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_黄友桥

合集下载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随着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安全可靠的储能设备,备受关注。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关键元件之一的隔膜,其在电池性能、安全性及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近年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本身的改良是提高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新型材料,以替代传统的聚烯烃材料,提高隔膜的耐温性、耐腐蚀性和耐极性等性能。

比如,聚丙烯腈(PAN)纤维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但其在高温下的耐受能力有限,容易熔化。

因此,研究者们采用了新型聚芳酰胺(PI)纳米纤维等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温性。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将陶瓷材料引入隔膜中可以提高其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其次,通过结构改良来提高隔膜的性能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隔膜结构为多孔结构,孔径大小和分布对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调控隔膜的孔径分布,可以增加电池的离子传输速率,并改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新型的三维隔膜结构,如纳米纤维结构、多孔结构和层状结构,可以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耐极性。

此外,对隔膜进行功能化改性也是提高其性能的一种方法。

比如,研究者们通过引入磷酸缓冲剂和抑制剂等物质来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将纳米颗粒引入隔膜中,以提高其离子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最后,对隔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也是提高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

隔膜的制备工艺包括溶剂浸渍法、拉伸法、电纺法等。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控制隔膜的孔隙结构和厚度,进而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综上所述,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材料本身的改良、结构改进、功能化改性以及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

这些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动电池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摘要:隔膜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当电池工作时其应具有以下作用(1)隔离正负极,防止电极活性物质接触引起短路;(2)具有较好的持液能力,电化学反应时,形成离子通道。

本文以化学和材料结构为类别,综述了不同种类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对隔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微孔膜、无纺布、无机复合膜。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有一层膜材料,通常称为隔膜,它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应具有两种基本功能:隔离正负电极,防止电池内短路。

能被电解液润湿形成离子迁移的通道。

在实际应用还应具备以下特征[1-4]:(1)电子的绝缘性;(2)高的电导率;(3)好的机械性能,可以进行机械制造处理;(4)厚度均匀;(5)受热时尺寸稳定变形量要小。

电池隔膜根据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三种[1-4](1)多孔聚合物膜。

是指通过机械方法、热致相分离法、浸没沉淀法等方法制备的孔均匀分布的膜。

(2)无纺布隔膜。

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通常会将其与有机物或陶瓷凝胶复合,以期得到具有优良化学与物理性质的隔膜。

(3)无机复合膜。

多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高聚物复合得到。

本文针对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对隔膜孔隙率、浸润性、热安全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对隔膜的制备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与比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1 多孔聚合物膜1.1 PE/PP微孔膜PE与PP微孔膜的制备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干法(熔融挤出法)和湿法( 热致相分离法)。

干法制备的原理是采用熔融挤出制备出低结晶度高取向的聚烯烃隔膜,经过高温退火处理提高结晶度、低温拉伸形成缺陷、高温拉伸将缺陷放大,最终形成具有多孔性的隔膜[5]。

湿法是将液态烃或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的共混物,经过加热熔融共混、降温发生相分离、双向拉伸制成薄膜、用易挥发物质萃取溶剂,从而制备出具备相互贯通的微孔膜[6]。

商用隔膜多为PE、PP单层膜,PE/PP双层膜,PP/PE/PP 三层隔膜(见图1)。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析研究及发展现状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析研究及发展现状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来源: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期:2018-7-1 作者:全球电池网点击:4599 摘要:综述了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重点叙述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以及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而成为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除广泛用于日常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数码电子产品之外,电动车的发展也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的更大需求,且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军用通信设备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逐步代替传统电池。

据统计,2007年铅酸电池在电池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到50%以下,2007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已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近几年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产量跃居全球第三。

目前国内从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超过百家,其中深圳的比亚迪、比克,天津的力神等已发展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骨干企业。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隔膜材料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而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隔膜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仍主要依赖进口,隔膜的平均售价为8~15元/m2,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1/4,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目前国内80%以上的隔膜市场被美、目等国家垄断,国产隔膜主要在中、低端市场使用。

实现隔膜的国产化,生产优质的国产化隔膜,能有望降低整个隔膜乃至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价格。

1 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及性能要求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对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从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介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设计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隔膜要求具有较高的离子输运率和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耐化学和热稳定性。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采用聚烯烃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共聚物改性等方法,使得隔膜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优异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可以用于增强隔膜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等新型材料来设计隔膜,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其次,结构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为单层结构,隔膜厚度约为10-20μm。

然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对于隔膜的厚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设计多层薄膜结构的隔膜,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和离子传输通道。

例如,研究人员采用层叠结构的隔膜,通过交叉叠放多层薄膜,提高了隔膜的厚度和力学强度。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采用斜纤维结构、多级孔结构等方式来优化隔膜的结构,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通道和抗击穿性能。

最后,功能改进也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对电池的高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隔膜自熄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改进。

一些研究采用添加无机材料、阻燃剂等方式,改善隔膜的自熄性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隔膜的耐高温性能,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性能。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

未来随着研究人员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进展。

我国锂电池隔膜专用料研发成功

我国锂电池隔膜专用料研发成功
中介绍 了不 同的 清洗 方 法 。
以及 金 属 玻 璃 ( r V E r p v 公 司 、 M u o eb  ̄ 的 L n cwmv n 这 些 涂 层 对 于 降 低 u a, .D。 螺杆和模头表 面的沉积物完全有效 。
我 锂电 隔 专 料 发 功 国 池 膜 用 研 成
性 。 这样 的 一 些 例 子 有 浸渍 P E的 镍 TF
发 泡 剂 ,测 试 设 备 为 长 径 比为 2 : 8
1 螺 杆 直 径 为 4 5英 寸 的 挤 出 机 。 , .
这 表 明 一种 清 洗 程 序 用一 种 树 脂
效 果 很好 ,而 用 另一 种 树 脂 的效 果 并
第 3分 钟 ,最 大 速 度 的 5 % ; 0
第 4分 钟 ,最 大速 度 的 1%; 5
第 5分 钟 ,最 大 速 度 的 7 %; 0
第 6 0分 钟 , 最 大 速 度 的 1 % —1 5

5 清 洗 剂 、涂 层
有 许 多 物 理 法 或 化 学 法 清 洗 化 合 物 。测 试 清洗 化 合 物 效果 最 好 的 方法 就是在真实的挤 出机中进行检测 , 因 为 影 响 清 洗 过 程 的 因 素 有 很 多 。 完 全 可 以 放 心 的 说 ,这 些 因 素 中 许 多 仍 然
层, 右边部分 无涂层。 螺杆物涂层 的部分
表 面 粘 附有 变 色 的 树 脂 ,而 螺 杆 涂 层 部 分 上 的树 脂 没 有 出现 变 色 。 人 员 看 准 市 场 前 景 ,深 入 调 研 生
产 厂 家 对 原 料 的 要 求 ,及 时 开 展 了锂 电池 隔 膜 原 料 研 究 工 作 。 通
要用 到清洗化合物 。如果这样 并不能达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与转换装置,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阐述了隔膜在电池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然后,重点回顾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隔膜、有机隔膜和复合隔膜等不同类型的隔膜材料,以及纳米技术、表面改性等先进制备工艺的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离子透过性等。

通过综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电池内部的一种关键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短路和燃爆。

隔膜还需要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通过,以保证电池的正常充放电过程。

隔膜的材料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机械强度、优秀的热稳定性和低的离子电阻。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由聚烯烃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制成,这些材料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一些先进的隔膜还采用了多层结构、纳米涂层、陶瓷涂覆等技术,以提高其性能。

隔膜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理想的隔膜应该具有高的孔隙率、合适的孔径和孔径分布,以提供足够的离子通道。

同时,隔膜的厚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也需要与电池的其他组件相匹配,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长寿命。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对隔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Ke r s l hu nb t r, atr p rtr o p o ye ep leh ln , oo s j ywo d : i im i at y b t ys a ao p l rp ln, o tye ep r u l m t o e e e , y y 厂 l
1引言
在 锂 离 子 电池 的 结 构 中 , 隔 膜 是 关 键 的 内层
与 发 展 现 状 。 重 点探 讨 了 隔 膜 的 制 备 方 法 ,对 干 法 和 湿 法 的 原 理 、 工 艺 及 所 制 得 的 隔 膜 性 能 上 的 区 别 进 行 了详 细 的 阐 述 , 同 时 简 单 介 绍 了 隔 膜 的 改 性 研 究 现 状 和 新 型 电 池 隔 膜 的 发 展 , 最 后 对 电 池 隔 膜 的 未 来 发 展
smma i s i u cin a dp r r n e n e e td vl me tisd n us e I ds uss te u r e t f n t n e o ma c,a d rcn eeo z s o f p n n ie a d o t d . t ic se h i
P E、单 层 P 、3层 P / EP P PP /P复 合膜 。锂 离 子 电
池 隔膜 按 照 制 备 工 艺 的不 同可 分 为 干法 和 湿 法 两
隔 膜 技 术 难 点 在 于 造 孔 的 工程 技 术 以及 基 体 材料 制 备 。其 中造 孔 的 工 程技 术 包 括 隔膜 造 孔 工
前景 做 出了预测 。 关 键 词 锂 离 子 电 池 电池 隔 膜 聚丙烯烃 聚 乙烯 烃 微 孔 膜
中 图 分 类 号 :T 1 M9 1
文 献 标 示 码 :A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迅速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作为LIBs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对LIBs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介绍了LIBs隔膜的使用要求和研究进展,并对LIBs隔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隔膜;生物基隔膜;石油基隔膜1隔膜要求隔膜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隔膜需具备适当孔径,保证通透性的同时防止被刺穿;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保障离子的迁移传输效率,提升充放电性能;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利于锂离子的迁移传输,降低隔膜对锂离子的电阻;以及适当厚度,在保证较高穿刺强度的情况下减小内阻,因此隔膜对于生产工艺、设备以及原料有较高要求。目前,聚烯烃微孔膜是最成熟且综合性能最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单层聚乙烯隔膜、单层/多层聚丙烯隔膜以及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膜。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锂离子电池隔膜可以分为干法、湿法隔膜[1-2]。①厚度。隔膜的厚度对LIBs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隔膜厚度增大,可以防止锂枝晶刺穿隔膜。隔膜厚度降低可以使LIBs实现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但是也会降低隔膜的机械性能。因此,隔膜应该在满足LIBs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较薄的厚度。目前,商业化隔膜的厚度约25μm。②孔隙率。较低的孔隙率会降低电解液吸液率,并增大电池内阻;而高孔隙率会降低电池的机械性能,并增大锂枝晶刺穿隔膜的危险。目前,商业化隔膜的孔隙率约40%。③孔径分布。较小的隔膜孔径会阻碍锂离子的传输;当隔膜的孔径较大时,虽然有利于离子传输,但是也会增加短路的风险;均匀的孔径分布是电流密度均匀分布的保证;弯曲的孔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锂枝晶的生长。孔径的大小和分布可以直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压汞仪等设备进行测试。④电解液润湿性。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主要与材料性能有关,具有大量极性基团的材料有利于提高电解液润湿性。隔膜表面与电解液的接触角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隔膜的润湿性。⑤机械性能。隔膜的机械性能一般包括抗拉强度、穿刺强度和混合穿刺强度。抗拉强度是指隔膜在外力作用下的尺寸稳定性。隔膜变形后恢复其原始尺寸的能力与其抗拉强度有关。当施加6.89MPa的力时,隔膜的偏移屈服应<2%。穿刺强度用于克服物理冲击、穿刺、磨损和压缩造成的隔膜损坏,其应≥11811g/mm。⑥热收缩率。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进而导致隔膜收缩变形及电池内部短路。因此,隔膜应具备一定的热稳定性。⑦电化学稳定性。隔膜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处于强氧化还原环境中。因此,它必须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并且不能与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发生反应。电化学稳定性一般是指隔膜和电解液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以耐受的最大电压。⑧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也是隔膜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LIBs的生产过程中,隔膜的成本约为电池总成本的25%。隔膜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2LIBs隔膜研究进展为了提升LIBs性能,研究者已经对隔膜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改性聚烯烃隔膜和新材料体系隔膜两个方面进行介绍。2.1改性聚烯烃隔膜2.1.1无机纳米颗粒改性无机纳米颗粒具有机械性能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隔膜改性研究中。SHI等[3]通过将氧化铝(Al2O3)粉末、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丁苯橡胶(SBR)混合成均匀分散液,然后涂覆在PE隔膜的一侧。实验结果表明,该无机纳米涂层不仅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LIANG等[6]通过旋涂工艺,在PP隔膜表面涂覆了一层SiO2无机纳米颗粒,结果表明,该无机纳米涂层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进而提高LIBs的循环性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在过去几年中经常被用于提升LIBs性能。用该改性隔膜制备的NiCoAl||Li全电池,在循环176次后仍保持90mA·h/g 容量;相比之下,使用未改性的超薄隔膜制备的NiCoAl||Li全电池在循环85次后,容量衰减为5.31mA·h/g。2.1.2聚合物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质量轻、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也常用于改性聚烯烃隔膜。LI等[8]设计了一种功能性多孔双层复合隔膜。具体制备过程:将聚丙烯酰胺接枝的氧化石墨烯分子涂覆到商用聚丙烯隔膜上。该双层复合隔膜中的聚丙烯酰胺链具有快速传输离子的特性,同时氧化石墨烯纳米片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从而在分子层面实现电极表面均匀且快速的锂离子通量。结果表明,该隔膜可以在高电流密度下实现锂离子的均匀沉积。DENG等[9]设计了一种由大孔聚丙烯(PP)基体和阵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层组成的双层隔膜作为锂电池隔膜。在该隔膜中,阵列PMMA微球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从而提高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PMMA微球可以提升隔膜对液态电解液的吸附性能,加快锂离子的扩散速度。2.2新材料体系隔膜2.2.1生物基高分子隔膜纤维素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具有廉价、环保、可再生和易于获得的优点[10-11]。纤维素结构中具有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可以进行化学改性;同时,其较高的孔隙率可以提高隔膜的电解液吸液率,是聚烯烃隔膜最具潜力的替代品。与普通纤维素相比,纳米纤维素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进而防止锂枝晶导致的电池短路问题。CHENG等[12]采用希夫碱反应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CS)接枝在细菌纤维素(BC)上制备了CS接枝的BC(OBCS)。随后,通过真空过滤制备了孔径可调的OBCS隔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BC表面接枝CS官能团,可以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有效地改善OBCS纤维链段的距离和OBCS的分散均匀性,从而在分子水平实现对OBCS隔膜的孔结构进行调控。2.2.2石油基高分子隔膜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可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200~300℃,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WU等[15]通过静电纺丝工艺设计了具有PI/聚偏氟乙烯(PVDF)/PI三层结构的隔膜。该隔膜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使LIBs在高温下安全运行。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其芳香骨架使得PEEK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因此常用于耐高温和电绝缘材料领域。LIU等[16]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技术制备了超强聚醚醚酮(PEEK)隔膜,保持了PEEK树脂固有的优异性能。聚丙烯腈(PAN)因其高介电常数、高吸液率、良好的离子导电性和出色的热稳定性而常用于LIBs隔膜。MOHANTA等[17]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酸铝钛(LATP)复合的多孔PAN隔膜,并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LATP颗粒对多孔膜形貌的影响。当LATP的掺杂量达到30%时,LATP/PAN隔膜的综合性能最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也具有优异的热力学、机械和电绝缘性能。CHEN等[18]以超薄PET无纺布(6μm)为基体,设计了具有多级结构的尼龙6/PET/尼龙6隔膜。与商用PP隔膜相比,所得的PA6/PET/PA6隔膜具有更低的热收缩率、更高的电解液亲和力和离子电导率,在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3结论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聚烯烃隔膜由于具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已无法满足现有LIBs的应用要求,研发高性能LIBs隔膜势在必行。未来隔膜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①提高隔膜的耐高温性能,以进一步提升LIBs的安全性能;②研发超薄隔膜,以满足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需求;③优化隔膜的制备工艺,以降低电池的整体生产成本。到2030年前,锂离子电池隔膜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但从远期来看,固态电池等多种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导致锂离子隔膜需求的萎缩。建议石化企业利用好自身在聚烯烃树脂方面的研究优势和技术储备,尽早实现高性能隔膜专用聚烯烃的自主生产,关注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国产隔膜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翟梦真,王晓涵,张妍,等,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现状[J].纺织科技进展,2021(08):5-8.[2]郭旭青,杨璐,李振虎,等.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及市场现状[J].合成纤维,2022.51(07):46-49.[3]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202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R].2022.[4]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R].202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在电动汽车、移动通信、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部件,主要功能是隔离正负极,防止直接电池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输。

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循环稳定性和功率性能,因此针对隔膜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隔膜的材料选择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早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采用的是聚烯烃类材料,如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

然而,由于聚烯烃类材料的熔点较低、导热性差、机械强度不高,容易发生熔融和穿孔,导致电池短路,因此热稳定性不佳。

近年来,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隔膜材料,不仅具有高熔点、高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忍受高电压的能力。

这些优点使得聚合物复合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重点。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隔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一步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例如,引入纳米纤维或纳米孔结构可以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电导率,提高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在隔膜表面涂覆陶瓷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硅,来增强隔膜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

此外,还有研究报道通过在隔膜中添加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来增强隔膜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这些结构和表面形态的改变,显著地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在隔膜中引入功能化添加剂,如磷酸盐、硅烷和石墨烯等,来增强隔膜的性能。

例如,磷酸盐具有独特的离子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提高隔膜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硅烷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改善隔膜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高表面积,可以增强隔膜的电导率和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这些功能化添加剂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功率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隔膜材料被提出,如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无机氧化物和硅基材料等。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一、锂离子电池隔膜概述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4个部分组成,图1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示意图。

该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功能膜材料,厚度一般为8~40μm,在电池体系中起着分隔正负极、阻隔充放电时电路中电子通过、允许电解液中锂离子自由通过的作用,可在电池充放电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闭合微孔,以限制过大电流、防止短路,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整体性能。

图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结构示意图二、传统锂离子隔膜制备方法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为聚烯烃隔膜,多为单层或三层结构,如单层PE、单层PP、PP/PE/PP复合膜等。

按照常规制备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工艺。

1、干法工艺干法工艺是最常采用的方法,利用挤压、吹膜的方法,将熔融的聚烯烃树脂制成片状结晶薄膜,并通过单向拉伸或双向拉伸在高温下形成狭缝状多孔结构。

单向拉伸工艺制备的薄膜微孔结构扁长且相互贯通,导通性好;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溶剂,工艺环境友好;薄膜的纵向强度优于横向,且横向基本没有热收缩;代表公司主要有美国Celgard、日本UBE及国内的星源材质、沧州明珠和东航光电。

双向拉伸工艺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通过在PP 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进剂,利用PP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孔。

双向拉伸工艺制备的薄膜纵横向均具有一定的强度,微孔尺寸及分布均匀。

国内代表公司主要有新乡格瑞恩、新时科技、星源材质等。

2、湿法工艺湿法工艺在工业上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其制备原理是加热熔融在常温下互不相容的低分子量物质(液态烃、石蜡等)和高分子量物质(聚烯烃树脂)的混合物,使该混合物形成均匀混合的液态,并通过降温相分离压制得到微孔膜材料。

湿法薄膜比干法薄膜的三维结构更加复杂,微孔屈曲度更高;但是湿法因生产过程使用溶剂而较干法相比在绿色环保方面相对欠缺优势,且热稳定性差,工艺流程也相对复杂。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手机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以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微孔膜为主,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对隔膜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从材料体系到制备工艺方面的改善从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因此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工业生产隔膜材料及结构提供一些思路。关键词:离子电池;隔膜材料;隔膜改性1引言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池是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手机内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手机电池已由早期的镍铬电池时代、镍氢电池时代发展到了现如今的锂离子电池时代。镍铬电池由于含有环境污染严重的金属铬且充电慢、容量低,已经被放弃使用。镍氢电池相比镍铬电池更加环保,容量也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具有轻微的记忆效应因而也逐渐被时代抛弃。相比前两者,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自放电率低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了当前手机电池中应用最多的电池。随着手机电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往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2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功能及要求锂离子电池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有机电解质、隔膜和电池外壳。其中,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有2个至关重要的作用:①在正负极之间起电子绝缘的作用,具有良好绝缘性的隔膜为电池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且良好的穿刺强度和抗拉强度可以防止隔膜被毛刺和枝晶穿破从而出现短路,此外,隔膜的厚度和热稳定性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主要因素。②为锂离子提供迁移微孔通道,决定着电池的充放电和循环性能,因此隔膜需要具有较高孔隙率且微孔分布均匀。3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3.1改性微孔隔膜目前,在锂电池中广泛应用的隔膜是由聚烯烃尤其是微孔PE和PP膜制成的。然而聚烯烃隔膜的热稳定性和湿润性较差,为了改善这些性能,需采用一系列改性方法来改变微孔聚烯烃隔膜的结构。其中一种高效而简单的方法是在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目前应用较多的接枝技术包括等离子体、UV照射和电子照射。采用电子束接枝二乙二醇双丙烯酸酯(DEGDM)来改性微孔PP膜使其产生亲水性表面,对PP膜的改性提高了离子电导率和循环寿命。GMA和MMA也被采用电子束的方法接枝在PE膜表面。3.2无纺布隔膜无纺布通常是由随机取向的纤维通过化学和机械方法粘结而成。传统制备无纺布的方法为干法(熔喷法)、湿法(湿铺法)和造纸法,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隔膜具有相对大的纤维直径和孔径,通常用作铅酸电池的隔膜,不宜用在锂电池中。为了降低纤维直接和孔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适用于锂电池的无纺布隔膜。静电纺丝法通过在注射器中的聚合物熔体或溶液与接收屏间施加高压静电力进行喷射拉伸,从而获得聚合物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无纺布具有孔径小且分布均匀、孔隙率高、吸液率高和比表面积高等优点。许多聚合物可以被用来制备静电纺丝纤维膜。其中,聚偏氟乙烯(PVDF)由于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化学性以及优异的亲锂离子性而成为锂电池无纺布隔膜优秀的候选材料。比如,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了微孔PAN无纺布隔膜,PAN无纺布的纤维直径均匀、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高达76%,可在120℃下稳定存在。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属于间位芳香族聚酰胺品种,PMIA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和非常优越的耐高温性能。又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三维网络多孔结构的PMIA纳米纤维膜,其拉伸强度和孔隙率分别高达24.25MPa和88.17%,良好的热稳定性(180℃下加热30min后收缩率仅为3%)也使电池的安全性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此外,肖科采用溶液共混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MIA与聚氨酯(PU)共混的纳米纤维膜,PU的引入提高了对电解液的浸润性,使PMIA-PU共混隔膜在具有高拉伸强度和优异热稳定性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离子电导率。3.3复合隔膜一般来说,纳米纤维隔膜由于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过程中纤维是无序堆积的,其力学强度较低,对于隔膜的防刺透性和热稳定性来说是不利。针对于提高其力学性能来说,研究者在纤维隔膜中引入第二相无机颗粒形成复合材料,从而提高其力学强度。常用的纳米无机颗粒有三氧化二铝(Al2O3)、SiO2和二氧化钛(TiO2)等可以显著地改善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在聚合物膜中添加无机颗粒可以减少他们的结晶性和提高锂离子迁移,也能够利用他们的高亲水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产生良好的润湿性。研究者采用PVDF-HEP作为粘合剂在PMMA和PE膜上涂覆Al2O3和SiO2纳米粒子可制备3层复合膜,这种颗粒涂覆膜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离子电导率,但会增加膜的厚度并且降低孔隙率。4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研究4.1干法制备干法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步骤为:先对聚烯烃树脂进行熔融、挤压和吹制操作,从而使其形成结晶性的高分子薄膜;而后,对其进行洁净化热处理和退火操作,获得高度取向多层薄膜结构,并将其置于高温当中做拉伸操作,促使结晶截面分离,最终形成多孔结构电池隔膜。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种方法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制作过程中较为常见,但隔膜的孔径和孔隙率却具有较高的控制难度,不利于隔膜电化学性能的充分发挥。4.2湿法制备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湿法制备大都以相转化法为主,近年来,以TIPS即热致相分离法为主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迅速发展,并成为一种常用的微孔隔膜制备方法。TIPS湿法制备微孔隔膜的基本原理为:将结晶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以及具有较高沸点的某类小分子化合物稀释剂进行混合,并置于高温下使其形成均相溶液,而后,降低溶液温度,使混合物发生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在将小分子化合物的稀释剂予以脱除后,便形成了热塑性与结晶性聚合物的多孔隔膜。相较于干法制备,湿法制备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微孔隔膜的孔径与孔隙率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并提高其对电池正负极的隔离效果。5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锂电池隔膜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手机厂商为了使手机电池在更小的体积内提供更多的能量以延长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都在想方设法减少辅助材料如隔膜所占的空间,将隔膜不断的变薄,但超薄隔膜的制备和生产对工艺要求非常严格,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三星Note7大范围电池起火爆炸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的重视。因此,掌握超薄隔膜的制备技术和研发关键生产设备成为我国未来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微孔聚烯烃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隔膜,但传统的聚烯烃隔膜由于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浸润性较差已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高孔隙率、高熔点、高力学强度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浸润性是今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考虑,第一,目前聚烯烃改性隔膜的涂层技术相对简单,工艺和设备已经非常成熟且成本低,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改善聚烯烃隔膜耐热性和电解液浸润性差的手段;第二,改变基体材料,发展新材料体系,例如聚酰亚胺(PI)具有耐高温和机械强度高的特性,可用PI替代传统聚烯烃材料,但PI的成本较高,可考虑将PI和PE结合使用,同时发展相应的生产制备技术。6结束语文章通过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行概述,分析隔膜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干法和湿法两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予以探究,进而对新型高能离子电池隔膜的相关研究情况予以说明。我国关于锂电池隔膜方面的研究情况较为良好,未来,还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的力度,从而为提高隔膜和电池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可靠保障。参考文献[1]石俊黎,李浩,方立峰,等.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的改性[J].膜科学与技术,2013,2(12):109-116.[2]周桂花,肖峰,肖萍,等.两性离子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2020,10(8):3945-3953.[3]宋鹏飞,孙海荣,王荣民,等.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21,10(7):97-100.。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而在锂离子电池中,隔膜作为关键的组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也为未来隔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随后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聚烯烃隔膜、无机隔膜、复合隔膜等多种类型的隔膜材料。

本文还重点探讨了隔膜材料的改性方法和技术,如表面涂覆、掺杂、纳米结构设计等,以提高隔膜的离子传导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关键性能。

本文展望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类与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电池内部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

根据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

聚烯烃隔膜,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隔膜材料。

这类隔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

然而,聚烯烃隔膜的离子电导率较低,且在高温下易发生热收缩,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改善聚烯烃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陶瓷涂覆隔膜。

通过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一层陶瓷材料(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可以有效提高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并增强其高温稳定性。

陶瓷涂覆隔膜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无机隔膜,如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热稳定性。

这类隔膜在高温下不易发生热收缩,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储㊀健1ꎬ2ꎬ虞鑫海1∗ꎬ王丽华2(1.东华大学应用化学系ꎬ上海㊀201620ꎻ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ꎬ北京㊀100190)㊀㊀摘㊀要: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ꎬ隔膜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ꎮ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及性能要求ꎬ重点介绍了五种不同种类的隔膜:微孔聚烯烃隔膜㊁改性聚烯烃隔膜㊁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㊁有机/无机复合隔膜㊁纳米纤维隔膜等ꎬ以及四种制膜工艺:干法㊁湿法㊁静电纺丝㊁熔喷法等ꎬ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ꎮ关键词:锂离子电池ꎻ隔膜ꎻ改性ꎻ涂覆ꎻ工艺中图分类号:TM91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334X(2020)02002406收稿日期:20200323作者简介:储健(1997)ꎬ安徽安庆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聚酰亚胺㊁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ꎮ∗通讯作者:虞鑫海ꎬyuxinhai@dhu.edu.cnꎮ㊀㊀如今ꎬ由于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ꎬ拓展新能源领域变得愈发重要ꎮ锂离子电池发展迅速ꎬ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㊁无记忆效应㊁安全性好㊁污染性小㊁长寿命周期等众多优点[1]ꎬ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㊁交通工具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ꎬ成为科研人员们的研究热点ꎮ而作为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ꎬ隔膜的制备技术正在被人们深入研究[2]ꎮ1㊀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及性能要求1.1㊀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锂离子电池是由正极㊁负极㊁隔膜㊁电解液以及封装材料所构成的ꎬ根据结构示意图1可知ꎬ在充电过程中ꎬ锂离子从正极发出ꎬ在电解液中通过隔膜ꎬ然后运动到负极并嵌入负极层状结构材料中[3]ꎻ而在放电的时候ꎬ锂离子从富锂态的负极出发ꎬ在电解液中穿过隔膜到达贫锂态的正极并嵌在正极层状结构材料中ꎮ图1㊀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ꎬ隔膜影响着电池的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ꎮ隔膜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ꎬ将正极和负极隔开ꎬ防止正负极材料直接接触而造成短路ꎬ它可以允许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ꎻ同时ꎬ电池的安全运行也离不开隔膜的保护ꎮ1.2㊀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在一些紧急情况下ꎬ比如隔膜被刺穿㊁温度过高等ꎬ隔膜就会发生局部破损或者熔解ꎬ使得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ꎬ进而发生剧烈的反应引起安全事故[4]ꎮ因此ꎬ隔膜的好坏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ꎬ一块好的隔膜需要具备以下的性能要求:(1)具备优良的电子绝缘性ꎬ确保正负极材料有效隔开ꎬ阻止正负极材料直接接触而造成短路ꎻ(2)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ꎬ保证隔膜在使用时不被电解液腐蚀ꎬ且不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5]ꎻ(3)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ꎬ在较高地环境温度下不会发生伸长和收缩ꎻ(4)具备优异的机械强度ꎬ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形状不会发生变化ꎬ强度和宽度保持不变ꎻ(5)具备较好的孔隙率ꎬ使得电池对锂离子有良好的透过性ꎬ保证电池具有低电阻和高离子传导率[6]ꎮ2㊀隔膜材料的种类2.1㊀微孔聚烯烃隔膜微孔聚烯烃隔膜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锂离子电池隔膜ꎬ其中以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为代表[7]ꎮ微孔聚烯烃隔膜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㊁力第35卷第2期2020年6月合成技术及应用SYNTHETICTECHNOLOGYANDAPPLICATIONVol.35㊀No.2Jun.2020学性能以及较低的成本等优点ꎬ在锂电池隔膜中处于领先地位ꎮ在实际应用中ꎬ主流产品又可分为单层聚丙烯膜㊁单层聚乙烯膜和三层PP/PE/PP复合膜[8]ꎮ表1是三种不同隔膜[9]的比较ꎮ表1㊀三种不同聚烯烃微孔隔膜的比较隔膜材料理化性质工艺要求优点缺点PP熔点165~175ħꎬ分子量大挤出成型或注塑成型再机械拉伸机械性能优异ꎬ可以双向拉伸高温加热容易发生氧化PE熔点109~131ħꎬ密度高的聚乙烯可以提高熔点将溶液混合ꎬ用吹塑法成型后再加工[10]孔隙率较高㊁耐热性较好㊁力学性能较好熔点较低PP/PE/PP根据聚烯烃的不同特性ꎬ材料具有自关闭功能[11]多层共挤技术熔点较低的聚乙烯具有热反应功能ꎬ聚丙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安全性价格高㊁技术难度高2.2㊀改性聚烯烃隔膜虽然聚烯烃隔膜应用广泛ꎬ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ꎬ如对电解液的亲和性较差㊁高温下容易发生热收缩㊁孔隙率偏低ꎬ这也影响着电池的性能ꎮ因此ꎬ研究人员对传统的聚烯烃隔膜进行了改性ꎮ表面接枝法是对聚烯烃隔膜改性的一种手段ꎬ如李华等利用紫外线辐射法在聚乙烯隔膜表面接枝了丙烯酸甲酯(MA)ꎬ通过SEM表面形貌和静态接触角测试等方法进行观察研究ꎻ通过分析发现ꎬ在丙烯酸甲酯单体溶液中ꎬ当引发剂的浓度提高为0.02g/mL时ꎬ接枝率增至68.9%ꎬ而接触角从原来的46ʎ下降为12ʎꎬ这说明接枝MA单体显著地改善了隔膜的亲水性以及电解液润湿性ꎮKO等[12]利用电子束照射PE隔膜ꎬ在其表面接枝了丙烯酸单体ꎬ获得了改性隔膜ꎬ改性隔膜的离子电导率显著提高ꎮ接枝法虽然可以明显改善聚烯烃隔膜的亲水性效果ꎬ但实际生产工艺过程相对比较复杂ꎬ生产成本会大幅度增加ꎻ表面涂覆法相比较复杂的表面接枝法更为方便有效ꎮ通过涂覆㊁喷涂或原子层沉积等形式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一层亲水性物质ꎬ就可以改善隔膜的亲水性[13]ꎮ如Ryou[14]在PE隔膜上涂覆一层聚多巴胺ꎬ接触角由108ʎ下降到了39ʎꎬ离子电导率也由0.23ˑ10-3S/cm增大到了0.41ˑ10-3S/cmꎮ改性后的隔膜与未处理的隔膜相比ꎬ具有更好的离子电导率和润湿性ꎬ有效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15]ꎮ王洪等[16]在PP隔膜的表面涂覆了SiO2与ZnO2的混合物ꎬ涂覆后PP隔膜的电解液吸液量提高到0.421g/m3ꎬ而未处理的PP隔膜的吸液量只有0.313g/m3ꎬ实验表明ꎬ涂覆无机纳米粒子ꎬ隔膜的吸液性将会提高ꎮ2.3㊀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㊁力学性能㊁电子绝缘性㊁耐核辐射性等众多优点ꎬ被广泛应用于粘合剂㊁纤维㊁涂料㊁基体树脂等方面[17]ꎮ如单香丽等[18]在强极性溶剂中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共混进行缩聚ꎬ然后经过热亚胺化制成了聚酰亚胺(PI)隔膜ꎮ制备的PI隔膜在-269~280ħ的范围内都可以使用ꎬ在较短时间内耐热温度达到了400ħꎻ通过与Celgard隔膜比较ꎬ可以看出PI隔膜比Celgard隔膜具有更优异的耐温性能㊁安全性能及更高的吸液率ꎮ丁军等[19]对均苯型聚酰亚胺(ODA/PMDA)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进行了研究ꎬ制备的复合隔膜的孔径大小合适ꎬ约为0.2μmꎻPI/PET复合隔膜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和更高的孔隙率ꎬ用复合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显示出良好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和安全性ꎮByun等[20]将合成出的有机溶胶PI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了纳米纤维膜ꎬ并利用热处理使得PI纳米纤维之间发生热交联ꎮ与传统隔膜相比较ꎬPI纳米纤维膜表现出更加优异的耐温性和润湿性ꎮ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相比较传统锂电池隔膜ꎬ具有更加优良的热力学性能㊁电化学性能㊁安全性能等[21]ꎻ然而制备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时需要较高的成本ꎬ且当分子量太高时ꎬ聚酰亚胺的溶解性会变差ꎬ不利于隔膜的合成ꎮ2.4㊀有机/无机复合隔膜有机/无机复合隔膜是一类将无机纳米颗粒材料与有机聚合物均匀混合后ꎬ涂覆在聚烯烃隔膜基材上的复合材料ꎮ这类隔膜同时具有有机聚合物表面改性和无机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优良性能ꎬ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隔膜ꎮ王洪等[22]利用聚偏氟乙烯(PDVF)㊁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Al2O3/SiO2充分混合变为浆状物ꎬ涂覆在PP隔膜的表面ꎬ热处理成有机/无机复合膜ꎬ微孔膜的厚度为35μmꎮ该复合隔膜中的两性物质Al2O3/SiO2可以中和电解液中的酸性副产物52第2期储㊀健等.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HFꎻ复合隔膜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㊁耐高温性ꎬ130ħ时ꎬ隔膜在2h内不会发生明显的热收缩ꎮ另外ꎬ用此复合隔膜组装的电池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㊁倍率放电性及循环性能ꎮDai等[23]探究了SiO2/PDA复合膜表面改性对PE隔膜的影响ꎮ首先在PE隔膜表面涂上一层SiO2ꎬ然后将PE@SiO2浸在PDA中一段时间ꎮ观察发现ꎬ经过PDA改性后ꎬPE@SiO2@PDA隔膜的热收缩温度上升到230ħꎬ而PE隔膜和PE@SiO2隔膜分别在100ħ和150ħ时出现了显著的热收缩ꎮ他们认为PE@SiO2@PDA膜热稳定性能的改善主要因为SiO2和PDA之间的协同作用ꎮKim等使用相转移法在聚烯烃隔膜两面进行涂层ꎬ从而形成了PVDF/SiO2多孔复合涂层ꎮ该涂层同时具备PVDF的电解液亲液性和SiO2的耐高温性ꎬ因此提高了整体离子导电性ꎮ2.5㊀纳米纤维隔膜近年来ꎬ静电纺丝技术不断地发展ꎬ由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隔膜成为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ꎮ这种方法是指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静电场的作用下ꎬ被拉伸成极细纤维的一种纺丝技术ꎬ所制备的纤维直径在100~300nm之间ꎮ徐千惠等[24]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ꎬ由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后ꎬ在静电纺丝仪器上进行纺丝ꎬ制备出了PAN纳米纤维隔膜ꎮ通过对纳米纤维隔膜的表征和测试可以得出ꎬPAN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为68.5%ꎬ在120ħ和150ħ下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ꎻ此外ꎬ以PAN纳米纤维膜作为隔膜的电池拥有更优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ꎮ陈仕林[25]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了勃姆石/聚丙烯腈(BM/PAN)复合纳米纤维隔膜ꎬ通过实验表明ꎬ勃姆石/聚丙烯腈(BM/PAN)复合纳米纤维隔膜与PP膜相比ꎬ其孔隙率更高ꎬ热稳定性更好ꎬ组装在电池中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更加优异ꎮ3㊀隔膜的制备工艺当前ꎬ市场上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主要以干法和湿法为主ꎬ这两种制备工艺形成微孔的过程有所区别ꎮ此外ꎬ隔膜的制备工艺还有静电纺丝工艺㊁熔喷工艺㊁抄纸工艺㊁相转化工艺等[26]ꎮ3.1㊀干法工艺干法也称熔融拉伸法(MSCS)ꎬ是将聚烯烃树脂熔融并挤出成结晶聚合物膜[27]ꎬ然后在结晶热处理和退火后获得高度取向的多层结构ꎬ在高温的条件下进一步拉伸[28]ꎬ将晶体界面剥离从而形成了多孔结构膜ꎮ根据不同的拉伸方向ꎬ干法又可分为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ꎮ干法单向拉伸是较为成熟的生产隔膜的工艺ꎬ最早是由美国和日本企业开发出来的ꎬ利用的是硬弹性纤维的制造原理ꎮ干法单向拉伸工艺首先在低温下进行拉伸形成银纹等缺陷ꎬ然后在高温下使缺陷拉开ꎬ形成扁长的微孔结构ꎬ如图2所示ꎮ干法单向拉伸工艺简单ꎬ生产出的微孔膜孔径均一ꎬ为单轴取向ꎮ在低温和高温阶段ꎬ干法单向拉伸进行的都是纵向拉伸ꎬ没有横向拉伸[30]ꎮ因此ꎬ其纵向力学强度高ꎬ而横向几乎没有热收缩ꎬ横向力学强度很低ꎮ目前ꎬ用干法单向拉伸工艺生产隔膜的企业中ꎬ以美国的Celgard公司㊁日本的UBE公司㊁国内的深圳星源为代表ꎮ图2㊀干法单向拉伸隔膜SEM图[29]干法双向拉伸是由中科院化学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首先研发的隔膜制备技术ꎬ它的原理是将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进剂加入到聚丙烯中ꎬ根据聚丙烯在不同相态之间存在密度的差别ꎬ在拉伸过程会受到热应力作用ꎬ使聚丙烯发生晶型改变而形成微孔结构[31]ꎮ干法双向拉伸与单向拉伸相比ꎬ由于在两个方向都会受热收缩ꎬ生产的隔膜横向拉伸强度高于单向拉伸工艺的隔膜ꎬ且微孔分布均一ꎬ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ꎮ目前ꎬ通过该工艺生产隔膜的企业以新乡格瑞恩㊁桂林新时科技为主ꎮ图3㊀干法双向拉伸隔膜SEM图[31]干法工艺简单ꎬ生产效率好ꎬ污染性小ꎬ且得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ꎻ但是该工艺制得的隔膜会有较大的厚度ꎬ孔径分布也不均匀ꎬ62合成技术及应用第35卷且难以控制孔隙率[32]ꎮ3.2㊀湿法工艺湿法工艺利用的是相分离的原理ꎬ因此又称为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ꎮ它是利用聚烯烃树脂与某些高沸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混合熔融ꎬ形成均相溶液铺在薄片上[33]ꎬ然后降温发生固-液或液-液相分离ꎻ再选用易挥发的试剂将高沸点的小分子化合物萃取出来ꎬ最后经过热处理可制得微孔膜材料ꎮ与干法工艺相比ꎬ湿法工艺具有更高的孔隙率㊁更薄的厚度㊁更好的均一性等优点ꎻ但该过程工艺复杂ꎬ需要高产量的设备ꎬ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溶剂ꎬ容易造成环境污染[34]ꎮ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ꎬ湿法工艺将会成为未来生产隔膜的主流方法ꎮ目前ꎬ利用湿法技术生产隔膜的企业有日本旭化成㊁东燃㊁美国Entek㊁金辉高科等ꎮ3.3㊀静电纺丝工艺静电纺丝工艺是用于制备纳米纤维及非织造隔膜的一种纺丝技术ꎮ它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ꎮ工作过程为: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熔体从喷丝头注入到强电场中ꎬ在高压静电场力与聚合物自身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ꎬ针头上的液滴就会变成圆锥形ꎬ即泰勒锥ꎻ克服液滴表面张力后ꎬ将泰勒锥拉伸形成纤维束ꎬ然后在电场中将纤维束连续拉伸ꎬ同时溶剂不断挥发ꎬ纤维会发生固化ꎬ最后杂乱无序地沉积在接收装置上[35]ꎮ图4㊀湿法拉伸隔膜SEM图[33]静电纺丝法主要用来制备纳米纤维隔膜ꎮ梁幸幸等[36]将静电纺丝技术和热致交联技术结合起来制备了氟化聚酰亚胺(FPI)纳米纤维膜ꎬ结果表明ꎬ通过这两种方法结合处理后ꎬFPI纳米纤维隔膜的机械强度提高到31.7MPaꎬ远高于商业PE隔膜的6.8MPaꎻFPI隔膜的离子电导率为1.14mS/cmꎬ相比于PE隔膜的0.81mS/cm也提高了不少ꎮ由静电纺丝工艺制得的隔膜具有优良的孔隙率㊁吸液率㊁耐热性能和离子电导率等ꎻ但仅通过静电纺法制备出的隔膜也会存在机械强度较差㊁效率较低以及较难分离等问题[37]ꎬ所以ꎬ静电纺丝工艺还需要与其他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用ꎬ才能制备出各方面性能更加优异的隔膜ꎮ图5㊀静电纺丝的工作原理图[36]3.4㊀熔喷纺丝工艺熔喷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以聚合物熔体为原料迅速制备出细小纤维或纤维网产品的非织造技术ꎮ该工艺的主要过程是将熔融的聚合物从喷丝头挤出后ꎬ在高速热空气下被拉伸成细短纤维[38]ꎬ然后牵伸细化的纤维使其聚集在成滚筒上ꎬ并通过热粘合或自身粘合固结成网ꎮ其原理如图5所示ꎮ熔喷纺丝工艺形成的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孔隙率好㊁比表面积大㊁安全性好㊁成本较低等优点ꎮ高会普[39]探究了经过热处理后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变化ꎬ并制备出PVDF ̄HFP/SiO2熔喷复合隔膜ꎮ结果表明ꎬ在一定牵伸条件下ꎬ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纵向断裂伸长率一直下降ꎬ而纵向强力提高了很多ꎬ在130ħ时增强了45.2%ꎻ制备出的PVDF ̄HFP/SiO2熔喷复合隔膜与商业化PE隔膜相比ꎬ表现出更优良的孔隙率㊁热稳定性ꎬ该熔喷复合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和较高的容量保持率ꎮ随着熔喷技术的不断进步ꎬ聚丙烯/聚酰胺㊁聚丙烯/聚乙烯㊁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共混原料也可用于非织造布的熔喷法制造[40]ꎮ由于熔喷非织造布的耐热性不好ꎬ通过熔喷法制备出的电池隔膜就不宜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使用ꎬ利用熔喷工艺制造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公司主要有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㊁日本东洋纺株式会社等[41]ꎮ图6㊀熔喷工艺的原理示意图[38]72第2期储㊀健等.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4 总结与展望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分ꎬ锂离子电池的进步是建立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发展的基础上的ꎮ近年来ꎬ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支持ꎬ我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进步飞快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ꎬ国产隔膜开始替代进口隔膜成为中低端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占据者ꎬ但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发展相对较晚ꎬ国产隔膜整体技术水平相比较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ꎬ仍然处于落后地位ꎮ传统的聚烯烃隔膜在新能源领域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需求ꎬ因此ꎬ发展创新隔膜技术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ꎮ在隔膜开发领域ꎬ具有高孔隙率㊁高熔点㊁无污染性㊁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隔膜是锂离子电池隔膜未来的发展方向ꎮ随着各类隔膜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ꎬ同时兼具这些优异性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将会在未来出现ꎮ参考文献:[1]㊀倪文昊ꎬ丁冬.我国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ꎬ2012ꎬ32(01):26.[2]㊀耿洪波.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3O4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ꎬ2014.[3]㊀张媛ꎬ伍艳艳ꎬ田铭ꎬ等.锂离子电池:移动能源2.0时代的先行者[J].化工管理ꎬ2016(13):5962.[4]㊀李翔.锂电池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ꎬ2014.[5]㊀ParkJꎬGwonSꎬLimYꎬetal.Influenceofthestretchingtemper ̄atureonanaluminafilledmicroporoushighdensitypolyethylenemem ̄brane[J].Materials&Designꎬ2010ꎬ31(7):32153219. [6]㊀周飞.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技术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6ꎬ15(04):3842+48.[7]㊀吴银财.TIPS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共混微孔膜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ꎬ2014.[8]㊀WuXLꎬJiangLYꎬCaoFFꎬetal.LiFePO4nanoparticlesem ̄beddedinananoporouscarbonmatrix:superiorcathodematerialforelectrochemicalenergy ̄storagedevices[J].AdvancedMateri ̄alsꎬ2009ꎬ21:27102714.[9]㊀刘全兵ꎬ毛国龙ꎬ张健ꎬ等.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与应用进展[J].电源技术ꎬ2015ꎬ39(04):838840+848.[10]AroraPꎬZhangZM.Batteryseparators[J].ChemicalReviewsꎬ2004ꎬ104(10):44194462.[11]LiaoHYꎬHongHQꎬZhangHYꎬetal.Preparationofhydro ̄philicpolyethylene/methylcelluloseblendmicroporousmembranesforseparatoroflithium ̄ionbatteries[J].JournalofMembraneSci ̄enceꎬ2016ꎬ498:147157.[12]KoJMꎬMinBGꎬKimDWꎬetal.Thin ̄filmtypeLi ̄ionbatteryꎬusingapolyethyleneseparatorgraftedwithglycidylmethacrylate[J].ElectrochimicaActaꎬ2004ꎬ50(2/3):367370.[13]于方方ꎬ董浩宇ꎬ许淑义ꎬ等.聚烯烃隔膜亲水性改性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ꎬ2018ꎬ30(03):6063.[14]RyouMHꎬLeeYMꎬParkJK.Mussel ̄inspiredpolydopamine ̄treatedpolyethyleneseparatorsforhighpowerLi ̄ionbatteries[J].AdvancedMaterialsꎬ2011ꎬ23(27):30663070.[15]封志芳ꎬ肖勇ꎬ温旭明ꎬ等.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ꎬ2019(01):1015.[16]王洪ꎬ杨驰ꎬ谢文峰ꎬ余刚.锂离子电池用陶瓷聚烯烃复合隔膜[J].应用化学ꎬ2014ꎬ31(07):757762.[17]虞鑫海ꎬ徐永芬ꎬ费斐ꎬ等.新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绝缘材料ꎬ2010ꎬ43(03):14.[18]单香丽ꎬ王庆杰ꎬ张云朋ꎬ等.聚酰亚胺隔膜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J].电池ꎬ2016ꎬ46(01):4245.[19]丁军ꎬ孔瑛ꎬ杨金荣.均苯型聚酰亚胺锂电池复合隔膜的电化学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ꎬ2012ꎬ28(12):4043. [20]ByunꎬZhuXꎬAiXꎬetal.Researchandapplicationprogressoflithium ̄ionbatteriesseparator[J].ACSAppliedMaterialsandIn ̄terfacesꎬ2017ꎬ9:25970.[21]魏文康ꎬ虞鑫海ꎬ王凯.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与性能[J].合成技术及应用ꎬ2018ꎬ33(04):2730.[22]姜文林ꎬ王生玉ꎬ姜文森.锂离子电池聚烯烃隔膜改性研究进展[J].能源化工ꎬ2019ꎬ40(03):2631.[23]DaiJHꎬShiCꎬLiCꎬetal.Arationaldesignofseparatorwithsubstantiallyenhancedthermalfeaturesforlithium ̄ionbatteriesbythepolydopamine ̄ceramiccompositemodificationofpolyolefinmembranes[J].Ener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16(9):3252.[24]徐千惠ꎬ陈泰伊ꎬ郑怡筱ꎬ等.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的开发和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ꎬ2019ꎬ48(06):912. [25]陈仕林.勃姆石/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ꎬ2019.[26]李岩ꎬ张晓崴.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发展简析及建议[J].化学工业ꎬ2017ꎬ35(02):1720.[27]胡旭尧.含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ꎬ2014.[28]伊廷锋ꎬ胡信国ꎬ高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和发展现状[J].电池ꎬ2005(06):468470.[29]陈洪立.苯基-POSS/PVDF复合静电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ꎬ2018.[30]DerrienGꎬHassounJꎬSacchettiSꎬetal.NanocompositePEO-basedpolymerelectrolyteusingahighlyporousꎬsuperacidzirconiafiller[J].SolidStateIonꎬ2009ꎬ180(23/24/25):12671271. [31]王振华ꎬ彭代冲ꎬ孙克宁.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ꎬ2018ꎬ69(01):282294.[32]TangCYꎬHackenbergKꎬFuQꎬetal.Highionconductingpoly ̄mernanocompositeelectrolytesusinghybridnanofillers[J].NanoLettꎬ2012ꎬ12(3):11521156.[33]任小龙ꎬ刘渝洁ꎬ冯勇刚ꎬ等.电池隔膜制造方法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ꎬ2007(06):3638+42.[34]KangSMꎬRyouMHꎬChoiJWꎬetal.Mussel ̄anddiatom ̄in ̄spiredsilicacoatingonseparatorsyieldsimprovedpowerandsafetyinLi ̄ionbatteries[J].ChemistryofMaterialsꎬ2012ꎬ24(17):82合成技术及应用第35卷34813485.[35]WangCPꎬYeLꎬLiAXꎬetal.Progressinpreparationandap ̄plicationofnanofibersbyelectrospinning[J].PhysicalExperi ̄mentofCollegeꎬ2016ꎬ29(6):2229.[36]梁幸幸ꎬ杨帆ꎬ杨颖.静电纺丝制备锂电池隔膜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ꎬ2018ꎬ51(11):713.[37]鲁成明ꎬ虞鑫海ꎬ王丽华.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ꎬ2019ꎬ23(02):101105.[38]秦颖ꎬ黄晨.基于PVDF ̄HFP微孔膜与玻纤机织物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J].产业用纺织品ꎬ2019ꎬ37(07):1822. [39]高会普.高性能复合熔喷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ꎬ2016.[40]王晓梅ꎬ柯勤飞.熔喷工艺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J].产业用纺织品ꎬ2003(06):610+15.[41]秦颖ꎬ徐康丽ꎬ邓霁霞ꎬ黄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ꎬ2019ꎬ37(04):16.ResearchprogressoflithiumionbatteryseparatorsathomeandabroadChuJian1ꎬ2ꎬYuXinhai1∗ꎬWangLihua2(1.DepartmentofAppliedChemistryꎬDonghuaUniversityꎬShanghai201620ꎬChinaꎻ2.InstituteofChemistry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190ꎬ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thelithiumionbatteryꎬtheseparatorhada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chemicalandsafetyperformanceofthelithiumionbattery.Theroleofthelithiumionbatteryseparatoraswellasitsperformancerequirementswasintroducedbriefly.Itfocusedontheintroductionoffivedifferenttypesofsepara ̄torswhichincludedthemicroporouspolyolefinseparatorꎬthemodifiedpolyolefinseparatorꎬthepolyimidelithiumbatteryseparatorꎬtheorganic/inorganiccompositeseparatorꎬandthenanofiberseparatorꎬaswellasfourpreparingprocesseswhichincludeddryprocessꎬwetprocessꎬelectrospinningꎬandmeltblowing.Besidesꎬthispaperalsoforecaststhedirectionofthelithiumionbattery sfuturedevelopment.Keywords:lithiumionbatteryꎻseparatorꎻmodifiedꎻcoatedꎻcraft新洋丰建设30万吨/年合成氨技改项目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与磷复肥主业核心竞争力ꎬ满足公司磷酸一铵与复合肥生产所需的合成氨原料ꎬ拟投资建设30万吨/年合成氨技改项目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5亿元ꎬ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资金ꎮ项目建设地点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ꎬ总占地面积543652平方米ꎬ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气化装置㊁空分装置㊁合成氨装置㊁硫回收装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三废治理设施和给排水㊁供配电㊁外管㊁运输㊁道路等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设施ꎮ本项目从初步设计开始到项目建成投产ꎬ计划建设周期为24个月ꎮ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ꎬ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与磷复肥主业核心竞争力ꎬ继续做大做强磷复肥主业ꎬ提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ꎮ(汪家铭)扬子石化沥青改造项目投产近日ꎬ公司重点改造工程项目和重点创效项目ꎬ炼油厂年产120万吨沥青公路出厂设施改造和配套项目开车一次成功ꎬ该项目投产后有效化解了公司重油系统整体平衡难题ꎬ满足了市场多牌号沥青生产的需求ꎬ为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增添了新动力ꎮ为适应原油结构变化㊁增加生产灵活性㊁降低生产成本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ꎬ公司决定将沥青出厂能力由50万吨/年改造扩大至120万吨/年ꎬ在原有2个沥青储罐和1座沥青装车台基础上ꎬ新建了4个沥青储罐和1座3个鹤位的装车台ꎮ该项目设计以清洁生产为原则ꎬ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环保处理技术ꎬ严格 三废 排放ꎬ确保装置建成后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ꎬ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ꎮ(郑宁来)92第2期储㊀健等.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兴的能源贮存技术,其高容量、稳定性以及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为其高效可靠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电池隔膜的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包括立体结构、隔膜材料及制备方法、膜孔径及其应用以及其他技术路线,及其在电池安全性、耐放电性及电容量、制备的效率及成本等方面的改进潜力。

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achieved a great deal of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LIB membrane. This progress mainly includes the research of membrane structure, membran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membrane pore siz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well as other technical rout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LIB membrane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 and the improvement potential ofbattery safety,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capacity, pr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cost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ossible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are predi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Bs.Membrane structureMonolayer film, also known as molecular membrane, is a kind of membrane prepared by a certain method to make a monolayer of organic molecules of certain geometry. Its main advantage is that it ha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and can be used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Membrane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概念,接下来详细阐述了隔膜材料体系分类,最后对常用的隔膜材料及其性能研究及进展做具体论述,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引言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尽管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但这些能源存在不连续的问题,需要用与之配套的储能设备存储之后再行使用。

锂离子电池在20世纪末进入大众视野,与其他可充电电池相比,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现代生活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类电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电动交通工具中,而且其在军事领域和航空航天方面也有大量的需求。

1锂离子电池隔膜简介1.1隔膜的主要功能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封装材料组成。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并将正负极隔开,以防止两者接触而发生短路。

在充放电过程中,隔膜可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通道。

1.2隔膜须具备的性能(1)电子绝缘性,以确保正极、负极材料的物理隔开,防止电池内部短路;(2)合适的孔径及孔径分布,在充、放电过程中对锂离子有良好的透过性,以确保低电阻和高离子传导率;(3)化学稳定性,确保隔膜在使用期间不被电解液腐蚀和反应;(4)电化学稳定性,以维持电池的正常使用;(5)良好的电解液的浸润性,有足够的吸液率、保液率和离子导电性;(6)适当的力学性能,包括刺破强度、拉伸强度等;(7)合适的厚度,以获得较低的内阻;(8)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关闭性能,以确保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隔膜材料体系分类2.1微孔聚烯烃膜经过不断的技术更新和实际应用,聚烯烃微孔膜已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且已工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

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单层膜与多层膜即聚丙烯(PP)单层膜、聚乙烯(PE)单层膜和PP/PE/PP三层复合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国内外技术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国内外技术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国内外技术进展分析摘要: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隔膜材料的更新与换代是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不仅影响着锂离子电池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地是可以保证其性能更加稳定。

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隔膜国内外技术进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阶段锂离子电池隔膜先进技术,准确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是全球都在关注的问题。

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解决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但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新能源显然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对策。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中的一种,其必然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规模也在急速扩张,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发生了很多不安全的事故,这些都会阻碍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增强锂离子电池寿命、提高安全适用性等,锂离子电池隔膜便应运而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国内外对锂电隔膜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一)隔膜功能分析锂离子电池的组成部分是比较复杂的,隔膜只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隔离电池的正负极,然后确保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短路的情况。

当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之后,其就可以保证电池可以用过微孔道来放电,进而保证电池的性能被不断优化。

在电隔膜保证了电池的性能之后,其就可以使得电池的容量以及寿命性能都被不断优化。

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并且应付强极性的电解液,其不仅也要具备机械隔离特性,而且还应该具有绝缘的特点。

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之后,发现电隔膜除了要具备以上两点的特性之外,还要应该要有一定的孔径以及孔隙率,这样的特性可以确保电池的透过性能更加优秀。

因为电池的电压极高,电隔膜就必须具备更为稳定的化学及电化学特定,这是延长电池寿命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实现电隔膜整体性的而不断优化,自然要确保其厚度不断降低,但同样要不断提升其机械强度,这样才能保证电隔膜的穿刺强度和拉伸强度符合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需要。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展分析随着新能源不断被开发与利用,使得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的领域。

在这种条件下,锂离子电池通过自身所具有各种优势出现在各个领域之中,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1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相关制备工艺1.1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制备工艺——干法工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干法制备工艺的实现,主要就是通过对聚烯烃树脂采取的一系列工序而实现的,主要工序包括融化、挤压、吹膜等,通过这些工序能够获得具有结晶性质的聚合物薄膜,然后再对这种薄膜采取多种提纯工艺,比如结晶化处理工艺、退火工艺等,进而实现得到多层次结构薄膜的目的,最后再经过高温环境的处理来对薄膜实施拉伸,进而使其结晶的界面实现剥离的目的,这样才能够使薄膜的结构上拥有较多的孔洞,促使薄膜的孔径得以提升。

此外,在实施干法制备工艺拉伸环节的时候,可以与拉伸方向相结合来进行拉伸方法的划分,分别为干法单向拉伸方法与干法双向拉伸方法。

干法单向拉伸方法,主要与薄膜自身在硬弹性纤维的具体方向相结合,进而保证制造出的聚丙烯、聚乙烯薄膜具有低晶度、高取向的性质,然后再配合高温退火提纯技术,进而保证获得的薄膜具有取向性。

由于薄膜处于低温环境中进行拉伸是无法形成银纹状薄膜的,所以工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必须要处于高温环境下才能够实施相关的拉伸处理,这样才能使其内部形成所需的微型孔洞。

但是,这种工艺也是存在缺点的,尤其是在吸收性、收缩性方面体现的较差,并且在横向强度方面也不高等等。

干法制备工艺干法双向拉伸制备工艺,属于一项衍生的制备工艺,是由我国中科院首先进行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在聚丙烯材料中掺入改进剂的方式来实现性质转变的,这个改进剂必须要具备成核成分,其中β晶型改进剂就是最好的选择,它能够实现对各种不同材料虽具备的不同密度的充分利用,进而在具体实施拉伸的时候,发生良好的性质转变,使其表面能够形成相应的微型空洞,這种工艺下的薄膜在透气性好、渗透性、吸收性等方面都极佳。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技术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技术进展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张春野引言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池中承担着正负极之间传输电荷的作用。

对电池的工作温度、比能量、循环效率、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电解液有水系电解液和有机电解液。

在传统电池中,电解液均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由于许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而且人们对水溶液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已很深入,故电池的电解液选择范围很广。

但是,由于水系电解液的理论分压只有1.23V,因此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的电池的电压最高也只有2V左右(如铅酸蓄电池)。

锂离子电池电压高达3~4V,传统的水溶液体系已不在适应电池的需要,而必须采用非水电解液体系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因此,对高电压下不分解的有机溶剂和电解质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开发的关键。

隔膜也是电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件,用来将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隔开,避免电池短路。

它本身并不参与电化学的贮能过程。

隔膜有两个功能:(1)避免正负极间任何电子流直接通过;(2)要求电子流通过时阻力尽可能的小。

因此,选择多孔的非导体为隔膜材料。

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从相态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可分为液体、固体和熔融盐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采用的电解液是在有机溶剂中溶有电解质锂盐的离子型导体。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锂离子电导率高。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导率要达到(3×10-3)~(2×10-2)S/cm (2)电化学窗口大,即电化学性能在较宽的范围不发生分解反应。

(3)电解质的可用液态范围宽,在-40~70℃范围内均为液态。

(4)热性能稳定,在较宽的范围内不发生分解反应。

(5)化学稳定性高,即与电池体系的电极材料如正极、负极、集电体、隔膜、胶粘剂等基本上不发生反应。

(6)最大可能促进电极可逆反应的进行。

(7)没有毒性,使用安全。

(8)容易制备,成本低。

1.1有机溶剂1.1.1有机溶剂所需条件在锂电池体系中,有机溶剂应在相当低的电位下稳定或不与金属锂反应,而且要求极性高,能溶解足够的锂盐,得到高的电导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黄友桥1管道安2(1.海军驻武汉七一二所军事代表室,武汉 430064; 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一二研究所,武汉 430064)摘要:本文就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隔膜材料,综述了其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重点探讨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池隔膜聚丙烯烃聚乙烯烃微孔膜中图分类号:TM91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4862 (2011) 01-0026-04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Separator for Lithium Ion BatteryHuang Youqiao1, Guan Dao’an2(1. Naval Representatives Office of Wuhan, Wuhan 430064, China; 2. Wuhan Institute of Marine Electric Propulsion, CSIC,Wuhan 430064, China)Abstract: Aimed at the hotspot of current research in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 materials, this paper summarizes its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recent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It discusses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separator, and expounds the difference of separator performance by dry-method or wet-method in detail. It simply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the separator’s mod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style of battery separator. Meanwhile, it also predi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attery separator.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battery separator,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porous film.1 引言在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

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

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隔膜技术难点在于造孔的工程技术以及基体材料制备。

其中造孔的工程技术包括隔膜造孔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稳定性。

基体材料制备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材料和添加剂的制备和改性技术。

造孔工程技术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空隙率不够、厚度不均、强度差等方面。

本文主要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隔膜性能。

2 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聚乙烯(PE)、聚丙烯(PP)微孔膜具有较高孔隙率、较低的电阻、较高的抗撕裂强度、较好的抗酸碱能力、良好的弹性及对非质子溶剂的保持性能,因此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初期用其作为隔膜材料。

目前市场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有单层PE、单层PP、3层PP/PE/PP复合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按照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隔膜微孔的成孔机理不同[1~2]。

2.1 干法工艺干法是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挤压、吹膜制成结晶性聚合物薄膜,经过结晶化处理、退火后,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层结构,在高温下进一步拉伸,将结晶界面进行剥离,形成多孔结构,可以增加薄膜的孔径。

干法按拉伸方向不同可分为干法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

干法单向拉伸工艺是通过硬弹性纤维的方收稿日期:2010-05-17作者简介:黄友桥(197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电源。

26法,制备出低结晶度的高取向PE或PP隔膜,再高温退火获得高结晶度的取向薄膜。

这种薄膜先在低温下进行拉伸形成银纹等缺陷,然后在高温下使缺陷拉开,形成微孔。

目前美国Celgard公司、日本宇部公司均采用此种工艺生产单层PE、PP以及3层PP/PE/PP复合膜。

该工艺生产的隔膜具有扁长的微孔结构,由于只进行单向拉伸,隔膜的横向强度比较差,但横向几乎没有热收缩。

干法双向拉伸工艺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3]。

通过在PP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进剂,利用PP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孔。

与单向拉伸相比,其在横向方向的强度有所提高,而且可以根据隔膜对强度的要求,适当的改变横向和纵向的拉伸比来获得所需性能,同时双向拉伸所得的微孔的孔径更加均匀,透气性更好。

S.W. Lee等[4]采用干法双向拉伸技术,制备了亚微米级孔径的微孔PP隔膜,其微孔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平均孔隙率为30%~40%,平均孔径为0. 05 µm。

采用双向拉伸制成的隔膜的微孔外形基本上是圆形的,即有很好的渗透性和力学性能,孔径更加均匀。

干法拉伸工艺较简单,且无污染,是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的常用方法,但该工艺存在孔径及孔隙率较难控制,拉伸比较小,只有约1~3,同时低温拉伸时容易导致隔膜穿孔,产品不能做得很薄。

2.2 湿法工艺湿法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将液态烃或一些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加热熔融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然后降温进行相分离,压制得膜片,再将膜片加热至接近熔点温度,进行双向拉伸使分子链取向,最后保温一定时间,用易挥发物质洗脱残留的溶剂,可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材料,此方法适用的材料范围广。

采用该法的公司有日本的旭化成、东然、日东以及美国的Entek等[5]。

用湿法双向拉伸方法生产的隔膜孔径范围处于相微观界面的尺寸数量级,比较小而均匀。

双向的拉伸比均可达到5~7,因而隔膜性能呈现各向同性,横向拉伸强度高,穿刺强度大,正常的工艺流程不会造成穿孔,产品可以做得更薄,使电池能量密度更高。

由图1可以清晰看到干法与湿法制得的电池隔膜的表面形态、孔径和分布都有很大的不同。

湿法工艺可以得到复杂的三维纤维状结构的孔,孔的曲折度相对较高,而干法工艺是拉伸成孔,因此空隙狭长,成扁圆形,孔曲折度较低。

(a)干法工艺(单向拉伸)(b)湿法工艺(双向拉伸)图1 单层隔膜的SEM图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3.1 多层隔膜干法工艺主要以PP为主要原料,而湿法工艺主要以PE为主要原料。

因此以干法工艺制备的隔膜通常闭孔温度较高,同时熔断温度也很高,而以湿法工艺制备的PE隔膜闭孔温度较低,熔断温度也较低。

考虑到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通常要求具有较低的闭孔温度和较高的熔断温度。

因此,多层隔膜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多层隔膜结合了PE和PP的优点。

Celgard公司[6]主要生产PP/PE双层和PP/PE/PP 3层隔膜,3层隔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PE夹在2层PP之间可以起到熔断保险丝的作用,为电池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护,见图2。

Nitto Denko公司[7]采用干燥拉伸法,从PP/PE双层隔膜中提取了单层隔膜,其具有PP和PE微孔结构,在PE熔点附近,其阻抗增加,在PP熔点以下仍具有很高的27阻抗。

Exxon Mobil公司[8]采用专有的双向拉伸生产工艺,并以特殊定制的高耐热性聚合物为基础制成了多层隔膜,在105℃下的热收缩率仅在1%~3.5%之间,孔隙率在50%左右,而破膜温度达到了180~190℃,同时还保持了较好的闭孔温度和力学性能。

3.2 隔膜表面的改性技术PE和PP隔膜对电解质的亲和性较差,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改性工作,如在PE、PP微孔膜的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或改变电解质中的有机溶剂等。

程琥等[9]在Celgard2400单层PP膜表面涂覆掺有纳米二氧化硅的聚氧乙烯,改善了隔膜的润湿性,提高了隔膜的循环性。

Ruiying Miao 等[10]以现有的强度较高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用3层复合微孔膜作为基体进行涂覆PVDF表面处理,在表面形成一层改性膜,改性膜材料与正极材料兼容并能复合成一体,使该膜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隔膜的厚度,减小了电池的体积,见图2。

图2 表面涂覆PVDF三层隔膜(PP/PE/PP)SEM图3.3 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3.3.1 高孔隙率纳米纤维隔膜近年来,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而静电纺丝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但在解决单喷头静电纺丝的局限、纳米丝之间不黏结和薄膜力学性能低等关键技术方面有待突破。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1]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研制了多点多喷头静电纺丝设备,开发具有生产价值的制备技术,掌握了纳米纤维膜孔隙率控制技术。

同时将纳米纤维隔膜装配的锂离子电池与用进口PE、PP隔膜装配的电池相比,其循环性能得到提高,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在14 C放电条件下,纳米纤维隔膜电池的能量保持率在75%~80%之间,而进口PE/PP隔膜电池的能量保持率仅为15%~20%。

图3为静电纺丝原理示意图,图4为静电纺纳米纤维膜SEM 图。

图3 静电纺丝原理示意图图4 静电纺纳米纤维膜SEM图3.3.2 Separion隔膜在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中,德国德固赛公司结合有机物的柔性和无机物良好热稳定性的特点,生产的商品名为Separion的隔膜占据了先机,已批量生产,其制备方法是在纤维素无纺布上复合Al2O3或其他无机物,见图5。

Separion 隔膜熔融温度可达到230℃,在200℃下不会发生热收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即使有机物底膜发生熔化,无机涂层仍然能够保持隔膜的完整性,防止大面积正/负极短路现象的出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3]。

2.3.3聚合物电解质隔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固态(胶体)电解质代2829图5 Separion 隔膜原理示意图替液态电解质,不会产生漏液及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其使用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电解质和隔膜的双重作用,一般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原料或对其进行改性。

Bellcore 公司[12]用PVDF-HFP 制成隔膜,有较高的孔隙率,室温下吸收碳酸丙二醇酯量可达自重的118%,具有很好的润湿性;任旭梅等[13]在倒相法制备多孔膜的基础上,采用溶液涂覆的方法,直接制备了PVDF-HFP 多孔隔膜,该法制得的多孔膜孔径约为2 µm ,厚度为50 µm ,孔隙率为60%,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