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以及倭寇问题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明朝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并深入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掌握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影响,了解倭寇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影响,倭寇问题的解决办法。

2.教学难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和原因,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倭寇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明朝对外关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史料:收集与明朝对外关系相关的史料,如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倭寇问题的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海外贸易图,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对外关系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标题《明朝对外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及其特点,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以及明朝对外抵抗外来侵略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新信息。

此外,学生对于海洋探险、殖民扩张等主题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掌握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以及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2.教学难点: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过程及其影响,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新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资料: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4.板书:准备相关板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郑和是谁?他为什么要下西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以及带回来的奇珍异宝。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主要内容涵盖了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间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事件。

教材通过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对古代的朝代更迭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事件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意义;倭寇与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史证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网络资源: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相关历史事件的教育视频、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对外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备课标】1、【课标要求】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2、【核心概念】了解、知道、理解二、【备教学重难点】:1、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危机阶段。

与此同时,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

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演绎着被动外交的局面,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本课的主题是明朝的对外关系,我对教材进行整理,分成两段:一是和平友好的主动积极的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受外来侵略的消极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由此说明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友好交往和对外冲突并存2、【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三、【备学情】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85%以上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2、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

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得到培养。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少数学生看过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对史实了解不具体。

教法学法指导:在分析原因时,联系教材P67关于史实的介绍,以教师讲解为主;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的认识,结合文字介绍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课堂上学生齐读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材料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与郑和有关的遗迹。

比如,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附近的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

印度有三宝石雕刻像。

在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

上述都是郑和和他的船队到达过的地方。

像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郑和远航时曾在此登陆暂住。

那儿原本一片荒凉,后来的华侨却因郑和来过就定居在这里,逐渐形成兴旺的海港。

每年在郑和登陆的日子,华侨都在这儿举行盛大游行,锣鼓喧天,龙狮狂舞,洋溢着节日气氛,以示对郑和的纪念。

郑和远航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怎样远航的?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明代的对外关系一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

[投影显示]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刚才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那么,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有什么样的背景?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戚家军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理解认识其历史影响。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感受其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学习重点:郑和Fra bibliotek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3)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2.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2020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和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以及明朝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海外贸易和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但对于明朝时期的其他对外关系事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以及明朝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明朝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航海技术,以及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粉笔、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元朝的海外贸易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史料,如航海图、瓷器等,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教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意义,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

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抗倭战争的性质。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阅读理解、史料分析、讨论合作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明史郑和传》。

2.影视作品:电视剧《郑和下西洋》。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播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片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2.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明朝前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的远洋航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同时也了解到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面对外来入侵,不惧危险奋勇杀敌,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优秀品质,也了解了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事。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2016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

掌握明朝的对外关系概况即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通过材料分析与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郑和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树立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意识。

教学导入:出示一副船在海上航行的动图,启发学生,看到此图你会想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造船业发达,有的说出海贸易,有的说是客轮,有的说可能是友好交往。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迹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新课:(一)、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72页,完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在位皇帝、目的、概况、影响。

(二)、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后,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

2、材料分析: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条件。

(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2)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3)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3、结合下面郑和与哥伦布海航情况比较表,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地位与影响。

(2)榜葛剌进献麒麟图(3)郑和下西洋动态图学生探讨后师小结:积极影响:●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并做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课堂 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 整理知识点的 能力。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外交
反侵略斗争

--------------------- 明-------------------
郑和下西洋
朝 戚继光抗倭

概意
的 倭 猖獗


——— 卫

况义
外 寇 反抗


——— 争

2/2
郑和下西洋,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 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执教方法 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具
资料
教学过程
师 生 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教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片段并设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视频激发好奇 心,问题的提 出,激发学生探 究学习的兴趣。
1、师介绍 16 世纪明朝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由此得出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明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2、师出示两张“倭患图”生看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戚继光抗倭斗争反侵略的性质。
3、师出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a、这是一支什么样的 培 养 学 生 分 析军队? b、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学生回答。史料的能力
讲授 新 课:
一、郑和下西洋
1、 师出示目标,生阅读教材提炼基础知识。
培养生自主阅
2、 师出示“世界地图局部图”指导生在地图上找出西 读的习惯。
洋的地理范围。
3、出示三大航海家活动比较表,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 培 养 学 生 比 较
模。
归纳能力。
4、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导学生找到对应的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教材通过介绍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繁荣和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也有对人物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可能了解不多,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人物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信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抵抗外来侵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以及从中体现出的我国民族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相关历史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过程和影响,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版⼈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与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争性质;知道葡萄⽛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过程与⽅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与勇⽓,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1、学习⽬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抗倭。

(3)掌握葡萄⽛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学习重难点(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掌握葡萄⽛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教学过程⼀、(导⼊新课)情景设问师提问:(利⽤鉴真和⽞奘)图中的历史⼈物是谁?⽣回答:鉴真和⽞奘他去了哪些国家?⽣回答:鉴真去了⽇本,⽞奘去了天竺。

他们去⼲了什么?鉴真去⽇本弘扬佛法,⽞奘去天竺求取真经。

教师导⼊新课:唐朝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的声望,中国⼈被称为“唐⼈”,(学⽣回答)有中国⼈居住的地⽅叫什么,叫唐⼈街(学⽣回答)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化的交流与合作,今天我们的伟⼤领袖习近平⼜重启⼀带⼀路,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经济与⽂化的合作与交流。

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释疑:出⽰教学⽬标,(让学⽣齐读,制造声势,加强记忆,引起重视)1、学习⽬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抗倭。

(3)掌握葡萄⽛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学习重难点(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3)掌握葡萄⽛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课主要内容有: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在这一时期的海洋地位和民族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掌握不多,对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历和成就,认识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实,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精神的情怀,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海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和成就,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历史背景,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实,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影响,戚继光抗倭的战略战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设计一、教学目标及方法:1、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及原因;结合《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教材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及高尚品质;举例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

2、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如何攫取澳门居住权的。

二、教学重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戚继光抗倭的功绩及高尚品质;知道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三、课程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鉴真”和“玄奘”的图片,引出唐朝对外交往史上的两件大事(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进而引出明朝的对外交往史上有哪些大事?2、正课内容:任务一:郑和下西洋。

出示“郑和”图片,对郑和做简单介绍,在引出郑和下西洋,西洋的地理位置由学生结合70页的书下注释和72页的地图实行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让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小组合作、老师点拨解决),学生阅读教材71页内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老师结合路线图补充起止点及到达的国家,通过史料及图片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通过设问“郑和在航海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体会郑和远航的精神,同时引出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史料小组合作得出答案。

任务二:戚继光抗倭。

通过郑和下西洋的使国力衰弱引出倭寇的入侵及戚继光抗倭,出示倭寇图片及倭寇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史料分析倭寇入侵的危害,结合《戚继光抗倭路线图》了解抗倭过程,明确抗倭范围,学生结合教材指出抗倭的意义,并解释“民族英雄”的含义,老师引导得出“民族英雄”的含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得出抗倭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高尚的品质。

任务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出示圣保禄大教堂的图片引出葡萄牙侵占澳门,学生阅读74页相关史事了解过程,老师指出需要注意的两个时间点1553和1573,并让学生知道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血洗了耻辱。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件大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当国家强大时,国与国交往以和平为主,当国家衰落时,国与国交往以冲突为主,说明了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34团中学王敏霞一、课程标准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图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2.难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四、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视频直播演示法。

2.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热点视频《中美高层对话》同学们,视频里面的对话体现我们中国外交官怎样的特点?生:霸气、对等、强硬等。

说的很棒。

综合国力决定我国国际地位,体现我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那么在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对外关系是怎么样的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目标学习一:扬帆远航大国风范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结合教材P70--P72,完成表格:合作学习一: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材料四: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课题《明朝的对外关系》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理解认识其历史影响;掌握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感受其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知道1553年,衙萄牙攫収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视频《壮怀激烈》,引入课题。

学生看视频,感知戚继光的英雄气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白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郑和下西洋(1)简单介绍郑和。

(2)读史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介绍西洋的范[韦|,并从地图上认识。

(4)介绍郑和下西洋时的“大号宝船”和使用的“罗盘针”等。

(5)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线路图指出航行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6)学习郑和下西洋时所带的货物和从他国交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思考根据课本知识冋答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检查自学情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货物,从而感知郑和下西洋的友好交流。

(7)介绍郑和下西洋时的有关史实和世界各地的 =宝庙,从而感知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和世界人民对郑和的怀念。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能(8)合作探究,通过材料说一说郑和为什么能够后回答力和学以致用的成功完成远航?能力(9)出示“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佼表”,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明朝对外关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入郑和下西洋等生动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史料实证环节提供了保障。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互动和小组合作,因此,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个小组在讨论环节表现出色,能够围绕讨论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在展示环节,各个小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其他小组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以及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影响有了较好的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明朝对外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海禁政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明朝对外关系对国家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即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两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

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材料研读: 教师展示多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伽马绕过好望
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
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
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
说3艘)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 (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
舰50吨、40吨 分别有120吨、
100吨和50吨 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
提出问题:在《郑和下西洋的纪
念邮票》上,为什么取名为“伟大的航
海家郑和”“和平的使者”“贸易与文化
交流”“航海史上的壮举”?
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

学生分析图表,得出结论:中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等。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本课难点。

通过教师适
时引导激发学生
的情感,使学生形
成一种积极向上
的情绪,增强民族
自豪感。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 日本南北朝的战乱,到
伟大的航 海家 郑和 和平的使者 航海史上
的壮举
贸易与文 化交流
[板书设计]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国力强盛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3.概况: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友好之行4.意义:增进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网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倭患严重
2.概况:浙江台州大捷,福建、广东抗倭
3.性质:反侵略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