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现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孟 子 仁政 思想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墨子 思想 特点
政治 思想 教育 思想
天人 关系 礼的 思想
哲学 思想 政治 思想
思想 学说
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哲学:老子的思想核心 是“道”。“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 “道”……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 孔子幼年家境贫寒。及长,生活仍十 分艰难,青年时做过管仓库的“委吏” 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管理牧场的 小官)。
(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 背景 春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 满新旧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主要内容:
(1)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最核心,是处理人际关 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爱人,体现在政治主张上就是仁德 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2)战国时儒家的发展
性善论(哲学基础) 仁政 (核心) 民贵君轻
儒学重要奠基人 “亚圣” 性恶论 礼法并施 朴素的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儒家重要代表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共 同 继 承 和 发 展 孔 子 的 儒 家 学 说
孟 子
思 想
评价
思想
荀 子
评价
影响: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 人民 、政事。” “民为贵,社 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丘 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 乎诸侯 为大夫 。” 《孟子· 尽心 下》
孟 子 仁政 思想 性善 论
荀 子
仁义 礼的 思想 性恶 论唯 物论
(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 背景 春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 满新旧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主要内容: (1)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最核心,是处 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爱人,体现在政 治主张上就是仁德和礼来治来自百度文库国家,反对苛政。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异
爱人 仁政 仁的思 想 民本思 为政以德 民贵君 想 轻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2、表现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孟 子 仁政 思想
荀 子
墨子 思想 内容
政治 思想 教育 思想
天人 关系 礼的 思想
• 墨家的兼爱,是所谓无差别的、普遍的爱,对于社会成 员一视同仁,彼此友爱; 儒家的仁爱,强调等级内的亲爱,一个社会被划分为不 同的社会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这就是礼, 目标是“等级和谐”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
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 化。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 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 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 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教育思想
教学、学习方 法
“有教无类”
言传身教;“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六艺:礼、乐、 “温故而知新” 射、御、书、数。 “当仁不让与师”
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 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2)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 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 会秩序。
美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 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 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 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A儒家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注重个 人的身份地位 C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15岁立志于学,虚心好学,学无常师, 30岁博学多才,在阙里收徒授业,开 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结合所学谈谈的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 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 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 子”。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 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 C儒家“礼治” B墨家“兼爱” D墨家“非攻”思想
2、《墨子》一书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 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这反映了墨家讲求 A自我牺牲精神 B实际功利的精神 C事异备变的精神 D自然无为的精神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一位大夫,官至大司马,宫廷 内乱中被杀,其子为避被杀之祸逃到鲁国陬邑 (山东曲阜东南南辛镇)。孔子其父叫叔梁纥 (叔梁为字,纥为名)是当时武士,曾两次建立 战功, 任陬邑大夫,先娶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叫孟皮,孟皮脚有 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 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 子出生,名丘,字仲尼。他3岁丧父,随母移居 阙里,并受其教,家境贫寒,生活十分惨淡。17 岁又丧母,孔子服丧3年。
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 的实 际治理 中 ,百姓是尤 为重要的 力量。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 制禄,可做而定也。”孟子这段话认为 C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 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 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 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 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
其父是武士两次建立战功,任陬邑大夫 随母移居阙里
时 代 背 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 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打破官府垄断,文化教育下 移, “士”阶层崛起,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 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 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2、表现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政治 思想 教育 思想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 成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
单元概述:
1、一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 到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过程; 2、掌握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 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 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3、学习方法: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
孔 子 在 汉 城
孔 子 在 柏 林
1988年七十五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宣言”:“如果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 的智慧。”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走出去" • •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 越来越多,在把外国文化"请进来"的同时,中国文化还 需要"走出去"。得益于各国迫切希望了解和接触益渐崛 起的中国的客观需要,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 2007年12月11日至12日第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 京召开。从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 在汉城挂牌,到第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召开之时,全 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分布在64个国家和 地区,其中125所开班授课。此外,还有61个国家的200 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 "孔子学院"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政府选择"孔子"作为汉 语教学的品牌标志以回应国际市场的儒家文化需求,也 是汉语和儒家文化重新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它标志着 中国政府开始着力打造以"孔子"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品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经在2007视察孔子学院总 部时指出:建设孔子学院,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 途径,是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