 227°-1=2·(2sin 18°cos 18°)cos 54°=2sin 36°sin 36°=2. 答案:217.(2019·高考全国卷Ⅱ)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知,题中的半正多面体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都在正方体的表面上,且该半正多面体的表面由18个正方形,8个正三角形组成,因此题中的半正多面体共有26个面.注意到该半正多面体的俯视图的轮廓是一个正八边形,设题中的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x,则22x+x+22x=1,解得x=2-1,故题中的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2-1.答案:262-1。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学案(全国通用)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专题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数学抽象主要表现为: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简驭繁;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够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强交流能力.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建模主要表现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认识数学模型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4.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运算是演绎推理,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学方法,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科学、技术、工程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概括和形成知识.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二、学业质量水平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表现.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详述参见附录),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进行表述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如下:情境与问题情境主要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主要是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品质、表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交流与反思主要是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的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法,并能进行评价、总结与拓展.附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数学高考的命题依据;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包括Ⅰ. 考试形式与要求;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Ⅲ.考试范围与要求;Ⅳ.题型示例四个部分. 其中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专题.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和要求(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象.(4)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象. (3)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y =a x (a>0,且a ≠1)与对数函数y =log a x(a>0,且a ≠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y =x ,y =x 2,y =x 3,y =x 12,y =1x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2±α,π±a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π2,π2内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x +cos 2x =1,sin x cos x=tan x. (5)了解函数y =A sin (ωx +φ)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数y =A sin (ωx +φ)的图象,了解参数A ,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ab≤a+b2(a≥0,b≥0)(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5.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6.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4.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6.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十七)导数及其应用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通过函数图象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3.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y=x,y=1x,y=x2,y=x3,y=x的导数.4.能利用以下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并了解复合函数求导法则,能求简单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y=f(ax+b)的复合函数)的导数.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C)′=0(C 为常数);(x n )′=nx n -1(n ∈N +);(sin x )′=cos x ;(cos x )′=-sin x ;(e x )′=e x ;(a x )′=a x ln a (a >0,且a ≠1); (ln x )′=1x ;(log a x )=1xlog a e(a >0,且a ≠1).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u (x )±v (x )]′=u ′(x )±v ′(x ).法则2:[u (x )v (x )]′=u ′(x )v (x )+u (x )v ′(x ).法则3:⎣⎢⎡⎦⎥⎤u (x )v (x )′=u ′(x )v (x )-u (x )v ′(x )v 2(x )(v (x )≠0). 5.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6.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7.会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8.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9.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十八)推理与证明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掌握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能运用“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绎推理.3.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4.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十九)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人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能将代数形式的复数在复平面上用点或向量表示,并能将复平面上的点或向量所对应的复数用代数形式表示.3.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两个具体复数相加、相减的几何意义. (二十)计数原理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正确区分“类”和“步”,并能利用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排列的概念及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二十一)概率与统计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认识分布列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会求某些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了解超几何分布,并能进行简单应用.3.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十第十九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习题文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十第十九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习题文

第十九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1.《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与高h,计算其体积V的近似公式V≈136l2h.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7264l2h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A.227B.258C.15750D.3551132.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发现了由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的面积S=√14[c2c2-(c2+c2-c22)2].若a2sinC=4sinA,(a+c)2=12+b2,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ABC的面积为( )A.√3B.2C.3D.√63.3世纪中期,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并因此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为(参考数据:sin15°≈0.2588,sin7.5°≈0.1305)()A.12B.24C.36D.484.(2018贵州贵阳模拟)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里有一道闻名世界的题目:“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反映了对此题的一个求解算法,执行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的值为( ) A.20 B.25 C.30D.355.(2018重庆六校联考)《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勾八步,股一十五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大意:“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8步和15步,问其内切圆的直径为多少步?”现若向此三角形内随机投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其内切圆外的概率是( ) A.3π10B.3π20C.1-3π10D.1-3π206.(2018云南昆明调研)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来源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其中定义[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0.6]=0,[2]=2,[3.6]=3.执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a=( )A.9B.16C.23D.307.(2018吉林长春监测)《九章算术》卷五商功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刍甍,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二丈,无广,高一丈,问积几何?刍甍:底面为矩形的屋脊状的几何体(网格纸中粗线部分为其三视图,设网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刍甍的体积为( )A.4B.5C.6D.128.北宋数学家沈括的主要成就之一为隙积术,即用来计算诸如累棋、层坛的物体体积的方法.设隙积共n 层,上底由a×b 个物体组成,以下各层的长、宽依次增加一个物体,最下层(即下底)由c×d 个物体组成,沈括给出求隙积中物体总数的公式为s=c6[(2a+c)b+(2c+a)d]+c6(c-a),其中a 是上底长,b 是上底宽,c 是下底长,d是下底宽,n为层数.已知由若干个相同小球粘黏组成的隙积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隙积中所有小球的个数为( )A.83B.84C.85D.869.(2018福建福州模拟)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孙子算经》.图中的Mod(N,m)≡n表示正整数N除以正整数m后的余数为n,例如Mod(10,3)≡1.执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i 等于( )A.23B.38C.44D.5810.祖暅是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在5世纪末提出体积计算原理,即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图①是从圆柱中挖去一个圆锥所得的几何体,图②、图③、图④分别是圆锥、圆台和半球,则满足祖暅原理的两个几何体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方田》章有弧田面积计算问题,术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二而一.其大意是弧田面积计算公式为:弧田面积=12(弦×矢+矢×矢).弧田是由圆弧(弧田弧)和以圆弧的端点为端点的线段(弧田弦)围成的平面图形,公式中的“弦”指的是弧田弦的长,“矢”指的是弧田弧所在圆的半径与圆心到弧田弦的距离之差.现有一弧田,其弧田弦AB等于6米,其弧田弧所在圆为圆O,若用上述弧田面积计算公式算得该弧田的面积为72平方米,则cos∠AOB=()A.125B.325C.15D.72512.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转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定义:图象能够将圆O的周长和面积同时等分成两部分的函数称为圆O的一个“太极函数”.给出下列命题:①对于任意一个圆O,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②函数f(x)=ln(x2+√c2+1)可以是某个圆的“太极函数”;③正弦函数y=sinx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④函数y=f(x)是“太极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④13.如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14.(2018四川成都模拟)“更相减损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算法案例,其对应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的x,y,k的值分别为4,6,1,则输出的k的值为.15.《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为鳖臑.若三棱锥P-ABC 为鳖臑,PA⊥平面ABC,PA=AB=2,AC=4,三棱锥P-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体积为 .答案精解精析1.A 依题意,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则V=13πr 2h≈7264l 2h=7264(2πr)2h,化简得π≈227.故选A. 2.A 根据正弦定理及a 2sinC=4sinA,得ac=4.再结合(a+c)2=12+b 2,得a 2+c 2-b 2=4,则S=√14[c 2c 2-(c 2+c 2-c 22)2]=√16-44=√3,故选A.3.B 按照程序框图执行,n=6,S=3sin60°=3√32,不满足条件S≥3.10,执行循环;n=12,S=6sin30°=3,不满足条件S≥3.10,执行循环;n=24,S=12sin15°≈12×0.2588=3.1056,满足条件S≥3.10,跳出循环,输出n 的值为24,故选B. 4.B 解法一:执行程序框图,n=20,m=80,S=60+803≠100;n=21,m=79,S=63+793≠100;……;n=25,m=75,S=75+25=100,退出循环.输出n=25.故选B.解法二:由题意,得{c +c =100,3c +c 3=100,且m,n 都是整数,解得n=25,m=75,故选B.5.D 如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82+152=17,设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8-r+15-r=17,解得r=3,∴内切圆的面积为πr 2=9π,∴豆子落在内切圆外的概率P=1-9π12×8×15=1-3π20.6.C 执行程序框图,k=1,a=9,9-3·[93]≠2;k=2,a=16,16-3·[163]=1≠2;k=3,a=23,23-3·[233]=2,23-5·[235]=3,满足条件,退出循环,则输出a=23.故选C.7.B 如图所示,由三视图可还原得到几何体ABCDEF,过E,F 分别作垂直于底面的截面EGH 和FMN,可将原几何体切割成直三棱柱EHG-FNM,四棱锥E-ADHG 和四棱锥F-MBCN,易知直三棱柱的体积为12×3×1×2=3,两个四棱锥的体积相同,都为13×1×3×1=1,则原几何体的体积为3+1+1=5.故选B.8.C 由三视图知,n=5,a=3,b=1,c=7,d=5,代入公式s=c6[(2a+c)b+(2c+a)d]+c6(c-a),得s=85,故选C. 9.A Mod(11,3)≡2成立,Mod(11,5)≡3不成立,i=12;Mod(12,3)≡2不成立,i=13;Mod(13,3)≡2不成立,i=14;Mod(14,3)≡2成立,Mod(14,5)≡3不成立,i=15;Mod(15,3)≡2不成立,i=16;Mod(16,3)≡2不成立,i=17;Mod(17,3)≡2成立,Mod(17,5)≡3不成立,i=18;Mod(18,3)≡2不成立,i=19;Mod(19,3)≡2不成立,i=20;Mod(20,3)≡2成立,Mod(20,5)≡3不成立,i =21;Mod(21,3)≡2不成立,i=22;Mod(22,3)≡2不成立,i=23;Mod(23,3)≡2成立,Mod(23,5)≡3成立,Mod(23,7)≡2成立,结束循环.故输出的i=23.故选A.10.D 设截面与下底面的距离为h,则①中截面内的圆半径为h,则截面圆环的面积为π(R 2-h 2);②中截面圆的半径为R-h,则截面圆的面积为π(R -h)2;③中截面圆的半径为R-c2,则截面圆的面积为π(c -c 2)2;④中截面圆的半径为√c 2-c 2,则截面圆的面积为π(R 2-h 2).所以①④中截面的面积相等,满足祖暅原理,故选D.11.D 如图,AB=6,设CD=x(x>0),则12(6x+x 2)=72,解得x=1.设OA=y,则(y-1)2+9=y 2,解得y=5.由余弦定理得cos∠AOB=25+25-362×5×5=725,故选D.12.A 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分成两部分,故对于任意一个圆O,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故①正确;函数f(x)=ln(x 2+√c 2+1)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故其不可能为圆的“太极函数”,故②错误;将圆的圆心放在正弦函数y=sin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上,则正弦函数y=sinx 是该圆的“太极函数”,从而正弦函数y=sin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故③正确;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y=f(x)是“太极函数”,但函数y=f(x)是“太极函数”时,图象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故④错误,故选A.13.答案π8解析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1,其中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对称,则黑色部分的面积为π2,所以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P=π22×2=π8. 14.答案 4解析 x=4,y=6,k=1,k=1+1=2,因为4>6不成立,4=6不成立,所以y=6-4=2;k=2+1=3,因为4>2成立,所以x=4-2=2;k=3+1=4,因为2>2不成立,2=2成立,所以输出的k=4. 15.答案20√5π3解析 如图,在长方体中可找到符合题意的三棱锥P-ABC,则球O 的直径2R=PC=√cc 2+A c 2=√20=2√5,所以R=√5.故球O 的体积V=43πR 3=20√5π3.。

九下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九下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用具板书 设计教 学 流 程二 次 复 备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3-1-1,反比例函数y=-8x 与一次函数y=-x+2(de)图象交于A 、B 两点.(1)求 A 、B 两点(de)坐标; (2)求△AOB(de)面积.解:⑴解方程组82y x y x ⎧=-⎪⎨⎪=-+⎩ 得121242;24x x y y ==-⎧⎧⎨⎨=-=⎩⎩ 所以A 、B 两点(de)坐标分别为A (-2,4)B(4,-2(2)因为直线y=-x+2与y 轴交点D 坐标是(0, 2), 所以11222,24422AOD BOD S S ∆∆=⨯⨯==⨯⨯= 所以246AOB S ∆=+= 点拨:两个函数(de)图象相交,说明交点处(de)横坐标和纵坐标,既适合于第一个函数,又适合于第二个函数,所以根据题意可以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de)问题,从而求出交点坐标.例2解方程:22(1)5(1)20x x ---+= 解:令y= x —1,则2 y 2—5 y +2=0.所以y1=2或y2=12,即x—1=2或x—1=12.所以x=3或x=32故原方程(de)解为x=3或x=32点拨:很显然,此为解关于x-1(de)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把方程展开化简后再求解会非常麻烦,所以可根据方程(de)特点,含未·知项(de)都是含有(x—1)所以可将设为y,这样原方程就可以利用换元法转化为含有y(de)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就简单化了.例3如图 3-1-2,梯形 ABCD中,AD∥BC,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且AC⊥BD,AD=3,BC=5,求AC(de)长.解:过 D作DE⊥AC交BC(de)延长线于E,则得AD=CE、AC=DE.所以BE=BC+CE=8.因为 AC⊥BD,所以BD⊥DE.因为 AB=CD, 所以AC=BD.所以GD=DE.在Rt△BDE中,BD2+DE2=BE2所以BD=22BE=4 2 ,即AC=4 2 .点拨:此题是根据梯形对角线互相垂直(de)特点通过平移对角线将等腰梯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问题得以解决.例4已知△ABC(de)三边为a,b,c,且222a b c ab ac bc++=++,试判断△ABC(de)形状.解:因为222a b c ab ac bc ++=++, 所以222222222a b c ab ac bc ++=++, 即:222()()()0a b b c a c -+-+-= 所以a=b,a=c, b=c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拨:此题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凑完全平方式解决问题.例5△ABC 中,BC =a ,AC =b ,AB =c .若90C ∠=︒,如图l,根据勾股定理,则222a b c +=.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和图3,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22a b +与c 2(de)关系,并证明你(de)结论.证明:过B 作BD ⊥AC,交AC(de)延长线于D. 设CD 为x ,则有222BD a x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b x a x c ++-=.即2222a b bx c ++=. ∵0,0b x >>, ∴20bx >,∴222a b c +<.情感目标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de)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de)思考方法.教学重点数形结合教学难点数形结合教学用具板书设计教学流程二次复备典型例题剖析例1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件)是推销产品(de)数量,y(元)是推销费,图3-3-1已表示了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de)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y1与y2(de)函数解析式;(2)解释图中表示(de)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de)(3)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解:(1)y1=20x,y2=10x+300.(2)y1是不推销产品没有推销费,每推销10件产品得推销费200元,y2是保底工资300元,每推销 10件产品再提成100元.(3)若业务能力强,平均每月保证推销多于30件时,就选择y1(de)付费方案;否则,选择y2(de)付费方案.点拨:图象在上方(de)说明它(de)函数值较大,反之较小,当然,两图象相交时,说明在交点处(de)函数值是相等(de).例2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张平根据往年(de)销售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de)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情况如图3-3-2,图中(de)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de)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de)哪些信息答题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de)解析.解:(1)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7对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l月到7月(de)销售价逐月下降;(4)7月到12月(de)销售价逐月上升;(5)2月与7月(de)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6月与8月、5月与9月、4月与10 月、3月与11 月,2月与12 月(de)销售价分别相同.点拨:可以运用二次函数(de)性质:增减性、对称性.最大(小)值等,得出多个结论.例3某报社为了解读者对本社一种报纸四个版面(de)喜欢情况,对读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de)一个版面,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了如图3l司所示(de)条形统计图:⑴请写出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de)一条信息;⑵请根据条形统计图中(de)数据补全如图3-3-3所示(de)扇形统计图(要求:第二版与第三版相邻人并说明这两幅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⑶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对该报社提出一条合理(de)建议.解:⑴:参加调查(de)人数为5000人;说明:只要符合题意,均得满分.⑵如图3-3-5所示:6.定义法:运用相关(de)定义、概念、定理、公理等内容,作出正确选择(de)一种方法.7.综合法:为了对选择题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介绍(de)几种方法.解选择题(de)原则是既要注意题目特点,充分应用供选择(de)答案所提供(de)信息,又要有效地排除错误答案可能造成(de)于抗,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审题;(2)要大胆猜想;(3)要小心验证;(4)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典型例题剖析例1若半径为3,5(de)两个圆相切,则它们(de)圆心距为()A.2 B.8 C.2或8 D.1或4解:C 点拨:本题可采用“直接求解对照法”.两圆相切分为内切和外切,当两圆内切时,它们(de)圆心距为:5—3=2,当两圆外切时,它们(de)圆心距为:3+5=8.例2如图3-4-1所示,对a、b、c三种物体(de)重量判断正确(de)是()A.a<c B.a<b C.a>c D.b<c解:C 点拨:根据图形可知:2a=3b,2b=3c,所以a>b,b >c.因此a>c,所以选择C.例3已知一次函数y=kx-k,若y随x(de)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de)图象经过( )A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一、二、四象限C 第二、三、四象限;D .第一、三、四象限解:B 点拨:本题可采用“定义法”.因为y 随x(de)增大而减小,所以k <0.因此必过第二、四象限,而-k >0.所以图象与y 轴相交在正半轴上,所以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例4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de)取值范围是x ≥2(de)是( )2.2 .x A y x B y x -=--=21.4 .2C y x D y x =-=--解:B 点拨:本题可采用“定义法”分别计算每个自变量x(de)取值范围,A .x ≤2; B .x ≥2;C .-2≤x≤2; D .x >2.通过比较选择B .例5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图3-4-2表示(de)是该电路中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函数关系(de)图象,则用电阻R 表示电流I(de)函数解析式为( )A 、R I 6=B 、R I 6-=;C 、R I 3=D 、RI 2= 解:本可用定义法,选A.例6在△ABC 中,∠C=90°,如果tanA=512,那么sinB(de)教学用具板书设计教学流程二次复备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8),在某海滨城市O附近海面有一股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该城市(de)东偏南70°方向200千米(de)海面P处,并以20千米/ 时(de)速度向西偏北25°(de)PQ(de)方向移动,台风侵袭范围是一个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千米,且圆(de)半径以10千米/ 时速度不断扩张.(1)当台风中心移动4小时时,受台风侵袭(de)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千米;又台风中心移动t小时时,受台风侵袭(de)圆形区域半径增大到千米.(2)当台风中心移动到与城市O距离最近时,这股台风是否侵袭这座海滨城市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3 1.732 1.41≈).解:(1)100;(2)(6010)t+;⑶作OH PQOH=≈(千米),设经⊥于点H,可算得1002141过t小时时,台风中心从P移动到H,则t=(小时),此==,算得52201002PH t时,受台风侵袭地区(de)圆(de)半径为:601052130.5+⨯≈(千米)<141(千米)∴城市O不会受到侵袭.点拨:对于此类问题常常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也可借助于方程.例2如图2-1-5所示,人民海关缉私巡逻艇在东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在其所处位置O点(de)正北方向10海里外(de)A点有一涉嫌走私船只正以 24海里/时(de)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为迅速实施检查,巡逻艇调整好航向,以26海里/时(de)速度追赶,在涉嫌船只不改变航向和航速(de)前提下,问:⑴需要几小时才能追上(点B为追上时(de)位置)⑵确定巡逻艇(de)追赶方向(精确到0.1°).解:设需要t小时才能追上,则A B=24 t,OB=26t.(l)在Rt△AOB中,OB2= OA2+ A B2,即(26t)2=102 +(24 t)2解得t=±l,t=-1不合题意,舍去,t=l,即需要1小时才能追上.(2)在Rt△AOB中,因为sin∠AOB=ABOB=24t26t=1213≈ ,所以∠AOB≈6 7.4°,即巡逻艇(de)追赶方向为北偏东67.4°.点拨:几何型应用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解此类问题(de)关键是准确读图.例3某公司为了扩大经营,决定购进6台机器用于生产某种活塞.现有甲、乙两种机器供选择,其中每种机器(de)价格和每台机器日生产活塞(de)数量如下表所示.经过预算,本次购买机器所耗资金不能超过34万元.⑴按该公司要求可以有几种购买方案⑵若该公司购进(de)6台机器(de)日生产能力不能低于380个,那么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方案解:(1)设购买甲种机器x台,则购买乙种机器(6-x)台.由题意,得75(6)34x x+-≤,解这个不等式,得2x≤,即x可以取0、1、2三个值,所以,该公司按要求可以有以下三种购买方案:方案一:不购买甲种机器,购买乙种机器6台;板书设计教学流程二次复备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2-6-1,已知抛物线(de)顶点为A(O,1),矩形CDEF(de)顶点C、F在抛物线上,D、E在x轴上,CF交y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1)求此抛物线(de)解析式;(2)如图2-6-2,若P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de)一点,连结PB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P、Q分别作x轴(de)垂线,垂足分别为S、R.①求证:PB=PS;②判断△SBR(de)形状;③试探索在线段SR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P、S、M为顶点(de)三角形和以点Q、R、M为顶点(de)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点(de)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⑴解:方法一:∵B点坐标为(0,2),∴OB=2,∵矩形CDEF面积为8,∴CF=4.∴C点坐标为(一2,2).F点坐标为(2,2).设抛物线(de)解析式为2=++.y ax bx c其过三点A(0,1),C(-2.2),F(2,2).得1242242x a b c a b c =⎧⎪=-+⎨⎪=++⎩解得1,0,14a b c === ∴此抛物线(de)解析式为2114y x =+方法二:∵B 点坐标为(0,2),∴OB =2,∵矩形CDEF 面积为8, ∴CF=4.∴C 点坐标为(一2,2).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x c =+.其过点A(0,1)和C(-2.2)124c a c =⎧⎨=+⎩ 解得1,14a c ==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2114y x =+ (2)解:①过点B 作BN BS ⊥,垂足为N .∵P 点在抛物线y=214x +l 上.可设P 点坐标为21(,1)4a a +.∴PS =2114a +,OB =NS =2,BN =a .∴PN=PS —NS=2114a - 在Rt PNB 中.PB 2=222222211(1)(1)44PN BN a a a +=-+=+ ∴PB =PS =2114a +②根据①同理可知BQ =QR.∴12∠=∠,又∵ 13∠=∠,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与△ABC(de)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如图 2-6-5所示,五边形 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de)一块土地(de)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2-6-6所示(de)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de)分界小路(2-6-6中折线CDE)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E点修一条直路,直路修好后,要保持直路左边(de)土地面积与承包时(de)一样多,右边(de)土地面积与开垦(de)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de)几何知识,按张大爷(de)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de)占地面积).(1)写出设计方案.并画出相应(de)图形;(2)说明方案设计理由.解:探究规律:(l)△ABC和△ABP,△AOC和△ BOP、△CPA和△CPB.(2)△ABP;因为平行线间(de)距离相等,所以无论点P在m上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P与△ABC同底等高,因此,它们(de)面积总相等.解决问题:⑴画法如图2-6-7所示.连接EC,过点D作DF∥EC,交CM于点F,连接EF,EF即为所求直路位置.⑵设EF交CD于点H,由上面得到(de)结论可知:SΔECF =SΔECD,SΔHCF=SΔEDH,所以S五边形ABCDE=S五边形ABCFE,S五边形EDCMN=S四边形EFMN.点拨:本题是探索规律题,因此在做题时要从前边问题中总结出规律,后边(de)问题要用前边(de)结论去一做,所以要连接EC,过D作DF∥EC,再运用同底等高(de)三角形(de)面积相等.例3如图2-6-8所示,已知抛物线(de)顶点为M(2,-4),且过点A(-1,5),连结AM交x轴于点B.⑴求这条抛物线(de)解析式;⑵求点 B(de)坐标;⑶设点P(x,y)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顶点 M左方一段上(de)动点,连结 PO,以P为顶点、PQ为腰(de)等腰三角形(de)另一顶点Q在x轴上,过Q作x 轴(de)垂线交直线AM于点R,连结PR.设面 PQR(de)面积为S.求S与x之间(de)函数解析式;⑷在上述动点P(x,y)中,是否存在使SΔPQR=2(de)点因为QR 与x 轴垂直且与直线AM 交于点R,所以R 点(de)坐标为(2x,-6x+2)如图2-6-9所示,作P H ⊥OR 于H,则PH=|||2|,|62|Q P x x x x x QR x -=-==-+而S=△PQR(de)面积=12 QR ·P H= 12|62|x x -+ 下面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当点Q 在点B 左方时,即0<x <13时, 当R 在 x 轴上方,所以-6x +2>0.所以S=12(-6x +2)x=-3x 2+x ; ②当点Q 在点B 右方时,即13<x <2时 点R 在x 轴下方,所以-6x +2<0.所以S=12[-(-6x +2)]x=3x 2-x ; 即S 与x 之间(de)函数解析式可表示为2213(0)313(2)3x x x S x x x ⎧-+<<⎪⎪=⎨⎪-<<⎪⎩(4)当S=2时,应有-3x 2+x =2,即3x 2 -x+ 2=0,显然△<0,此方程无解.或有3x 2-x =2,即3x 2 -x -2=0,解得x 1 =1,x 2=-23。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拓展〕思维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类比,总结规律在初中数学中,不少数之间、形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思想方法加以探求,归纳与类比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

归纳的方法是人们熟悉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从特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当找到一般规律后,用它作指导,再去研究类似的问题。

如:学习函数,我们往往是从四个方面来学习。

学习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

正如数学家波里亚说的那样:"人们总认为数学只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往往忽略了它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归纳科学。

'类比也是人们熟悉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把某些相同的量或相似的量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建立体系鱼网之所以能够逮住到鱼,是由于经线和网线编成网的缘故。

我们在初三进行总复习时,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复习。

一是按照知识系统进行复习,我们称之为条条复习,这样可以把三年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二是按照专题复习,称之为块块复习,这样可以从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上总结规律,提升能力。

如果把条条复习称为经线,块块复习称为纬线,这样就把知识编织成网络,再把数学思想方法看成鱼网上的总绳,那么便可以提纲挈领,收放自如,得心应手。

如:通过复习可以把证实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归纳如下:(1)利用平行线的定义;(2)利用平行公理;(3)利用三线八角;(4)利用中位线的性质;(5)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利用比例等等。

建议认真地做好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形成网络等一些有效的复习工作,建议把初一、初二的教材拿出来,对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公式、定理全部认真地梳理总结,这些知识在以前学过,大部分知识点在同学的记忆里,可能有点模糊了,但不可能全部忘记,只要把它们认真地看一遍,许多知识点,会从记忆中被唤醒,并在大脑里逐渐地清楚活跃起来,然后理出一条线,把知识象穿珍珠一样串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体系,记忆就会更深入,运用就会更灵活。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分层设计(全国I卷)学案:第一层练悟篇 第5讲 数学文化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分层设计(全国I卷)学案:第一层练悟篇 第5讲 数学文化

第5讲数学文化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A.14斛B.22斛C.36斛D.66斛解析:选B米堆的体积为14×13×π×⎝⎛⎭⎫8×42π2×5=3203π(立方尺),从而这堆米约有3203×3×1.62≈22(斛).故选B.2.(2019·浙江高考)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 .158B .162C .182D .324解析:选B 如图,该柱体是一个五棱柱,棱柱的高为6,底面可以看作由两个直角梯形组合而成,其中一个上底为4,下底为6,高为3,另一个的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3.则底面面积S =2+62×3+4+62×3=27,因此,该柱体的体积V =27×6=162.故选B.3.《九章算术》中对一些特殊的几何体有特定的称谓,例如,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为堑堵.将一堑堵沿其一顶点与相对的棱所在平面切开,得到一个阳马(底面是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和一个鳖臑(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在如图所示的堑堵ABC -A 1B 1C 1中,AA 1=AC =5,AB =3,BC =4,则阳马C 1-ABB 1A 1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25πB .50πC .100πD .200π解析:选B 由题意得阳马C 1-ABB 1A 1的外接球即为堑堵ABC -A 1B 1C 1的外接球,球心在正方形ACC 1A 1的中心,所以外接球的半径R =522,表面积为4πR 2=50π.故选B. 4.(2019·全国卷Ⅲ)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挖去四棱锥O -EFGH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AB =BC =6 cm ,AA 1=4 cm.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g/cm 3,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g.解析:由题知挖去的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6 cm 和4 cm ,故V 挖去的四棱锥=13×12×4×6×3=12(cm 3). 又V 长方体=6×6×4=144(cm 3),所以模型的体积为V 长方体-V 挖去的四棱锥=144-12=132(cm 3),所以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132×0.9=118.8(g).答案:118.85.(2019·全国卷Ⅱ)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①).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②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解析:先求面数有如下两种方法.法一:由“半正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及棱数为48可知,其上部分有9个面,中间部分有8个面,下部分有9个面,共有2×9+8=26(个)面.法二:一般地,对于凸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2.(欧拉公式)由题图知,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的顶点数为24.故由V+F-E=2,得面数F=2+E-V=2+48-24=26.再求棱长.作中间部分的横截面,由题意知该截面为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上的正八边形ABCDEFGH,如图,设其边长为x,则正八边形的边长即为棱长.连接AF,过H,G分别作HM⊥AF,GN⊥AF,垂足分别为M,N,则AM=MH=NG=NF=2 2x.又AM+MN+NF=1,即22x+x+22x=1.解得x=2-1,即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2-1.答案:262-1[题后悟通]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我国古代发现的球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圆台的体积公式和“牟合方盖”“阳马”“鳖臑”“堑堵”“刍薨”等中国古代几何名词为背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等.数列中的数学文化[题组练透]1.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此数列的第20项为()A.220B.200C.180 D.162解析:选B由0,2,4,8,12,18,24,32,40,50,…,可得偶数项的通项公式为a2n=2n2(n∈N*).则此数列的第20项为2×102=200.故选B.2.《九章算术》中有一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其意思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五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若按此比例偿还,牛、马、羊的主人各应赔偿多少粟?在这个问题中,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 )A.507斗粟 B .107斗粟 C.157斗粟 D .207斗粟 解析:选C 法一:设羊、马、牛主人赔偿的粟的斗数分别为a 1,a 1,a 3,则这3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公比q =2,所以a 1+2a 1+4a 1=5,解得a 1=57,故a 3=207,a 3-a 1=207-57=157.故选C. 法二:羊、马、牛主人赔偿的比例是1∶2∶4,故牛主人应赔偿5×47=207(斗),羊主人应赔偿5×17=57(斗),故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了207-57=157(斗).故选C. 3.“斐波那契”数列是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的.数列中的一系列数字常被人们称为神奇数.具体数列为:1,1,2,3,5,8,13,…,即从该数列的第三项开始,每个数字都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已知数列{a n }为“斐波那契”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2 021=m ,则S 2 019=( )A .2mB .2m -12C .m +1D .m -1解析:选D 因为a n +2=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a n -1+a n -2+a n -1=a n +a n -1+a n -2+a n -3+a n -2=…=a n +a n -1+a n -2+a n -3+…+a 2+a 1+a 2=S n +1,所以S 2 019=a 2 021-1=m -1.故选D.[题后悟通]1.数列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古代数学名著中的数列问题为背景,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及递推关系.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掌握等比(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算法中的数学文化1.公元三世纪中期,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并因此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 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设计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为(参考数据:sin 15°≈0.258 8,sin 7.5°≈0.130 5)( )A .12B .24C .36D .48解析:选B 按照程序框图执行,n =6,S =3sin 60°=332,不满足条件S ≥3.10,执行循环;n =12,S =6sin 30°=3,不满足条件S ≥3.10,执行循环;n =24,S =12sin 15°≈12×0.258 8=3.105 6,满足条件S ≥3.10,跳出循环,输出n 的值为24.故选B.2.1927年德国汉堡大学的学生考拉兹提出一个猜想: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对它除以2,这样循环,最终结果都能得到1.该猜想看上去很简单,但有的数学家认为“该猜想任何程度的解决都是现代数学的一大进步,将开辟全新的领域”.至于如此简单明了的一个命题为什么能够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大概与其蕴含的“奇偶归一”思想有关.如图是根据考拉兹猜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则①处应填写的条件及输出的结果i 分别为( )A.a是偶数? 6 B.a是偶数?8C.a是奇数? 5 D.a是奇数?7解析:选D由已知可得,①处应填写“a是奇数?”.a=10,i=1;a=5,i=2;a =16,i=3;a=8,i=4;a=4,i=5;a=2,i=6;a=1,i=7,退出循环,输出的i=7.故选D.[题后悟通]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和割圆术都是课本上出现的算法案例.其中,更相减损术和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古代的优秀算法,课本上的进位制案例原本不渗透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但命题人巧妙地将烽火戍边的故事作为背景,强化了试题的“文化育人”功能.概率中的数学文化1.(2019·全国卷Ⅲ)《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A.0.5B.0.6C.0.7 D.0.8解析:选C 法一:设调查的100位学生中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为x ,则x +80-60=90,解得x =70,所以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70100=0.7.故选C.法二:用Venn 图表示调查的100位学生中阅读过《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人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易知调查的100位学生中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为70,所以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70100=0.7.故选C.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勾五步,股一十二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步和12步,问其内切圆的直径为多少步?”现从该三角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内切圆的概率是( )A.π15B .2π5 C.2π15 D .4π15 解析:选C 因为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步和12步,所以其斜边长为13步,设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12×5×12=12(5+12+13)r ,解得r =2.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此点取自内切圆内的概率P =4π12×5×12=2π15.故选C. 3.齐王与田忌赛马,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劣于齐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下等马,现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 ) A.13 B .14 C.15 D .16解析:选A 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比赛,对阵情况如下表:齐王的马上 上 上 中 中 中 下 下 下 田忌的马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双方马的对阵中,有3种对抗情况田忌能赢,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P =39=13.故选A. 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把三角形的田称为“圭田”,把直角梯形的田称为“邪田”,称底是“广”,称高是“正从”,“步”是丈量土地的单位.现有一邪田,广分别为十步和二十步;正从为十步,其内有一块广为八步,正从为五步的圭田.若在邪田内随机种植一株茶树,求该株茶树恰好种在圭田内的概率为( )A.215B .25 C.415 D .15解析:选B 由题意可得邪田的面积S =12×(10+20)×10=150,圭田的面积S 1=12×8×5=20,则所求的概率P =S 1S =20150=215.故选B. 5.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图案,它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按照太极图的构图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被函数y =3sin π6x 的图象分割为两个对称的鱼形图案,如图所示,其中小圆的半径均为1,现从大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 .136B .118C .112D .19解析:选B 函数y =3sin π6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6,0)和点(-6,0),则大圆的半径为6,面积为36π,而小圆的半径为1,两个小圆的面积和为2π,所以所求的概率是2π36π=118.故选B.[题后悟通]概率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背景中概括出相关的概率模型求解.函数中的数学文化题[题组练透]1.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转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定义:图象能够将圆O的周长和面积同时等分成两部分的函数称为圆O的一个“太极函数”,给出下列命题:①对于任意一个圆O,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②函数f(x)=ln(x2+x2+1)可以是某个圆的“太极函数”;③正弦函数y=sin x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④函数y=f(x)是“太极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函数y=f(x)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命题为()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A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分成两部分,故对于任意一个圆O,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故①正确;函数f(x)=ln(x2+x2+1)的图象如图所示,故其不可能为圆的“太极函数”,故②错误; 将圆的圆心放在正弦函数y =sin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上,则正弦函数y =sin x 是该圆的“太极函数”,从而正弦函数y =sin 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故③正确;函数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y =f (x )是“太极函数”,但函数y =f (x )是“太极函数”时,图象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故④错误.故选A.2.在《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所示,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且BD ⊥CD ,AB =BD =CD ,点P 在棱AC 上运动,设CP 的长度为x ,若△PBD 的面积为f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选A 如图,作PQ ⊥BC 于Q ,作QR ⊥BD 于R ,连接PR ,则PQ ∥AB ,QR ∥CD .因为PQ ⊥BD ,又PQ ∩QR =Q ,所以BD ⊥平面PQR ,所以BD ⊥PR ,即PR 为△PBD 中BD 边上的高.设AB =BD =CD =1,则CP AC =x 3=PQ 1,即PQ =x 3, 又QR 1=BQ BC =AP AC =3-x 3,所以QR =3-x 3, 所以PR =PQ 2+QR 2=⎝⎛⎭⎫x 32+⎝ ⎛⎭⎪⎫3-x 32=33 2x 2-23x +3,所以f (x )=36 2x 2-23x +3=66 ⎝⎛⎭⎫x -322+34.故选A. [题后悟通]函数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2024文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2024文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2024文案教案名称: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第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提升解题技能。

2.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函数与导数2.三角函数3.数列4.解析几何5.统计与概率6.立体几何教学时间:12周一、第一周:函数与导数1.1复习函数的基本性质、图像及变换1.2复习导数的概念、求导法则及导数应用教学重点:1.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极值点等基本性质。

2.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导数应用(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拐点等)。

教学难点:1.函数图像的变换。

2.导数应用中的极值点、拐点等。

教学案例:1.已知函数f(x)=x^33x,求f(x)的单调区间、极值点及拐点。

2.已知函数g(x)=sin(x)+cos(x),求g(x)的周期、单调区间及极值点。

二、第二周:三角函数2.1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及性质2.2复习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教学重点:1.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如正弦、余弦、正切等)。

2.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3.三角恒等变换(如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

4.解三角形(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教学难点:1.三角恒等变换的灵活运用。

2.解三角形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1.已知sin(α)=3/5,cos(α)=4/5,求tan(α)的值。

2.在△ABC中,a=3,b=4,C=60°,求c的值。

三、第三周:数列3.1复习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3.2复习数列的递推关系及数列极限教学重点:1.数列的基本概念(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3.数列的递推关系及数列极限。

教学难点:1.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2.数列极限的计算。

教学案例:1.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a1=1,a3=3,求an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bn}满足递推关系bn=2bn-1+1,b1=1,求bn的通项公式。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回顾中考数学考试的重点知识和考点;2. 提供练习题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3. 指导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复习知识点和公式(50分钟)1. 回顾中考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2. 讲解并复习重要公式和定理,如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3. 通过例题演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提供复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第二步: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讲解(40分钟)1. 介绍常见解题技巧和考试答题技巧,如逆向思维、排除法等;2. 讲解解题步骤和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3. 通过实例展示解题技巧的应用,并讲解其中的思路和方法;4.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强解题技巧的运用能力。

第三步:总结归纳和练习题解析(60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常见考点和易错点,强调重点和难点;2.解析中考数学真题中相关考点的典型题目,阐述解题思路和方法;3. 提供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解决类似的题目;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5.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理解之处进行详细解答和讲解。

第四步:学习计划和复习建议(20分钟)1. 与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复习安排;2. 强调每日的复习和练习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3. 分配一个个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记录反馈;4. 鼓励学生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

教案评估与反思:1. 在每一步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或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2.定期与学生进行复习进展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补充讲解;4.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反思,优化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巩固基础知识;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2. 高考数学中的常见难题类型,如证明题、应用题等;3. 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高考数学中的难点知识点,如概率与统计、向量等;2. 高考数学中的复杂问题的解题方法;3. 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拓展和创新。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章节);2. 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习题集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点1. 复习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2. 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图像特征等;3. 复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二、解题技巧讲解1. 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如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证明题的解答;2. 解题思路的培养,如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法解决应用题;3. 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注意题目中的条件限制、合理利用已知信息等。

三、典型例题分析1. 选取高考历年真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2.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对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和易错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综合练习1. 提供一定数量的综合练习题,涵盖高考数学各个知识点和题型;2.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培养解题的快速和准确性;3.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2.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讨论,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分析高考数学考试的题型和考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试水平。

教学目标:1. 熟悉高考数学考试的题型和考点;2. 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3. 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4. 提高应试技巧和答题效率。

教学内容:1. 高考数学考试的题型和考点;2. 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3. 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4. 典型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步骤:第一步:梳理考纲和教材1. 分析高考数学考试的题型和考点,明确复习重点;2. 对教材进行全面复习,整理知识点和公式。

第二步:制定复习计划1. 根据考试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2. 将复习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复习。

第三步:教学设计和授课1. 根据每个模块的复习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讲解方法;2. 针对每个考点,提供相关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3. 结合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四步:巩固和拓展1. 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第五步:模拟考试和评估1.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试水平;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教学资源:1. 高中数学教材和辅导书籍;2. 高考数学真题和模拟试卷;3. 网络教学资源和题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模拟考试;4. 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个体化指导和反馈。

教学反思:1. 定期总结和评估教学效果;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程第二编专题八数学文化与创新应用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练习理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程第二编专题八数学文化与创新应用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练习理

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考情研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既体现了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核心知识回顾1。

以古代数学书籍《九章算术》《数书九章》等书为背景的数学文化类题目.2.与高等数学相衔接的题目,如几类特殊的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符号函数.3.以课本阅读和课后习题为背景的数学文化类题目: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二进制、割圆术、阿氏圆等.4.以中外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为背景的题目,如:回文数、匹克定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猜想等经典数学小问题.热点考向探究考向1 算法中的数学文化例1 (2019·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我国古代名著《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思为:一尺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都截不完.现将该木棍依此规律截取,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功能就是计算截取20天后所剩木棍的长度(单位:尺),则①②③处可分别填入的是()A.i<20,S=S-1i,i=2iB.i≤20,S=S-错误!,i=2i C.i<20,S=错误!,i=i+1D.i≤20,S=S2,i=i+1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天S=错误!,所以满足S=错误!,不满足S=S-错误!,故排除A,B;由框图可知,计算第二十天的剩余时,有S=错误!,且i=21,所以循环条件应该是i≤20.故选D.以古代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术、割圆术等为背景,将数学文化嵌入到程序框图,既强调了算法的历史,又展示了算法的思想,解题时要弄明白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的变化规律,理解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今有方物一束,外周一匝有三十二枚,问积几何?”设每层外周枚数为a,如图是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为( )A.121 B.81 C.74 D.49答案B解析满足a≤32,第一次循环:S=1,n=2,a=8;满足a≤32,第二次循环:S=9,n=3,a=16;满足a≤32,第三次循环:S=25,n =4,a=24;满足a≤32,第四次循环:S=49,n=5,a=32;满足a≤32,第五次循环:S=81,n=6,a=40.不满足a≤32,输出S.故选B.考向2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2 (2019·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表,即杨辉三角,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在“杨辉三角"中,第n 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2n-1,若去除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4,6,4,5,10,10,5,…,则此数列的前15项和为( )A.110 B.114 C.124 D.125答案B解析由题意,n次二项式系数对应的杨辉三角形的第n+1行,令x=1,可得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和2n,其中第1行为20,第2行为21,第3行为22,…以此类推,即每一行的数字之和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杨辉三角形中前n行的数字之和为S n =错误!=2n-1,若除去所有为1的项,则剩下的每一行的数字的个数为1,2,3,4,…,可以看成构成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T n=错误!,令错误!=15,解得n=5,所以前15项的和表示前7行的数列之和减去所有的1,即(27-1)-13=114,即前15项的数字之和为114,故选B。

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练习理

202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练习理

第20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1.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北乡八千一百人,西乡七千四百八十八人,南乡六千九百一十二人,凡三乡,发役三百人,则北乡遣( )A.104人B.108人C.112人D.120人2.齐王与田忌赛马,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劣于齐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下等马,现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竞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 )A.13B.14C.15D.163.《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在探讨比率方面的应用非常丰富,其中有“米谷粒分”问题:粮仓开仓收粮,粮农送来1 534石,验其米内夹谷,随机取米一把,数得254粒内夹谷28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 )A.134石B.169石C.268石D.338石4.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下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2,n=2,依次输入的a为2,2,5,则输出的s=( )A.7B.12C.17D.345.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图案,它形象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改变根源的哲理,呈现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依据太极图的构图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 被函数y=3sin π6x 的图象分割为两个对称的鱼形图案(如图),其中小圆的半径均为1,现从大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136B.118C.112D.196.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验过的两仪数量总和.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此数列的第20项为( ) A.180 B.200 C.128 D.1627.我国南宋闻名数学家秦九韶发觉了由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设△ABC 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 的面积S=√14[c 2c 2-(c 2+c 2-c 22)2].若a 2sin C=4sinA,(a+c)2=12+b 2,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 ) A.√3B.2C.3D.√6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标记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方田》章有弧田面积计算问题,术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二而一.其大意如下,弧田面积计算公式为:弧田面积=12(弦×矢+矢×矢).弧田是由圆弧(弧田弧)和以圆弧的端点为端点的线段(弧田弦)围成的平面图形,公式中的“弦”指的是弧田弦的长,“矢”指的是弧田弧所在圆的半径与圆心到弧田弦的距离之差.现有一弧田,其弧田弦AB 等于6米,其弧田弧所在圆为圆O,若用上述弧田面积计算公式算得该弧田的面积为72平方米,则cos∠AO B=( )A.125B.325C.15D.7259.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已知长方形面积求一边的方法,其前两步: 第一步,构造数列1,12,13,14,…,1c ;①其次步,将数①的各项乘n,得数列(记为)a 1,a 2,a 3,…,a n .则a 1a 2+a 2a 3+…+a n-1a n 等于( ) A.n 2B.(n-1)2C.n(n-1)D.n(n+1)10.《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闻名数学经典,其中对勾股定理的论术比西方早一千多年,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大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该材料,锯口深1寸,锯道长1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料的直径是多少?长为1丈的圆柱形木材部分镶嵌在墙体中,截面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镶嵌在墙体内的部分).已知弦AB=1尺,弓形高CD=1寸,估算该木材镶嵌在墙中的体积约为( )(注:1丈=10尺=100寸,π≈3.14,sin22.5°≈513) A.600立方寸 B.610立方寸 C.620立方寸 D.633立方寸11.(2024重庆质量调研(一))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其意思为:今有人持金出五关,第1关收税金为持金的12,第2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3,第3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4,第4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5,第5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6,5关所收税金之和,恰好重1斤.问此人总共持金多少?在此问题中,第5关收税金( ) A.120 斤 B.125 斤 C.130斤 D.136斤12.下图是某老师讲解欧阳修《卖油翁》的课件用图,若铜钱的直径为3 cm,中间有边长为0.25 cm 的正方形孔,则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油滴的大小忽视不计),则油滴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是 .13.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的值为.14.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探讨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方法,发觉了黄金分割,其= .比值约为0.618,这一数值也可以表示为m=2sin 18°,若m2+n=4,则c√c2cos227°-11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意思是:“今有蒲草第1天长高3尺,莞草第1天长高1尺,以后,蒲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问第几天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依据上述的已知条件,可求得第天时,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结果实行“只入不舍”的原则取整数,相关数据:lg 3≈0.477 1,lg 2≈0.301 0).答案全解全析1.B 由题设可知这是一个分层抽样的问题,其中北乡可抽取的人数为300×81008100+7488+6912=300×810022500=108.故选B.2.A 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竞赛,对阵状况如下表:齐王的马 上 上 上 中 中 中 下 下 下 田忌的马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双方马的对阵中,有3种对阵状况田忌能赢,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P=39=13.故选A.3.B 设这批米内夹谷约为x 石,则由题意得c 1534=28254,解得x≈169.4.C 由题意,x=2,n=2,k=0,s=0,输入的a=2,则s=0×2+2=2,k=1;输入的a=2,则s=2×2+2=6,k=2;输入的a=5,s=6×2+5=17,k=3>2,结束循环.输出的s=17,故选C.5.B 函数y=3sin π6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6,0)和点(-6,0),则大圆的半径为6,面积为36π,而小圆的半径为1,两个小圆的面积和为2π,所以所求的概率是2π36π=118,故选B.6.B 由2-0=2,8-4=4,18-12=6,32-24=8,50-40=10,……可得从第11项到20项依次为60,72,84,98,112,128,144,162,180,200,所以此数列的第20项为200.7.A 由a 2sin C=4sin A 及正弦定理得ac=4,再结合(a+c)2=12+b 2,得a 2+c 2-b 2=4,则S=√14[c 2c 2-(c 2+c 2-c 22)2]=√16-44=√3,故选A.8.D 如图,依题意AB=6米,设CD=x 米(x>0),则12(6x+x 2)=72,解得x=1.设OA=y 米,则(y-1)2+9=y 2,解得y=5.由余弦定理得cos∠AOB=25+25-362×5×5=725,故选D.9.C 由题意知a k =c c(k=1,2,3,…,n),则a 1a 2+a 2a 3+…+a n-1a n =c 21×2+c 22×3+…+c 2(c -1)c =n 2(1-12)+n 2(12-13)+…+n 21c -1-1c=n21-12+12-13+…+1c -1-1c=n 2(1-1c )=n(n-1).故选C.10.D 连接OA,OB,OD,设☉O 的半径为R 寸, 则(R-1)2+52=R 2,所以R=13. sin∠AOD=cc cc =513.所以∠AOD≈22.5°,即∠AOB=45°. 故∠AOB=π4.所以S 弓形ACB =S 扇形OACB -S △OAB=12×π4×132-12×10×12≈6.33(平方寸).所以该木材镶嵌在墙中的体积约为S 弓形ACB ×100=633立方寸.11.B 假设原来持金为x 斤,则第1关收税金12x;第2关收税金13(1-12)x=12×3x;第3关收税金14(1-12-16)x=13×4x;第4关收税金15(1-12-16-112)x=14×5x;第5关收税金16(1-12-16-112-120)x=15×6x.依题意,得12x+12×3x+13×4x+14×5x+15+6x=1,即(1-16)x=1,56x=1,解得x=65,所以15×6x=15×6×65=125.故选B. 12.答案136π解析 铜钱的面积S 1=π(32)2=9π4(cm 2),中间正方形孔的面积S 2=(14)2=116(cm 2),故所求概率P=c 2c 1=136π.13.答案 1.6解析 由三视图知,商鞅铜方升由一圆柱和一长方体组合而成,由题意得, (5.4-x)×3×1+π·(12)2x=12.6. 解得x=1.6.14.答案 2解析 由题设知n=4-m 2=4-4sin 218°=4(1-sin 218°)=4cos 218°,则c √c2cos 227°-1=2sin18°√4cos 218°2cos 227°-1=2·(2sin18°cos18°)cos54°=2sin36°sin36°=2.15.答案 3解析 由题意得,蒲草的长度组成首项为a 1=3,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a n },设其前n 项和为A n ;莞草的长度组成首项为b 1=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b n },设其前n 项和为B n .A n =3(1-12c )1-12,B n =2c -12-1,令3(1-12c )1-12=2c -12-1,化简得2n+62c =7(n∈N *),解得2n=6,所以n=lg6lg2=1+lg3lg2≈3,即第3天时蒲草和莞草长度相等.。

高三二轮复习数学文化主题教学设计——以2022年高考试题为例

高三二轮复习数学文化主题教学设计——以2022年高考试题为例

高三二轮复习数学文化主题教学设计——以2022年高考试题为例一、数学文化试题分析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文化相关的试题继续考查,主要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先进科技文化、数学实践应用等情境相结合.涉及的数学知识主要有函数、数列、平面几何、空间几何、解析几何等.二、核心素养分析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文化相关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转化运算能力,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三、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引导、分析、解答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文化情境的试题,让学生感受如何读题审题、如何进行转化与运算;明确数学文化考查的情境方式,明确数学文化与哪些数学知识相结合.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读题审题和正确转化运算,明确数学文化考查的情境方式,明确与那些数学知识相结合.教学的难点是读题审题和正确的转化运算.五、教学主要过程设计1.数学文化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情境相结合题目:(2022浙江卷11)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发现了从三角形三边求面积的公式,他把这种方法称为“三斜求积”,它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个空白.如果把这个方法写成公式,就是,其中,,是三角形的三边,是三角形的面积.设某三角形的三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____.师生活动读题,并思考以下问题:教师:秦九韶发现“三斜求积”方法的公式情境中,面积与三边是否有直接关系?(有)可以直接把边长代入计算吗?(可以)学生:可以.教师:请动笔正确计算.教师巡查.请同学展示.对照参考解答过程.解析:因为,所以.故.2.数学文化与现代先进科技文化情境相结合题目:(2022北京卷7)在北京冬奥会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使用高效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为实现绿色冬奥作出了贡献.如图描述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所处的状态与和的关系,其中表示温度,单位是;表示压强,单位是.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图4A. 当,时,二氧化碳处于液态.B. 当,时,二氧化碳处于气态.C. 当,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D. 当,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师生活动读题、观察图4,并思考以下问题:教师:(1)在北京冬奥会上“冰丝带”使用高效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情境在,如图4,二氧化碳所处的状态关键应该找什么?(边界与范围)(2)如何利用图4,怎样运算进行答案选择?(估算、逐一检验、排除)教师:请动笔逐一进行估算.教师巡查.请同学展示.对照参考解答过程.解析:当,时,,此时二氧化碳处于固态,故A错误.当,时,,此时二氧化碳处于液态,故B错误.当,时,与4非常接近,故此时二氧化碳处于固态,另一方面,时对应的是非超临界状态,故C错误.当,时,因, 故此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故D正确.故选:D.3.数学文化与数学实践应用情境相结合题目:(2022新高考Ⅰ卷4)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水位为海拔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上升到时,增加的水量约为()()A. B. C. D.师生活动读题,并思考以下问题:教师:(1)在南水北调工程情境中,题目中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可看作一个什么立体图形?(棱台)(2)根据条件,增加的水量是求什么?(棱台体积)(3)棱台体积公式是?()如何作图找高、单位要统一不?教师:请动笔作图、计算.教师巡查.请同学展示.对照参考解答过程.解析:依题意作出图5,图5可知棱台的高为(m),所以增加的水量即为棱台的体积.棱台上底面积,下底面积,∴.故选:C.六、教学设计小结与反思通过对上述试题的引导、分析、解答感受到数学文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先进科技文化、数学实践应用等情境相结合.可以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出现,可以与函数、数列、平面几何、空间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结合,当然还可以和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二轮主题小专题复习,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很多主题进行.通过本主题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明确数学文化在高考中怎样考查,可以与那些数学知识相结合,难点在哪里.在解答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转化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数学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养成实践研究”(川教函[2019]514号)子课题“数学文化指引下民族地区农村学校高中数学常态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三特色讲练数学传统文化学案(含解析)

2019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三特色讲练数学传统文化学案(含解析)

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题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我国古代发现的球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圆台的体积公式和“牟合方盖”“阳马”“鳖臑”“堑堵”“刍薨”等中国古代几何名词为背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等.[典型例题](1)(2018·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对立体几何有深入的研究,从其中的一些数学用语可见,譬如“鳖臑”意指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某“鳖臑”的三视图(图中网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如图所示,已知该几何体的高为22,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2)(2018·黄冈模拟)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体积的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是几何体的高,“幂”是截面面积.其意:如果两个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的截面面积恒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已知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2x ,一个焦点为(5,0).直线y =0与y =3在第一象限内与双曲线及渐近线围成如图所示的图形OABN ,则它绕y 轴旋转一圈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 (1)由该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其直观图,并放入长方体中,如图中的三棱锥A -BCD 所示,其中AB =22,BC =CD =2,易知长方体的外接球即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设外接球的直径为2R ,所以4R 2=(22)2+(2)2+(2)2=8+2+2=12,则R 2=3,因此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12π.(2)由题意可得双曲线的方程为x 2-y 24=1,直线y =3在第一象限内与渐近线的交点N 的坐标为⎝⎛⎭⎫32,3,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B 的坐标为⎝⎛⎭⎫132,3,在所得几何体中,在高为h 处作一截面,则截面面积为π⎝⎛⎭⎫1+h 24-h 24=π,根据祖暅原理,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与底面面积为π,高为3的圆柱的体积相同,故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3π.【答案】 (1)12π (2)3π(1)本例(1)以“鳖臑”为背景,考查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并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此类问题源于生活中的盖房问题.这将引领师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体现数学文化“以数化人”的功能.对于其他几何体,如“刍童”“羡除”等,需要给予关注.(2)祖暅原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暅提出的一个关于几何体体积的著名定理,祖暅提出这个原理,要比其他国家的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人教A 版《必修2》教材第30页专门介绍了祖暅原理.本题取材于祖暅原理,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点训练]《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公式V ≈136L 2h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7264L 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A.227B.258C.15750D.355113解析:选A.依题意,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V =13πr 2h ≈7264L 2h =7264(2πr )2h ,化简得π≈227.故选A.数列中的数学文化题数列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为背景,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典型例题](1)《九章算术》中有一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其意思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五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若按此比例偿还,牛、马、羊的主人各应赔偿多少粟?在这个问题中,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 )A.507斗粟 B.107斗粟 C.157斗粟 D.207斗粟 (2)北宋数学家沈括的主要成就之一为隙积术,所谓隙积,即“积之有隙”者,如累棋、层坛之类,这种长方台形状的物体垛积.设隙积共n 层,上底由a ×b 个物体组成,以下各层的长、宽依次增加一个物体,最下层(即下底)由c ×d 个物体组成,沈括给出求隙积中物体总数的公式为s =n 6[(2a +c )b +(2c +a )d ]+n6(c -a ),其中a 是上底长,b 是上底宽,c 是下底长,d 是下底宽,n 为层数.已知由若干个相同小球粘黏组成的隙积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隙积中所有小球的个数为( )A .83B .84C .85D .86【解析】 (1)法一:设羊、马、牛主人赔偿的粟的斗数分别为a 1,a 2,a 3,则这3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公比q =2,所以a 1+2a 1+4a 1=5,解得a 1=57,故a 3=207,a 3-a 1=207-57=157,故选C.法二:羊、马、牛主人赔偿的比例是1∶2∶4,故牛主人应赔偿5×47=207(斗),羊主人应赔偿5×17=57(斗),故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了207-57=157(斗),故选C. (2)由三视图知,n =5,a =3,b =1,c =7,d =5,代入公式s =n 6[(2a +c )b +(2c +a )d ]+n6(c -a )得s =85,故选C.【答案】 (1)C (2)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掌握等比(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对点训练]《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均输章》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每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在这个问题中,丙所得为( )A.76钱B.56钱C.23钱 D.1钱解析:选D.因为甲、乙、丙、丁、戊每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设每人所得依次为a -2d 、a -d 、a 、a +d 、a +2d ,则a -2d +a -d +a +a +d +a +2d =5,解得a =1,即丙所得为1钱,故选D.算法中的数学文化题算法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我国古代优秀算法为背景,考查程序框图.[典型例题](1)公元三世纪中期,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并因此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设计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为(参考数据:sin 15°≈0.258 8,sin 7.5°≈0.130 5)( )A .12B .24C .36D .48(2)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曾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戍边的官兵通过在烽火台上举火向国内报告,烽火台上点火表示数字1,不点火表示数字0,这蕴含了进位制的思想.图中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就源于我国古代戍边官兵的“烽火传信”.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 =110011,k =2,n =7,则输出的b =( )A .19B .31C.51 D.63【解析】(1)按照程序框图执行,n=6,S=3sin 60°=332,不满足条件S≥3.10,执行循环;n=12,S=6sin 30°=3,不满足条件S≥3.10,执行循环;n=24,S=12sin 15°≈12×0.258 8=3.105 6,满足条件S≥3.10,跳出循环,输出n的值为24,故选B.(2)按照程序框图执行,b依次为0,1,3,3,3,19,51,当b=51时,i=i+1=7,跳出循环,故输出b =51.故选C.【答案】(1)B(2)C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和割圆术都是课本上出现的算法案例.其中,更相减损术和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古代的优秀算法,课本上的进位制案例原本不渗透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但命题人巧妙地将烽火戍边的故事作为背景,强化了试题的“文化育人”功能.[对点训练]《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为现代语言如下: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现给出“更相减损术”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如果输入的a=114,b=30,则输出的n为()A.3 B.6C.7 D.30解析:选C.a=114,b=30,k=1,n=0,a,b都是偶数,a=57,b=15,k=2,a,b不满足都为偶数,a=b不成立,a>b成立,a=57-15=42,n=0+1=1;a=b不成立,a>b成立,a=42-15=27,n=1+1=2;a=b不成立,a>b成立,a=27-15=12,n=2+1=3;a=b不成立,a>b不成立,a=15,b=12,a=15-12=3,n=3+1=4;a=b不成立,a>b不成立,a=12,b=3,a=12-3=9,n=4+1=5;a=b不成立,a>b成立,a=9-3=6,n=5+1=6;a=b不成立,a>b成立,a=6-3=3,n=6+1=7;a=b成立,输出的kb=6,n=7.概率中的数学文化题概率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典型例题](1)齐王与田忌赛马,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劣于齐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下等马,现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 )A.13B.14C.15D.16(2)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图案,它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按照太极图的构图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 被函数y =3sin π6x 的图象分割为两个对称的鱼形图案,如图所示,其中小圆的半径均为1,现从大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136B.118C.112D.19【解析】 (1)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比赛,对阵情况如下表:齐王的马 上 上 上 中 中 中 下 下 下 田忌的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双方马的对阵中,有3种对抗情况田忌能赢,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P =39=13.故选A.(2)函数y =3sin π6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6,0)和点(-6,0),则大圆的半径为6,面积为36π,而小圆的半径为1,两个小圆的面积和为2π,所以所求的概率是2π36π=118.故选B.【答案】 (1)A (2)B(1)本例(1)选取田忌赛马这一为人熟知的故事作为背景,考查了古典概型,趣味性很强,利于缓解考生在考场的紧张心理,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2)本例(2)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太极图为背景,考查几何概型,角度新颖,所给图形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的范例.[对点训练]《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勾五步,股一十二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步和12步,问其内切圆的直径为多少步?”现从该三角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内切圆的概率是( )A.π15B.2π5C.2π15D.4π15解析:选C.因为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步和12步,所以其斜边长为13步,设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12×5×12=12(5+12+13)r ,解得r =2.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此点取自内切圆内的概率P =4π12×5×12=2π15.故选C.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题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的几何测量问题或几何图形为背景,考查解三角形或三角变换.[典型例题](2018·益阳、湘潭调研)《数书九章》中给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个空白,与著名的海伦公式完全等价,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若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S =14⎣⎡⎦⎤c 2a 2-⎝⎛⎭⎫c 2+a 2-b 222,现有周长为22+5的△ABC满足sin A ∶sin B ∶sin C =(2-1)∶5∶(2+1),用上面给出的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 )A.32 B.34 C.52D.54【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2-1)∶5∶(2+1),可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2-1)x ,b =5x ,c =(2+1)x ,由题意得(2-1)x +5x +(2+1)x =(22+5)x =22+5,则x =1,故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ABC 的面积S =14⎣⎢⎡⎦⎥⎤(2+1)2(2-1)2-⎝ ⎛⎭⎪⎫3+22+3-22-522=34,故选B. 【答案】 B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现的“三斜求积术”虽然与海伦公式(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在形式上不一样,但两者完全等价,它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项空白,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经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人教A 版《必修5》教材对此有专门介绍.本题取材于教材中出现的“三斜求积”公式,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同时也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点训练]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如图,会标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大的锐角为θ,那么tan ⎝⎛⎭⎫θ+π4=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5,1,于是有5sin θ-5cos θ=1(0<θ<π2),即有sin θ-cos θ=15.从而(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2=4925,则sin θ+cos θ=75,因此sin θ=45,cos θ=35,tan θ=43,故tan ⎝⎛⎭⎫θ+π4=tan θ+11-tan θ=-7.答案:-7函数中的数学文化题函数中的数学文化题一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典型例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转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定义:图象能够将圆O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等分成两部分的函数称为圆O 的一个“太极函数”,给出下列命题:①对于任意一个圆O ,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 ②函数f (x )=ln(x 2+x 2+1)可以是某个圆的“太极函数”; ③正弦函数y =sin 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④函数y =f (x )是“太极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函数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A .①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④【解析】 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分成两部分,故对于任意一个圆O ,其“太极函数”有无数个,故①正确;函数f (x )=ln(x 2+x 2+1)的图象如图所示,故其不可能为圆的“太极函数”,故②错误;将圆的圆心放在正弦函数y =sin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上,则正弦函数y =sin x 是该圆的“太极函数”,从而正弦函数y =sin x 可以同时是无数个圆的“太极函数”,故③正确; 函数y =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则y =f (x )是“太极函数”,但函数y =f (x )是“太极函数”时,图象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故④错误.故选A.【答案】 A中华太极图,悠悠千古昭著于世,像朝日那样辉煌宏丽,又像明月那样清亮壮美.它是我们华夏先祖的智慧结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象征,它更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试题通过太极图展示了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对点训练]在《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所示,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且BD ⊥CD ,AB =BD =CD ,点P 在棱AC 上运动,设CP 的长度为x ,若△PBD 的面积为f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选A.如图,作PQ ⊥BC 于Q ,作QR ⊥BD 于R ,连接PR ,则PQ ∥AB ,QR ∥CD . 因为PQ ⊥BD ,又PQ ∩QR =Q ,所以BD ⊥平面PQR ,所以BD ⊥PR ,即PR 为△PBD 中BD 边上的高.设AB =BD =CD =1,则CP AC =x 3=PQ 1,即PQ =x 3,又QR 1=BQ BC =APAC =3-x 3,所以QR =3-x 3,所以PR =PQ 2+QR 2=⎝⎛⎭⎫x 32+⎝ ⎛⎭⎪⎫3-x 32=332x 2-23x +3,所以f (x )=362x 2-23x +3=66⎝⎛⎭⎫x -322+34,故选A.一、选择题1.(2018·合肥模拟)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ɡuǐ)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周而复始.若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那个节气(小暑)晷长是( )A .五寸B .二尺五寸C .三尺五寸D .四尺五寸解析:选B.设从夏至到冬至的晷长依次构成等差数列{a n },公差为d ,a 1=15,a 13=135,则15+12d =135,解得d =10.所以a 2=15+10=25,所以小暑的晷长是25寸.故选B.2.(2018·益阳、湘潭调研)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 ,x 的值分别为3,3,则输出v 的值为( )A .15B .16C .47D .48解析:选D.执行程序框图,n =3,x =3,v =1,i =2≥0,v =1×3+2=5,i =1≥0,v =5×3+1=16,i=0≥0,v =16×3+0=48,i =-1<0,退出循环,输出v 的值为48.故选D.3.(2018·沈阳教学质量监测(一))刘徽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宝贵的数学遗产,他所提出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割圆术的第一步是求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若在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该圆内接正六边形的概率是( )A.334πB.332πC.12πD.14π解析:选B.如图,在单位圆中作其内接正六边形,则所求概率P =S 六边形S 圆=34×12×6π×12=332π. 4.(2018·高考北京卷)“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 ,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A.32f B.322f C.1225fD.1227f解析:选D.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 ,由等比数列的概念可知,这十三个单音的频率构成一个首项为f ,公比为122的等比数列,记为{a n },则第八个单音频率为a 8=f (122)8-1=1227f ,故选D.5.(2018·潍坊模拟)“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干支顺序相配,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癸未,甲申、乙酉、丙戌、…、癸巳,…,癸亥,60个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2014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甲午年,那么2020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 )A .己亥年B .戊戌年C .庚子年D .辛丑年解析:选C.由题意知2014年是甲午年,则2015到2020年分别为乙未年、丙申年、丁酉年、戊戌年、己亥年、庚子年.6.(2018·惠州第二次调研)《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卦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依次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为“”,其表示的十进制数是( ) A .33 B .34 C .36D .35解析:选B.由题意类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的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0001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0×20+1×21+0×22+0×23+0×24+1×25=34.故选B.7.(2018·兰州模拟)刘徽《九章算术注》记载:“邪解立方,得两堑堵.邪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意即把一长方体沿对角面一分为二,这相同的两块叫堑堵,沿堑堵的一顶点与其相对的面的对角线剖开成两块,大的叫阳马,小的叫鳖臑,两者体积之比为定值2∶1,这一结论今称刘徽原理.如图是一个阳马的三视图,则其外接球的体积为( )A.3πB.3π2C .3πD .4π解析:选B.由三视图得阳马是一个四棱锥,如图中四棱锥P -ABCD ,其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 A ⊥底面ABCD 且P A =1,所以PC =3,PC 是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直径,所以此阳马的外接球的体积为4π3⎝⎛⎭⎫323=3π2,故选B.8.(2018·唐山五校联考)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大胆地应用以直代曲、无限趋近求圆周率的思想方法.现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一个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的程序框图(如图).若输入的a =3,n =10,则输出的n =( )A .20B .40C .80D .160参考数据:α 36° 18° 9° 4.5° sin α0.587 80.309 00.156 40.078 5解析:选B.当a =3,n =10时,b =3,a =12×10sin 360°10=2.939,此时|a -b |=0.061>0.05,不满足条件,则n =20,b =2.939,a =12×20×sin 360°20=3.090,此时|a -b |=0.151>0.05,不满足条件,则n =40,b =3.090,a =12×40×sin 360°40=3.128,此时|a -b |=0.038<0.05,满足条件,故输出的n =40.故选B. 9.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发现了由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ABC 的面积S =14⎣⎡⎦⎤c 2a 2-⎝⎛⎭⎫c 2+a 2-b 222.若a 2sin C =4sin A ,(a +c )2=12+b 2,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 )A. 3 B .2 C .3D. 6解析:选A.根据正弦定理,由a 2sin C =4sin A ,得ac =4.再结合(a +c )2=12+b 2,得a 2+c 2-b 2=4,则S =14⎣⎡⎦⎤c 2a 2-⎝⎛⎭⎫c 2+a 2-b 222=16-44=3,故选A. 10.中国古代名词“刍童”原来是草堆的意思,关于“刍童”体积计算的描述,《九章算术》注曰:“倍上袤,下袤从之.亦倍下袤,上袤从之.各以其广乘之,并,以高乘之,六而一.”其计算方法是:将上底面的长乘二,与下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上底面的宽相乘;将下底面的长乘二,与上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下底面的宽相乘;把这两个数值相加,与高相乘,再取其六分之一.已知一个“刍童”的下底面是周长为18的矩形,上底面矩形的长为3,宽为2,“刍童”的高为3,则该“刍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392B.752C .39D.6018解析:选B.设下底面的长为x ⎝⎛⎭⎫92≤x <9,则下底面的宽为18-2x 2=9-x .由题可知上底面矩形的长为3,宽为2,“刍童”的高为3,所以其体积V =16×3×[(3×2+x )×2+(2x +3)(9-x )]=-x 2+17x 2+392,故当x =92时,体积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922+92×172+392=752.故选B.11.(2018·昆明模拟)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伟大科学家祖暅在数学上有突出贡献,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下面的体积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幂”是截面面积,“势”是几何体的高.意思是:若两个等高几何体在同高处的截面面积总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现在一旋转体D (如图1所示),它是由抛物线y =x 2(x ≥0),直线y =4及y 轴围成的封闭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旋转体D 的参照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利用祖暅原理,则旋转体D 的体积是( )A.16π3 B .6π C .8πD .16π解析:选C.由三视图知参照体是一个直三棱柱,其体积V =12×4×4×π=8π,故旋转体D 的体积为8π,故选C.12.(2018·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刍甍,中国古代算数中的一种几何形体,《九章算术》中记载:“刍甍者,下有袤有广,而上有袤无广.刍,草也.甍,屋盖也”.翻译为“底面有长有宽为矩形,顶部只有长没有宽为一条棱.刍甍字面意思为茅草屋顶”.如图为一个刍甍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为等腰梯形,侧视图为等腰三角形,则该茅草屋顶的面积为( )A .24B .32 5C .64D .32 6解析:选B.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S 四边形ABED =S 四边形ACFD ,S △ABC =S △DEF .过点A 向平面BCFE 作垂线,垂足为A ′,作AM ⊥CF 于点M ,作AN ⊥BC 于点N ,连接A ′N ,易知AA ′=4,A ′N =CM =8-42=2,CN =12BC =2.在Rt △AA ′N 中,AN =AA ′2+A ′N 2=42+22=25,在Rt △ANC 中,AC =CN 2+AN 2=22+(25)2=26,在Rt △AMC 中,AM =AC 2-CM 2=(26)2-22=2 5.所以S 四边形ACFD =12×(4+8)×25=125,S △ABC =12×BC ×AN =12×4×25=4 5.所以该茅草屋顶的面积为2×125+2×45=325,故选B.二、填空题1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意思是:“今有蒲草第1天长高3尺,莞草第1天长高1尺.以后,蒲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问第几天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可求得第________天时,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结果采取“只入不舍”的原则取整数,相关数据:lg 3≈0.477 1,lg 2≈0.301 0).解析:由题意得,蒲草的长度组成首项为a 1=3,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a n },设其前n 项和为A n ;莞草的长度组成首项为b 1=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b n },设其前n 项和为B n .则A n =3⎝⎛⎭⎫1-12n 1-12,B n =2n-12-1,令3⎝⎛⎭⎫1-12n 1-12=2n -12-1,化简得2n +62n =7(n ∈N *),解得2n =6,所以n =lg 6lg 2=1+lg 3lg 2≈3,即第3天时蒲草和莞草长度相等.答案:314.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初日各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现用程序框图描述,如图所示,则输出结果n =________.解析:第一次循环,得S =2,否;第二次循环,得n =2,a =12,A =2,S =92,否;第三次循环,得n =3,a =14,A =4,S =354,否;第四次循环,得n =4,a =18,A =8,S =1358>10,是,输出的n =4. 答案:415.(2018·广州调研)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图①的三角形形象地表示了二项式系数规律,俗称“杨辉三角”.现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图②所示的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三角形数表,由上往下数,记第n 行各数字的和为S n ,如S 1=1,S 2=2,S 3=2,S 4=4,…,则S 126=________.解析:题图②中的三角形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有1个1,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行,有2个1,第3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4行,有4个1,依此类推,第n 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n-1行,有2n-1个1.第1行,1个1,第2行,2个1,第3行,2个1,第4行,4个1;第1行1的个数是第2行1的个数的12,第2行与第3行1的个数相同,第3行1的个数是第4行1的个数的12;第5行,2个1,第6行,4个1,第7行,4个1,第8行,8个1;第5行1的个数是第6行1的个数的12,第6行与第7行1的个数相同,第7行1的个数是第8行1的个数的12.根据以上规律,当n =8时,第28-1行有128个1,即S 128=128,第127行有64个1,即S 127=64,第126行有64个1,即S 126=64.答案:6416.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伟大科学家祖暅在数学上有突出贡献,他在实践的基础上,于五世纪末提出下面的体积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是几何体的高,“幂”是截面积.意思是,两等高立方体,若在每一等高处的截面积都相等,则两立方体体积相等.现有下题:在xOy 平面上,将两个半圆弧(x -1)2+y 2=1(x ≥1)和(x -3)2+y 2=1(x ≥3)、两条直线y =1和y =-1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D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记D 绕y 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为Ω,过(0,y )(|y |≤1)作Ω的水平截面,所得截面面积为4π1-y 2+8π,试利用祖暅原理、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得出Ω的体积值为________.解析:根据提示,一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2π的圆柱平放,一个高为2,底面积为8π的长方体,这两个几何体与Ω放在一起,根据祖暅原理,每个平行水平面的截面面积都相等,故它们的体积相等,即Ω的体积为π·12·2π+2·8π=2π2+16π.答案:2π2+16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数学文化与创新应用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考情研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既体现了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核心知识回顾1.以古代数学书籍《九章算术》《数书九章》等书为背景的数学文化类题目.2.与高等数学相衔接的题目,如几类特殊的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符号函数.3.以课本阅读和课后习题为背景的数学文化类题目: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二进制、割圆术、阿氏圆等.4.以中外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为背景的题目,如:回文数、匹克定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猜想等经典数学小问题.热点考向探究考向1 算法中的数学文化例1(2019·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我国古代名著《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思为:一尺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都截不完.现将该木棍依此规律截取,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功能就是计算截取20天后所剩木棍的长度(单位:尺),则①②③处可分别填入的是()A.i<20,S=S-1i,i=2iB.i≤20,S=S-1i,i=2iC.i<20,S=S2,i=i+1D.i≤20,S=S2,i=i+1答案 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天S=12,所以满足S=S2,不满足S=S-1i,故排除A,B;由框图可知,计算第二十天的剩余时,有S=S2,且i=21,所以循环条件应该是i≤20.故选D.以古代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术、割圆术等为背景,将数学文化嵌入到程序框图,既强调了算法的历史,又展示了算法的思想,解题时要弄明白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的变化规律,理解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今有方物一束,外周一匝有三十二枚,问积几何?”设每层外周枚数为a,如图是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为()A.121 B.81 C.74 D.49答案 B解析满足a≤32,第一次循环:S=1,n=2,a=8;满足a≤32,第二次循环:S=9,n=3,a=16;满足a≤32,第三次循环:S=25,n=4,a=24;满足a≤32,第四次循环:S=49,n=5,a=32;满足a≤32,第五次循环:S =81,n=6,a=40.不满足a≤32,输出S.故选B.考向2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2(2019·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表,即杨辉三角,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在“杨辉三角”中,第n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2n-1,若去除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4,6,4,5,10,10,5,…,则此数列的前15项和为( )A .110B .114C .124D .125答案 B解析 由题意,n 次二项式系数对应的杨辉三角形的第n +1行,令x =1,可得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和2n ,其中第1行为20,第2行为21,第3行为22,…以此类推,即每一行的数字之和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杨辉三角形中前n 行的数字之和为S n =1-2n1-2=2n -1,若除去所有为1的项,则剩下的每一行的数字的个数为1,2,3,4,…,可以看成构成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T n =n (n +1)2,令n (n +1)2=15,解得n =5,所以前15项的和表示前7行的数列之和减去所有的1,即(27-1)-13=114,即前15项的数字之和为114,故选B.以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考查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方程思想求解.《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日织九匹三丈.”其意思为:现有一善于织布的女子,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1天织了5尺布,现在一月(按30天计算)共织390尺布.记该女子一月中的第n 天所织布的尺数为a n ,则a 14+a 15+a 16+a 17的值为( )A .55B .52C .39D .26答案 B解析 设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d 尺布,则S 30=390,所以30×5+30×292d =390,解得d =1629,所以a 14+a 15+a 16+a 17=4a 1+58d =4×5+58×1629=52.故选B.考向3 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例3 (2019·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 ,高皆为a 的椭半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 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 圆及S 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 圆=S 环总成立.据此,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 4π解析 因为S 圆=S 环总成立,则半椭球体的体积为πb 2a -13πb 2a =23πb 2a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为V =43πb 2a ,因为椭球体的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所以椭球体的体积为V =43πb 2a =43π×12×3=4π,故答案是4π.依托立体几何,传播数学文化.立体几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挖掘素材,考查立体几何的三视图、线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例如堑堵指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如图,在堑堵ABC -A 1B 1C 1中,AC ⊥BC ,若A 1A =AB =2,当阳马B -A 1ACC 1体积最大时,则堑堵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 )A.83B. 2 C .2 D .2 2答案 C解析 由阳马的定义,知V B -A 1ACC 1=13A 1A ·AC ·BC =23AC ·BC ≤13(AC 2+BC 2)=13AB 2=43,当且仅当AC =BC =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阳马B -A 1ACC 1体积最大时,则堑堵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12×2×2×2=2,故选C.考向4 概率中的数学文化例4 (2019·山西省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数学家称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为勾,另一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其三边长组成的一组数据成为勾股数.现从1~15这15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数,则这三个数为勾股数的概率为( )A.1910B.3910C.4455D.6455答案 C解析 从这15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数所有基本事件个数为C 315,其中为勾股数的为(3,4,5),(6,8,10),(9,12,15),(5,12,13),共4个,故概率P =4C 315=4455,故选C.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数学中去,不但丰富了数学的概率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概率模型,利用相应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数学与文化有许多奇妙的联系,如诗中有回文诗:“儿忆父兮妻忆夫”,既可以顺读也可以逆读.数学中有回文数,如343,12521等,两位数的回文数有11,22,33,…,99共9个,则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49解析 三位数的回文数为ABA ,A共有1到9共9种可能,即1B1,2B2,3B3,…B共有0到9共10种可能,即A0A,A1A,A2A,A3A,…共有9×10=90个,其中ABA是偶数则A是偶数,共4种可能,即2B2,4B4,6B6,8B8.B共有0到9共10种可能,即A0A,A1A,A2A,A3A,…共有4×10=40个,∴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P=4090=49.考向5 推理与证明中的数学文化例5(2019·南充市第三次诊断)《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五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A.54钱 B.43钱 C.32钱 D.53钱答案B解析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a-2d,a-d,a,a+d,a+2d,则a-2d+a-d=a+a+d+a+2d,解得a=-6d,又a-2d+a-d+a+a+d+a+2d=5,∴a=1,则a-2d=a-2×(-a6)=43a=43,故选B.以古代有代表意义的猜想推理为背景,考查数学文化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结论.解题时要联系具体实例,体会和领悟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的原理、内涵及特点,并会用这些方法分析、解决具体问题.(2019·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顺序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比如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第三年为“丙寅”,…,以此类推,排列到“癸酉”后,天干回到“甲”重新开始,即“甲戌”,“乙亥”,之后地支回到“子”重新开始,即“丙子”,…,以此类推,已知2016年为丙申年,那么到改革开放100年时,即2078年为________年.答案 戊戌解析 从2017年到2078年经过了61年,且2017年为丁酉年,61÷10=6余1,则2078年的天干为戊,61÷12=5余1,则2078年的地支为戌,所以2078年为戊戌年.考向6 数学文化与现代科学例6 2016年1月14日,国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了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如图所示,假设“嫦娥四号”卫星将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P 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2c 1和2c 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 1和2a 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a 1+c 1=a 2+c 2;②a 1-c 1=a 2-c 2;③c 1a 1<c 2a 2;④c 1a 2>a 1c 2.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 D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a 1>a 2,c 1>c 2,∴a 1+c 1>a 2+c 2,即①式不正确;a 1-c 1=a 2-c 2=|PF |,即②式正确;由a 1-c 1=a 2-c 2>0,c 1>c 2>0,知a 1-c 1c 1<a 2-c 2c 2,即a 1c 1<a 2c 2,从而c 1a 2>a 1c 2,c 1a 1>c 2a 2.即④式正确,③式不正确.(1)命题者抓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浪漫话题,以探测卫星轨道为背景,抽象出共一条对称轴、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的两个椭圆的几何性质,并以加减乘除的方式构造两个等式和两个不等式,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可谓匠心独运.(2)注意到椭圆轨道Ⅰ和Ⅱ共一个顶点P 和一个焦点F ,题目所给四个式子涉及长半轴长和半焦距,从焦距入手,这是求解的关键,本题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小中见大、常中见新、蕴文化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中的好题.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如图所示,会标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大的锐角为θ,那么tan ⎝ ⎛⎭⎪⎫θ+π4=________.答案 -7解析 依题意,得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5,1,于是有5sin θ-5cos θ=1⎝ ⎛⎭⎪⎫0<θ<π2,则sin θ-cos θ=15.从而(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2=4925,则sin θ+cos θ=75,因此sin θ=45,cos θ=35,tan θ=43.故tan ⎝ ⎛⎭⎪⎫θ+π4=tan θ+11-tan θ=-7. 真题押题『真题模拟』1.(2019·浙江高考)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 柱体=Sh ,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158B .162C .182D .324答案 B解析 如图,该柱体是一个五棱柱,棱柱的高为6,底面可以看作由两个直角梯形组合而成,其中一个上底为4,下底为6,高为3,另一个的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3.则底面面积S =2+62×3+4+62×3=27,因此,该柱体的体积V=27×6=162.故选B.2.(2019·北京高考)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明暗程度可以用星等或亮度来描述.两颗星的星等与亮度满足m 2-m 1=52lg E 1E 2,其中星等为m k 的星的亮度为E k (k =1,2).已知太阳的星等是-26.7,天狼星的星等是-1.45,则太阳与天狼星的亮度的比值为( )A .1010.1B .10.1C .lg 10.1D .10-10.1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m 1=-26.7,m 2=-1.45,代入所给公式得-1.45-(-26.7)=52lg E 1E 2,所以lg E 1E 2=10.1,所以E 1E 2=1010.1.故选A. 3.(2019·湖南省高三六校联考)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在所著《数书九章》中提出的求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是利用秦九韶算法求一个多项式的值,若输入n ,x 的值分别为3,32,则输出v 的值为( )A .17B .11.5C .10D.7答案 B解析初始值n=3,x=32,程序运行过程如下:v=2,v=2×32+1=4,n=2,不满足n≤0;v=4×32+1=7,n=1,不满足n≤0;v=7×32+1=232,n=0,满足n≤0,退出循环,输出v的值为232=11.5.故选B.4.(2019·全国卷Ⅱ)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答案262-1解析先求面数,有如下两种方法.解法一:由“半正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及棱数为48可知,其上部分有9个面,中间部分有8个面,下部分有9个面,共有2×9+8=26(个)面.解法二:一般地,对于凸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2(欧拉公式).由图形知,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的顶点数为24,故由V+F-E=2,得面数F=2+E-V=2+48-24=26.再求棱长.作中间部分的横截面,由题意知该截面为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上的正八边形ABCDEFGH,如图,设其边长为x,则正八边形的边长即为半正多面体的棱长.连接AF,过H,G分别作HM⊥AF,GN⊥AF,垂足分别为M,N,则AM=MH=NG=NF=22x.又AM+MN+NF=1,即22x+x+22x=1.解得x =2-1,即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2-1. 『金版押题』 5.《九章算术》中有一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其意思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五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若按此比例偿还,牛、马、羊的主人各应赔偿多少粟?在这个问题中,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 )A.507斗粟B.107斗粟C.157斗粟D.207斗粟答案 C解析 解法一:设羊、马、牛主人赔偿的粟的斗数分别为a 1,a 2,a 3,则这3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公比q =2,所以a 1+2a 1+4a 1=5,解得a 1=57,故a 3=207,a 3-a 1=207-57=157,故选C.解法二:羊、马、牛主人赔偿的比例是1∶2∶4,故牛主人应赔偿5×47=207斗,羊主人应赔偿5×17=57斗,故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了207-57=157斗,故选C.6.《九章算术》中,将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称之为“堑堵”.已知某“堑堵”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虚线平分矩形的面积,则该“堑堵”的侧面积为( )A .2B .4+2 2C.4+4 2 D.4+6 2答案 C解析由三视图知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1,则底面三角形腰长为2,底边长为2,三棱柱高为2,所以侧面积为2×2+2×2×2=4+4 2.故选C.配套作业一、选择题1.(2019·赤峰市高三模拟)《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有这样一道题:齐王与田忌赛马,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劣于齐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劣于齐王的下等马,现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比赛,齐王获胜的概率是()A.23 B.35 C.59 D.34答案 A解析因为双方各有3匹马,所以“从双方的马匹中随机选一匹马进行一场比赛”的事件数为9种,满足“齐王获胜”这一条件的情况为:齐王派出上等马,则获胜的事件数为3;齐王派出中等马,则获胜的事件数为2;齐王派出下等马,则获胜的事件数为1;故满足“齐王获胜”这一条件的事件数为6种,根据古典概型公式可得,齐王获胜的概率P=69=23,故选A.2.(2019·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6,20,则输出的a的值为()A.0 B.2 C.4 D.1答案 C解析输入a,b的值,分别为16,20,第一次循环:第一层判断:满足a≠b,进入第二层选择结构,第二层判断:不满足a>b,满足a≤b,故b=20-16=4;第二次循环:第一层判断:满足a≠b,进入第二层选择结构,第二层判断:满足a>b,故a=16-4=12;第三次循环:第一层判断:满足a≠b,进入第二层选择结构,第二层判断:满足a>b,故a=12-4=8;第四次循环:第一层判断:满足a≠b,进入第二层选择结构,第二层判断:满足a>b,故a=8-4=4;第五次循环:第一层判断:满足a=b=4,故输出4,选C.3.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第五天走的路程为()A.48里B.24里C.12里D.6里答案 C解析设第一天的路程为a1里,则a1⎣⎢⎡⎦⎥⎤1-⎝⎛⎭⎪⎫1261-12=378,a1=192,所以a5=192×124=12.4.(2019·河南洛阳高三阶段性考试)《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牛、羊、马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翻译为: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率偿还,问:牛、马、羊的主人各应赔偿多少粟?已知1斗=10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k的值为2,则m=()A.503B.507C.103D.1007答案 B解析 运行该程序,第一次循环,S =50-m ,k =1;第二循环,S =50-3m ,k =2;第三次循环,S =50-7m ,此时要输出k 的值,则50-7m =0,解得m =507,故选B.5.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表达式1+11+11+…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它可以通过方程1+1x =x 求得x =5+12.类比上述过程,则 3+23+2…=( )A .3 B.13+12C .6D .2 2答案 A解析 令3+23+2…=x (x >0),两边平方,得3+23+2…=x 2,即3+2x =x 2,解得x =3,x =-1(舍去),故 3+23+2…=3,选A.6.(2019·江西省名校高三5月联考)我国古代《九章算术》将上、下两个平行平面为矩形的六面体称为刍童.如图是一个刍童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及侧视图均为等腰梯形,两底的长分别为2和6,高为2,则该刍童的体积为( )A.1003 B.1043C.27 D.18答案 B解析由题意,几何体原图为正四棱台,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V=13×(4+36+4×36)×2=1043.故选B.7.(2019·河北联考)《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有如下问题:“今有圆堡瑽(cōng),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问积几何?”意思是“今有圆柱体形的土筑小城堡,底面周长为4丈8尺,高1丈1尺.则它的体积是(注:1丈=10尺,取π=3)()A.704立方尺B.2112立方尺C.2115立方尺D.2118立方尺答案 B解析设圆柱体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周长为C.因为C=2πr,所以r=C2π,所以V=πr2h=π×C24π2×h=C2h4π=482×1112=2112(立方尺).故选B.8.(2019·南宁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元朝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有一首诗:“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用程序框图表达如图所示.若将“没了壶中酒”改为“剩余原壶中13的酒量”,即输出值是输入值的13,则输入的x=()A.35B.911C.2123D.4547答案 C解析 i =1时,x =2x -1;i =2时,x =2(2x -1)-1=4x -3;i =3时,x =2(4x -3)-1=8x -7;i =4时,退出循环.此时,8x -7=13x ,解得x =2123.故选C.9.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其意思为:今有人持金出五关,第1关收税金为持金的12,第2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3,第3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4,第4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5,第5关收税金为剩余金的16,5关所收税金之和,恰好重1斤.问此人总共持金多少.则在此问题中,第5关收税金( )A.120斤B.125斤C.130斤D.136斤答案 B解析 假设原来持金为x ,则第1关收税金12x ;第2关收税金13⎝ ⎛⎭⎪⎫1-12x =12×3x ;第3关收税金14⎝ ⎛⎭⎪⎫1-12-16x =13×4x ;第4关收税金15⎝ ⎛⎭⎪⎫1-12-16-112x =14×5x ;第5关收税金16⎝⎛⎭⎪⎫1-12-16-112-120x =15×6x .依题意,得12x +12×3x +13×4x +14×5x +15×6x =1,即⎝ ⎛⎭⎪⎫1-16x =1,56x =1,解得x =65,所以15×6x =15×6×65=125.故选B.10.(2019·陕西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公元263年左右,我国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并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的值为()(参考数据:sin15°≈0.2588,sin7.5°≈0.1305)A.12 B.24 C.48 D.96答案 B解析模拟执行程序,可得n=6,S=3sin60°=332,不满足条件S≥3.10,n=12,S=6×sin30°=3,不满足条件S≥3.10,n=24,S=12×sin15°≈12×0.2588=3.1056,满足条件S≥3.10,退出循环,输出n的值为24.故选B.11.“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是因为贾宪约在公元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而杨辉在公元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贾宪三角形数表,并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下列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源于“杨辉三角”.该表由若干行数字组成,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则这个数是()2017201620152014……65432 1403340314029……………11975 380648060 (2016128)16124 (362820)…………………………A.2017×22016B.2018×22015C.2017×22015D.2018×22016答案 B解析从给出的数表可以看出,该数表每行都是等差数列,其中第一行从右到左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二行从右到左的公差为2,第三行从右到左的公差为4,…,即第n行从右到左的公差为2n-1,而从右向左看,每行的第一个数分别为1=2×2-1,3=3×20,8=4×21,20=5×22,48=6×23,…,所以第n行的第一个数为(n+1)×2n-2.显然第2017行只有一个数,其值为(2017+1)×22017-2=2018×22015,故选B.12.(2019·德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练习)正整数N除以正整数m后的余数为n,记为N≡n(MOD m),例如25≡1(MOD6).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源于“中国剩余定理”,若执行该程序框图,当输入N=25时,则输出N=()A.31B.33C.35D.37答案 A解析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N=25,N=26,不满足条件N≡1(MOD3),N=27,不满足条件N≡1(MOD3),N=28,满足条件N≡1(MOD3),不满足条件N≡1(MOD5),N=29,不满足条件N≡1(MOD3),N=30,不满足条件N≡1(MOD3),N=31,满足条件N≡1(MOD3),满足条件N≡1(MOD5),输出N的值为31.故选A.二、填空题13.《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卦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依次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表示的十进制数是________.答案 34 解析 由题意类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0001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0×20+1×21+0×22+0×23+0×24+1×25=34.14.《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橘子.”这个问题中,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________.答案 6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首项为a 1,公差为3,则S 5=5a 1+5×42×3=60,解得a 1=6,即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